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理论宣讲的奋斗者;
她,是思想引领的践行者;
她,是青年学子的陪伴者。
就在年前公布的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征集活动中,我校思政教师莫伶从7080个好网民故事中脱颖而出,获评“中国青年好网民”。
莫伶,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团委宣传科科长,2018年以来,先后受聘于共青团中央青年讲师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讲团、内蒙古自治区青年讲师团等,赴全国机关高校企业开展线上、线下理论宣讲共计70余场,影响覆盖超过700万人次,被《中国青年》杂志誉为“点亮青年心中爱国火苗的点火人”。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莫伶坚信,青年学子需要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还要有烦恼的疏解、困惑的指引、心灵的陪伴、价值的领航。而这些,都离不开有温度的、有深度的、有体验感的、有获得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原来理论宣讲还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作为青年团干部和思政教师,莫伶走进青年群体、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求所惑的机会很多。为此,打破理论的“高墙”,用接地气的语汇将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是莫伶一直努力的方向。作为自治区唯一受聘于团中央青年讲师团的团干部,莫伶擅长用小角度结合大主题,生动开讲,是快速成长起来的、心有所信的高校理论宣讲的青春力量。
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转换为贴近实际、贴近青年、贴近生活的语汇;将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广大青年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生活话语、网言网语;用务实的态度回应青年、用彻底的理论说服青年、用真理的力量引导青年……不论是在校园小课堂,还是在社会大讲堂,亦或者网络新课堂,广大青年都觉得莫伶的理论宣讲和思政课贴心有感、走心入脑,能在“润物无声”、“日用不觉”中获得引导。
她的相关事迹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内蒙古日报》等关注报道,2020年,莫伶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21年,获批自治区教育厅“中青年骨干计划”项目,并以《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青春奋斗正当其时》为题,向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做理论宣讲展示,获得宣讲“既有理论的逻辑之美,也有情感的温润之力”的好评。
“这就是融合媒介传播的力量”
思想引领不仅需要传统的课堂讲台,也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莫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主题慕课、理论公开课、理论访谈、网络主题团课、网络直播等形式,将面对面深度交流和键对键广泛传播结合起来,主动融进“青年群”、“圈粉”新生代,充分发挥了理论宣讲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和凝心铸魂的作用。
2020年,莫伶获评“高校思想政治名师工作室”、“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支持培育计划”等专项计划,个人也获评2020年“北疆好网民”荣誉称号。她创办的“交想悦团”微信公众号成为了自治区高校品牌,辐射受众超过50万人,被《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评为2020年全国60强。在正在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中,莫伶带领团队联动自治区高校优秀学生党员制作了《百年家书》等100期云宣讲微视频,引导广大青年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使命,微视频由学习强国、《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教育发布等平台发布,目前阅读量已超过100万+。她主持的网络名师支持计划项目《青年说》通过与优秀青年的对话,增进了青年的理性认同、强化了青年的理想信念。她录制的共青团中央《青年讲师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特别节目《流淌在百年家书中的草原红色因子》,在B站播放量超过11万,被誉为“网络思政的引领者”。
“相比于老师,她更像是一个姐姐”
作为学生口中的“莫姐”,孩子们都习惯“有事找莫师,随时找莫姐”,因为他们知道,莫伶的办公室随时向他们敞开。在她点对点、心贴心的帮助下,学生们奋发向上,展现出了内大青年学子的“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朝气与活力。
2020年2月,她带领学生创作的原创作品《团委特稿|云开日出 我们等你》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战‘疫’有我”宅出精彩”系列网络文化活动中荣获“最佳创意奖”。
2020年12月,她带领学生制作原创微视频作品《下一个主角,是你》获全国思政委员会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举办的“同心向党,薪火相传”——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微视频大赛二等奖。
2021年4月,莫伶带着学生们备战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获全区二等奖一项,全区三等奖一项。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作为高校思政教师,莫伶热爱并感恩让她不断淬炼提升的思想政治工作,认为这是一份可以点燃青年心中火苗,传递理想信念并指导实践的精神追求。
莫伶也愿意不断努力,助力更多青年蜕变为“请党放心”的青春力量,成就更多青年蝶化为“强国一代”的青春远航。
/ 其他
2021年底,在第九届内蒙古年度大学生“桃李之星”评选上,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韩习被评为第九届内蒙古年度大学生“桃李之星”。
韩习是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9级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理论宣讲团成员,草原学习轻骑兵,曾担任内蒙古大学团委兼职副书记、内蒙古大学青马班班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支教队队长,内蒙古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内蒙古大学团委兼职团干部等职务。他是2020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开展的《强国青年》专题节目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名入选学生,个人事迹在“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等平台刊播。他能够很好的协调学业与学生工作的关系,曾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校区级荣誉称号13次,内蒙古自治区奖学金等7项奖学金。
学习工作 全面发展
新时代青年,要承担时代责任,更要不辜负祖国的培养。从本科开始,韩习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注重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关注时事热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他曾参加全区第九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内蒙古大学第九期青马班,认真学习并顺利结业,荣获了“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
学习之余,他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学生干部,组织承办自治区高校学习党的十九大知识竞赛、校园“三走”活动等校区级文化活动30余场。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带队报名内蒙古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建立关爱弱势群体实践团,为呼和浩特市东辰小学的贫困学生筹集体育、学习用品等100余件。
他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名学生入选团中央、中国青年报联合开展的强国青年观察团成员,个人事迹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刊播,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内蒙古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全面发展标兵、内蒙古大学团委优秀兼职团干部、内蒙古大学“奉献之星”,内蒙古大学“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丰富的实践锻炼与志愿服务没有影响他的学习与科研,他能很好的平衡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奖学金2次、内蒙古大学学业奖学金、推免奖学金、一等单项奖学金等7项奖学金。
西部支教 青春选择
大三下旬,韩习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传递的知青精神让他备受鼓舞。学校选拔研支团的宣传海报让他了解到,20年来,数万名有支教梦想的年轻人奔赴西部,让人们看到奉献中闪闪发亮的青春。“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他立志一定要成为其中一员,在大四学年,韩习报名参加了学校研究生支教团选拔,终于成为内蒙古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成为团中央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带队前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任务。
第一堂课前,连着跑了五趟实验室,试点了一晚上镁条,准备好了所有需要的仪器和药品,韩习依然睡不着。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化学,也是他第一次站上讲台,不想有一点失误的他辗转反侧。第二天,当看到孩子们新奇地瞪大着双眼,不自觉地拍手,大呼着一声声神奇,那一刻他觉得自己赢了,他说:“那是一个老师最大的荣耀!”
无论是课堂上的“化学奇观”,还是晚自习后的“小悄悄话”,都让孩子们从心底认可这个了这个初为人师的大哥哥,“他们把我当知心哥哥,什么话都想跟我说,也更愿意学习我讲的知识点,我也和他们越来越熟悉。”韩习发现,班上的大部分学生是农牧民子女,平时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很匮乏,孩子们不应该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于是他结合研支团的品牌活动“七彩雷锋课”,将“七彩”化为“尊师、敬老、圆梦、安全、护眼、志愿服务、爱国主义教育”七个主题活动,在一年的时间里全部开展。他带着学生们进社区学雷锋,邀请当地交通警察讲安全知识,做“爱眼大使”给孩子们测视力,带着孩子们学五四精神……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
支教不止诗和远方,更是把脸皮贴近地皮的人生体验。因为环境闭塞,他的学生们大多从来没有机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就想带你们出去看看。”这是他的心愿,他也一直为了这个心愿努力着。终于,大手拉着小手,他通过内大教育扶贫项目,带着30个支教地的孩子走进了内蒙古大学。孩子们指着最高的教学楼兴奋不已,他们激动地跟韩老师说:“老师,我以后就要上你的大学,你一定要等我呀!”韩习欣慰的笑了,“那你可一定要努力啊!”一年的时间很快,韩习带的两个班获得了全县统考第一名的成绩。也就在那一天,孩子们顺利毕业了,他仅有一年的支教生活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接过孩子们送来的鲜花和特别订制的锦旗,他热泪盈眶,心里充满着骄傲和自豪,他说:“这一年,真的值得!”
