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藏

总计 15779 今日 0

由 35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案例大赛在我校举行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和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MPA教育之路,提高MPA研究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内蒙古大学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案例大赛”于9月18日在我校举行。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谢佳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负责人席东民、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谢炜副教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少儿节目制作传播中心主任王松筠、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白维军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郭宝亮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拓俊杰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王强教授出席大赛并担任评委。 在大赛开幕式上,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席东民在致辞中指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是自治区精心打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赛事之一,是推进我区相关培养高校不断深化MPA教育教学改革,创新MPA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提高MPA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他希望参赛团队的同学们密切结合工作实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公共管理实践的前沿和基层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升华理论,充分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提出方案,验证方案,为党和国家的治理建言献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侯宏旭在致辞中介绍了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他说,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更强调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案例教学是实践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希望通过开放互动式的方法促进同学们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的提高。 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白维军代表评审组向各位参赛选手就大赛的评审规则等作了说明。 本场比赛采用线上形式进行,旨在引导研究生更加关注我国公共管理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综合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科学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参赛队伍按顺序指派3名队员参加线上比赛,比赛流程分为“陈述案例正文、陈述案例分析报告、回答评委提问”三个环节。评委综合考虑各参赛队伍的案例文本质量以及线上陈述答辩水平进行打分,各参赛队伍的最终成绩由“案例文本分数”和“线上陈述答辩分数”两部分构成,各占50%,其中每部分的分数均为去掉8位评委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值,最后根据总得分进行排名。 本次共有来自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四所高校的10支队伍参加比赛。各参赛队伍的案例选题涵盖了乡村产业振兴、基层治理、社区养老、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多个领域,突出了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实践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时效性和典型性。参赛队员密切结合工作实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案例进行深刻剖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经过激烈角逐,内蒙古大学“蒙马队”获得一等奖,内蒙古民族大学“清风明月队”和内蒙古大学“超能吃的牛牛队”获得二等奖,内蒙古师范大学“说啥都对队”、内蒙古农业大学“青山笑颜队”和“幸福花开队”获得三等奖。下一步各获奖队伍将代表我区参加“华北五省区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决赛。 谢佳宏主任对此次大赛进行了总结与点评,他对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大赛的精心组织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对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第四个省域范围内组织公共管理研究生MPA案例大赛的省份,积极探索MPA案例教学改革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本届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案例大赛由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具体承办。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丰收节 | 收获的喜悦,有内大人奋斗的汗水!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我校生命科学、农学、生态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大批青年学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长期工作在“三农”“三牧”一线,夙夜坚守在实验实训平台,把论文写在山水林田湖草沙间,把科研做在祖国北疆大地上,为筑牢祖国北疆绿色安全屏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奋力书写新篇章。 李光鹏教授团队研发的双肌鲁西牛、双肌蒙古牛和双肌西门塔尔牛等3个双肌黄牛新品系通过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相关成果评价,评价专家组给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对于我国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验收意见。 生态与环境学院包智华科研团队,通过对高寒地区不同氮肥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对甲烷排放量的影响及根圈甲烷氧化和固氮作用的研究,为利用微生物为高寒地区水稻绿色生产和绿色减排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祁智带领团队的博士们正在这里观察羊的生长情况。祁智团队主要的科研项目是为牧场和羊做“体检”,帮助政府、企业、牧民以科学数据为依托,提升草原肉羊在市场上的品牌地位。 生命科学学院陈贵林教授研究团队,历经4年持续研究,首次证实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的开花结实与锁阳开花后散发出一种特有臭味物质吸引蝇类昆虫传粉,从而实现锁阳的授粉结实密切相关。这一研究成果对锁阳种质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锁阳野生抚育及人工栽培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发挥我区药材资源优势,加强锁阳的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是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种植提供了科研支撑。 陈贵林教授课题组将收集到的12个黄芪种源同步播种于温室和大田试验,进行干旱处理及一系列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和有效成分的比较,筛选出抗逆性强、品质好的优良黄芪种质。为让种植户掌握黄芪的生态栽培技术,实现科技惠农,陈贵林近年来围绕黄芪生态种植及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技术,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山西、甘肃等黄芪主产区进行黄芪种植规范化指导,培训种植户2200多人次,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及应用。 生命科学学院齐建建教授团队研究出“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马铃薯遗传研究的新体系”,该技术将有望解决马铃薯分子育种“卡脖子”问题,为利用基因学最新技术进行马铃薯科研和育种开辟另一条路径。 生命科学学院哈达教授、燕芳团队与重庆大学李正国教授团队共同研究得出“番茄SlBL4在果梗器官发生和脱落中起重要作用”的结论,对果柄发育和脱落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结果可以为深入阐明果柄发育和脱落的复杂调控网络奠定理论基础。 内蒙古大学“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德健教授团队主持的“北方农牧交错区耕地保育与高效利用技术应用” 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该项目以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和提高种植效益为目标,以关键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核心,重点突破了退化农田地力培育、水肥高效利用、杂草综合控制等关键技术和可持续利用技术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生态与环境学院王立新教授主持的内蒙古“一湖两海”水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针对“一湖两海”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研发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并进行工程及试验示范。 请党放心 “三农”有我 熊志勇 时值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祖国各地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听到一条条丰收、创高产纪录的捷报,想到农民那一张张淳朴、憨厚的笑脸,不禁回想起这一切的源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谈及“三农”,充分回答了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有了党的好政策,再加上中国农民勤劳、踏实的劳作,何愁没有丰收的美景?此刻,作为农业科研工作团队的一员,我们也骄傲地说一句,请党放心,“三农”有我!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马铃薯种植大省和种薯培育基地。近几年,我们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铃薯分子育种研究团队,针对马铃薯遗传背景狭窄、常规育种周期过长等问题,率先建立了高效、多基因、多靶点的基因编辑马铃薯精准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获得马铃薯新品系18个,同时建立了马铃薯倍性育种技术和创新性的倍性快速鉴定技术。这些先进技术为马铃薯育种研究提供了技术保证。目前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SCI论文近10篇。 我们希望,未来利用这些新技术培育出更多更优质的马铃薯新品种,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育见》专访丨 校长陈国庆:植根北疆办大学 培根铸魂育英才

