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21日,校党委书记成涛带队赴阿拉善盟进行考察交流,与阿拉善盟共谋校地合作新发展,共绘携手奋进新蓝图。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杜晓东,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活动。
座谈签约
8月20日,成涛书记一行与阿拉善盟委、行署领导进行座谈交流,并与阿拉善盟行署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阿拉善盟委书记黄雅丽,盟委委员、秘书长魏治国,副盟长刘德翠参加座谈和签约仪式。
黄雅丽热烈欢迎我校一行的到来。她说,阿拉善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抓改革,凝心聚力促发展,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技和人才是阿拉善盟的突出短板,在现代化工、新能源、防沙治沙、特色产业、未来产业等诸多领域都迫切需要创新和人才支撑。内蒙古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科研、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希望内蒙古大学积极助力阿拉善盟经济社会发展,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为阿拉善盟提供更多资源、输送更多人才、注入强劲动力,在更广领域实现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成涛对阿拉善盟委、行署给予内蒙古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将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落实落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共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荒漠化综合防治研究、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合作、开展干部人才交流、深化教育领域协作等方面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不断巩固扩大合作成果,为阿拉善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合作揭牌
8月20日,学校在阿拉善盟第一中学,举办了“内蒙古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授牌仪式。阿拉善盟副盟长刘德翠参加仪式。
阿拉善盟第一中学是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办学实力雄厚,是我校在阿拉善盟挂牌的第一所优质生源基地,近年来为我校培养了大量优质生源。下一步,我校将与阿拉善盟第一中学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规律和模式,调动各自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好优质生源基地。8月20日,贺兰山复合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内蒙古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阿拉善左旗正式揭牌。阿拉善盟副盟长刘德翠参加仪式。
贺兰山复合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是我校依托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并于2023年由自治区科技厅审核批准成为自治区级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下一步,校地双方将立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携手搭建立足生态文明、汇集八方智慧、促进科技进步、充满创新活力的综合性科研平台。8月21日,我校阿拉善高新研究院在阿拉善盟高新区揭牌。阿拉善盟盟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杨海参加仪式。
我校阿拉善高新研究院是学校进一步促进政校企合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今后,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成立阿拉善高新研究院为契机,积极对接地方企业产业发展需求,共同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卡点,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访企拓岗
8月20日—21日,校党委书记成涛带队调研考察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华电腾格里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阿拉善盟沪蒙能源实业有限公司、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相关单位、企业围绕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实践、产业创新合作、人才招聘等方面进行深入沟通对接,积极拓展学生就业渠道。阿拉善盟盟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杨海,副盟长刘德翠参加相关活动。
看望校友
8月20日,成涛书记一行看望了在阿拉善盟工作的校友并召开座谈会,阿拉善盟副盟长刘德翠参加座谈。
会上,白银钏等12名校友依次发言,汇报各自的工作生活情况,表达了对母校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培养的感恩、对母校发展建设的关注,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母校的沟通联系,强化校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为学校建设、地区发展贡献力量。刘德翠表示,内蒙古大学校友是阿拉善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盟委、行署将一如既往关心关注大家的奋斗发展,全力支持大家在阿拉善盟干事创业,希望内蒙古大学校友们加强联系,共同为推动阿拉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成涛对阿拉善盟委、行署给予校友们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顶层设计,将校友工作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校友组织立体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加快建设校友与母校情感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他希望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践行好“求真务实”校训,扎根阿拉善,坚守初心使命,满怀激情干事创业,做好新时代的赶路人,不断演绎内大人的新精彩。
图片 7
/ 其他
7月27日至29日,由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和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主办、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和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二届内蒙古大学材料峰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江雷、赵进才、周济、陈军、陈学思、李景虹、张锦、孙军、顾宁等9位院士,以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约4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大会主席、我校校长武利民教授介绍了会议的背景、学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自治区和学校的引人政策。
会议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3个部分,共有7个大会报告,91个邀请报告,41个青年报告,不仅聚焦仿生材料、超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等,而且还关注结构材料的新设计新提升。参会人员80%以上为院士、长江学者/杰青/领军、“四青”等国家级各类人才,报告质量高、启发性强,是一次难得的高水平学术盛会,有利于推动区内高校与区外学术界交流,同时有利于促进区外高校科研院所著名学者的科研成果与自治区材料、能源产业对接。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编辑:李文娟)
图片 3
/ 其他
7月23日至27日,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和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2024量子物理:基础▪前沿和科学教育会议”在呼和浩特举行,会议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孙昌璞院士担任主席,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刚教授、北京大学刘玉鑫教授、清华大学尤力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戴希教授、北京大学田光善教授、清华大学孙麓岩教授、北京大学刘雄军教授等80多位国内高水平专家学者参加。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达胡白乙拉在致辞中对来自量子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在场参会代表介绍了内蒙古大学及物理学科建设发展状况,他表示此次会议对于我校乃至我区物理学科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孙昌璞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苏刚教授、北京大学田光善教授、清华大学尤力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戴希教授、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院长李新奇教授等19位专家分别做学术报告,充分展示了国内量子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独到的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报告人与在场师生热烈讨论,积极互动。