支教期间,韩习组织运营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微信公众号,共推送17次微信公众号文章,其中活动新闻在中国青年网西部计划专栏发表13篇。获得全国百校爱眼行——“点亮眼睛 看清未来”爱眼大使荣誉称号。他还积极参加当地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托克托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团支部成立仪式,并当选为宣传委员,加入了托克托县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托克托县青年讲师团中担任团长,为托克托县中小学生宣讲五四精神,覆盖人数达1000人次,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牢记嘱托 不负韶华
2019年7月,支教任务结束的韩习返回母校学习,正逢习近平总书记走近桃李湖畔,来到师生身边。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里,总书记和同学们亲切交流,韩习就是其中一员。他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支教经历,总书记听到后很关心,关切的问他在哪里支教?教什么科目?教多长时间?他依次回答了总书记,支教地在托克托县,教授初三年级化学,支教时间只有一年。总书记听后点了点头,就像一个温和亲切的长者关注着他的成长,也让他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他支教服务的肯定,更是对青年人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肯定。能够在图书馆向总书记汇报支教经历,和在现场聆听总书记的嘱托,是他一生的荣幸。
与总书记交流后,韩习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理论宣讲团的一员,到内蒙古赤峰学院、赤峰武警支队等地开展宣讲,并在内蒙古“青春告白祖国”宣讲会等活动中分享成长经历,他说:“能够把总书记对北疆学子的殷殷嘱托传达到老师和同学们中去,让我深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看到我的宣讲在师生和武警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基层群众深受鼓舞,更让我深知此次宣讲的重要意义,我也正是这些深受鼓舞的同学们中的一员啊!”
2020年的一场疫情给全国各地都按下了“暂停键”,疫情发生后,韩习所在的小区迅速封锁,不能出门的他只有在家里时刻关注疫情信息,引导家人不信谣、不传谣。同时,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他报名参加了“争做新时代雷锋,我为奉献者奉献”志愿服务工作,进社区防疫执勤,为抗击疫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0年4月,他收到清华大学博士生宣讲团的邀请,参加全国理论宣讲团联合宣讲活动,组织学校联动,与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举办了“抗疫有我 为爱发声”抗疫宣讲活动,号召青年为抗疫发声,活动覆盖人数达6000人次。此外,他还参加了五四全国二十二所高校云合唱活动,为抗疫工作人员送上诚挚祝福。
“曾经是你,如今是我”,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这是我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当代青年勇敢抗疫、奉献青春的时代传承。他希望自己的一点付出能够为更好地打赢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提到对爱国奉献的理解,他说:“成长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内大度过,我的爱国之心也在内大发芽,祖国以绿水青山养育我,我愿将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
/ 学生原创作品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校各单位坚持紧扣“实”字,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放在突出位置,与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立足本职办实事、办好事,在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和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保卫处深入开展了校园环境秩序整治,保障师生安全和方便。针对南校区食堂北侧及西门区域车辆乱停乱放,影响通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保卫处向食堂、快递点、设计院等车辆来往频繁的单位发放《关于整治校园交通美化校园环境的通知》,对送货、办事车辆进行规范化要求,并积极联系玉泉区交管大队209中队协助治理食堂区域交通状况,在食堂北侧主干道南侧非机动车道摆放52个石球,安装了6套全线禁停标志,有效地杜绝了机动车乱停现象,食堂北侧乱停车现象已得到治理,西门区域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提升了师生的获得安全感、幸福感。
/ 主题教育
1月7日,我校召开二级学院改革发展工作推进研讨会。学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副校长张吉维、额尔很巴雅尔、刘永斌出席会议,18个二级学院的党政负责人、部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高光来副校长主持。
18个二级学院的院长就各自学院的基本情况、“十三五”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十四五”目标任务与思路举措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各位校领导逐一点评提问、讨论交流,对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育、学科专业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成果产出、高端智库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出了很多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建议。
会议上,武利民作总体点评。他认为,各学院 “十三五”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也存在师资队伍体量偏小、高层次人才短缺、学科方向不明确、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等问题,亟需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一是各学院要认真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加大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育力度,充分认识到人才是强校强院的第一要素,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也不可能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更不可能建设“双一流”大学;二是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既顶天立地做学术研究,又要结合自治区的重点发展领域和需求,为产业发展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内大力量;三是要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破除不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的体制机制障碍。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本着对学校事业负责的态度,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直面难局、大胆破局、善开新局,努力在“十四五”时期实现新超越、迈向新台阶。
刘志彧作了总结讲话,充分肯定了各个学院“十三五”以来的成绩,同时分析了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他说,新时代新征程,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全校上下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扭转固有模式,才能奋起直追,长足进步。一是切实增强改革发展的现实紧迫感、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找准抓紧做实事关“十四五”发展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力争在高端人才引进、平台团队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贡献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和标志性成绩;二是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准确定位,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紧盯需求,紧盯服务,紧盯政策,紧盯目标,顺应和对接,有为有效地在自治区的“新路子”“新篇章”中做出内大新贡献;三是秉持自信、乐观、执着、韧劲的状态,提振精气神,靠前使劲发力,勇于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求真务实,高强度,快节奏,敢担当,善作为,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内大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 其他会议
党史学习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我校理论学习轻骑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小分队成员潜心学习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精心选取中国故事,做成微党课,分享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学习心得,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前行奋进的力量,抒发实干实学、勇毅前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今天推出第一期,邬敏同学带来的梁家河的故事。
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回望百年奋斗、展望新的征程,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的进军号令。风雨百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家河,去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
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去清华大学读书。在这之前,他在梁家河度过了7年的知青岁月。初到梁家河,一孔窑洞成为了他的栖身之所,两个书箱成为了他最好的伙伴,面对艰苦而又陌生的环境,加上周围不信任的目光,最初的插队生活被埋上了重重阴影。
但他相信,黄土地养育了他的父辈,也必会以宽大的胸襟接纳他。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开始融入乡村融入群众,敢想,敢做,敢担当!打井、开磨坊、办沼气,修路、打坝、育良田...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他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就要离开这里了,往事一幕一幕涌上心头。习近平对大伙儿说:“我来咱梁家河七年了,学会了很多东西。梁家河给我的一切,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这个志向高远的年轻人,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最强烈的情感。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们,又何尝不是同这位为人朴实而又充满活力的村支书难舍难分呢?次日清晨,天色刚刚透亮,推开窑洞的门,他惊喜的发现,院子里站满了人,梁家河七沟八梁的老老少少几乎都来了。家里仅有的小米、鸡蛋、红枣,平时舍不得吃,此刻都提在手里;婆姨们拿的,是亲手纳的布鞋底……怕打搅习近平休息,他们就静静地站在院子里,等待着这个告别的时刻。
看到眼前这一幕,习近平的热泪一下子奔涌而出。这是他第一次当众落泪。刚来时吃不惯睡不好,他没有哭;干从没有干过的重体力活儿,满手茧子一身泥,他没有哭;面对种种生活的波折与委屈,他没有哭。男儿有泪不轻弹,但面对梁家河父老乡亲们的深厚情谊,他流泪了。
从院子走到村口,从村口走到乡间的小道,乡亲们依依不舍地与他告别。习近平不停地嘱咐村里的年轻骨干,工作怎么干,事情怎么安排——农田基建要搞好,平地多了收入高,温饱口粮能解决,遇到山洪也不怕……这些心里话,都是他平时工作中正在做或者正在思考的事情,是他对摆脱贫困最直接、最质朴的认识。
十三位村民陪着他走了40多里地,到了延川县城,大家你三毛、我五毛,凑了5块5毛钱,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这也是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难得的纪念。
总书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我想,“为人民做实事”就是总书记的初心和使命!带着这样的信念,带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他向世界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从土窑土炕、酸菜谷糠到柏油路、互联网、砖瓦房,几十年过去了,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成为现实,梁家河之外更加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更多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正在成为现实。
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幅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像总书记一样,在年轻时就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资料:
1.《习近平扶贫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2.《梁家河》,梁家河编写组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3.你从梁家河走来,程冠军(来源:学习强国)
4.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评论员(来源:学习强国)
5.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讲述梁家河的故事,央视新闻(来源:学习强国)
6.习近平2015年10月21日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讲话(来源:学习强国)
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 主题教育
年末又至 新春将来
不分寒暑与昼夜
优秀的内大学子
用努力与坚持书写自己的求学岁月
在人生行囊中装满收获与成长
他们或勇攀学术高峰
或追寻多彩梦想
或以志愿之举践行爱与奉献
或以家国情怀彰显青年担当
今天 让我们走近
我校两位优秀同学
他们矢志奋斗 追寻热爱
他们修身强学 弘毅致远
他们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上
探索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他们是千千万万内大学子中的一员
也是砥砺奋进、逐梦扬帆的身边榜样
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 获得者 公共管理学院 王智宏
毕业后,取得推免资格的王智宏选择休学一年,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我校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服务于托克托县内师大附三中,负责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工作,曾担任四个班176名学生的政治教师。全学年的十余次正规测试中,学生们在合格率、优秀率上均有所进步、提高,在全市一模联考中取得了市辖五旗县第一名,中考取得了全县第一名。
王智宏还邀请了我校师生们前往支教地听一节课、做一次操,为班内的每一名同学带来了文具、书籍等。五四青年节,他和同事设计了集趣味性、参与性、志愿服务精神于一体的彩虹跑趣味体育活动。儿童节,他带领学生前往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增强了对大自然的兴趣。
草木蔓发,春山渴望,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能说明未来。他希望能够不骄不躁,初心不改,将这份优秀保持下去,感染带动身边的志愿者们一起奋发努力、勇担重任,为组织交上一份合格、满意的答卷!
