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藏

总计 15779 今日 0

由 35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我校赵东元院士、赵再望研究员和赵玉娟老师研究成果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

近日,我校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赵东元院士、赵再望研究员和赵玉娟老师,联合复旦大学李晓民教授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题为“Ultrafine Asymmetric Soft/Stiff Nanohybrids with Tunable Patchiness via a Dynamic Surface-Mediated Assembly”(J. Am. Chem. Soc., 2024, DOI: org/10.1021/jacs.4c05072)的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首次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超小、非对称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并将其应用于高效生物细胞内吞及其机制研究。我校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的赵再望研究员、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刘梦丽与段林林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赵东元院士、李晓民教授和赵玉娟老师为通讯作者,内蒙古大学为本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尺寸、形状、电荷、刚度、表面化学等,对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效果有深远的影响。获得高效细胞摄取效率的生物纳米材料,一直是研究者们的极致追求,在药物定点输送与释放、靶向治疗等生物领域,研究意义重大。在过去的十年里,尽管人们对不同刚度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效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具有表面软-硬特性、结构不对称的杂化纳米粒子的生物相溶性、细胞摄取性能等的研究仍然是空白,特别是具有超小尺度的软硬纳米功能颗粒。同时,其精确制备也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本论文首次报道了一种动态表面介导的各向异性组装方法,在介孔材料的最小组装基元——单胶束上,制备了一种新型超小的、不对称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这种不对称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粒子的尺寸为~ 20 nm,包含两个空间上物化性质不同的单元,一个是软质的有机PS-PVP-PEO单胶束纳米球(尺寸为12 nm,杨氏模量为632 MPa),另一个是硬质的无机SiO2纳米棒(尺寸为~8 nm,杨氏模量为2275 MPa)。此外,通过动态调节表面有机基团的密度程度(即蓬松或致密状态),实现了定量化控制每个软胶束上硬SiO2纳米棒的数量(从1到6)。这种超小的、非对称的纳米杂化材料也展现出优异的细胞摄取性能,其细胞内吞总量也能达到传统常规纳米粒子的三倍以上。该成果成功解决了传统材料无法在超小微观尺度,实现对材料的物化性质、非对称性、软硬机械性能等的同时控制的瓶颈。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05072 (素材来源:科学技术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举办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高端学术论坛

7月12日至14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高端学术论坛在我校赛罕校区隆重召开。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朱晓俊出席会议并致辞,我校副校长刘永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司显柱、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育与研究分会会长张红、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中国海洋大学任东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崔启亮、吉林外国语大学秦明利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此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满亮主持。 刘永斌在致辞中对各位来宾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介绍了内蒙古大学的历史发展和学科建设。他指出,此次语言服务论坛的举办,将对内蒙古大学的外语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朱晓俊在致辞中强调,要充分发挥语言服务在实现语言互通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的实际需求,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发展语言服务产业,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传播中国声音,为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司显柱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并期望通过此次交流,共同推进语言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外国语学院承办,《中国翻译》编辑部、《中国外语》编辑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语言服务研究》编辑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译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学研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内蒙古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分会等多家单位机构协办。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推动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语言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素材来源:外国语学院 编辑:王灿 审核:刘雪峰 吴栓虎)

/ 其他会议

3 浏览  ·  0 赞

我校举办第十届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

7月13-14日,第十届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党委书记成涛出席开幕式并代表学校致欢迎词。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监事、南京大学教授童星,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建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春根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利军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鲁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曹信邦等,以及来自四川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80多所高校的140多位教师参会。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白维军主持开幕式。 成涛对各位专家、与会代表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内蒙古大学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他指出,内蒙古大学是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建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建校67年来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同时在教学科研等众多方面也取得了系列成就。内蒙古大学的社会保障学科立足国家战略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打造优势特色,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对内蒙古地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涛希望各位专家和社会各界能够继续关注并支持内蒙古大学社会保障学科的发展,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在此次会议中交流共建、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本次教学研讨会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和我校共同主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承办。会议设主旨报告、主题演讲和专业建设与模式创新、学科发展与学术前沿、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四个分论坛。 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提升了我校社会保障学科在国内的影响力,向国内学界展示了内蒙古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亮点与特色,彰显了我校社会保障学科的综合实力。 (素材来源: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吴栓虎)

/ 其他会议

3 浏览  ·  0 赞

我校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7月12日下午,我校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副校长杜晓东主持会议,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了全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并对做好我校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开展安全隐患自查整改;二是做好暑期学生管理工作;三是做好相关学院暑期搬迁的准备工作。 (文字、摄影、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吴栓虎)

/ 其他会议

2 浏览  ·  0 赞

第八届“中国网络法治30人论坛”在我校举办

7月7日,第八届“中国网络法治30人论坛”在呼和浩特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主办,我校法学院承办。论坛主题是“网络法治30年——回顾与展望”。来自中国法学会、上海市法学会、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50多家科研机构、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人民检察院、市场监督管理局、大数据中心等单位的嘉宾共80余人参加会议。 我校副校长杜凤莲,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姜伟,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姜平,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副会长乔欣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我校法学院院长丁鹏主持。 杜凤莲代表我校向出席本次“中国网络法治30人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介绍了我校法学学科的办学历程、显著特色及取得的成绩。她指出,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我国网络法治建设30周年,希望借此论坛契机,内蒙古大学与各界携手,深化研究,探索新治理模式,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贡献力量。 姜伟指出,我国网络法治建设30年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性成就,为依法治网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法治的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突出问题导向,持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与时俱进地健全网络法治体系。同时,我们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建设公平规范的网络治理生态,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以良法善治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姜平指出,数字技术正全方位融入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等各领域,助推法学研究在理念、思路、逻辑、范式等维度进行深层次变革。在网络法治建30年设过程中,法学法律界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都成为推动网络法治发展的重要学术力量。我们应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进一步加强数据产权保护和通用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相关法律规则的研究。 乔欣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网络法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他表示,内蒙古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法治建设,在网络法治领域,我们积极开展研究、组织论坛和研讨会,内蒙古法学会数字法治研究会也正在积极筹备,该研究会致力于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自治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数字法治服务。 在主旨发言和分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主题展开了一场既深刻又热烈的学术对话与思想碰撞,为推动我国网络法治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提出了对策建议,共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网络法治的建设与创新发展贡献宝贵的智慧与力量。 (素材来源:法学院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会议

