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藏

总计 15779 今日 0

由 35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我校举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4年青年学生服务基层出征仪式

6月27日上午,“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内蒙古大学2024年青年学生服务基层出征仪式在赛罕校区大创中心举行。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杜晓东、杜凤莲,党政办公室、学生就业处、团委相关负责老师以及服务基层的27位毕业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中,刘志彧对出征同学提出寄语,并为我校2024年服务基层毕业生代表授旗。 仪式在“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誓词中拉开帷幕。 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李秋雨、选调生代表包文婧、学校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代表高旭结合个人成长学习经历,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服务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挺膺担当的初心和决心。 杜晓东为服务基层毕业生代表赠送了书籍《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希望同学们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薪火相传的“青年观”、念兹在兹的“青年情”、厚望重托的“青年志”。 刘志彧对即将奔赴服务地的学生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勇担重任,履职尽责,将“崇尚真知 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内化于心,在祖国的热土上敲击出时代的强音。二是志存高远,苦练本领。要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以高的标准和严的要求锤炼“实干家”本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脚踏实地,锤炼品格。要淬炼理想,坚定信念,把奉献精神转化为强烈的责任感,把工作激情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品格,把强烈的参与感转化为高水平的专业工作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族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我校服务基层的青年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负党和人民期盼,以青春之志践行“求真务实”的内大校训,以青春之姿践行“崇尚真知 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在基层奋力书写属于内大学子的青春篇章。 (素材来源:校团委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我校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正式启动

6月27日,我校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在赛罕校区大创中心举行。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杜晓东出席仪式,校团委、二级学院团委有关负责同志,实践团指导教师代表及实践队员代表近百人参加活动。仪式上,杜晓东对实践团提出寄语,并为出征实践团代表授旗。 仪式上,发布了《内蒙古大学2024年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集结令》,优秀指导教师代表和实践团队代表分别发言,交流了心得体会。 外国语学院共青团工作负责人程洁老师从“润心泽行,培育时代新人”“双融双促,造就创新良才”“创新实践,贯通育人链条”“提质增效,构建特色矩阵”“培根铸魂,传播积极能量”五个维度介绍了学院社会实践工作情况,表达了学院团组织和实践团指导教师力争引导青年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助推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的使命决心。 直属团“推普先锋队”成员卓俊赛汉介绍了2023年暑期三下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呼吁广大同学主动投身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民族团结等领域中学思用贯通,学真知、悟真谛,为努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添砖加瓦! 杜晓东在动员讲话中向即将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在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中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勇于吃苦奋斗。在艰苦环境中磨意志、练本领、展风采。三是提升实践能力。在改革创新中搭平台、建机制、强品牌。 启动仪式后,来自各学院的21支实践团队进行了重点项目立项答辩。答辩邀请内蒙古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包双成、内蒙古财经大学团委书记张阳,我校团委书记周琳娟、学生就业处副处长谢峻鹏、团委副书记薛辉担任评委。团队分别聚焦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基层服务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团队概况、活动内容,并就实践活动可行性和预期成果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青春书写时代华章,实践铸就辉煌未来。近年来,我校“三下乡”“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实践项目稳步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扬帆计划”等项目深入实施,学校团员青年在基层一线施展才华、锤炼本领,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未来,我校团委将发挥重点组织单位牵引作用,继续引导青年学子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在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素材来源:校团委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校园活动

1 浏览  ·  0 赞

我校召开第十一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

6月25日下午,我校第十一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召开。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武利民、各位委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周建涛主持。 会议上,教务处、研究生院汇报了2024年春季学期申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人员相关情况,委员们对申请材料进行了审议讨论。在听取了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人关于2024年春季学期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的具体情况汇报后,委员们通过审议讨论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进行了无记名投票。会议批准授予学士学位3568人(包含同时获得辅修专业学位142人)、硕士学位2568人、博士学位139人。 会议还审议教务处、研究生院关于学位授予及培养相关文件,审议了民族学学科优化调整工作方案。 我校研究生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 (素材来源:研究生院 摄影:鲁娜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会议

1 浏览  ·  0 赞

我校举办男子足球队庆功会

6月24日晚,我校在赛罕校区食堂三楼举办庆功会,庆祝学校足球队荣获2023-2024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校园组全国总决赛(CUFA)亚军。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俊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李志,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刘永斌、杜晓东、杜凤莲及相关职能处室、学院的负责同志出席,为教练团队和足球健儿们庆功。 杜晓东在讲话中表示,我校足球队荣获2023-2024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校园组全国总决赛(CUFA)亚军,实现了自治区高校足球队参加全国赛事新的历史性突破,不仅为学校添了彩,更为内蒙古足球事业增了光。他说,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体教融合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改进体育课程标准,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制度,大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构建形成了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与运动赛事相辅相成的体育育人体系,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多个项目在重大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尤其今年以来,我校在各类体育赛事中捷报频传。他希望我校男子足球队珍惜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继续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凝聚更多奋进力量,踔厉奋发,勇担使命,科学主训,精心施训,不断提高战术水平,争取更大的成绩;其他运动员也要见贤思齐,发扬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拼搏精神和咬定目标、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为学校以及自治区体育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争取更多荣光。 张俊喜在讲话中就我校足球队荣获CUFA亚军表示祝贺。他说,这次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自治区多年来大力发展足球的良好环境,也离不开学校和体育学院的重视,更离不开足球队员们的艰苦训练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并表示自治区教育厅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足球事业的建设发展。 足球队员们高唱了歌曲《歌唱祖国》,表演了优美的舞蹈和诗歌朗诵等精彩节目。 我校男子足球队(校园阳光组)由24名球员组成,体育学院院长王文杰教授担任领队,分别由贺希格吉日嘎拉教授、旭日干担任主教练、助理教练。在为期13天的比赛中,队员们克服长途奔袭、异地作战、恶劣气候等不利因素,秉承顽强拼搏的球队作风,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2023-2024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校园组全国总决赛(CUFA)亚军。 (文字、摄影:李文娟 编辑:鲁娜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奋斗正当时 | 李光鹏:学术戍边 恪守使命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了解学校建设发展历史、教学科研工作情况,参观蒙古文古籍展阅室,并看望师生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嘱托我们“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五年来,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强区建设、内大何为”的时代命题,奋力书写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时代答卷。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之际,官微特推出《奋斗正当时》栏目,推选部分专家学者,讲述内大人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的奋斗故事。 今天推出的是——李光鹏:学术戍边 恪守使命 李光鹏,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是国内最早研究体外受精、体细胞克隆、MOET(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基因编辑等现代繁育技术的学者之一,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 李光鹏积极参与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创造性地建立系统性的畜牧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了动物学本科专业方向,他扎根草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教育科研事业,带出一支坚守边疆的现代家畜育种科研团队,该团队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和“中国网事感动内蒙古”等荣誉称号。他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有关肉牛种质资源开发及利用项目。他培育的“双肌肉牛”获得农业农村部认证,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获优秀