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 获得者 交通学院 郭作宇
在保持着在专业学习上的刻苦和成绩稳步提升的同时,郭作宇早早就立下了志向,那就是扎根基层,将青春挥洒在最需要的地方。
郭作宇曾前往锡林郭勒盟开展“走进苏尼特,走近北疆牧民脱贫攻坚的故事”脱贫攻坚主题调研,循着“看见他们、走进他们、讲述他们”的方向分析内蒙古畜牧业地区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扶贫工作管理体制,获得了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来信表扬。此外,郭作宇还利用暑假时间前往河北黄木沟支教、前往内蒙古送变电实训锻炼,还在杭锦旗人民政府办进行政务实习。他探索着更多的可能,见证着更广的天地。
“看不见的风景决定了看得见的风景”,展望未来,郭作宇将继续保持温良和不迫的作风,保持理想与温度,真正做到“把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未来属于青年 希望寄予青年”
我们迎来万山红遍的新时代
也即将开启属于自己的新征程
这是时代赋予青年的重任
也是家国寄予学子的期待
希望每一位获奖学子都能与荣誉同行
每一位内大学子都能与榜样并进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 学生原创作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我校理论学习轻骑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小分队成员潜心学习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精心选取中国故事,以微党课的形式分享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学习心得,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前行奋进的力量,抒发实干实学、勇毅前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今天推出第二期,李娜同学带来的《为民生,因民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何为人民至上?罕见药进医保是最暖心的回答。70万元,这是一只SMA患者救命药的价钱,画面中这位父亲名叫马大翔,2018年11月26日,他的儿子被确诊患有SMA脊髓性肌萎缩症。这是一种罕见病,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很难活过两岁,这个家庭瞬间塌了,老人瘦到脱相,妻子濒临崩溃,那是全家人竭尽所有却又无能为力的绝望啊!为了救儿子,马大翔到处凑钱买了第一针,开箱的时候夫妻二人的手都在忍不住的颤抖,是啊,这么贵也要咬着牙用,因为那是儿子的命!这位父亲一直憋着一口气挺着,因为爱你不允许有半点软弱,但这仅仅是第一针,已经足够压垮这个家庭,接下来的路又该怎么走呢?
人生最举足无措之时,国家给予了他们最光明的希望。在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和药企代表八轮的交锋中,在谈判代表一次次用最有力的声音说着“请再商量一下”的话语中,药价终于降了,马大翔说,那天是他重生的一天,像马大翔一样的家长们喜极而泣,我们的孩子终于有救了。一声声诚挚的感谢,一道道欢喜的眼泪,它意味着曾经飘在天上的救命机会,终于能用双手去触碰了;它意味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们,终于可以再次谈及未来了。
SMA患者群体在我国只有三万多人,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他们是那么的渺小。而罕见病药物因为销量少、研发成本高,价格更是贵的离谱。但是,生于中国的马大翔和他的儿子是幸运的,因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下没有少数人和多数人,只有人民,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
何为“人民至上”,疫情防控是最漂亮的解答。在“防疫战”最艰难的时候,党和国家迎难而上,一个个红色堡垒固若金汤、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恰是这场疫情再一次证实了中国共产党有多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多么好!
何为“人民至上”,雪灾救援是最诚恳的解答。前段时间,通辽特大雪灾中,一名汉子骑着一匹栗色骏马,踏着积雪入户的场景让人久久难忘。骑马的人正是当地支书何常辉,他说“现在正是老百姓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共产党员就得冲在第一线,就得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这才是共产党员的本色。”雪暴疯狂,党旗飘扬。在抗击强暴风雪过程中,通辽市17万名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一线,寒冷挡不住他们为民服务的热情,风雪吹不散他们情系群众的干劲,共产党员成为了抗灾中最坚强的力量。
今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华夏魂。没有哪个群体比中国政府更有决心,没有哪个群体比中国共产党更爱人民。正是因为有他们在,祖国才能更加强大,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决议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百年大党,初心不改;征程万里,本色依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有他们在,我们一定会走得更加辉煌!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2]一针70万元 天价“救命药”背后之难——中国新闻网
[3]观看医保局专家与药企代表谈判视频心得5篇精选
[4]白皮书:中国SMA患者约3 万每50 人就有一个致病基因携带者——人民政协网
[5]人民战“疫” 党旗飘扬——人民网
[6]雪暴风狂,党旗飘扬——内蒙古通辽万众一心抗击70年来最强暴风雪——《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7]坚守初心的为民本色——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示录之“宗旨篇”——人民网
/ 主题教育
年末又至 新春将来
不分寒暑与昼夜
优秀的内大学子
用努力与坚持书写自己的求学岁月
在人生行囊中装满收获与成长
他们或勇攀学术高峰
或追寻多彩梦想
或以志愿之举践行爱与奉献
或以家国情怀彰显青年担当
今天 让我们走近
我校两位优秀同学
他们矢志奋斗 追寻热爱
他们修身强学 弘毅致远
他们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上
探索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他们是千千万万内大学子中的一员
也是砥砺奋进、逐梦扬帆的身边榜样
2020年度中国电信奖学金·天翼奖 获得者 蒙古学学院 青合乐
青合乐,一个帅气的蒙古族小伙子,说起话总是笑眯眯的,就和他的名字一样,让人感觉很快乐。“青合乐”翻译过来就是快乐的意思。
青合乐是一个活脱脱的学霸,对于自己的学习成绩,青合乐很自信,以专业第四名的成绩被保送至本校研究生。如果你以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学习型选手,那就错了!他还是一个排球爱好者,是内蒙古大学排球队阳光组的队员,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本科校园组排球第三名。
阳光男孩+学霸+体育健将,这个人设很完美了吧?No!还有呢。青合乐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学联第九届学生会主席、内蒙古大学学生会主席、蒙古学学院学生会主席。
他想说,“大学是一段新奇而有趣的旅程。路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新鲜事物,我们应该勇于尝试,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在积累经验中成长,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像雏鹰展翅高飞,搏击万里长空!”
