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藏

总计 15779 今日 0

由 35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俊杰教授和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赵岩研究员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 Research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俊杰教授研究组与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赵岩研究员合作指导研究生在具有高效抗菌防污性能的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方向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Four-birds-with-one-stone: a multifunctional Ti-based material for solar-driven water evaporation”为题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 Research发表。Nano Research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 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榜单中排名进入前10名。(论文链接:https://www.sciopen.com/article/10.1007/s12274-023-6259-9) 太阳能海水淡化是一种不消耗常规能源、无污染、所得淡水纯度高的海水淡化技术。其设备的核心材料是能够耐海水腐蚀和污染的高效太阳能光热转换传递材料。如何实现在改善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的热传递和热转换效率的同时提高材料的抗污染能力,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本工作找到一种合适的改性方法从四个方面同时优化钛基材料,将钛泡沫作为基底材料成功合成了掺杂银元素的TiO2纳米阵列,Tf-TA2/Ag样品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增强了海水蒸发和除盐能力。同时此材料还具有持续的优异抗菌、抗油污性能,在不同水源的水处理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这种“一石四鸟”的做法为提升太阳能海水淡化设备中核心材料性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工作由刘俊杰教授研究组和赵岩研究员合作完成,刘俊杰教授和赵岩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李艳男老师和研究生孙亚宁为共同第一作者,内蒙古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63032、62062053、22375109和52061034)、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20BS01004和2022QN03012)、内蒙古青年科技人才计划(NJYT23001)和内蒙古人才发展基金的资助。 通讯作者简介 刘俊杰,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物理,专注于特殊功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和纳米尺度结构对细胞形态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任内蒙古自治区生物物理与生物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200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自然科学一等奖。 赵岩,内蒙古大学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骏马计划”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青年科技英才”。担任Rare Metals、Tungsten、Microstructures、Polyoxometalates等期刊青年编委;中国水电医科会创新医药与医用材料分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储能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电化学储能、薄膜基发电/传感材料及微纳器件的研发和机理探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纵向课题11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 总引用3500余次,H-因子32;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

/ 其他

4 浏览  ·  0 赞

我校举行特聘院长聘任仪式

11月27日上午,我校特聘院长聘任仪式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隆重举行。 武利民校长分别为李新奇教授、史振威教授颁发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特聘院长聘书。 刘志彧书记对两位特聘院长的加入表示欢迎,并在讲话中指出,特聘院长对于提升学院的管理水平、推动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聘任既是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的具体举措,也是计算机和物理学科发展的重大变化和机遇,希望两位院长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专长,在学科建设、师资引育、拔尖人才培养、科研平台搭建、高端成果产出、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积极作为,引领学校计算机、物理学科的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刘志彧书记强调,我校人才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落实国家、自治区的人才新政策,大幅提升人才工作质量,把内蒙古大学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各学院、职能部门和教辅单位主要负责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班子成员、教授委员会成员等参加了聘任仪式。 李新奇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理论凝聚态物理和量子物理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以美国《物理评论》为主的物理学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论文被引数全国排名前1%,4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00次,论文数全球排名前1%;获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3/5)。担任中组部、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等部门的重点项目和人才计划评审专家。2023年11月全职加入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院长。 史振威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教学科研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录用发表科研论文260余篇(其中SCI论文180余篇;IEEE期刊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5项。曾获2017年度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2/2023年榜单)。担任国家自然基金会评专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指南编制专家和跟踪专家、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理事、宣传工委会主任等。2023年11月加入内蒙古大学担任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入选!

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公布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我校联合乌兰夫纪念馆申报的“聚焦红色文化展馆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成功入选“工作案例类”名单。 “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提升育人效果。本次公布的优质资源项目名单共100项,其中“工作案例类”25项,我校为全区唯一入选高校工作案例。 近年来,我校以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为抓手,立足“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和“大思政课资源建设”,聚焦全区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多学科专业,开展了“实践基地建设、大思政课程研发、课程思政融合、虚拟仿真实验开发、专题科学研究、资源活化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并取得了系列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 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相关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自治区“两件大事”,不断创新以革命文物为代表大思政教育资源在新时代的内涵挖掘、课程化利用与大众化弘扬,落实好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之时代新人的任务。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第二届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论坛在我校举行

11月25日,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第二届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论坛在我校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行。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胡炜;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劼;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出席活动并致辞。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敏主持。 开幕式后,论坛进行了主旨报告和交流发言环节。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成员戢广南、华东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高向东、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何生海等3位专家聚焦主线做主旨报告;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东海、北方民族大学教授马建福、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孙秀玲等7位嘉宾聚焦不同学段特点进行交流发言。专家们深入研讨交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探讨交流了全国各地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经验做法和创新举措,既有学术交锋的深度和高度,又有实践探索的生动和鲜活。 25日下午,分别举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程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实践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育人环境”三个分论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实践活动”分论坛在我校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观摩了我校民族博物馆“场馆育人”模式,参观了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展厅科研成果,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生导师马建福、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淑娟、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罗克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鲲、包头师范学院副校长杨海燕、新疆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富强分别作了发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到实践的多视角解读及与爱国主义的精神契合,国家与民族关系的辩证法,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逻辑的历史演进,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走深走实,推进教育事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与大家交流了各自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相关研究提出了思路和建议,为我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全区各高校、各盟市教育(教体)局有关负责同志等近200人参加论坛。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喜讯 | 我校两位教师入选国家专项计划

