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1 年年会暨全国哲学院(系)院长(系主任)联席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线上线下近百人参会,本次大会围绕新时代的新文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举办了13个专题报告。全国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我校副校长张吉维,哲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景剑峰参加会议。景剑峰教授代表我校做了典型交流,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分享了题为:“内蒙古大学哲学专业‘三转五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创新”的专题报告。
2021年,由我校张吉维副校长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获评为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授课教师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爱智之旅”项目获评2021年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课程思政教育覆盖哲学、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文史哲基地班哲学方向三个专业。
哲学学院是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建设学院,其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三转五化”的建设经验,即转观念、转方法、转质量的过程中,强化课程思政目标、深化课程思政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形式、硬化课程思政条件、润化课程思政效果。
在“五化”中,重点是要“优化授课形式”,积极探索“体验式课程思政教学”、“情景式课程思政教学”、“哲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等新模式。其中,有坚持了12年的马克思主义原典研读,有邀请海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来授课,“地方大学也需要培育国际视野”,通过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大思政课”内容。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哲学专业学生的原典文献能力、专业外语能力、学术写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人才培养实现了新的突破,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就业率就业质量两翼齐飞,名列前茅;升研率稳居第一,接连涌现出全国有影响的“学霸宿舍”。
景剑峰教授的分享引发热烈反响,会后,文汇网、文汇报app对此次会议做了专题报道,报道中详细介绍了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高度评价了“三转五化”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成效。
/ 其他
为了帮助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准确理解和把握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实践杂志社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讲师团联合推出《实践有约》系列微访谈,紧紧围绕党代会报告重点内容,通过邀请专家专题解读的方式,推动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
今天推出第一期,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宣讲团成员、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傅锁根带来题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专题解读。
/ 其他
2021年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深入总结建党百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文艺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从“民族复兴伟业”“人民立场”“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正道”这五个方面,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5点希望,勉励大家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安宁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一级作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听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届文代会、第十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正在进行着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所有发生在中国这片辽阔大地上的故事,都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源泉,我们应为无数推动历史前进的最普通的劳动者讴歌。所有文艺工作者都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创作出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写作者唯有真正地热爱、尊重并敬畏脚下所栖居的大地,才能写出具有生命气息的作品,才能写出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真实情感。作家全部的写作意义,不过是让读者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认识到人与自然万物应该平等地对话。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最近两年,在完成“乡村四部曲”之后,我转向对脚下这片热土的关注。当我真诚地写下它们,倾听它们,注视它们,追寻它们,犹如秋天的沙蓬草追逐着大风,奔跑在荒凉的戈壁滩,并播撒下生生不息的种子,我就在这样的时刻,真正理解了生命的伟大,与人类英雄般的辉煌梦想。这蓬勃的自然孕育的万物,这神秘宇宙中蕴蓄的生命之力,还能有什么,比嗅到它温热滚烫的气息,更让我们动容?
丁玉龙 著名诗人,蒙古学学院教授。
认真研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一届文代会、十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体会到:新时代的文学要“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大格局中,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尊重和遵循文学规律,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明和几千年中国诗歌的文脉,是新一代作家、诗人的历史使命。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五点希望,高屋建瓴,思想深邃,逻辑缜密,既是艺术规律的科学总结,又是艺术审美的集中体现,更是新时代精神气象的全方位全景式的展现。讲话从民族复兴伟业谈起,以大历史的恢宏视野纵横古今,如九曲黄河一泻千里,展现中华精神文化之恢弘壮阔,提出要站在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提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精辟论断,铿锵有力地告诉我们,文艺描写的生活是即是人民积极参与的生活,文艺书写的人民是与生活融为一体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开拓文艺新境界,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大会还强调万山看主峰,铸魂先铸己,立德才能立人,心净才能天朗气清。作为一名学者和诗人,我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脚踩坚实的大地,为人民书写,感受新时代脉搏,潜心创作有浓郁人民关怀与大地情怀的作品,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领悟生活、生命与存在的真谛,创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理念的优秀文学作品。“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中华民族崇尚大美,强调天地有大美,万物有大道,形成了天人合一、大象无形的美学传统。新时代的中国展现的正是这种大美,新时代的中国文艺正是这种大美的集中体现!
