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领航 |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②

  阅读数    6
创作日期
2021-05-08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内蒙古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传承红色基因,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铸就了代代传承的“包钢精神”和“民族团结互助精神”。“旗帜·领航”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第二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精神在内蒙古的传承和发展》,带领大家重温那段光辉峥嵘的奋斗岁月,感受内蒙古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凝心聚力、甘于奉献、勇于拼搏、守望相助的奋斗精神和民族团结互助精神。

今天我分享的党史内容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精神在内蒙古的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100的历史中,1949年至1978年是一段特殊而难忘的历史时期。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了起来,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走向富裕道路的开始,那么1949年至1978年的这段历史时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的历史阶段。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在世界东方。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困难重重,但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自觉传承红色精神,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精神和团结精神。在国家最艰难的时期,内蒙古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传承红色基因,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铸就了代代传承的“包钢精神”和“民族团结互助精神”,谱写了一段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甘于奉献、勇于拼搏、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进步史。

2021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提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迅速唤起人们对那段光辉岁月的记忆。全国各地支援内蒙古建设,内蒙古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一盘棋”的生动见证。

1954年成立的包钢,是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一个承载着国家战略安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红色企业。建国之初,内蒙古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建设包钢完全是白手起家。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的社论,全国各地8万名各族儿女从四面八方汇聚在包头的荒漠戈壁建设民族地区大型钢铁企业。在戈壁荒漠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风餐露宿、手推肩扛,战严寒、斗酷暑,凭借着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在茫茫戈壁建起了“草原钢城”。

当时包钢的建设地还是一片荒滩,环境艰苦,物资匮乏。但在“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口号的感召下,从中央和华北局等党政机关抽调的管理干部、鞍钢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包钢的建设中。刘志祥,就是这个浩浩荡荡建设大军中的一员。1955当刘志祥得知包钢建设急需人才,他毅然放弃去清华大学深造的机会,从沈阳坐上火车来到包头。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刘志祥作为一名普通的建设者,用智慧和双手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他带领大家不仅高质量地建成1号高炉,还攻克了高炉风口技术难关,成为永远的“包钢一号高炉荣誉长”。正是以刘志祥为代表的这批人,铸就了以“守望相助、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自强不息”为内核的包钢精神。1959年9月26日,包钢一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结束了内蒙古寸铁不产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先河。

周恩来总理1959年10月15日亲临包钢为1号高炉出铁剪彩并语重心长地叮嘱“这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大高炉,第一次在我们国家出现,你们要好好管理啊。”从此,几代包钢人铭记重托、不辱使命,将包钢精神代代传承,终将荒漠变为绵延的钢铁绿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

60多年来包钢的发展历程充满艰辛,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被迫停建、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走和“文革”十年动乱等困难;经历了白云鄂博矿特殊选冶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的攻关、也经历了钢铁行业遭遇寒冰期、资金链几乎断裂等重重困难,但包钢人咬紧牙关,顽强拼搏,矢志不渝地推进包钢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战胜苦难迎来胜利。在包钢,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辈,甚至祖辈都是包钢人,他们被亲切地称为“钢三代”。一代又一代包钢人子承父志,心中怀揣着一个工业化强国梦,建设包钢,并让“包钢精神”薪火相传。从几代包钢人身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艰苦奋斗是包钢最难能可贵、最值得弘扬的精神品质;坚韧不拔是包钢多年积淀的最重要、最鲜明的文化基因。正是几代包钢人坚定地传承红色基因,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包钢才能战胜千难万险,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业辉煌,成为国家钢铁和稀土工业的坚实脊梁。

烈火淬炼的钢铁才更加坚韧、历史积淀的底蕴才更显厚重。可以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形成于内蒙古的包钢精神,是当时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拼搏、团结奋斗的缩影。

