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藏

总计 15779 今日 0

由 35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心得

12月25-27日,内蒙古大学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12月27日下午,培训班举行了学习交流会和结业仪式。在学习交流环节,学员代表、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兼人事处副处长、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盛立民,校团委副书记周琳娟,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士伟等同志作了现场交流发言,从思想收获、理论阐释、工作举措等方面分享了学习体会。他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教育,进一步强化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作为人民教师和高校干部,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确保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切实提高民族政策理论水平,提高民族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勇于担当、凝心聚力,更好地发挥内蒙古大学在扎根北疆、兴学强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01盛立民 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兼人事处副处长 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 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这个根本点,深刻认识中华文化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形成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心理基础和情感纽带,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是连接其他四个认同的精神血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要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教会学生守正树德,昂扬自信。 02 张士伟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可以理解这个“铸”字,经过高温熔铸,物质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个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有机组成的整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整体性、共同性、向心力,这是对民族团结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一体”就是指我国56个民族早已结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民族实体。这个民族实体就是中华民族。“多元”是指民族文化和民族个体的多元。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要求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尊重差异是为了包容多样性,却不能过分强化和固化这种差异。我们要通过学习“四史”、“五观”,增进“五个认同”。作为党的干部应该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民族地区工作,要主动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对党的民族政策不打折扣坚决执行,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度,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心中既要有局部更要有全局,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思想认识上去了,更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 03梁文美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党委书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要在全社会各民族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开启了内蒙古发展的新纪元,创造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谱写了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光辉篇章。内蒙古作为国家政治安全、生态安全两个屏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04张继如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理念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这句话为我们辩证认识“一体”和“多元”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理念内涵,才能切实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搞清楚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靶向治理。其次,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战略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国无魂不立,族无魂不聚。再次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这一点体现在我们高校工作中,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各族学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彼此相互沟通,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最后要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担当责任,忠诚奉献。作为工作、生活在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提高政治站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之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争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 05陈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兼常务副院长 通过连日来的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进双语教学改革有了更加强烈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首先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一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二是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必须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要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06 李宏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首先,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年、精神力量之魂。其次,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最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程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07李笑春 生态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 通过在本次培训班的认真学习,特别是对总书记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讲话的学习,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总书记运用大量的史实阐述的:“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是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命运的共同体、是中华文化的共同体、是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祖国观和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同时作为一名学院的党务工作者,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首先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同时把爱国主义、爱我中华的种子拨入年轻学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08周琳娟 校团委副书记 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者和参与者,更是促进民族文化交融,增进民族团结的坚实力量。要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持续拓宽思政教育渠道,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思政格局,积极打造有热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网络育人阵地,认真探索“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机衔接,不断拓展传统思政教育的维度,积极创新学生易于参与的途径、乐于接受的方式,真正把思政工作做到入眼入脑入心,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青春力量。 09 姜德军 出版社直属支部书记、社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铸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立足工作实际,认真思考如何自觉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作为出版单位,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和衡量标准,把图书教材出版业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抓好;要自觉主动地从事关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做好民族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图书教材编辑出版使用等各个环节,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迈上更高水平。