/ 其他
12月20日下午,我校举行全校干部大会,宣布自治区党委关于内蒙古大学校长的任免职决定,任命武利民同志担任内蒙古大学党委委员、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陈国庆同志不再担任内蒙古大学党委委员、副书记、校长,提名为自治区政府参事聘任人选。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周凯作讲话。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秦宣读了自治区党委干部任免职文件。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成涛出席会议,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
周凯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干部调整,武利民同志从复旦到内大任职是自治区党委从全区大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和内蒙古大学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经过充分酝酿,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对陈国庆同志任内蒙古大学校长以来,在学校建设发展上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其为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周凯代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对学校党委及今后事业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入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切实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校师生中深深扎根。二要聚焦“双一流”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考察内蒙古大学时的殷切嘱托,坚持内涵式发展定位,提升教育教学和育人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强化关键领域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积极探索“部区合建”的有效路径,努力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十四五”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三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讲政治、顾大局、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刘志彧代表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做表态发言时表示,自治区党委此次对学校行政主要领导进行调整,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对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视关怀,也承载着自治区对内大的期望和期待,学校党委坚决拥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定上来,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的指示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谨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等,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学校事业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不辜负自治区党委的信任和重托,不辜负全区上下的殷切希望。他强调,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将团结带领全校各族师生凝心聚力,奋进奋斗,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韧劲,书写好内大新征程上的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陈国庆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任职学校领导以来工作情况,以及与师生并肩奋斗结下的珍贵友谊。他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大学的事业不断进步与发展,而今又迎来了一个跨越发展的新时代,他将在新的岗位与全体内大人一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团结奋斗,共同开创内蒙古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任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在发言中表示,感谢自治区党委的信任与支持,能够到内蒙古大学履职深感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他指出,内蒙古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使命担当,64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内大人的不懈努力,学校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强调,在新征程上,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四为服务”办学使命,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内大嘱托、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中央深改委、教育部等部委出台的《关于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若干意见》《关于深化部省合建工作推进部省合建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重要发展机遇期,团结带领广大师生,不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不懈奋斗。
/ 其他
12月20日下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来我校宣布自治区党委关于内蒙古大学校长的任免职决定,任命武利民同志担任内蒙古大学党委委员、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12月21日,“北疆先锋“微信公众号以《自治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新突破》为题发布推文。
自治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围绕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持续加大引才力度,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通过“部区合建”,在复旦大学的支持下,近日,刚性引进了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武利民教授任内蒙古大学常务副校长。此次全职引进武利民教授,是我区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力推动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
武利民,男,汉族,中共党员, 1963年2月生,湖北孝感人。现任内蒙古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兼任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材料学部)。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1年获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博士;
1991年3月-1994年 广州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讲师、副教授;
1994年10月-1998年5月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
1999年2月-1999年7月 美国NSF Coating Research Center访问教授;
1999年7月-2021年12月 复旦大学材料系副教授、教授;
2001年创建国家教育部先进涂料工程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
2006年6月-2015年1月 任复旦大学材料系(校直属)系主任;
2018年6月-2021年12月 任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院长;
2021年12月- 任内蒙古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教学和科研业绩
近年来,负责承担和完成的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专项、基金委创新群体、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内外企业委托项目等。共发表SCI论文350余篇,包括Sci. Adv. (2), Nat. Commun.(2), Chem. Soc. Rev. (4), Prog. Mater. Sci. (1), Adv. Mater. (5), Angew. Chem. Int. Ed.(3), J. Am. Chem. Soc. (3), Adv. Energy Meter. (1), ACS Nano (6), Adv. Funct. Mater. (8), Chem. Mater. (9),SCI论文被他引超过17000多次,其中35篇文章他引超过100次,H-因子66;出版中英文专著各2部;
共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8项,美国专利2项、PCT2项;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和技术发明一等奖7项等,均为第一完成人;
先后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指导的研究生中1人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1人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3人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
兼任本领域国际权威期刊Prog. Org. Coat. (IF5.161)的associate editor, Coatings (IF2.881),《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材料学报》、《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等期刊编委,以及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材料学部)。
研究方向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功能涂层;胶体微球。
/ 其他
12月17日,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中共中央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勉励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坚守合作初心、心怀“国之大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再立新功。汪洋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建改革发展之言、做富民惠民之事、聚同心同行之力,展示了胸怀大局、参政为民的使命担当,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优秀品质,主动服务、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充分彰显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共有100个先进集体、96名先进个人、50项建言献策优秀成果、50项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受到表彰。
我校“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领军人物李光鹏教授成为受表彰的全国96名先进个人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的先进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李光鹏教授率领团队深入牧区,了解牧民与中小企业的牛、羊养殖品种、养殖效益与技术需求等,先后走访了四子王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二连浩特、正蓝旗、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翁牛特旗、陈巴尔虎旗、丰镇市、察右前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开鲁县、奈曼旗、科左后旗、通辽市、达茂旗及呼市周边地区,把家畜繁殖高科技落地应用,在广大牧区与牧民中引起强烈的震撼,大大激发了广大牧民对生态养殖的热情,大幅提高了农牧民的收入,为助力农牧民全面实现小康做出突出贡献:
利用其自主研发的家畜现代繁殖集成技术与高科技技术,与内蒙古赛诺羊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内大-赛诺草原羊业生态养殖模式”,直接把克隆种羊送给牧户,用于牧户的商品羊生产,大幅提升了牧民的经济收入,从起初的每户牧民年收入5-6万元,提高到12-15万元,带动近3000户牧民增收致富。
与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内蒙古内大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利用自主选育的良种肉牛种牛与圣牧的奶牛群体进行奶牛肉用生产,在呼市和巴彦淖尔地区带动农牧民取得良好的收益。