部省合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和探索的重要举措,内蒙古大学在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9月21日,中国教育电视台《育见》栏目“深化部省合建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书记校长系列访谈以《内蒙古大学:植根北疆办大学 培根铸魂育英才》为题播出对我校陈国庆校长的访谈。 2019年7月16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鼓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内蒙古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地区最早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深化部省合建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书记校长系列访谈,今天,让我们来“育见”内蒙古大学校长陈国庆。 主持人: 陈校长你好!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去考察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内蒙古在整个祖国当中的战略地位,也特别去到了内蒙古大学。这些年来内大是如何服务于国家的整个战略的? 陈国庆校长: 总书记在2019年7月16日亲临学校考察,特别指出,内蒙古大学的创建和发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充分肯定了内蒙古大学的办学特色。内蒙古处在祖国的北部边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加快建设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和农畜产品的重要基地;加快建设向北开放的桥头堡,这是党中央和总书记给内蒙古量身定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 学校聚焦草原生态畜牧业、生态安全屏障、重要能源与战略资源基地等建设,以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调整优化学科布局,重点建设了“草原资源利用与北方生态安全”优势特色学科群,协同生态学、环境、化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领域加快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围绕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等重大需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等学科群建设,协同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领域加快发展。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认识、阐释宣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理论研究、实践分析、决策咨询等智力支持,培养熟悉蒙俄等周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风俗、人文地理的专业人才,促进民心相通,人文交流,产业合作。 主持人: 您感觉在这三年有哪些新的发展变化是部区合建带来的? 陈国庆校长: 部区合建以来,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组先后专程十多次到校指导工作,中央财政每年增加一个亿的专项资金来支持;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的意见》;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兰州大学四所部属高校与我校签订协议,开展对口合作工作。在四方联动机制的支持下,学校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新增国家和部委重点研究平台10个,总数达到15个。学校的人才吸引力、聚集力也有明显的增强,学校突出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人才培养能力明显增强,新增博士授权一级学科5个,总数达到13个。获批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一流本科课程9门。承担重大重点项目能力明显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加速,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国际学术影响力每三年增长一倍多,2020年9月以来的4个月内,从无到有,我校的环境生态、化学、工程3个学科,集中进入了ESI全球前1%。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飞龙和他的团队开发的蒙古文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不仅能让计算机识别蒙古文,还能开口播报蒙古语新闻。该平台是近年来内蒙古大学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办好一流大学,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基础,内蒙古大学如何搭建全员干事创业的舞台呢? 主持人: “骏马计划” 是一个专门吸引人才、鼓励人才的计划,为什么要叫骏马计划,是黑骏马的意思吗? 陈国庆校长: 对,寓意在草原上驰骋。我校用“骏马计划”引进了各类高端人才48名,这里包括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家,还有国内顶级的人文社科学者,他们到校工作,指导学科建设。一批青年英才也正在快速成长。 主持人: 我们现在有“骏马计划”,还有高端人才的引进计划,当然还有我们学校自己培养的一些青年教师,比如说计算机学院的飞龙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国庆校长: 飞龙教授就是我校本土培养成长的,在蒙古语言文字智能处理技术领域里成长出来的一位青年学者。 主持人: 他做了一个叫奥云AI的蒙汉互译的人工智能云平台,奥云是什么意思? 陈国庆校长: 奥云的意思是智慧。围绕这样的一个创新主题,我们在人才、团队、设备、条件、项目、经费方面进行一体化的同步匹配,这样的高效配置能够让他快速把工作做起来。 主持人: 您说在过去20年里,可能因为发展的问题,因为区域经济的问题,人才流失是您觉得最困扰的,那么这三年来有人才回流吗? 陈国庆校长: 我们从平台设备条件支撑、优良的制度文化、师德师风建设,再加上鲜明的倾斜支持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线这四个方面,系统增强了我们人才制度体系的竞争力,出台了符合内大实际和具有竞争力的“骏马计划”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创设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有利于干事创业的优良的条件和制度文化环境。学校的人才吸引力、聚集力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呈现了从人才外流到回流,从以硕士为主到以博士为主,从优秀博士到高端人才转变的良好发展态势。 内蒙古大学利用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实现了牛羊繁殖生物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产业化应用。合作创建内大圣牧高科技公司等。助推农牧业企业的重大战略转型,正在积极筹建的自治区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培育基地,将对切实解决优质牛羊种源受制于国际种业巨头的“卡脖子”问题,支持自治区草原生态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持人: 现在正是内蒙古大草原风吹草地现牛羊的一个时节,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国的优质牛羊的种质资源,长期受制于国际的种质巨头。 陈国庆校长: 我国牛羊核心种源长期严重依赖进口,种群生产性能退化和重复引进成为制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面临着被“卡脖子”的重大现实风险。聚焦牛羊种质创新这一重大战略需求,我校生物学科依托新获批的“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组织团队开展协同攻关,全面推进牛羊创新制种科技研发。去年,自治区政府批准投资近1亿元,新建了占地近900亩的草原家畜种质创新基地,开展从“0到1”的种质创新和产业孵化,努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育种、制种和供种的技术体系。 主持人: 现在我们跟哪些企业有合作,怎样服务了他们更好的发展? 陈国庆校长: 近年来我们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新型研究机构和产学研基地24个,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产业发展。我们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产业策划,企业进行投资,有的创办新企业,从无到有。我们也非常关注用我们的一些新一代技术,来进行“0到1”产业孵化,来丰富自治区的草原畜牧业的产业体系,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在羊产业、肉牛产业、乳产业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有的项目使牧户的户均收入从过去的4到6万,提升到13到15万左右。而且草原牛羊的载畜量也下降了,这样就起到一个牧户增收,草场保护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促进。 1957年,内蒙古大学五百多名师生员工迎来了隆重的建校典礼,340名各族儿女走进了这座内蒙古自治区的最高学府。