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学校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五年来,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广大教师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奋力书写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时代答卷。
为讲好我校教师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求真务实、矢志奋斗的感人故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内蒙古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桃李芬芳”系列人物访谈专栏。专栏第十一期推出的是外国语学院教师刘瑾玉。
刘瑾玉,教授,翻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二层次)和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A类“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谦和、博学,这是大家对刘瑾玉的第一印象。
课堂上的刘瑾玉穿着一条简单的黑色连衣裙,授课语言温婉流畅,仿佛一股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持之以恒,传承师风
三十年前,刘瑾玉进入内蒙古大学学习,从此与内大结下不解之缘。硕士毕业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求学期间,两代恩师的学术传承让她又一次感受到了翻译学的力量和温度。从此,她下定决心要终生投入到高等人才培养事业当中去。
第一代宗师许国璋老先生,作为国内最早研究和评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学者和哲人,在新中国诞生时,就投身于教育事业。他待人真诚宽厚,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的每一个学生,其中就包括刘瑾玉的恩师王克非先生。
首次提出翻译文化史观念的王克非先生,研究文化对于翻译活动的制约和翻译活动发生后对文化史的影响。“先生常常告诫我们,学术研究要扎实严谨,忌虚戒躁,文章写作要文风质朴通达,切忌华而不实。”因此,刘瑾玉将“勤于读书,勤于思考”的学风也潜移默化地带入自己的课堂。
“我的课堂就是要培养胸怀祖国、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她采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分层分类培养模式,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量身打造教学计划。同时,在具体的培养方案设计上,刘瑾玉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养模式,目标是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培育具有卓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翻译人才。
刘瑾玉认识到,当今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虚拟仿真实验课堂中开展的“联合国库布齐国际沙漠生态科技创新国际志愿者语言服务实训”中,她和同事们紧跟时代步伐,用口译课程的“小课堂”来解说“大形势”,在“听与译”之间阐明“大道理”。及时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金句”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教学以及实践,让外语专业的学生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翻译家”,努力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并把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积极探索具有专业特色浸润式课程思政新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成为服务国家与社会建设的新时代翻译人才。
躬耕翻译领域,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刘瑾玉选择翻译学的重要理由。刘瑾玉提到,翻译文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对外翻译历史传统与遗产的全面价值认同;有助于以中华民族翻译文化的历史智慧启迪中国当代实践,并推进世界翻译研究、和谐翻译研究新秩序的创新构建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翻译学者,刘瑾玉自觉承担起融通中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译介的重任,并将文学翻译的关注点放在当前迫切需要厘清的重大理论问题上。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刘瑾玉通过范式借鉴与思辨创新,尝试建立起最能满足民族对外翻译文化理论表达的新的范式与话语体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理论指导。
刘瑾玉提到,翻译本身不仅自成一个公共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人类文化思想知识的宝库和传播渠道。翻译与传播具有天生的同构与互动性,基于此,更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多年来,刘瑾玉一直深耕于翻译领域,以口笔译理论研究、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翻译文化史、海外汉学、概念史与数字人文研究为研究方向,发表了《<翻译在现代日本>述评》《岂一个“富”字了得?——<国富论>百年汉译史述论》《<日本现代早期翻译文化史论>述评》《严复手批<国富论>英文底本研究》等论文。
“用绝对的专注去写东西,这是我对翻译学研究的尊重。”撰写研究论文时,刘瑾玉总要专门留出大段时间,把自己“关”在一处僻静的地方,将手机设置为免打扰模式,屏蔽几乎所有的外界干扰,全身心投入到面前的文字中。此外,刘瑾玉还承担了许多国家、自治区和我校重大口笔译工作。谈及第一次承担大型口译工作时的情形,刘瑾玉坦言:“当然也是紧张的,但我并不慌乱,毕竟钻研了那么久,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些信心的。”2012年刘瑾玉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优秀翻译工作者”称号;2014年、2018年获批内蒙古社科院“民族文化翻译工程”招标项目两项。
扎根本土,传承文化
从事翻译学领域学术研究多年来,她一直关注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力求为民族文化注入鲜活基因,使其能在当今时代继续绽放光彩,实现对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她看来,当前对于民族文化的发掘工作还远远不够,民族文化中还有更多独特价值需要被翻译、研究、应用与传承。在自己的著作《一带一路倡议下内蒙古民族文化翻译与传播话语体系研究》中,刘瑾玉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将当今的对外交流传播与民族文化体系结合,让内蒙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资源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相融合,以翻译学、传播学为学科依托,采取多学科兼容、跨学科整合的方法展开实践与研究,把内蒙古丰富的红色资源同自然资源、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相融合,开拓出一条互通共融的非遗红色文化创新实践国际传播路径。
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人,谈到去年5月7日揭牌成立的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时,刘瑾玉细致地讲述了该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进一步推动北疆语言文化的融合发展与交流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是时代赋予我们展示民族形象、弘扬精神内涵的传导路径,有利于促进对外传播。”
目前,刘瑾玉正借助内蒙古优秀文学文化对外翻译作品、译家和译作等新旧档案资料开展研究,在尊重翻译文化对外交流史的基本脉络和史实前提下阐释当代新思想。这一研究,将为提升我国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积累。
“仁者爱人,提携后进”,刘瑾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如今,翻译这座沟通的桥上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身影,他们将共同致力于加快建设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翻译专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而踔厉奋发,作出更大贡献。
/ 其他
4月26日上午,我校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隆重召开。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长武利民作学校工作报告。164名实际到会正式代表参加会议,曾为学校发展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劳模代表以及在我校工作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开幕会由校党委副书记乔彪主持。
校长武利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了题为《抢抓时代机遇 厚植发展优势 绘就特色鲜明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图景》的工作报告。