与赤峰圣泉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合作,使圣泉牧业成为赤峰地区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当地200多户农牧民提高了肉牛养殖技术和经济效益。
首次把高产乳用绵羊品种戴瑞羊的胚胎种源引入国内,以本地蒙古羊为母本,开展自主国产奶绵羊新品种培育、扩繁与推广工作,成功填补了我国奶绵羊种源和绵羊奶产业2项空白,带动内蒙古多地、新疆、甘肃、河北、河南等地发展奶绵羊产业。
“养好奶绵羊,致富喜洋洋”在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及周边地区成为新的养殖热点。
/ 其他
12月23日下午,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做好“践行嘱托创一流 守正担当开新局”工作,我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专程登门看望了学校离退休老教师代表方天祺教授、包祥教授和建校元勋、物理学科奠基人罗辽复教授,向他们征询学校“十四五”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94岁高龄的方天祺教授,从1959年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获得副博士学位后,就一直在我校任教。他长期承担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校、系两级的管理工作,曾长期担任内蒙古大学校长、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职务。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在动物比较生理、生化、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生理生化、免疫活性因子及蓝舌病毒内蒙株的结构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他还主持筹建了我区第一个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担任学校行政领导职务期间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民族团结,促进了学校的稳步发展。
在蒙古语言文字教学、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包祥教授,1957年毕业后到我校任教,曾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委员,80年代出版专著《蒙古文字学》,获内蒙古高校蒙古文教材一等奖;结合教学编写出版了适合蒙古族学生使用的教材《语言学概论》,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蒙古文教材评比一等奖;撰写的蒙古语族语言和方言研究丛书之《巴尔虎土语》(第一作者),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他任副校长期间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工作,除带研究生外,每年都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经常抽时间去听课,提出改进建议,现年过古稀却矢志不渝,始终念念不忘的还是初心、党的恩情、学校的情怀。
罗辽复教授1958年从北大毕业,选择到内蒙古大学任教,此后,将毕生的精力献给理论物理和生物物理科学研究中,带领内大乃至中国走向科学前沿。1986年,当所有的支边人回到内地,他却选择留在“沙漠的边缘”,追寻那份“创造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带领的内蒙古大学进化问题理论研究小组,被著名加拿大学者Trainor教授誉为“此研究领域在中国最强的小组”。2019年,罗辽复教授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最美支边人物”称号。是全国获得该项荣誉的20人之一。
每到一位老先生家里,武利民都与他们热情握手、亲切交谈,向老先生们简要介绍了学校领导班子变动情况和学校近期工作情况,详细询问了三位老先生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武利民对老先生们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地敬佩,对他们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青年教师传帮带等方面为学校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嘱咐他们多保重身体,祝老先生们健康长寿、生活愉快。
拜访期间,武利民还征求了三位老先生对学校“十四五”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老同志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学校的事业发展,发挥宝贵的经验优势,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传承弘扬“求真务实”的内大校训和“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工作和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其他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展示广大教师时代风采,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内蒙古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桃李芬芳”系列人物访谈专栏。专栏第四期推出的是外国语学院赵澍。
“做一名静心教书、倾心育人、潜心教改、耐心守望的好老师”。这是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大学英语系列课程教师赵澍始终坚守的初心。
2002年,赵澍老师进入外国语学院任教。二十一年来,她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潜心立德树人,用满腔热忱为学生们送去浓浓的爱。她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赵澍老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曾获2010年首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内蒙古赛区听说课组“特等奖”;2016年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全国总决赛综合课组“二等奖”;2021年首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讲师组 “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引导成长:化身学生知心人
“教学20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课堂上。与学生朝夕相处,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说到学生,赵澍老师露出了温暖笑容,她给我们讲起了一段暖心的故事。
2017年,内蒙古大学60周年校庆,一位来自江西的同学联系赵老师见面。他说回到校园,特别想见见曾经教过他的老师。赵澍老师是大学里教他时间最长,让他一生获益最多的老师。他告诉赵澍老师,那时候他的英语学习不是很出色,但是,赵老师教会了他很多东西。他说:“记得有一次,赵澍老师课间走到我身旁,表扬我作业完成得很好,鼓励我用做作业的认真态度对待生活,未来一定会取得成就。那段时间,我正深陷困境,学业不顺,跟宿舍同学相处也不顺,赵澍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有了重拾自信的勇气,也有了之后奋斗的勇气。”赵澍老师已经不记得那一天的情景了,但是一句不经意间的鼓励,却成就了一个学生未来事业奋斗的力量。赵澍老师说,作为教师,最幸福的就是和学生在一起,那种开心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学生对我的回馈和认可,远远比评职称、做项目、发论文更有成就感。只要学生觉得在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里,我能够帮助他们填补知识的空白,这就足够了。”赵老师感慨说,“我很愿意做学生的好朋友confidant,我希望学生无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如果需要找人分享,我可以做那个人。”
对话世界:搭建学生通向国际的桥梁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赵澍老师对中外语境差异有着很深刻的见解,多年出国留学的经历对她的教学理念和人生经历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访学时,赵澍老师对于国外秉持的“兴趣教育”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不同于中国的教育模式,西方的教育模式非常看重兴趣的培育发展,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自身的内驱力,而非外力的推动。“他们学习是因为自己真的很感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他们会主动地去钻研探索,从而获得突破。“他认为他是在为他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学习,这个就是差距。”赵澍老师简明地指出了中外教育的差异之处,而她自己的教学模式也正是基于这一差距而不断进行调整与提高的。在教学中,赵澍老师始终以学生兴趣为主体,结合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提升自我。
“英语对于大家而言,它是一座桥,一座你通向世界的桥。我个人认为,大学英语对于“双一流”建设做出的贡献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可以真的激发学生的那种内驱力,让大家知道世界一流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在中外差异语境下坚持守正创新,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双一流”建设更是至关重要。立足于我国教育事业土壤,学习借鉴国外教学的优势之处,实现中外文化的交流互动,推动我国教育走向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阶段,这是赵澍老师作为一名外语教师的教育理想。这将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实现高质量的一流大学,形成一流学科建设体系以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赵澍老师说 “学好英语,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架起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这是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
追求理想:谱写一首理想主义的赞歌
“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国的哲学家亚斯贝尔斯如是说。可以说,教师这一职业,已经被社会赋予了灵魂塑造的意义,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已经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进一步迈入了思想理念、道德认知的高度。在采访中,赵澍老师也表达出了类似的观点:“教师的任务使命,在我看来,当然是教好学生。现在的师德师风建设很重要,教书育人这两件事情并行不悖。”
“教书育人”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却成为了教师们终其一生想要实现的理想追求。他们用全部的热情、满腔的期待,塑造着学生内在的思维、浇筑着学生未来的道路。他们所践行的理念与坚持的理想,始终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基石,甚至能够极其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赵澍老师始终植根于英语教学,不断丰盈自我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践行教学理念,赵澍老师会主动去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在双方不断增进的了解中,建立起属于师生的默契感。通过这种双向的反馈,师生之间才能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相互影响。为国家培育人才、为民族创造未来是教师们的使命追求,也是他们奉献给人类进步事业最伟大的赞歌。
“如果有朝一日您的学生也走上了教师这条道路,您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话吗?”我们向赵澍老师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我想对他们说,如果你选择了做老师:
第一,要准备好,做老师要过着辛苦的、漫长的、像走水管一样的生活。
第二,当老师是一个惊喜不断的过程,但是你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惊喜会从不同的角度出现在你的身边。
第三,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精进的过程,所以你需要一直去学习。
第四,如果你选择了老师这一职业,我希望你能够跟学生做朋友,如果你能做到,那么我相信,你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赵澍老师温柔地笑着,阳光从窗隙散落在她的桌面上,留下一片清亮的光影。她的双眼明亮澄澈,带着如同阳光一般的朝气和温暖。在教师这篇人生的章回里,她写下了自己坚定的信念与永远闪耀的理想。那一曲名为理想主义的赞歌,将以悠扬的曲调,长久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 其他
山河无限秀丽
青春弥足珍贵
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
怀揣着希望与梦想
寻找“诗与远方”
在“特种兵式旅游”盛行的当下
来看看IMUers的旅行见闻吧!
