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藏

总计 15779 今日 0

由 35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我校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签署教育合作协议

7月11日上午,我校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教育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举行。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田琳,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俊喜,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乔允利,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赵吉,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晓华,玉泉区区委书记程重重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张吉维副校长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建学代表合作双方签署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内蒙古大学支持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创办“青苗创新实验班”;共同实施“英才计划”项目;委派挂职科研副校长,协助附中开展科学创新教学实践项目;选派优秀师资及研究生作为兼职导师,引导附中师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开展“中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大学教授走入中学课堂”等科普实践活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落实跨学段育人,探索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科技创新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有效模式。 协议的签订是我校在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方面落实2020年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举措,是发挥我校与民大附中各自资源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融通新模式的有益探索。也为双方今后更好地开展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双赢奠定了坚实基础,描绘了美好愿景。 我校纪委书记张利平,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及我校相关处室(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签约仪式。

/ 其他

16 浏览  ·  0 赞

第一!姚景予同学在全区大学生“永远跟党走 奋斗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近日,教育厅公布了全区大学生“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评审结果,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姚景予同学荣获一等奖。 那时他们正年轻 我辈奋进正当时 姚景予 青春是什么?我从中华民族百年回望的历程中去找寻答案。 一百年来,无数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始终洋溢着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蓬勃朝气,始终葆有勇于自我革命、勇立时代潮头的青春特质。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波澜壮阔斗争中,他们不断追寻,不断探索。那时他们正年轻。 16岁的毛主席熟读梁启超和其他启蒙学者唤醒中国青年人的文章和革命党的报纸,立志改造社会,不做迂腐的学者。18岁的他选择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28岁,他已经成为中共一大13个代表之一。 12岁的周总理写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凌云壮志。21岁的他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组织成立进步团体觉悟社。23岁,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 在草原北疆,19岁的乌兰夫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23岁的他回到中国,从事秘密革命工作。31岁,他在内蒙古地区领导发展了抗日武装力量。 于是,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精神中,中华民族站了起来。 于是,“三千孤儿入内蒙,不分民族写大爱”,“草原儿女心向党,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一代又一代的人心中生根发芽。 青春是什么?我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中去找寻答案。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青年凝聚在党的旗帜下,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紧跟党的奋进步伐、续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彩篇章。 于是,26岁的王继才登上开山岛,在一座无水无电的孤岛上,一守就是32年。 于是,平均年龄33岁、35岁的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助力“嫦娥”惊鸿落,照亮“神舟”回家路,强壮“北斗”中国心,在千年飞天梦想的激励下,航天报国。 于是,用青春力量托举“中国天眼”的FAST团队,创新筑天眼,奉献为报国,中国“天眼”世界共享。 于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我辈青年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回望历史旨在启示未来,百年辉煌照亮前行之路。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没有人永远青春,但是永远有人正青春。回望百年来时路,那时他们正年轻。眺望时代新征程,吾辈奋进正当时。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我辈青年,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我们,要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我们,要奋战在科研攻关最前沿;我们,要奋战在抗疫斗争第一线;我们,要奋战在捍卫国防最前线;我们,要奋战在基层实践大舞台,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 姚景予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级电子信息类电信二班本科生。