3 浏览  ·  0 赞

我校召开党纪学习教育警示会

7月11日下午,我校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召开党纪学习教育警示会。校党委书记成涛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乔彪,自治区纪委监委驻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纪委书记张利平,副校长刘永斌、杜凤莲、周建涛及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会上,成涛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纪律教育的重要论述;张利平通报了党的二十大以来学校违纪典型案例和纪律审查工作情况;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 成涛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领会并把握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内容要求,深刻汲取反面典型,自觉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抓好,切实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会议强调,全校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警示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对照案例中的人和事深刻自省,切实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真正把纪律转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文字、摄影、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吴栓虎)

/ 其他会议

2 浏览  ·  0 赞

我校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暨2024年第七次就业工作调度会议

7月11日下午,我校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暨2024年第七次就业工作调度会议。校党委书记成涛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杜凤莲主持会议。 会上,学生就业处处长曹海鹰通报了2024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交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法学院、蒙古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8个学院针对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举措先后做了交流发言。 成涛结合我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继续做好就业市场潜力开发;二是把握和用好就业政策;三是开展好重点群体毕业生帮扶;四是对标对表,确保完成既定工作目标;五是加强内外联络;六是规范就业统计,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三不得”纪律要求;七是落实招生就业培养一体化联动机制。 杜凤莲强调,要进一步落实招生、就业、培养联动机制,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分类培养,实现学科间交叉融合,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 会议要求,要将就业工作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切实把握好形势任务要求,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创新工作方法,精准施策,着力以新型开放办学格局的建构提升我校就业质量整体水平,促进我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学生就业处、教务处、研究生院负责同志和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党委副书记、就业工作辅导员参加会议。 (素材来源:学生就业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吴栓虎)

/ 其他会议

3 浏览  ·  0 赞

“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北疆文化’品牌打造学术论坛及调研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7月7日至11日,“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北疆文化’品牌打造学术论坛及调研会”在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举行。本次学术论坛及调研会由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中心、我校北疆文化研究院主办,由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市实践基地,呼和浩特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档案史志馆、社会科学联合会、赛罕区委党校、武川县委党校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鄂尔多斯市博物院、昭君博物院、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等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博物院(馆)的70余位学者参会。 开幕式由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周振光主持,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专职主编朱凯分别致辞。 达胡白乙拉指出,在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契机下,内蒙古大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现已在北疆文化研究专著、学术论文发表、学术文集整理、咨询报告批示及相关课题申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本次活动的开展也是我校专家学者将北疆文化研究推出自治区走向全国的一次有效尝试。 朱凯表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自2001年创刊以来,就密切关注环境与社会发展议题,秉承为学者服务为学术服务的基本理念,为优质学术成果的传播与推广提供平台。响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学报积极与内蒙古地区的科研单位展开合作,以期刊的方式服务北疆文化传播,助力北疆文化品牌打造。 随后进行的高层圆桌论坛分为上下半场举行。上半场主题为“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由《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编辑蒋金星担任主持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刘娟担任评议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沈一民、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贾敏、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主任杨蒙、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博士研究生张小雄分别围绕“19世纪以来河湖资源利用与北疆生态安全”“草原与东北的中间地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要在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中扛责任勇担当”“1941—1942年河套地区鼠疫防疫与医疗救治研究”主题作了主旨发言。 下半场主题为“‘北疆文化’品牌打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编辑、副教授张梦晗担任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执行院长周勤勤担任评议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通史研究室主任赵现海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所所长王海荣研究员、呼和浩特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薛红伟、昭君博物院副院长包苏那嘎、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管理教研室副主任李元分别围绕“中国古代的核心边疆与北疆文化”“北疆文化的生成逻辑探析”“呼和浩特市北疆文化品牌打造的实践路径探索”“北疆文化视域下昭君文化的内涵、价值阐释”“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能级”主题作了主旨发言。 闭幕式由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乌云格日勒研究员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疆文化研究》主编康建国,呼和浩特市档案史志馆馆长赵永强,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崔思朋研究员,辽宁民族出版社图书编辑石旭分别进行发言。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特聘教授李春林对论坛进行总结发言。 此外,论坛还安排了一系列的学术调研活动。与会学者深入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北部边疆的历史遗迹、文化景观、各大博物馆等,对北疆地区的文化资源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认为,北疆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是基于独特的地理区位、自然景观及生业方式等孕育出来的文化,值得人们从学术、文化、经济等角度进行深入挖掘。 “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北疆文化’品牌打造”学术论坛及调研会为保护北疆地区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通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相信北疆地区的宝贵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必将焕发新的光彩。“北疆文化”品牌打造亦将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素材来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张小雄 摄影: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吴栓虎)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我校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增强全国高校相关专业青年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新的学科生长点,讨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等问题,中国民俗学会联合我校于7月9日举办了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本届研修班共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2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 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致开幕词,对远道而来的专家与青年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情况和民俗学、民间文学专业建设优势。他指出,此次高研班的举办,恰逢“民间文学”时隔27年再度荣升为二级学科的历史时刻,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幕式由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米彦青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和文哲学部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我校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朝戈金,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叶涛,我校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崔荣出席开班仪式,叶涛会长、朝戈金研究员致辞。 高研班将围绕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等诸多专题进行授课并深入交流。本届高研班不仅是一次学术盛会,更为促进全国高校青年教师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平台。 (素材来源:社会科学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学校召开专题工作部署会

