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计算机学院黄宝琦教授课题组在无线人群感知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期刊、计算机网络和移动计算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上,题为“On the Fine-Grained Crowd Analysis via Passive WiFi Sensing”(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285068)。
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人们已经习惯携带具有WiFi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行,使得利用WiFi嗅探技术感知行人乃至人群状态成为了可能。然而,由于受感知行为随机性、MAC地址随机化、环境动态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准确感知人群真实状态面临挑战。
为此,该项工作提出一种基于被动式WiFi感知的细粒度人群分析方案。在从理论视角深入分析感知局限性、引入计算机视觉领域富信息化密度图以精准刻画人群密度分布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卷积自编码器,通过图像重构的方式从感知数据恢复出真实人群密度分布;设计一种基于密度聚类与双向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原态无关的局部密度时空变化特征推断高密度人群的运动速度;设计一种概率模型嵌入的分治算法,通过在行人追踪数据上泛化真实感知行为关键规律生成半合成数据集,以充分训练、有效评估和跨域迁移该方案。
为验证该成果,在我校覆盖面积约1万平米、有效监控区域超4000平米的校园路网环境中,部署了离线感知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人群感知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的输出与人群真实状态具有一致性,能够提供实时、连续、准确和可视化的人群分析结果,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智能人群监控应用需求,为构建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提供了技术和方法支撑。
该成果由我校黄宝琦教授课题组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毛国强教授(IEEE Fellow,智慧交通研究院院长)课题组合作完成。黄宝琦教授为通讯作者,2019级博士研究生郝利飞为第一作者,贾冰副教授为第三作者,内蒙古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262046,42161070,U21A20446)、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1ZD13)等项目的支持。
此外,该系列研究近期还取得以下重要成果。
2023年8月,提出一种基于被动式WiFi感知的大范围人群规模估计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智能交通系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CCF推荐B类期刊、中科院SCI一区)上,题为“Toward Accurate Crowd Counting in Large Surveillance Areas based on Passive WiFi Sensing”(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225447)。该成果由我校黄宝琦教授课题组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毛国强教授合作完成。黄宝琦教授为通讯作者,2019级博士研究生郝利飞为第一作者,内蒙古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2023年3月,提出一种基于被动式WiFi感知的在线公交客流量估计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上,题为“Online Public Transit Ridership Monitoring through Passive WiFi Sensing”(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078725)。该成果由我校黄宝琦教授课题组独立完成。黄宝琦教授为通讯作者,2022级博士研究生常文波为第一作者,内蒙古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通讯作者简介:黄宝琦,我校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9月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学院;2013年-2014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科研工作,任Research Fellow。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访学,任访问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物联网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与应用、面向领域的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无线网络定位算法研究与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4项国家级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杰青等6项省级项目。在本领域IEEE TMC、IEEE TWC、IEEE TITS、IEEE TVT等国际著名期刊以及ACM UbiComp、IEEE GLOBECOM等国际著名学术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
供稿: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编辑:刘阳 审核:李文娟 刘雪峰 王烨辉
图片 2
/ 其他
为深入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我校举办了审核评估系列培训活动,邀请校外审核评估专家到校开设讲座,提升教职员工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理念、指标内涵和自评自建要求的认识,准确把握审核评估各环节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2023年9月18日,举办了第一期审核评估培训,邀请国家督学、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沈阳化工大学原校长、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志义教授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培训。李志义作了题为“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设计,指标内涵,自评自建”的讲座,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背景进行了分析,对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主要特点、实施要点及审核评估指标内涵进行深刻解读,就如何高质量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组织实施工作进行详细讲解,对自评自建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2023年10月14日,举办了第二期审核评估培训,邀请安徽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处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审核评估专家傅勇开展了为期半天的培训。傅勇作了题为“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指标解读与主要迎评工作”的报告,结合安徽大学审核评估工作实践,重点围绕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变化、申请报告撰写、自评报告梳理、迎评工作准备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讲解。
副校长杜凤莲出席培训会,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系主任、教研室负责人、教务科研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各部门、教辅单位负责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领导、工作人员近180余人参加系列培训学习。培训会分别由教务处处长周建涛和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盛立民主持。
本系列培训会进一步加深了对新一轮审核评估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自评评建工作的推进思路和工作任务,对推进审核评估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还将邀请专家围绕审核评估与教学改革、审核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开展培训,推动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图片 4
/ 其他
10月20日,我校组织参加2023年全区研究生导师培训会。