近日,教育部科技司公布了2023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结果,我校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评优秀。 本次参与评估的有农林牧渔、生物医药等领域10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数据采集周期为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经过2023年9月的初评,10月的答辩,12月的入校现场考察,我校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结果为优秀(全国17个,评优率为15.89%)。评估结果为良好的有79个,限期整改的有4个,未通过评估的有7个(不再纳入工程中心管理序列)。 近年来,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需求导向,围绕落实“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重要基地”重大任务,推进奶业振兴行动,针对制约乳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卡脖子”问题,集聚乳制品质量安全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协同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在乳制品微生物污染预防与控制、生产加工卫生控制与保障、安全检测与质量评价三个领域产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工程化技术成果,为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已成为国家在乳制品质量安全领域工程化人才培养、关键技术突破、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 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我校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学校将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自治区“五大任务”,加大对科研平台的支持力度,持续支持其围绕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卡脖子”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供给能力,解决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关键共性难题,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新闻故事 | 齐建建:马铃薯基本演绎法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了解学校建设发展历史、教学科研工作情况,参观蒙古文古籍展阅室,并看望师生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嘱托我们“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五年来,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强区建设、内大何为”的时代命题,奋力书写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时代答卷。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之际,校党委宣传部联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奔腾会客厅”,推选部分专家学者,以人物访谈形式,讲述内大人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的奋斗故事。 今天推出的是——齐建建:马铃薯基本演绎法。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要高质量完成国家赋予内蒙古的这一任务,就是要发挥生态环境、农牧业资源优势,推动内蒙古由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产业强区转变,而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大力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特别是种业这个关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实施好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优质特色品种培育工程。 在内蒙古大学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闻故事》以及奔腾融媒客户端线上访谈节目《奔腾会客厅》专访了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马铃薯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建。 马铃薯是重要的菜粮兼用作物。从国际范围来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周期长、难度大,基础研究和育种技术亟需提升。国内大范围使用的品种布尔班克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自治区一些主力品种如大西洋、荷兰十五也有四五十年没有更新换代。培育形成新品种,是国家及自治区的战略需求。 要了解马铃薯的基因功能,一直以来最大的阻碍就是没有合适的研究材料。不同于水稻、玉米、番茄、大豆等纯合二倍体模式作物,马铃薯拥有4套染色体,属于四倍体遗传植物,仅单个基因位点的分离情况就比二倍体模式植物复杂8倍。马铃薯有近4万个基因,整体上比二倍体复杂8的4万次方倍。另外,四倍体马铃薯还存在基因组高度杂合、自交衰退等不利因素。马铃薯的这些遗传特性,决定了利用现有的四倍体模式,无法高效破解它的基因密码。 4年时间里,齐建建团队研究出“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马铃薯遗传研究的新体系”。这个体系,成为比肩世界的我国马铃薯种质创新的重要突破,为利用基因学最新技术进行马铃薯科研和育种开辟另一条路径。 齐建建团队创制的马铃薯研究新材料,属于‘前育种’(Pre-breeding)工作,是面向产业未来发展而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为前沿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人工创造新材料,改变规则,目的是高效地挖掘基因,为育种提供新的性状、种质材料或分子标记。 齐建建团队目前正在用新材料进行马铃薯突变体库创制工作,以期为我国马铃薯功能基因挖掘、品质改良等需求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自治区马铃薯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快速发展。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媒体聚焦 | 《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大学成功培育抗热应激SLICK肉牛