我校两位教师入选 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宣传思想文化青年人才 近日,中央宣传部干部局公布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的评选结果名单,我校共有2人入选,蒙古历史学系宝音德力根教授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蒙古学学院布仁吉日嘎拉副教授入选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为国家专项计划,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最高层次的综合类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旨在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重点是加强理论、新闻、出版、文艺4个领域的中青年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 宝音德力根,男,1963年出生,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副院长、蒙古史研究所所长、蒙古历史学系负责人,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自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用蒙汉两种语言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相关专业课程,已有50多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学位,指导的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自治区优秀博士论文;研究领域为蒙古及北方民族史,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编著)10余部,大部分研究成果居国内外同领域领先水平;已主持并完成教育部高校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十余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被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6次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自治区“321”、“111”及“草原英才”工程,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有突出贡献专家。 布仁吉日嘎拉,男,1978年出生,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副教授、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蒙古学协会理事。前后在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访问留学;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工程入选者;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青年创新人才工程和“新世纪321人才工程”入选者;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和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获得者,内蒙古大学乌克力奖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推荐第三批和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候选人;研究的草原(地带)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属于国际前沿学术领域,目前很多同行关注其研究成果;已发表多篇系列论文和论著中既有对基本事实的定量分析和客观推理,也不乏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研究水平达到国内外同领域领先水平,为我校蒙古学、民族学学科的发展及“双一流”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化学化工学院研究团队在稀土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编者按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褚海斌教授团队在国际化学领域顶级期刊《ACS Catalysis》(影响因子为 12.221)发表学术论文“Overcoming the Deactivation of Pt/CNT by Introducing CeO2 for Selective Base-free Glycerol-to-Glyceric Acid Oxidation”。该研究通过引入稀土氧化铈成功地解决了铂催化剂在甘油氧化反应中的失活难题,并首次清楚地揭示了氧化铈的催化作用机制。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该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我校化学化工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张雪琼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褚海斌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开发新型的稀土催化材料,并进一步拓展稀土催化材料的应用领域,对于自治区和我国稀土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稀土催化剂在生物质转化、能源电催化等新能源反应体系中已初步展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但是稀土在新能源催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制约了这个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对生物柴油需求的不断增加,生物柴油的副产物甘油大量过剩。工业甘油价格约4000元/吨,而其衍生产品如甘油酸的价格却超过10万元/吨,因此,利用相对廉价的甘油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众多转化甘油的方法中,用铂/碳催化剂进行选择性氧化的途径有望实现工业化,然而催化剂易失活和选择性较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褚海斌教授团队首次在铂/碳催化剂中引入稀土氧化铈,并巧妙地构建“铂-氧化铈-碳纳米管”三元界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铂催化剂在甘油氧化反应中的失活难题。更为重要的是,团队结合深入的结构表征与动力学实验、同位素实验等,首次清楚地揭示了氧化铈的催化作用机制:一方面,氧化铈通过调控铂的电子结构,削弱中毒物质甘油酸在铂表面的吸附作用,使催化剂具有高抗毒性;另一方面,氧化铈在三元界面处通过加速水的解离生成大量活性物种,大大降低甘油伯羟基氧化反应的能垒,进而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主产物甘油酸的选择性。 此外,褚海斌教授团队近期已在稀土催化与生物质转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氧空位是氧化铈具有优异电催化性能的关键。褚海斌教授团队于2018年创新性地提出表面羟基对氧化铈电催化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成功地合成了表面富含羟基的水合氧化铈纳米材料,该材料能大幅提高铂对醇类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相关工作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8, 6, 2318-2326)发表后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他引次数已达20次。2020年初,团队还在催化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2020, 381, 434-442)报道了利用铂纳米晶的本征晶面效应来提升铂对甘油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方面的工作。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875125、51501094、21561023)和内蒙古杰出青年培育基金项目(2017QJ03)、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的资助。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我校召开“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填报工作推进会

3月18日-23日,我校发展规划处组织召开了“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指标填报工作推进会。高光来副校长出席并主持会议,党政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就业处、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人事处、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单位就现阶段填报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缅怀丨“草原保尔”——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金海教授

