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杜晓东带队到赛罕校区进行校园安全工作检查。
刘志彧一行先后到赛罕校区图书馆、配电室、食堂、宿舍等地,详细了解了重要设备运行维护、食品安全、用水用电用暖安全、消防安全等情况,听取了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就扎实开展安全防范教育,进一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等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
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保卫处、后勤保障处、团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检查。
/ 其他
12月12日上午,2023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开幕式在西安举办,国内外代表共200余人参会。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李娜出席开幕式。
会上展示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包斯琴教授——“牛胚胎干细胞建系和向配子诱导分化技术研究”、生命科学学院齐艳华教授——“OsPRAF1调控水稻主根伸长的分子机制”、生命科学学院王宁教授——“探索鸮形目鸟类在陆生鸟类中的系统进化地位”、生命科学学院王进研究员——“通用型RNA端帽系统级定量分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生命科学学院王国俊研究员——“牛CRISPR/Cas9全基因组敲除文库筛查鉴定与牛副流感3型有关的宿主基因”、化学化工学院张浩教授——“氧化还原活性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反应性和催化性能研究”6名博士生导师的产学研用科研成果。
12日下午,达胡白乙拉副校长应长安大学范文副校长邀请到访长安大学,与长安大学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范文介绍了长安大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作、服务社会以及国际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与我校在科研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达胡白乙拉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程,提到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两校均面临着较为繁重的发展任务,且均地处中西部地区,应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推动两校建立更为亲密的合作关系。
/ 其他
12月14日,我校与驻呼某部队军校融合共建合作签约仪式在部队驻地举行。我校副校长杜晓东一行和部队领导共同参与活动。
活动中,该部领导介绍了部队的整体情况,期待能与我校在文化活动、青年发展中增进交流。
杜晓东表示,部队扎根北疆,献身国防,这对大学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今年秋季学期,部队还为内蒙古大学新生军训提供了帮助,与我校结下了深厚友谊,希望能与部队优势互补,就学生军事训练、国防教育等军校融合共建建立更加密切、稳固的合作关系。
下一步,我校将根据部队需要和青年成长需求,为双方青年在联谊交友、技能培训、社会融入等方面通渠搭桥,引导师生支持国防建设,提高师生的拥军热情,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力量。
(供稿:校团委 编辑:鲁娜 审核:周琳娟)
/ 其他
12月14日上午,我校与自治区统计局在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课题研究、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为推动统计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自治区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思阳,我校校长武利民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自治区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新茹、静永波、汪传敬,我校副校长杜晓东参加签约仪式。
武利民代表学校对曹思阳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内蒙古大学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以及学科建设优势。他表示,此次与自治区统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力求在课题研究、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自治区统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曹思阳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双方本着坚持“合作共进、互相共享”的原则,为助力内蒙古统计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宽与知名高校的战略合作,利用自治区统计机构“一线工作”实践经验,借力内蒙古大学“高端智库”科研优势,力求在共同推动和服务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产生“1+1>2”的合作效应,形成长效常态合作机制,共同为推进统计现代化事业更好服务内蒙古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自治区统计局综合处、核算处、人口处、科研宣教中心及我校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 其他
12月13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杜凤莲一行8人到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调研。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刘九万主持。
会上,刘九万对刘志彧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内蒙古大学一直以来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院长韩伟新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
刘志彧对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建校7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简要回顾了两校交往交流的历程,介绍了内蒙古大学的发展近况。他表示,下一步,两校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
座谈结束后,刘志彧一行参观了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
我校党政办公室、教务处、社会科学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蒙古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负责人参加调研。
/ 其他
12月14日下午,校党委召开2023年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并讲话,教育部部省合建高校党建联络员郑俊宝同志,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25个二级党组织负责人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的述职,刘志彧逐一进行了点评,既指出了当前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指出了每个二级党组织存在的个性问题,并对抓好问题整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指出,2023年学校各二级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决贯彻上级有关决策部署和校党委工作要求,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在抓基层、打基础上费了心思,下了功夫,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建责任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强化,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全校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有力促进党建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学校的办学实力和贡献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会议强调,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启下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关键之年,抓好明年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各二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持续用力抓主业、聚合力,主动自觉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持续用力讲政治、抓学习,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提升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效能,持续用力抓引领、重示范,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推动全校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会议对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述职情况进行了现场评议。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党支部书记代表和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
(供稿:党委组织部 摄影:杨霖 刘阳 编辑:李文娟 审核:李兵)
/ 其他会议
12月15日至1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在山西大学举行。来自全国97所高校的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等近300人参加。我校副校长高光来参加会议并做主旨报告。
此次年会以“面向2035高教强国:地方大学的战略选择与实践路径”为主题,共设一个主论坛与三场平行分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出席年会并作报告。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黄桂田,以及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南昌大学等10所地方高校领导先后作主论坛报告,分别围绕地方高校如何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推进交流经验,深入研讨教育强国建设中地方大学的作为与贡献,为加快推进新时代地方大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开幕式和主论坛由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郑州大学原副校长屈凌波主持。
我校副校长高光来以《建设科研大平台 打造发展新引擎》为主题作主旨报告,分享学校“服务需求、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举措,按照建设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的发展思路,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打造学校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的新引擎和增长点。
/ 其他
考研倒计时三十天,我们步履不停,一“研”为定!