7月9日下午,学校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系列活动专题工作部署会。校党委书记成涛,党委副书记乔彪,自治区纪委监委驻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纪委书记张利平,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周建涛,校党委委员、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智凭,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白托娅出席会议。乔彪主持会议。 会上,首先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工作方案》,对活动的总体要求、组织领导、重点内容、工作要求等作了详细说明。 成涛在讲话中指出,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扎根北疆、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5周年为重要契机,系统梳理总结5年来学校发展成绩,客观认识发展形势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发全校师生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立足新起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鼓足干劲再出发,在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中贡献内大力量。 成涛强调,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和行动,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工作方案》,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切实转化为内蒙古大学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全校处级领导干部、系列活动牵头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文字:李文娟 摄影:杨磊 审核:刘雪峰 吴栓虎)

/ 其他会议

4 浏览  ·  0 赞

化学化工学院朝鲁门研究员团队揭示了扭曲手性对纳米石墨烯手性光学性质的影响机制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朝鲁门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了题为“A Double Twisted Nanographene with a Contorted Pyrene Core”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6927),揭示了扭曲手性对纳米石墨烯手性光学性质的影响机制。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董燕萍和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智禹分别为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朝鲁门研究员、白凤华副教授及京都大学助教橋川祥史博士为通讯作者,内蒙古大学为本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该研究成果一经刊出即被国际权威学术新闻媒体ChemistryViews作为亮点推介‍https://www.chemistryviews.org/double-twisted-chiral-nanographene/‍。 ChemistryViews是由16个欧洲化学组织参与的、对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开放的一个学术网站,由Wiley公司承办。他们会定期从欧洲化学出版协会和德国化学会主办的期刊中筛选出阅读量最高的论文,在网站上进行推荐。 具有圆二色性(CD)和圆偏振发光(CPL)的手性光学材料在手性识别、非对称合成、光电器件、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作为代表性化合物,手性纳米石墨烯因其固有的手性和独特的手性光学性质而备受关注。 目前,手性纳米石墨烯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合成开发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多重螺烯,它是由多个单重螺烯稠合而成的三维手性纳米石墨烯分子。通常,由于螺烯单元内部的排斥作用,多重螺烯的中心基元被迫产生独特的扭曲手性。当手性纳米石墨烯中同时含有螺环和扭曲π-骨架时,研究者们通常会忽视扭曲骨架对手性光学性质的影响。 该论文的作者们成功合成了一种含有双重扭曲和四重螺旋骨架的多重螺烯,该分子在红光区具有高摩尔吸光系数,高发光效率等优秀的光学性质(图a)。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其四重螺旋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双重扭曲手性骨架,而正交于芘的双扭曲结构才是真正影响其手性光学性质的核心因素(图b和e)。同时,该分子还有2e–的接受/释放能力,表现出稳定的氧化还原特性(图d)。对其进行化学氧化可产生稳定的自由基阳离子,其吸收光谱涵盖了近红外I区和II区(图c)。 该工作中扭曲的芘核决定了手性纳米石墨烯的电子性质。因此,将扭曲结构设计到纳米石墨烯中是改变纳米石墨烯传统手性诱导的一种新策略。 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青年科技英才项目、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共同研究项目和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等项目资助。 朝鲁门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子碳的精准合成及其理化性质研究,研究方向属于物理有机化学,是一种新型交叉学科,涉及有机合成、计算化学、光电化学等领域的综合知识。希望更多热爱物理有机化学的同学们加入朝鲁门课题组(https://www.x-mol.com/groups/chaolumen)!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新闻故事 | 白春玲:执世界肉牛生物育种之牛耳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了解学校建设发展历史、教学科研工作情况,参观蒙古文古籍展阅室,并看望师生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嘱托我们“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五年来,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强区建设、内大何为”的时代命题,奋力书写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时代答卷。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之际,校党委宣传部联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奔腾融媒新闻广播“新闻会客厅”,推选部分专家学者,以人物访谈形式,讲述内大人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的奋斗故事。 今天推出的是——白春玲:执世界肉牛生物育种之牛耳。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畜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障动物源食物安全的立足之本。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历时15年,利用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胚胎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解决了黄牛体型小、生长慢、产肉少等影响黄牛育种与开发的瓶颈问题。自主成功培育“双肌蒙古牛”、“双肌鲁西牛”和“双肌西门塔尔牛”系列新品系。这一成果经国内顶级专家评估后,被评价为“是国际首次通过基因编辑生物育种手段成功培育出的肉牛新品系,实现了对我国黄牛肉用品质的提升,为古老黄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径,对于增强我国畜牧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对于我国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闻故事》邀请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副教授白春玲,作为李光鹏教授所带团队中的优秀青年学者代表,分享多年来在道阻且长的大动物生物育种历程中,打赢一场种业翻身仗的故事。 种质资源是改良品种的基因来源,也是培育优质、高产畜种的物质基础。良种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是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当前我国畜禽种业进入了以创新追赶、自主选育为重点的新时期,但多年来形成的自主培育品种市场竞争力较低、对国外种源依赖的状况仍较为严峻。 在所有畜禽动物中,黄牛(肉牛)育种周期最长、最难,品种众多、遗传背景多样、单胎性、繁殖周期长,常规杂交育种需要20至30年,甚至更长。生物技术手段的介入,可以实现“一站式”目标性状的基因纯合,缩短传递代次,提高育种效率。然而,肉牛的生物育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切都在探索中前行。 目前,“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承担着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肉牛品种选育、繁育体系建设及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这是近几十年来自治区设立的首个肉牛科技重大专项,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自治区主要肉牛养殖品种如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和蒙古牛进行品质评价与种质提升;建立规模化肉牛繁育技术体系和高效养殖技术体系,显著提升肉牛种质水平,提高肉牛繁育与养殖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挖掘并验证影响与调控牛生长、肉质与繁殖的关键基因,获得可用于育种操作的自主基因材料。 “科学探索无止境,育种工作永远在路上。”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正在全力推动我区肉牛自主品种研制平台与技术体系的建立,更好地指导与服务自治区的肉牛种业和产业发展,对我国肉牛种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赵世峰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