神泉
满树茂盛的柳叶
片片缀满枝头
满眼的绿,绿的清透
湖泊水云间,潺潺流水
泛起绿色旋律
鸟语蝉鸣相伴
一弯拱桥
横跨一汪绿潭
与湖水天影融为一体
园林风情漾荡在心头
大青山
太阳微微划开小口
层层云波
投影于大地之上
嵯峨黛绿的群山
酣睡其中
任由亮光洒下
一片欣欣然的景象
红石崖
白云簇拥着缠绵
涂抹了天际湛蓝
模糊了山崖起伏
点点金黄在浓绿间揉碎
密密匝匝,一派可爱
扰乱顷刻之间的静寂
乌兰哈达火山
云层扯走蓝天
绵延万里,不留痕迹
罩着暗红的锥状山体
屏住呼吸
那潜隐的力量
在裹挟中喷涌
满是瞻仰之感
恼包村
绯红晚霞缭绕在天间
恰与环形摩天轮
合成微妙夹角
站在风的上面
跨越天空的存在
在最顶端的位置
是幸福弥漫
是愉乐落满
石人湾村
轻风里,微光下
柔柔暖暖
炊烟袅袅,羊群觅食
那蜷曲发黄的绒毛
那潺潺透亮的溪水
是交换乡土的碎片
与外界的隔绝
追溯最初的纯真
不负时光
哈达门
朵朵白云肆意
却裹不住
湛蓝明朗,浓绿深沉
亮黄平铺大地
饱和,分明
纵然逗留其间
写尽人间清欢
路上见识世界
途中认识自己
世界这么大
总要去看看吧
走出校门
怀着青春的热情
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一起去走没有走过的路
看没看过的风景
生活也许平淡
但生命必定精彩
和IMUers一起
来一场“特种兵式旅游”
奔赴山海拥抱世界
丰富多彩的旅途中
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 其他
泱泱华夏,一撇一捺皆是脊梁
神州大地,一丝一念皆是未来
是革命先烈们汇聚而成的星光
璀璨了历史的星空
指引我们砥砺前行
英灵不朽,山河永念
在第十个烈士纪念日
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
我校青年学子
深情诵读红色经典诗作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举国同庆 盛世中华
“同志们,请举起右手
不用大声,用心呼喊。”
要喊醒这深邃的大地
要喊亮这漆黑的天
要唤起四万万同胞站起
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啊
请记下吧
请记下我们起航的时间
牢记我们今日的所有幸福
都来之不易
最美的颜色是国旗的灿烂与党旗的鲜红
这鲜艳温暖的颜色
是无数先辈们生命的流光溢彩
是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欢声笑语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阵阵欢呼
是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嘹亮宣言
今日之中国
十四亿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已踏上国富民强的伟大征程
让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继承前人之事业,开辟民族之未来
唱响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五星红旗随风飘扬
在国旗的引领下
我们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
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
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
面对风雨,我们坚定不移
面对挑战,我们迎难而上
我们充满书写历史的自信
我们满怀创造历史的豪情
十一国庆节
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
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 其他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传承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秋佳节和祖国74周年华诞来临之际,9月27日上午,由我校和内蒙古文史研究馆、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主办的“继承传统 崇尚经典——高雅艺术进校园书画临摹展”在赛罕校区民族博物馆三楼开幕。
我校党委副书记乔彪,内蒙古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陈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夏日,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员、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郭瑞金、会长逯志强及内蒙古文史研究馆、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内蒙古大学等相关部门、学院领导及师生代表参加开幕仪式并观看展览。开幕仪式由校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王烨辉主持。
乔彪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书法、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代名家书画和篆刻临摹精品的展示,可以引导青年学生继承传统,崇尚经典,守正创新,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书画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他说,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内蒙古大学在围绕“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目标奋进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勇担文化使命、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希望各位书画艺术家和与会嘉宾继续关心支持内蒙古大学的建设,共同搭建文化交流、共享、互促的平台,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智在致辞中介绍了内蒙古文史研究馆的建设发展情况。她说,中国书画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审美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本次书画临摹展旨在通过书画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文史研究馆将以本次书画临摹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合作交流,共谋传承创新,共促交流互鉴,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逯志强在致辞中介绍了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崇德尚艺,以艺修身,继承传统,守正立新”是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的办会宗旨,也是每一位书画家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次临摹书画作品在内蒙古大学展出,是研究会发起的书画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第一站,希望书画临摹展能对青年学子有所启迪,进一步增强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书画艺术的意识,做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打造北方文化品牌的见证者、实践者和传承者。
开展仪式后,大家一起观看了展览。来自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的书画艺术家们,现场挥毫泼墨,开展“迎国庆·强国复兴有我”笔会,在表达对传统文化推崇与热爱的同时,为祖国74周年华诞献上美好祝福。
本次“继承传统 崇尚经典——高雅艺术进校园书画临摹展”展出的80余幅作品,是由内蒙古文史研究馆的馆员和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会员们精心临摹的古代名家书画和篆刻精品,风格各异,特色不同。多数作品贴近原著,水平较高,展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参观者可以一饱眼福。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15日。
/ 其他
我校召开“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项目启动会
12月23日,我校召开“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项目启动会。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出席会议,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王智、我校相关职能处室和学院负责人、以及项目中标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启动会由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飞龙主持。