内蒙古大学成功培育抗热应激SLICK肉牛 记者 白莲 7月5日,内蒙古大学和林格尔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内,一头“SLICK安格斯肉牛”的人工采精、冻精和授精工作成功完成。此举标志着内蒙古大学自主培育抗热应激SLICK肉牛新品系的开始,该新品系的培育,将为我国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随着肉牛业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暖,夏季热应激已经成为影响肉牛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舍饲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引起牛的热应激反应,导致母牛繁殖力下降,妊娠母牛易引起流产或者早产,泌乳期母牛则表现为产奶量下降,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对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针对舍饲养殖高温高湿环境下“肉牛热应激”这一养殖和育种难题,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团队历经3年时间,在“国家科技创新2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和种业“揭榜挂帅”等项目资助下,开展了“SLICK安格斯肉牛”新种质创制研究。团队依托前期自主培育的3个新品系“双肌肉牛”的深厚基础,通过基因编辑生物育种手段成功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LICK安格斯肉牛”活体育种新材料。 据悉,该成果颠覆了通过表型性状进行选育的传统育种技术路线,将常规育种的10至15年时间缩短到了3至5年。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新闻故事丨吴英喆:契丹文里的民族融合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了解学校建设发展历史、教学科研工作情况,参观蒙古文古籍展阅室,并看望师生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嘱托我们“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五年来,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强区建设、内大何为”的时代命题,奋力书写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时代答卷。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之际,校党委宣传部联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奔腾融媒新闻广播“新闻会客厅”,推选部分专家学者,以人物访谈形式,讲述内大人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的奋斗故事。 今天推出的是——吴英喆:契丹文里的民族融合。 吴英喆自1996年硕士研究生阶段师承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现代蒙古语言研究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清格尔泰,开始对契丹文字的研究。辽亡金兴,契丹文字渐绝于世,成了不为人们所识的死文字。直到1922年,赤峰市巴林右旗出土了契丹小字辽兴宗和仁懿皇后哀册,失传800多年的契丹文字才重见天日。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清格尔泰任组长,内蒙古大学与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共同组建了契丹文字研究小组,联合攻关契丹文字。研究成果《契丹小字研究》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契丹小字研究》1985年以专著的形式出版,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已经消失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字中,西夏文字有《蕃汉合时掌中珠》《音同》《文海》之类的字典性工具书传世,女真文字有《女真译语》传世。但契丹文字除《郎君行记》之外,没有一篇是与汉字对译的,也就是说,没有对照的“字典”可查,因此解读起来非常艰难。 吴英喆带领团队通过建立契丹小字数据库提升字母组合规律研究工作,建立字音、字形、大字小字对应关系以及词源研究等系统性研究体系,探寻契丹小字的语音语法规律,出版研究成果《契丹小字再研究》三卷本。在他看来,研究古文字是场对话历史的时间旅行。语言研究的内核是人文,文字文化是了解历史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契丹文与1000年前的古人‘对话’,可以清晰地知道遥远的过去是什么样,发生过什么,这是该领域令人深耕不辍的最大魅力。 耶律仁先墓志以刻有5000余个契丹小字成为迄今为止发现契丹小字最多的墓志,也成为契丹文研究的重要史料。吴英喆认为,耶律仁先是辽代赫赫有名的重臣,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5000余个契丹小字墓志铭本身就反映了其地位之高。其字数之多远超皇帝皇后的墓志铭,规格上是否合规,又为何如此之多,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墓志起源于汉文化,耶律仁先墓志本身就是民族融合的证明。 契丹文字是脱胎于汉字,通过增损汉字笔画创制的表音文字,分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类型。契丹建辽后,先后创制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文字,用以记录契丹语,两种契丹文字都是拼音文字。契丹大字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制,模仿汉字的痕迹很重,通过改造汉字的字形和增减笔画的方式而创制的。契丹小字是耶律阿保机的弟弟耶律迭剌所创,契丹小字有300多个表音字符,被称为“原字”,契丹小字的“原字”数量虽少,但是却能把契丹语全部贯通。契丹小字产生后,与契丹大字、汉字并行使用,成为辽代官方文字。 虽然契丹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但契丹辽文化大量汲取了当时中原文化的优秀元素,已经融入到北疆大地的历史长河里,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苏向东、高光来教授课题组论文被国际顶级会议ACL2024录用

ACL(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是人工智能领域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方向最权威的国际会议之一,是CCF A类会议。本次被ACL2024录用的论文第一作者李江为高光来教授组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该论文首次聚焦于多领域的知识图谱补全问题。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的经费支持,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为该项研究提供了软硬件支撑。 知识图嵌入通过将实体和关系表示为低维度向量,在链接预测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知识图往往涵盖了多个领域,这对知识图的表示提出了较大挑战。然而,现有的KGE方法很少对多域知识图中的嵌入分布进行明确的域限制,这会导致不同域的嵌入重叠,从而降低了链接预测的性能。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文章提出了“双阿基米德螺旋知识图嵌入”(DuASE),这是一种专为多领域知识图设计的低维度嵌入模型。DuASE的动机来源于课题组的一个发现:关系类型可以用来区分不同领域的实体。在知识图谱的语境中,“域”一词用于描述图谱所涵盖或代表的特定主题领域或知识类别,指的是包含在图谱中的实体、概念和关系的范围,不同域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实体类型和关系类型上。由于大多数知识图谱中没有提供实体类型信息,课题组主要依靠关系类型来实现域知识的区分,并避免嵌入重叠问题。 具体而言,DuASE在同一个阿基米德螺旋上对具有相同关系的实体进行编码,有效区分不同领域的实体。为防止跨域嵌入的重叠,DuASE进一步利用正则化函数确保同一三元组内的头实体和尾实体沿各自的域空间螺旋。因此,在对多域知识图进行建模时,DuASE能够更精确地捕捉域信息和实体间的依赖关系,从而优化知识图的嵌入表示。此外文章还构建了多域数据集n-MDKG,并在n-MDKG和其他三个基准数据集上验证了DuASE的有效性。