近日,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自治区纳米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赵世峰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unable hybrid improper ferroelectricity in double-perovskite superlattice film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提出了一种氧八面体倾斜/旋转与Jahn-Teller畸变协同的杂化非本征铁电机制,并在B位原子有序的La2NiMnO6/La2CoMnO6双钙钛矿超晶格氧化物薄膜中实现了室温杂化非本征铁电性的诱导和调控,并指出应变调控八面体倾斜与旋转的耦合对铁电性的非单调激发特性是实验上判断非本征杂化铁电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课题组通过臭氧辅助的材料生长工艺,实现高质量B位原子有序的双钙钛矿超晶格薄膜的生长。由于特殊的多晶轴取向契合的外延生长模式,超晶格薄膜在较小的晶格失配下实现了较大的应变传输厚度。通过精确控制厚度依赖的外延应变,在同一靶向氧八面体畸变模式(a-a-c+)下实现了八面体旋转和倾斜的长程调制,进而成功诱导并调控了La2NiMnO6/La2CoMnO6超晶格薄膜的杂化不当铁电性。这一策略摒弃了通过改变晶格失配来调节外延应变的常规方法,保证了氧八面体长程调制过程中靶向畸变模式的单一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体系中杂化非本征铁电性的确认。并且,通过DFT计算和Landau-Ginsburg-Devonshire理论的铁电相变模型揭示了应变和八面体畸变对外延超晶格薄膜中铁电性的调节机制。 这项研究填补了杂化非本征铁电性研究中关于钙钛矿超晶格体系的实验案例的空缺,为揭示八面体畸变诱导杂化非本征铁电性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支撑,同时为实现可操控铁电和铁磁序共存的单相多铁材料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9707-x 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赵世峰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炜博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王聪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物理学博士生蒋垚祥、牛建国分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物理学博士生薛冬来、硕士生石晓辉为重要的参与作者。论文以内蒙古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创新团队的资助。 主要作者简介 蒋垚祥,2020级物理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钙钛矿超晶格薄膜的多铁性调控研究。目前已完成脉冲激光沉积(PLD)设备“样品取放-传送”真空系统(Loadlock)的设计与改装;实现了钙钛矿超晶格薄膜的单晶外延制备及其原子级尺度的生长控制;在铁磁性双钙钛矿超晶格材料中设计并证实了室温杂化非本征铁电性的理论预言。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Nat. Commun., Small Methods, Appl. Phys. Lett.)。 牛建国,2022级物理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氧化物超晶格薄膜的多铁性调控及铁电电阻开关效应研究。在读期间参与真空设备设计与改装;实现了超晶格薄膜特定外延结构的生长控制与非本征铁电畴的构建;提出弛豫铁电单元修饰的铁电畴工程显著降低了传统钛酸钡基铁电二极管的运行功耗。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Appl. Phys. Lett., Nat. Commun.)。 赵世峰,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治区纳米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完成人(1/3)、内蒙古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带头人、内蒙古草原英才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973课题、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项,主持内蒙古自然基金重点、杰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项,至今已在Nat. Commun.; Acta Mater.; Appl. Phys. Lett.; Opt. Lett.等物理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共计620千字;授权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16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团簇物理与原子制造、多铁纳米材料与物理、稀土功能氧化物材料与物理和新型微纳米光电能源材料。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外国语学院杨磊与赵澍最新研究成果在心理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近日,我校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杨磊博士与赵澍副教授在人机交互领域权威期刊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中科院SSCI一区Top)发表了题为“AI-Induced Emotions in L2 Education: Exploring EFL Students’ Perceived Emotions and Regulation Strategies”的学术论文,系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首次在该刊发文。 近来,人工智能在二语研究者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对英语学习者的情感影响仍然是一个未被研究的领域。为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采用定性方法,揭示了498名英语学习者在人工智能辅助的二语教育中的情感感知及其相应的情感调节策略,通过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数据。MAXQDA分析结果显示,英语学习者在人工智能辅助的二语教育中经历了广泛的积极和消极情感。此外,研究发现参与者利用不同的前因聚焦和反应聚焦策略来调节其AI引发的情感。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是一本致力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计算机使用的学术期刊,收录于SSCI数据库,期刊为中科院心理学一区Top期刊,属于心理学实验和心理学多学科领域的Q1区,是该领域内顶尖期刊之一,最新期刊影响因子为9.9(2023年12月最新升级版)。 我校青年教师杨磊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与二语习得;赵澍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该研究得到了“内蒙古大学青年英才”人才引进项目的支持。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教育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7月19日,教育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会议强调,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自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找准教育的历史方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把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举措要求,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会议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推动全会重大决策部署在教育系统落地见效,把全会精神落实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实施和各项重点工作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激活力增动力。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务求工作实效,不折不扣把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部党组成员,老部长,秘书局、机关各司局和驻部纪检监察组副司级以上干部,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会。