额尔很巴雅尔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时殷殷嘱托我们“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项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项目参与单位和科研人员要高度重视、通力协作、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2021年10月,“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项目一期(本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通过了自治区发改委评审。项目建设单位为内蒙古大学,项目合作单位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项目实施部门为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项目实施负责人为飞龙教授。
项目目标是建成一个存储数字化蒙古文古籍文献最多、检索分析智能化程度最高、相关教学和科研人员最依赖的国际一流的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中心,为蒙古文古籍的抢救、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支撑,为我国民族文化建设、国内外蒙古学与民族学教学科研和自治区文化经济建设服务。本项目建成后,将建立起一个国际一流的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中心,将全面提升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率、古籍文献阅读线上化率和古籍文献研究者通过平台检索查阅古籍文献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文献阅读效率,满足古籍工作者和文化创作者对蒙古文古籍文献搜索查阅的需求,通过线上阅读满足广大群众对蒙古文古籍的探索兴趣。
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王智馆长、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刘实馆长和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周建涛院长对项目前期工作和下一步实施计划做了进一步的介绍。
项目承建单位相关负责人汇报了项目准备工作情况和实施方案。与会人员就研究重点、任务分工与协同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项目重点与时间节点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启动暨2021年进展会议召开
12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设立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项目启动暨2021年进展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相关领导、我校高光来副校长和科技处领导、以及来自九个项目承担单位的50余名项目骨干参加了线上+线下会议。启动会议由我校科技处刘崎峰副处长主持,内蒙古科学技术厅韩勇处长致辞,介绍内蒙古自治区的“京蒙合作”科技强区战略,以及启动本项目的社会需求和重大意义,希望项目组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自治区绿色发展重大需求,做出成果,把论文写广袤的大地上。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马克平研究员和内蒙古生态环境厅张树礼总工程师等五位专家组成项目专家组。项目负责人李永宏教授汇报了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大纲,五个课题的负责人汇报了各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和2021年已有的进展。专家组在肯定项目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效实施的具体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森林、草原、沙地、荒漠、湿地和水体等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蕴含有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构建绿水青山,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基础,为此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设立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项目由我校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内蒙古林业与草原监测规划院等单位实施。
项目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多样性本底信息不全,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和风险预警体系缺乏,尤其围绕内蒙古生态环境厅等机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方面的科技需求而设立。项目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技术体系研究,建立内蒙古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研究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和关键区格局和变化驱动因素,提出保护和监管建议和措施;同时,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研究生物多样性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支撑生物多样性科学监管。本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的科学制定和实施,提升生物多样性精准保护和科学监管能力,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和北疆社会绿色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 其他
12月29日下午,我校举行2021年教职工荣休仪式,向今年光荣退休的40位教职工送上深深的祝福与敬意。学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张吉维、额尔很巴雅尔、高光来、刘永斌,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各学院党组织书记、工会主席参加了仪式。
荣休仪式由学校工会主席赵海东主持。
刘志彧书记在仪式上致辞,代表学校向本年度40位荣休教职工以及全体离退休教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向全校教职工致以新年问候和良好祝愿。
刘志彧书记指出,荣休的教职工既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又是学校创业历史的见证者,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内蒙古大学的每一份成就和荣光,都渗透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勤勉敬业的教职工队伍,正是因为大家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学校才能在“双一流”建设的征途上行稳致远。
刘志彧书记希望离退休教职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积极愉快面对全新退休生活的同时,发挥余热、续写春秋,继续关注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多为学校建言献策,多提携后学,为学校培养后备人才继续贡献力量,让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深厚丰富的经验智慧、凝实厚重的学术传统和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在内大这片热土上持续发光发热。
刘志彧书记强调,我们要向老一辈内大人多学习、多取经,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守望相助、携手同行,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内大落地生根;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肩负“植根北疆,兴学强区”的使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大时“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深情嘱托,真抓实干,改革创新,以昂扬斗志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的进程中,以新的实践新的作为新的业绩,书写内大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教师感言
蒙古学学院荣休教师 图门其其格:
曾几何时,我们也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在老一辈内大人的敬业奉献精神的感召下,我们在教学、科研、党务、行政、后勤等各个工作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贡献了青春和力量,我们的辛勤工作也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觉得所有这些成绩与荣耀的取得都与内蒙古大学这一我们的前辈所创建的品牌有关联。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有施展才华的信心动力和勇气,应该说没有内蒙古大学的培养造就,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和社会地位,我们对内蒙古大学始终怀有一份感激之情,我们也始终有一份感恩之心。
岁月虽然染白了我们的双鬓,但有句古诗说得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虽然离开了热爱的工作岗位,但我们的心永远有一份牵挂,那就是我们曾经工作过的内蒙古大学。 我想年龄不是枷锁,青春也没有界限,我们会尽力做好余下的每一份工作。如果学校需要,我想我们每一位退休教职工都愿意继续发光发热,为内蒙古大学的美好未来助威助力。
公共管理学院在职教师 马尚云:
今天的他们,明天的我们!我校为2021年荣休教师举行仪式,做为嘉宾参加这样的仪式真的是让我百感交集。这些荣休教师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内大,内大的光荣里有他们汗水和泪水!在离开的时候,他们说的不是为内大所做的贡献,更多的却是感恩内大,留恋内大,愿意为内大继续贡献余热。这是一批最可爱的内大人。
/ 其他
春华秋实 岁序更新
满载收获的2021年即将过去
这一年
我们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从百年党史中汇聚了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这一岁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
植根北疆 勇毅前行
以守正创新 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
用奋进之笔写下了精彩新答卷
这一载
我们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绘就了更加多彩的丰收画卷
共同见证了无数个喜悦 感动的瞬间
时值年末岁尾,我们特别精选年度大事,带大家一起感受站在新时代征途上的北疆学府勇毅前行的脚步和蓬勃发展的力量。
/ 其他
她,是理论宣讲的奋斗者;
她,是思想引领的践行者;
她,是青年学子的陪伴者。
就在年前公布的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征集活动中,我校思政教师莫伶从7080个好网民故事中脱颖而出,获评“中国青年好网民”。
莫伶,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团委宣传科科长,2018年以来,先后受聘于共青团中央青年讲师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讲团、内蒙古自治区青年讲师团等,赴全国机关高校企业开展线上、线下理论宣讲共计70余场,影响覆盖超过700万人次,被《中国青年》杂志誉为“点亮青年心中爱国火苗的点火人”。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莫伶坚信,青年学子需要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还要有烦恼的疏解、困惑的指引、心灵的陪伴、价值的领航。而这些,都离不开有温度的、有深度的、有体验感的、有获得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原来理论宣讲还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作为青年团干部和思政教师,莫伶走进青年群体、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求所惑的机会很多。为此,打破理论的“高墙”,用接地气的语汇将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是莫伶一直努力的方向。作为自治区唯一受聘于团中央青年讲师团的团干部,莫伶擅长用小角度结合大主题,生动开讲,是快速成长起来的、心有所信的高校理论宣讲的青春力量。
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转换为贴近实际、贴近青年、贴近生活的语汇;将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广大青年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生活话语、网言网语;用务实的态度回应青年、用彻底的理论说服青年、用真理的力量引导青年……不论是在校园小课堂,还是在社会大讲堂,亦或者网络新课堂,广大青年都觉得莫伶的理论宣讲和思政课贴心有感、走心入脑,能在“润物无声”、“日用不觉”中获得引导。
她的相关事迹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内蒙古日报》等关注报道,2020年,莫伶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21年,获批自治区教育厅“中青年骨干计划”项目,并以《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青春奋斗正当其时》为题,向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做理论宣讲展示,获得宣讲“既有理论的逻辑之美,也有情感的温润之力”的好评。
“这就是融合媒介传播的力量”
思想引领不仅需要传统的课堂讲台,也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莫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主题慕课、理论公开课、理论访谈、网络主题团课、网络直播等形式,将面对面深度交流和键对键广泛传播结合起来,主动融进“青年群”、“圈粉”新生代,充分发挥了理论宣讲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和凝心铸魂的作用。
2020年,莫伶获评“高校思想政治名师工作室”、“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支持培育计划”等专项计划,个人也获评2020年“北疆好网民”荣誉称号。她创办的“交想悦团”微信公众号成为了自治区高校品牌,辐射受众超过50万人,被《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评为2020年全国60强。在正在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中,莫伶带领团队联动自治区高校优秀学生党员制作了《百年家书》等100期云宣讲微视频,引导广大青年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使命,微视频由学习强国、《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教育发布等平台发布,目前阅读量已超过100万+。她主持的网络名师支持计划项目《青年说》通过与优秀青年的对话,增进了青年的理性认同、强化了青年的理想信念。她录制的共青团中央《青年讲师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特别节目《流淌在百年家书中的草原红色因子》,在B站播放量超过11万,被誉为“网络思政的引领者”。
“相比于老师,她更像是一个姐姐”
作为学生口中的“莫姐”,孩子们都习惯“有事找莫师,随时找莫姐”,因为他们知道,莫伶的办公室随时向他们敞开。在她点对点、心贴心的帮助下,学生们奋发向上,展现出了内大青年学子的“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朝气与活力。
2020年2月,她带领学生创作的原创作品《团委特稿|云开日出 我们等你》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战‘疫’有我”宅出精彩”系列网络文化活动中荣获“最佳创意奖”。
2020年12月,她带领学生制作原创微视频作品《下一个主角,是你》获全国思政委员会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举办的“同心向党,薪火相传”——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微视频大赛二等奖。
2021年4月,莫伶带着学生们备战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获全区二等奖一项,全区三等奖一项。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作为高校思政教师,莫伶热爱并感恩让她不断淬炼提升的思想政治工作,认为这是一份可以点燃青年心中火苗,传递理想信念并指导实践的精神追求。
莫伶也愿意不断努力,助力更多青年蜕变为“请党放心”的青春力量,成就更多青年蝶化为“强国一代”的青春远航。
/ 其他
1月10日,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首批“揭榜挂帅”项目签约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我校作为牵头单位揭榜“牛结节性皮肤病标记疫苗及其配套鉴别诊断试剂盒开发”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单位联合揭榜“高寒旱地区湖羊引进及本土化选育关键技术研究示范”项目1项。
“牛结节性皮肤病标记疫苗及其配套鉴别诊断试剂盒开发”项目发榜企业为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由我校牵头联合内蒙古金迈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共4家单位联合揭榜,项目投入总额1500万元,项目负责人为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炜研究员。该揭榜项目将围绕我国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的重大需求,开发出标记疫苗、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以及标记疫苗鉴别诊断配套试剂盒系列产品,助力国家和自治区动物疫病防控及畜牧业发展。