/ 其他
12月13日、15日,副校长杜晓东带队到赛罕校区和玉泉校区学生宿舍开展学生宿舍安全专项检查。
检查组分别到赛罕校区、玉泉校区学生公寓详细了解了各学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会议部署情况,组织安全检查情况,问题隐患整改落实情况以及学生公寓卫生情况,并就下一阶段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杜晓东特别强调,广大学生要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相关单位要及时反馈、整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隐患,全面提高宿舍管理水平,多方发力,坚决消除学生宿舍安全隐患,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后勤保障处及保卫处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参加了检查。
(供稿:学生工作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李明珠)
/ 其他
徐成芳教授是我校2019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以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著作2部,发表了系列高水平文章。其中,在学科权威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2篇,在《学术前沿》3篇、《光明日报》3篇。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为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拔尖学科建设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日前,《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9期)刊发徐成芳教授文章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全文约25000字。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重大意识形态挑战面前成功抵御和平演变,守正创新开新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引起了国人和世人极大的探究热情,研究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经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伟大的政治成就、理论成就、文化成就和社会成就。伴随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的充分展开,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日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该论文秉持从经验概括升华为规律性认识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自信,创新性地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概括为由“制度属性规律” (根本规律)、“结构功能规律” (基本规律)、“方法手段规律” (重要规律) 三类子规律体系构成的一个“纲”“结”“术”三位一体、相互交织、协同作用的总规律体系。
首先,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属性规律是根本规律。地位和层级最高,其作用机理在于决定党和国家性质,决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性质和方向,统摄整个规律体系、起决定性作用,贯穿整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全领域、全主体、全要素、全体系、全层次、全过程,是总规律体系的内核、主轴、总纲、本根和命脉,只要在这一根本规律上不出问题,不犯颠覆性错误,即使发生“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曲折和遭遇“和平演变”的严峻挑战,党、国家、人民政权、人民军队的性质也不会被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不会被瓦解,并且最终仍能自我纠正错误、走出错误困境,重新开拓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该规律内部包含四个相辅相成的核心要素或曰子规律: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二,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发挥主导作用。第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第四,树立正确党史观,巩固意识形态建设的底层逻辑。
其次,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结构功能规律是基本规律。通过聚合科学性、人民性、现代性、民族性、全球性的意识形态属性结构,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先进性、优越性和积极正向功能,承载和实现制度属性规律,支撑党和国家性质、延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性质和方向,是整个总规律体系的基本规律,构成规律体系的基础性结构和作用机理,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骨架性的价值支点,在整个规律体系中承上启下。该规律内部包含四个相辅相成的核心要素或曰子规律:第一,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科学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第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掌握人类现代化理论先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垄断、引领全球先进话语的规律。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共同精神家园。第四,坚持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正义一边。
再次,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手段规律是重要规律。主要解决意识形态建设的实现方式问题,承载和实现制度属性规律、结构功能规律,是捍卫党和国家性质、延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性质和方向、结构和功能的规律,在整个规律体系中负责布局、组织、传输,巩固总规律体系。该规律内部包含三个相辅相成的核心要素或曰子规律:第一,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第二,持续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第三,掌控传播网络平台阵地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上,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把握规律性的前提下,站在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文明互鉴、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历史进程中,持续加强领导主体、理论本体、关键主体、常规载体、声势环体的建设,绵绵用力、正向增强、螺旋上升、久久为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杨霖 审核:吕俊)
/ 其他