本次会议是陶瑞宝院士和孙昌璞院士等人在二十二年前发起的“固体量子计算”会议以及后来的“量子态相干操纵与量子器件”会议的延伸,旨在为从事量子物理基础、前沿研究以及科学教育的相关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本次会议在我校召开,对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国内相关领域理论、实验与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王灿 审核:吴栓虎)
图片 9
/ 其他会议
2024年7月21日,由我校哲学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办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础性标识性概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2024年学术年会在内蒙古工业大学举行。会议开幕式由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布和朝鲁主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庆治,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增武、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分别致辞。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5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00多位与会代表,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础性标识性概念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础性标识性概念”“绿色左翼理论核心概念及其资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自主基标概念体系构建”等议题进行交流。
闭幕式上,郇庆治教授和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盛立民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并向参加本次论坛的所有与会学者和会务人员表示感谢。
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引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基础研究,推动我国环境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得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哲社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学术期刊和人民网、央广网、《内蒙古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支持。
(来源:哲学学院 编辑:王灿 审核:吴栓虎)
图片 5
/ 其他会议
7月27日,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四届民族史学科建设联席会议暨“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和我校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和我校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共同承办。
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代表学校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中国民族史学会多年来对我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校双一流建设及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效,希望与会专家今后能继续关注并指导我校民族史学科的建设工作,促进内蒙古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在致辞中对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谈了三点认识,他提出要优化学科设置,推动学科调整,加快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史中的重大基础问题、理论问题加强研究阐释,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提供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会议期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吉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玉溪师范学院、怀化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全国高校科研院所民族史等相关学科20余位学者参与研讨。
会议研讨分四场进行,分别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张久和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杜建录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历史研究院院长、《史学集刊》主编杨军教授主持。
与会各位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各单位民族史学科建设情况,围绕新时代中国民族史学科建设、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体系、中华民族史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古代民族史话语和理论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设置、中华文明特性、北疆史及北方民族文献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新时代民族史学科建设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与会专家认为,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学术根基。
闭幕式由我校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娜仁主持。我校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李德锋教授在致辞中对中国民族史学会及各位与会专家的指导表示感谢,表示将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继续推进民族史学科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我校北疆史与北疆各民族历史的研究水平。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主任彭丰文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探讨,而且是民族史学界对于民族史教学、科研工作实践的经验交流,相信会议必将对下一步民族史学科建设产生实际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在百余年的学科形成发展历程中,民族史学科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民族史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民族史学科存在的意义。同时,民族史学科必须与时俱进,回应时代的需求,实现传承、发展和转型。
(来源: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编辑:王灿 审核:吴栓虎)
图片 4
/ 其他会议
七月的青城草木繁盛、天朗气清。7月26日至28日,西部高校文科发展与中文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在呼和浩特隆重召开。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我校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朝戈金研究员,我校党委书记成涛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多家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一同为中文学科发展建设建言献策。会议开幕式由副校长达胡白乙拉主持。
成涛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内蒙古大学发展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感谢。他指出,内蒙古大学正处于新时代重大发展机遇期,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近年不断产出高水平科研和实践成果,本次高端论坛必将引领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及专业高质量发展,也为西部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书写恢宏一笔。