/ 其他

25 浏览  ·  0 赞

我校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五周年系列主题活动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作出重要指示并深情寄语师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赋予学校新使命、新任务,为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为我们扎根北疆、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年来,我校师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立足新起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鼓足干劲再出发,在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中贡献内大力量,凝心聚力书写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时代新答卷,我校于7月15日-17日举办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系列主题活动。 01 认真谋划 精心准备 校党委高度重视活动的开展,精心研究制定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系列活动工作方案》,并召开专题工作部署会,确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系列主题活动高效推进、取得实效。 学校策划了“牢记嘱托唱响主旋律 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全媒体主题宣传,线上线下结合,内宣外宣并重,为系列主题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多角度、立体化呈现我校五年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持续提升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支撑力和贡献度,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亮点工作和成效。 02 重温嘱托 砥砺前行 7月16日上午,校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全校处级干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回顾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参观了“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学校五年来发展成果展。 随后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行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 校长武利民以“牢记嘱托担使命 感恩奋进闯新路 奋力开创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为题作报告。 武利民通过五年来的数据变化对比,图文并茂,全面分析总结了内蒙古大学全体师生、广大教职工五年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在高层次人才引育、科研项目和经费、平台建设、科研成果、学科排名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武利民指出,今天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重温嘱托、盘点成绩、检视问题、加快发展”。他进一步分析了学校建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四个方面对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一是党建引领、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二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四是全力打造学科重器。抢抓发展机遇,尽快将内大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潇、生态与环境学院院长李永宏,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阿拉坦宝力格依次汇报了学科建设情况,总结了建设成效,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发起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教育中心”,举行了大思政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座谈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到我校民族博物馆参加了“守望相助 共有家园——内蒙古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展”开展仪式并参观了展览。 03 深学细研 笃行不怠 7月16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召开“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郑州大学副校长刘春太、云南大学副校长唐年胜作专题报告,分享了两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校党委书记成涛在总结讲话中说,过去的五年,是内蒙古大学迎难而上、滚石上山、急速爬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有收获,有经验。一是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牢记“国之大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三是始终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四是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学术兴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五是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化利用各项资源,做大做强人才、科研、学科、学术等平台。 成涛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思考“强国强区 内大何为”这一重要命题。一是要找准、聚焦内大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有效服务自治区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二是设定清晰目标,合理布局学校各项工作,加快补齐基础短板弱项;三是增强人才吸引力、凝聚力,加强人才引育力度,合理师资队伍结构;四是强化有组织科研,提高科研创新发展质量,切实落实自治区“五大任务”,切实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是不断创新改革机制体制、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六是持续推进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七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开放眼界、格局,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会议要求,全校上下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再学习、再领悟、再细化、再落实,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力行动,在新征程上为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做出积极贡献。 04 建言献策 共谋发展 7月17日上午,学术会议中心气氛热烈,由各牵头单位分别组织的五场高质量的座谈会在这里举行。 在老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罗辽复、郝敦元等10位老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回顾总结了五年来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历程,来自各学院、研究院的21名学校国家级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代表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和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的需要,就如何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座谈交流。 在党外知识分子座谈会上,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主委,统战团体负责人,党外少数民族代表、无党派代表人士等党外知识分子代表结合自身履职情况,围绕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建设和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就如何提升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积极性、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围绕大局建言献策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辅导员代表座谈会上,来自各学院的辅导员就贯彻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如何有效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学生管理服务有机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开展座谈交流。 在学生代表座谈会上,当年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的青年代表郭晓宇等五位同学讲述自己在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的激励下担任高校教师、助力乡村振兴、继续读博深造、入职国企工作、打好专业基础的成长故事;在校优秀学生代表王倩宇等4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在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的指引下前往西部支教、参加志愿服务、用心服务同学、投身社会实践的经历,引领我校青年学生时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在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和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中贡献青春力量。 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深入各个座谈会现场听取意见建议,并就相关问题作一一回应,共同出谋划策。系列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体内大人将实打实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勇担“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扛重任,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的生动实践中作贡献,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大学新篇章。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武利民教授和王建国教授联合团队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王建国教授和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武利民教授联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White-light activatable organic NIR-II luminescence nanomaterials for imaging-guided surgery”(Nat. Commun., 2024, 15, 5832)的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首次构建了一种白光激活的高亮度A-D-A型近红外II区有机纳米微球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成像引导的精准手术导航。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李纯斌、姜国玉教授以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杜健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武利民教授和王建国教授为通讯作者,内蒙古大学为本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手术作为医疗活动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精确性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荧光成像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近红外II区成像技术以其高分辨率、深组织穿透能力以及低自发荧光干扰等特性,在荧光手术导航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传统近红外II区成像试剂主要依赖于特定波长的激光或X光激发,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存在潜在的生物损伤风险。 本论文首次报道了一种π-π驱动组装的白光激发的近红外II区有机纳米颗粒Y6CT-NPs,其荧光亮度是目前已报道的最亮近红外II区有机纳米造影剂的两倍多。Y6CT-NPs优异的光学性能使其能够实现白光激活的小鼠腹部血管高分辨率成像、术中实时监测肝缺血再灌注过程,并实现了白光激发近红外II区成像引导的兔肾移植手术,以接近真实临床场景的方式实现对肾脏血管的可视化和精确识别、异体肾脏移植血管重建后评估以及输尿管血供分析。该技术成功解决了传统激发光源所带来的荧光手术导航应用瓶颈问题。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和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0202-6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内蒙古日报》:为建好“肉库”增添“种”动力