/ 学生原创作品

2 浏览  ·  0 赞

开新局|校领导协调推进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建设

7月13日,校长陈国庆、副校长高光来一行赴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与和林格尔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建国、和林格尔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高峰、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保平、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郭文俊等领导就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建设有关事宜进行专题协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建设中的超算中心。和林格尔新区产业发展招商服务局、规划建设局、政联公司以及学校科学技术处、技术转移中心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陈国庆校长一行代表学校对和林格尔新区、和林格尔县给与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介绍了学校近期“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进展以及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的建设背景、意义和发展规划,就学校在科研创新基地建设、生物育种、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方面计划与林格尔新区、和林格尔县开展的合作进行了重点说明,提出了近期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和林格尔新区党工委、新区管委会、和林格尔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的具体问题。 朱建国主任、高峰县长表示建设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是自治区为解决我国优质牛羊种源受制于国际种业巨头这一“卡脖子”问题而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和林格尔新区党工委、新区管委会、和林格尔县委、县政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将继续全力支持基地建设、做好有关支撑保障工作,并就相关事项进行了现场办公。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学习进行时|系列解读之九:三个“不负”,习近平对青年寄予厚望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系列文章,为您解读这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三个“不负”,这是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的要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 “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 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 回望建党百年风云,青春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基因,青年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曾说,“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 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上海一栋石库门建筑里,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人踏上了建党求索之路,将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在自己肩上。 百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接续奋斗,为了建设他们理想中的美好中国甚至不惜献上年轻的生命。陈树湘、赵一曼、刘胡兰、江竹筠、邱少云、黄继光、雷锋……他们的青春和故事不断激励着后人;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青年英才突破重重封锁从海外回国,成为建设新中国的栋梁。进入新时代,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与时代同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抗疫斗争,青年党员始终冲在一线,用青春的蓬勃力量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 正如习近平热情赞颂:“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 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是中国青年的奋斗动力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习近平一直非常关心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对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谈理想信念,习近平勉励他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 谈道德修养,习近平要求他们“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谈干事创业,习近平启发他们“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谈自身进步,习近平鼓励他们“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 谆谆话语,殷殷嘱托,给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奋斗奋进指明方向、注入力量。 “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 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是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习近平说过,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 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对青年强调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对新时代青年发出的号召、寄予的厚望,正是新时代青年们的担当所在、使命所系。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开新局 | 我校积极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加快实施高端人才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努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师资队伍。近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全文发布了《内蒙古大学积极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首要指标和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从师德教育宣传、师德考核及奖励、师德监督惩处等方面入手构建起师德师风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将师德考核作为入职、绩效、职称评聘、各类人选推荐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并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开展“三全育人”“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活动,选树师德典型并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师德师风建设文件及会议精神。制定实施《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建立师德违规查处通报和报告制度,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惩处。 积极引育拔尖创新人才。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制定实施以“年薪制”“评聘目标任务考核”为主要特点的“骏马计划”。实施以“薪酬任务匹配”为特点的柔性引进人才办法,加强高端人才引育,引领学科发展。制定实施以选拔符合学科发展和具有潜质的青年英才为主要特点的“学术人才引进办法”,启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采取“创新主题、人才团队、平台条件、竞争立项、成果产出”五要素同步匹配措施。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组织研修活动,开展科研教学指导,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化培训项目、国际交流和科研合作。支持教师参加教学培训、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工作,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以三年为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设立教师学术提升支持项目,着力提高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为教师发展夯实基础保障。 全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修订《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实施办法》,制定实施《特聘研究员岗位聘任实施办法》,建立分层分类评审、综合评价和代表作校外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坚决破除“五唯”。探索实施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建立教师高水平学术成果学校直接奖励制度、“单位工作进取奖”评审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学校核算和学院分配的二级管理机制。制定实施《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将岗位设置聘任、考核评价、绩效工资分配融为一体,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注重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制定实施《单位工作进取奖实施办法》,加大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激励力度,有力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媒体聚焦 | 《内蒙古新闻联播》报道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情况

2021年7月17日,《内蒙古新闻联播》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 不负嘱托 奋楫争先”为题报道了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基地凝心聚力,不断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并同时加强科研攻关,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情况。

/ 其他

25 浏览  ·  0 赞

《内蒙古日报》丨这才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是青年人的承诺 强国有我,是青年人的担当 强国有我,是青年人的自信 强国有我,是青年人的力量 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 近日,《内蒙古日报》客户端推出短视频《这才是青春最美的样子》,展现我区各条战线上青年人奋斗拼搏,让青春绽放出绚丽之花。其中,有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特聘研究员王青老师的青春告白。 一声誓言,一份承诺,一生坚守 继承发扬先辈勤奋钻研的优良传统 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做科技攻关 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青春贡献 ——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特聘研究员 王青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开新局 | 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层论坛隆重举行

2021年7月11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层论坛在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实践研修基地隆重举行。本届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宁夏大学等区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区内各兄弟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同行专家4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阿尔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德权,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云鹰分别致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陈智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本届论坛设置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两个环节。 主题报告分两个阶段,分别由三位专家完成。第一阶段主题报告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成芳教授主持,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潘忠宇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认知的三重维度》的主题报告,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教授、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线上作了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关问题研究》的主题报告。第二阶段主题报告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傅锁根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王文东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广义教授、内蒙古大学特聘教授叶险明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百年历程及其经验》《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路径探析》《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主题报告。 分组讨论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两个专题展开研讨,与会学者围绕研讨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两组主持人徐成芳教授和傅锁根教授主持并给出了中肯建议。 论坛闭幕式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成芳教授主持。李治国副教授、杨涛博士代表各小组对讨论情况进行了总结发言,徐成芳教授对本届论坛进行了总结。