李伟在致辞中指出,自治区教育厅高度重视文科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优化文科专业布局,内蒙古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自治区一流拔尖学科,在推动文科交叉融合发展、引领自治区文科专业建设方面做出了表率。教育厅将进一步支持内蒙古大学中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发挥智库作用,提升学科建设发展能力。
乌恩奇在致辞中强调中文学科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北疆语言文化交融传播研究中心带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朝戈金研究员表示,学科的发展应充分结合时代机缘与自身实际,中文学科建设应当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希望各位与会专家学者携手同心为内蒙古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更上层楼建言献策,以内蒙古大学中文学科的发展辐射带动地区高校中文学科的进步,为西部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达胡白乙拉简要介绍了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情况。他说,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有着良好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自上一轮学科评估以来,学校积极整合资源,促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已取得良好成效,成果丰富、人才辈出,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呈现出薪火相传、特色鲜明的态势。
本次论坛分开幕式、主旨发言、中国民间文学学科论证、学科及专业建设四个环节。
主旨发言环节由朝戈金研究员主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杜桂萍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钟进文教授,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米彦青教授,我校蒙古学学院院长吴英喆教授先后发言。他们围绕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历史沿革、学科特色、时代机缘及未来发展,并结合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带来高屋建瓴的观点分享。
下午先后进行了“中国民间文学学科论证”“学科及专业建设研讨”两场论坛,南京大学吴俊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教授分别主持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议题进行了深刻的交流讨论,会场气氛分外热烈
本次论坛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五周年之际召开,对于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切实的指导,更为西部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长足发展提供更强劲的支持和更坚实的动力。
论坛由我校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具体承办。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王灿 审核:吴栓虎)
图片 2
/ 其他
7月23日上午,我校召开数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邀请北京大学田刚院士、南开大学张伟平院士等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我校党委书记成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李宏主持。
会上,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刘洋就数学学科建设情况作汇报,与会专家对我校数学学科建设、人才引育、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对全面提升我校数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涛在总结讲话中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要求数学科学学院认真研究和吸纳,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数学科学学院 编辑:王灿 审核:吴栓虎)
图片 4
/ 其他会议
7月22日-26日,2024全国几何分析年会在呼和浩特举行。北京大学田刚院士,南开大学张伟平院士出席会议。我校校长武利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的150余名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我校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李宏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数学学会及我校联合主办,数学科学学院具体承办。年会旨在促进国内几何分析领域的发展,增强国内外同行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探讨几何分析领域的前沿问题,促进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合作,引导青年学者关注本学科的新动向、提升学术水平。
(来源:数学科学学院 编辑:王灿 审核:吴栓虎)
图片 4
/ 其他会议
7月15-18日,数学科学学院举办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在力学中的应用暨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副校长刘永斌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代表学校致辞,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李宏教授代表学院和组委会致欢迎辞。开幕式由科技处副处长刘全生教授主持。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晋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廖世俊教授、上海大学卢东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本龙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宁德志教授和马玉祥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胡海豹教授及武汉大学季斌教授作大会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偏微分方程在力学领域的新进展和新动向,促进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研究发展,进一步加强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7月17日上午召开了内蒙古大学数学一流专业、学科建设座谈会。上海交通大学廖世俊教授等1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由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刘洋教授主持。人事处副处长王宇教授、科技处副处长刘全生教授参加了研讨会。王宇对我校人才引进政策(包括银龄计划)进行了详细全面的介绍;数学科学学院贺飞副院长就学院专业、学科等建设情况作汇报交流。与会专家对我校数学专业、学科建设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推进我校数学学科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
(素材来源:数学科学学院 编辑:王灿 审核:吴栓虎)
图片 2
/ 其他会议
7月23日,第四届新时代史学理论论坛筹备座谈会在我校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召开。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杨艳秋,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综合处处长杨婉蓉、期刊社团与学术交流处副处长林帆、历史理论研究所综合处干部廖云鹏;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党委组织部部长李兴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阿拉坦宝力格、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崔荣、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杨常宝、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思朋等参加会议。
座谈会前,校党委书记成涛会见了杨艳秋一行,就中国历史研究院对我校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谢意,并表示,内蒙古大学作为中国历史研究院69家合作单位之一,一定会合作承办好第四届新时代史学理论论坛。
座谈会上,杨艳秋介绍了论坛的论文收集与整理、参会人员等情况。阿拉坦宝力格介绍了论坛筹备各项工作情况,达胡白乙拉表示将全力以赴办好这次学术盛会。会议还就筹备工作其他事宜进行了充分交流。
(来源: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编辑:王灿 审核:刘雪峰 吴栓虎)
图片 2
/ 其他会议