2020年度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 获得者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薛晓歌
“不做孤岛,不失初心,知道自己爱什么,也知道应该如何去爱”这是薛晓歌勉励自己的话。她怀着对语言学的满腔热忱与执着追求,在享受学术乐趣的同时积极突破自己。她主持了与元代“汉儿言语”相关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一项,并参与了相关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她密切关注语言学学术前沿,在北京大学修读了汉语方言学、实验语音学、美国结构语言学等语言学课程,为进一步投身于语言学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薛晓歌除了对语言学的执着追求,对语言哲学、哲学咨询方面也具有极大兴趣,长期参与哲学咖啡馆活动,多次跟随导师参与哲学咨询国际学术会议,积极投身哲学实践活动。相信她可以遵循热爱以寻找更多可能,探索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为生活赋予更多意义。
“未来属于青年 希望寄予青年”
我们迎来万山红遍的新时代
也即将开启属于自己的新征程
这是时代赋予青年的重任
也是家国寄予学子的期待
希望每一位获奖学子能够与荣誉同行
每一位内大学子能够与榜样并进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 学生原创作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我校理论学习轻骑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小分队成员潜心学习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精心选取中国故事,以微党课的形式分享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学习心得,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前行奋进的力量,抒发实干实学、勇毅前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今天推出第三期,李欣雅同学带来的《共同富裕——我们在路上》。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历经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今天,让我们一同看一看那些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坚定身影。
他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一条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新路子。当地牧民在他的带领下,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廷·巴特尔。这位平凡的共产党员扎根牧区47年,饱经风霜却本色依旧,他总结创新放牧经验,带领牧民减羊增牛、划区轮牧,同时组织牧民加工畜牧产品,开发生态鱼塘,开办特色旅游,将牧民人均收入由40多元拉升到两万多元,成为牧民群众最为信赖的带头人。
奋斗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共同富裕的“铺路石”。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还有无数人在默默艰苦奋斗。“草原绣娘”白晶莹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无私奉献,持之以恒,筹划建立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共带动科右中旗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鄂尔多斯市折家梁村党支部书记王占荣带领广大农牧民不断地探索尝试,建立黑猪养殖基地,让折家梁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兴安盟俄体镇的党代表蔡明,挨家挨户探访,悉心调查,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带领全镇群众共同致富......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无数的干部无我无私,无怨无悔,无数的人民艰苦奋斗,众志成城,一次次勇于探索的尝试,一点点来之不易的进步,一个个苦干实干的身影,都化成了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阵阵星光,照亮了每一位人民的生活,点燃了每一位奋斗者的希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新的征程上,我们党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力量绘就凝心聚力的“同心圆”,初心如磐,脚踏实地、与岁月争锋,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大步向前,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1]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让草原绿起来,帮牧民富起来(来源:新华网)
[2]百年奋斗正青春“七一勋章”获得者:扎根牧区的楷模廷•巴特尔(来源:新浪微博)
[3]内蒙古草原绣娘白晶莹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来源:新浪微博)
[4]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来源:人民日报)
/ 主题教育
2021年底,我校开展第十六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网络评选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活动全校共有30位同学(团队)入围候选人行列,经过投票审核,最终评出其获奖者。他们以身作则,奉献社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广大团员青年做出了表率。他们身上涌现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等优秀品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也是激励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风采吧!
李惠珍—“芙蓉学子·学术科研奖”
以赤子的眼眸仰望科学的星空
“给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逐步践行,总有一天会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这是第十六届“芙蓉学子·学术科研”奖得者李惠珍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201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三年来,她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毫不松懈、历经艰辛。她终究凭借自己的执着和坚定的信念,成为了学术科研之路上的“追寻者”。
她“上下求索”。她“行稳致远”,她热爱所学专业,做科研时,她坚持每天阅读文献,并把遇到的问题及每周组会内容拿来和指导教师深入沟通。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她真正体会到研究生的科学担当和科研方法。她知道:“学习虽然不是研究生生活的全部,但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漫长的事情,需要能够经受枯燥乏味,持之以恒”。
她“学以致用”,她“孜孜以求”,李惠珍热衷参加学术会议,在中国草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上,总能见到她的身影,她在2021年草学年会做了学术汇报。参加学术会议的经历使她萌发并坚定读博的信念。凭借积累的科研数据及专业知识,李惠珍以第一作者在中国草地学报发表《植物多样性水平对牧草根系形态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和《植物多样性水平对牧草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以第二作者在Ecological Indicators上发表《Grassland restoration measures alter soil methane uptake by changing community phylogenetic structure and soil properties》等文章。
她“常怀献身科研之志”,她“常怀感恩之心”。李惠珍懂得:“人最大的成长是懂得感恩”,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本科期间并没有过多的接触过实验操作,但读研需要自主设计实验,摸索实验流程、学习数据分析软件、锻炼论文撰写能力,大部分工作需要独自去探索并践行,这个“蜕变”过程虽然很艰难,但也锻炼了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幸运的是母校拥有良好的实验平台,导师提供实验条件并耐心指导,家人全力支持求学,并在此结识了众多积极向上的朋友”,这些都给了她巨大的力量去迎接挑战,“借着东风好扬帆”,如今能够获得“芙蓉学子·学术科研奖”要感恩母校的培养,感恩老师的指导,感恩家人的支持,感恩朋友的陪伴。
展望未来,李惠珍希望自己可以在读博阶段可以更上一层楼。面对未来、面对人生的下一个挑战,“所有的好运气都是藏在努力里,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三个是‘不后悔’”。
宁晶—“芙蓉学子·公益行动奖”
走出小家 服务大家
2020年1月25日,共青团中央向各级共青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们发出行动令,自治区团委也发出了“返乡大学生到社区嘎查村报道”的号召。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的宁晶,她积极响应号召,到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吉尔嘎郎镇报到,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
为响应村委会“里不出外不进”的防控政策,她在村口做起了志愿服务。登记出入人员、车辆,消毒、测量体温,她不辞辛苦,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并联合当地团委完成了吉尔嘎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和招募工作。2021年1月22日,她再一次投身到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中。她说:“作为一名团员青年,能够冲锋在前,为家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我感到很满足。
响应党组织一次次的召唤,献出自己一点点微薄的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党委、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助力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2020年6月4日,宁晶对吉尔嘎朗公路沿线的边沟垃圾、周边生活垃圾和包联片区及僧格林沁王府前广场的塑料垃圾、卫生死角等进行了清理。
年关将至,温暖陪伴。为帮助困难青少年解决生活困难,切实感受到团旗委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团委的关怀,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2021年2月9日,她和其余几个兼职团委副书记带着来自自治区团委、自治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爱心邮包”深入到困难青少年群体中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并仔细询问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勤奋学习,有困难及时找团组织,并勉励他们要把暂时的困难转化作学习的动力。
说走就走,从村委会出发,沿街调查,在嘎查干部的带领下,挨家挨户进门询问。2021年8月她参加了通辽市科左后旗吉尔嘎朗镇返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担任小组领队。经过本次活动他们深入基层群众,与群众积极互动,热情的为老人大声读题,讲解村内政策和红色教育。并被评为“优秀大学生兼职乡村团委副书记”、科左后旗返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吉尔嘎朗镇返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员”等称号。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携手并肩,将爱心汇聚,将温暖传递,在公益行动的道路上,宁晶会一直在路上!