/ 其他

14 浏览  ·  0 赞

开新局丨我校承办第十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前沿峰会

2021年7月16-17日,由《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主办、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集宁师范学院科技处联合承办的“第十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前沿峰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成功举行。 来自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和集宁师范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峰会。 本次峰会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和讨论。 大会期间,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分别向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集宁师范学院和集宁战役纪念馆捐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与会专家学者还分别赴集宁战役纪念馆和集宁党史馆进行了参观学习。

/ 其他会议

3 浏览  ·  0 赞

开新局丨我校举办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学术研讨会

2021年7月17日,由内蒙古大学党内法规研究教育中心与内蒙古大学法学院主办、经世律师事务所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内蒙古教学服务中心协办的“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主题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会议由内蒙古大学党内法规研究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副院长丁鹏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以及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下午的研讨会通过两个分论坛继续进行。 本次研讨会是为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同时加强党内法规理论界学术交流、促进相关学术成果创新和提升党内法规研究教育水平而举办。应邀参会的知名专家学者、青年研究人员围绕“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主题,就“党内法规发展历程”、“党规与国法的关系及其衔接问题”、“党内法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闭幕式由经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罗安琪律师主持,各分论坛主持人总结汇报研讨情况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云生教授和国家法官学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施新州教授进行了闭幕致辞,研讨会结束。

/ 其他会议

2 浏览  ·  0 赞

开新局 | 我校举办第三届高等学校生态学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

2021年7月16日—7月18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内蒙古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高等学校生态学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于呼和浩特召开,会议由我校生态与环境学院承办。来自全国45所高校和单位的123名从事生态学和相关专业教学的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大会开幕式由我校生态与环境学院院长李永宏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张吉维教授致欢迎辞,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吴文良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学与医学出版事业部王莉首席编辑分别致辞。张吉维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意识。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有助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探讨高水平生态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希望与会各方能够广汇真知灼见,为生态学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 研讨会上,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吴文良教授、重庆大学杨永川教授、云南大学张志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小勇教授、中山大学刘徐兵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学与医学出版事业部首席编辑王莉、海南大学谭正洪教授、北方民族大学刘秉儒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薛堃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王友保教授、山东大学王蕙副教授、安徽农业大学张震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刘满强教授、三峡大学李晓玲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红雨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李守中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项贤领教授、西华师范大学王琼教授和我校李笑春教授、王立新教授分别做了大会报告,交流了我国高校生态学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经验,探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其中,我校生态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笑春教授以《生态伦理:传统生态学走向生态文明的桥梁?》为题探讨了生态学作为科学与社会的桥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生态伦理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王立新教授从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类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内蒙古生态区位优势、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多要素实习实践三个方面做了题为《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多要素实习实践的特色生态与环境类人才培养探索》的报告。 大会报告后的闭幕式上,吴文良教授对本届会议的召开情况进行总结,并分享了对本研讨会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交流和思考,如是否可以考虑将生态学本科人才培养和研究生培养打通,拓展会议研讨内容。最后,吴文良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对本届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肯定,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并预祝下一届研讨会顺利举办。经各位参会代表投票表决,下一届研讨会将于2022年7月在宁夏大学举行。