12月15日上午,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行2023年退休教职工荣退仪式,向今年光荣退休的75位教职工送上真挚祝福和美好祝愿。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党委副书记乔彪,自治区纪委监委派驻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内蒙古大学纪委书记张利平,副校长刘永斌、杜晓东、杜凤莲、达胡白乙拉,各学院党委书记,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主要负责人,年轻教职工代表参加了仪式。
荣退仪式由副校长刘永斌主持。
刘志彧书记、武利民校长为荣退教职工颁发纪念证书。
刘志彧书记在仪式上致辞,充分肯定了荣退教职工在学校发展历程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并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本年度75位荣退教职工以及全体离退休教职工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刘志彧书记希望离退休教职工在合理安排生活的同时,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发挥余热、续写春秋,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真诚祝福荣退教职工生活充满阳光,未来快乐安康。
刘志彧书记表示,要向老一辈内大人多学习、多请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建设教育强国,为服务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推进“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凝心聚力,团结奋斗。
退休教职工代表付伟老师发表感言,感谢学校各级领导和同事们对荣退教职工的关心和爱护,回忆了在学校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言谈中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充满着对学校的深深眷恋,对同事的依依不舍,表示将把握人生新起点,充分发挥余热,继续关注学校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为内蒙古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助威助力。
会后,与会校领导与荣退教职工合影留念。
/ 其他
日前,《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9期)刊发徐成芳教授文章《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研究》,全文约25000字。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重大意识形态挑战面前成功抵御和平演变,守正创新开新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引起了国人和世人极大的探究热情,研究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经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伟大的政治成就、理论成就、文化成就和社会成就。伴随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的充分展开,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日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该论文秉持从经验概括升华为规律性认识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自信,创新性地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概括为由“制度属性规律” (根本规律)、“结构功能规律” (基本规律)、“方法手段规律” (重要规律) 三类子规律体系构成的一个“纲”“结”“术”三位一体、相互交织、协同作用的总规律体系。
首先,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属性规律是根本规律。地位和层级最高,其作用机理在于决定党和国家性质,决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性质和方向,统摄整个规律体系、起决定性作用,贯穿整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全领域、全主体、全要素、全体系、全层次、全过程,是总规律体系的内核、主轴、总纲、本根和命脉,只要在这一根本规律上不出问题,不犯颠覆性错误,即使发生“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曲折和遭遇“和平演变”的严峻挑战,党、国家、人民政权、人民军队的性质也不会被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不会被瓦解,并且最终仍能自我纠正错误、走出错误困境,重新开拓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该规律内部包含四个相辅相成的核心要素或曰子规律: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二,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发挥主导作用。第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第四,树立正确党史观,巩固意识形态建设的底层逻辑。
其次,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结构功能规律是基本规律。通过聚合科学性、人民性、现代性、民族性、全球性的意识形态属性结构,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先进性、优越性和积极正向功能,承载和实现制度属性规律,支撑党和国家性质、延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性质和方向,是整个总规律体系的基本规律,构成规律体系的基础性结构和作用机理,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骨架性的价值支点,在整个规律体系中承上启下。该规律内部包含四个相辅相成的核心要素或曰子规律:第一,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科学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第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掌握人类现代化理论先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垄断、引领全球先进话语的规律。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共同精神家园。第四,坚持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正义一边。