在内蒙古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模范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我校蒙古学学院金海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金海老师已经离开我们近9年了,但是在他的身上所蕴含的内蒙古大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昨日清明,全国各地用不同的方式来致敬英雄。今天,我们一起用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31日报道文章《“草原保尔”金海:我要把研究成果全部留给国家》,来共同缅怀那些为建设北疆做过贡献的远去的逝者。 金 海 “草原上的当代保尔” “我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尽可能地多留给国家和民族,留给学生,让几代人为之努力的事业能够薪火相传。”这是金海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他是一位癌症患者。自从1999年被确诊患了上颌窦腺癌,先后做了9次手术、两次放疗,右上颌骨被切除,右眼眼球被摘除,胆囊被切除,嗅觉、味觉全部丧失,右耳听力锐减,曾经受过癌症化疗的残酷洗礼。 他是一位历史学者。身患重病12年间,他没有离开教学讲台,没有放弃学术研究,甚至治病期间还带头深入牧区开展田野调查,完成的专著和论文达400余万字,其中许多成果填补了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的空白。 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金海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科研与教学工作中。 1999年,金海开始了自己博士学位的学习,他的事业发展也迎来上升期。也是在这一年,金海被确诊患了上颌窦腺癌。“在他确诊患癌的时候,我几乎要崩溃了,但是金海很坚强,也很冷静。”金海的妻子林娜回忆说。 患病后的金海接受了大大小小共9次手术,多次的手术让金海的右上颌骨被切除,右眼眼球被摘除,胆囊被切除,嗅觉、味觉全部丧失,右耳听力锐减。 在妻子林娜眼中,金海是一个把学术研究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人。“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一家人出去游玩不多于三次,其中有一次还是在离家不远的公园。”林娜说,“当年我做好早餐后去上班,金海起床吃过早饭后就开始搞学术研究,他在写字台前一坐就是一天。” 人们都说金海的身体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是“草原上的保尔”。即便是生病治疗期间,他仍一直坚持给学生上课,自己的博士学业和学术研究从来没有停歇。 金海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参与了10余项国家和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出版专著6部、合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47篇,主编3部史料汇编和6部编(译)著,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患病以来,金海抱病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日本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研究》,填补了我国日本侵华历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得到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他参与和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侵略内蒙古史》和《内蒙古通史》等一系列研究项目。 2008年,金海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1年,金海因病去世。年近九旬的内蒙古大学著名蒙古族历史学者郝维民教授是金海的老师。时至今日,回忆起自己的学生金海,郝维民教授都难掩悲伤之情。“金海是我最优秀的弟子,凭借他的学术研究能力,他完全有机会成为一名走向世界的学者,可无情的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郝维民说。 内蒙古大学原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说:“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但生命的维度和宽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金海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掌握了自己的生命宽度,他用努力与坚持完成了宝贵的学术研究,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金海,蒙古族,1955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生前为内蒙古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他自1982年1月毕业留校工作直至去世。 金海1999年被确诊患上颌窦腺癌,2011年7月9日在呼和浩特病逝。 在与癌症抗争的12年中,金海从未离开过教学讲台,从未放弃学术研究。其间,他培养的10名博士研究生已有4人毕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已有17人毕业;他参加了10余项国家和自治区科研项目,填补了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出版个人专著7部、合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300余万字,主编3部史料汇编和1部译著,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大奖。他参与编写的《内蒙古革命史》获得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金海先后荣获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首届道德模范之敬业奉献模范、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第十一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第十一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中国教育2008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防疫时刻〈27〉| 教育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行业开展“24365校园招聘”专场活动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教育部联合地方、高校以及社会知名招聘网站共同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自推出以来,社会机构和毕业生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目前“24365校园招聘”平台共提供833万条岗位信息,累计新增注册人数132万人,投递简历超过1100万人次。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联合相关行业部门、重点企业、产业园区等方面,陆续推出系列专场招聘活动,推动用人部门与高校精准对接。 3月23日,教育部联合国务院国资委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活动紧扣国家新兴产业规划和“新基建”需求,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国家重点发展产业领域,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引才力度,搭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校毕业生之间交流和双选平台。 3月25日,教育部联合商务部举办“电子商务行业面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活动紧扣《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涉及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等领域,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3月31日至5月1日,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新职业网www.ncss.cn)将开设专题页面,免费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供高校毕业生浏览查询与在线联系。招聘活动期间,新职业网官方微信(公众号:ncssweb)将发布活动动态,推送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等最新招聘信息。活动期间将会有更多企业携岗位加入,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据悉,教育部后续还将推出更多专场招聘活动,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提供更多岗位信息,促进岗位需求与毕业生就业精准匹配。