此次培训会以“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的使命与责任”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内涵建设、巩固质量保障,进一步提升了全区研究生导师的业务素养和指导能力。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韩巍、重庆大学李英民教授、北京邮电大学袁玉宇副教授进行了专题讲座。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设置分会场。我校副校长杜晓东、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敖文格日乐,研究生院副院长董阿力德尔图,各学院院长及负责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副院长、各学科负责人、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图片 2
/ 其他
10月18日,由内蒙古大学、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党校共建的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市实践基地启动仪式在市委党校举行。我校党委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刘志彧,民族团结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乌小花,呼和浩特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炯,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海峰,呼和浩特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葛智敏出席启动仪式。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党校、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学术中心《前沿》杂志社、呼和浩特市委相关部门参加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刘志彧作了致辞,张海峰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实践基地的成立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作了讲话,李炯和葛智敏为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市实践基地首席专家阿拉坦宝力格、副主任崔思朋颁发聘书。乌小花教授以《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作主旨报告。
刘志彧指出,设立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市实践基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呼和浩特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服务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研究体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和鲜明体现。未来,内蒙古大学将同呼和浩特市委党校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实践基地建设,持续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首府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图片 4
/ 其他
10月23日,2023年度“慕课西部行计划2.0”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工作座谈会在我校学术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座谈会由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图书馆承办。
“慕课西部行计划2.0”文献保障工作调研组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CALIS/CASHL管理中心副主任姚晓霞,北京大学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心主任、CALIS/CASHL管理中心秘书长喻爽爽,北京大学图书馆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邵燕、项目管理中心项目主管高冰洁、馆员金鑫五位老师组成。
内蒙古高校代表由来自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学科专家和图书馆馆长组成,同时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学院、河套学院等高校代表也在线参加了本次会议。
我校副校长杜晓东参加会议并致辞。他对“慕课西部行计划2.0”文献保障工作调研组来到内蒙古高校,为西部院校文献保障赋能强校,助力西部院校文献资源建设,表示由衷地感谢。同时也期待自治区兄弟院校群策群力,积极参与自治区文献保障工作,共同提升自治区高等教育的文献保障能力。
姚晓霞介绍了“慕课西部行计划”与文献保障工作组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召开此次座谈会有两个目的:一是调研内蒙古高校在图书文献方面的短板、弱项、迫切需求和发展建议。二是听取专家对于图书馆深度参与慕课建设以及“慕课西部行计划”的意见和建议。
座谈环节由我校图书馆副馆长张桂荣主持。与会代表分别就科研教学中遇到的文献信息资源短缺、图书馆文献保障的难点与困境、用户服务创新、联盟资源共享等内容展开座谈,并分别填写了面向学科专家和面向图书馆的文献保障工作调查问卷。
会议最后,针对老师们提的较多的文献共享需求,喻爽爽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领域的三个国家级项目——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这些项目提供的联机编目与联合目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资源数字化合作、馆员培训与认证等服务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的文献保障能力,并对西部院校提供定项优惠。
姚晓霞表示此次座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调研组会充分重视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西部院校图书馆文献保障工作,助力“慕课西部行计划”的顺利开展。
张桂荣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内蒙古高校图书馆应当抓住此次机会,主动谋划,提升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建议教育部继续加大力度支持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建设,支持西部高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西部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西部高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文献保障。
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我校图书馆蒙古文古籍展阅室和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娃研究馆员和飞龙教授对阅览室和研究中心分别做了详细介绍。
图片 8
/ 其他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与素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抓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我校于9月27日至10月20日举办了主题为“培根铸魂育英才 筑牢安全赢发展”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系列活动。
一、实验室安全专题讲座
9月27日上午,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开幕式暨专家专题讲座在学术会议中心举行。实验室与实验设备管理中心主任刘崎峰主持开幕式,副校长杜晓东代表学校为开幕式致辞。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吴祝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綦长茂教授分别作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形势要求与管理实践》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与事故预防》专题报告,助力校内各级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强化管理意识,促进学校、学院(中心)、实验室三级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二、实验室安全宣教展
自9月27日起,实验室与实验设备管理中心在赛罕校区和玉泉校区同时开展了为期15天的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展,内容涵盖了实验室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八防”、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和事故案例、生物安全知识和事故案例、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事故案例等,让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三、实验室安全嘉年华