/ 其他会议

3 浏览  ·  0 赞

青春“三下乡” 强国有我进行时|IMU四史学习考察队追忆红色革命

内蒙古大学2021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火热进行中!本次实践我校党史学习实践团、乡村振兴实践团、国情观察实践团 、理论宣讲实践团、民族团结实践团,2000名学生组建了234个团队,还有更多的同学参与了个人“返家乡”社会实践,在全国各地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期开始,团团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大家的实践情况吧! 学四史 传党情 追忆红色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 建党百年之际 我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以青春之名 书写清澈挚爱 以心中红星 献礼伟大的党 不忘初心追寻红色足迹 铭记党史传承革命精神 革命古迹今犹在 革命精神代代传 7月21日,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史学习考察队”分为两个小队,积极参与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了解革命历程,学习革命精神等主题,前往革命老区——兴和县,进行相关调研考察,有序开展相关理论宣讲活动,将党的声音传递到百姓心坎上。 聆听革命故事 赞颂革命先辈 考察一队赴兴和县档案史志馆查找和翻阅兴和县相关史料,为考察队进一步深入调研提供了关键而有力的帮助。兴和县档案史志馆副局长王淑英老师热情接待了考察队队员,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汇编。同学们借此机会翻阅了百余份相关卷宗,并复印了四十余份关于当地革命英烈红色故事的卷宗。此外,兴和县档案史志馆张主任为大家介绍了兴和县的革命史概况,讲述了革命先辈苏文波带领人民破坏平绥铁路,截击敌人运输线,保卫晋察冀边区和革命先辈刘澜涛在兴和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红色故事。 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理清“从何而来”才能知晓应该“何处而往”。通过学习四史,身临其境的了解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革命历程中走过的艰难历程。小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英烈们的英雄事迹,深刻体会到英烈们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 宣传“七·一”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考察二队拜访兴和县大南山游击革命根据地的南大门——朱家营村,参观了兴和县大南山革命老区展馆、乡情村史陈列馆、烽火大南山革命广场等具有红色精神的著名地标,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宣讲活动,为村委会党员干部及热心村民传达了总书记讲话的重要精神。李治国老师围绕“党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深入、生动地讲解,并与村民们进行了多次互动,现场氛围热烈。 宣讲团成员杜雅欣为村民们解码了百年大党的成功秘诀,在场村民兴趣高昂,认真聆听。在宣讲活动结束后,李治国老师和杜雅欣同学接受了兴和县融媒体中心的采访,就此次调研活动进行了交流发言。 随着夕阳的暖光照耀在兴和县的土地上,考察队第一天的工作已接近尾声,每一位队员都收获颇丰,希望在接下来的调研工作中队员们能继续传播革命文化,培育国家情怀。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们学习党的事迹,继承党的精神的重要机会,内大学子将始终秉持着爱党爱国精神,奔赴红色圣地,以坚定不移的精神宣扬党的信念与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风华正茂 青春颂党 “归港的船帆,从灯塔掠过,追梦脚步月下交错”,百年初心历久弥新,共产党人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生逢盛世,内大青年必将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传承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大家在历史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永远奋斗的不竭动力。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仍在路上,属于内大学子的青春故事仍在继续,四史考察队的每位队员以青春之朝气,筑起一片星辰大海,为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示新时代内大青年团员的良好风貌。 灯火漫卷的万里山河 初心换回了百年承诺 内蒙古大学的青年团员们 将以国家情怀为引 以时代担当为脉 为党的百年华诞 编制中国梦的赞礼锦缎 内大学子将紧紧跟随党的脚步 永葆初心 牢记使命 不负韶华!

/ 其他

4 浏览  ·  0 赞

开新局 |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举办第五届新型功能材料研讨会

2021年7月16-19日,由我校化学化工学院主办的第五届“新型功能材料研讨会”在呼和浩特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1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近年来新型功能材料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进行了研讨。 我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致欢迎词,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并就学校的历史沿革、学科与专业设置、科学研究、“一流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做了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教授做了主旨话。开幕式由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谷晓俊(主持工作)教授主持。 天津大学李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陈义旺教授、北京大学占肖卫教授、北京大学宛新华教授、浙江大学孙景志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吕超教授、南开大学丁丹教授等42位专家,围绕聚集诱导发光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磷光材料、聚合物材料、核酸等多功能材料做了精彩学术报告,并与参会人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会议闭幕式由化学化工学院王建国研究员主持。英国皇家化学会中华区出版负责人宋冠群博士宣布了RSC冠名优秀学术报告奖名单,唐本忠院士为优秀学术报告奖获得者颁奖。 会前,化学化工学院举办了桃李学术论坛,特别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教授做专场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累计5.1万名师生在线参与。 会议期间,学院还召开了“十四五”发展规划研讨会。谷晓俊副院长就学院的历史沿革、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平台、未来发展方向与不足等方面向与会专家做了介绍。科技处副处长朱保华教授就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规划与专家们进行了交流。与会专家对化学化工学院近些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十四五”期间学院在高质量人才培养、科研方向设置、高水平科研平台搭建、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其他会议