/ 其他

4 浏览  ·  0 赞

防疫时刻〈29〉| 近6000余名师生相聚云端

4月11日下午,“战疫有我 为爱发声”高校联合抗疫志愿宣讲会通过网络平台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的300多个党团班集体、近6000余名高校师生积极参与,共同战“疫”,掀起了“携起手来 同心抗疫”高校联合抗疫志愿系列宣讲的高潮。本场宣讲是高校联合抗疫志愿系列宣讲的第八场,由我校与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六校的学生理论宣讲团联合举办,由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张羽飞主持。 宣讲会上,我校研究生特日格勒和其他高校的五位研究生讲师以战“疫”下的青春范、治理体系中的中国范两个篇章,结合逆行者的无畏担当和内蒙古、郑州等地域特色,以研究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切入点,展现了青年的责任担当、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卓越优势。 上篇:吾辈青年当自强 勇担国家民族责 上篇中,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团长19级博士研究生刘媛媛以“致敬平凡,中国战疫因你而不凡”为主题进行宣讲,聚焦这场疫情中平凡而又伟大的逆行者们,从战“疫”前线讲到日常生活,用平凡中的不凡引导广大青年勇担重任、不负时代使命。 华中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习社18级研究生白天伟以“中国青年战‘疫’关键词:理想、本领与担当”为主题进行宣讲,为大家解读青年战“疫”的三个关键词,讲述战“疫”中的青年故事,诠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精神。呼吁每一个中国青年燃起青年的热气,发出青年的光芒,温暖中国,照亮世界。 重庆大学“树声”理论宣讲团19级研究生方梓萱以“新时代青年云战‘疫’:疫情中的线上志愿服务”为主题进行宣讲,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中汲取精神力量,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三个方面阐述青年志愿者的战“疫”指南,充分展现了中国青年在这场战役中的重要作用。 下篇:聚焦治理体系 展现制度优越 下篇聚焦疫情大考下的治理体系。我校研究生宣讲团18级研究生特日格勒以“青春战疫·北疆青年在行动”为主题进行宣讲,从内蒙古大学筑牢疫情防线、抗击疫情北疆青年在行动和高校抗疫与国家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来展开讲述,以内蒙古大学抗疫缩影展现高校抗疫工作的有效性。 郑州大学博士生宣讲团18级博士研究生张慧远进行了以“疫情防控中的基层治理”为主题的宣讲,以“硬核河南”作为切入点,透过河南省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的抗“疫”做法和抗“疫”典型,分析基层治理速度,充分展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帮助同学们树立制度自信。 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讲师、公管学院19级博士研究生何立晗从一个公共管理研究者的角度,以“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看社会治理”为主题进行宣讲,与大家一同探讨疫情防控中的社会治理,深入解读社会治理的核心概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卓越优势。 致敬奋斗者:宣讲引热议 青年表感悟 宣讲在观看直播的高校学子中引发了热议。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甘勇俊表示,高校抗疫联合志愿宣讲以朋辈引领的方式带动广大学子同心抗疫,引发青年和声共振,期待更多高校的抗疫宣讲。 清华大学19级研究生任天驰说:“在宣讲中讲师们频繁提到抗疫阻击战、人民战中涌现出来的普通而不平凡的人民群众,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校内做防疫志愿者期间,遇见了太多可爱而温暖的人们,向全国所有抗击疫情的志愿者致敬!” 重庆大学19级研究生刘新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青年志愿者们勇担使命,竭尽全力,他们绽放出的光芒组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汇聚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正是这股力量和精神让我们一直怀揣着迎接春暖花开的希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郑州大学19级博士生赵蔚琳在收看直播后说:“身为青年学生党员的我们,要有大写的家国情怀,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到人民的大我中。” 我校研究生韩习也表示,在这场悄然无声的战场上,哪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那一群人,他们无惧生死勇往直前,为我们点燃了希望。 致敬逆行人,致敬奋斗者,致敬新时代青年,致敬为爱发声的宣讲人! 此次“战疫有我 为爱发声”联合宣讲引发的高潮只是高校联合抗疫志愿系列宣讲的一个缩影,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青年学子加入到联合抗疫志愿宣讲的战线中来,以志愿宣讲发青年之声,将无悔青春绽放在党和广大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聚焦 |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来我校调研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布小林到内蒙古大学调研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内蒙古日报4月20日讯 (记者 戴宏) 4月19日下午,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来到内蒙古大学,调研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 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9月获得自治区政府和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是目前自治区唯一一所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小林详细了解实验室的研究重点、取得的成果以及转化应用等情况。她还与实验室李光鹏教授及科研人员深入交流,认真听取大家对自治区实施现代种业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实验室进一步汇聚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提高草原家畜繁育效率、选育优良草原家畜新品种、建立草原生态养殖模式作出贡献。 布小林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融合,建立科技创新成果供需对接机制,促进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为自治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有力支撑。 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我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聚焦 |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来我校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石泰峰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并 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 深化开放合作搞创新聚焦重点领域搞创新 《内蒙古日报》4月20日讯 (记者 刘晓冬)4月2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深入部分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考察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深化开放合作搞创新,聚焦重点领域搞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点的科技创新之路。 石泰峰走进航天科工六院46所,深入生产车间、产品展厅,了解产品工艺、特性和应用情况,叮嘱他们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强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开发更多产品,积极拓展市场,推动军民融合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在华讯高科公司,石泰峰考察企业智慧产品开发应用、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询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说,年轻人是一个城市的创新活力所在,各级各部门要特别关注年轻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切实改善营商环境、加大服务力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到内蒙古创新创业。在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泰峰深入了解研究机构运行、技术成果研发应用等情况。他强调,推动科技创新要聚焦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突出市场导向和需求导向,打通产学研用合作通道,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后,石泰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包头长安永磁电机公司负责同志发言,与大家深入交流。石泰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内蒙古探索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最根本的支撑、最重要的抓手就是创新驱动。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自治区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抓住关键点和突破口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点的科技创新之路。要在深化开放合作中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合作,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善于聚集和运用更多创新平台、成果、人才等优势资源,带动提升我区科技创新能力。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和突出短板,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 石泰峰强调,要在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生态上下更大气力,最大限度把各方面的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创新动力激发出来。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让企业在创新大潮中当主力、唱主角。要抓好高新区建设和高新产业发展,突出“高”和“新”的定位及标准,加快培育打造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和项目。要抓好人才这个核心要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更加积极、灵活、有效的人才政策,特别是要让用人才的单位有更多发言权,更好地集聚各类创新人才。要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把创新创业的机制搞得更活,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 自治区领导张韶春、欧阳晓晖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纪念五四运动 | 校党委书记朱炳文直播对话青年学子

