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生贵,二级教授,内蒙古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美学、民族艺术研究与文艺评论,同时从事文学与书法创作实践。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文艺论坛》杂志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全国文艺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艺术分委员会委员(2007-2012)、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8),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审核评估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草原英才”工程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等人才奖项。
已出版美学与艺术学学术著作、散文作品集、美育与教育教学研究著作及书法作品集28部,主编学术文集8部,代表作有《文艺活动审美研究论稿》《艺术美学新论》《传承与超越:当代民族艺术之路》《生活艺术化十讲》《走向心富》《悟与书》等;主持自治区文联重大项目“草原艺术研究工程”,并任“草原艺术研究书系”总主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学术与创作成果奖33项。
【读书之乐重在养心】宋生贵
在我看来,在这喧嚣而浮躁的世界里,一个人对心灵的调适与涵养是尤其需要讲究闹中取静的。为此,读书不失为良方。有人说,如今是大众传媒的时代,读书作为一种境界,已成为一首渐渐远去的古老的恋歌。不然。我以为,读书的价值是永恒的,有着永远的意味,永恒的境界,特别是对于人的心智的开启与涵养,更具有永恒的不可替代性——一个浮躁的时代尤其需要强调对人心智的滋养,否则人们的心境便如同贫瘠的土地,会迅急沙化的。
读书固然有多种方式,多种目的,而我更看重是启智与养心,而且均以营造出境界为上。关于启智,台湾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有高见在先,我很赞同,故抄录之。余先生讲:读书当以读出智慧为高,如今知识爆炸可能会增加为学的途径,但是,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智慧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读这样的书与这样读书,其目的与意义又在于“加强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或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摘自余光中《开卷如开芝麻门》)读智慧之书并读出智慧,美哉妙也!
智慧的阅读或阅读的智慧,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世界,以至使生命空间得到自由无碍的延伸与扩展。人们常常会因自己处境的局限而深感遗憾,认定是不尽如人意的处境限制了个人阅历,致使所见不广,故而不免慨叹再三。慨叹终归是徒劳的,因为谁都知道,世界之大、历史之久,使任何人都终其一生也无法经历其万一。如果我们懂得阅读,善于阅读,便可以获得不可限量的扩展精神空间的门径。
林语堂先生讲过:“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读书最乐。”一个人或静静地坐在书桌之前——即便是忙里偷闲,一本书,一杯茶,或专心细读,或掩卷静思,把纷繁杂乱的世界关在窗外,把宁和怡悦的心放进书里,其乐趣之所在,往往是言难尽意的。但有一点是明白的,即作为一种境界,读书之乐重在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