10月11日、13日,实验室安全嘉年华活动分别在赛罕校区、玉泉校区如期举行。活动共设置了“答题挑战王”“急救黄金六分钟”“隐患大排查”“试剂大配对”“气体大揭秘”五个闯关关卡,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结合起来,让师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
四、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
为使师生们更加熟悉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后的正确处置流程和方法,提高师生们应对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验室与实验设备管理中心分别于10月17日、19日在生命科学学院、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开展了实验室无机酸泄漏、实验室有机废液泄漏两场事故应急演练。内蒙古农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负责人到场观摩演练。
五、实验室安全技能大赛
10月18日,由实验室与实验设备管理中心主办、生命科学学院协办的实验室安全技能大赛在玉泉校区举行。大赛按照22支参赛队伍的专业背景,分为涉化组和非涉化组,采用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全方位考察各参赛队伍的实验室安全知识。经过一天紧张激烈的角逐,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生态与环境学院的代表队获得了涉化组一、二、三等奖,来自计算机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的代表队获得了非涉化组一、二、三等奖。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蒙古医科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到场观摩比赛。
本次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系列活动由实验室与实验设备管理中心主办,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协办。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推动了各学院(中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思想,有效增强了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打造了具有内大特色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安全实验氛围,对提升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创建平安校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图片 5
视频 1
/ 其他
10月24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刘永斌一行到我校新教学实验农场调研指导工作。
刘志彧一行实地考察了新教学实验农场,就新农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基建项目、进度安排等同赛罕区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了研究,并明确了相关工作事项,关于发展定位、功能布局、运行机制、建设进展、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进一步细化了工作举措。
刘志彧指出,各相关部门、学院要紧密配合,抓紧制定农场建设规划,严格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好新教学实验农场的建设任务;要发挥生命科学、草地生态学等学科优势作用,针对区域内种养殖等农牧业现实需求,进行有针对性有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不断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将新农场打造成校地合作的示范基地、属地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为自治区完成好两件大事做出新贡献。
我校新教学实验农场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距离学校约35公里,交通便利。农场净用地面积27.33公顷,其中拟建农场综合楼、仓库等总建筑面积855.80平方米。
赛罕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云建国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景剑峰、资产管理处处长祁兴慧、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王立新、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祁智、马铃薯中心主任齐建建、奥都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王福祯、副总经理史子彬参加了调研。
图片 1
/ 其他
10月26日下午,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自治区党委第十一巡视组贾怡乐、温都日拉到会指导。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的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
副校长高光来、刘永斌、杜凤莲,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勤、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刘全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阿拉坦宝力格、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潇、生态与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王立新、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刘健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服务和融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进行了研讨发言。
会议指出,全校上下要进一步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学习、三会一课、班团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师生认真学习研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和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持之以恒、融会贯通践行在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凝聚共识,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上来,进一步巩固深化主题教育的成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聚焦中心工作,加快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会议就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在学思践悟上提升水平。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意见》的丰富内涵,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二是密切联系实际,全力推进《意见》的贯彻落实,把各项工作举措与《意见》深度对接,转化为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生动实践。三是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提速提效提质。要充分认识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责任与使命,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主动作为、真抓实干。
(文字:李文娟 摄影:刘阳 审核:刘雪峰 王烨辉)
图片 2
/ 其他会议
10月27日上午,学校召开人文社科研究工作推进会。人文社科相关学院(中心)院长、副院长、各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部分教师代表及社会科学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刘志彧讲话,副校长杜凤莲主持。
社会科学处处长达胡白乙拉通报了人文社科研究工作以及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组织申报和立项情况。教师代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何生海教授、蒙古学学院正月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崔荣教授、蒙古学学院包桂兰博士、经济管理学院王丽博士分享了研究工作经验。蒙古学学院院长吴英喆、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阿拉坦宝力格、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鄢冬、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李德锋、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薛继亮就下一步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思路举措进行了交流发言。