再次,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手段规律是重要规律。主要解决意识形态建设的实现方式问题,承载和实现制度属性规律、结构功能规律,是捍卫党和国家性质、延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性质和方向、结构和功能的规律,在整个规律体系中负责布局、组织、传输,巩固总规律体系。该规律内部包含三个相辅相成的核心要素或曰子规律:第一,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第二,持续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第三,掌控传播网络平台阵地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上,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把握规律性的前提下,站在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文明互鉴、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历史进程中,持续加强领导主体、理论本体、关键主体、常规载体、声势环体的建设,绵绵用力、正向增强、螺旋上升、久久为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徐成芳教授是我校2019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以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著作2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学术前沿》发表系列论文8篇。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为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拔尖学科建设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 其他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厚植爱国情怀 培育时代新人》,一起来看——
厚植爱国情怀 培育时代新人
怀进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必修课。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对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也为教育系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方向任务、提供了依据保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教育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法律规定,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深刻领会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精神实质,增强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颁布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必修课和核心课题。教育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鲜明底色,全面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取得了积极成效。
爱国主义教育法全面总结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成功经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规律特点,对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系统规定。下一步,教育系统要在既有工作基础上,深刻领会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精神实质,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二、全面掌握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切实履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定职责
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在校生2.93亿人。青少年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群体,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教育系统要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为新的起点,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把法律规定转化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
坚持思政课主阵地和融入教学全过程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这门课办好、讲好。要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
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要深化理论诠释,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又要强调实践育人,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学校各类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情感认同,实现同频共振,发挥好实践育人功能。
坚持知识传授和文化浸润相结合。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门讲授,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文化、国家象征和标志、宪法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及其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着力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氛围,挖掘校园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为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坚持情感培育和规范行为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培育和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让他们立志成长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牢牢守住底线和红线,自觉抵制爱国主义教育法所禁止的行为。对损害党的领导、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要及时依法予以制止和惩戒,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三、充分用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保障措施,推动凝聚多方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创造学校教育小环境,又要营造社会大氛围。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教育系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要练好“内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又要借好“外力”,充分用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的支持保障措施,加强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沟通协调,不断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
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夯实爱国主义教育之“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发挥学校与家庭联系紧密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专业支持,指导家长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