报告从扎实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建设工作、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支持各类人才发展、有序有效推动有组织科研、多向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大力促进开放办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标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方面全面回顾总结了学校2023年取得的可喜成绩,并就学校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作了安排部署:一是厚培高水平人才战略高地;二是构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新生态;三是带动学校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四是打造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引擎;五是拓宽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六是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会议举行期间,大会主席团召开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大会筹备情况报告;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草案)。与会代表分8个代表团就学校工作报告、教代会工会工作报告、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内蒙古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等进行了分组讨论。
4月26日下午,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和预定任务,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举行了闭幕会。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学校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和《关于教代会工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在闭幕讲话中指出,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5周年,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正聚于内大,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千帆竞发的态势、千钧负重的责任,我们惟有挺膺担当、真抓实干,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才能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内大答卷,为建设教育强国、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一是必须始终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笃定前行。二是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三是必须不断把广大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四是必须始终保持苦干实干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
会议要求,全校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锚定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目标,矢志奋斗、开拓进取,为建设教育强国、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号召,全校师生员工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贯彻落实本次教代会精神,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把自身视作学校改革发展的主力和主体,练好内功、紧抓机遇,笃行实干、奋勇争先,努力绘就特色鲜明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大会在全体代表高唱校歌声中胜利闭幕。
/ 其他会议
4月25日下午,我校为期两天的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圆满完成,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
本期读书班通过领学自学、辅导解读、集中研讨等方式进行。
会议期间,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以《加强党纪学习教育,推进我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题讲授纪律党课;校纪委书记、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驻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张利平就《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的重要意义、特点、内容等作了详细解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报编辑部主任,内蒙古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忠以《守纪律 讲规矩》为题作辅导讲座,结合党纪学习体会与现实案例,从“为什么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剖析何为守纪律、讲规矩”“全面从严治党需要领导班子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三个维度强调要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学校全面从严治党;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李兴华传达学习了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绍骋在自治区党委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四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精神。
自治区纪委监委驻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校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处处长李广武;校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李兴华;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栓虎;党政办副主任、南校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暂时负责人阿茹娜;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处长(部长)刘志亮;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宏宇;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满亮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和分管工作进行了研讨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利用两天的时间举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既是严格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要求的规定动作,也是学校党委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安排。大家普遍认为通过两天的专题学习,进一步夯实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把握了“六项纪律”的主旨要义,思想认识有了新升华、理论武装有了新收获、党性修养有了新锤炼、能力水平有了新提高。
会议强调,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举办专题读书班,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学校各二级党组织要把握目标要求,突出学习的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好巡视整改,注重统筹兼顾,推动事业的发展,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切实扛起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形成新成效,汇聚起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合力,为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 其他会议
4月24日上午,我校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以《加强党纪学习教育,推进我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题讲授纪律党课,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
读书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切实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领悟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党性修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