/ 其他会议

2 浏览  ·  0 赞

内大2024毕业MV!《像约定好那样》

来日方长暂作别 循光而往踏歌行 2024届学子即将从内大启程 奔赴五湖四海 开启属于自己的锦绣前程 MV《像约定好那样》 献给2024届全体毕业生 也献给每一位深爱这里的内大学子 祝愿诸君云程发轫 万里可期 当蝉鸣点燃夏夜 当相遇 凝聚到每一张笑颜 当成长 在初见中写下新篇 第一次见面 你是桃李湖畔的匆匆少年 跋涉千山万水 只为一次青涩的相见 谁不是一次离别 才将成长体验 谁不是一声再见 换上成熟的脸 遥远的梦想 清晰了模样—— 我有我要奔赴的远方 远方种满年少的愿望 一路上难免跌倒难免会彷徨 可是我依然选择我要的方向 别担心 我们总有希望 天南海北的梦想 从此汇聚一堂 心中朦胧的向往 从此抽芽生长 相见一面又一面 岁岁年年 原来只是一转眼 晚风中有我们的歌声荡漾 旅程漫长 眼神却明亮—— 我有我要奔赴的远方 远方投来坚定的目光 别担心 我们总有希望 别害怕 我们总会成长 别放弃 理想最初的模样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环境科学专业教工党支部:围绕“红色党建” 引领“绿色发展”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他们 传承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他们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他们 就是新时代的党员教师!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教工党支部于2019年成立,现有正式党员24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全部具有博士学历,是一支老中青汇集,思想政治坚定,学历水平高,有活力的队伍。2018年,支部被评为内蒙古大学“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于2020年通过验收。2020年,被评为内蒙古大学“最强党支部”,2022年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2年环境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支部党员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服务自治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强化理论武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入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推进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五大任务”,全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为加强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支部党员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围绕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任务,针对“一湖两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环境保护和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相关成果入选2022年“公众关注的内蒙古十大科技新闻”和“内蒙古十大科技进展”。环境与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 支部现有学科带头人3人、内蒙古自治区领军人才2人、“草原英才”2人、“321”人才3人、内蒙古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建成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和虚拟仿真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级教改课程11门,“课程思政”课程5门,双语课程2门,研究生精品课程2门。 支部注重利用国家、省部级平台,建立精英教师团队,搭建创新实验平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多家机构开展合作,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德国学者联合招收学生。近三年,支部成员指导学生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决赛铜奖4项,内蒙古自治区金奖10余项,参加科研项目百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自治区党委任命成涛为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

6月29日上午,学校召开干部大会,宣布自治区党委关于学校党委书记任免的决定。自治区党委决定,成涛同志任内蒙古大学党委委员、书记;刘志彧同志不再担任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职务,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秦,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盈出席会议。

/ 其他会议

3 浏览  ·  0 赞

扬帆起航向未来!我校隆重举行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夏花绚烂,草木葳蕤,毕业的骊歌又一次在桃李湖畔响起。6月29日上午,我校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玉泉校区卓越楼前广场隆重举行。6979名内大学子圆满完成学业,将带着母校和师长的嘱托祝福,扬帆起航再出发,开启充满光明和梦想的远征。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名誉校长赵东元,我校优秀校友代表生物系79级校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李凤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党委副书记乔彪,自治区纪委监委驻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纪委书记张利平,副校长刘永斌、杜晓东、杜凤莲、达胡白乙拉、周建涛,校党委委员、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智凭,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各单位、各部门副处级以上干部,各学院导师代表及2024届毕业生、校友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参加了毕业典礼。典礼由乔彪主持。 涓涓师恩情,拳拳桃李意。盛夏的内蒙古大学校园杨柳依依,承载着浓浓的祝福与惦念,寄托着深切的关怀与期望。早晨7:40,身穿学士服、硕士服、博士服的毕业生们以最美的姿态和自信的笑容陆续走进会场。他们认真观看着主席台两侧的LED屏上播放着的视频,聆听校领导以及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的临别寄语和深情祝福,回顾着难忘的大学时光。一段段珍贵的记忆浮现于眼前,一缕缕飞扬的思绪激荡在心怀,这些承载着2024届毕业生大学生活点滴的影像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来自各学院的辅导员深情演唱了歌曲《真心英雄》和《祝你一路顺风》,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毕业歌曲串烧》,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9点整,国旗护卫队护送国旗庄严入场,全体师生高唱国歌,向国旗行注目礼,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2024年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帷幕。 