杜凤莲副校长就做好人文社科研究工作以及项目申报工作时指出,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常抓不懈、持续深耕,目标精准、预期明确,强力推动学校人文社科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跃进。
刘志彧书记充分肯定了2023年度学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进一步提出要求:一是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使命担当,在“三大体系”建设中建功立业,以扎实的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发展。二是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形成创新团队,凝练特色优势,协同攻关合力,围绕更高目标,推动人文社科研究高质量发展。三是聚焦重点,提高重大项目承担能力与重大奖项获得能力。四是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推动学术创新。五是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影响力。
图片 5
/ 其他
2023年10月22日至29日,我校校长武利民率团访问德国和比利时,深化与合作伙伴的务实合作。代表团一行辗转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先后访问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马格德堡大学、GISMA应用技术大学、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等,就学生交流和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合作科研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我校教务处处长、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周建涛、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树彬、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瑜、交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李国栋、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段满福陪同出访。
我校代表团访问德国GISMA应用技术大学
10月22日,武利民一行到访位于波兹坦(Potsdam)的德国GISMA应用技术大学,与GISMA大学校长Stefan Stein教授,GISMA 大学执行董事Julian Davies座谈交流,就商科(MBA,EMBA)国际质量认证、同步共享GISMA开设的课程、教师互访、学生短期交流等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10月23日,武利民一行访问位于马格德堡的德国马格德堡大学,与马格德堡大学校长Jens Strackeljan教授、副校长Helmut Weiss教授、机械工程学院院长Thorsten Halle教授、校长办公室主任兼预科学院院长Jubran Rajub教授座谈交流,就两校共建合作办学机构、互设海外校区以及推动教师与学生交流和联合科研等领域开展合作达成一致,并续签了两校合作协议。双方就合作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蒙古大学马格德堡学院展开深入讨论,决定初期首先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过程和系统工程四个专业开展合作,后续扩展其他专业。
我校代表团访问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
10月24日,武利民一行到访位于斯滕达尔(Stendal)的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Susanne Borkowski教授、国际处处长Jörn Wüstenberg教授、水-环境-土木与安全学院院长Torsten Schmidt教授、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Rene Sonnenberg教授、电气工程系主任Yongjian Ding教授参加了座谈。双方就电气工程和土木工程双学位项目开展深入交流,初步达成一致意见。两校决定很快线上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实质性合作。
我校代表团访问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10月25日,武利民一行到访位于北威州鲁尔工业区埃森(Essen)市的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校长Barbara Albert教授、国际处处长Petra Günther教授、工程学院院长Alexander Malkwitz教授、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系系主任(前工程学院院长)Dieter Schramm教授、国际工程专业负责人(前工程学院副院长)Axel Hunger教授、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讲师Frederic Kracht参加座谈交流。基于两校前期的合作,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做实本科生的双学位项目和教师可合作科研展开深入讨论,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我校代表团访问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10月27日,武利民一行到访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Sven Van Kerckhoven教授、硕士专业负责人Caroline Liss、本科专业负责人Tongfi Kim、国际办公室主任Lei Zhang、管理学院Marcom项目负责人Jurgen Smet、管理学院招生负责人Charlotte Marie Dooms、工程学院教授Margherita Pace参加座谈交流。双方就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短期交流项目和双学位项目充分交流了意见,就管理学和工程学领域的科研合作开展了充分的讨论。两校于2021年签署校际合作协议,此次到访明确了合作的具体项目,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这些项目充分交换了意见。
本次出访进一步明确和加深了内蒙古大学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的合作内容,内蒙古大学与马格德堡大学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续签了校际合作协议;增进了内蒙古大学与德国GISMA应用技术大学和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的相互了解,促成内蒙古大学与德国GISMA应用技术大学新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与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达成尽快线上签署协议的一致意见。此次出访将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大学与世界著名高校的深入合作,提升内蒙古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供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段满福 刘雪峰)
图片 7
/ 其他
为进一步提高生命科学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加强与国内高校的联系,10月28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在国家重点实验室320报告厅举办了“生命科学教育教学报告会”。我校副校长刘永斌参加报告会并致开幕词。生命科学学院班子成员、师生代表聆听了报告。
会上,吉林大学滕利荣教授、云南大学肖蘅教授、西南大学谢建平研究员、中山大学贺竹梅教授、南开大学陈德富教授、复旦大学卢大儒教授,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于湘晖教授和我校苑琳教授围绕生命科学教育教学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内容作了精彩报告,就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申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研究生创新培养以及国际基因工程机器竞赛(iGEM)组织和实施等方面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对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图片 1
/ 其他