刘志彧结合党纪学习体会,从五个“深刻认识”的维度强调要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学校全面从严治党:一是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历程;二是深刻认识党的纪律教育的重要意义;三是深刻认识纪律建设的内涵与要义;四是深刻认识《条例》修订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五是深刻认识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
刘志彧强调,要以学促干,以学促进,以学促改,用学习的成果推动实践取得实效,全校上下要团结奋斗,推进“双一流”建设提质增效,打好学科翻身仗,整体实力晋位升级,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努力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读书班将利用两天时间,紧扣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遵守党规党纪鲜明主线,采取专题报告、专家辅导、《条例》解读、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
/ 其他会议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相关要求,引导我校更多优秀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创业,4月17日—19日,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带队在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
4月17日,刘志彧书记带队赴阿拉善盟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先后走访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阿拉善中学、哈伦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现场、沪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听取有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了解我校毕业生在当地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情况,提出与相关单位开展务实合作的重点领域、方向和思路。
4月18日,刘志彧书记带队赴乌海市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先后走访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等化工企业,并在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召开校地企座谈会,就推进校地企协同开展校园招聘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加强党建经验交流、科研和技术合作等进行深入交流。
4月19日,刘志彧书记带队赴巴彦淖尔市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先后走访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内蒙古联邦动保药品有限公司、三一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等企业,并与巴彦淖尔市市长王志平座谈交流,双方围绕人才校招、教育交流、科研合作、平台建设、成果转换等方面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初步共识。
我校学生就业处、发展规划处、科技处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供稿:学生就业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曹海鹰 刘雪峰)
/ 其他
4月19-2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内蒙古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内蒙古大学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我校举行。在本次大赛中,我校辅导员赵琦、杨晓华均获得一等奖,杨晓华获得个人风采奖一项。
赵琦、杨晓华在我校举办的2024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经过基础知识测试、案例研讨及谈心谈话三个环节的激烈角逐,赵琦以89.81分的总成绩排名第三名,杨晓华以89.52分的总成绩排名第四名,均获得一等奖。杨晓华获得基础知识测试环节个人风采奖。
选手简介:
赵琦,女,中共党员,现任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团委副书记兼学工办副主任。自2018年9月起担任辅导员,赵琦始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谨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从学生主体需求出发,不断创新育人方法和途径,致力成为一名“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肩上有责”的辅导员。她主持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三项,内蒙古北疆生涯研究院横向科研课题一项,内蒙古大学网络思政项目一项;曾获得内蒙古大学2024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优秀风采奖。
杨晓华,女,中共党员,现任法学院团委副书记兼学工办副主任。杨晓华2018年进校担任专职辅导员以来,立足一线,坚守岗位,坚持以学生的思想特点为前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成长特点为背景开展学生日常管理,争做一名新时代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育人者。她参与内蒙古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一项;曾获得内蒙古大学2024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供稿:学生工作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阿茹娜 刘雪峰)
/ 其他
4月19日至21日,由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内蒙古大学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我校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盈,我校党委副书记乔彪、副校长杜晓东,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烨辉,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宏天及来自山西省教育工委、天津市教育工委、山西财经大学、西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曾在全国、全区辅导员大赛获奖的辅导员代表参加活动。
大赛设置基础知识测试、案例研讨、谈心谈话三个环节,全面考察辅导员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应急处突等综合能力。
大赛第一环节为基础知识测试,重点考察辅导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学生工作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参赛过程中,选手沉着应考、认真作答,展现出高校辅导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
在第二环节案例研讨中,辅导员们以“我提问,你回答”的方式,围绕案例共同辨析原因、研讨对策、总结规律,全方位考察辅导员多维度思考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理论运用能力。
在第三环节谈心谈话中,面对学生学业困难、就业择业、恋爱情感等问题,参赛选手从容应对,为学生出谋划策,充分展现了辅导员对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了解把握程度,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解决理论困惑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经过激烈角逐,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20名,个人风采奖7名。
杜晓东在闭幕致辞中肯定了本次大赛中各位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介绍了近年来内蒙古大学的整体建设发展情况及通过“一站式社区”的建立与打造,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强化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为全区的辅导员提供了分享经验、交流心得的平台,既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又是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推动形成“以赛带练、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良好氛围的重要方式。他希望广大辅导员以本次大赛为契机,互学互鉴,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常雅慧,哈尔滨师范大学融媒体中心主任、传媒学院辅导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刘国权作为评委代表,从态度比表达重要,要多倾听;用好大思政的工作理念和方法;聚合资源,调动力量解决问题;发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扎实开展工作等方面对所有从事一线育人工作的辅导员提出建议。
最终大赛在全体参赛辅导员铿锵有力的宣誓中落下了帷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至今已举办九届,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字、编辑:李文娟 摄影:宣传部融媒体团队 审核:阿茹娜 刘雪峰)