毕业典礼上,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为2024届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校长武利民代表学校,以“拥抱时代 向新而行”为题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所有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深情寄语2024届毕业生。 武利民说,同学们几年前选择来到自治区唯一的“双一流”建设大学,在这里学习知识、磨砺意志、结交朋友、塑造自我。图书馆里一排排书架见证了同学们求知的渴望,实验室里一个个数据记录了同学们探索的脚步,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映照了同学们青春的活力。在时光的浸润中,同学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内大,母校则见证了你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与进步,母校以同学们为荣,以同学们为骄傲。 武利民强调,同学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既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希望同学们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始终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拥抱时代,向新而行,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时代洪流中书写自己人生最美的篇章。 武利民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常学常新,始终葆有创新之心。希望同学们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走上工作岗位,无论是身处台前,还是躬耕幕后,都要不拘泥于所学,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接纳新事物、追赶新事物、扶持新事物,秉持创新的态度,克服思维定式,善于灵活转换,精于探索突破,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精进、不断创造辉煌。二是常悟常进,始终秉持进取之心。希望同学们涵育锐意进取的精神,坚持终身读书,坚持实践磨砺,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在博万物中广其识,在涉世道中明其理,更好地汲取智慧、丰富思想、淬炼精神,在亲眼见证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升腾起自豪感、厚植起自信心、激扬起家国情,真正成为“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的新时代青年。三是常修常炼,始终胸怀豁达之心。希望同学们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有融通合作的宽广胸怀,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主角与配角、领导与被领导等各种关系,善于融通合作;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合作共赢,做到集众智、用众力,进而求大同、成大事;学会开放包容,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吸纳他人的意见,在互惠中不断完善自己、成长自己。 武利民寄语毕业生:青春因报国为民而更加瑰丽,青年因使命在肩而更显勇毅。欣逢盛世,同学们当时刻不忘自己身为内大人,心怀天下,把握主动,拥抱大势,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不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兼备、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校友代表李凤民在发言中回忆了他在内大求学的青春岁月,回顾了毕业后全身心投身国家重大需求、追逐人生梦想的成长历程。他希望同学们在毕业走向社会,追逐自己梦想的过程中,要明白这个时代赋予年轻人的使命和担当,不管将来做什么工作,都要紧跟时代步伐,融入集体,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要养成终身学习、勇敢实践的习惯,既要实事求是,又要灵活变通,工作和生活要相互促进,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更好地享受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教务处副处长许晋介绍了我校本、专科毕业生及学士学位授予情况。研究生院院长兼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赵海东介绍了研究生毕业生及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情况。2024年,全校共有3700余名本科毕业生获得学位,2700余名研究生毕业生获得学位。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位委员分别为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授予学位并颁发了学位证书。 教师代表、蒙古学学院海银花教授作了发言。她说,同学们要有高度的道路自信,相信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能够让我们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的可能和力量,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她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带着从母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民族的希望之光。 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李寒霜代表研究生毕业生发言。她分享了在内大求学的成长感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与不舍之情。她说,在未来的征途上,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大学时的深情嘱托,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真诚,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新知,以创新的精神去探索未知,带着母校的期望和老师的教诲,以踏歌而行的姿态,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交通学院2020级交通运输专业白坚代表本科毕业生发言。他回顾了和同学们一起走过的四年难忘的大学时光,以及感受到的母校的温暖和关怀。他表示会和同学们一起永远铭记母校恩泽,永怀感恩之心,承载着内蒙古大学赋予的知识与胆识,秉持“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以梦为舵,以志为帆,驶向星辰大海,逐梦未来。 “这里有智慧的绿树,散发着桃李的芬芳。这里是文明的摇篮,哺育出民族的希望……”当校歌熟悉的旋律响起,曾经在内大以梦为马、砥砺前行、拼搏奋进的时光也涌入同学们的心间。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夏天,毕业的同学们整理行囊,满载知识与感动,即将奔赴下一程山海。临行之际,他们纷纷表示,要永远记住母校的培育之恩,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中,要始终秉持内大“求真务实”的校训,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梦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用青春激情书写精彩人生,以优异成绩回报最亲爱的母校!