近日,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姜雅婷在管理学学科的顶级期刊《管理世界》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题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如何生成地方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基于岱海湖治理的长时段过程追踪》。该研究由姜雅婷博士(第一作者)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杜焱强副教授(通讯作者)合作完成。内蒙古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管理世界》杂志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和两届“百强社科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的学术期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首批认定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期刊。在我国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等三大社科期刊评价系统的评价中,多年位居管理类学术期刊首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评价中,被誉为管理学唯一“顶级期刊”。 2022年,《管理世界》复合影响因子为31.204,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22.557,入选2023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该研究聚焦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重大体制创新和改革举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运用理论建构型过程追踪策略,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岱海湖治理的长时段纵向追踪研究,揭示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成效如何生成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与地方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间存在由“情境建构-行为调适-效能生成”三个部件持续互动所构成的因果机制;其中,制度成效取得的关键在于“压力-能力-动力”逻辑,这一逻辑不仅实现了环境治理委托-代理机制下央地纵向关系的良性运转,而且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本文从过程研究范式出发创新性地识别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成效”间的因果机制,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优势何以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也为解决西方语境下环境治理委托-代理困境、形成具有中国话语意义的理论思考提供了方向。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环保督察对地方政府环境绩效的激励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72004105)、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协同增效机理及调控路径研究”(42371305)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央环保督察背景下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行为及绩效改进研究”(20JYC630049)的资助。
姜雅婷,201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行政论坛》《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甘肃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二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科研奖励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内蒙古大学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教学奖励。
图片 3
/ 其他
10月30日,由教育部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正式落下帷幕。
历时5天的全国总决赛分为演讲比赛和素养竞赛两个项目,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59名演讲选手和128名素养竞赛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
我校法学院2021级法学专业张海洋、蔺梓涵两位同学做为自治区遴选赛高校组一等奖获得者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张海洋同学获得了全国总决赛高校组演讲比赛二等奖,蔺梓涵同学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代表队获得了全国总决赛素养竞赛团体二等奖。
自活动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高质量完成选手选拔和培训,此次在国赛中获奖是学校在全国法学专业竞赛中的重大突破,学校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做好普法工作,在师生中弘扬宪法精神,牢固树立宪法信仰。
(供稿:法学院 编辑:李文娟 审核:龙长海 李明珠)
图片 2
/ 其他
11月3日,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团干部上讲台技能大赛在内蒙古青年政治学院落下帷幕。我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娜仁其其格获得总决赛一等奖,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团委副书记赵琦获优秀奖。
本次比赛,来自全区高校、机关、企业的120余名优秀选手围绕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讲授5~8分钟的党团课。
在校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在各学院党委的支持和学院团委的配合下,我校团委邀请专家开展宣讲培训,举办团干部技能大赛,精心选派选手参赛,最终,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娜仁其其格以92.48分的好成绩夺得本次大赛一等奖;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团委副书记赵琦以91.6分的成绩位列专项赛道第三名,获优秀奖,充分展现了我校团干部能拼敢闯的精神风貌。
下一步,学校团委将更加注重团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强化专兼职团干部业务能力培养,借助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课优势和青年工作的源头活水,打造一支信念坚定、能力突出、清澈澄明的团干部队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更大的共青团力量。
图片 2
/ 其他
近日,我校法学院青年教师曹宇在权威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4期)发表的学术论文《“双碳”目标实现的矿产资源法回应》被《新华文摘·数字版》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封面文章)。
据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权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SSCI)、北大核心期刊。
《新华文摘》作为大型理论性、综合性、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以其思想性、学术性、权威性和可读性享誉海内外,方便读者广泛了解、深入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学术前沿、热点及动态,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文摘类杂志。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矿产资源法治完善的新时代要求。矿产资源法作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的基本法,恰逢修订的历史节点,有必要也必须要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文章立足“双碳”目标实现的时代背景,以矿产资源法修订的历史风口为契机,试图沿着立法论的路径,从立法理念、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以及矿区生态修复等板块描摹“双碳”目标实现的矿产资源法回应。
该研究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的支持。
曹宇,内蒙古大学法学院自然资源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法、环境资源法、民商法的教学科研工作。自2016年来我校工作以来,出版专著3部,主持自然资源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政法论坛》《中国土地科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供稿:法学院 编辑:刘阳 审核:龙长海 刘雪峰)
图片 2
/ 其他
11月10日上午,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乔彪,副校长高光来、刘永斌,校党委委员、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白托娅,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会上,自治区纪委监委驻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组副组长、纪检监察处处长、校纪委副书记李广武通报了6类22个警示教育案例及我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乔彪传达了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激励教育部直属系统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自治区党委《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十二条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容错纠错工作的意见》。