/ 其他
4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全区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推进活动在我校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主办,内蒙古大学承办,旨在深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大学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充分发挥学校在知识产权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优势,以及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活动现场,来自自治区各级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界以及媒体代表共计450余人共同见证了内蒙古自治区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举措。各界领导和专家学者们的出席,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行业背景。
我校校长武利民在致辞中表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内蒙古大学将继续发挥科研优势,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内蒙古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专利产业化典型案例和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
此外,我校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共同签署了“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建设合作协议,为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基础。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作为内蒙古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校内外师生、企业和社会提供知识产权相关的信息咨询、培训和服务。中心拥有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资源,为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活动还包括了7个技术路演活动,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我校将继续秉承“团结、务实、求真、奋进”的校训,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知识产权事业贡献更多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供稿:图书馆 摄影:刘阳 编辑:李文娟 审核:李华 刘雪峰)
/ 其他
4月17日至18日,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一行赴阿拉善盟考察交流。
刘志彧一行先后到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阿拉善中学、贺兰山复合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址备选地、哈伦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现场、沪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并就贺兰山复合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选址建设、人才引进、访企拓岗促就业等事宜进行座谈。阿拉善盟委副书记、盟长白海林,副盟长刘德翠,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学生就业处、发展规划处、科学技术处、生态与环境学院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意向领域和项目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
刘志彧表示,贺兰山复合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成会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内蒙古大学将持续发挥研究团队和智力支撑优势,申报相关研究项目,制定保护区管理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为贺兰山生物多样性等自然遗产以及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及相关重点学科建设水平实现大幅跃升,并希望能够与地方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多帮助地方想办法解难题,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白海林对我校一直以来给予阿拉善盟的支持和关注表示感谢,希望双方借此契机,深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升在生态保护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合作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打造校地合作示范样板,助推阿拉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表示将全力提供服务保障,确保合作项目加快完善、加速见效。
(来源:阿拉善融媒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4月16日下午,鄂尔多斯市组织重点企事业单位来我校开展“暖城之邀”引才活动。活动前,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副校长杜凤莲等会见了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一行,双方就引才育才、校市合作等事宜进行了座谈交流。
会上,刘志彧对杜汇良一行专程来我校开展引才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我校与鄂尔多斯市近年来的合作交流进展。他希望学校与鄂尔多斯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加强校市合作,在生物育种改良、科研平台共建共享、人才引育、项目课题合作、协同育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宣介会在我校玉泉校区文体馆举行。会议由鄂尔多斯市副市长苗程玉主持。
杜汇良在致辞中对我校长期以来输送大量优秀人才,给予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鄂尔多斯市的良好建设发展势头。他发出实力之邀、发展之邀、青春之邀、梦想之邀,诚邀广大青年学子携手“暖城”,在鄂尔多斯现代化建设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发光发热,书写美好人生篇章。
武利民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及近年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取得的新成绩。他表示学校会继续为鄂尔多斯市的发展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并希望校市双方能够借此机会加深了解,增加友谊,不断深化拓展活动领域和范围,推动人才项目资源双向流动,把各自的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篇章。
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暖城之邀》招引人才宣传片。鄂尔多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闻何介绍了人才政策;优秀毕业生代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区长韩涛,企业代表、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詹海军和鄂尔多斯市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永分别作了发言。
宣介会后,与会领导察看了双选会招聘情况,与现场学生进行了亲切交流。
杜汇良一行实地考察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局长万世斌一行与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及生命科学学院负责人就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学生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座谈交流。
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体育局、科技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我校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国内合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学生就业处、人事处、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上述活动。
/ 其他
4月15日下午,我校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召开了2024届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学院就业工作辅导员和2024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交流,副校长杜凤莲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各位毕业生代表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实际,围绕就业目标、就业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部分学院辅导员结合学院就业情况相继进行了发言。
