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龚逸鹄
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年级:2012级
获奖:优秀奖
我与读书的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母亲是语文老师的缘故,从娘胎里就沾染了些书香气息,我自小就喜欢读书。母亲早教开始得早,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我读书识字,当其他孩子还在学拼音的时候,我已经把家里能读的书都读过一遍了。
那时候读书的心很纯粹,只是觉得故事里的世界怎么那么栩栩如生,便不能忍住一口气读完。最痛苦的莫过于读到一半被打断,心里总是挂记着童话书里的小人儿的命运。读书的时候,书中有一个世界,常常让我沉浸其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常常因为听不见母亲的叫喊声而被责骂。可是书中的世界实在太精彩,好似我跟着主人公在他的世界走了一遭,身体在现实世界,然而精神还在书中那个虚拟的世界。主人公高兴,我便跟着傻笑;主人公生气,我便跟着骂,主人公悲伤,我也叹着气,结局的好坏会影响我好几天的心情。母亲总说我活在书中,现实和书都分不清了。
读的书越来越多,然而家里可供读的书越来越少,便趁着在亲戚朋友家玩的间隙,缠着他们借书,去别人家玩的时候,我也是先问他家有什么书。书多的人家,我喜欢和父母常去,父母去拜访的时候,我便借上一本书,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
家里经常给我买书,没事我就去逛书店,周末也贡献给了书店,没有椅子就直接坐在地上看书。收藏书是从小养成的癖好,书店里看中的书是一定要把它买下来的,找父母吵着闹着要买,哪怕挨饿也要买。每天早上家里给我两元钱打发我去小摊买包子喝稀粥,我每次都只买五角的早餐,省下的钱就拿来买书,怕被家里人骂,到处藏书,家里的每个角角落落,几乎都被我藏过书。
对待书是爱书如命,每次买到书,都将它视若珍宝,小心翼翼地翻阅,生怕崭新的书页沾上一点点的污渍。每逢借书给别人好似掏心割肉般痛苦,总是再三叮嘱对方不能折角,不能沾上一丝油污。遇到不听嘱咐的朋友,总是痛心疾首,发誓再也不借书给他。
读的书多,自然下笔如有神。小学语文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全班诵读,征文比赛也常常拿奖。尝到了甜头,读书的兴趣自然更加浓厚了。可惜上了初中以后,课余的时间都用来写数理化的习题,再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书了,读书也一直被我搁置。
直到上了大学,才重新拾起这个爱好,没课的时候就去图书馆翻阅各类书籍和报刊。但是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没有小时候那种读书的纯粹了,那样拿到一本书就开始如狼似虎地读。常常借了很多书回来,看了几页,就对它们失了兴趣。于是看过的书越来越多,可是认真读过的书却越来越少。当我拿起一本书的时候,我很难像以前那样专心去研读了,总是想要去刷刷朋友圈微博,记挂着和朋友们的聊天,时时刻刻拿着手机想要去翻阅一些零碎信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现代,躁动不安的心再难像从前那样一口气读完一整本书。
有报道说中国每人年均读书量不足5本,而欧美国家每人年均读书量达16本。尽管社会各界人士一直提倡多读书,可是国人的阅读量一直都不尽人意。书店逐渐变得门可罗雀,越来越多的书店开始倒闭。书香再也唤不起浮躁的人心,纸质书难以适应快速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花一两个小时去感受书本的魅力。因为金钱比读书更重要,有钱比修养更令人羡慕。腹有诗书气自华输给了酒桌上的谈笑风生,窗前流水枕前书敌不过电影电视剧。
我很遗憾也很惋惜,我害怕有一天纸质书会被电子书取代,无法再感受纸页粗糙的质感,也无法再有买到书后捧在手心如获珍宝的感觉,我也害怕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纸质书会被视为不赚钱而不再存在,书店终将被咖啡店取代,书本变成装饰和摆设。
现在的我,仍然会大把大把地借书或者买书,但是阅读的时候,我会自觉地关掉手机,远离一切电子设备,认真看书。当我坐在书桌前,手捧一本书仔细阅读,我好似回到了多年前那个跟着主人公又哭又笑的孩提时代,那个专注读书心无杂念的慢节奏时代。
姓名:杨锐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年级:2014级
获奖:优秀奖
相遇,是故事发生的起点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时间会把我们变成喜欢的样子。图书馆也可以。
穿过热闹的篮球场,走过枝叶低垂的桃李湖边,抬眼望去,开了两扇窗恰似眼睛的位置,图书馆像一个乖巧的机器人等待着莘莘学子来到这里进行对他的探索。每每走到门口,那玻璃都会映出我们的身影,仿佛在告知我们要用最好的状态来迎接在图书馆里的岁月。“图书馆”三个字就像是一个魔咒,让人忍不住在这里停留、守候。走进去,它的里面并不像在外面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那么局限,我不禁感叹,这一方天地不知又会造就多少英才。
群里时常发起在图书馆做义工的活动,整理图书、参观图书馆,闲暇时听听管理员老师讲述图书的世界光阴的故事,休憩时大家一起进行学术的交流、畅谈人生的感悟,好不惬意。
年少时憧憬着爱情,是在操场的不期而遇,或是课上的一张纸条,甚至图书馆里的一个眼神。写报告写累了又开始乱瞄的时候恰好看到你也在做物理,不是我所期盼的窗边的座位,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