7月5日,内蒙古大学和林格尔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传来喜讯:一头自主知识产权的“SLICK安格斯肉牛”的人工采精、冻精和授精工作成功完成,内蒙古大学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开启了自主培育“抗热应激SLICK肉牛”新品系的研发工作。新品系的培育,致力于破解“舍饲高温高湿环境引起牛热应激反应”这个肉牛养殖“卡脖子”难题。 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提高畜牧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助力构建家畜种业新发展格局,是薪火相传的内蒙古大学生物育种技术团队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目标。 从旭日干院士培育我国首例“试管绵羊”,到动物胚胎工程专家李光鹏教授带队创制国际领先水平的3个双肌黄牛新品系,再到80后青年学者杨磊研究员领衔设计“抗热应激SLICK肉牛”新品系,一次次“从0到1”突破的背后,是自立自强科技报国精神的一脉相承。 2007年,李光鹏教授从国外学成归来后,在旭日干院士的精神感召和鼓舞下,加盟内蒙古大学。作为肉牛新品种培育重大课题负责人,他组织国内有实力的团队,攻关肉牛新品种培育的关键问题,着手打造中国的自主育种队伍和育种体系。而在此之前,李光鹏早已是享誉业界的知名科学家,他成功创制了世界首例克隆骡子,创建了高效家畜体细胞克隆技术体系和高效基因编辑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并且将牛、羊克隆技术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化。 立足内蒙古畜牧业大区向强区转变的关键时期,技术攻关要破解的根本问题是家畜种业“自主核心育种要素缺乏”。“我国的常规育种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畜牧业发达国家,必须另辟蹊径,在育种理念和新技术中有所突破,才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缩短与国外育种的差距,实现弯道超车。”李光鹏深知,抓住“自主良种”这个“牛鼻子”,把本地品种做大做强的重要性。 针对我国黄牛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相对弱等长期未能破解的现状,李光鹏带领团队利用多种现代生物育种手段来突破这些种业发展难题。 牛羊新品种培育工作和其他科研项目相比,难度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很多,失败率非常高,要不断试错、不断探索才有可能成功。在“双肌肉牛”攻关阶段,夜以继日研究培育好的种,可结局总是难产导致母牛、牛犊死亡,这让大家非常焦虑。“熬夜看文献、读材料、不断做交流,甚至要处理很多技术之外的繁复事情。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总是半夜睡不着觉…… ”忆及往事,李光鹏感慨万分。细胞试验一周2到3次、克隆试验一周至少3次,实验室和牛场两头跑……最终,经过团队不懈努力,母牛成功产下健康的牛犊。 双肌蒙古牛、双肌华西牛、双肌西门塔尔牛、双肌鲁西牛……在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一头头自主创制的“双肌”系肉牛身材健硕、皮毛顺滑,不仅外观优美,还拥有适应性强、增重能力快等高产优质的特点。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基因编辑生物育种手段培育成功的肉牛品系,评审专家给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对于我国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增强我国畜牧种业自主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评价。 “基地现存栏双肌肉牛312头,其中种公牛40头,成年公牛体重可达900公斤,这里也是国内唯一的草原家畜动物实验创新平台。”李光鹏介绍说,基地将借助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要平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畜牧业优质种源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努力建成世界草原家畜现代生物育种创新高地。 十余年来,李光鹏扎根北疆投身教育科研事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攻克牛羊种质创新与繁育的同时,他也非常注重青年学者的培养,带出一支坚守边疆、躬身求索的科研团队。以杨磊研究员,白春玲、苏广华、魏著英、赵跃芳副研究员等为代表的一批“80后”优秀青年学者在高强度的科研环境中迅速成长成为一支勇挑重担的科研团队。他们在以牛羊为主的草原家畜生殖调控和生物育种的高新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累累硕果。团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及“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和“中国网事感动内蒙古”等荣誉称号。 2022年,团队与内蒙古侩牛公司共同承接了自治区“揭榜挂帅”种业科技攻关项目,全面整合国内资源、汇聚创新力量,建立国家级生物育种双肌肉牛中试扩繁实验基地,构建起“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户”就地转化推广体系,为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作出积极贡献。 “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不仅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打通畜牧产业链条堵点与淤点的关键,相关技术研发更是国际上未来产业布局的方向,需要有相应的前瞻性储备和应对。我国是养牛大国,应该要有享誉全球的品种,这需要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久久为功。”李光鹏说。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内蒙古日报》整版 | 内蒙古大学: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 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