刘志彧书记勉励同学们:一是面对新时代新征程要勇敢的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二是面对激烈的竞争,做好充足准备,创造机会,把握就业主动权;三是面对社会需求,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立足自身实际,合理调整就业预期,理性择业。刘志彧书记希望广大同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内大学子的殷切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杜凤莲副校长希望同学们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珍惜时光、统筹规划,多渠道就业,找到理想的工作。
学生就业处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供稿:学生就业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曹海鹰 刘雪峰)
/ 其他会议
4月15日上午,我校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动员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学校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校领导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二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和中央、自治区党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对学校党纪学习教育作出具体安排。
会议指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全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深入实施,落实落细各项任务,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会议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准确把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任务安排,学深悟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讲好纪律党课,注重加强警示教育,高质量开好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推动全校党员自觉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
会议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政治责任,统筹兼顾推动事业发展,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使党纪学习教育措施成为促进中心工作的有效举措,为加快推进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文字、摄影、编辑:李文娟 审核:李兴华 刘雪峰)
/ 其他
4月9日,教育部在郑州召开2024年度部省合建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推进部省合建高校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光彦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副省长宋争辉出席会议并致辞,河北省副省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董兆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劼出席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复旦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贵州大学有关同志参加会议并发言。我校校长武利民参加会议。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在发言中着重介绍了助力我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一是加强互访交流,主动参与谋划建设。支持我校成立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4位院士(金力、许宁生、赵东元、赵国屏)受邀担任委员会委员,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强化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二是做好干部交流,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选派武利民同志任我校常务副校长(后任校长),选派胡薇同志任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三是聚焦平台建设,推进特色学科发展。金力、赵东元2位院士分别领衔生物医学研究院、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建设。四是共享教学资源,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支持我校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接收我校选派的研究生到复旦生科院进行联合培养,其中,在读博士生宫红玉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代谢研究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王光彦副部长全面总结了14所部省合建高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特别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7月16日来我校考察时作出的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指示,充分肯定了我校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支持我校“双一流”建设的十条具体举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同时对部省合建高校继续深入推进部省合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合建高校独特育人优势,构建育人新生态新格局,有力回答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课题。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合建高校建强“大平台”、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建设区域创新发展高地。三是对标“两个先行先试”,探索培养拔尖人才,构筑区域人才中心,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当好服务地方“排头兵”,更好担起龙头高校责任。四是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做好资政服务,增强辐射能级,更好带动区域品质提升。五是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挥合建高校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六是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赋能科研平台数字化转型实践,塑造合建高校新优势,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根基。
下一步,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站在更高起点推进部省合建工作,按照《关于深化部省合建工作 推进部省合建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聚焦生物学、生态学和民族学学科群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力打造草原家畜种质创新和繁育基地、生物医学研究院、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平台),重点建设草原家畜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全面提升生物学、生态学、民族学、材料化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水平,不断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强区建设、内大何为”这个时代命题,持续提升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支撑力和贡献度。
自治区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我校发展规划处负责同志陪同参会。
(供稿:发展规划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王勤 刘雪峰)
/ 其他
4月10-11日,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工程学院院长Dieter Schramm教授、机电一体化系系主任Frédéric Kracht,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中国办事处贺林夫、李晓龙、额尔登夫一行5人来访我校。
4月10日,双方在我校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举行会谈。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树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段满福、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曹雪妍、教务科研办主任武慧娟、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红梅等参加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段满福主持会议。