7月19日至23日,由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的“2024年理论物理与理论化学交叉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会议特别邀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孙昌璞院士、大连化物所张东辉院士、浙江大学常凯院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Mirjam Cvetic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牛谦教授等60多位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参加。武利民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院长李新奇教授主持。
武利民在致辞中对来自海内外的理论物理和理论化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在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的同时,表达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愿望,也期待各位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提升学校物理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孙昌璞院士、大连化物所的张东辉院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irjam Cvetic院士、中国科技大学的牛谦教授等16位专家分别做学术报告并与现场与在座参会代表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热切交流,气氛活跃。
本次会议聚焦理论物理和理论化学前沿,旨在为理论物理和理论化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合作,对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来源: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王灿 审核:吴栓虎)
图片 7
/ 其他会议
7月12-14日,第19届全国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The 19th CC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and Social Computing, ChineseCSCW 2024)在呼和浩特市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和我校共同承办。大会主题是“以人为中心的协同智能”,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从事协同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的300多名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此次盛会。
大会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黄宝琦主持会议开幕式,大会主席、我校副校长周建涛教授致辞。周建涛代表我校向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CCF和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她说,本次会议恰逢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五周年,具有特殊意义,内蒙古大学将竭尽所能为大会做好服务工作,确保会议顺利进行,并表示会议旨在为国内外产学研各界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台,促进协同工作与社会计算领域的发展,希望与会者能通过这次会议进行真诚而务实地交流。
CCF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复旦大学卢暾和CCF协同计算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史美林分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大会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海龙介绍了会议征文情况。
大会邀请了6位国家级人才、IEEE/ACM Fellow等知名学者进行了特邀报告。清华大学刘云浩教授做了题为“万物相连万物生”的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陈益强研究员做了题为“模型网:大小模型联邦协同的新型计算范式”的特邀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磊教授做了题为“工业大模型: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新基座”的特邀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勇东教授做了题为“大模型安全可信应用探索与实践”的特邀报告;西湖大学金耀初教授做了题为“演化发育群体智能”的特邀报告;北京大学周明辉教授做了题为“开源数字社会学——开源度量和智能化支持”的特邀报告。六场大会特邀报告内容精彩纷呈,学术前瞻突出、会场讨论热烈,充分展示了当前协同计算与社会计算的前沿研究与发展方向。
大会同时举办了包括优秀青年学者论坛、顶会顶刊交流论坛、“群智协同计算”论坛、“大模型社会模拟仿真”论坛、“大数据智慧教育” 论坛、“协同服务计算前沿技术” 论坛、“双网平衡的低碳交通流系统智能调度研究” 论坛、“开放动态环境下多AI能力组合优化理论与方法”论坛、“装备制造企业智能运营与协同决策”论坛及第五届协同智能大数据竞赛决赛等10个重大专项论坛,分享和交流了CSCW与社会计算领域相关理论模型、核心算法、关键技术和平台应用的最新成果。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对我校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让国内外专家了解了内蒙古大学在协同与社会计算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对我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素材来源: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图片 1
/ 其他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大学考察并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我校师生崇尚真知、追求卓越,始终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守正创新,奋楫勇进,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时代洪流中书写人生最美的篇章。
榜样力量,朋辈示范,内大官微推出“爱国奋斗 强国励志”励学主题系列推送。
今天推出的是第十三届校长励学奖获得者——王杰。
1.介孔透视未来
2019年,王杰从西安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两年后考研以优异的成绩来到内蒙古大学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在内蒙古大学求学期间,王杰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介孔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储能方面的应用研究。他发表了1篇SCI顶级论文,以总览的视角解释了超小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该项研究成果以“Ultrasmall Inorganic Mesoporous Nanoparticles: Preparation, Function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为题,发表于《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本科期间的成绩让王杰积累了对科研的信心。带着对探索未知的浓厚兴趣,硕士期间,王杰进入到研究员赵再望老师的课题组,选择了全新的研究方向——介孔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能源应用。“这个方向对形貌的研究更为深入,并且能源应用契合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前景也更为广阔。”谈及自己的选择,王杰说。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碳循环失衡,一方面引发温室效应等严重的气候变化,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短缺,造成能源危机。“催化产氢”,“水系电池”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目前,分解水制取氢气,氧气等产物的活性和选择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水系锌离子电池在宽温度领域的储能应用还有待发掘。未来,他希望继续深耕介孔材料合成领域,做出更好的研究。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刚进组的时候,王杰是全组年龄最大的“选手”,面对实验室反应装置,真的感到有些吃力。“新手老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熟悉的反应装置操作流程、晦涩难懂的文献……幸运的是,导师的悉心教导和同门师兄师姐的耐心指导给予了王杰很大的帮助。
慢慢熟悉以后他选择将多巴胺碳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然而,研究期间,他屡试屡败,每次电镜形貌都是一堆难以名状的东西。直到3个月后的一次组会中,在师兄的提醒下,他才意识到自己合成方法中的问题,也因此认识到自己对多巴胺这种材料的研究太死板,好在他及时修改,并寻找了新的合成路径。