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喜讯 | 我校学子荣获第八届内蒙古年度大学生“桃李之星”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14日,一则喜讯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传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校工委、团委印发《关于表彰第八届内蒙古年度大学生“桃李之星”及提名奖的决定》,我校蒙古学学院2016级蒙古语言文学基地班学生青合乐荣获第八届内蒙古年度大学生“桃李之星”荣誉称号。 内蒙古年度大学生“桃李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校工委、团委共同主办,来自全区各高等院校(含高职院校、民办院校)所有在校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参加评选,从2012年开展至今已经评选八届。 活动开展旨在积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选树、宣传和表彰当代大学生优秀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青春正能量,教育引导全区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培育锤炼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高尚品格,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拼搏者、奋斗者,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平凡的事迹,非凡的人生。我校蒙古学学院的青合乐同学,一位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普通大学生,熟悉的是他的身份,与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一样,学生是他的主要身份;陌生的是,作为一名学生,可以同时兼顾优异的成绩和高超的工作本领,始终坚定理想、不忘初心,他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定理想、拼搏向上、一往无前,人生就会发光发亮。 树立远大目标,成就自己 做有文化的新时代青年 青合乐,来自内蒙古通辽的蒙古族小伙子,2016年,进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基地班学习。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认真努力,毫不松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始终把学习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总是能带着顽强的韧劲去攻克每一个学习上的难关,持之以恒。面对着学习与学生会工作的矛盾,他能分清主次,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兼顾全面,他说为了让自己的学习有长足的进步,熬夜学习是常事,既然选择了风雨兼程的远方,就要挤出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因此,四年的专业学习,成绩优异,他不仅获得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也获得保送本专业研究生资格,在研究生一年的学习中,他带着更加严谨的学术态度从事专业研究,学有所获,当谈及对未来的规划时,他希望可以继续深造读博,他认为学习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学习之余,他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强健的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热爱体育的他经常参加学校里的体育比赛 ,曾经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11届大学生运动会本科组排球赛第三名。他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牢记青春使命,在实践中成长 做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 “学生干部”生涯是实践工作长本领的起点。青合乐同学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他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提高自己书本外的实践能力。2016-2017在学校担任校团委书记助理,也成为蒙古学学院学生会主席;2017年,他参加了学校60周年校庆演出并报名参加志愿者;2018年6月,他经学校推荐到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实习,担任学校部部长助理,同时,也担任内蒙古大学学生会主席;2018年12月,他先后通过笔试面试,从全区高校学生干部中脱颖而出,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学联主席,并任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在担任学联主席期间,积极落实学联学生会、社团日常工作,从实管理监督,推动学联学生会、社团改革等工作,出色落实和完成了多项工作。作为学生干部,在学习工作中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带头服务青年和基层,做一个奋斗的追梦人,才能无愧于这个宝贵的平台和这个伟大的时代。他说“学生会的工作是大学生活的一个意外收获,每一项工作都让我有所学习、有所成长,通过这段难忘的经历,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更加明确了”。 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为人民服务 做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青合乐同学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信念,在入学第一年,他就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并且顺利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始终坚持加强理论修养,主动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重要论述,注重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对客观事物的洞察力,增强思想的前瞻性、眼光的敏锐性和学习工作的创造性,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动报名参与了自治区团委组织开展的“青马班”学习。他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不断汲取真理力量,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与决心。今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也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中华大地肆虐的特殊之年,作为“北疆青马人”的他深知要牢记党和国家波澜壮阔的历程,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顺境中不骄傲不急躁,在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让青春的理想抵得住风浪、经得起考验。蒙古学学院的萨奇尔书记评价:“他是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站位高,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学生当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党员”。 参与全民抗疫,砥砺意志 做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2020年春季的新冠疫情让所有人猝不及防,他恨自己不能到抗疫一线参与工作,就积极响应团中央向返乡大学生们到社区嘎查(村)报到的号召,到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茫汗苏木哈图嘎查报到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在村口负责登记核对出入人员信息、测量体温和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同时,他自己也主动捐款,并组织学联学生会成员积极转发微信、朋友圈、微博等,通过他们动员全区广大团员青年捐款捐物,用点滴小爱为疫情防护一线医护人员送去真切温暖,以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攻坚贡献一份力量。其中,制作主题为《防范疫情,从我做起—北疆大学生我承诺》的H5作品在内蒙古高校共青团微信转发,浏览量已达80万+。真正做到以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攻坚贡献青春力量的初衷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勉励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青合乐备受鼓舞、也更加真切地感到,生逢其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他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道路,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关心,努力成长为有文化、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自己努力并带动身边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答卷丨策马新时代,同心向未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满载收获的2020年悄然远去, 充满希望的2021年如约而至。 2020年, 我们众志成城,同心抗疫。 或坚守岗位,守护平安, 或深入社区,志愿服务。 云端教学,教师都成“网红”, 线上学习,学生皆是“粉丝”。 每一粒冬天的种子, 都在期待春天的光临。 2020年, 我们牢记嘱托, 植根北疆,砥砺奋进。 我们绘就了更加多彩的丰收画卷, 见证了无数个骄傲的瞬间。 全体内大人发扬蒙古马精神, 汇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圆满收官“十三五”, 奋力书写双一流建设 和部区合建的精彩篇章。 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敬业笃行,守正创新。 我们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 2021年,我们昂首阔步, 继往开来,奋笔写新篇。 2021年,我们凝心聚力, 策马新时代 ,同心向未来。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启航2021|内蒙古大学新年贺词