达胡白乙拉致欢迎词并介绍我校概况。他指出,内蒙古大学制定了“构筑高峰、振兴理科、提升文科、扩充工科、拓展交叉学科”的学科发展思路,德国的工科专业世界有名,过去的几年里,我校把拓展和德国大学的合作作为发展工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和德国的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活动,希望通过此次Schramm院长一行访问我校,进一步推进双方的合作交流,夯实已有的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Schramm院长介绍了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及工程学院情况。双方就接下来具体开展的合作交流项目进行了讨论,并签署了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工程学院与内蒙古大学暑期研学项目协议,举行了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在内蒙古大学设立的墨卡托考试中心挂牌仪式。
会后,Schramm教授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师生作了有关机器人的学术讲座。
4月11日,Schramm教授一行访问我校交通学院。双方就已达成本科双学位、硕士联合培养及暑期研学项目进行了座谈交流。
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白托娅,科研处处长张宏,土木工程系主任张万祥,机械工程系主任李春芾,科研处综合办主任闫振英,土木工程系教师袁文厅、张永泉,机械工程系教师张露、王陈向,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红梅等参加会议。
会后,Schramm院长为我校交通学院机械、汽车、土木等专业学生作宣讲,与师生互动交流。
(供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段满福 刘雪峰)
/ 其他
4月10日上午,在赛罕校区主楼423,内蒙古万众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郝文云等一行4人来我校交流座谈。副校长杜凤莲参加会议并讲话,学生就业处副处长谢峻鹏主持会议。
会上,杜凤莲对万众炜业集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和学缘结构。郝文云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目标愿景及合作意向,提出了人才需求。谢峻鹏介绍了内蒙古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本次座谈会促进了校企合作交流,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进一步助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稿:学生就业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曹海鹰)
/ 其他
4月22日上午,内蒙古大学纪念第29个世界读书日暨第十八届读书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隆重举行。
本届读书节主题为“赓续中华文脉 桃李阅享未来”。副校长杜凤莲教授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致辞,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郑承燕研究员,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绍东,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刘健,以及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社会科学处、保卫处、后勤保障处、团委、蒙古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杜凤莲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更能启迪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生。内蒙古大学始终致力于培养阅读文化,倡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希望师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读书节各项活动,共享阅读的乐趣。
启动仪式上播放了图书馆宣传片,以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为广大师生提供的优质服务,倡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刘健寄语学生。他以读书是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为主题,鼓励师生们要珍惜时光,勤奋读书,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自我修为。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主持工作)李华教授发布“世界读书日”活动方案。
启动仪式上对本届读书节系列活动获奖名单进行了宣布。
启动仪式后举行了两场专题报告。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绍东作了题为《战国秦汉时期的长城修筑、北疆开发与民族交融》的专题报告;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郑承燕研究员带来了题为《壁上丹青—契丹壁画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专题报告。两位学者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阅历,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积极互动,共同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最后两位专题报告主讲人向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的著作。
内蒙古大学纪念第29个世界读书日暨第十八届读书节系列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共同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始终致力于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全校师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其他
4月19-2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内蒙古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内蒙古大学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我校举行。在本次大赛中,我校辅导员赵琦、杨晓华均获得一等奖,杨晓华获得个人风采奖一项。
赵琦、杨晓华在我校举办的2024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经过基础知识测试、案例研讨及谈心谈话三个环节的激烈角逐,赵琦以89.81分的总成绩排名第三名,杨晓华以89.52分的总成绩排名第四名,均获得一等奖。杨晓华获得基础知识测试环节个人风采奖。
选手简介
赵琦,女,中共党员,现任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团委副书记兼学工办副主任。自2018年9月起担任辅导员,赵琦始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谨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从学生主体需求出发,不断创新育人方法和途径,致力成为一名“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肩上有责”的辅导员。她主持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三项,内蒙古北疆生涯研究院横向科研课题一项,内蒙古大学网络思政项目一项;曾获得内蒙古大学2024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优秀风采奖。
杨晓华,女,中共党员,现任法学院团委副书记兼学工办副主任。杨晓华2018年担任专职辅导员以来,立足一线,坚守岗位,坚持以学生的思想特点为前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成长特点为背景开展学生日常管理,争做一名新时代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育人者。她参与内蒙古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一项;曾获得内蒙古大学2024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 其他
4月19日至21日
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
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在我校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来自全区45所高校的70名辅导员
同台竞技 大显身手
4月19日至21日,由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内蒙古大学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我校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盈,我校党委副书记乔彪、副校长杜晓东,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烨辉,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宏天及来自山西省教育工委、天津市教育工委、山西财经大学、西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曾在全国、全区辅导员大赛获奖的辅导员代表参加活动。
