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聚力服务上海文化”,高校主动服务地方,不仅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历史使命。高校立足地方,以服务谋求地方支持;地方着眼发展,以创新需要高校智慧,双方互动才能成就彼此。尤其是作为地方性大学的上海师范大学,我们的根本出路在于服务上海,进而服务国家战略,比如我们在上海各个区以及全国的部分城市积极推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打开象牙塔的围墙,勇敢走出去,把我们的师范教育打造成服务地方的“基站”。当然,我们学校也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文化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上海有悠久的历史,是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汇聚于此,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上海区域乃至江南地区特色文化服务平台、上海红色文献服务平台等,对学生和公众进行上海特色文化、江南文化以及红色文化进行宣传教育,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与爱国热情。
关于“聚效服务教师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而一流教师的培养,则需要一流的教师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发展战略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高校,我们需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一流未来“师者”,不断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是我们进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但这个培养过程,图书馆不应缺席,而是应该积极参与“全员育人”,在图书馆工作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做到服务育人,与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等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有机统一,相互配合。
贾铁飞馆长:面对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的契机,您对图书馆有什么样的期待?
袁雯校长:自2015年,国家推行高校“双一流”建设以来,已取得不俗成就。对我们学校而言,“双一流”建设虽然是难得机遇但更是极大挑战。就机遇而言,我们位居上海,占据地缘优势,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地方性师范大学,可以借创建“双一流”的东风,充实各项工作,提升办学质量;就挑战而言,我们学校在较长的一段时间的办学过程中定位偏综合性而轻师范生培养,综合性与师范性失衡。最近几年,我们传承弘扬“师道永恒”的师大精神,理性思考师范办学本位,着力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旗帜鲜明地重振教师教育,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十四五期间,是上海师大实现高水平发展,在更好服务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和国家战略中打响“上海师范”品牌的关键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期待图书馆全体同仁在新时期,努力建成高水平的师范特色资源文献中心、高水平的地方文化服务中心、高水平的“师者”全员育人中心。印度文学家泰戈尔说:“谁如果锁住茫茫大海千百年的惊涛骇浪,使之像甜睡的婴儿一样悄无声息,那么,这静穆的海浪可谓图书馆最贴切的比喻。”期待图书馆始终坚持以高水平为标准,接过老一辈图书馆人筚路蓝缕、聚沙成塔的奋斗精神,不断汇集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粹,将取之不尽的知识给养无私奉献给未来的“师者”。
贾铁飞馆长:感谢袁校长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细致回答我们的提问。图书馆将认真学习领会您的卓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地方高水平大学图书馆建设得更好,体现出“阶梯”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