2021年内蒙古大学 新年贺词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百感交集的2020年悄然远去,充满期许的2021年如约而至。当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照亮山河大地,我们牵挂每一份担忧,铭记每一刻历史,珍藏每一份感动。此刻,让我们彼此祝愿,再次温暖相拥。 曾经冰雪,翘盼春归。2020年,我们在牵挂和不安中开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在困难中坚守,在无声中奉献,在淬炼中成长。直面生死时速的猛烈考验,我们无惧风雨,勇毅前行,与大爱为伍,与疫情赛跑,共同捍卫生命防线,用心守护一方平安。一条条岑寂的长街,一批批捐赠的物资,一队队逆行的身影,让我们感怀生命乐章,感恩血脉深情,感知中国力量。 山河无恙,国泰民安。2020年,我们在坚定和自豪中告别。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到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从科技领域频传捷报屡获突破,到新中国首部民法典诞生,在新时代的追梦路上,脚下的远方更远,心中的定力更强。这一年,我们从未如此深切地读懂中国,听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见证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坚定,感知了“此生无悔入华夏”的心声,体会了“丹心从来系家国”的情怀。 四海同心,北疆守望。2020年,我们以奋进之笔书写时代答卷。内大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加快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建设进程,用勤奋和耕耘绘就丰收的画卷。“双一流”和“部省合建”高位推进,“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新增博士学位一级学科8个;国家和部委级重点科研平台8个;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5%;9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民族学领域获批12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部著作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蝉联“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前进的路上,我们始终发扬蒙古马精神,植根北疆,兴学强区,与时代同频共振,面向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在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时代新征程中快马加鞭。 心有所向,未来可期。翻开2021年的时光扉页,无限宽广的崭新征程正等待着定义和书写。我们深知,彩虹与风雨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唯有坚定信念,锚定方向,无惧风暴,一往无前,才能绘就美好蓝图。我们懂得,疾风知劲草,淬火方成钢,唯有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同舟共济,策马扬鞭,方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2021年,致敬时光中每一位不轻言放弃、勇毅前行的内大人! 2021年,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踏歌而行,策马新时代 ,同心向未来!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聚焦“双一流”|我校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2020年12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科大讯飞、呼和浩特市北疆研究院在我校学术会议中心举行了共建“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科大讯飞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 全国政协原常委、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内蒙古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许柏年、校党委书记朱炳文、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李春林、内蒙古大学原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出席签约仪式并为联合实验室揭牌。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兄弟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和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签约仪式。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致辞,社科处处长达胡白乙拉主持会议。 会议还特邀了内蒙古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内蒙古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内蒙古国云数据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蒙科立蒙古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等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代表。 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向来宾介绍了我校学科建设和在保护古籍文献研究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嘱托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完成好自治区政府专项“东北亚语言资源数字化平台”任务,与科大讯飞紧密合作,加强我校民族学学科群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 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主任那顺乌日图教授表示,这次我们与科大讯飞的成功合作是产学研用结合的好的开端,也是在国家大数据战略环境下的一个新的契机。我们会努力把握这次难得的机遇,开创新的事业。未来,联合实验室将依托我区国家大数据产业基础建设基地的优势政策和绝佳时机,落地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方向的国家级和自治区重大项目,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科大讯飞AI研究院院长刘俊华先生表示,只有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并介绍了科大讯飞在语音评测、语音合成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刘俊华先生说,科大讯飞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产学研管理模式,我们要依托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丰富的语言资源和资源积累,以科大讯飞国际领先的智能语音语言技术,以及北疆研究院的行业合作伙伴和资源运营能力,组建联合的项目团队,近期重点加大对蒙古语的资源构建、语言分析和口语互译相关技术研究工作,解决当前蒙古语和其他语言存在的瓶颈问题,希望能够得到自治区政府和学校的支持。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是荣获“2019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的著名企业。近期,他们完成了我校委托的口语翻译系统,并于2020年11月30日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就人工智能、民族语言研究和重点行业和领域示范应用等方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区大数据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近日,科大讯飞与我校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就共同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达成一致意见,举行了本次签约仪式。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自治区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 全面开展宣讲活动