/ 照片图片

2 浏览  ·  0 赞

全文来了!校长武利民在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6月29日上午,内蒙古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玉泉校区卓越楼前广场举行,我校校长武利民发表了题为《拥抱时代 向新而行》的讲话,深情寄语2024届毕业生。 拥抱时代 向新而行 在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校长 武利民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寒暑推移,时光流转,转眼又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此刻,6979名内大学子在卓越楼前定格下最珍贵的记忆,即将奔赴下一段人生旅程。在这个收获学业与成长的时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代表党委书记刘志彧同志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024届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请你们和我一起,向为你们成长成才倾注心血的老师们、家长们,向为你们辛勤劳动、与你们朝夕相伴的后勤、保卫处叔叔、阿姨们,向给予你们关心支持的社会各界送一份感恩、道一声感谢! 同学们,几年前,你们选择来到自治区唯一的“双一流”建设大学,在这里学习知识、磨砺意志、结交朋友、塑造自我。图书馆里一排排书架见证了你们求知的渴望,实验室里一个个数据记录了你们探索的脚步,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映照了你们青春的活力。在时光的浸润中,你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内大,母校则见证了你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与进步。在你们当中,有1084名同学将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学习,其中保研至“双一流”高校的同学就达467人,有69名同学即将远赴华盛顿大学、奥克兰大学、伯明翰大学等世界名校留学深造。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赵宇龙潜心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首次开发出山羊肠道类器官培养基并完成技术转化,这是2018年以来我校首次以学生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转化。校男子足球队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最终夺得大学男子校园组比赛全国总决赛(CUFA)亚军,这是内大也是自治区高校足球队参加全国赛事的历史性突破,为此,学校还专门召开了庆功会,并决定对球队进行嘉奖……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同学,用自己的青春实践和努力奋斗,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学校以你们为荣,以你们为傲。 同学们,从去年ChatGPT的一鸣惊人,到今年Sora的火爆全网,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敏锐把握科技革命发展机遇、深入研判“两个大局”相互交织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时代要求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可以想象,随着这种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逐渐崭露头角,人类社会将会迎来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质发展。刚刚过去的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我作为科技工作者代表,有幸参加此次大会,并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命运与百姓福祉。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你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既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希望同学们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始终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拥抱时代,向新而行,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时代洪流中书写自己人生最美的篇章! 临别之际,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希望你们常学常新,始终葆有创新之心。同学们,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代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引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置身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更好地立足于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涵养创新创造的能力。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同学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而创新的根本在于保持好奇心,希望同学们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走上工作岗位,无论你是身处台前,还是躬耕幕后,都要不拘泥于所学,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接纳新事物、追赶新事物、扶持新事物,秉持创新的态度,克服思维定式,善于灵活转换,精于探索突破,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精进、不断创造辉煌。当然,创新意味着变革,有变革就会有风险,所以你们还要拥抱失败、宽容错误。成功的经验固然来之不易,但失败的教训同样难能可贵,失败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回应,回应你们还有哪里存在不足、行动方向该怎样调整、如何避免再走弯路等。你们要充分认识到比起失败,因胆怯而平庸更加让人遗憾,接纳自己的瑕疵,允许自己犯错,不为暂时的失意一蹶不振,不为一时的挫折气馁消沉,从失败当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收获真正的进步与成长。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所有成就与收获都是默默耕耘的结果,学会蛰伏、耐心沉淀,你们终会在时机成熟时惊起,爆发出无穷力量。 第二,希望你们常悟常进,始终秉持进取之心。今天,对于在座的每一位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都将终生难忘。除了部分同学还要继续深造之外,你们中的大多数将走出校园,步入真实的社会。有不少同学兴致勃勃地以为,毕业即解脱,离校意味着闪光般的机遇。可过不了多久,玫瑰色的美梦破碎,你们可能会被职场中“996”“007”的工作时间所围困,会为无序的人际关系和同辈的“内卷”而焦头烂额,会遭受各式各样令人头晕目眩的打击、冲击……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在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中应对自如?我认为最关键是要涵育锐意进取的精神。同学们,这是一个创造梦想的时代,也是一个成就梦想的时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之时。希望同学们,今后你们无论在祖国的哪个角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追梦、逐梦的过程中,始终要有不言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鼓足直面人生的勇气,修悟直面人生的智慧,涵育直面人生的能力,在经风雨、见世面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要坚持终身读书。“不读书,天地辽阔内心犹在井底;不求知,宇宙广袤人生局限如尘。”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年龄,你们都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注重阅读,发扬“挤”和“钻”的精神,让读书成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阅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在博览群书、日积月累中成就更好的自己。要坚持实践磨砺。青年人的精气神,在书本中涵养,更在实践中砥砺。希望同学们要学会享用已有知识,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把所学所长投入到具体的观察和实践中,拼尽全力多学本领,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在博万物中广其识,在涉世道中明其理,更好地汲取智慧、丰富思想、淬炼精神,在亲眼见证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升腾起自豪感、厚植起自信心、激扬起家国情,真正成为“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的新时代青年。 第三,希望你们常修常炼,始终胸怀豁达之心。现代社会更加多元开放,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作为个体的我们每一个都不能脱离他人、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竞争中实现合作双赢?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有融通合作的宽广胸怀。生活中,我们处于各种各样的关系网络中。在学校里,需要处理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在社会中,需要处理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与合作伙伴的关系等等。在这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真诚沟通和团结协作。所谓“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希望同学们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主角与配角、领导与被领导等各种关系,善于融通合作;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合作共赢,做到集众智、用众力,进而求大同、成大事;学会开放包容,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吸纳他人的意见,在互惠中不断完善自己、成长自己。 同学们,你们生长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生长在互联网科技创新的浪潮中,见证了我们国家发展最为迅速的二十年,也身处我们国家最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历史时刻。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份感召。你们唯有慨然以赴,做到知行合一、担当作为,才能不负伟大时代、不负青春韶华。再有半个多月,就是7月16日,5年前的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并专程来到内蒙古大学,为我们留下“在开放中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殷殷嘱托,为你们留下了“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宝贵箴言,这一话语将使你们终身受益。你们要牢记于心,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奋斗,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做信念坚定的人,做拼命硬干的人,做为民请命的人,做怀德自重的人,终身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努力成为我们国家永不弯曲的“脊梁”! 同学们,青春因报国为民而更加瑰丽,青年因使命在肩而更显勇毅。欣逢盛世,你们当时刻不忘自己身为内大人,心怀天下,把握主动,拥抱大势,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不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同学们,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再长的告别也终将要结束,再多的牵挂也只能放心中。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欢迎常回家看看!愿大家心怀梦想,眼沐春光,鹏程万里,一生向阳! 谢谢大家!

