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使得内蒙古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工农牧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事业获得长足发展。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决定在呼和浩特市创办内蒙古大学。1955年初,自治区党委领导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正式向高等教育部提出申请报告,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高教部批准并委派了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同志参加筹建工作。1956年3月16日,内蒙古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由乌兰夫同志任筹委会主任。
我与内大
作者:于北辰
汉族,1915年1月生,四川省大足县人,1937年9月入四川大学学习,1938年参加革命,1955年5月任高教部综合大学教育司副司长。1957年10月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1978——1981年任校长。1981年2月调北京任中央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2008年3月6日逝世,享年94岁。
1956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内蒙古大学,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纪念项目的政治任务。乌兰夫同志亲自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王逸伦同志负责内蒙古大学基础建设工作。高等教育部领导也非常重视。我被指定代表高教部负责筹建内蒙古大学,主要是调配教师和干部。当时学习苏联,高教部综合大学司人财物全管,操作极其方便。
经过研究,我们决定:请北京大学全面支援内蒙古大学,北京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既要支援内蒙古大学,又不能使北大伤筋动骨,遂决定系主任派讲师担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陆平同志下令,支援内蒙古大学不准卸包袱,必须个个顶用,一时实在调不出的,由北京大学派教师到内蒙古大学代课。所以,我们常说,内蒙古大学是北京大学分校,加上其他大学的支援,内蒙古大学的教师和干部,很快就基本上配齐了。
经过我们的努力,内蒙古大学的学术副校长请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地学部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李继恫先生担任。教学科研副校长,我们多次同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协商,终未找到合适人选。
1956年5月,我随同李先念同志任团长的中央代表团来呼和浩特,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我见到内蒙古大学校园的楼房拔地而起,教师是我主持调配的,是一所全新的综合大学,没有老大学的包袱,可塑性极强,是发挥抱负、施展才能的理想地方。回京后,我即向部领导表示,如果调不到合适人选,我就不去别的综合大学,就去内蒙古大学吧。部里报到国务院,周总理任命我为内蒙古大学副校长。
我们非常重视大学图书资料的建设和积累。筹建时,高等教育部向有关大学发出通知,请他们在图书资料方面支援内蒙古大学。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十几所大学支援内蒙古大学各类图书14多万册。我们还利用高等教育部拨给的外汇,为数、理、化、生物各系,买了大量外文期刊,这是很宝贵的,在呼市,在内蒙古是第一的。
建校初期,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主要来自区外,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力争尽快克服天然大汉族主义的影响,我们做到了。为贯彻内蒙古大学发展和繁荣蒙古族文化的方针,我们确定蒙古族语言文学专业(系)为重点,大力支持蒙古语言研究室(所)和蒙古史研究室(所)的工作。
根据当年内蒙古人口构成情况,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数的11%,汉族人口占89%,我们决定,内蒙古大学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比例,不得少于1/3,汉族学生不得多于2/3。
我们强调基础教学,保证学生质量。1964年物理、化学两系的毕业生,分配到天津市44人,全部从事科研工作。1970年,我去天津看病,遇见他们,他们说敢和中国科技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毕业生比高低,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业务上,他们都没有给内蒙古大学丢脸。 内蒙古大学将进入中年了,“211工程”的关键是人才,是质量,是高水平。我们应当全力以赴,为争取“211工程”的伟大胜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