2020年12月25日以来,自治区教育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已深入35所高校、8个盟市和6个旗县教育(教体)局,开展宣讲活动50余场次,覆盖参训人员25000余人。 宣讲团成员围绕“强化理论武装、打牢思想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坚决纠正偏差,增强政治担当、突出工作重点”三个方面,从“理论内涵、历史脉络、政治要求、发展规律、地位关系、法律层面、政策表述、中央要求、工作机制”九个角度,深入解读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推进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意义,详细解答了“怎么看”和“怎么办”两个问题。 通过开展宣讲活动,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要意义和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认识,为坚定坚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有关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安排部署,宣讲团拟于2021年1月底前完成宣讲任务。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重磅 | 内大版2021新年MV:心之所向 《看见》未来

2021 心有所向 未来可期 大江奔流 踏歌而行 每一番昼夜更迭 都集纳天地日月之流光溢彩 每一次涉足远方 都在母校成长印记中咀华含英 2021 我们一起《看见》 那时光中 每一位勇毅前行的内大人 2021新年感言 胡 薇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我于2020年3月份从复旦大学到内蒙古大学来工作,主要是参加复旦大学和内蒙古大学的部区合建的工作,我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建设。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从人才培养、科研、到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也希望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做好十四五的规划,对接国家和自治区的重大需求,在内蒙古大学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科学学科,更好地为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服务。 2021年,我希望我和我的团队能够发挥部区合建的优势,团结奋斗,取得新的突破,祝福内大的双一流建设,踏实奋进,稳步前行,祝福伟大的祖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飞 龙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2020年度“CCF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杰出奖团队负责人 我是内蒙古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目前在计算机学院任教。我在内蒙古大学工作已经11年了,我在11年里主要从事蒙文智能信息处理的研究工作,在这期间研发了蒙文语音识别系统和语言合成系统、现代蒙文和传统蒙文相互转化系统、蒙文校正系统、蒙汉翻译系统、蒙文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和蒙文人工智能AI主播等。 我在哪里,内大就在哪里,祖国就在哪里。2021年希望自己更加努力,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祝福内大再创辉煌,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安 宁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作家 第十一届丁玲文学奖获得者 对于我来说,这五年是非常重要的五年,我和我的学生一同进步,一同成长。2020年11月,我和学生渡澜一同获得第11届丁玲文学奖,这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我将借着这样的一种力量继续前行。回顾2020年,我的写作变得更为自由,更为从容,我的人生也变得更为饱满丰富。我希望在未来的2021年和更长久的未来,我能够在这所大学里边向祖国输送更多的人才。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丨内蒙古大学:立足北疆做强特色学科

