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法系北方民族多语种法律文献整理、译注与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23&ZD170)开题报告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致辞,法学院党委书记龙长海主持会议。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并对重大项目研究内容的完善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法律文化,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法律制度,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法系。本课题研究旨在系统整理散见于世的多语种习惯法资料和成文法律文献,为学术界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对汉文、蒙古文、满文、托忒文法律文献进行归类、校勘和译注,为学术界提供多语种新史料和可靠的译注成果。课题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指导思想,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对北方民族法制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进行学术考察。
会上,达胡白乙拉对评审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对那仁朝格图教授团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表示祝贺。他指出,这是法学院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也是我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讲话精神的重要成果,学校将为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全面支持。
项目首席专家那仁朝格图教授就课题选题背景、研究现状、核心问题和主要观点、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总体框架及子课题设计、预期成果等方面向专家组作了汇报。子课题负责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张万军教授、新疆大学历史学院策·巴图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青格力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杨强教授、我校监察官培训学院副院长塔娜教授分别就所负责的子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汇报。
评议组专家在听取汇报后,对本项目的内容设计和研究工作安排、研究资料的前期收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项目研究首次系统将北方民族法律史纳入中华法系进行研究,研究意义重大,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特色鲜明,研究方案切实可行,鼓励研究人员科学设计研究技术路线,努力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专家组也提出要对研究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予以高度重视,项目研究具有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域的特点,资料收集、调研设计、经费合理规划都存在难度,要建立定期沟通联络机制,按计划完成研究成果,合理安排经费支出,在研究思路上要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体系,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
那仁朝格图教授代表课题组对与会专家学者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将根据专家意见继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素材来源:法学院 编辑:伊布格乐 审核: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