大赛设置基础知识测试、案例研讨、谈心谈话三个环节,全面考察辅导员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应急处突等综合能力。
回顾·精彩瞬间
第一环节 基础知识测试
大赛第一环节为基础知识测试,重点考察辅导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学生工作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参赛过程中,选手沉着应考、认真作答,展现出高校辅导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
第二环节 案例研讨
在第二环节案例研讨中,辅导员们以“我提问,你回答”的方式,围绕案例共同辨析原因、研讨对策、总结规律,全方位考察辅导员多维度思考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理论运用能力。
第三环节 谈心谈话
在第三环节谈心谈话中,面对学生学业困难、就业择业、恋爱情感等问题,参赛选手从容应对,为学生出谋划策,充分展现了辅导员对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了解把握程度,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解决理论困惑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获奖名单
经过激烈角逐,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20名,个人风采奖7名。
一等奖
内蒙古医科大学 王淑慧
河套学院 尚宇婕
内蒙古大学 赵琦
内蒙古大学 杨晓华
扎兰屯职业学院 孙琪
内蒙古科技大学 王海朋
二等奖
内蒙古科技大学 刘浩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王岩
内蒙古工业大学 白杰
包头医学院 史峻竹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刘晓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冯静
内蒙古财经大学 魏婧姝
内蒙古民族大学 丁建丽
内蒙古民族大学 越鸣珂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马明亮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运泽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陈拴珍
呼伦贝尔学院 庞雅文
三等奖
内蒙古师范大学 康瑛莹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张志海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李玉娟
扎兰屯职业学院 代晶
内蒙古医科大学 王园
内蒙古农业大学 蔡璞瑛
包头师范学院 陈丽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王雎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乌仁其木格
内蒙古财经大学 张文秋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田龙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杜丹丹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王昆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王东
包头医学院 高亚飞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祁文强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谢飞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钱亚玲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郝娜
呼伦贝尔学院 穆红杰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高天宇
个人风采奖
内蒙古医科大学 王淑慧
内蒙古大学 杨晓华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王岩
内蒙古工业大学 白杰
包头医学院 史峻竹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运泽
呼伦贝尔学院 庞雅文
/ 其他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学校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五年来,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广大教师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奋力书写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时代答卷。
为讲好我校教师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求真务实、矢志奋斗的感人故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内蒙古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桃李芬芳”系列人物访谈专栏。专栏第十期推出的是法学院青年教师王娜仁高娃。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在快节奏的时代中,急功近利地追求名誉和利益是不可取的。在沉静中涵养坚韧品格,涤荡心灵的灰尘,才能为成功奠定基础。王娜仁高娃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追梦不止 师道传承
2011年,王娜仁高娃自江南大学本科毕业后,与许多应届毕业生一样,她选择了先就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然而,在几年的工作经历中,王娜仁高娃认识到这并非她所期望的生活,她对学术的热爱也不应止步于此。于是,她决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之下,王娜仁高娃在2016年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硕士。在2019年毕业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决定再度攀登,追随自己对学术的热爱攻读博士学位。她坚信,只有坚持不懈、追求卓越,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博士毕业后,王娜仁高娃选择回到故乡,为内蒙古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22年夏天,王娜仁高娃来到呼和浩特,成为我校法学院的一名教师。忆及当时,王娜仁高娃目光灼灼,在她看来,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这份油然而生的使命感成为了她的精神源泉。“我很荣幸成为一名教师,教育工作是我一生的事业,我热爱我的工作,也热爱我的学生们。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工作,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的公民。”就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草”。
师心启智 德润学子
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火花。作为一名教师,王娜仁高娃深知此理。面对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变革和教学内容的新要求,她说:“我仍是一名新手,仍在探索之中。对于如何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以及有效教学,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将其概括为‘师之道,从爱出发’。”她认为教育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索精神,让他们从知识的多个角度去思考,而非单纯地接受。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参与者。他们通过讨论、分析实例等方式,深入理解法律知识及应用,培养了创新和实践能力。
“双一流”建设不仅要求具备一流的学科和课程,更关键的是培养一流的人才。作为法学领域的教育者,王娜仁高娃以创新精神为引领,将教育视为塑造未来的崇高使命。在教育的大舞台上,她深知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具备何种品德的人。她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品格培养,她时刻提醒学生们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离不开坚韧的精神品格。
身处“双一流”建设的时代浪潮,王娜仁高娃超越传统教育范式,将目光聚焦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我曾经天真地认为,书上的知识就是对的,就是不容否定的真理,但读了研究生后发现,那只代表着一部分人或者是某一个人的观点。在漫漫求真之路上,要秉持客观的态度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认知才是最大的智慧。”
智研笃教 辛勤耕耘