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 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 七月的北疆大地,风景如画、生机勃勃。 五年前的7月16日,历史的高光时刻聚焦在北疆学府——内蒙古大学。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作出重要指示并深情寄语师生。这是内蒙古大学的历史大事、政治大事、发展大事,是全体内大人倍感自豪、备受鼓舞、永远铭记的里程碑时刻。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五年,桃李湖畔日夜流转,增厚了岁月的年轮,汇聚起剑指一流的前行力量。 这五年,一大批具有“内大特色”的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获批建设、成效显著,新增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9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内蒙古大学走出一条“构筑高峰、振兴理科、提升文科、做强工科、拓展交叉”的学科建设新路,学校办学实力和综合水平实现大幅跃升。 这五年,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全体内大人以干事创业的磅礴动力,持续塑造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新动能新优势,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崭新成效,向党和国家交出不负重托的发展答卷、奋进答卷、担当答卷。 紧扣主线. 擦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底色 2019年7月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呼和浩特市考察,首先来到内蒙古大学。作为我们党在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图书馆,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学校建设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建设等工作情况介绍,察看蒙古语言文学历史成果图书展示。蒙古文古籍展阅室收藏了众多历史文化典籍,记载了蒙古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听讲解,不时驻足端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嘱托声声入耳,前行力量倍增。内蒙古大学不断积聚力量深挖历史积淀、发展潜力,擦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底色。 内蒙古大学深入开展蒙古文古籍和北方民族出土文献等整理研究,搜集、购置蒙古文古籍文献260部、蒙藏文古籍文献400多卷,整理出版托忒文《西游记》等古籍文献,与内蒙古博物院联合从民间征集契丹小字和汉字碑刻文献18通。6部蒙古文古籍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目前馆藏国家级文物达7部。学校增设“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成立文献学系,招收中期蒙古语及北方民族古文字方向研究生,致力于北方民族古籍文献研究。2019年以来,在蒙古文古籍文献研究方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著20部。 为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作职责向主线聚焦、工作举措向主线发力、工作力量向主线加强,内蒙古大学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校党委会、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组织书记专题党课、干部培训、党员教育、统战人士培训、新生入学教育等重要内容。制定并实施《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工作方案》等,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始终把课程与思政相结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育人与科研相结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书写立德树人、践行“国之大者”的绚丽文章。 大事、喜事接二连三:国家四部委共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通过周期考核,正式进入第二轮建设期;“北疆文化古籍资源库”平台重磅发布,内蒙古大学建成目前国内外数字化存储蒙古文古籍文献最多、检索分析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古籍资源库;“民族古典学高等研究院”揭牌,立足多语种古籍、档案文献资料和语文学研究,探究中华民族古典文明实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从全新的角度去探索北疆文化的逻辑内涵,明确打造北疆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并将其落实在今后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助力北疆文化这张名片在内蒙古现代化进程中更加亮丽多彩、蓬勃兴旺。”在内蒙古大学北疆文化研究院成立座谈会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米彦青表示。 为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育人环境,内蒙古大学落实混合编班、混合教学工作,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招收高中阶段汉语授课考生。持续开好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识教育必修课,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设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核心课。打造“石榴籽育人工程”品牌项目,组建“亮丽北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节及系列文化体验式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发挥校史馆、民族博物馆等重点场所润育功能等方式,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学校先后获批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学校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建立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助力‘模范自治区’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内蒙古大学党委委员、统战部长斯琴高娃说。 唱响育人育才主旋律. 培育堪当重任时代新人 2019年7月16日,在内蒙古考察的习近平来到内蒙古大学。在图书馆阅览室学习的学生看到总书记走进来,顿时沸腾起来,聚拢到总书记身边。习近平亲切地同他们打招呼,询问学习生活情况。他指出,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更好培育时代新人?内蒙古大学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作为立德树人的前进方向,把思路、举措和精力更加聚焦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形成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生动实践。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重要战略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从教育科技人才成长的大规律上办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深入推进学校中心工作与教育强国战略谋划工程、与自治区两件大事强连接、真融合,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内蒙古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武利民表示。 内蒙古大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系统科学、层次递进、贯通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实施“五育并举”,重构公共体育课教学体系,建立健全美育教学机制,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久前,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赵宇龙作为主要研究者创新研发“山羊肠道类器官培养基”并完成技术转化,这是2018年以来内蒙古大学首次以学生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转化。 赵宇龙取得的优异成绩,得益于内蒙古大学强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聚焦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创新能力,内蒙古大学构建“1+N+X”立体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获批自治区唯一一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着重加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菁英”学者培养计划,建立完善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 五年来,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1417篇,其中在Nat.Protoc.、PNA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9篇;分别有38篇博士论文、136篇硕士论文获评自治区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学校先后获批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和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内蒙古大学不断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走访用人单位410家,拓展岗位6689个。建立健全学生就业“三级包联”工作机制,加强重点群体毕业生帮扶力度,多样化开展就业指导,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逐年提升,2023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0.34%,较2020届提升了22.42个百分点。 学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各种育人资源、搭建各类育人载体,在4个学生社区建设22个辅导员工作站。以辅导员工作站为依托,全面落实队伍进驻、管理服务下沉等要求,探索形成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校内育人共同体。 沐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里,广大青年学子不断汲取营养,向下扎根、向阳生长,拳拳爱国情升腾热忱报国志,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和奋斗的豪情。五年来,1500余支队伍、2万余名内大师生走出校园,在“三下乡”“返家乡”“基层支教”等思政实践大课堂里锤炼自我;4.2万余名学生投身于各地各类志愿服务,一批批毕业生通过选调生招录奔赴基层,在艰苦奋斗中砥砺青春……内大学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 深化内涵式发展. 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五年来,内蒙古大学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当好“双一流”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在攻坚克难中成就事业,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引育模式,在敢闯敢干中开辟通途,不断打开各项事业发展新天地。 ——在管党治党上从严从实。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意识形态,领导改革发展。组织开展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质量和水平。扎实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制定实施《“内大先锋”党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促进党建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推行党支部建设“星级化管理”,开展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工作创建工作。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在建设一流学科上持续用力。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用好用足《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的意见》《关于支持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支持政策,坚持把学科建设摆在龙头地位,以生物学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强化生态学、民族学、化学、能源材料等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特色方向,打造学科重器,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学科整体建设水平迈上新的高度和层次。2019年以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从12个增加到13个,博士后流动站从7个增加到9个。