4月30日下午3:00, 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朱炳文直播对话青年学子,召开了“绽放战疫青春 坚持制度自信——在战‘疫’中蝶变,在经历中成长”五四主题讲座。朱炳文书记结合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国所展现出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以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大国担当,与学校的青年学子对话,并针对同学们近期所关心关注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此次讲座共有2800多人在线收听。 朱炳文书记借日本学者加谷珪一的文章《战时凸显中国制度优势》,深刻剖析了我国在这次疫情中展现出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及强大的综合国力。第一,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下,我们实现了全民抗疫,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第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无数为取得这场战役胜利而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国人。第三,疫情防控中,我国实现了医疗物资产能充足,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两周内拔地而起,患者免费治疗,这样的奇迹背后是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朱炳文书记指出,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青年是主力军。我校青年学子如何在这场战“疫”经历迅速成长,朱炳文书记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学好专业知识,多读书。朱炳文书记还向同学们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故事和读书清单,并寄予了“好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希望。二是要增强面对风险的本领。朱炳文书记指出要多思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同时也要胸怀家国天下,有担当意识。观看直播的同学们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心系祖国,祖国要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一寸光阴一寸金,大学确实是我们读书成长的黄金年代,我要倍加珍惜。” 讲座前,学校团委曾进行了一次调研,共有6901位同学参与。针对同学们最关心关注的开学时间、毕业年级毕业论文审核及答辩、开学后疫情防控措施等问题,朱炳文书记进行了详细解答。 讲座的最后,朱炳文书记用鲁迅先生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激励我校青年学生“能发光的发光,能做事的做事”。朱炳文书记强调,现在正处于战“疫”的特殊时期,希望同学们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及时沟通,多交流多沟通,师生携手,克服困难,共同为打好防控疫情这场“阻击战”做出贡献!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们可以重聚于美丽的内大校园!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青春榜样,这次看老师!

“后浪奔涌不停,前浪自强不息。”近日,根据《“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评选表彰办法(试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团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青联决定授予王飞龙等12名同志第九届“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授予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护理部等20个集体第六届“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创新团队―内蒙古大学能源催化化学团队获得“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表彰。青春榜样,我们一同学习! 2020年4月29日,“传承五四精神·坚定制度自信”全区各族各界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精神座谈会在自治区党政会议中心召开,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林少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要求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勉励大家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奋战,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会后,林少春副书记接见了座谈会代表。我校内蒙古大学能源催化化学团队负责人张军教授受邀参加了座谈会。 内蒙古大学能源催化化学团队是我校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团队成员20人,平均年龄34岁,均为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的高层次博士人才,是学校化学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核心学术骨干。 多年来,团队始终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怀揣科教报国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的旅程中走得坚定而执着。团队所在的化学化工学院成功入选了教育部全国首批50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获批“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团队以科学研究为阵地,着眼于内蒙古煤炭、天然气、稀土与非金属矿藏等优势特色资源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关键和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在煤炭和资源小分子催化转化制取高值化学品、稀土超细纳米粉体绿色产业化制备、石墨烯等非金属矿藏高效清洁开发与高值化利用、光电化学催化转化制取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绩,在国际化学和材料类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骏马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王蕾研究员的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有关“调控太阳能光电转换光阳极腐蚀性”的科研成果被国际化学权威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这是内蒙古大学首次在该学术期刊发表重要科研成果。团队成员先后3次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重大科技奖励。 团队以国家级人才培养为突破,1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项目、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现了自治区在国家级千人计划人才方面的重大突破。团队被评为“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集体”,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产业创新团队,以团队为骨干的“稀土能源催化化学”学科平台成功获批迄今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寄予殷切期望,他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的青年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令人无比感动。不惧风雨、勇挑重担是内蒙古大学能源催化化学团队的理想与信念,团队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团队肩负教育科技工作的重大历史使命,要教好书、育好人,构筑青年精神支柱,服务青年学习成长,在国家重大关键科技创新领域贡献我们的聪明与才智,用科技成就未来,用创新铸就辉煌,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内蒙古日报:按下“双一流”建设快进键