近年来,内蒙古大学持续推进大平台建设,在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产出一流成果,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面向“十四五”内蒙古大学将如何凝心聚力,谱写学校建设发展新篇章? 主持人: 建校到现在已经六十四年了,当时第一任校长,乌兰夫校长就提出,我们有双重任务。 陈国庆校长: 内蒙古大学是1957年自治区成立十周年时,乌兰夫主席在新城宾馆召集整个专家学者和自治区领导进行筹建内蒙古大学的工作会议,明确了学校办学定位,由以北京大学为主的十几所名校,从无到有,一步到位,支持着高起点的创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贯穿整个计划经济年代,由于当时国家能够从人才上进行点对点的支援,内蒙古大学保持了一个非常好的办学水平。比如说,围绕着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需要,内蒙古大学首创了我国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的系统化研究,破译了契丹小字,首创了草地生态学专业,培育成功国内首例首批试管牛羊等,也包括当时的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的成果,享誉世界。 主持人: 我们部区合建的计划未来还会继续,怎么样把这样的一个政策、制度用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呢? 陈国庆校长: 面向“十四五”的新发展,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部区合建”的政策效能,实施“九大行动计划”,加快聚集人才等各方面的办学优质资源,固本强基,守正进取,不断地开放变革,超越自我,使学校建设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主持人: 今天非常感谢陈校长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也非常希望在部区合建的支持之下,内蒙古大学能够为祖国北疆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也感谢各位收看这一期的节目,再见!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党史学习教育丨我为群众办实事①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校各单位坚持紧扣“实”字,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放在突出位置,与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立足本职办实事、办好事,在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和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学生工作部在南、北校区分别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广泛征求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工作处处长冯福林,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就业处处长曹海鹰,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郭晓飞、敖文格日乐、那岚业,学生就业处副处长谢峻鹏,后勤保障处副处长周国权、姚亮,团委副书记周琳娟以及各学院近70名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教务处 教务处积极回应师生关切,不断丰富本专科生证明种类,将学生可能需要的各类证明纳入教务管理系统“可信证明”自主打印范围,目前学生主修专业已可以远程打印成绩单(中英文)、在读证明(中英文)等各类材料。“可信证明”功能使用以来,学生已远程自主打印各类证明40180份,切实提高了教务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下一步教务处将进一步升级教务管理系统,将入学登记表、学籍卡片、录取及毕业信息等学生学籍档案全部纳入可信证明。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红色校史故事广播剧 |草原上的中国保尔——金海 第2集:博学笃志

在内蒙古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模范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我校蒙古学学院金海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金海生前被誉为“草原上的中国保尔”,在他罹患癌症十二年间,八次大手术,摘除了一只眼球,丧失了味觉听力。他一次次从手术台上下来,又在事业的召唤和同学们的期盼中,一次次重返讲台,著书立说,传道授业,用顽强的意志和生命的光华践行了一个学者和师者的神圣使命。金海老师已经离开我们10年了,但是在他的身上所蕴含的追求卓越、顽强拼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今天,我校师生通过广播剧的形式继续讲述金海的故事,弘扬内大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二集 博学笃志 金海一入学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当中,内大上了点年纪的教授至今都还记得七七级学生当年在学习上的那股子拼命劲儿。 学习上他们真叫如饥似渴,他们像是饿坏了的孩子好不容易见到了吃的,一个个恨不得把所有的饭都吞下去。他们就是群失奶的孩子,逮住什么都想吃,什么时候都吃不饱。蒙古语言文学班的金海在学习上更是不要命… “不登泰山不知山的高大、不见东海不知海的深渺、不进内大不知书的广博”图书馆和阅览室成了他热恋中的“情人”,只要去了只要见了怎么看都看不够,呆多久都不觉得长。但是到了日子一定得还,这是件特别痛苦的事情。为了书里的知识能和自己长相厮守,金海又想出了两个办法…… 金海教授生前系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9年,金海开始了自己博士研究生的学习,也是在这一年,金海被确诊患了上颌窦腺癌。先后做了9次手术、两次放疗,右上颌骨被切除,右眼眼球被摘除,胆囊被切除,嗅觉、味觉全部丧失,右耳听力锐减,曾经受过癌症化疗的残酷洗礼。 在身患重病12年间,金海没有离开教学讲台,没有放弃学术研究,甚至治病期间还带头深入牧区开展田野调查,完成的专著和论文达400余万字,其中许多成果填补了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的空白。 人们都说金海的身体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是“草原上的中国保尔”。即便是生病治疗期间,他仍一直坚持给学生上课,自己的博士学业和学术研究从来没有停歇。 金海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参与了10余项国家和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出版专著6部、合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47篇,主编3部史料汇编和6部编(译)著,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患病以来,金海抱病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日本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研究》,填补了我国日本侵华历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得到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他参与和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侵略内蒙古史》和《内蒙古通史》等一系列研究项目。 “我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尽可能地多留给国家和民族,留给学生,让几代人为之努力的事业能够薪火相传。”这是金海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2008年,金海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1年,金海因病去世。 内蒙古大学原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说:“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但生命的维度和宽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金海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掌握了自己的生命宽度,他用努力与坚持完成了宝贵的学术研究,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党史学习教育丨我为群众办实事②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校各单位坚持紧扣“实”字,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放在突出位置,与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立足本职办实事、办好事,在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和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学生就业处 学生就业处积极拓展就业新途径,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完善“互联网+就业”智慧网站建设,在线提供就业指导、网络招聘、就业手续办理等方便快捷、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保卫处 保卫处深入开展了校园环境秩序整治,保障师生安全和方便。针对南校区食堂北侧及西门区域车辆乱停乱放,影响通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保卫处向食堂、快递点、设计院等车辆来往频繁的单位发放《关于整治校园交通美化校园环境的通知》,对送货、办事车辆进行规范化要求,并积极联系玉泉区交管大队209中队协助治理食堂区域交通状况,在食堂北侧主干道南侧非机动车道摆放52个石球,安装了6套全线禁停标志,有效地杜绝了机动车乱停现象,食堂北侧乱停车现象已得到治理,西门区域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生态与环境学院 生态与环境学院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做好服务社会工作,学院配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调查工作,全院140多名师生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完成全区近十分之一的工作量,1万多个调查点由学院完成1300多个,以专业实践服务社会。 蒙古学学院 蒙古学学院大力加强学生就业工作,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学院在原有实习实践基地基础上,在蒙科立公司、内蒙古宜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加大就业宣传力度,今年学生就业率达到77%,毕业率比去年增14个百分点。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生日快乐丨内大版《亲爱的中国,我的爱》MV来啦!