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踏上科研路的王杰,在一次次的过关斩将中,一步步地提升自己,在化学和材料领域的顶级杂志Advanced Materials上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文章。目前还有一篇在投。
像伦琴发现X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
图片 3
/ 其他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大学考察并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我校师生崇尚真知、追求卓越,始终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守正创新,奋楫勇进,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时代洪流中书写人生最美的篇章。
榜样力量,朋辈示范,内大官微推出“爱国奋斗 强国励志”励学主题系列推送。
今天推出的是第十三届校长励学奖获得者——孙绮。
孙绮是2020级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现已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
志存高远,心怀家国
在她还是共青团员的时候,她认真学习团的章程,自觉履行团的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生价值,她从大一时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已是一名中共党员。自入校以来,她认真学习党的工作路线,时刻关心国家大事,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政治立场坚定,认真学习每一期“青年大学习”主题党课,积极参与学院党课,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担任学院党支部纪律委员期间,她认真负责,积极配合党支部的工作,她常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她也正是这样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思想上的进步也使她在学习和平常生活中能做到自律,自学,自省。
耐心沉淀,脚踏实地
从大一开始,泡图书馆成为孙绮的常态,清晨早早地来到学校制定一天的计划,晚上随着图书馆闭馆的铃声结束一天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本科期间,她的绩点与综测均位于班级第一,并且满绩点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
学以致用,不断创新
在完成课业学习之余,为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科研能力,孙绮还积极参加科研竞赛。在学术研究上,她从大一时便开始为国家级大创项目《Schrödinger方程的ADI快速有限元方法研究》的立项做准备,并在本科四年里不断学习,不断有成果产出。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她接受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具备一定的科研探究能力以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磨练了她的心智,培养了她深入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她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此她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型比赛,数学建模比赛是与数学专业息息相关的比赛之一。她曾作为队长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完成参赛论文《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分析与鉴别方法》,并取得全国二等奖的成绩;大二寒假她曾作为队员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完成参赛论文并取得国家级一等奖的成绩。
知行合一,全面发展
在学习之余,孙绮全面发展,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方位地提升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学生工作上,大一时她成为了班委会和院学生会的一员,她关心爱护同学,协助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始终坚持以“服务同学”“奉献”“责任心”这三个名词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在社会实践上,她曾参加“迎冬奥,云支教”返家乡社会活动,教给小朋友们冬奥运相关的知识,和小朋友们一起阅读,坚持运动打卡,宣传冬奥运精神。
在业余爱好上,她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弹钢琴、打乒乓球、书法、旅游等。乒乓球这项爱好不仅使她拥有了健康的身体,也使她结识了不同专业的伙伴,拓宽了人际关系。与此同时,她还曾担任学校乒乓球社团的副社长,并获得了赛罕校区女子单打比赛的冠军。
大学不仅给予了专业知识上的学习,更使她拓宽了眼界,带来了精神上的富足。在内大的四年时光里,孙绮特别感谢能够遇到耐心指导她的老师、为她解答疑惑的学长学姐以及热心帮助她的同学们,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与鼓励,才使孙绮少走了很多弯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她希望未来可以一直拥有静观万物皆自得的能力,不断翻过万重山,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尽情地绽放。
图片 3
/ 其他
近日,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刘瑞、张怀文研究员团队3篇论文被ACM MM 2024录用。ACM MM 2024也称为第32届ACM国际多媒体大会,英文全称The 32nd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CM MM),是CCF推荐的A类国际会议。ACM MM 2024将于2024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本次录用的3篇论文研究内容涵盖对话语音合成、跨模态检索和模态增强语义建模等,以下为论文简述。
01生成式对话语音合成
题目:Generative Expressive Conversational Speech Synthesis
作者:刘瑞1,胡一帆1,任意2,殷翔2,李海洲3
单位:1:内蒙古大学,2:字节跳动,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简介:
对话语音合成(CSS)旨在在用户-代理(User-Agent)对话设置中以适当的说话风格表达目标话语。现有的CSS方法采用有效的多模态上下文建模技术来实现移情、理解和表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生成式表达式CSS大模型系统,称为GPT-Talker,将多轮对话历史的多模态信息转换为离散的标记序列,并将它们无缝集成,形成一个全面的用户-代理对话上下文。利用 GPT 的强大功能,预测代理响应的标记序列,其中包括语义和风格知识。之后,富有表现力的对话语音由对话丰富的 VITS 合成,以向用户提供反馈。
制作了一个名为NCSSD的大规模自然CSS数据集,包括即兴风格的自然录制的对话语音和从电视节目中提取的对话。
主观和客观评估都表明,这一模型在自然性和表现力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最先进的CSS系统。代码、数据集和预训练模型可在以下网址获得:https://github.com/AI-S2-Lab/GPT-Talker。
02基于多实例多标签的文本运动跨模态检索
题目:Multi-Instance Multi-Label Learning for Text-motion Retrieval
作者: 杨洋,曹力元,时浩宇,张怀文
单位: 内蒙古大学
简介:
文本三维运动序列检索是一项重要的跨模态任务,它旨在检索语义上与给定查询文本相似的运动序列。现有的方法主要利用单个嵌入来表示和对齐文本和运动序列。然而,运动序列通常包含多个具有复杂语义的原子运动,其语义很难通过单个全局嵌入精确捕获。此外,原子运动还会同时发生,耦合在一起。这进一步对有效对齐文本和运动序列提出了重大挑战。
为了解决多实例多标签学习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粒度语义交互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不同层级对齐文本和运动序列。利用图神经网络显式地建模它们的语义相关性,并在这些各自的层级上进行语义交互,精确地捕获多个粒度的语义。为了识别和建模同时发生的原子运动,测量运动之间的帧语义一致性,然后融合和交互一致的运动以改进它们的表示。最后,利用字符、实例和包级的语义交互来全面对齐文本和动作序列。所提出的方法在两个广泛使用的基准数据集取得了显著的改进。
03面向细粒度三维人体运动检索的模态增强语义建模方法
题目:Modal-Enhanced Semantic Modeling for Fine-Grained 3D Human Motion Retrieval
作者:时浩宇,张怀文
单位:内蒙古大学
简介:
文本到三维人体运动检索是一项重要的跨模态检索任务,旨在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检索出语义相似的运动序列。传统方法在训练和测试阶段依赖于原始的粗粒度文本描述,这种描述缺乏对动作细节和相关身体部位的精确描述,导致跨模态对齐困难。此外,运动序列中包含连续的细微动作,这些动作往往发生在身体的局部,且变化幅度较小,传统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和分辨这些细微的动作。
论文提出了“模态增强的语义建模”(MESM)方法,该方法分别从文本和人体运动两个模态进行语义增强。具体来说,在文本表示方面,MESM利用大语言模型将原始的粗粒度文本扩展成细粒度的文本描述,并通过设计合适的提示信息,确保文本描述按照动作的发生顺序详细描述相关身体部位的运动。在运动表示方面,MESM采用图卷积网络来对人体关节点进行建模,增强不同关节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同时聚合有代表性的运动特征,从而提升了模型对细微动作的捕捉能力。最终,通过对增强后的多模态特征进行细粒度对齐,实现高效的检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对齐了文本和运动模态的数据,显著提升了文本和三维人体运动的检索性能。