前 言 内蒙古大学2018年列入教育部部省合建高校以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立足国际学术前沿,扎根祖国北疆,突出需求导向,在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作出一流贡献的追求中实现学校的一流,学校办学质量和贡献水平进入了快速提升的新阶段,尤其是学科建设特色更加鲜明,对接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增强了学校服务自治区、建设自治区的能力。 2021年1月7日,《中国教育报》以“内蒙古大学:立足北疆做强特色学科”为题对我校部省合建的新成绩进行了专题报道。 内蒙古大学:立足北疆做强特色学科 中国教育报记者 焦以璇 郝文婷 聚焦部省合建高校改革发展 不仅能让计算机识别蒙古文,还能开口播报蒙古语新闻,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飞龙和他的团队开发的蒙古文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填补了蒙古语言文字智能信息处理的空白,让少数民族群众也能同享人工智能时代的最新成果。 该平台是近年来内蒙古大学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成为部省合建高校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和贡献水平进入了快速提升的新阶段,尤其是学科建设特色更加鲜明,对接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增强了学校服务自治区、建设自治区的能力。”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朱炳文表示。 建机制: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扎根北疆、兴学强区是内蒙古大学自创办以来坚持的办学定位。然而,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内蒙古大学面临人才外流的困境。此外,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也是摆在学校面前必须解开的难题。 2018年,教育部开展部省合建工作,内蒙古大学列入部省合建高校,学校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学校因应新的发展形势,对‘双一流’建设的思路与举措进行了深入思考探索。我们认为,作为地方大学的内蒙古大学,必须立足国际学术前沿,扎根祖国北疆,突出需求导向,在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作出一流贡献的追求中实现学校的一流。这既是目标,也是路径,还是标准。”内蒙古大学校长陈国庆说。内蒙古大学坚持以一流创新与贡献为导向,以机制创新激发动力,搭建全员干事创业的舞台,增强学校制度体系竞争力。 办好一流大学,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基础。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内蒙古大学采取了“创新主题、人才团队、平台条件、竞争立项、成果产出”五要素一体化同步匹配建设措施。在人才引进上,制定实施了以“年薪制”“评聘目标任务考核”为主要特点的“骏马计划”;在职称评聘方面,实行分类评审、综合评价和代表作校外同行专家评价制度;在薪酬制度方面,探索实施年薪制和协议工资制,坚持按劳分配、优绩优酬,极大地调动了团队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从人才外流到逐渐回流,近年来,内蒙古大学成功引进世界水平科学家和国内顶级人文社科学者到校工作、引领学科发展,一批青年英才快速成长,在学界崭露头角。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达到75%,4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60.8%,在校外获得学位的占66.6%,具有海外学术经历比例达到19.2%。 强学科: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优质牛羊种源受制于国际种业巨头。 面对这一“卡脖子”难题,内蒙古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特色,开展草原家畜种质资源与繁育领域的原始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撑草原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用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改良品种,实现优质基因的整合,促进优质牛羊品种的繁育生产。”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薇介绍,学院创制了生长速度和产肉量分别提升20%和15%的高产优质蒙古牛新品系,培育了产绒量提升50%以上的阿尔巴斯绒山羊群体,与羊业公司合作成功培育“杜蒙萨”三元杂交羊等优质品系,提升产肉效率65%,是内蒙古最大的蒙古羊杂交改良群体。 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内蒙古大学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带动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等多学科协同攻关,重点建设了“草原资源利用与北方生态安全”优势特色学科群。聚焦少数民族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重大创新主题,带动民族学、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经济法律等学科群协同快速发展。 在学科建设新思路的推动下,内蒙古大学进入全国前30%的学科由2个增加到4个,进入前40%的学科由6个增加到9个,占自治区总数的一半以上。 办好大学,要有大院、有大楼,更要有大师、有大器。近年来,内蒙古大学立足现有学科基础,加强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加大保障力度,优化运行机制,重点打造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平台、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平台和北方民族历史文化信息平台。 据统计,近年来,学校新增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部委级科研平台9个,承担和参与的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课题)44项,大项目承担能力和标志性成果产出量显著提升。 对口合作:推动协同创新 近日,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李庆正忙着完善实验设计方案,他将前往复旦大学开展类器官方面的实验,研究人兽共患病原。 “复旦大学拥有国内生命科学领域顶尖的师资和实验室,而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牛羊种群,借助两边的力量能够为自己今后的科研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内蒙古大学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的首届博士生,李庆的导师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林鑫华,他的博士生学业也将在复旦完成,两校实现学分互认。 对地处边疆地区的高校来说,部省合建仅靠自身力量还远远不够。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内蒙古大学主动与对口高校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兰州大学开展合作,以培育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群、加强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重点,积极落实对口合作协议具体内容。 为提高对口合作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内蒙古大学以生物学、民族学、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为主,进行学科与学科对接;以发展规划处、人事处、财务处、研究生院为主,进行部门与部门对接。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胡薇的加盟开创了对口合作的新范例。内蒙古大学聘任胡薇为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给予生物学一流学科资金和政策倾斜,鼓励先行先试,开展师资骏马博士后计划、博士联合培养机制等综合改革举措,支持生命科学学院自主设置内部机构,在专业技术岗和行政管理岗给予人员编制支持。 “对口合作不是简单的‘输血’,我们要思考自己能为对方做些什么,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和特殊优势实现双赢。”内蒙古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杨乌吐日介绍,学校以联合PI制等专兼职科研人员聘用等形式,与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组建细胞重编程、卵子染色体分离机制、牧草及特色作物等学术团队,合作开展生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研究,解决自治区产业发展现实问题,增强学校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力。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聚焦丨"双代会"胜利召开,新蓝图凝心绘就