“高寒旱地区湖羊引进及本土化选育关键技术研究示范”项目发榜企业为内蒙古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和我校联合揭榜,项目投入总额为3000万元,我校项目负责人为副校长刘永斌教授。该揭榜项目围绕适合于我国北方高寒旱地区的湖羊新品系引进和选育的重大需求,开展北方高寒旱地区湖羊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建立湖羊新品系生殖细胞库,研究其繁殖特性,挖掘优质种质基因并进行本土化选育生产示范。
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是自治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关决策部署,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揭榜挂帅”项目实行“企业出题、政府张榜、能者解题”的攻关模式,充分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高效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促进企业、行业创新发展。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聚焦国家和自治区战略需求和产业重大需求,整合优势创新资源,积极承担“揭榜挂帅”项目,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科技供给。
/ 其他
“今冬牛肉价1斤超40元,大家都高兴坏了!”临近新年,内蒙古各地牲畜买卖陆续收官。乌尼孟和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畜牧改良站的工作人员,近年来一直在配合内蒙古大学教授李光鹏团队作科研。
“他们分析出蒙古牛的肉究竟哪里好:品质好,产肉量高,适应阿拉善的恶劣生态环境,同时还能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21日,乌尼孟和兴奋地接受了记者采访。
在学术圈,李光鹏是“大牛”,主持负责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他的科研成果包括获取世界首例初级、次级卵母细胞纺锤体互换哺乳动物;创制世界首例克隆骡子。
在内蒙古乡村振兴进程中,李光鹏是“引路人”。十几年来,他在以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内蒙古,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来保护、开发和提升内蒙古当地特色种畜资源。
“高校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属地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卡脖子’的难题。”李光鹏告诉记者,家畜种业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产业,需要国家顶层规划、大量投入和时间。“我们的克隆技术、基因技术在世界范围都是领先的。这些年来,我就是想让农牧民享受到科技红利、改善生活。”
多年来,李光鹏率领团队与内蒙古本地农牧企业、民间机构等合作,探索出一条产学合作的乡村振兴路。该模式已成功应用于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兴安盟等地,效果都不错。
“我们规划,当地民间机构推广、实施、辐射农牧民。”在这条链条中,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科研团队负责科技研发与创新,企业负责筹措资金、协调当地资源、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农牧民负责后续的规模化养殖。
“这是一个台阶式的合作关系。最终大家都受益。”内蒙古丰东知盈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宁5年前与李光鹏团队合作,培育适合当地、乳肉两用的奶绵羊。目前企业已建立起4000余只规模的奶绵羊种群场,这也填补国内无奶绵羊品种的空白。“我们尊重知识,李老师尊重我们的劳动。我们谁都离不开谁。”
农牧民们不懂科技,打动他们的是效益。在阿拉善,一头蒙古牛的出栏体重从之前的平均200公斤提升至400公斤,产肉率提升1倍以上;在乌兰察布,3000余户牧民依靠种羊克隆技术,年收入从5至6万元提升至12至15万元;在巴彦淖尔,探索奶牛肉用,推广肉牛近4000头……
“面对牧民时,我们不会讲高深的生物知识和大道理,而是用他们能听懂、感兴趣的语言来沟通。”李光鹏感慨说,牧民关注的是产仔率、成活率、长膘速度和产生的效益。
在阿拉善,李光鹏每年要带领团队来调查蒙古牛的分布,采样观察血样、肌肉组织、繁殖性能、子宫等发育情况,之后研究不同的基因如何在牛体内运转。农牧民要做的是配合团队用科学的方法养牛,之后把牛卖掉挣钱。
“集体化养殖时,疏于管理、现代技术介入不高。”目前李光鹏的科研团队共9人,一些骨干是他的博士。苏广华是其中之一,每年有近百天扎根基层。“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现有的生物技术,改变农村牧区的这种情况。”
如今,在内蒙古的广大草原牧区还成长起一支牧民科技员队伍。“最初是我们团队下去帮牧民们体外受精,现在他们自己做。”李光鹏谈及变化,滔滔不绝。
日前,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李光鹏还获得“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中的“先进个人”称号。“很高兴,但是不意外。因为这是我一直都在做的。学者嘛,就是应该这样。”
“乡村振兴需要高科技的支撑。其实,我们科研学者更需要走出实验室。”李光鹏深有感触。“我们的科研方向和课题都来源于牛棚、羊圈和草原,我们不能总拿实验室和小白鼠说话。”
“像胚胎、IVF、常规体外受精等常规、偏实际应用的技术,在实验室会被认为重要性和研究意义相对较小,竟然是企业和农户都非常需要的。”杨磊是实验室的最年轻的研究员,他告诉记者,常年的野外调查修正了他的不少“偏见”。
“从未来长远来说,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比如种畜的改良方向上,目前,农牧民很期待有适合本地养殖的优良品种,同时很渴望能有指导他们实际操作的技术和理念。”常年的田野调查使苏广华更加坚定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也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面向地区发展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完)
/ 其他
1月3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刘志彧等学校领导分别带队前往南北校区看望慰问了春节假期坚守岗位的教职工,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校领导先后来到校门、巡逻队值班室、水电运行与保障中心、绿化科、食堂、学生公寓、校医院、车队等处,看望慰问了学校保卫处、后勤保障处和奥都资产经营公司坚守岗位的教职工。每到一处,校领导都与值班值守的教职工亲切交谈,并代表学校向他们及家人送上新春祝福,对大家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默默奉献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恪尽职责,扎实做好春节期间的服务保障工作。
校领导的慰问,让大家倍感温暖。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全校师生员工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学校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工会、保卫处、后勤保障处、奥都资产经营公司等部门负责人陪同慰问。
/ 其他
2月4日晚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在“双奥之城”北京
国家体育场举行
开幕式上
小小的火苗
传达着低碳环保的理念
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瞬间
简约、安全、精彩
秉持办奥理念
惊喜、惊叹
开幕式整个环节
照亮了亿万观众的心灵
第二十四届冬奥会
2月4日20:00开幕
倒计时表演以《立春》为题
吹散的蒲公英
白色的种子飞向空中
鸟巢上空出现“立春”“SPRING”焰火
中国与世界各国朋友一起
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100多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
以及56个民族的代表
手递手传递着五星红旗
冰蓝色水墨从天而降
幻化成为黄河之水
黄河之水倾泻而下
一瞬间
整个场地内都奔腾着
滚滚而来的黄河之水
这是中国人对母亲河的赞美
冰立方开始发生变化
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
从冰立方当中雕刻了出来
冰雪五环破冰而出
破冰
寓意着打破隔阂互相走进
大家融为一体
在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
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场
再次将现场点燃
中国代表团总人数为历届之最
热情“迎客松”
欢迎全世界来宾的到来
“迎客松”焰火
在“鸟巢”上空绽放
场馆与焰火巧妙结合
寓意欢迎全球运动员和观众
为细节打满分
为奥运喝彩
中国再次惊艳世界
这一刻我骄傲!