图片 5
/ 其他
近日,我校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赵东元院士、赵再望研究员和赵玉娟老师,联合复旦大学李晓民教授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题为“Ultrafine Asymmetric Soft/Stiff Nanohybrids with Tunable Patchiness via a Dynamic Surface-Mediated Assembly”(J. Am. Chem. Soc., 2024, DOI: org/10.1021/jacs.4c05072)的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首次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超小、非对称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并将其应用于高效生物细胞内吞及其机制研究。我校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的赵再望研究员、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刘梦丽与段林林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赵东元院士、李晓民教授和赵玉娟老师为通讯作者,内蒙古大学为本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尺寸、形状、电荷、刚度、表面化学等,对于细胞的相互作用效果有深远的影响。获得高效细胞摄取效率的生物纳米材料,一直是研究者们的极致追求,在药物定点输送与释放、靶向治疗等生物领域,研究意义重大。在过去的十年里,尽管人们对不同刚度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效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具有表面软-硬特性、结构不对称的杂化纳米粒子的生物相溶性、细胞摄取性能等的研究仍然是空白,特别是具有超小尺度的软硬纳米功能颗粒。同时,其精确制备也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本论文首次报道了一种动态表面介导的各向异性组装方法,在介孔材料的最小组装基元——单胶束上,制备了一种新型超小的、不对称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这种不对称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粒子的尺寸为~ 20 nm,包含两个空间上物化性质不同的单元,一个是软质的有机PS-PVP-PEO单胶束纳米球(尺寸为12 nm,杨氏模量为632 MPa),另一个是硬质的无机SiO2纳米棒(尺寸为~8 nm,杨氏模量为2275 MPa)。此外,通过动态调节表面有机基团的密度程度(即蓬松或致密状态),实现了定量化控制每个软胶束上硬SiO2纳米棒的数量(从1到6)。这种超小的、非对称的纳米杂化材料也展现出优异的细胞摄取性能,其细胞内吞总量也能达到传统常规纳米粒子的三倍以上。该成果成功解决了传统材料无法在超小微观尺度,实现对材料的物化性质、非对称性、软硬机械性能等的同时控制的瓶颈。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05072
图片 2
/ 其他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骏马计划”特聘研究员王青课题组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题目为“Perylene with Split-Azulene Embedding”。我校博士研究生周来运和硕士研究生丁业达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青特聘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内蒙古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缺陷型稠环芳烃是构筑有机光电材料的重要分子基石。可是,目前开发的大多数缺陷型稠环芳烃均是将azulene亚结构完整地嵌入于共轭骨架中,而将azulene的两个缺陷环(五元环、七元环)进行空间分离,得到“类azulene”型的缺陷结构却由于合成困难而很少被报道。理论研究表明,此种“类azulene”型缺陷稠环芳烃具有非常有趣的性能如大分子偶极矩、稳定的三线态基态、独特的共振能量、芳香性、电子结构等。
鉴于此,王青研究员团队成功合成了一个“类azulene”型缺陷型稠环芳烃分子Pery-57。此分子可以看作是将明星分子perylene嵌入于azulene的两个缺陷环中间,从而得到了两个缺陷环均位于分子外围的“类azulene”结构。由于此独特的结构特征,分子Pery-57表现出大分子偶极矩、分子内电荷分离、全局芳香性、酸响应、紧密的分子堆积、近红外二区吸收等性能;不仅如此,Pery-57的氧化还原行为也很有趣:它的阳离子自由基可以快速夺取氢原子,并且在低温下表现出可逆的二聚行为;它的二价阴离子具有明显的全局反芳香性与单线态双自由基基态等特点。除此之外,“类azulene”结构的存在也使得该化合物为构筑高效电荷传输材料提供了新的可能。
综上,这项研究探索了一类罕见的“azulene-like”型缺陷稠环芳烃,它将引发学术界对这类分子的广泛研究兴趣。目前,研究小组正在致力于开发更多此类缺陷稠环芳烃分子,并探索它们更广泛的光电材料应用。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以及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王青特聘研究员
王青,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骏马计划”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2019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自2019年12月起加入我校,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共轭有机功能材料。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09750
图片 3
/ 其他
7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心理教育、公寓管理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锡林郭勒职业技术学院召开。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盈,我校副校长杜晓东及区内其他相关院校校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
在本次年会上,我校报送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案例《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一线规则,打造一楼一站社区建设新范式》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优秀的管理水平和显著的育人成效获评自治区高等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特色案例评选“优秀案例”,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屈涵获评全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先进个人。
李盈对获奖高校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他肯定了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工作成果,提出学工战线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和使命,准确把握当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提高运用新理念、谋划新发展的能力水平,增强落实各项工作的行动自觉,他强调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升级,要加强心理关爱,切实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具体要求,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将“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和浸润式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不断强化党建引领、育人力量下沉、社区文化建设和全方位服务保障,切实将学生社区治理“末梢”转变为政治引领、思想引导、发展指导、生活服务等工作“前哨”。
下一步,学校将深入落实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要求,持续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规律、把握建设趋势,着力构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新阵地新模式,社区思政工作新生态。
图片 3
/ 其他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作出重要指示并深情寄语师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赋予学校新使命、新任务,为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为我们扎根北疆、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年来,我校师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立足新起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鼓足干劲再出发,在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中贡献内大力量,凝心聚力书写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时代新答卷,我校于7月15日-17日举办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五周年系列主题活动。