/ 其他

9 浏览  ·  0 赞

全员上岸,学霸宿舍并肩书写青春!

志之所趋 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 不能限也 今年夏天 来自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的多名学子 从玉泉校区3号楼310、313、317宿舍启程 全员上岸 共赴“研”途! 四年里 她们并肩拼搏 携手并行 共同书写积极向上的内大故事 路虽远 行则将至 今天 让我们共同走进她们的奋进青春! 310宿舍 王永霞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郝书葶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赵昀旸考研至兰州大学 冯烨推免至中国农业科学院 李响考研至中国科学院大 个人简介 王永霞 专业:生物技术基地 推免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三好学生、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 人生格言:不负自己,不畏将来。 经验分享: 与高中的学习相比,大学的学习主要是靠自觉。除了要掌握好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相关书籍,相关资料,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要有目的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前预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在准备期末考试时,要定期复习,多与老师交流,掌握好复习的节奏。 赵昀旸 专业:生物技术基地 考研学校:兰州大学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 人生格言:先自沉稳 经验分享: 1. 要努力、要坚持但不能着急:在追求目标时,要付出努力并持之以恒,但同时也要保持冷静,不要急于求成。 2. 繁花锦簇、硕果累累都需要过程:无论是美丽的花朵还是丰硕的果实,都需要时间来生长和成熟。成功和成就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3. 要保持专注、要不起波澜:面对生活中的干扰和挑战,应该保持冷静和专注,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保持内心的平静。 郝书葶 专业:生物技术基地 推免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获奖经历:自治区励志奖学金、内蒙古大学三好学生、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 人生格言:不断前行,享受每一刻。 经验分享: 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阶段之一。大学是一个充满变化的环境,拥抱这些变化,让自己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变得更强大。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相信努力会有回报。大学生活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站,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会从中学到很多,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只要你愿意去追逐,未来属于每一个努力的人! 冯烨 专业:生物技术基地 推免学校:中国农业科学院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三好学生、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 人生格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经验分享: 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是需要以目标为地基的。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计划要具体、可行,能让自己获得阶段性的成长,并且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同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以保持高效的学习效率和状态。 李响 专业:生物技术基地 考研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本科生标兵奖学金 人生格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经验分享: 在大学这一段自我挑战与成长的旅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目标的重要性,它如同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我学会了制定详尽的计划,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们。我意识到,基础知识是成功的基石,因此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巩固它们。我还学会了在紧张的备考中寻找平衡,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保持学习效率和精神状态至关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潜力,即使在遇到挫折时,也不失信心,继续前行。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终将到达梦想的彼岸。 313宿舍 张欣瑶推免至北京师范大学 莫凯月推免至北京师范大学 魏晓艺推免至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 张潇艺考研至内蒙古大学 特日格乐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 张欣瑶 专业:生物科学基地 推免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 人生感想:知不足而前进,望远山而力行。 经验分享: 平时要认真学习专业课,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要坚持学习英语,争取高分通过四六级;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积累科研经历。了解好保研的政策和流程,提前准备好材料,根据目标院校和研究方向准备有说服力的个人陈述。可以提前模拟练习,在面试时展示出最好的自己。 莫凯月 专业:生物科学基地 推免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 人生感想: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经验分享: 学会合理规划时间,保障学习效果,努力提高成绩,同时参加四六级或雅思等证明英语水平的考试。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展示你的研究能力和兴趣,也要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好院校调研,收集整理有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最后要保持乐观,保证良好的心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魏晓艺 专业:生物科学基地 推免学校: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三好学生、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聚祥奖学金 人生感想:且行且忘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 经验分享: 大一奠定好基础,认真学习各种课程;尽早进入实验室,学习实验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各类竞赛,积累科研经历,学习科研思维;英语很重要,是大部分学校的敲门砖,要争取高分通过四六级。保研投递资料时,提前了解目标院校,注意各个院校需要的资料以及起始时间和截止时间。最后,参加保研夏令营时要自信,将自己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 张潇艺 专业:生物科学基地 考研学校:内蒙古大学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 人生感想: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经验分享: 明确考研目标,找到未来的方向,结合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院校和专业;根据考试科目和自己的基础,制定复习计划,将大目标按月分解,再分配到每一天,合理分配时间,避免临近考试时的突击复习,长期稳定的复习效果通常比短期突击更为有效;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单词要每天背诵,不要间断;在备考过程进入到中后期时,应定期进行模拟考试,可以帮助适应考试节奏,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可使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和历年真题;考研过程中难免会有压力和焦虑,适当的放松和调整心态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 特日格乐 专业:生物科学基地 推免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 获奖经历:国家励志奖学金、自治区励志奖学金、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内蒙古大学本科生标兵奖学金、内蒙古大学三好学生、内蒙古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内蒙古大学优秀团干部、内蒙古大学优秀毕业生 人生感想:不轻言放弃,终会抵达梦想的彼岸。 经验分享: 不轻言放弃,终会抵达梦想的彼岸。一次的成绩和排名决定不了最后的结果,只要坚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在学习中,掌握老师提及的课程重点,考试前根据往年真题进行复习。在课外活动方面,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锻炼自我,尽量在大一、大二时期完成第二课堂的加分活动。在学生工作方面,积极参加社团、学生会,为同学们服务。在生活方面,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317宿舍 白杨推免至东北师范大学 白慧芳考研至内蒙古大学 岳婷婷推免至中国海洋大学 常思莹考研至吉林大学 白宝钰推免至复旦大学 白文晶推免至内蒙古大学 白杨 专业:生物科学 推免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三好学生、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 人生格言:人生如同一场旅行,走过的路终会成为背后的风景,经历的坎坷也会成为我们内心的财富。 经验分享: 首先,一定要好好学习把绩点提高,尤其是一些学分较大的课程,在保研过程中任何学科的成绩都很重要。其次英语的学习无论何时都不能中断,应每一天都坚持不懈。然后,想保研的同学一定要把专业课融会贯通,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是面试时考官提问的内容。最后,请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给自己一些信心和暗示,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想做到的一切! 白慧芳 专业:生物科学 考研学校:内蒙古大学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 人生格言:你一定能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任何人。 经验分享: 在学习过程中要制定计划,并且不断地修改完善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害怕暂时的失败,只要你能坚持,一定会成功。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你一定会上岸! 岳婷婷 专业:生物科学基地 推免学校:中国海洋大学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 人生格言:事在人为 经验分享: 首先,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你所有的努力终将造就你的成功。其次,不要妄自菲薄,我们都是一样的基础,没有谁比谁更聪明,要相信努力终会有成果;最后,不要害怕失败,尽自己所能去追逐梦想,乐观对待人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常思莹 专业:生物科学 考研学校:吉林大学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 人生格言:相信自己,不要妄自菲薄。 经验分享: 第一,考研还没有确定专业和学校的时候可以先开始背单词,后面会省很多力;第二,跨考的同学最好早些开始专业课的学习;第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规划,注意劳逸结合,不必和别人攀比学习时长,自己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最后,相信自己,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你一定能上岸! 白宝钰 专业:生物科学 推免学校:复旦大学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三好学生、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 人生格言:坚持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经验分享: 第一,内驱力很重要,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努力并坚持,时间自有答案;第二,利用好时间,最好提前做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提高效率,从学习中找到成就感;第三,要自信,要积极,相信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白文晶 专业:生物科学 推免学校:内蒙古大学 获奖经历:内蒙古大学三好学生、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奖学金、内蒙古大学优秀团员 人生格言:勇敢去做,去尝试,试过才不会后悔。 经验分享: 首先,务必重视学习,避免挂科。若能在大一时期就积累起较高的绩点,之后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其次,大学强调自主学习,要合理安排时间,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然后,主动联系老师,珍惜每次和老师交流的机会,你能收获很多知识。最后,祝愿大家都能顺利升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们一起学习 共同成长 彼此鼓励 共同进步 未来 她们也将带着彼此的期望和祝福 奔赴山海 不负热爱