6 浏览  ·  0 赞

青春“三下乡”强国有我进行时|IMU探秘山区发展队探索乡村振兴的奥秘

内蒙古大学2021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火热进行中!上一期带领大家一起聆听了化学化工学院宣讲实践团传递党的声音,本期带大家一起跟随生态与环境学院探秘山区发展队探索乡村振兴的奥秘。 “强信念 守初心” 当歌声嘹亮 誓言铿锵 一个声音在激荡 永远跟党走! 当岁月激扬 步履如初 一个世纪在诉说 永远跟党走! 流光溢彩 庄严华丽 百年历程 铸就华章 为帮助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思政与现实相结合,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我校鼓励青年学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伟大时刻,积极参与以“永远跟党走 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 以热血付使命 以行动践诺言 据2021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仍占36.11%,加之我国历来重视农业与农村发展,所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积极反馈其中的问题对于农村政策实施以及发展壮大尤为重要。 7月13日,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为深入了解在乡村振兴政策下四川山区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现状,组成了一支国情观察实践团――探秘山区发展队,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得胜镇七渠村展开了为期7日的参观考察,了解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七渠村脱贫攻坚的发展现状。 千年夙愿今梦圆 乡村振兴谱新篇 在这7天的考察中,国情观察实践团的实践团员们了解到七渠村依托“平昌青花椒”品牌优势,通过建好基地、办好节会、扶持企业等举措,构建相关产业链,实现青花椒产值的持续稳定增长,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在青田东西部扶贫协作前方工作组的牵线搭桥下,台州市路桥九久畜牧养殖场与平昌县达成合作,投资建设得胜东西部扶贫协作(平昌)肉牛产业链项目,主要包含肉牛交易市场、肉牛养殖基地、肉牛屠宰加工厂等建设内容。 七渠村利用得胜镇作为川东北最大的活牛交易市场,以及优越地理位置建起了养牛场向周边省市出售,促进了当地的就业与经济发展。同时七渠村当地居民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池塘养鱼等家庭养殖项目。 作为新时代的内大青年,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应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勠力同心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我们相信,置身于发展大潮,与时代一起共振,必然可以让千年夙愿一朝梦圆,也可以再创辉煌,再谱新篇。 携手追梦新时代 豪情万丈创未来 民富国强,众安道泰。通过参观考察七渠村,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示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感受到国家对于乡村发展的大力扶持,同时也意识到乡村发展对于人才流失,留守儿童以及孤寡老人等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很大的益处。加深了对国家政策的理解,激励团队成员用青春和热血加入祖国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同时他们也明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只要坚定道德追求,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就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乘风破浪,阔步前行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凝聚青春力量 筑梦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人生不该只有城市的霓虹,也应该有乡村的月光。内大青年学子将把青春的诗行,写到乡村的大地上,也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书写新的人间奇迹。 远山的村落 火苗闪烁 渐渐明亮小康的思索 书写出五千年的农耕华章 铭刻着八万里的桑田巨变 内大学子将以小我助力乡村建设 青春投身强国伟业 以青春使命 担乡村振兴大任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开新局丨我校数学科学学院举办数学图像联盟2021年度会议

2021年7月23-26日,由我校数学科学学院承办的“数学图像联盟2021年度会议”在呼和浩特隆重召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30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围绕图像处理及其相关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进行了研讨。 开幕式上,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教授致欢迎辞,代表学校向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内蒙古大学的建设发展历程。陈国庆校长指出,近年来内蒙古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成功获批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全区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10万台,位居全国首位。在内蒙古大学的建议和直接参与下,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青城之光”在呼和浩特建成运营,名列2020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第4名,跻身中国运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行列,这为学校数值计算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计算能力支撑。 会议主席孔德兴教授在讲话中希望与会学者能广汇真知灼见,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开拓新思路,共同推动数理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本次数学图像联盟年度会议的召开,对加强数学、图像处理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数学、图像处理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意义重大。