编者按 5月13日,内蒙古日报在头版以《按下“双一流”建设快进键》为题,报道了我校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特别是考察内蒙古大学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的新突破。 按下“双一流”建设快进键 内蒙古日报记者 刘志贤 5月8日早上9点,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白庙子村南侧的羊营养研究基地,雨后的空气十分清新,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祁智带领团队的博士们正在这里观察羊的生长情况。 该基地是实验室与内蒙古蒙塬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成果,企业的1400多亩天然草场为实验室提供研究平台,实验室为企业进行草场土壤检测、羊肉营养成分分析等,之后再进行健康牧场认证。 早在去年,祁智团队已经开始了内蒙古天然草原矿质营养普查与提升工程,完成了我区9亿亩天然草原土样的采集工作和全区8盟市6000多只羊的八元素分析。现在,祁智团队主要的科研项目是为牧场和羊做“体检”,帮助政府、企业、牧民以科学数据为依托,提升草原肉羊在市场上的品牌地位。前不久,作为阿巴嘎旗牧区现代化试点特邀首席专家的祁智启动了阿巴嘎旗牧区现代化生态体检——健康牧场认证工程。下一步,祁智团队将完成对全区所有畜牧业旗县的天然牧场和羊的营养检测,进一步明确我区天然草原土壤、植物种类、矿质营养的现状,帮助农牧民选育优质种羊,提升草原羊品牌地位,推动实现优质优价。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后,作为全区首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祁智备受鼓舞,也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规划中,高质量开展“草原资源利用与北方生态安全”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已经定下了明确的时间进度表,他们在与时间赛跑。 一直以来,内蒙古大学都在致力于提升一流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眼下,由生态与环境学院王立新教授主持的内蒙古“一湖两海”水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正在不断推进中。项目针对“一湖两海”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研发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并进行工程及试验示范。目前,项目已确定了实验、示范样地,完成湖泊水质、沉积物和湖滨带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的取样工作等。为全面梳理湖泊水生态问题,内蒙古大学还联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西安理工大学在全区开展了13个重点和典型湖泊的湖滨带湿地、水质、沉积物、微生物和动植物等全环境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正在整理分析中。 前不久,内蒙古大学还入选了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这标志着学校在国家级平台建设与学科建设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基地将依托民族学一流学科优势特色,聚焦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模范自治区经验、民族团结等特色方向,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研究,为促进民族学学科的创新发展作贡献。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实现新突破,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上实现新突破,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不懈奋斗。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特别是考察内蒙古大学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大学正在向着新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防疫时刻〈32〉| 陈国庆校长督查第一批学生返校复课准备工作

在我校2020年春季学期第一批学生返校复课之际,5月13日上午,陈国庆校长到各基层单位督查学生返校复课准备情况,并就做好学生返校复课后各项工作作了进一步部署和要求。 陈国庆校长在蒙古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单位督查时指出,学生返校后,校内人员聚集性风险增加,给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严峻考验,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复学复课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切实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精准化、科学化水平,一是要抓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教育和管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聚集、不串舍、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做好自我防护;二是要按照年度工作部署抓好教学组织保障工作,在继续做好在线教学的同时,组织好返校后的复课教学安排,确保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有机衔接。当前还要特别加强毕业论文指导和实验教学管理,确保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顺利毕业、尽早就业;三是要按严格工作流程,做好学生进出各校区的日常管理,切实落实导师、班主任、辅导员“人盯人”管理措施,推动精准防控;四是要按照防控要求做好关键环节、重点区域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对楼宇、实验室等公共空间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备齐备足洗手液、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保持安全整洁的校园环境。 陈国庆校长强调,随着学生返校复课,我校的疫情防控由“阵地战”转为“运动战”,疫情防控已转变为“常态化”的新要求,全校上下一定要强化责任担当,精准把握防控要求,细化优化防控措施,落细落实常态化防控机制,努力实现最严标准防控,确保一方净土,确保师生安全。