吴桐—“芙蓉学子·公益行动奖”
传播“一元暖冬”的力量
2019年冬天,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吴桐发现一个现象:寒冬来临,呼和浩特的户外劳动者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不辞辛苦的守卫着这个城市,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作为共同发起人,策划了数学科学学院“一元暖冬”公益助力活动,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一元筹款,所有筹集款项全部用来为户外劳动者购置冬日保暖物资,此活动今年已连续开展第四年。活动组织数十位志愿者累积为一百余位户外工作者送去冬日温暖,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志愿服务的热潮。也给吴桐的心里播种了做公益的种子。
2020年,吴桐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赴托克托县支教。支教过程中,她发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与教育资源不匹配之间的矛盾,这对于经常做公益的吴桐来说,是她心里的一道坎,她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予学生们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于是便开始自主策划、录制公益微课。公益微课于短视频平台上线后,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学生们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可以有针对性地点击相应课程进行学习,课程累计浏览量达七万九千余次,内蒙古大学团委官方公众号对这件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支教期间,她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在每次大型考试中均为年级第一,所剪辑的视频还曾被中国青年志愿者官方微博转发。
“把公益行动撒播到每一个到过的地方,把公益的力量传播到每一个需要阳光的地方。”在志愿服务期间,她将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品牌活动“七彩雷锋课”付诸实践,为农牧民子女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课程涵盖爱国主义教育、光盘行动、植树爱林、节约水资源等多样主题,该项目获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并在全区“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优秀项目。
2021年春节,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她积极响应佳木斯市团委的号召,主动申请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值守在火车站、机场,为乘客提供帮助、疏导乘客分区登记、指导年长乘客申请行程码。同时于共青团佳木斯市委宣传部实习一个月,参与深入包保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于云环社区进行“走千企访万户”入户走访活动。她所策划拍摄的公益宣传片还在黑龙江团省委官方平台、佳木斯团市委官方平台进行了宣传展播。
她说,公益行动不是因为有意义才选择去做,而是因为去做了才有意义。同时她也号召学校的学弟学妹们加入志愿服务和公益行动的队伍中,践行青年人的使命、责任,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本领,在公益行动中历练品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张凯—“芙蓉学子·社会实践奖”
疫情之下 让实践之花绽放抗疫的路上
2020年,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全国都在为抗击疫情而奋斗,无数英雄楷模激励着我们。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凯心系疫情防控,主动请缨报名参加了敖汉旗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小区辖口处值班,检测进出人员的体温,在戒严期间,对小区出入人员进行严格的管控,保障了疫情防控阶段下小区生活正常进行。这让他明白了实践才是认知的源泉,热爱上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寒假和暑假期间,张凯参加了“金智惠民,乡村振兴”建行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并在社区担任社区助理。在实践中,张凯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长,顺利完成“智慧村务入乡村”实践工作,得到了社区领导和村书记的表扬。担任社区助理时,他协助工作人员统计了负责辖区内的疫苗接种情况,在工作中他发现,很多住户由于对于疫苗接种的常识了解不多,所以暂时没有接种。他认为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大学生,理应去向他们科普,于是他挨家挨户上门去了解未接种住户的情况,并给他们普及疫苗接种的常识,劝导他们接种,最终在他和辖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辖区接种工作顺利完成。
2021年10月,呼和浩特突发疫情,全市上下发布紧急通告,内蒙古大学积极响应号召,由共青团内蒙古大学委员会指导,组织内蒙古大学防疫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张凯积极行动带领学生社团团工委带头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统筹安排每天志愿服务内容和人员的招募,完善志愿人员的防护措施,在学校食堂安排志愿人员,倡导大家佩戴口罩,隔座就餐。他与老师协商沟通,安排了内蒙古大学教师资格证送考,保障了内大学子教资考试的正常进行,为内蒙古大学的疫情防控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他认为实践后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他号召学弟学妹们走出舒适圈,体验一下不一样的人生,感受一份不一样的风采,在实践中得真知,在风雨中长才干,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刑帅—“芙蓉学子·道德风尚奖”
扎根生长,做时代新人
“做对的事,并把这件事做好”,邢帅自进入大学以来,一直把这句话牢记在心、外化于行。
2019年9月至今,邢帅担任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财务管理专业团支部书记。他从自身做起,敢于善于做领头羊,团结班干部,不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他在回忆学院的团日活动设计大赛时说,支部荣获第二名的背后,所有人都付出了很多,这不是几个班干部就能干好的事,需要大家提出新颖的想法并配合集体行动。如今,通过支部全体同学的努力,支部被评为“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还作为我校支部唯一代表参与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遴选与展示活动,最终入选全国1000支活力团支部。
2021年3月,邢帅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荣获“优秀选手”荣誉称号。邢帅说,他十分珍惜学校给的机会,比赛期间认真备赛、积极与选手们交流。场下他还和选手分享了我校、内蒙古自治区、沂蒙地区的红色故事,给大家带去了自购的内蒙特产,诚挚地欢迎各地的朋友到内蒙古旅游。他说:“我觉得代表学校出来,我就是学校的一张名片,对于此前不了解内蒙古大学的人来说,我就是他们对内大的第一印象。同样,作为自治区高校唯一入选的选手,我也是内蒙古形象,人们会通过我的一言一行来了解内蒙古。我要宣传好内蒙古,宣传好自己的学校。”
自疫情暴发以来,邢帅先后在家乡和学校参与了六次疫情防控志愿活动,2020年初在家乡负责村口驻守、人员流动管控工作,后在家乡负责核酸检测信息预登记,今年在学校负责过核酸检测信息登记、后勤保障、环境消杀、秩序维持等工作。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他更加明白了做好自己当下的志愿服务对于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今年暑假,邢帅作为督导带领队伍深入辽宁省基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完成问卷近200份。他在更加懂得什么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和为什么要践行好“四力”的同时,他的文章真实全面记录他在调研生活见闻与所思所想,其中,文章《漫漫亦灿灿,实不虚此行》被刊登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公众号上,另一篇被学院期刊收录。
邢帅认为,他并没有什么感人事迹,只是把握住了遇到的机遇并在每一次任务中做好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未来,他会继续努力,做一名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内大学子,在祖国北疆扎根生长,做时代新人。
/ 学生原创作品
党史学习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我校理论学习轻骑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小分队成员潜心学习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精心选取中国故事,以微党课的形式分享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学习心得,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前行奋进的力量,抒发实干实学、勇毅前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今天推出第四期,郑宥蓁同学带来的《强国剪影——航母梦的圆梦征程》。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铸就辉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指出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铸就了光辉璀璨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辉煌的史诗。人民军队的强大和国防力量的增强是党百年来不懈追求的目标。航空母舰是国际军事力量评估的重要标准,是国际综合国力的象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的强国剪影——航母梦的圆梦征程!
作为一个拥有一万八千多公里漫长海岸线的国家,守护我们的海洋主权,航母是必不可少的。回望历史,我们更是吃了没有航母的大亏:2000年美军侦查机对我军的警告视若无睹,飞入我国领海,王伟战士在与其发生撞机后壮烈牺牲。与此同时,航母制造的核心技术被美国牢牢的把控在手中。这些惨痛的教训无不提醒着我们,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要拥有我们自己的航母。
这条路,中国走了90多年。
1927年,陈绍宽将军首次提出了建造航母的思想,但动荡的年代,并没有给羸弱中国任何尝试的机会。即使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提出制造航母,却也一次又一次的在资金、核心技术等重重困难面前艰难向前。2012年,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付海军,中华民族迎来了航母圆梦的初见。辽宁号的前身是前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1991年,苏联解体,瓦良格号被出售,面对建造一艘航空母舰的高昂代价和瓦良格号的残破程度许多国家望而却步,一搁数年,中国最终购买了只剩一具空壳的瓦良格号。那时无数国家等着看中国和一堆“废铁”的笑话。但结果却让他们瞠目结舌。从2002年“艰辛回国的瓦良格号”到2012年全新的辽宁舰,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下,中国圆了航母梦!此后,仅仅七年,从改造到自主研发,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号正式交付海军,国之重器横空出世,大国雄伟屹立东方,“双航母”必将承载着“中国复兴梦”驰骋于蔚蓝大海,为祖国的大好河山保驾护航。
圆梦,经历了峥嵘岁月,强国,凝聚了万千心血。被称做是”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将军生前曾说:“如果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罗阳,这个坚守初心,恪尽职守的英雄,为了给航母配上战机他以透支生命为代价,最终倒在了他所热爱的岗位上。张超,航母舰载机的一名普通的飞行员,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航母舰载机,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推杆”救机,却错过了挽救生命最好的时间。伟大成就何以铸之?只因一个又一个用坚毅守护夙愿,用生命践行理想的中华儿女!