/ 学生原创作品

3 浏览  ·  0 赞

中国社会科学报 | 刘志彧: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作者 刘志彧 生态环境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兴衰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上来,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体现。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生态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历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文明延绵不绝并持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且深深地融入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孕育形成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民胞物与”“敬畏生命”“取用有节”等丰富的生态文化,这也是讨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传统文化根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当代价值,主要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指导与借鉴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其中第四个方面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也要求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守住人类活动的边界和底线,防止对自然的过度破坏与开发,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不只是关系到中国,而且是影响到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议题,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上,尤其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重大。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阐述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时,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一系列责任与原则。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不仅为人类未来发展贡献了中国方略,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人类既能够获利于自然,同时又可以回报自然,在动态平衡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态智慧,对于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我们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中富有生命的因子,谱写将美丽中国与地球美好家园有机结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双碳”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对自然环境的急速开发和过度利用,使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大量减少,进一步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能源,不可避免地会排放二氧化碳。碳达峰的目标就是在设定的某个时间节点上,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并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则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将经济发展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抵消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总体来说,“双碳”目标无疑是破解当前中国发展进程中遇到的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增加实现“双碳”目标的难度。如果对于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不加治理,也会增加碳排放。因此,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充分考虑并兼顾“双碳”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具体说来,就是要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对于个人而言则是要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我国已围绕“双碳”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双碳”目标也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辨论上向国际社会郑重提出,中国将提升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双碳”目标也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双碳”目标作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之一。但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下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因此,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坚持以实现“双碳”目标凝聚成新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这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新时代的历史发展潮流,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大势不可阻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全人类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也要求我们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至为重要,因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项基本原则,其中第六项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这一原则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生态文明将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样关系到全人类,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被紧密联系起来。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深入,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引发了许多影响范围较广、影响程度较深的传染性疾病在全球或局部地区流行。这也引起人类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广泛的重视,人们愈加认识到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这也要求人们“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因此,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郑重写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上升为国家意志。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中国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也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这也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将生态环境比喻为“眼睛”和“生命”,足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国家组织广泛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并制定了系统科学的工作计划,经过了十余年的时间目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有许多极难攻克的难题,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坚定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北部边疆安全建设机制研究”(22VMZ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武利民教授和张德健教授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校武利民教授和张德健教授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参加大会。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2020年之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奖300项以内。2023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聚集了2021年、2022年、2023年三个年度的优秀项目,相当于三个年度授奖250项,堪称奖励历史上最难的一年。三大奖通用项目申报1240项,受理1216项,初评通过243项,最终获奖200项,初评落选43项,整体获奖率仅为16.4%。 武利民教授率领团队完成的“硅氧烷杂化聚合物功能涂层设计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张德健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与我校兼职教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路战远合作完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武利民教授主持的“硅氧烷杂化聚合物功能涂层设计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聚焦高端装备的高性能、功能性聚合物涂层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面向国家重大工程重大装备需求,避开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壁垒,从基础研究做起,围绕树脂杂化、功能微球构筑等研发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合物涂层,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大国重器铸就“涂层之盾”。该成果在“天问一号”火星车、多种型号舰船和远洋货轮等获得成功应用,极大提升了我国在聚合物功能涂层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张德健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合作完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风蚀退化和产能下降等重大科学问题,揭示了农田土壤风蚀作用退化机理,突破多方式阻风控蚀关键技术,实现了农田地力止损的新突破;创建多路径地力定向培育关键技术和轮耕沃土新制度,破解了风蚀退化农田“用、养”失衡的难题;集成创建了不同等级退化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该成果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产粮食200多亿斤,增收节支230多亿元,为推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退化农田治理和地力培育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周建涛副校长参加东北三省一区高校学科学位高质量建设发展研讨会

6月18日,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协办,黑龙江大学、中国知网联合承办的东北三省一区高校学科学位高质量建设发展研讨会在哈尔滨市举办。会议围绕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学位建设与管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发展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贯彻落实、数字化赋能学科建设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程爽,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正朝,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迟宝旭,中国知网副总经理张义民出席活动并致辞。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尤俊成出席会议。我校副校长周建涛参加会议并做了题为《四维发力 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 本次研讨会为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高校搭建起更为紧密的交流合作平台,巩固并拓展协同创新机制,切实推动东北三省一区高校在学科专业结构和学位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优化升级。 东北三省一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生培养单位有关负责同志,负责学科建设、学位管理、研究生教育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我校研究生院参加此次研讨会。 (素材来源:研究生院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会议

2 浏览  ·  0 赞

我校举办2024年蒙古文古籍文献研究学术会议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周年之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蒙古文古籍文献的重要指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保护与研究,我校于6月21日-22日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召开“2024年蒙古文古籍文献研究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由我校主办,我校蒙古学学院承办,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协办。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英国6个国家,蒙古国科学院、蒙古国国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科学院、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日本大谷大学、意大利威尼斯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内蒙古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济南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学院等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37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开幕式、主旨报告、分组研讨、闭幕式四个环节进行。 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代表我校向前来参会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我校的总体发展情况和蒙古文古籍文献搜集、整理、保护与研究工作举措及取得的成果,要求学校相关科研团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加大挖掘弘扬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的研究力度,为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内大人应有的贡献。 国际蒙古学学会秘书长、蒙古国国立大学达·扎雅巴特尔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会议围绕蒙古文纸质文献、蒙古文碑刻文献、蒙古文档案文献、蒙古文口承文献、中国北方诸古文字文献、中国北方古籍文献交融等研究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 在主旨报告环节,我校乌云毕力格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斯钦朝克图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叶尔达教授、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二木博史教授、蒙古国国立大学达·扎雅巴特尔教授、我校吴英喆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嘎日迪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符拉基米尔·乌斯宾斯基教授、我校布仁巴图教授、日本东北大学栗林均教授、蒙古国科学院罗·宝鲁德院士、北京大学陈岗龙教授、蒙古国科学院特木勒陶高院士、我校齐木德道尔吉教授、日本大谷大学松川節教授、我校帕瓦·瑞金教授分别做了学术报告。 分组讨论环节,五个组的121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就蒙古文古籍文献研究领域相关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五周年系列活动之一,2024年蒙古文古籍文献研究学术会议为深入推进新时代蒙古文古籍文献搜集、整理、保护与研究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创新,为挖掘弘扬蕴含蒙古文古籍文献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营造了学术氛围、汇集了学术成果、提供了智力支撑。 (素材来源:蒙古学学院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会议

2 浏览  ·  0 赞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