2021年1月8日,我校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下简称“双代会”)胜利召开,会议为期一天。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校党委书记朱炳文作了重要讲话。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副主席傲木格,内蒙古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张国丽出席开幕式,185名实际到会正式代表及56名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作了题为《固本强基 守正创新 深入推进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进程》的工作报告。 报告客观总结了上届会议以来学校建设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学校在教育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深化“六大改革”,有效促进了办学质量和贡献水平的提升。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学校考察以来,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更加聚焦学校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更加注重办学质量与贡献水平,在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作出一流创新与贡献中追求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师资队伍质量水平迈上新台阶,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办学环境条件显著改善,监管运行效益进一步提升,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正常教学科研秩序。 报告深入分析了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面向“十四五”发展新目标的“九大行动计划":一是研究实施一流学科攀登计划,深入推进新时期“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二是研究实施卓越师资引育计划,全面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三是研究实施一流本科创建计划,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四是研究实施卓越研究生教育计划,着力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五是研究实施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服务国家和地区发展重大需求;六是研究实施国际化能力拓展计划,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七是研究实施治理效能提升计划,推进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八是研究实施现代化校园提升计划,创建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郁的文明校园;九是研究实施立德铸魂计划,强化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报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要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闭幕式上,校党委书记朱炳文作了重要讲话,就如何围绕本次“双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做好今后学校工作,落实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作出的“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殷切嘱托,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站在事关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认真谋划好学校的“十四五”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二是持之以恒地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坚持思想不滑坡、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松劲、标准不降低,全力以赴做好本单位的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共同为学校事业发展大局增光添彩。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工会的积极作用,依法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急师生之所急,解师生之所困,多帮师生办实事,与师生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保障教职工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创造性地、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建功立业。四是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从严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反腐败斗争,强化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落实到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各方面,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提供根本保证。 朱炳文书记号召全校师生员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固本强基,守正进取,开放变革,超越自我,为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本次会议是在学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十三五”建设成绩,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肩负全校教职工的重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听取通过了校长陈国庆所作的学校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教代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工会财务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讨论了《内蒙古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工会委员会和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会议还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代表以饱满的热情,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大学这一办学目标,认真研讨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代表们认为陈国庆校长作的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绘就了新蓝图,让大家看到了新变化、新成绩、新观念、新发展,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攻坚克难的决心,也更加明确了今后工作和努力的方向,报告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令大家豪情满怀、干劲十足。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聚焦“双一流” | 《内蒙古新闻联播》报道我校国重实验室李光鹏科研团队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事迹