丰富教育资源供给,凝聚爱国主义教育之“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依法统筹协调、主动争取各方面支持,大力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供给,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文化场馆等资源,用好爱国主义题材的文艺作品、优秀课外读物、动漫、音视频产品等,创新方式、凝聚力量,推动构建社会大课堂,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丰富性、针对性。
推动学习宣传阐释,营造爱国主义教育之“势”。教育系统要以学习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法为契机,组织开展全系统贯通式的专题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总结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对照法律查摆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推动形成依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要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支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广泛宣传推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 其他
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大自然,没有理由不以审美的眼光环视那养育了我们的土地、森林、河流、山川......我们都是自然之子,我们和大自然结成一种不可断绝的依存关系。本期“桃李夜读·倾听”为你带来的是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高建新教授的著作《山水风景审美》第十章第七节:山水风景审美中的自然声响(节选)
在兽类中,猿的啼鸣最引人悲思,让人哀愁;在禽鸟中,鹧鸪的啼鸣同样最引人悲思,让人哀愁。
鹧鸪,又名越雉、怀南。周身黑色中有卵型白斑,肩羽栗红,为中国南方留鸟,常栖息于山地和丘陵,鸣声嘹亮。《异物志》曰:“鹧鸪,其形似雌鸡。其志怀南不思北,其名呼飞‘但南不北’”;《岭表录异》曰:“鹧鸪臆前有白圆点,背上间紫赤毛,其大如小野鸡,多对啼”;《南越志》曰:“鹧鸪虽东西回翔,然开翅之始,必先南翥。其鸣自呼‘社’”(均见《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四《羽族部》十一)。清人屈大均说:“鹧鸪,随阳越雉也”;“其志怀南,故谓之‘南客’”;“蓄久驯稚亲人,然不鸣,鸣必在万山丛薄中,鸣多自呼。其曰:‘行不得也哥哥。’声尤凄切,闻者多为堕泪。在古人的笔下,鹧鸪是一种既有操守又极具灵性的鸟,特别是那一声“行不得也哥哥”,让离别者感伤不已,不忍卒听,就连词牌中也有《鹧鸪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一调。宋人张咏说:“画中曾见曲中闻,不是伤情即断魂”(《闻鹧鸪》),“曲”,即指《鹧鸪天》曲调。
由于鹧鸪鸣声凄切,无止无歇,往往容易激起了众多失意者的满怀愁情。鹧鸪啼鸣,春也啼,秋也啼,昼夜不绝,直啼得露白风凄、日晚月低。诗人不禁追问鹧鸪:为何不啄畲田粟?不栖石楠枝?偏要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啼鸣呢?鹧鸪的啼鸣无处不在、难以抵御,迁客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寡妇彷徨伫立,不知所之。诗人再次追问:鹧鸪你本是此乡鸟,既不辞巢,也不别群,为何声声不歇,一直要苦苦啼鸣到天亮?即使这样,你的啼鸣也只能引起我这个北来人的无限愁怨,而早已听惯了你啼鸣声的南人是无动于衷的。鹧鸪的啼鸣哀天动地,引发了后来无数诗人的悲思,李商隐说:“鹧鸪声苦晓惊眠,朱槿花娇晚相伴”(《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元人马臻也同样在追问:“鹧鸪鹧鸪,不知春色何负汝,每到春来声更苦”(《鹧鸪篇》)。明人李东阳说:“鹧鸪啼处春江绿,日暮西风吹苦竹。相呼相唤不停声,万恨千愁啼未足”(《鹧鸪图》),由于鹧鸪内心隐含着巨大沉重的悲哀,所以才有那样深长不绝的啼鸣。刘基更化用白诗,写下同题诗《山鹧鸪》,表达了由鹧鸪啼鸣激起的悲情:“黄茅垅上雨和泥,苦竹冈头日色低。自是行人行不到,莫教空恨鹧鸪啼”;“春来未听一声莺,只有鹧鸪啼暮雨。怜渠亦是他乡客,苦向人啼行不得”。刘基感叹鹧鸪由南到北,也是远离故土的“他乡客”,但啼鸣时依旧不忘提醒行人“行不得”。
鹧鸪的啼鸣声奇特,别具意味,几乎成了悲情的象征:“烟雨萧萧苦竹秋,感人常自叫钩辀。”(明·徐有贞《鹧鸪图》)“钩辀”,鹧鸪鸣叫声,《薄州本草》云:鹧鸪“自呼钩辀格磔”(《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四《羽族部》十一)。鹧鸪鸣声听似“行不得也哥哥”,鹧鸪声声呼唤,就是要留住远行客,所谓“江上鹧鸪留客住”(元·陈旅《题雨竹》)。因而更容易激起迁客、离人对自我遭遇的悲叹和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既是“行不得”,但又非行不可,对于孤独的行者来说,那自然是悲愁满怀了:“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坂闻鹧鸪》),“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清·尤侗《闻鹧鸪》)在夕阳落照之时,在鹧鸪声声呼唤之中,远人踏上了征途。所以唐人李涉说:“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鹧鸪啼别处,相对泪沾衣”(《鹧鸪词》);罗邺说:“花时迁客伤离别,莫向相思树上啼”(《放鹧鸪》)。在鹧鸪的啼鸣声中,远行客眼中含满了泪水,心中布满了伤痕。
对于爱国词人辛弃疾来说,鹧鸪的啼鸣声激起的是更为复杂的思想感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山深,暮色苍茫,在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中,词人的家国之悲,身世之愁,一时都涌上了心头。“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阮郎归》),黄昏时分,在远离故乡的云水苍茫的潇水湘水间与故人相逢,听到鹧鸪的啼鸣声,更增添了词人心境的凄凉和对前途的忧虑。词人抚今追昔,道出了“如今憔悴赋招魂”的现实境遇,招魂,指屈原的《招魂》,中有“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之句,正应和了鹧鸪的啼鸣声“行不得也哥哥”。
在风景欣赏中,有鹧鸪鸣声的加入,构成的画面往往是衰飒的,给人的感受也往往是沉郁的:“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元·萨都刺《越台怀古》),鹧鸪啼鸣声急切,阴雨笼罩下的荒台丛竹一片迷蒙,诗人悲慨之情深沉;“鹧鸪夜叫黄陵月,猿狖秋啼赤壁烟”(明·徐渤《送俞本之游楚》),清冷的月光下鹧鸪夜叫,烟雾弥漫中猿狖秋啼鸣,黄陵、赤壁,一南一北,相距千里,一幅阔大却哀愁的画面由此构成;“鹧鸪啼处不开门,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明·陈子龙《虞美人·春雨》),不敢开门,就是害怕在鹧鸪啼鸣之时花落天又近黄昏。但在有些时候,鹧鸪啼鸣声的加入,也能构成赏心悦目的明丽画面:“榕树阴中一苇横,鹧鸪声里数峰青”(杨万里《过真阳峡》),榕树的巨大树荫下,一枝芦苇横斜;在鹧鸪声声啼鸣中数峰挺立、青青苍苍;画面省净明秀,描摹了一个广阔观赏空间,也使人想起唐人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的著名诗句。“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萨都刺《过嘉兴》),在这里,鹧鸪的啼鸣声激起的并不是哀情,而是对风景的悠然欣赏之情。春风中鹧鸪轻吟、黄莺娇啼,满城飘落的花瓣与葱茏的绿树相映,画面有声有色,叫人神往。
作者简介