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引育并举。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制定实施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育的“骏马计划”,学校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结构实现“从以硕士为主到以博士为主”“从优秀博士到高端人才”的历史性转变。2019年以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552人,其中双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四青”人才3人;培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四青”人才4人。截至2024年6月底,国家级人才总数达34人;专任教师从2019年的1230人增长至149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从65.93%提高至83.26%,45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从57.64%提高至63.03%。 ——在强化有组织科研上积极作为。坚持“四个面向”,聚焦落实自治区“五大任务”,努力把科研创新成果体现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契合度上,体现在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上,体现在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上。2019至2023年理工科获准经费和到账经费与历史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7.6%和60.8%,2023年分别达到3.02亿元、2.49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118.8%和63.8%。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子刊《ScienceAdvances》和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NatureProtocols》等合计发表论文8篇,实现历史性突破。合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牵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5项,均创二十年来的最好成绩。投资11.5亿元打造由3位院士领衔的“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生物医学创新中心”“材料化学科学创新中心”3个重大科研创新平台。新增生态大数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部委级)科研平台。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服务意识,先后同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内蒙古交通集团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校地校企合作不断趟新路。 ——在开放办学上步履不停。充分发挥“部区合建”四方联动机制作用,同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的对口合作取得累累硕果,“多帮一”“组团式”的支持格局已经形成并日益显现带动作用。成立由19位院士、文科资深教授组成的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智囊团、思想库和参谋部。与国(境)外的11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师生国际合作交流日益扩大和深入。 一个个新坐标勾勒出内蒙古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上扬曲线: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最新排名榜上,内蒙古大学从2023年的137名上升到2024年的117名,提升20个位次;在自然指数中国大学排名榜上,内蒙古大学从2023年的153名上升到2024年的101名,提升52个位次。 时光奔涌不歇,奋斗驰而不息。五年来,内蒙古大学全体干部师生牢记嘱托,时刻以“应考”心态和“奔跑”姿态,扎实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努力把“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大写意”,一笔一笔地绘制成“双一流”建设细腻生动的“工笔画”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奋斗正当时 | 张怀文:以温暖回报感动 用热爱成就更多热爱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了解学校建设发展历史、教学科研工作情况,参观蒙古文古籍展阅室,并看望师生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嘱托我们“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五年来,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强区建设、内大何为”的时代命题,奋力书写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时代答卷。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之际,官微特推出《奋斗正当时》栏目,推选部分专家学者,讲述内大人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的奋斗故事。 今天推出的是——张怀文:以温暖回报感动 用热爱成就更多热爱。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母校内蒙古大学带给他的第一印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90后”博导张怀文研究员给出的答案是“温暖”。 2012年8月24日,内蒙古大学举行新生资助仪式,作为200名申请绿色通道入学的新生之一,张怀文收到一件印有内蒙古大学校徽的棉服,一套床上四件套等暖心物资。四件套很快就洗净晾干铺在了床上,而那件棉服,至今他还会拿出来穿。 这份温暖与感动,他珍藏心底。本科毕业后张怀文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获得保研资格被推荐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归来,他拒绝了国内知名高校和行业名企提供的优渥offer,坚定地选择回到母校。 张怀文说:“我热爱我的专业领域,也由衷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支持和关爱。因为热爱,更愿意以这份执着摇动另一棵树、追逐另一朵云,成就更多的热爱。” 追求“极客精神” 用创新“编织”更多可能性 本科期间,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胆实践,在科技创新指导和硬件设施条件上给予学生大力支持,提供了创业场地、实验室、仪器设备、指导教师等资源。刚上大一时,张怀文参加了成立不久的内蒙古大学精英学生开发者联盟(IMUDGES)(以下简称“联盟”)。他跟随张学良教授和学长学姐们学习开发技术、接触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基础知识。 张怀文有着较为卓越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大二的时候,在张学良教授的指导下,张怀文和团队共同完成的“拼车吧-基于LBS的便民出行平台”从全国高校推举的721项创新创业展示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内蒙古地区唯一入选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的创新创业年会的项目。 求学自古没有坦途,除了要应对繁重的课业,从事创新创业,学生们还需要进行额外的科研工作。张怀文有目标、有方向、冲劲十足。对于他来说,生活虽匆忙,但也充满乐趣。因为热爱,苦和累才会变成成长进步后的满足。 “初上大学时我也很迷茫,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知所措。加入联盟后,我接触到各种尖端的科技,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氛围,开发出了自己之前不敢想象的创新产品,也找到了苦苦寻觅的梦想。”张怀文说,一系列成果的取得,不仅是他们的荣誉,更是他们青春的见证。 2014年,张怀文担任联盟主席,带领同学们在3年时间累积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近40项。联盟还代表内蒙古大学参加2014年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获得银奖,创造了内蒙古大学ACM最好成绩;2015年11月,联盟成为共青团中央认定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的团体理事之一,也是内蒙古地区唯一的团体理事。 2016年,他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获得了保研资格,在参加多所学校的保研夏令营活动后,最终奔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他有幸师从科学家徐常胜研究员,学习和开展多媒体计算相关的研究工作。得益于在本科期间的创新创业以及团队管理经验,在学术研究之余,张怀文仍在不断创新创业。2017年,他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自媒体平台“专知”的创建工作,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10万人,网站注册用户超过12万人。 在各类竞技比赛中,张怀文崭露头角,加之专业功底深厚,毕业时,名校和名企的橄榄枝纷纷向他抛来。2021年1月的一天,在深圳出差的张怀文见到了张学良老师和很多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我再次感受到来自内蒙古大学的温暖,当即做了决定——回到母校。” 从学子到师者 将实践育人传统发扬光大 2021年,张怀文加入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成为学院第一位通过“骏马计划”引进的青年人才。“疫情期间,我戴着口罩、拿着报到单在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盖章时的情形仿若昨日。学院办公楼2021年正在翻修,我领到了一间办公室,并在楼道里拉了个椅子来应急……”回忆往昔,张怀文笑着说,从这间办公室开始,我组建团队,和硕博士研究生一起合作。 近十年来,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各专业人才需求大增。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计算机专业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有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科技创新成果,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有效结合,成为全院师生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有着良好的实践育人传统,张怀文曾深深受益,如今,成为这里的师者,在继续深耕创新创业的同时,他努力吸收中国科学院、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院等顶级学府和相关企业研究院的人才培养和团队竞争经验,结合内蒙古大学自身特色,成立了“内蒙古大学多媒体计算团队(IMMC)”。 “我们主要是做科研的!致力于为国家和自治区的重大战略需求,贡献自己的力量!”打开内蒙古大学多媒体计算团队的主页,这句话映入眼帘。他努力与相关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实现科研技术的产品化,进一步反哺科学研究。“希望通过先进的理念,勤于思辨、勇于动手的作风带动一批学生,让来自内蒙古的科研力量在多模态研究领域生根发芽,并迅速成长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领先团队。”张怀文表示。 对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张怀文倡导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培养拥有扎实的行业知识、坚实的项目执行能力的优秀研究生。他积极推崇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知识分享、拓宽视野、增进学术创新和提高国际合作水平。“我希望热爱计算机科学、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同学们多参加创新创业,多出去走走。目前,我资助多位同学前往法国巴黎参加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去新加坡参加国际互联网会议,去美国华盛顿参加国际信息检索会议等等。同学们反馈说,看到了很多同台竞技的,来自清北、斯坦福等顶级学府、来自Google、Amazon等国际大厂的科研人员,和他们交流,受益良多。”张怀文说。 加入内蒙古大学后短短3年时间里,他陆续发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论文十余篇,其中多个论文是内蒙古自治区在该期刊或会议上的首次突破,如国际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ICCV、ECCV,国际信息检索领域顶级会议SIGIR,国际互联网领域顶级会议WWW,国际多媒体领域顶级会议ACM Multimedia等。张怀文先后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引进高层次人才等计划。他还积极承担社会服务责任,被推举为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十三届会员代表,作为内蒙古唯一一位会员代表,积极推动各类计算机专家学者和学术活动走进内蒙古。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并与自治区多所科研院校、科技企业共同推动筹办内蒙古自治区人工智能学会。如今,这位青年学者正带领一支朝气蓬勃的团队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

/ 其他

23 浏览  ·  0 赞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