认真谋划 精心准备
校党委高度重视活动的开展,精心研究制定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系列活动工作方案》,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校党委委员为副组长,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工作部署会,确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系列主题活动高效推进、取得实效。
学校策划了“牢记嘱托唱响主旋律 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全媒体主题宣传,线上线下结合,内宣外宣并重,为系列主题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联合内蒙古日报社,7月16日在《内蒙古日报》推出专版报道,并在草原全媒客户端、内蒙古日报微博、微信端融媒体矩阵广泛宣传;推选五位专家学者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奔腾融媒新闻广播“新闻会客厅”,以人物访谈形式,讲述内大人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的奋斗故事。系统梳理总结五年来学校发展成效,布置主题成果展,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发全校师生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编印宣传画册,拍摄制作短视频,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构建全方位、多领域、立体式的宣传矩阵,集中展现学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成果;多角度、立体化呈现我校五年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持续提升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支撑力和贡献度,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亮点工作和成效。
重温嘱托 砥砺前行
7月16日上午,校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全校处级干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回顾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参观了“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学校五年来发展成果展。
随后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行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自治区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席东民,校党委委员,副处级以上干部及各学院师生代表、高层次人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乔彪主持。与会人员回看了习近平总书记来我校考察时的新闻联播视频;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学校建设发展宣传片。
校长武利民以“牢记嘱托担使命 感恩奋进闯新路 奋力开创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为题作报告。
武利民通过五年来的数据变化对比,图文并茂,全面分析总结了内蒙古大学全体师生、广大教职工五年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在高层次人才引育、科研项目和经费、平台建设、科研成果、学科排名等方面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武利民指出,今天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重温嘱托、盘点成绩、检视问题、加快发展“。他进一步分析了学校建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四个方面对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一是党建引领、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二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四是全力打造学科重器。抢抓发展机遇,尽快将内大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潇、生态与环境学院院长李永宏,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阿拉坦宝力格依次汇报了学科建设情况,总结了建设成效,分析了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发起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教育中心”。座谈会后,自治区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席东民、我校副校长杜凤莲共同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教育中心”揭牌。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大思政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副校长杜晓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授旗。
座谈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到我校民族博物馆参加了“守望相助 共有家园——内蒙古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展”开展仪式并参观了展览。
校党委副书记乔彪、副校长杜晓东,内蒙古博物院原院长、二级调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北疆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永志,自治区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张亚强共同为展览揭幕。参加开展仪式的还有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民委、文物局、博物馆等单位的领导和嘉宾。
乔彪在开展仪式讲话中指出,学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和考察我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民族博物馆进行了升级改造,重新规划、论证、布展,集中反映了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情况。以此次仪式为契机,博物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希望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博物馆功能。
深学细研 笃行不怠
7月16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召开“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郑州大学副校长刘春太、云南大学副校长唐年胜作专题报告,分享了两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校党委书记成涛在总结讲话中说,过去的五年,是内蒙古大学迎难而上、滚石上山、急速爬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有收获,有经验。一是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牢记“国之大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三是始终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四是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学术兴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五是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化利用各项资源,做大做强人才、科研、学科、学术等平台。
成涛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思考“强国强区 内大何为”这一重要命题。一是要找准、聚焦内大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有效服务自治区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二是设定清晰目标,合理布局学校各项工作,加快补齐基础短板弱项;三是增强人才吸引力、凝聚力,加强人才引育力度,合理师资队伍结构;四是强化有组织科研,提高科研创新发展质量,切实落实自治区“五大任务”,切实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是不断创新改革机制体制、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六是持续推进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七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开放眼界、格局,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会议要求,全校上下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再学习、再领悟、再细化、再落实,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力行动,在新征程上为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做出积极贡献。