1959年至1961年,是新中国遭遇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全国粮食供应缺乏,饥饿席卷大半个中国,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几十个孤儿院里,大批孤儿普遍营养不良面临疾病和死亡的威胁。这些幼小的孩子该怎么办?党和政府决定,把这些“国家的孩子”送到草原。内蒙古的牧民群众奉献爱与担当,抚养“国家的孩子”,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精神,谱写了传奇而美好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

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负责人的乌兰夫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各盟市各有关部门做好迎接孤儿的准备工作。对于这次孤儿移入,乌兰夫下达了“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指示,要确保儿童一个不少地安全到达目的地。从1960年到1963年,前前后后, 3000多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孤儿,坐上一列列北上的火车,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内蒙古。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有资料真实记录了1960年“三千孤儿”北上的历史,在1960年移入儿童设备购置费明细表中,写着小木床、小毯子、小桌椅、澡盆、枕头、毛巾等物品。

内蒙古的牧民们自己生活并不宽裕,但是他们非常心疼也非常喜欢这些来自远方的孩子,一些牧民骑着马、赶着勒勒车从几百里外赶来领养,有的牧民一家就收养了五六个孩子。牧民们把孩子接回自家的蒙古包,把这些孤儿视为“国家的孩子”,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抚养。

当“上海孤儿”被送到草原时, 19岁蒙古族女孩都贵玛承担起了照顾28名孤儿的任务。做饭、洗衣、煮牛奶、教语言、和孩子们一起玩、哄孩子们入睡……年轻的未婚姑娘和28个幼小的孩子组成了大家庭,她没让一个孩子挨饿、受冻,直到这些孩子全部被牧民领养。在照顾“上海孤儿”的日子里,她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每天筋疲力尽,晚上是最难熬的时候,一个孩子醒来哭,其他孩子就跟着闹。如果有孩子生病了,她就要冒着凛冽的寒风和被狼群包围的危险,深夜去几十公里外找医生。日复一日,她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女般精心养育,被当地群众称为“草原母亲”。在都贵玛的坚持和精心照顾下,28名上海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在那个缺医少药、又经常挨饿的年月,创造了一个奇迹。2019年9月29日,“草原母亲”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共和国为一位平凡母亲授予的至高荣誉。正如都贵玛所说“这个勋章不只是给我,而是颁给所有‘草原母亲’的,像她这样尽心尽力用心抚养“国家孩子”的额吉,在草原上还有几千位。

特殊时代造就了这样奇妙的缘起,他们原本相隔千里,没有血缘关系,但正史千千万万像都贵玛这样 朴实、温暖、真诚、平凡而又伟大的 草原母亲、,将它充实、演绎成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在特殊的时代,这些“国家的孩子”扎根塞北,由内蒙古父母亲们养育,喝着牛羊奶长大,自小讲着内蒙古当地的方言。岁月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广袤的草原上留刻着他们茁壮成长的身影和脚印。这些孩子也接受了各种教育,长大之后,有的成为社会精英,有的活跃在内蒙古当地,反哺第二故乡。“三千孤儿入内蒙” 这不仅是一场爱的传递,更是一段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养育这些孩子不仅是国家赋予草原母亲的使命,更成就了一段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流淌着民族团结大爱的共和国往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段民族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草原上的佳话,也终将汇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中,温暖每一个提及的人。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座丰碑。回顾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神州大地的凝心聚力,就没有草原儿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血肉联系,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更没有全国各族人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传递、传播,而是带着使命感做红色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继承者。今天,我们回首过去、再谈历史佳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让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和守望相助的精神接续传承下去。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继续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凝心聚力、守望相助、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而不懈奋斗!

乌兰哈斯,博士,中共党员,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资源详情

旗帜·领航 |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②

  • 旗帜·领航 |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②

zoom in zoom out

    授权申请

    申请用途

    申请用途 不能为空

    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不能为空

    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 不能为空

    是否商用

    是否商用 不能为空

    1、获得授权可以下载无水印高清格式。
    2、申请“个人学习”和“教学科研”用途不可商用,申请“传媒印刷”用途需由管理员审批通过。
    举报理由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