/ 其他

4 浏览  ·  0 赞

重要!我校开展校园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为做好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复学疫情防控工作,提高疫情科学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开学后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5月13日下午,我校开展了校园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参加了演练。 本次演练共设置5个场景,在学生入校报到、进出教学区和宿舍、食堂就餐以及消毒消杀等环节,以及各环节中的突发应急处置进行了全方位、全流程实战模拟演练。 在北校区东门到教学区通道入口,首先进行了学生进校门和教学区防疫演练。“学生”每人提前在“内大财务”微信公众号的“银校业务”标签中绑定学号,然后佩戴口罩,按规定保持间隔距离1米以上有序排队,经消毒后依次进入校门。随后出示健康绿码,经教学区通道刷校园卡或扫描“出入二维码”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确认身份,并进行红外线体温检测合格后进入教学区。现场有“学生”体温正常,未带校园卡或人脸识别未通过,或未带手机,由工作人员带到通道旁边,按照规定流程核验身份后,允许进入校园;有“学生”体温异常,工作人员立即引导其前往临时观察点进行体温复测,仍异常被送往校医院进一步检测诊断。 01 入校报到 “学生”从北校区东门进入校园演练场景 02 进出教学区 在教学区通道入口还演练了东校区住宿学生往返东、北校区的场景。东、北校区往返“学生”全程佩戴口罩,并在20分钟内完成往返。一名“学生”20分钟内未完成往返,未请假,学院直接责任人立刻收到信息,马上联系了该学生。 “学生”通过北校区教学通道入口进入教学区演练场景 03 食堂就餐 在北校区食堂一楼就餐演练场景中,“学生”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间距,依次进行身份确认和体温检测,合格后进入食堂。经洗手消毒后,“学生”按地面标识指引有序点餐,按桌面标识一人一桌就餐,就餐后自觉戴好口罩,将餐盘送到餐具回收处,由指定出口离开食堂。其中就餐用餐建议自备餐具,就餐消费通过校园卡或手机支付,方便快捷。 “学生”在北校区食堂一楼就餐演练场景 04 进出宿舍 在北校区2号学生公寓门口演练场景中,“学生”间隔1米以上有序排队,在公寓入口处通过“易班”平台扫码完成电子注册报到,经体温检测、刷校园卡查验身份合格后进入宿舍。一名“学生”体温异常,由工作人员引导前往临时观察区再次测量体温。 “学生”进入北校区2号学生公寓演练场景 05 消毒消杀 在2号楼公寓216房间的演练场景中,演练了学生在宿舍出现发热症状的应急处置流程。演练现场,有“学生”出现发热症状,立即报告辅导员具体情况,辅导员第一时间报告学院党总支书记,学院党总支书记通知校医院,校医院值班人员和疫情防控专用车赶到发热“学生”宿舍进行规范化处理,对同宿舍“同学”进行了安置,发热“学生”由医护人员带领乘坐专用车辆前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消毒人员对宿舍和公共区域进行了消杀。在此过程中,该“学生”所在学院党总支书记与医护人员密切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就诊情况和需求。 北校区2号楼公寓216房间演练场景 现场观摩 整个演练过程组织有序、流程清晰,参与演练人员精神饱满、职责明确、配合紧密、处置得当。演练中,党政办公室副主任郎磊就学生返校后的校园疫情防控知识进行了清晰地讲解,使大家对校园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法有了深入了解。 此次演练是对首批返校学生开学复课实施方案的一次检验,为进一步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实现学校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保障开学返校学生安全、放心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IMUer:好久不见,欢迎回来!

“同学,麻烦你出示一下健康码,请测量一下体温......”5月15日、16日,经历了最漫长的假期,内蒙古大学迎来了首批学生返校报到。夏日的校园阳光灿烂,芬芳醉人,向学子们敞开了温暖的怀抱。 为确保学校首批学生返校工作平稳有序完成,学校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做细做实学生返校各项准备工作。学生返校前,全体教职工加班加点,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不断完善疫情防控预案和学生返校工作方案,强化安全管理,做好物资储备,对全校所有教室、宿舍楼、食堂等重点区域均进行了卫生打扫和深度消杀,努力为学生提供精准、健康、暖心的返校服务,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报到当天,现场秩序井然,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为保证同学们的安全,学校在火车站、机场都安排了专门车辆集中接站并设置了疫情监测点,志愿者们依次对返校学生进行身份核验、行李消杀、体温检测、足底消毒…… 学校保卫处工作人员早早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在校门口等待同学们回家。返校同学提供健康绿码,经身份验证和体温检测后进入校园。学校还贴心地为同学们准备了防疫“口袋书”,工作人员不时为同学们运送行李。 各学院为每位返校学生准备了一次性医用口罩、体温计等防疫物资,表达了对学生的浓浓关怀之情。同学们经核验身份、测量体温后回到了干净整洁的宿舍,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迎接新的校园生活。 食堂为同学们准备了干净可口的饭菜,同学们通过身份核验、测量体温、洗手消毒后,就可以按要求间隔一米以上排队点餐,一人一桌按标识就坐用餐。 夏日草木长,正是读书时。 安静的校园在翘首期盼, 亲爱的同学们, 内蒙古大学欢迎你回来!