建言献策 共谋发展
7月17日上午,学术会议中心气氛热烈,由各牵头单位分别组织的五场高质量的座谈会在这里举行。
在老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罗辽复、郝敦元等10位老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回顾总结了五年来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历程,来自各学院、研究院的21名学校国家级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代表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和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的需要,就如何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座谈交流。
在党外知识分子座谈会上,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主委,统战团体负责人,党外少数民族代表、无党派代表人士等党外知识分子代表结合自身履职情况,围绕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建设和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就如何提升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积极性、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围绕大局建言献策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辅导员代表座谈会上,来自各学院的辅导员就贯彻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如何有效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学生管理服务有机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开展座谈交流。
在学生代表座谈会上,当年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的青年代表郭晓宇等五位同学讲述了自己在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的激励下担任高校教师、助力乡村振兴、继续读博深造、入职国企工作、打好专业基础的成长故事;在校优秀学生代表王倩宇等4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在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的指引下前往西部支教、参加志愿服务、用心服务同学、投身社会实践的经历,引领我校青年学生时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在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和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中贡献青春力量。
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深入各个座谈会现场听取意见建议,并就相关问题作一一回应,共同出谋划策。系列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体内大人将实打实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勇担“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扛重任,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的生动实践中作贡献,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大学新篇章。
(文字、摄影:党委宣传部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吴栓虎)
图片 10
/ 其他
近日,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刘瑞、张怀文研究员团队3篇论文被ACM MM 2024录用。ACM MM 2024也称为第32届ACM国际多媒体大会,英文全称The 32nd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CM MM),是CCF推荐的A类国际会议。ACM MM 2024将于2024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本次录用的3篇论文研究内容涵盖对话语音合成、跨模态检索和模态增强语义建模等,以下为论文简述。
01生成式对话语音合成
题目:Generative Expressive Conversational Speech Synthesis
作者:刘瑞1,胡一帆1,任意2,殷翔2,李海洲3
单位:1:内蒙古大学,2:字节跳动,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简介:
对话语音合成(CSS)旨在在用户-代理(User-Agent)对话设置中以适当的说话风格表达目标话语。现有的CSS方法采用有效的多模态上下文建模技术来实现移情、理解和表达。然而,他们往往需要设计复杂的网络架构,并精心优化其中的模块。此外,由于包含脚本化录制风格的小规模数据集的局限性,它们通常无法模拟真实的自然对话风格。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生成式表达式CSS大模型系统,称为GPT-Talker。我们将多轮对话历史的多模态信息转换为离散的标记序列,并将它们无缝集成,形成一个全面的用户-代理对话上下文。利用 GPT 的强大功能,我们预测了代理响应的标记序列,其中包括语义和风格知识。之后,富有表现力的对话语音由对话丰富的 VITS 合成,以向用户提供反馈。
此外,我们制作了一个名为NCSSD的大规模自然CSS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即兴风格的自然录制的对话语音和从电视节目中提取的对话。它包括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总持续时间为236小时。
我们对 NCSSD 的可靠性和 GPT-Talker 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的实验。主观和客观评估都表明,我们的模型在自然性和表现力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最先进的CSS系统。代码、数据集和预训练模型可在以下网址获得:https://github.com/AI-S2-Lab/GPT-Talker。
02基于多实例多标签的文本运动跨模态检索
题目:Multi-Instance Multi-Label Learning for Text-motion Retrieval
作者: 杨洋,曹力元,时浩宇,张怀文
单位: 内蒙古大学
简介:
文本三维运动序列检索是一项重要的跨模态任务,它旨在检索语义上与给定查询文本相似的运动序列。现有的方法主要利用单个嵌入来表示和对齐文本和运动序列。然而,运动序列通常包含多个具有复杂语义的原子运动,其语义很难通过单个全局嵌入精确捕获。此外,原子运动还会同时发生,耦合在一起。这进一步对有效对齐文本和运动序列提出了重大挑战。
为了应对以上挑战,我们将文本三维运动序列检索视为一个多实例多标签学习问题,其中运动序列被视为原子运动的包,文本被视为相应短语的包。为了解决多实例多标签学习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粒度语义交互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不同层级对齐文本和运动序列。具体来说,多粒度语义交互方法最初将查询和动作序列分解为三个层级:字符、实例和包。我们利用图神经网络显式地建模它们的语义相关性,并在这些各自的层级上进行语义交互,精确地捕获多个粒度的语义。为了识别和建模同时发生的原子运动,我们测量运动之间的帧语义一致性,然后融合和交互一致的运动以改进它们的表示。最后,我们利用字符、实例和包级的语义交互来全面对齐文本和动作序列。所提出的方法在两个广泛使用的基准数据集取得了显著的改进。
03面向细粒度三维人体运动检索的模态增强语义建模方法
题目:Modal-Enhanced Semantic Modeling for Fine-Grained 3D Human Motion Retrieval
作者:时浩宇,张怀文
单位:内蒙古大学
简介:
文本到三维人体运动检索是一项重要的跨模态检索任务,旨在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检索出语义相似的运动序列。传统方法在训练和测试阶段依赖于原始的粗粒度文本描述,这种描述缺乏对动作细节和相关身体部位的精确描述,导致跨模态对齐困难。此外,运动序列中包含连续的细微动作,这些动作往往发生在身体的局部,且变化幅度较小,传统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和分辨这些细微的动作。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我们提出了“模态增强的语义建模”(MESM)方法,该方法分别从文本和人体运动两个模态进行语义增强。具体来说,在文本表示方面,MESM利用大语言模型将原始的粗粒度文本扩展成细粒度的文本描述,并通过设计合适的提示信息,确保文本描述按照动作的发生顺序详细描述相关身体部位的运动。在运动表示方面,MESM采用图卷积网络来对人体关节点进行建模,增强不同关节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同时聚合有代表性的运动特征,从而提升了模型对细微动作的捕捉能力。最终,通过对增强后的多模态特征进行细粒度对齐,实现高效的检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对齐了文本和运动模态的数据,显著提升了文本和三维人体运动的检索性能。
(素材来源:科学技术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图片 5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