2021年1月9日,《内蒙古新闻联播》“2020我们一起走过:支撑” 专栏报道了我校国重实验室李光鹏教授团队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事迹。 内蒙古新闻联播报道 【主播】来到内蒙古,怎么能少得了可口的牛羊肉,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这张名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2020年,长江学者,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光鹏在实验室研发,到牛圈调查,攻克了新品种肉牛繁殖“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把科研论文书写在大地上,突破了新品种肉牛繁殖效率难题,为内蒙古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解说词】用直径十微米的针准确插入到一百微米的卵母细胞里,抽出细胞核,针与镜面接触距离不到五微米,一坐就是两个小时。2020年下半年,这是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光鹏的团队的工作常态。他们的工作就是利用基因编辑手段进行胚胎生产,培育高品质肉牛。 【同期声】李光鹏:“基因编辑就像个剪刀一样,把我们需要的这一段给剪掉,或者把另外一个插进来,通过显微操作,再生产一个我们预期的胚胎,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优良的牛羊。” 【解说词】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但仍有部分核心种源依赖进口,这一直是李光鹏的心结,“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难题在2020年有了突破。 【同期声】李光鹏:“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三个新型的高产优质的肉牛品系,我们这是全世界首例首批基因编辑在肉牛当中获得品系实现的团体。” 【解说词】李光鹏培育的三个品系是双肌鲁西牛、双肌蒙古牛和双肌西门塔尔牛,和普通肉牛不一样的是,这种双肌肉牛最大的特点就是肩部宽大厚实、后躯肌肉发达、前后腿部肌肉隆起、生长速度比普通肉牛平均提高20%,产肉量提高20%~30%,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这样的成就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牛羊新品种培育工作和其他科研项目相比,难度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很多。这个项目耗费了李光鹏团队八年的时间。实验室能生产出优秀的胚胎,但母牛就是生不出牛犊。新品种肉牛繁殖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李光鹏。 【同期声】李光鹏:“这是胚胎问题吗?大家都在猜测,但实际上,很大的原因是现场的问题。” 【解说词】2020年4月份,李光鹏带领团队进入实验基地,现场采集数据:肉牛的生长特征、繁殖特征、分娩过程、什么时候增减饲料、防疫针该不该打……一些平时在实验室里无法掌握的数据,这次他们全部都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同期声】吴珊珊(内蒙古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去到现场,我们发现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了解和掌握,这也明白了到现场的重要性,科研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同期声】李光鹏:“真正全方位系统的把肉牛的相关的特点、繁殖特征、生长特征系统研究下来,我们今年(2020年)是第一次,把同学们、老师们的(科研)思想理念重新定位了:实验室,室内室外同等重要。” 【解说词】李光鹏每天做近百次实验,有一次他把腰扭伤,就蹲在地上工作。 【同期声】苏广华(内蒙古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当我推开李老师的办公室进去的时候,老师基本是蹲在地上,桌面上露出一个头来敲键盘,这样继续工作。他对待科研,对学生的这种奉献精神,也让我们更加对科学研究有了更高的追求。” 【解说词】眼下,李光鹏和他的团队的肉牛新品种培育项目,正进行最后的认定工作,下一步就能推广养殖。 【同期声】李光鹏:“做科研真正要顶天立地,抓住机遇,我们要拿出我们自己的态度、决心和目标。”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祝贺!以冠军之姿,向顶峰进发

2020年12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室内五人制甲级联赛(本科组)在内蒙古民族大学正式开赛,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10支高校代表队展开为期7天的激烈角逐,精彩的足球赛事点燃了冬日里的激情。我校代表队在比赛中夺得了冠军。 本次比赛,内蒙古大学代表队由周庆谊教练、白帆教练带队,共12名队员参赛。经过四场比赛以小组第一成绩出线进入半决赛,半决赛中内蒙古大学代表队对阵东道主内蒙古民族大学代表队,面对主场压力迎难而上以4:2比分获胜。决赛中,内蒙古大学代表队与上一届冠军队内蒙古科技大学代表队展开激烈对抗,最终以比分4:0获得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室内五人制甲级联赛(本科组)冠军。在本次比赛中队员们的战术执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展现了内蒙古大学足球队顽强的拼搏精神。 内蒙古大学足球队在此次比赛中收获颇丰。通过比赛,队员们对五人制比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本次比赛也是一次宝贵的赛场经历,为今后的比赛积累了实战经验。面对成绩,教练及队员们表示还需要多学习、多进步,同时也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能和大家共同交流球技。比赛虽已完美落幕,但内蒙古大学足球队的征程才刚刚开启,未来,我们期待顶峰再见。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以我所学 汇报党恩