/ 其他
深耕文化沃土 讲述中国故事
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凝聚着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保护民族象征,守护精神根脉,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每一个中国人都使命在肩。
内蒙古卫视特别策划推出中国首档以长城为主题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长城长》,以“长城”这个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形象,希望唤起更多的人来弘扬长城精神,传承爱国情怀。
以长城,述中国,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华民族。
节目看点
看点一 全国文化大咖 现场开讲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不是在说八达岭?“三过家门而不入”竟跟老牛湾有关?孟姜女“哭倒”的是哪段长城......长城到底“承包”了多少知识点,郦波、蒙曼、王纪言用诗般的语言娓娓讲述,长城建筑专家张玉坤用工科思维理性解析,现场观点火花碰撞,嘉宾表达刚柔并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油然升腾。
看点二 56位答题“好汉” 讲述守护长城的故事
选手年龄最小的7岁,最年长的71岁。他们中有知识型博主、up主,有参加过《最强大脑》《奇妙的汉字》《开讲啦》等知名文化节目的优秀选手,《中国国宝大会》的选手李江也身着自制甲胄前来赴会,还有“最美文物保护人“李世祥现场展示一米手绘长城地图。56位答题人,带着跟长城的缘分和对长城的热爱,边闯关边讲故事,一场张弛有度、有笑有泪的长城“文化大餐”,绝对让你的春节更有味!
看点三 探访全国15省区市长城资源调查人 国内权威长城专家团保驾护航
《长城长》自今年九月开始筹备,摄制组分赴全国长城沿线15省区市,探访长城资源调查人,同时还与国内多位权威长城专家召开联席会议,就长城知识呈现的准确性、权威性、画面表达的趣味性、网络传播的话题性等,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梳理,力求为全国的电视观众奉献一档有内涵、能互动、高颜值的文化大餐。
看点四 开场大秀 再现历史名场面
精心编排的开场舞蹈大秀,再现昭君出塞、草原丝路、抗战烽火那些跟长城有关的历史名场面,配合文化专家现场演说,氛围感拉满,代入感强烈,穿越古今似乎就在那么一瞬间。
看点五 终极大奖
21196.18公里长城全线深度游:到底是哪位智慧与运气并存的长城“好汉”,即将开启一整年的旅行好运,我们一起来见证!
内大学子同样参与了这次文化盛宴
在节目里展现出内大人的青春风采
小编对参赛选手进行了采访
让我们共同期待她精彩的表现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2019级文史哲基地班 李淑婷
Q:为什么你会想到来参加这次比赛?
A:我了解到《长城长》是一个以长城为主题的知识竞赛类节目,而我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就很感兴趣,涉猎也比较多,所以感觉这个节目很对我“胃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就去报名了,没想到自己非常幸运,最后成功入选。
Q:你感觉哪些人对你帮助最大?
A:我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鼓励,非常感激大家。我去年选修了《中国历史地理》这门课程,其中有一个单元专门介绍了长城及其相关内容,授课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很多知识拓展,对于我的答题很有帮助。其次是学院的老师们对我参加这次活动表示支持,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还有在答题过程中,评委老师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他们对每一个问题的讲解都深入浅出,还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人感觉深受启发。
Q:你为这次比赛做了哪些准备?
A:其实对于这次比赛来说,更多考察的是选手对长城知识及其精神文化的日常积累,当然赛前的准备也很重要。我在参赛之前看了很多部关于长城的纪录片,又去图书馆把所有与长城相关的书找了出来,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学习和总结。
Q:通过这次比赛,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这次比赛让我收获颇多,不仅拓展了知识,我还看到了很多优秀的榜样。最让我感动的是长城小站的志愿者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长城,他们没有薪酬,绘制地图、墙体除草等工作,全靠自己“为爱发电”。这种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的精神,将会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Q: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吗?
A:首先,大学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在保证自己学业的前提下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勇于尝试,抓紧一切时间充实自己。其次,长城是一本常读常新的大书,希望大家能够主动关注长城、了解长城、保护长城、传承长城精神及文化。另外,我觉得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座自己的“长城”,也许它是梦想,是信念,是情感,能够支撑着我们走过漫漫长路,我们一定要守护好它。
还有很多内大的同学
也参与到了节目的制作当中
一起走进幕后的故事
看看他们都怎么说
2018级播音与主持专业 李仪
非常荣幸能够加入到内蒙古卫视首届文化综艺节目《长城长》的制作过程中,在这期间,我不止学到了综艺节目制作的相关思维,还加深了对长城知识的储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出题的工作:作为在卫视播出的节目,一定要十分严谨,不能出任何错误。通过请教专家、翻阅书籍,培养起了我对待问题严谨规范的解决方法。同时,题目不仅要有知识性,还要有趣味性、时新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与时代接轨,抓住各年龄段人的关注点和喜好。在整个准备节目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课上说的要做“全能媒体人”的目标,因为《长城长》,我相信自己离目标更近了。
2018级播音与主持专业 孙宁
在节目录制期间,我感受颇深。首先是对专家学者、参赛选手以及主持人的敬佩,不仅是因为他们丰富的知识储备、随机应变的从容不迫和灵活的控场能力,他们在整个录制过程中都要克服许多难题,在录制时间长、体力消耗大的情况下依然呈现出了最完美的状态。我还深刻地认识到,电视节目制作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包括语言文字的文字艺术、摄影的声光艺术等。参加这次录制是我在大学生涯中最为宝贵的体验之一,欢迎大家来观看这档精彩的节目!
2021级新闻学专业 马林蔚
印象最深的是在题库征集的时候,我编了一些题并在老师们的意见下一遍遍改进,最终有幸入选了几道。在这一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文字表达方面的知识,比如有一道描述长城山海关的题,我的初稿是“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关隘是”,经过老师指正后改为“与诗句‘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描写的是同一关隘的是”。虽然两版题目表达的含义相同,但修改过的语句表达更加流畅,便于阅读和在节目中呈现。
2020级新闻与传播专硕 孟婧美
这次很荣幸能够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长城长》实习,在这期间,我参与了有关节目策划的会议和出题等环节,使我对电视节目的生产流程有了更深的了解,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能够给我这次实习的机会。《长城长》是一档非常优秀的文化栏目,采用了传承并创新传统文化的形式,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知识素养,推荐大家都来收看!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