国防建设千秋业,盛世中国万代兴。百年来,和国家发展变化始终同向同步,人民军队不断适应新情况新任务新变化,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人民军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彪炳史册的强国画卷。在这背后,离不开的是党强有力的领导,离不开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胸怀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且看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更加辉煌!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来源:人民日报)
[2]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光辉的历程 深刻的启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源:人民日报)
[3]新中国航母70年发展历程(来源:内幕·国防时报·特刊)
[4]央企百年杰出人物 | 罗阳: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来源:澎湃在线)
[5]缅怀!7年前这位将军走了,他曾说:中国不搞航母,我死不瞑目!(来源:传媒人民网)
/ 主题教育
1月14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研讨会。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学校党委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决定》,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在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
学校党委班子成员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依次交流了学习心得和体会,就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汲取开拓前进的精神力量,聚焦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引育并举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打造一流科研高地,建设高端智库,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考察时的深情嘱托,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等方面谈了工作思路和举措。
刘志彧在讲话中指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大家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有了显著的提升,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了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思路举措和实际成效,下一步,我们还要持之以恒深化理论学习,继续系统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一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自觉强化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常修常炼,强化责任担当,大力发扬奋斗精神,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走好新路子、书写新篇章。二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把民主生活会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到位,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打牢思想政治基础。要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和目标理解到位,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发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践行时代使命,厚植为民情怀,勇于担当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要对照检查到位,认真对标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明确的重点内容开展自我检视,切实找准差距和不足,确保民主生活会开出质量、开出成效。
/ 主题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我校理论学习轻骑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小分队成员潜心学习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精心选取中国故事,以微党课的形式分享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学习心得,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前行奋进的力量,抒发实干实学、勇毅前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今天推出第五期,崔媛媛同学带来的《万里尚为邻,“中国援助”温暖人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着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挑战,中国面临的挑战来自病毒的狡猾未知、来自公众的恐慌无助、来自国际舆论场上放大镜般的审视。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的同时,驰援全球抗疫,彰显了“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书写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一个又一个英勇壮举。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已经向巴基斯坦、菲律宾、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分批提供医疗设备和物资,派遣医疗专家组同当地政府分享防控经验;中国紧急向意大利提供了多批医疗设备和物资,向欧盟提供了2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中国同时向非洲联盟和所有建交的非洲国家都分批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
中国千里驰援的善举赢得了各国民众的高度评价。许多国家民众在网上和中国驻外使领馆社交媒体账号上点赞中国,在城市点亮“中国红”,在街头高呼“感谢中国”。抗疫之路,一幅幅中国同各国共克时艰的画面温暖人心。
中国的对外援助,不仅仅讲“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更坚信“烈火炼真金,患难见真情”。中国从来不会在朋友有难时袖手旁观,更不会在伸出援手时夹杂私利。无论是在印度洋海啸、尼泊尔特大地震,还是在应对埃博拉、鼠疫和寨卡疫情中,都能看到中国援助的身影。而在这次全球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更是举倾国之力援助八方,以实际行动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不仅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也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真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向世界分享相关信息和经验,充分尊重和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主导作用,和联合国等有关机构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并通过提供国际援助的方式支持出现疫情的国家抗击疫情。这是发挥中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这是中国一贯的理念与主张,更是中国主动的作为与担当!
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大国之大,不仅仅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我们相信,中国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必将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进步创造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开启建设人类更加美好世界的伟大征程!
参考文献:
[1]陈超凡.中国抗疫生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3]青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实写照——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抗击疫情评价综述(来源:求是)
[4]中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党组.在对外抗疫援助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源:求是)
/ 主题教育
1月10日,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首批“揭榜挂帅”项目签约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我校作为牵头单位揭榜“牛结节性皮肤病标记疫苗及其配套鉴别诊断试剂盒开发”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单位联合揭榜“高寒旱地区湖羊引进及本土化选育关键技术研究示范”项目1项。
“牛结节性皮肤病标记疫苗及其配套鉴别诊断试剂盒开发”项目发榜企业为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由我校牵头联合内蒙古金迈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共4家单位联合揭榜,项目投入总额1500万元,项目负责人为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炜研究员。该揭榜项目将围绕我国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的重大需求,开发出标记疫苗、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以及标记疫苗鉴别诊断配套试剂盒系列产品,助力国家和自治区动物疫病防控及畜牧业发展。
“高寒旱地区湖羊引进及本土化选育关键技术研究示范”项目发榜企业为内蒙古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和我校联合揭榜,项目投入总额为3000万元,我校项目负责人为副校长刘永斌教授。该揭榜项目围绕适合于我国北方高寒旱地区的湖羊新品系引进和选育的重大需求,开展北方高寒旱地区湖羊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建立湖羊新品系生殖细胞库,研究其繁殖特性,挖掘优质种质基因并进行本土化选育生产示范。
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是自治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关决策部署,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揭榜挂帅”项目实行“企业出题、政府张榜、能者解题”的攻关模式,充分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高效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促进企业、行业创新发展。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聚焦国家和自治区战略需求和产业重大需求,整合优势创新资源,积极承担“揭榜挂帅”项目,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科技供给。
/ 其他
党史学习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我校理论学习轻骑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小分队成员潜心学习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精心选取中国故事,以微党课的形式分享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学习心得,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前行奋进的力量,抒发实干实学、勇毅前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今天推出第六期,王玉凡同学带来的《国之大者 兼济天下》。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4亿多人民彻底摆脱绝对贫困,中华民族向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一步。中国在一心一意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更以天下为怀的处事理念,尽己所能为世界的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为了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一带一路绘就了一幅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8年来,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迄今已有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一带一路成为广受各国认可的繁荣发展之路,中国的发展成果正不断惠及世界。因为“一带一路”,曾经夜里漆黑一片的缅甸皎漂,如今实现24小时全天供电,一排排路灯照亮人们前行的路;因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上最长的合作纽带,不断跑出互利共赢的“加速度”,助力沿线国家深化合作;因为“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为地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老挝同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互联互通。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我想,中国的胸怀天下应该名列其中。
中国胸怀天下的气魄,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青年,他们活跃在异国的山间、荒地、戈壁,在以别样的方式创造着人生价值。中交集团的杨建冲,作为多年来奋斗在非洲大地上的建设者,他说:“当我看到自己建设的港口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非洲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我就感到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湘雅医院的李艳冰,和志愿者们深入当地居民社区进行医疗知识的防护宣传,她说:“在非洲的每一天,我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中国路桥的俞晓东,参与了蒙内铁路从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实施,他说:“我们中国披荆斩棘闯出的路、取得的经验,愿意与世界分享!”一带一路离不开当代青年的付出与担当,翻开“中国建造”的成绩单,“中国品牌”、“中国标准”在一批批中国青年的砥砺奋进中,同中国的善意与胸怀,共同成为一张张亮丽的中国名片。
立志民族伟大复兴,胸怀人类前途命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合作关系。”我们相信,胸怀天下的中国,必定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推动历史的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参考文稿: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来源:人民日报)
[2]“一带一路”,开创共同发展的光明未来(来源:人民日报)
[3]立志民族伟大复兴胸怀人类前途命运(来源:求是网)
/ 主题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我校理论学习轻骑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小分队成员潜心学习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精心选取中国故事,以微党课的形式分享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学习心得,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前行奋进的力量,抒发实干实学、勇毅前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今天推出第七期,赵旭同学带来的《雄心万丈 走向复兴》。
党的百年,征途漫漫,我们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甘苦万里,即使一路坎坷,我们的祖国一直披荆斩棘,行歌万里。中华民族何以所向披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何以成就奇迹。答案的谜底便蕴于党的百年奋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回溯近代,曾翘楚于世界的中国陷入苦苦的挣扎。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当先进知识分子垂首顿足之时,社会主义给黑暗中的人们燃起了星火。当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人的漫漫长夜开始走向尽头。此后的28年,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曙光的初见。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获得了深厚的积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做他国的附庸,走中国人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徘徊中的中国指明了方向。党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明艳艳的生机,中华民族开始大跨步追赶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巨大的活力。