以我所学 汇报党恩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内大秋色|属于Imuers的秋季时光

内大秋色|属于Imuers的秋季时光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牢记嘱托矢志奋斗 扎根大地逐梦北疆

牢记嘱托矢志奋斗 扎根大地逐梦北疆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从无到有,只为最牛

从无到有,只为最牛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教师节特别策划】立心之约

【教师节特别策划】立心之约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我校法学院青年教师曹宇在权威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近日,我校法学院青年教师曹宇在权威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4期)发表的学术论文《“双碳”目标实现的矿产资源法回应》被《新华文摘·数字版》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封面文章)。 据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权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SSCI)、北大核心期刊。 《新华文摘》作为大型理论性、综合性、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以其思想性、学术性、权威性和可读性享誉海内外,方便读者广泛了解、深入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学术前沿、热点及动态,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文摘类杂志。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矿产资源法治完善的新时代要求。矿产资源法作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的基本法,恰逢修订的历史节点,有必要也必须要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文章立足“双碳”目标实现的时代背景,以矿产资源法修订的历史风口为契机,试图沿着立法论的路径,从立法理念、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以及矿区生态修复等板块描摹“双碳”目标实现的矿产资源法回应。 该研究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的支持。 曹宇,内蒙古大学法学院自然资源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法、环境资源法、民商法的教学科研工作。自2016年到我校工作以来,出版专著3部,主持自然资源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政法论坛》《中国土地科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姜雅婷在管理学顶级期刊《管理世界》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姜雅婷在管理学学科的顶级期刊《管理世界》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题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如何生成地方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基于岱海湖治理的长时段过程追踪》。该研究由姜雅婷博士(第一作者)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杜焱强副教授(通讯作者)合作完成。内蒙古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管理世界》杂志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和两届“百强社科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的学术期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首批认定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期刊。在我国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等三大社科期刊评价系统的评价中,多年位居管理类学术期刊首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评价中,被誉为管理学唯一“顶级期刊”。2022年,《管理世界》复合影响因子为31.204,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22.557,入选2023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该研究聚焦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重大体制创新和改革举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运用理论建构型过程追踪策略,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岱海湖治理的长时段纵向追踪研究,揭示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成效如何生成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与地方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间存在由“情境建构-行为调适-效能生成”三个部件持续互动所构成的因果机制;其中,制度成效取得的关键在于“压力-能力-动力”逻辑,这一逻辑不仅实现了环境治理委托-代理机制下央地纵向关系的良性运转,而且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本文从过程研究范式出发创新性地识别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成效”间的因果机制,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优势何以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也为解决西方语境下环境治理委托-代理困境、形成具有中国话语意义的理论思考提供了方向。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环保督察对地方政府环境绩效的激励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72004105)、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协同增效机理及调控路径研究”(42371305)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央环保督察背景下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行为及绩效改进研究”(20JYC630049)的资助。 姜雅婷,201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行政论坛》《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甘肃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二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科研奖励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内蒙古大学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教学奖励。

/ 其他

7 浏览  ·  0 赞

王莉霞深入高校实地调研 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工作

11月7日至8日,王莉霞深入高校实地调研,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工作。 王莉霞来到内蒙古工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自治区雷达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及技术应用等情况。她说,科研工作要围绕完成好“五大任务”拓展应用场景,学校要当“推手”,让科学家和企业家“握手”,与“蒙科聚”等科技创新平台“携手”,推动产学研用等一体化,改变科研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王莉霞详细了解云畜牧创新平台、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她说,科研工作要开放共享,面向全国全球寻求合作伙伴,共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学校要全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完善成果转化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打造人才梯队,源源不断培养一批又一批科研带头人和“后备军”。 在内蒙古大学草地健康中心、生态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王莉霞详细了解研发平台和一流学科建设有关情况,勉励内蒙古大学要当好全区高校“排头兵”、“领头羊”。她说,学校要开放科研平台,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技工作者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努力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莉霞特别叮嘱高校负责人要抢抓发展机遇,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工作晋位升级,促进高等教育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共进。 包献华、杨劼参加活动。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1...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60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