每当国歌响起 你听到的是 民族的最强音 永远的进行曲 时代的强劲呼吸 历史的光辉乐章 红旗飘扬下 震荡着中华不屈的灵魂 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 我亲爱的祖国 五千年岁月长河 已是过往却该铭记 我说愿为你奉献一切 我亲爱的祖国 内大学子 向新中国72岁生日献礼 献上《亲爱的中国,我的爱》MV 深情向祖国告白 一天也不曾离开 我的心紧紧贴着你的胸怀 多少年风雨兼程 你给了我最温暖的现在 亲爱的中国 我的爱 一路追梦向未来 与你同行我心豪迈 要让世界看到我的风采 每次凝望 红星照亮理想 每次驻足 红旗飞扬梦想 山河壮丽 岁月峥嵘 江山不老 祖国常春 歌咏新时代伟大的中国梦 让我们点亮信仰的灯 照亮脚下的路 不负韶华 一往无前 壮哉!我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 美哉!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看!这是内大人向祖国的深情告白!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迎着新中国成立72周年的朝阳, 万名内大师生抒写百米长卷,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内大莘莘学子 用《读中国》原创MV 向祖国深情告白: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我爱你,中国!”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10月1日早晨,我校在南北校区隆重举行迎国庆升国旗仪式,以庄严神圣的方式共同抒发对伟大祖国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表达团结一心,奋进拼搏,建设好内蒙古大学的坚定决心。 7时整,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入场,伴着庄严嘹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迎着晨曦冉冉升起,在场的全体师生怀着崇敬与激动的心情,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表达对祖国崇高的敬意。 副校长张吉维和额尔很巴雅尔分别主持北校区和南校区升旗仪式,代表学校号召全校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事业,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作出新的贡献;勉励青年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殷嘱托,志存高远,刻苦学习,惜时如金,在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的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今年9月是内蒙古自治区第38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在庆祝伟大祖国72周岁生日之际,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升旗仪式结束后,举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师生签名活动。迎着新中国成立72周年的朝阳,万名内大师生现场抒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百米长卷,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 红旗飘扬,今朝辉煌 红旗下,一代青年初长成 金风送爽,唱响新时代最强音 内大莘莘学子 用《读中国》原创MV 向祖国深情告白: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我爱你,中国!” 我们读中国 用祖先钻木的火种 照亮华夏文明 生生不息的长河 我们读中国 沿着甲骨文苍桑的纹理 驾驭历史的长车 纵横阡陌 我们读中国 在人之初 性本善的《三字经》里 学会做人的道理 举国同庆 盛世中华 这是中华,我们的国 这是中国,我们的家 古时繁华我未生 旧时磨难我未经 现世荣安我们许以不负韶华 我的祖国,风华正茂 此生无悔入华夏 来世还生种花家 我们的国,华诞当如斯! 内大师生,逢此佳节 恭祝: 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我们的国家,和平安康!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党史学习教育丨我为群众办实事③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校各单位坚持紧扣“实”字,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放在突出位置,与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立足本职办实事、办好事,在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和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图书与信息技术部 针对师生反映的图书馆借阅图书问题,图书与信息技术部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新的图书借阅规则,增加了师生借阅图书册数,延长了借阅时限。世界读书日当天,在南北校区图书馆借阅总服务台现场解决了师生在历史借阅中的遗留问题,为师生排忧解难,进一步完成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年度承诺的为读者办实事的工作任务。 哲学学院 学院通过党史学习增进服务师生意识,连续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组织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调研座谈会,广泛征求师生群众意见建议;举办了“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切实增强了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为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公共管理学院 为开阔学术视野、营造良好学术和学习氛围,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公共管理学院将读书分享会作为学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年度重点工作,截止目前已开展面向学生的“读书分享会”活动7次,参与学生200余人次。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党委把为师生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院党政领导慰问了困难党员,学院党委开展了优秀校友分享会和“职”点迷津研究生就业升学分享会,同时学院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清除杂草,美化环境”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多措并举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④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校各单位坚持紧扣“实”字,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放在突出位置,与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立足本职办实事、办好事,在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和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 后勤保障处 ☆ 后勤保障处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师生最迫切的需求,从维护师生切身利益出发,从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最终确定了4大类30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项目。据此,后勤保障处开展了校园基础建设及维修改造提升工程,积极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审慎如始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序开展校内建设、服务保障等各项民生工程,在提供基础保障的前提下优化服务,惠及师生。 ☆ 财务处 ☆ 财务处启用智能报销系统,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在公共区域增设了7*24小时自助报账投递机,同时启用了报销单自助退单柜。使师生能够不受工作时间和校区限制办理财务报销业务,提高了报销时效性。对于问题单据实现了物流系统中全过程可追溯。师生可以及时准确了解退单原因,随时可以凭取件密码取回单据,完善手续后再次投递。 ☆ 体育学院 ☆ 体育学院发挥师生专业特长,在学校大力加强体育运动的形势下,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了体育运动辅导课。学院党支部书记温毅刚、院长于志海、团总支负责人赵郑等老师出席了启动仪式。活动仪式启动后,现场就有6个项目的14名义务辅导员为10个学院的200余名同学进行了专项辅导。 ☆ 奥都资产经营公司 ☆ 奥都资产经营公司秉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理念,积极推进25套青年教职工公寓改善项目,目前已全部进入装修阶段。公司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开展多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交通服务部通勤车增设应急药箱、长期关注帮扶“爱加倍星儿公益助残中心”自闭症儿童等。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光明日报》|内蒙古大学:用百年党史培根铸魂