高建新,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陶渊明学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与文化研究。有专著《自然之子——陶渊明》《诗心妙悟自然——中国山水文学研究》《山水风景审美》《酒入诗肠句不寒——古代文人生活与酒》《骏马追风舞——唐诗与北方游牧文化》(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古籍整理《〈陶诗汇评〉笺释》《中华生活经典·酒经》(中华书局2011年版)、《北山酒经》(外二种)(中华书局2021年版)、学术随笔集《书中与路上的风景》(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出版,在《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目前主持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唐代丝绸之路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 其他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表彰2023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微视频的决定》,我校交通学院辅导员莫伶获评“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作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莫伶常年主讲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之余,莫伶坚持用青言青语为理论破圈,入选团中央青年讲师团、自治区理论学习轻骑兵示范宣讲团、北疆青年讲师团,用“短小精撼”的理论宣讲,回应青年关切,增强理论认同。参与中宣部、中央军委、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国家级大型理论宣讲活动。近年来,莫伶为政府机关、企业、学校、部队等单位开展党的科学理论、国情形势政策宣讲300余场;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青年好网民、全国巾帼好网民、自治区“最美辅导员”等荣誉。
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典型评选由中宣部主办,旨在全国范围内挖掘一批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中长期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成绩突出的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和个人,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导向正确、鲜活生动的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和微视频,通过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影响广泛的宣讲活动,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走深走实走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本年度共评选出表彰宣讲先进集体48个、先进个人46名、优秀理论宣讲报告25篇、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30个。
/ 其他
母亲的营养摄入和机体代谢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有着重要且长远的影响。母体微生物代谢物和衍生物在母胎互作及后代发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母胎沟通的关键“黑匣子”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远未了解其对后代的健康产生的长期影响和意义。
卵泡是维持哺乳动物卵巢功能的基本单元,原始卵泡库的储备决定了雌性生殖周期长度。原始卵泡库的大小在胎儿期即已确定,出生后就不再更新,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始卵泡被不断激活和耗竭。
近日,我校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滕/周扬课题组在自然指数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Maternal vitamin B1 is a determinant for the fate of primordial follicle formation in offspr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孕期母体高脂肪饮食会引起母体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维生素B1不足,导致雌性后代的生殖细胞线粒体功能异常和颗粒细胞增殖受损,进而影响原始卵泡库的形成。通过补充维生素B1可以促进雌性后代卵巢中乙酰辅酶A代谢,从而促进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和染色质可及性,增强线粒体功能,提高颗粒细胞增殖,恢复原始卵泡的储备。这项研究揭示了孕期母胎界面的非配子传递途径在雌性后代生殖健康中的长远影响。
课题组发现孕期高脂饮食组的后代在出生后体重、体长和卵巢大小方面明显低于正常饮食组。重要的是,这些后代的原始卵泡数量显著减少,且性成熟后的卵母细胞质量和发育潜力也显著降低。随后,通过对母体血清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的16S rDNA测序分析发现,孕期高脂肪饮食引发了母体肠道菌群失调和血清维生素B1不足。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实验证明,孕期高脂饮食导致的菌群紊乱降低了肠道中维生素B1的载体蛋白SLC19A3的表达,进而导致母体血清中维生素B1不足。
课题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深入分析,发现在高脂饮食组中,后代生殖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异常,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由于维生素B1的活性形式焦磷酸硫胺素(TPP)是细胞中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PDC-E1/PDH)的重要辅酶,后者主要负责促进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因此推测维生素B1不足影响乙酰辅酶A合成以降低线粒体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母体维生素B1不足导致后代卵巢中PDH活性、乙酰辅酶A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显著下降;而补充维生素B1可以恢复线粒体功能。
原始卵泡形成需要颗粒细胞增殖并侵入以包裹单个卵母细胞,通过应用ATAC测序和单细胞联合分析技术,发现在维生素B1不足时,颗粒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染色质可及性显著降低,颗粒细胞中增殖标记EdU阳性的数量显著减少;而补充维生素B1可以恢复颗粒细胞增殖。
这项研究为保护下一代健康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即通过补充维生素B1来预防母体高脂肪饮食对雌性后代生殖健康的影响。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3261-8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张滕教授和周扬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2020级博士研究生刘文祥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项目等的支持。
通讯作者简介