当历史的车轮行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愈发深厚的底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翻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
从“曙光初见”到“深厚积淀”,从“更具活力”到“崭新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回答了过去我们为什么成功、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无可置疑,党的不懈奋斗是我们过去成功的密码,同样,中华民族的未来,势必要继续奋力书写于党和人民伟大奋斗的恢弘篇章。
奋起的中国须有奋起的青年。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说:“只要你不是一个甘心亡国的懦夫,谁能按下你不挺身而起,为积弱的中国奋斗。”今天,我们眼中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残破的中国,是可爱,明艳,充盈希望的中国,谁又能按下我们不挺身而起,为这样的中国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接续燃烧。而我们,有幸是中流砥柱的一代:过往百年,在党的带领下,一条伟大的道路已然铺就,中国的面貌改造一新;如今,年华正好,责任更强,更雄伟的第二个百年辉煌正待我们来铸就。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待到功成之日,可能你我已然白发苍苍,可那又怎样,看过往我们不负先烈,看未来我们子孙更强,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在我们手中熊熊燃烧,那时的我们将是何等的幸福与荣光。
朋友,不用迟疑,不用等待,第二个百年奋斗的伟大征程就在我们脚下,去做,去奋斗,去奉献,待未来,我们高处相见。
文稿参考: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来源:人民日报)
[2]一百年华,归来的你依然青春(来源:新华社)
[3]有哪些关于家国情怀的比较燃的长语段和名人名言(来源:知乎)
/ 主题教育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回首刚刚过去的2021年,内蒙古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践行嘱托创一流,守正担当开新局。服务党中央为自治区确定的战略定位,按照“建设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的思路,谋划启动了材料化学科学创新中心、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等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贡献度,奋力把内蒙古大学打造成我国边疆地区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内大人深知,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内大人将继续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的全过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各族师生的殷殷嘱托,坚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以守正创新、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书写扎根北疆、兴学强区的新答卷。
培根铸魂 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强阵地
2021年12月10日下午,内蒙古大学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内气氛热烈,第三期“旗帜·领航”党史学习心得系列分享会在这里举行。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和10名学生理论学习轻骑兵走上讲坛,聚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主题,以诗歌朗诵、微课堂、故事分享等形式,用充满热情、饱含真挚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心中的党史故事。“分享会前,我们认真查阅资料、精心排练,这些经历使我了解了众多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也加深了我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复兴在路上,强国必有我!”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赵文萱说。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陈智,2021年7月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从北京回来后,她一直都很忙碌。她组织编写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秋季学期正式启用,并在全区采用推广。通过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建学生理论学习轻骑兵、举办党史学习心得分享会、选派思政教师担任特约辅导员等创新举措,内蒙古大学将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主阵地。“我们要着力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以年轻人的方式点燃理论学习的热情,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陈智说。
2021年7月1日清晨,内蒙古大学举行了庄严神圣的集体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全体党员在鲜红的党旗下立下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迎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的朝阳,在迎国庆升旗仪式现场,万名内大师生抒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百米长卷,共同抒发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大时勉励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每一位内大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把小我融入大我,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活动现场,哲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欧阳志说。
2021年,“安纳尔·安达”多民族学生互嵌式成长社区育人项目纳入内蒙古大学思政工作总体规划,通过打造各民族学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生活社区,探索构建“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同心圆”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模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金秋9月,蒙古学学院新设的蒙古语言文学班,首次迎来来自全国各地的25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学生,四川的阮乐就是其中之一。“我非常喜欢学习蒙古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从零基础开始,如今已经能够掌握800个词汇。”12月23日,在2021级新生“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现场,阮乐欣喜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
2021年,内蒙古大学以立德树人为统领,坚持五育并举,探索构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轴,以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教学方式为驱动,坚持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师生联动、教研联动的“一轴·三驱·四联动”立体化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各民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新增1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获批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基地;获批2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46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荣获1金奖1单项奖2银奖5铜奖的佳绩,《科技种豆富农,青春筑梦国安》项目荣获大赛唯一的“乡村振兴奖”。2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内蒙古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奋进之笔书写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篇章。
协同并进 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提供理论支撑
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魏永贵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摞近年来学院教师出版的学术成果。2021年5月29日,学院举办了《清代蒙古族别集丛刊》新书发布会。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近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担了6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重大重点项目,陆续出版《接受与书写:唐诗与清代蒙古族汉语韵文创作》《中华多民族谚语集萃》《王昭君及昭君文化》等十余部著作。
2021年8月,《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十卷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这部丛书由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张久和组织的学术团队撰写,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新视角新思维,梳理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发展脉络,探讨了匈奴、乌桓、拓跋鲜卑、柔然、突厥、回鹘、黠戛斯、契丹、库莫奚、室韦10个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自1988年留校工作,张久和已在内蒙古大学从教30多年,他培养出20名优秀博士毕业生,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学术团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的系统研究,挖掘弘扬各民族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学术团队主要的科研方向。
2020年,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获得国家四部委批准。2021年,学校加大基地建设力度,设立10项专项课题,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目前,基地获批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承担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委托课题3项,已出版学术著作4部,提交研究报告3篇。首席专家何生海教授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研究报告被国家部委采纳,获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及内蒙古的实践路径研究”课题。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布仁吉日嘎拉教授学术团队承担了基地设立的专项课题之一——“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实践与历史佳话研究”。项目紧紧围绕“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内蒙古故事,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回顾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的光辉历史,全面挖掘民族团结进步资源,叙述内蒙古自治区的成功实践与历史佳话。
“基地建设绝非一个学院或某个学科的事情。作为承担着重要使命的国家基地,应举全校之力建设。”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基地主任刘志彧说。2021年,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内蒙古大学打破壁垒布局谋篇,让各个学科都与基地协同联动,汇聚多个研究团队力量,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等学科群建设,协同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领域共同发展。
2021年3月,《契丹小字再研究》等3项成果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11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传统与文化交流:蒙古文学研究拾璀》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出版界在本届评选中唯一获奖图书。12月9日,内蒙古大学承建的自治区重大专项项目——“东北亚语言资源数字化平台”举行子项目验收会议。项目自2020年6月启动建设以来,已建设1个语言应用支撑系统、2个应用服务系统以及1个语料资源数据库。该项目的实施,为自治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提供了信息化新平台。
创新驱动 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
2021年12月23日,在第九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开幕仪式上,内蒙古大学与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共建材料化学科学创新中心项目正式签署。新搭建的科技创新高地,一方面立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一方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进一步提升内大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解决“卡脖子”难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优势特色学科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2021年,内蒙古大学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与考察内蒙古大学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开展了“践行嘱托创一流、守正担当开新局”实践活动。团结引领全校上下聚焦党中央为自治区确定的战略定位,以实际行动践行“扎根北疆、兴学强区”的使命担当。这一年,一个个科研团队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围绕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等重大需求,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北疆大地上,在新型牛羊良种繁育、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方面组建多个科研团队进行攻坚,深入助推“科技兴蒙”和乡村振兴。
2021年,内蒙古大学“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领军人物、长江学者李光鹏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3个双肌黄牛新品系,被专家组评价为“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家畜生物育种研究与应用方面填补了国际空白,为开发草原家畜种质资源、攻克良种自给自足的“卡脖子”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增强我国畜牧种业自主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研究团队获得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李光鹏教授获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
与此同时,生命科学学院祁智教授主持的“草原健康体检,助力牧区振兴”项目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项目对构成天然草原核心要素的土、草、畜矿质元素进行普查,填补国内空白,完善全球相关数据体系,作出草原生态修复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出1份早熟、油炸品质优且贮藏稳定的新品种,启动创建了我国首个马铃薯突变体库,制定内蒙古地方标准1项,修订国家标准1项,为马铃薯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生态与环境学院启动实施了“内蒙古黄河流域典型退化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等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科技兴农兴牧提供了智力支撑。