/ 图文

3 浏览  ·  0 赞

国际博物馆日 | 走,“云游”内大民族博物馆去!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将每年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 “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一场疫情,让作为文化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有了新的打开方式,这次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将内大博物馆搬上“云端”,为期待已久的你,送去文化营养套餐! 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简介 内蒙古大学国家 “211工程”建设项目——民族博物馆于2004年8月建成,挂靠于蒙古学研究中心。该馆位于内蒙古大学北校区,使用面积2400平方米,展览面积1200平方米,收藏文物近6000余件。设有“马背颂”、“毡乡情”、“传统文化教育用具展厅”和“临时展厅”四个展厅。2008年民族博物馆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加入“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 民族博物馆文物展览 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金质圣牌 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藏 “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金质圣牌”是2000年4月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索伦镇征集。该金牌为长方形,长25.7厘米,宽8厘米,厚度约0.1厘米,重量348克。牌子的含金比例为58.44%,含银比例为41.56%。牌子的两面鎸刻5行双钩体八思巴字。在金牌系带用的圆孔处有装饰圈。其中A面的装饰圈已破损,B面的装饰圈上刻有“张字九十六号”字样。牌子上的八思巴文译成汉语为:“靠长生天的气力,皇帝名号是神圣的。谁若不从,问罪,致死。”与《马可波罗游记》中讲述的圣旨牌内容完全吻合。此件金牌为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镇馆之宝。 元代白釉梅瓶 梅瓶高24cm,口径4.8cm,腹径14.6cm,底径9.3cm。胎质细腻,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造型挺秀,俏丽,是古代盛酒用器。 元代龙纹铜酒杯 酒杯高9.98cm,口径6.1cm,底径4.9cm,杯口向下微缩,细颈,圈足底,酒杯外壁刻有龙纹。 辽代白瓷鸡冠壶 壶高26.7cm,口径4.3cm,腹径16.3cm,底径10.6cm。鸡冠壶又称马镫壶、马盂或皮囊壶等,它是辽瓷中契丹器型的典型代表,其造型体现了浓郁的契丹民族风格,它是模仿马背民族使用的传统用具“皮囊壶”烧制而成的。 近代嵌骨“五福捧寿”纹马鞍 通高113cm,长48.3cm,宽33.8cm,由驼骨、木、皮等制成。该马鞍为大尾式生活用马鞍,鞍垫两侧各有两件凸状鞍泡钉(亦称鞍花)以及团寿纹、吉祥纹等图案。两侧夹垫各有六件大泡钉和若干小泡钉。鞍板前后两侧各有八条皮捎绳,共计三十二条皮捎绳。前后鞍鞒边嵌骨,前鞍鞒饰有“五福捧寿”纹,另有蜜蜂、猴子、牡丹和白头翁等图案,即 “马上封侯、 白头富贵”之意。后鞍鞒饰有双狮纹、铜钱纹和莲花等图案,并配有双龙首马镫。 清代二龙戏珠纹铜火盆 火盆为北方地区用来放入炭火进行室内取暖、烧水、做饭的器具。该火盆由铜火盆和木架组成。木架高26.4cm,顶部通宽为50cm,火盆镶入木架中间。火盆为黄铜质,其沿宽7.1cm,深15.5cm,火盆边沿处厚度为0.3cm,火盆四沿刻双龙纹,四角刻祥云纹。 清代金刚铃 佛教法器,金刚铃高16.7cm,铃口直径9.2cm,金刚铃柄为黄铜质,金刚杵形柄首,铃体亦有几种纹饰。金刚铃为藏传佛教寺庙中作法、诵经时喇嘛用左手摇动发声的法器。 清代马形铜锁 马形铜锁高4.3cm,长5.4cm,黄铜质,钥匙长5.45cm,钥匙柄呈人形。用一根横梁将马颈与马尾连接,横梁接在马尾上,开锁时,连在马尾上的横梁与马颈部分开。该铜锁小巧玲珑别具特色,尤其是通过制锁工匠的精心构思和巧妙设计,把锁头制作成马的形状,充分体现了马背民族的审美情趣。 近代簪花铜暖脚炉 炉中烧炭,冬季暖脚用之故,称其为“脚炉”,多用铜制。此脚炉通高23.6cm,呈扁圆形,带有弧形提梁,提梁上刻有花草纹。脚炉顶部为镂空盖,镂空盖直径23.7cm,炉体上部稍大,向下逐渐收缩变小,炉体直径26.6cm,底径22.4cm。相对于手炉,脚炉体量较大,供人放置脚下取暖。 清代铜鎏金莲瓣足净水瓶 佛教用具,其高16.7cm,宽11.2cm,肚径8.5cm,底径7.1cm,顶部饰有佛教八宝图,壶嘴根部为龙首图案,金莲瓣纹饰圈足。也称为吉祥八清净之一的净瓶,同时也是密宗修法灌顶时的法器之一。圣水浇灌头顶能祛除修持者无明烦恼之垢秽,同时引出自性清净心。藏传佛教寺庙中瓶内装有净水,象征甘露,瓶口插有孔雀羽。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博物馆珍藏着历史的见证 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 这场“云上观展” 是不是让你过饱眼瘾 收获颇多呢~

/ 其他

5 浏览  ·  0 赞

我校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张凡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我校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张凡教授团队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综述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发表了论文“Nanocrystals for Deep-Tissue In Vivo Luminescence Imaging in the Near-Infrared Region”(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rev.3c00506)。Chemical Reviews杂志于1924年由美国化学会发行,是公认的国际化学领域影响力最高的学术期刊之一,其2023年影响因子高达62.1。我校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骏马计划研究员杨阳和英才计划副研究员江群英为共同第一作者,张凡教授为通讯作者,内蒙古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活体成像已经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在这篇综述中,作者系统阐述了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以及近红外光在活体发光成像中的优势;随后详细总结了近红外纳米晶体的设计理念以及其在各种活体发光成像领域中的前沿工作;最后概述了基于近红外纳米晶体的活体成像技术未来临床转化的挑战和展望,旨在推动近红外活体成像技术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近年来,活体发光成像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系统。关于近红外纳米晶体的研究作为这一潜力子范畴,极大地推动了各种活体发光成像技术的发展速度。本综述首次全面概述了用于不同活体发光成像模式的近红外纳米晶体探针,并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纳米晶体的光物理性质,如波长、亮度、斯托克斯位移、寿命、靶向性或可激活性,来实现活体深组织的高对比度成像。该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后续国内外学者开展近红外活体发光成像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 其他

4 浏览  ·  0 赞
1...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 145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