刘志彧指出,大会通过深入剖析教育系统发生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以案示警、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旨在推动全校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并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将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有机统一,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会议指出,要结合警示教育案例,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纪律建设,加强作风建设,从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要崇尚实干作风,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要强化政治担当,压实主体责任,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筑牢思想防线,保持政治定力,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
(供稿:纪检监察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李广武 刘雪峰)
图片 2
/ 其他
11月10日下午,自治区副主席代钦一行来我校调研。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高光来等参加调研。
代钦一行实地考察了我校草地健康中心、生态与环境学院,边看边与参加调研的人员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我校在草原生态修复、种业创新、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取得的成果以及转化应用情况。
代钦希望我校继续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对接自治区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我校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科学技术处、草地健康中心、生态与环境学院负责人及相关科研人员参加调研。
(文字、摄影: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图片 1
/ 其他
11月11日,内蒙古大学“躬耕教坛·踔厉奋发·共促成长”2023年新入职教职工培训开班仪式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成功举办。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副校长刘永斌,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白托娅,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及216位新入职教职工参加会议。本次培训设置了五个模块,分别是“思政第一课”“师德养成”“文化认同”“专业素养”“心理健康”。利用三个周的周六时间培训完毕。培训开班仪式由刘永斌主持。
伴随着慷慨激昂的旋律,全体参会人员共唱内大校歌,开班仪式正式开始。
在化学化工学院王建国教授的带领下,全体新入职教师共同宣誓。
随后,刘志彧、武利民为新入职教职工代表佩戴了校徽。
武利民代表学校欢迎各位新教职工加入内蒙古大学,并做开班致辞。他首先介绍了内蒙古大学的建设发展历程,指出学校正处于新的历史机遇期,一直致力于推动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重视人才待遇提升,关心新入职教师发展。学校在人才政策、绩效管理、子女入学等方面充分考虑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不断优化政策和工作流程服务教职工。他与青年教师分享了经验:一是要有积极态度,光鲜的背后是默默的付出;二是研究要聚焦自己的学科方向;三是要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刘志彧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做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自觉践行者”为题,为新教师们带来“思政第一课”。讲课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到内大的殷殷嘱托,引领新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书育人观,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强校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刘志彧希望广大青年教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教育强国事业,牢固树立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同时要充分认识学校当前事业的机遇与挑战、责任与使命,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
下午进行了“师德养成”模块的培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全国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苏寄宛教授以“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做心怀国之大者的人民教师”为题,讲述新教师要牢记师者人之模范,明确国将兴必贵师重傅,坚决贯彻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坚守师德高线要求和底线约束,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涵养高尚师德。
随后,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杨超教授,以国家级一流课程“航空航天概论”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为典型案例,分享课程思政的定位、措施以及课程的组织管理,并分析了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的共性问题,思考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和工作方向。在互动环节,杨教授回答了新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现场反映热烈。
此次培训是我校规模最大的一次新入职教职工培训,从去年9月份算起,本次参加培训新入职教职工达229人。
图片 4
/ 其他
11月6日上午,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张忠良一行来我校,就《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评选和奖励办法》(以下简称“评奖办法”)的修订进行调研座谈。我校副校长杜凤莲主持座谈会,社会科学处及相关学院、研究中心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杜凤莲对张忠良一行到我校调研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并对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
张忠良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的历史沿革,传达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订《评奖办法》的精神和要求。
自治区社科联社团管理与社科评奖部部长薛瑞冬详细介绍了《评奖办法》修订条目和修订历程。
与会教师代表针对《评奖办法》从法律法规、开展研究、文件规范等角度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供稿:社会科学处 编辑:杨霖 李文娟 审核:达胡白乙拉 刘雪峰 )
图片 4
/ 其他
11月8日至12日,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安全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太原市举办。此次培训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山西省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高教保卫协会协办,参会范围为各高校分管领导和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杜晓东,保卫处副处长崔永胜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会上,对第八届内蒙古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15个突出贡献单位、14名突出贡献个人、6个突出贡献团队进行了表彰,我校荣获了“突出贡献单位”称号,保卫处副处长崔永胜获得了“突出贡献个人”荣誉。
这次荣誉的获得,是对学校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校园的激励和鞭策,学校将以此获奖为契机,继续坚持以师生安全为宗旨,高标准落实安全工作制度,高品质建设现代化防范体系,高效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全力以新安全格局服务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供稿:保卫处 编辑:李文娟 杨霖 审核:崔永胜 刘雪峰)
图片 3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