科研的舞台,是王娜仁高娃追求卓越的又一片天地。她所申报的《内蒙古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研究》专项课题对内蒙古地区金融体制改革和系统性风险底线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金融体制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此外,王娜仁高娃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也有相关研究。基础设施公募REITs是目前市场上最复杂的金融产品,而其治理结构设计又是其中最有技术难度的一环。从国内立法而言,REITs尚无统一立法,相关的制度构建需要借助于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等多部金融法规的相关规定来实现。“金融法是较为专业的一个领域,不仅需要掌握法学基础理论,还需要掌握金融学、经济学知识。作为一名金融法学教师,我也致力于提升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不同学科的交叉教学来培养金融法学人才。”
王娜仁高娃致力于在学术研究领域进行深度探索,不断拓宽知识边界,同时也在教育舞台上积极发挥作用。在学术研究上,她不断追求创新,积极参与各类研究项目,寻求更多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在教育事业上,她不断深耕,矢志不渝投身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致力于培育更多的杰出法学人才,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更具深度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素养和全面的人文素质。
/ 其他
以文艺精品助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唐小祥
文艺是传播文化最有效的媒介。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内蒙古形象、振奋人民精神,都离不开好作品的赋能。因此,打响“北疆文化”品牌,最关键的就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鼓励和支持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内蒙古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聚焦内蒙古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守望相助理念、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现代化内蒙古建设成就等内容,创作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为树立内蒙古的正面形象提供坚实支撑,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增强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的规律性认识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内蒙古文艺发展繁荣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文艺的领导,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必须体现在文艺事业的各个方面。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践行守望相助理念,从人民群众建设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实践中汲取创作养分,以赤诚之心为内蒙古现代化建设鼓与呼,以文艺的方式展现新时代北疆儿女手拉手、心连心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用更多文艺精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为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内蒙古文艺的独特贡献。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内蒙古文艺必须坚持的创作导向。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是新时代文艺鲜明的精神底色和美学追求。全区广大文艺家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北疆儿女奋进现代化内蒙古建设给予最热情的赞颂,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
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是新时代内蒙古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文艺工作者只有像柳青、周立波、赵树理那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精益求精搞创作,才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鼓励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坚持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艾平四十多年来一直扎根呼伦贝尔大草原,写出了一批优秀散文。文艺名家的艺术实践充分证明,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实现从内容到形式、观念到手段、意境到技法的多层面突破,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合力把北疆文艺事业推向新的更高层次和境界。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内蒙古文艺的根本任务。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润物无声地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等以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团结故事,有力彰显和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当好培塑展示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内蒙古形象的先锋队排头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激励北疆儿女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文艺内蒙古新篇章
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在平台手段、方式方法、工作抓手等方面与时俱进、有效融入。一是注重开拓文艺市场和传播渠道,扩大受众群体和覆盖范围,建立交流与反馈机制,促进优秀文艺作品在创作者和受众之间形成意义的共享。二是适应新形势下网上文艺传播态势,抓住国家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机遇,加快推进内蒙古优秀文艺作品数字化建设工程,加大品牌文艺活动的网络宣传力度,全面提升新时代内蒙古文艺传播力影响力。三是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文艺作品,坚决防止和抵制“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等不良倾向,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积极承担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打响“北疆文化品牌”,不断增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新时代内蒙古文艺不仅要有当代生活底蕴、展现伟大时代变革,还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特别是要弘扬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等北疆文化的核心精神品格,展示团结奋进、自信开放的内蒙古形象。一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同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典之作。二是紧紧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谋划实施重大文艺行动,引导文艺工作者从创作理念、表现手法、美学精神等层面深入挖掘北疆文化的价值,创作出更多体现内蒙古特质的文艺精品。三是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带来的文艺生态变化,进一步提高重点文艺创作策划组织水平,推出务实有效的作品扶持和资助计划,拓展文艺发展新路径和新空间,使内蒙古文艺创作呈现出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主动适应文艺工作者队伍结构的变化,不断提升行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当前,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数量不断增加,文艺工作者队伍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文艺主管部门必须优化工作职能、延伸联系手臂、扩大工作覆盖。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把思想政治引领、价值引领、道德引领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二是把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持续推动内蒙古文艺人才库建设,分层分级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全面提升自治区文艺队伍整体水平。三是坚持大抓基层,眼睛向下、重心下沉,诚心诚意同新文艺群体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从业情况和专业诉求,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殷切关怀传递到他们心间,凝聚起内蒙古文艺战线的磅礴力量,共同推动新时代内蒙古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助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作者系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