10月8日,《光明日报》以整版报道了我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亮点和工作成效。 主稿以《用百年党史培根铸魂——内蒙古大学努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题报道了我校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着力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科研教学深度结合,为祖国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特色亮点工作。 “一线讲述”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的署名文章《学好百年党史 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长镜头”——《师生同台话党史: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再现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旗帜·领航”党史学习系列分享会的精彩画面。 用百年党史培根铸魂——内蒙古大学努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 高 平 本报见习记者 王 潇 本报通讯员 郑力吉 “一个个红色故事,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份份红色档案……讲述了关于信仰、信念、信心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理解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力量的内涵。” 走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革命老区纪念馆,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张楠深受触动。 2021年暑期,由212支队伍、累计超4000名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分赴革命圣地陕西延安、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四川省巴中市的村庄等开展调研,在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用实际行动向建党百年献礼。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科研教学深度结合,为祖国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点燃学习激情 激活青春动能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日前,在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艺术楼小剧场,一曲悠长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拉开了此次音乐党课的序幕。 这是“红色经典我咏传——内蒙古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音乐党课”的一幕。2021年2月开始,内蒙古大学与内蒙古艺术剧院联合举办此次活动,用“沉浸式”“互动式”等青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党史学习教育“学、动、实、新、演、 热”,激活青春动能,用百年党史培根铸魂。 灯光落下,小剧场内座无虚席,当耳熟能详的红色曲目响起,这堂别开生面的音乐党课深受师生欢迎。“红色歌曲、节目,生动展现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流血牺牲、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崇高品格。我们深受感染和教育。”2020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刘洁目不转睛盯着舞台,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一首首激扬的歌曲,一段段峥嵘岁月,激荡起广大师生矢志奋斗的青春力量。“音乐党课用艺术谱写初心,以音乐传承使命,将一幅幅辉煌壮阔的党史画卷呈现在面前,激励着我们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2019级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李佳瑶说。 打卡红色展馆,观看党史文献纪录片、红色电影,利用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内蒙古大学开展一系列主题党团日活动,重温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把“守正创新”贯穿始终,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力求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内蒙古大学同时上线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校园融媒体,开设“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题专栏,先后发布相关新闻 4000 余篇。依托内蒙古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常态化、长效化地进行党史知识宣传教育,相继推出“党史学习教育 ”“这是他们的青春”等各类主题党课 300 余期,点击量超十万人次。 党的历史浸润着青年学生心田,点燃了青年学生的学习激情,学党史、强信念、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每一个内大师生的共同追求。 2.传承红色基因 促进民族团结 内蒙古大学校史馆内,一位老人精神矍铄,胸前佩戴的党徽在灯光下闪闪发亮,正聚精会神地给同学们讲述已泛黄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他就是 64 年前响应党的号召援建内蒙古大学,已年近 90 岁的周呈芳教授。 1957年,国家决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首所综合大学。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 16 所高校 150 名教师奔赴北疆援建内蒙古大学,风华正茂的他们将青春热血挥洒在这片热土。“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就往哪里走!”这是老一辈内大人矢志不渝坚守的信念,彰显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品格。 周呈芳几十年如一日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退休后仍然潜心理论沃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周呈芳教授重归校园,为青年学子讲述党史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让更多青年会聚在真理的旗帜下,将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和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作为自己践行入党誓词的光荣职责。 一代代内大人不忘初心,扎根北疆,砥砺前行,守望这片精神家园。“通过对党史和校史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新时代青年人的光荣使命,同时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更应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20 级硕士研究生郭荣说。 内蒙古大学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及时传递党和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亲切关怀,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红色文化养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哲学学院团结实践服务团前往包头市九原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务处民族预科班组织成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支教队,前往锡林浩特市和赤峰市大板镇,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宣传、辅导,为帮助当地学校更快更好地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同时,内蒙古大学选树宣传各族师生先进典型,营造人人珍视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享受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营养,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共绘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排头兵。 3.讲活典型故事 厚植报国情怀 一声誓言,一份承诺,一生坚守。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青,发扬先辈勤奋钻研的优良传统,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进行科技攻关,努力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是一名科研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党员,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将个人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将科研成果尽快产业化、社会化,更好地服务人民。”王青动情地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深入挖掘整理内大人科技报国故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弘扬根植北疆、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 32 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内蒙古大学原校长旭日干成功培育我国首例、首批“试管绵羊、试管牛”。旭日干还主持创建了“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出自治区首批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我们要传承弘扬好老校长旭日干院士的崇高精神和治学思想风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向着更高目标守正进取、拼搏奋进。”内蒙古大学校长陈国庆说。 科教报国,薪火相传。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服务社会能力,是一代代内大人的不懈追求。 长江学者、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光鹏说:“做科研真正要顶天立地,抓住机遇,我们要拿出态度、决心和目标。”用直径十微米的针准确插入直径一百微米的卵母细胞里,抽出细胞核,针与镜面接触距离不到五微米。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李光鹏教授每天做近百次精密实验,有一次腰扭伤了,也全然不顾地继续工作。 2020年,李光鹏团队攻克牛羊种质创新与繁育“卡脖子”核心技术,在特色优势学科领域相继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内蒙古大学结合学科优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做好“产、学、研、用”一体化,把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提升高校解决技术难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聚力解决农牧区老百姓的心头事。 