2017年11月3日19时,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第一期读书分享会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额布尔扎讨论间举办,此次读书分享会也是桃李湖畔·读书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由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主办,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宣传编辑部承办。有10余名读协成员参加了本次读书分享活动。
活动前期由白洁制作并发送本次活动邀请函至读者协会各部门,由蔺伟负责本次活动的主持工作。
第一期读书分享会的开展,是为了更好的分享与交流在生活中所读书目与读书时所感悟的心得体会。
分享读书体会历来是我们读者协会的传统,本次以一种更加正式的形式进行,是为了给乐于分享读书经历的同学一个更好的分享环境,也是为了让这种读书分享会以一种形式更好的保存下去,让更多有意向分享自己读书经历的朋友参与其中。
北京人所谓“贴秋膘”有特殊的含意,即吃烤肉。
烤肉大概源于少数民族的吃法。日本人称烤羊肉为“成吉思汗料理”(青木正《中华腌菜谱》里提到),似乎这是蒙古人的东西。但我看《元朝秘史》,并没有看到烤肉。成吉思汗当然是吃羊肉的,“秘史”里几次提到他到了一个什么地方,吃了一只“双母乳的羊羔”。羊羔而是“双母乳”(两只母羊喂奶)的,想必十分肥嫩。一顿吃一只羊羔,这食量是够可以的。但似乎只是白煮,即便是烤,也会是整只的烤,不会像北京的烤肉一样。如果是北京的烤肉,他吃起来大概也不耐烦,觉得不过瘾。
{ 贴秋膘 }
我去过内蒙几次,也没有在草原上吃过烤肉。那么,这是不是蒙古料理,颇可存疑。北京卖烤肉的,都是回民馆子。“烤肉宛”原来有齐白石写的一块小匾,写得明白:“清真烤肉宛”,这块匾是写在宣纸上的,嵌在镜框里,字写得很好,后面还加了两行注脚:“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我曾写信问过语言文字学家朱德熙,是不是古代没有“烤”字,德熙复信说古代字书上确实没有这个字。
看来“烤”字是近代人造出来的字了。这是不是回民的吃法?我到过回民集中的兰州,到过新疆的乌鲁木齐、伊犁、吐鲁番,都没有见到如北京烤肉一样的烤肉。烤羊肉串是到处有的,但那是另外一种。北京的烤肉起源于何时,原是哪个民族的,已不可考。反正它已经在北京生根落户,成了北京“三烤”(烤肉,烤鸭,烤白薯)之一,是“北京吃儿”的代表作了。
尤其是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季节对水果的生长失去了制约。比如从前,中秋节时西瓜已经很稀罕,而围着火炉吃西瓜更是一个梦想,但现在,即便是大雪飘飘的天气里,菜市场上,照样有西瓜卖。大冬天卖海南岛生产的西瓜不算稀奇,大冬天卖京郊农村塑料大棚里生产的西瓜也不算稀奇了。市上的水果蔬菜实在是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东西多了,就没有好东西了。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枣子颗儿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活动结束前,吕超主席进行了活动总结:“我相信分享其实是人的天性,因为最终所有有能力拿出好东西的人,都会忍不住去分享,其实并不在乎换回来的是什么,那些乐于分享、有能力、有实力分享的人,通常都会有另外一个收获,叫”Serendipity“。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参与接下来一系列的分享会活动,也希望在接下来读协所要开展的一系列读书分享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