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丨普通话:国家认同的纽带、民族团结的基础

  阅读数    2
创作日期
2021-08-27
资源描述

语言文字是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形成文化认同的基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是促进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加深民族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为宣传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社科联、实践杂志社联合推出《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微课堂,今天,就让我校教务处副处长许晋老师带我们一起走进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魅力世界吧。

大家好,欢迎您收看由内蒙古社科联、实践杂志社联合推出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微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有效推动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我国制定实施了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语言政策,并取得积极成效。那“普通话”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它是以什么标准确立的?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普通话”一词最早出现在1906年,是由晚清著名学者朱文熊提出的,他当时给普通话下了一个定义,称普通话是“各省通行之话”。为什么朱文雄当时会提倡说“普通话”呢?

在第一次“国语统一筹备会”会议上,他做出这样的说明。他说:“我国言(音)与文相离,故教育不能普及,而国不能强盛,泰西各国,言文相合,故其文化之发达也易。”可见,他当时想要力推“普通话”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推广一种通用语,以达到言文相合、普及教育、促进文化发达,甚至强盛国家的目的。据说朱文雄自幼生活在四面环水的古镇锦溪,体验过语言交流不畅的不便,因此他把推广“普通话”看成一种使命。朱文熊曾满腔热忱地说:“夫吾之所以望同胞者,能自立于生存竞争之世界耳。顾文字不易,教育总不能普及;国语不一,团结总不能坚固。”但由于朱文雄生活的时代国运多骞,他殚精竭虑所倡导的“推广普通话”方案始终未能得到当局的重视和推广。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通话推广运动”才开始迅速的发展。

我们当代人所说的“普通话”一词,是在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提出的。时任教育部部长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最终大会经研究决定采用“普通话”一词指代我国的通用语言,其中“普通”二字取其普遍共通、普遍通用之义。

在这次大会上,著名作家老舍也作为代表发了言。他讲到,自己上中学时同班同学们口音不一,词汇各异,经常闹意见和误会。一来二去,四五十个同班学友按语音的不同分成了几个小集团。所以老舍先生当时感慨地说,以小见大,语言的统一或分歧,是一件关系着国家、民族团结和兴亡的大事。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首次提出普通话的标准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至此,“普通话”有了明确的语音、词汇、语法标准,“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时至今日,普通话已经成为我国法定的通用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2条明确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如今,我国会说普通话的人数超过11亿,能够使用规范汉字的人数超过13亿,中国以外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达到2亿。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为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教育普及等都贡献了巨大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资源详情

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视频

  • 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视频

zoom in zoom out

    授权申请

    申请用途

    申请用途 不能为空

    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不能为空

    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 不能为空

    是否商用

    是否商用 不能为空

    1、获得授权可以下载无水印高清格式。
    2、申请“个人学习”和“教学科研”用途不可商用,申请“传媒印刷”用途需由管理员审批通过。
    举报理由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