2021年,内蒙古大学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流科研平台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6项,立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兴蒙”和关键技术攻关计划项目46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9项,新增科技项目经费1.62亿元。在肉牛现代生物育种、蒙古羊精子发生机制、牛新型干细胞研究、半导体光生电荷分离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在Gut、PNAS和Angew.Chem.Int.Ed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校获得包括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内的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5项,合作研究成果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大学将持续建设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新能源、新材料、碳达峰、碳中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型研究机构和学科布局,在已有的15个国家和部委重点科研平台基础上,重点打造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材料化学科学创新中心、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高地。“学校将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通过高峰学科和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整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对接自治区特色产业,与地方和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在‘种源’创新关键核心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科技兴农兴牧、实施一流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育工程提供智力支撑,持续增强服务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力。”内蒙古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说。
“经过一代又一代内大人的不懈努力,内蒙古大学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征程上,内蒙古大学将紧扣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学校在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中的优势,积极主动、有为有效服务大局,融入全局,助推新局。”刘志彧说。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进入寒假的内大校园虽略显宁静,但在一个个实验室内,一个个团队正在热火朝天工作。在计算机学院,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飞龙教授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项目,他介绍说:“项目正在进行技术升级,全面提升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率、古籍文献阅读线上化率和平台检索查阅效率,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国际一流的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中心。”在生态与环境学院,李永宏院长正在带领团队就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项目进行研讨。“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的科学制定和实施,提升生物多样性精准保护和科学监管能力,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和北疆社会绿色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他说。
心怀“国之大者”,熔铸“家国情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肩负“扎根北疆,兴学强区”的责任担当。2022年1月13日,“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学科和重大科研平台建设项目基础建设项目”获得自治区发改委的批复,标志着内蒙古大学“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内蒙古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根北疆办大学,培根铸魂育英才,全面推进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以守正创新、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书写“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内大答卷,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新贡献。
/ 主题教育
1月18日下午,我校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在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总结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就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作出部署。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组长冯万玉、副组长梁荣,教育部驻我校党建工作联络员郑俊宝,自治区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成员出席会议。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作总结讲话,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主持会议。
刘志彧在总结讲话中全面梳理了我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总体情况和特色亮点工作,对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进行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认为,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线,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深入挖掘红色育人资源,抓好“四个融入”、聚焦“力行五事”,守正创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干部师生“践行嘱托创一流,守正担当开新局”,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奋力书写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教育新篇章。
会议指出,学校党委高标准、高质量组织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校244个基层党组织有力有序推进,5800名党员踊跃投入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预期成效。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师生接受了一次全面深刻的历史自信、理论自觉、政治意识、初心使命、革命精神、时代责任的教育,经历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实现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进一步筑牢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和行动基础。
会议强调,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积极构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要持续深化理论武装,要持续健全长效机制,要持续强化工作落实,要持续发扬奋斗精神,要持续推进自我革命。
冯万玉在点评讲话中指出,内蒙古大学党委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组织领导有力有效、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宣传宣讲点面结合、舆论引导有声有色,在学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在办实事中勇开新局,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为推进学校中心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党史学习教育求实、务实、扎实,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达到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就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能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百年党史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二是坚持不懈践行人民至上,健全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广大师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坚持不懈发扬奋斗精神,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武利民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我们要按照巡回指导组的要求,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着眼于服务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将党史学习与业务发展有机结合,以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加快推进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奋力把内蒙古大学打造成我国边疆地区高素质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聚集、高水平科技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和文化传承创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地,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新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校党委班子全体成员,各分党委(党总支)、学院、职能部门、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离退休党员代表,师生党员代表参加会议。
/ 主题教育
“今冬牛肉价1斤超40元,大家都高兴坏了!”临近新年,内蒙古各地牲畜买卖陆续收官。乌尼孟和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畜牧改良站的工作人员,近年来一直在配合内蒙古大学教授李光鹏团队作科研。
“他们分析出蒙古牛的肉究竟哪里好:品质好,产肉量高,适应阿拉善的恶劣生态环境,同时还能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21日,乌尼孟和兴奋地接受了记者采访。
在学术圈,李光鹏是“大牛”,主持负责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他的科研成果包括获取世界首例初级、次级卵母细胞纺锤体互换哺乳动物;创制世界首例克隆骡子。
在内蒙古乡村振兴进程中,李光鹏是“引路人”。十几年来,他在以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内蒙古,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来保护、开发和提升内蒙古当地特色种畜资源。
“高校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属地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卡脖子’的难题。”李光鹏告诉记者,家畜种业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产业,需要国家顶层规划、大量投入和时间。“我们的克隆技术、基因技术在世界范围都是领先的。这些年来,我就是想让农牧民享受到科技红利、改善生活。”
多年来,李光鹏率领团队与内蒙古本地农牧企业、民间机构等合作,探索出一条产学合作的乡村振兴路。该模式已成功应用于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兴安盟等地,效果都不错。
“我们规划,当地民间机构推广、实施、辐射农牧民。”在这条链条中,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科研团队负责科技研发与创新,企业负责筹措资金、协调当地资源、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农牧民负责后续的规模化养殖。
“这是一个台阶式的合作关系。最终大家都受益。”内蒙古丰东知盈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宁5年前与李光鹏团队合作,培育适合当地、乳肉两用的奶绵羊。目前企业已建立起4000余只规模的奶绵羊种群场,这也填补国内无奶绵羊品种的空白。“我们尊重知识,李老师尊重我们的劳动。我们谁都离不开谁。”
农牧民们不懂科技,打动他们的是效益。在阿拉善,一头蒙古牛的出栏体重从之前的平均200公斤提升至400公斤,产肉率提升1倍以上;在乌兰察布,3000余户牧民依靠种羊克隆技术,年收入从5至6万元提升至12至15万元;在巴彦淖尔,探索奶牛肉用,推广肉牛近4000头……
“面对牧民时,我们不会讲高深的生物知识和大道理,而是用他们能听懂、感兴趣的语言来沟通。”李光鹏感慨说,牧民关注的是产仔率、成活率、长膘速度和产生的效益。
在阿拉善,李光鹏每年要带领团队来调查蒙古牛的分布,采样观察血样、肌肉组织、繁殖性能、子宫等发育情况,之后研究不同的基因如何在牛体内运转。农牧民要做的是配合团队用科学的方法养牛,之后把牛卖掉挣钱。
“集体化养殖时,疏于管理、现代技术介入不高。”目前李光鹏的科研团队共9人,一些骨干是他的博士。苏广华是其中之一,每年有近百天扎根基层。“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现有的生物技术,改变农村牧区的这种情况。”
如今,在内蒙古的广大草原牧区还成长起一支牧民科技员队伍。“最初是我们团队下去帮牧民们体外受精,现在他们自己做。”李光鹏谈及变化,滔滔不绝。
日前,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李光鹏还获得“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中的“先进个人”称号。“很高兴,但是不意外。因为这是我一直都在做的。学者嘛,就是应该这样。”
“乡村振兴需要高科技的支撑。其实,我们科研学者更需要走出实验室。”李光鹏深有感触。“我们的科研方向和课题都来源于牛棚、羊圈和草原,我们不能总拿实验室和小白鼠说话。”
“像胚胎、IVF、常规体外受精等常规、偏实际应用的技术,在实验室会被认为重要性和研究意义相对较小,竟然是企业和农户都非常需要的。”杨磊是实验室的最年轻的研究员,他告诉记者,常年的野外调查修正了他的不少“偏见”。
“从未来长远来说,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比如种畜的改良方向上,目前,农牧民很期待有适合本地养殖的优良品种,同时很渴望能有指导他们实际操作的技术和理念。”常年的田野调查使苏广华更加坚定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也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面向地区发展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完)
/ 其他
2022年1月21日上午,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召开统一战线迎新春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出席座谈会。各民主党派、党外代表人士、侨联负责人,各级政协委员、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我校党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科技处、社科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刘志彧书记代表学校党委简要通报了学校一年来的工作。各民主党派、党外代表人士、侨联负责人,各级政协委员、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刘志彧指出,学校党委将一如既往做好统战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认真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与党外人士的联谊交友,不断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各党派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能力素质的提升,做到既有力又有为,真正发挥好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
刘志彧强调,统一战线成员要坚持和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国之大者,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要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提升学校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要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团结联系广泛的优势,充分利用统战团体广泛联系海内外人才资源,为学校在人才引进、科技合作等方面牵线搭桥,积极对外展示学校风采,为学校建设发展凝聚力量。
/ 其他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