/ 其他会议

2 浏览  ·  0 赞

开新局丨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举办第十三届计算纳米科学与新能源材料国际研讨会

7月20-24日,由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自治区物理学会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计算纳米科学与新能源材料国际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并通过蔻享学术平台进行直播、回放。内蒙古物理学会秘书长、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宫箭教授主持开幕式,我校副校长高光来教授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王广厚教授致开幕辞。 本次会议聚集了全国135家单位的550余名计算材料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围绕半导体、自旋电子学、能源、拓扑绝缘体、催化等多个前沿研究方向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了讨论交流。会议累计举办了3场特邀讲座, 17个大会特邀报告,115个邀请报告、12个口头报告和27场学生报告,从计算方法、程序开发与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材料设计、物理化学机理解析、新理论、新概念和新范式的提出等多个方面,向参会人员展现了计算材料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场盛大的知识宴会。会议期间还设置了129份学生墙报,并投票产生了6个优秀学生报告奖,20个优秀学生海报奖。历时三天的会议,蔻享直播平台点击观看总量高达5.4万次。 随着计算机和智能算法的日益发展,“新材料设计”“高通量计算”“机器学习”已然成为当前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领域的主流词汇。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内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到了计算材料科学的研究领域中,本次会议参与的人数之多、参与的超算企业之多便是很好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也对超级计算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表达了极大的关切。这也充分体现了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计算材料科学对新材料工业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势必会为计算材料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进而推动我国在计算纳米科学与新能源材料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闭幕式上,全国知名专家、清华大学李隽教授致闭幕辞,他鼓励青年学者在各自的科研领域集中精力做一两件有影响力的事,出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南开大学周震教授代表会议发起人做总结发言,并为获奖者颁奖。最后,李锋钰研究员代表我校对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达了感谢,西安工业大学何朝政教授代表第十四届计算纳米科学与新能源材料国际研讨会的承办单位做邀请发言。