张滕,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殖与代谢课题组”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骏马计划”高层次人才入选者,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获得者。目前担任全国动物学会细胞与分子显微技术学分会、全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等多个学会理事,担任Science Advances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人。主要从事绵羊等哺乳动物的配子发生和早期胚胎发育方面的代谢稳态和表观修饰的机理研究。近5年,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Nat Commun、Gut、PNA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引用总次数1000余次,H-指数为17,其中代表性论文Gut 首次提出了绵羊“肠-睾丸”轴代谢调控新概念并入选1% ESI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等9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等。
周扬,发育生物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高层次人才入选者。担任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等多个期刊审稿专家,担任国际动物学会青年工作组成员、全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委员、热心肠智库专家、Genes客座编辑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等8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等。主要从事:1、利用现代生物学和多组学联合技术,系统解析营养代谢调控哺乳动物生殖健康机理;2、探究“肠-睾丸”轴建立的相关机制,揭示机体营养素吸收代谢影响生殖健康;3、阐明微生物组、代谢组和表观组间互作介导的生殖力受损及获得性遗传机制。近5年,相关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Gut、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BMC Biology、PLoS Genetics、Development(2篇)、The FASEB Journal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其中Gut文章入选ESI 1%全球高被引论文。
/ 其他
今天(2023年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6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罹难,短短6周内,昔日繁华的古都就变成了人间炼狱,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中国人被杀害……每一个数字,都在提醒着我们,沉痛的记忆,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
此刻,通过一段史实,一组数字,再来见证祖辈和同胞流过的血、亲历的痛,铭记历史,捍卫真相。
/ 其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落实好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12月8-9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和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了全区首届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
本次比赛由各高校组织校内初赛,遴选出145个思政课程和65个课程思政优秀视频和教学设计上传到易班网“优课”中,专家通过网络评选出20个“精彩一课”和20个“精品教案”,确定了入围全区决赛人选。来自28所高校的30名思政课教师和18名专业课教师同台竞技,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设计和专家提问等环节的激烈角逐,最终评出了课程思政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思政课程组一等奖3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8名;此外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还将为思政课程组第一名选手内蒙古师范大学张瑞军申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比赛中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各门课程教师同台竞技,互相切磋,互相借鉴,不但激发了思政课教师借鉴其他课程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的积极性,切实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也强化了其他各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责任意识,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了育人的协同效应。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亚民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高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同时,必须加快推进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深化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挖掘高校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来自自治区党政机关、社科研究机构、高校思政骨干、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等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对所有选手进行现场打分、提问和点评,体现出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内蒙古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李为民老师为课程思政组比赛选手点评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教育本身既包括“教”,教授学生知识点;更包括“育”,就是对人良好品格的养成和文化的熏陶。在专业课教学领域当中,如何把我们专业的知识与育人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有时往往比课程知识点本身给予我们的更多。立足于专业,在学科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拓展和引申,实现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这是课程思政今后提倡的方向。教师做好课程思政,就要明晰专业的伦理和未来职业的伦理,讲清知识的价值和在生活中的价值;将认知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不能片面的理解课程思政,它既不是时事政治和专业课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强制性的政治观点的灌输,更不是自我表演的舞台。”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选手张慧超老师比赛后谈到:“今天的比赛让我感到课程思政的责任和使命,也让我对专业育人有了更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好三省:即传授知识是否明晰,能力提升是否落实,育人功能是否实现。不断挖掘每节课的思政育人功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此次大赛全程网络直播,据统计共计6775人次提过移动端收看比赛,通过PC端累计观看3895分钟。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