内蒙古大学立项建设了“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同时还建立新型肉牛良种繁育联合体,建成肉牛种畜繁育中心和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推广应用克隆技术、超数排卵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带动自治区草原生态畜牧产业升级;成立内蒙古草地健康中心,完成 9亿亩天然草原 2万多份土壤采集与测试和 7 个盟市 6100 余只肉羊矿质营养健康体检,创建草原矿质营养大数据,为全自治区 24个重点畜牧旗出具“草原矿质营养体检报告与提升建议”,帮助农牧区老百姓解决种地产量低、养畜成本高等“愁急难盼”的事。 “学好党史必修课,笃定知信行合一。”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内大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全力推进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建设进程,真抓实干开新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新更大贡献。 师生同台话党史: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高 平 本报见习记者 王 潇 本报通讯员 郑力吉 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日前,内蒙古大学9号学术会议室,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 级硕士研究生白冰,演奏了一首红色革命乐曲《南泥湾》。伴随悠扬婉转的旋律,300 多名师生重温和学习了革命战争年代南泥湾大生产那段艰苦而又光辉的岁月。那段岁月,军民团结树立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在场师生深受教育。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内蒙古大学着力打造课堂教学主阵地,开展“旗帜·领航”党史学习系列分享会活动。学校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中,由老师组织专题教学展开理论讲述,结合学生表演、朗诵等,师生同台共话党史、共学党史。 聚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专题, “旗帜·领航”党史学习系列分享会与学校党史专题学习同步推出。该分享会从征集的 2000 余份党史学习作品中,精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2020 级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张嘉欣表演《听党的故事》诗朗诵,“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铿锵有力的话语,带领师生一同回望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情景剧《团结号列车》,生动呈现了民族地区各族儿女携手奋力谱写发展新篇章的自信与豪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将党史学习教育搬上舞台,老师带领青年学生共同学党史,能让学生以更鲜活的方式学党史悟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授陈智说。 “旗帜·领航”党史学习系列分享会,是内蒙古大学将党史学习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自 2016 年开始实施“旗帜·领航”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2017 年以来,已举办“旗 帜·领航”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分享会等多场活动,提高了思政课的吸引力,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素养。 党史学习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学校安排确定总主题,之后由三位导师分领任务,再由导师带领研究生进行准备,最后以舞台呈现的形式进行讲解分享,分享过程录像直播。 导师领学、师生互动、共同筹备、全员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成芳主讲“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专题。“准备过程也是教师、学生共同学习和体悟党史的过程。校领导、老师、学生、教辅人员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党史学习分享会很好地体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精神。”徐成芳表示。 “一次次极具仪式感的排练,仿佛一次次与革命先烈进行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也是一次次学习感悟党史的过程。”白冰说。 重温党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深刻感悟党史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信仰信念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宁说:“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一个个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所彰显的信仰如磐、信念如铁的宝贵精神,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新时代青年要传承红色血脉、赓续红色基因,肩负起时代使命。”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红色校史故事广播剧 |草原上的中国保尔——金海 第3集:见贤思齐

在内蒙古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模范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我校蒙古学学院金海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金海生前被誉为“草原上的中国保尔”,在他罹患癌症十二年间,八次大手术,摘除了一只眼球,丧失了味觉听力。他一次次从手术台上下来,又在事业的召唤和同学们的期盼中,一次次重返讲台,著书立说,传道授业,用顽强的意志和生命的光华践行了一个学者和师者的神圣使命。金海老师已经离开我们10年了,但是在他的身上所蕴含的追求卓越、顽强拼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今天,我校师生通过广播剧的形式继续讲述金海的故事,弘扬内大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三集 见贤思齐 “你们还小,一定要把文化学下。这人呀,有了文化就是开了眼,认识道了。咱家是穷,再穷你老子也会把你供养出来,让你念完小学念中学,念完中学念大学。咱们清清楚楚做人,明明白白做事。你记住咱们男人心智一定要硬…” 宝日其劳是一位有点儿资历的老同志,但新中国成立后不仅没有谋到一官半职最后还回到大沙窝子当了几十年的牧民。可他对金海过去二十多年的人生里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除了父亲宝日其劳,老乡贺希格巴图也在金海的人生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金海是在沙尔利格学校读书时认识的贺希格巴图…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金海就是立长志的人,一旦立志,终身不改。他奋发读书,顽强拼搏,而在背后起推动作用的就是他父亲以及贺希格巴图,他不能再像父亲那样窝窝囊囊地活一辈子,他要像贺希格巴图那样在有限的生命里去为家乡,为人民,为社会尽可能地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凭着这股顽强的毅力,在内蒙古大学这所高等的学府里我们的金海一定会成为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 金海教授生前系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9年,金海开始了自己博士研究生的学习,也是在这一年,金海被确诊患了上颌窦腺癌。先后做了9次手术、两次放疗,右上颌骨被切除,右眼眼球被摘除,胆囊被切除,嗅觉、味觉全部丧失,右耳听力锐减,曾经受过癌症化疗的残酷洗礼。 在身患重病12年间,金海没有离开教学讲台,没有放弃学术研究,甚至治病期间还带头深入牧区开展田野调查,完成的专著和论文达400余万字,其中许多成果填补了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的空白。 人们都说金海的身体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是“草原上的中国保尔”。即便是生病治疗期间,他仍一直坚持给学生上课,自己的博士学业和学术研究从来没有停歇。 金海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参与了10余项国家和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出版专著6部、合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47篇,主编3部史料汇编和6部编(译)著,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患病以来,金海抱病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日本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研究》,填补了我国日本侵华历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得到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他参与和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侵略内蒙古史》和《内蒙古通史》等一系列研究项目。 “我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尽可能地多留给国家和民族,留给学生,让几代人为之努力的事业能够薪火相传。”这是金海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2008年,金海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1年,金海因病去世。 内蒙古大学原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说:“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但生命的维度和宽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金海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掌握了自己的生命宽度,他用努力与坚持完成了宝贵的学术研究,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1金奖1单项奖2银奖5铜奖! 我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喜获佳绩!