/ 其他

4 浏览  ·  0 赞

青春“三下乡” 强国有我进行时|IMU党史学习实践团走进革命圣地

上一期团团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蒙古学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哲里木之声”的基层实践,本期让我们继续跟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走进革命圣地。 宝塔山下 南泥湾旁 延安精神 永驻传承 建党百年之际 我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以烈火之心 照华夏之景 远赴革命圣地 追溯红色记忆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挖掘实践育人内涵,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检验所学、认识社会、砥砺品格、磨练意志,7月11日—15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了以“传承红色基因,领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11名同学组成,在团总支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妮老师和本科生辅导员余杰老师的带领下,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开展实践活动。 园林秀丽藏历史 枣树根下存精神 首先,实践团来到革命圣地——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旧址进行学习实践调研,身体力行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枣园作战室在战争期间主要负责收集日军和国民党情报,分析军事斗争形势,研究战局发展态势,编辑作战指令,全力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了解全国战况、制定战略部署提供依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团队参观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旧址、五大书记铜像、中共中央管理局旧址,还有任弼时、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旧居。看着墙壁上的照片,瞻仰着党领导人的非凡风采,脚踩着领导人们的朴素居所,实践团的同学们被中国共产党人互帮互助、相互扶持、坚定向前的精神所感染,深刻的体会到中共领导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被他们一次又一次敢于创新、敢于直面困难的精神所震撼。 为人民服务 显党之雄风 团队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了中央大礼堂旧址。礼堂内,主席台中央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画像。“杨家岭,是党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为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礼堂内部按照七大会场原貌陈列,墙上的V型旗座代表着“victory”即“胜利”,上面插着24面党旗。礼堂后墙“同心同德”四个大字是毛泽东亲笔为七大题写的主题词。 延安杨家岭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杨家岭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亲临革命足迹 铭记革命历史 团队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观摩了红军长征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定、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六个单元,参观学习了中共陕西党团组织建立过程中领导者的生平事迹。 这次参观使实践团的每一位同学都增长了不少历史知识,通过学习观看革命先烈们的资料和图画,大家仿佛听到了先烈们的心声,感受到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如今安定的生活,我们应该常怀感恩,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他们。 两袖清风 挥斥方遒 王家坪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之一。在这里,实践团的同学们参观了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旧址,这里曾经是党对军队进行政治、思想、组织建设的重要机构。随后,团队参观了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旧址和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朱德等领导人旧居。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同学们也再一次深化了对“延安精神”的认识,更加读懂了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本质,对它的内容有了更生动的解读。 泥泞雪山全不怕 石窑洞中谋胜利 凤凰山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凤凰山脚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到达延安就住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指引全国开展抗日战争。团队首先参观了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的旧居。走近毛泽东旧居,古老的的气息便迎面而来,桌椅破旧却肃穆。随后团队参观了红军总参谋部旧址和中央机要部门旧址,深入了解参谋部的格局,具体工作等。最后,同学们共同攀登了凤凰山,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感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通过本次参观凤凰山革命旧址,我们感受到了前人为革命不懈努力的态度,以及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革命品质。坚定了同学们追寻革命先烈的脚步,向前辈们学习,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宝贵财留千代继 精神不朽万秋尊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抚今追昔,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日理万机,不辞辛劳。重温他们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果实,是历史的见证,是一代代革命先辈留存下来的思想精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新一代青年,更应该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志向,努力继承与宣扬延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不懈努力。 雄鸡唱出朝霞云 红旗招展万物春 风风雨雨九一载 今朝华夏披祥瑞 以新鲜血液滋养华夏大地 向着光明未来 披荆斩棘!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人民日报 | 铸魂育人的“理论轻骑兵”——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陈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让看似枯燥呆板的思政课堂有趣有料、入脑入心,我们使命在肩。”这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实践之中。”扎根教学一线30年来,陈智教授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她带领团队进行了内蒙古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积极推动全校上下形成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在陈智的带领下,成立不到6年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拥有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个,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单位。陈智带领团队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实现了自治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零的突破,她主持的自治区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陈智工作室”成为自治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张金色品牌。 打造“入脑入心”的思政课 思政课承担着传递国家核心价值观、塑造国民精神面貌的使命。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5年,与其他院系不同的是,学院没有自己的专属本科生,全校23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硕博研究生都是学院培养的对象。 在陈智多年努力下,昔日以教材为主的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如今已变成“专题教学+实践教学”双向互动模式。拍摄微电影、分享学习体会、进行微课展示、参与实践教学基地体验……活泼多样的课堂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上世纪90年代初,陈智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母校,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一线,她一干就是30年。 “过去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全而浅,形式单调呆板,这与思政课定位极不相符。”陈智说,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思政课要把握和遵循的方向。 要想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就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陈智带领学院在全区率先实行了“党建+思政”课程教学体系,推行涉及理念创新、体系构建、教学形式探索、方法与手段更新等全方位教学改革的“旗帜·领航”实践教学体系创新项目,让思政课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专题教学打破既有教材体系,根据课程核心内容和社会热点及学生的关注点设计成若干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专题……2015年9月1日,一堂别开生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闪亮登场。 学院制定并不断更新6门思政课具体融入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同时,针对理工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特点设计课堂讨论议题,让一向“吃大锅饭”的思政课,走上个性化的路子。 目前,全校所有思政课均实行专题教学方式授课,思政课学生评教平均分达98分以上,大学生们真正爱上了这门课。 “思政课‘配方’先进还不够,还要做到‘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才能达到以学理讲政治的效果。”陈智说。 为加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陈智一直探索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有机结合,拓展多渠道实践教学。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等实践教学调研基地,师生定期义务教学,有效缓解了知行脱离现象。 “通过对脑包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下人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后,学生王艺燃发出由衷感叹。 学院还在学分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将课堂讲授由原来的16学分压缩到11学分,专门为实践性教学拨出了5学分。 老师想尽办法出“绝招”,学生也“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社团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活动中,通过与老师、同学讨论,我们翻开了《共产党宣言》,更读懂了这本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潘雪兮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德育育人从课堂延伸到“内蒙古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和“内蒙古大学党史国情研究会”理论社团中去,选派4名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让充满时代感和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随时在线。 淬炼坚强有力的理论队伍 “在秋季学期到来之前,各教研室要认真研讨如何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7月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照例召开集体备课会,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题教学。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要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学院是主阵地,要在质量提升上创新奋进,毫不松懈。”陈智着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问题上注重把好政治关,教育引导党员爱岗敬业,在教学建设、科研学术等方面以身作则、精益求精,成为学科建设发展的骨干。 面对思政课教师短缺、教学任务繁重的局面,陈智带头做出表率,带领学院34名教师圆满完成全校思政课教学任务,每位教师每年教学工作量平均达398课时。 她带领科研队伍攻坚克难,产出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构建》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和咨政报告,获得了国家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陈智充分依托学科特色优势,带头参加“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内蒙古专场网络教学展示直播。同时,她带领学院党员教师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媒体发表23篇学术文章,引导公众从抗击疫情中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陈智还带头参加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录制“名师公开课”,组织11名教师加入自治区宣讲团,开展了百余场宣讲。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区第一批重点马院,同时也是全区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我们有责任带动和引领全区思政课教育工作。”在陈智的带领下,学院教学科研和内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区内外影响力明显提高。一批教师被评为“马工程”重点教材撰稿专家和审稿专家。学院教师中不乏“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人选”“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成员”等优秀人才。 “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会牢固树立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上作表率、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上做文章,用行动传递实干奋进的好声音,确保‘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金牌永不褪色。”陈智说。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青春“三下乡”强国有我进行时|IMU山的那边·爱心支教社 共筑支教梦

志之所趋 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 不能限也 当山的那边传来遥远的呼唤 一群拥有支教梦的人便开始远行 站上讲台 拿起粉笔 我们传递的不仅是知识 还有温暖与关怀 夏日炎炎 爱心烈烈 为响应祖国对青年才俊的呼唤,给更多孩子送去温暖与知识,圆梦支教。7月19日,来自我校各个学院的9位支教志愿者同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白家营村,进行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 捧出一颗心 倾注满腔情 初至白家营的第一天,大家便为环绕着它的几座草木丰茂的山峦所吸引。坐落在群山的怀抱之中的白家营有着独特的静谧氛围。抵达白家营的第二天,志愿者们就开始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白家营及周边村落的学生参与本次志愿支教活动。最后,共有80多名学生参与到了本次活动中。 支教活动开始前,每一位支教志愿者都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每天晚上的总结会议还是支教之前教学大纲的检查与修改,每一位队员都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整理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力求支教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使命担当 每一位支教志愿者的初心,都不仅仅是为孩子们讲解知识,还更希望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志愿者们立足建党百年开展了党史教育特色课,希望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党的历史以及红色家书,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 孩子们认真听讲的神情,让支教志愿者们的内心更加坚定,也对此次支教活动更有信心,有力量进行下去。他们的活泼开朗让大家看到了祖国的新苗正在茁壮成长。通过开展党史教育特色课,让孩子们能更深入的了解党,认识到党对人民的帮助与关注,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党爱国意识。 清晨的霞光,正午的艳阳,傍晚的宁静都见证着每一位支教志愿者的工作。在这十五天里,支教志愿者们不仅收获了支教的欣喜,也收获了孩子们的纯真笑容,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前行,为支教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 凡心所向 素履以往 支教的过程定是苦乐交织,但是站上讲台、拿起粉笔,便有无穷的力量。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从决定支教的那一刻开始,每个人都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每位支教者都始终相信: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支教志愿者们满怀热情 将知识与爱带到山的那边 内大学子也将 以时代为己任 以责任为担当 以青春之心 共筑支教之梦!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获奖!| 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代表队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赛)取得优异成绩

2021年7月18日—21日,由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组成的参赛队伍,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1名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3名同学荣获全国三等奖。 该竞赛是教育部高教司批准的大学生竞赛项目,旨在激发大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引领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本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赛)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全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主办,由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市物理学会共同承办。共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全国112所高校,100余名教师及400余名学生参加比赛。 经过紧张的比赛,我校代表队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的实验态度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陈时雨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张寰宇、张子雍、徐明楷同学分别荣获全国三等奖。此次优异成绩的取得,不仅增强了参赛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实验创新的能力,也为物理学科培养创新型人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对加快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带队老师张常在副教授 学院高度重视这次比赛,提前选拔出四位同学做为参赛队员,并安排了三位指导老师。四位同学付出了暑假时间,从放假开始到比赛出发前一刻,一直在实验室忙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搜集竞赛资料,付出了很多努力。通过比赛,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增强了实验动手技能,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同学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形成了团队合作的友谊。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级应用物理学专业 本科生陈时雨 我的成绩离不开很多人对我的帮助。指导老师的耐心辅导让我在赛场上充满信心;准备期间,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仪器供我们练习;学院在实验课程方面的合理安排,使得我在面对陌生的题目时可以从容应对。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9级应用物理学专业 本科生徐明楷 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本次物理实验竞赛,并荣获综合组三等奖。在比赛过程中,认识了许多其他高校的同学,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我负责的是一道光电综合大题,在四小时内,首先是要利用理论知识判断光学元件名称与作用、组装光路,利用软件进行成像捕捉等等,这些仪器在学校实验课基本都接触过,学校老师们也做过悉心指导,我们可以在比赛时面对未知器材心中有数,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9级应用物理学专业 本科生张寰宇 通过这次竞赛,我对物理实验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逐渐爱上了这个竞赛。比赛的试题非常有创新性,考察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还有对这个基础知识的推广应用。比如由电桥和检流计来测电源内阻,测电阻。还会给出简易的应变片,然后让选手由此来将物体的质量信息转化为电压信息,并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在领奖时刻,我觉得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今后的学习中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并争取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为取得更好的成绩。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1...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 145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