10月13日至1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举行。本届大赛,我校在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8个项目进入总决赛,其中3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现场赛。我校代表队成绩优异,喜获丰收。 在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共获得1项金奖、1项单项奖、2项银奖、5项铜奖。其中,在本届大赛总计评选出的8类9个单项奖中,我校《缘起粮油-科技种豆富农,青春筑梦国安》项目荣获“青年筑梦红色之旅”赛道唯一“乡村振兴奖”。本届赛事,我校实现了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零的突破,首次获得大赛单项奖,银奖、铜奖及获奖总数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全方位新突破。 获奖项目 《缘起粮油-科技种豆富农,青春筑梦国安》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和“乡村振兴奖”单项奖; 《“无极限”——顶级奶牛干细胞育种扩繁开创者》、《国“药”当自强:全球创新手性原料药技术壁垒破冰者》获高教主赛道银奖; 《全球首创蒙古文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克瑞欧——家畜卵母细胞冻存领导者》《废气终结者——全封闭式垃圾焚烧装备开创者》获高教主赛道铜奖; 《荒漠微生物——立体防风固沙的领航者》《骑兵——创意赋能乌兰牧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奔驰者》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办于2015年,现已成功举办七届,现已成为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实现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梦想的舞台、中外人文交流的平台。本届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设立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萌芽赛道和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涵盖移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共有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的4347所院校、228万余个项目、956万余人次报名参赛,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和麻省等全球百强高校均派出高水平队伍参赛。 我校高度重视赛事组织工作,在学校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由教务处精心设计和统筹推进,相关部门和学院师生大力配合支持,全校师生积极参与、顽强拼搏,经过院级遴选、校级初赛、省级复赛网络评审、现场赛线上路演答辩和全国总决赛网络评审、现场赛项目路演答辩等环节,我校最终有8个项目在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共有进入总决赛,并收获历史最好成绩。 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深入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学+教+创新实践体验”的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不断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批敢闯会创的优秀团队不断涌现。 金奖项目简介 缘起粮油——科技种豆富农,青春筑梦国安 项目的主角油莎豆营养丰富,含油量高,被誉为 “油料之王”,因其抗逆性强,对土壤要求低,根茎有效防风固沙,也被称为 “固沙卫士”。我们知道,大豆是我国食用油料的主要来源,严重依赖进口,已严重超过国际安全警戒线。而优质油莎豆亩产产油量是大豆的4倍,而且可在沙地种植,不占用现有耕地资源,大力推广其种植是增强粮油安全的有效手段。国家对此给予大力支持,2019年油莎豆的科技创新被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部署,我们也是主要参与者。 知识产权方面,我们目前已经获得深加工技术专利2项、种植技术专利2项,以及品种筛选的1篇CSCD 等。未来三年,我们将在种植规模、拓宽渠道、农户收益三个维度去持续推动油莎豆产业的发展。到2023年,我们预计种植规模达15万亩,帮助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如今,我们已经在内蒙、新疆和吉林推广种植油莎豆,未来我们将向青海、辽宁、山西、黑龙江等全国各地推广,守护我国北疆土地,把更多的荒田变为绿田。不断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内蒙古日报》| 刘志彧: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篇章

作为新中国在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建校64年来,内蒙古大学始终秉承“求真务实”的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植根北疆办大学,培根铸魂育英才,在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时代征程上奋勇进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内蒙古大学践行兴学强国的使命,就要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0月20日,《内蒙古日报》“论道”栏目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的署名文章《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篇章》。 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篇章——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时代使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高等学校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教育支撑。 1.心怀“国之大者” 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担当 教育之重,亦是时代之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最大背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等学校要自觉主动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阵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自觉承担起应对时代和环境变化、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任,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树牢“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担当,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一是教育引导全体师生心怀“两个大局”,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要从历史厚度、时代高度、实践向度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让全体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汇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三是要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摆在学校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高校党委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教育领域落实到位,维护好全体师生的根本利益。 2.熔铸家国情怀 夯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根基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源源不断地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答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就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党的创新理论充盈高校育人空间,教育引导全体师生切实增强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区。 夯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根基,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立德树人各方面。一是要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形成线上线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二是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切实抓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落细落实相关政策,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三是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长效机制,建设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环境,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条件,拓展全体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引导全体师生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共同向现代化迈进,合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绘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 3.致力兴学强国 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践行兴学强国使命,就要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促进全体师生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力量,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在高校事业发展的全方位。一是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健全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基础,维护安全稳定,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二是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聚焦“六个下功夫”,坚持“五育并举”,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掌握知识本领,勇于实学实干,培养青年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三是推动党的建设、党的民族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树立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高质量党建工作把准方向、整合资源、推进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优势,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切实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更好地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丨金奖团队参赛归来话感受

10月13日至15日在南昌大学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在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8个项目进入总决赛,其中3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现场赛。最终,在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共获得1项金奖、1项单项奖、2项银奖、5项铜奖。其中,我校《缘起粮油-科技种豆富农,青春筑梦国安》项目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乡村振兴奖”单项奖。至此,我校实现了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零的突破。快和小编一起去听听金奖团队队员们的感受吧~ 段帅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研究生 我们团队从事油莎豆推广种植已经有5年,一直在吴晓彤老师、张德健老师和路战远老师的指导下落实各项研究。今年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结合大赛的评分规则,一步步改进我们的逻辑和语言,不断优化、改进,将我们最直观、最重要的成果展现出来,最终在国赛中稳定发挥,获得金奖。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感谢老师们的付出,感谢队友们的支持与努力。我深知未来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争取日后能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仝仁贞 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研究生 我很荣幸加入到“缘起粮油”项目中,能与大家并肩作战并斩获奖项。感激学校提供的优渥教育资源,在整个比赛历程中,全力支持我们的每一位老师,日夜奋斗、锲而不舍的队友们是我们项目的最强精神支柱。这次获奖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比赛前我们经常熬到很晚,甚至凌晨我们还在群里讨论。无数次修改演讲稿,一次次自我练习到嗓子沙哑。而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我最难忘的记忆。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都不是凭一己之力完成的,台前幕后的所有人都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我们一路相互鼓励,不断克服困难,才能使我在比赛中更有信心,更加坚定。经过这次比赛,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我也收获了很多很多。我想这些无形的宝贵财富会在未来让我们走得更远。今后,我相信我们必将在更多赛事和领域创造更多辉煌,我们内大学子都是最棒的! 陆心月 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研究生 作为团队的第二负责人,我亲身经历了项目团队从校赛、省赛到国赛的一路艰辛与不易,五个月的备赛过程中,有来自学校的重视与帮助,有来自老师们的支持与关心,有来自团队成员的互助与合作,更有来自亲朋好友们的陪伴与鼓励。比赛结束后,看着电脑里存着的五六十版修改的ppt和各种备赛资料与文档,那段时间的酸甜苦辣不由涌上心头。还记得在国赛筹备期间,吴老师陪伴着我们从早上到晚上十一点,一次次打磨答辩问题与各种文稿。休憩的时候一起吃盒饭一起谈话交流,工作的时候一起研究一起讨论,那段时间虽然很疲惫很累,但是那种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是团魂支撑着我们走到今天,感谢老师和团队每一位兄弟姐妹,更要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我们能够以团队的形式站在这样的大舞台上与其他高校同台竞技,并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我们会继续加油的! 刘淼 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研究生 其实能拿到这两个奖项对我们来说很荣幸、很惊喜,因为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并没有这么高,但是一路走来,我们也做到了。很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也很感谢团队的每一个人的努力。这其实对于我们以后的课题研究以及实践都是一次鼓励,也督促我们更好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对于项目日后更好地运行,我们现在的努力还是不够的,这次比赛的鼓励会让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弥补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我们的所学,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王宇森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人们常说,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一名学生,只有置身拼搏创业的氛围,勇立潮头才能蓬勃向上!过去的几个月里,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整个团队一起奋斗,一起学习,从无到有,逐步成长。我们先后通过院赛、校赛并晋级省赛、国赛,最终拿到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以及乡村振兴单项奖,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令人无比欣慰的结果。比赛已经结束,回望这段历程,内心有太多的感触,有赛前的紧张忙碌,也有赛后的反思与释然。此次参加第七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获颇丰,对我们来说这既是一次难得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也是一个学习和锻炼的过程。在这里我们收获了团队的友情和创业的激情。现在比赛虽然已经结束,可我们的创业道路并没有结束。比赛给了我们一个交流检验和互相学习的平台,期间让我们认识了许多创业的小伙伴,与其交流,使我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不同的创业模式,对创新创业有了不同的见解。对于创新创业,还离不开一份终生学习的态度,时代更新太快,我们还有太多需要学习。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期待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绩。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疫”路护航!我校全力保障学生参加教资考试

早晨7:30 29辆大巴,2辆中巴,11辆小车 浩浩荡荡,从南北校区依次驶出 载着785名考生及 56名随车志愿服务者 奔向16个考点 为了加强疫情防控 确保我校参加“教资”考试的同学 健康安全 学校安排专车接送同学们参加考试 学生们纷纷表示:“本来还担心疫情会耽误考试,但学校安排了‘专车’接送,我们就放心啦!” “乘坐学校给我们提供的‘专车’去考试,安心,开心,必过!”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谢谢你 我的内大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自治区政府党组成员包献华一行来我校调研

11月4日,自治区政府党组成员包献华一行深入内蒙古大学,参观校史陈列馆,考察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督导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调研了解学校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学科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 包献华指出,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学科建设项目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对于内蒙古大学完善学科体系、提升综合实力、加强高素质纪检监察专业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内蒙古大学和呼和浩特市政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王莉霞主席专题会议部署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协同配合,严格倒排工期,加快推进土地征收、工程立项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包献华强调,内蒙古大学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指引,发展思路要围绕这一目标深化,学科建设要围绕这一目标布局,人才资源要围绕这一目标集聚,各项工作要围绕这一目标推进。要着力培育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加强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对口帮扶高校及区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学科建设现代化水平。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加强高层级科研队伍与创新平台建设,努力优化科研环境,力争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立足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建设亮丽内蒙古贡献更大力量。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教育厅和呼和浩特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多位教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10月4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Elsevier Data Repository)发布了第六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根据“生涯科学影响力”和“年度科学影响力”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我校多名教师入选该榜单。其中,赵东元院士(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武利民教授(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张凡教授(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刘健教授(化学化工学院)、王勤教授(化学化工学院)、王文波教授(化学化工学院)、马超美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和菅永军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入选生涯科学影响力榜单(Career)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刘志亮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Singleyr)。 据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是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引用数据系统分析,使用总引用量(区分自引和他引,提供自引数据)、Hirsch H-index、共同作者修正的Schreiber Hm-index、单独作者、单独或者第一作者等6个关键因素评分,从全球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涵盖了22个领域和176个子领域,为科学家长期科研表现提供了一个衡量指标,能够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科学家的影响力。其中生涯科学影响力榜单(Career)统计科学家职业生涯期间的综合表现,而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Singleyr)则更聚焦上一年度的学术影响力。入选榜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世界影响力。 完整榜单请见: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6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一行访问北京大学

10月11日上午,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一行访问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在北大临湖轩接见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王博,我校副校长杜凤莲出席活动。 郝平代表北京大学对刘志彧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长期以来,北京大学持续关注内蒙古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双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有悠久的交流传统。面向未来,北大愿继续深化交流,围绕重点学科加强院系支持,助力内蒙古大学的高质量发展。 刘志彧对北京大学自我校建校以来给予内蒙古大学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回顾了1957年北京大学倾力援助内蒙古大学建校的历史,简要介绍了内蒙古大学的建设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他表示,内蒙古大学与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进入新时期,内蒙古大学对人才引领和智力支撑的需求更加迫切。希望北京大学一如既往地支持内蒙古大学的发展,在交流合作、学科建设、人才引育、干部交流和培训等方面给予内蒙古大学指导和支持,助推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教务部、社会科学部、国内合作委员会办公室等有关单位负责人,我校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教务处、社会科学处、国内合作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内蒙古大学北疆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中心:整合资源 为北疆文化建设提供支撑

内蒙古大学北疆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中心立足内蒙古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汇聚区内外优秀人才,整合人文社科学科资源,为北疆文化建设提供学术支撑。 最近,内蒙古大学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传播研究中心发布了新成果,内容涉及北方少数民族语言以及西北地方谚语、俗语研究。 米彦青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把北方民族的语言、文化、文学的作品,我们都是放在一起来进行研究的,进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三交的研究。 内蒙古大学北疆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中心邀请中国社科院多名专家作为特聘研究员,整合校内外力量,以高端学术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开展北疆文化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今年,团队通过赴基层调查研究,参加高端研讨会,为系统性研究阐释北疆文化打好理论基础。 朝戈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内蒙古大学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也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做一个教学实习基地,把书本知识和地方社会文化建设中的诉求结合起来,既有课堂,也有田野,也有生活。 接下来,北疆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将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学科资源,整合法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开展跨学科研究。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1...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 60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