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隆重举行首届“培根铸魂”新时代教师楷模表彰大会。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党委副书记刘九万,副校长张吉维,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副校长高光来、刘永斌,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智凭,党委副书记、院长白托娅出席会议,学校受表彰代表、各学院及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大会由张吉维主持。
会上,武利民宣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内蒙古大学‘培根铸魂’新时代教师楷模”的决定》。
为表彰先进典型,弘扬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师风尚,经学校研究决定,授予达古拉等45位教师首届“内蒙古大学‘培根铸魂’新时代教师楷模”称号,并给予表彰奖励。
“培根铸魂”新时代教师楷模代表、生命科学学院陈贵林教授用饱含激情的话语与全体教师分享了教书育人的奋斗历程及心得体会,同时表达了做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践行者和担当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一流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与会校领导为受表彰教师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学生代表为受表彰教师献花。
刘志彧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受到表彰的教师楷模表示热烈祝贺,向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曾经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离退休老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并以《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努力成为新时代“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近年来,我校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以及考察我校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四个服务”,牢记“国之大者”,服务“四个面向”,聚焦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扛起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这些成绩无不折射和诠释着全校教职员工履职尽责、担当进取的信念与追求,改革创新、团结奋斗的勇气和力量,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心血和汗水。这是内大教职工队伍的底色,是内大发展壮大的底气,是内大奔向一流的底蕴。
刘志彧指出,今天受表彰的45位教师楷模是全校教师的代表和缩影,内大人要传承和弘扬65年一路走来、历史形成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操守,甘当人梯、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守望相助、携手同行的胸怀格局,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品格,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当前正在做的工作,在各自岗位上做好各自的事情,共同谱写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刘志彧指出,广大教师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努力成为新时代“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一要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培育人才,多出人才,多出好人才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不断拓宽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扎实的学识,精湛的师艺,良好的师德师风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二要做担当有为的建设者。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有组织科研,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主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敢于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抢占创新的制高点,提升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需求的能力。三要做民族团结的排头兵。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觉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生动鲜活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中当先锋做表率。四要做内大事业的主人翁。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要真真切切地把自己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真心让内大好,愿意为内大干,推动学校事业扎扎实实发展。
刘志彧最后强调,全体教职工要秉持“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开拓创新,勤勉奉献,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
荣获首届“内蒙古大学‘培根铸魂’新时代教师楷模”称号教师名单:
蒙古学学院:达古拉、宏伟、斯琴巴特尔
蒙古历史学系:王达来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含蒙古国研究中心):李娟、杨常宝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刘志中、李慧贤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王绍东、张久和
哲学学院:白延辉
外国语学院:宋敏、张宇晨、董建荣
经济管理学院:王乾宇、颉茂华、廉桂萍
法学院:曹宇、塔娜
公共管理学院:丛志杰、张彬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娟、杨涛
数学科学学院:刘洋、贺飞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志锋、陈颖丽
化学化工学院:王建国、苏海全、张晓红
生命科学学院(含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马铃薯中心):李光鹏、陈贵林、张德健、哈达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王志慧、孙锴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刘靖、魏凤歧
生态与环境学院:张庆、赵玲、郭伟
体育学院:刘忠良
交通学院:王陈向、杨晓芳、周雪琼
图片 11
/ 其他
六月
是童年的摇篮
是童年的梦乡
六月
有童年的沃土
有童年的太阳
六月 应如万物
继续播种在课堂
笔耕在灯下
劳作 收获于麦香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
让我们走进附中附小和幼儿园
和孩子们一起欢度佳节
5月3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一行到附属中小学调研指导工作。赛罕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欣惠,附属中学党支部书记邹志勇,校长冯超;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付鑫荣,校长王瑶及附属中小学其他班子成员、教师代表参加了调研。
刘志彧一行实地考察了附属中小学的校园环境、教学基础设施、办公条件、校园文化和景观建设等情况,并深入班级与孩子们一同欢庆儿童节。
5月31日一早,红领巾广播站就响起了欢快的歌曲,迎接同学们的到来。
内大附小学校领导着装整齐迎接同学,并为每一位同学送上儿童节专属贴纸。礼仪队的同学们手拿欢迎牌、气球,戴着可爱的头饰,热情地和每位同学打着招呼。一声声问候,都是在用文明礼貌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们最好的礼仪教育。
伴随着欢快的入校歌曲,同学们身着民族服装、佩戴石榴籽配饰,走过“彩虹桥”,跟随引领在“同心石榴籽墙”前按下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枚手指印。每一枚小小的手指印都代表着一颗小小石榴籽,最终紧紧拥抱在一起,象征着各民族团结、互助、友爱。
童年是一支笔
描绘出美妙的图画
童年是一幅画
开满了艳丽的鲜花
快来跟着萌娃们的脚步
一起去感受精彩的童年
进入教学楼后,各班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布置、开展“六一”联欢活动。走廊上、班级里,在老师们的努力装扮下,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彩色的气球,美丽的图案,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让同学们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了起来。
在活动中,同学们精心编排了节目,孩子们用歌唱、舞蹈、小品、相声、器乐等多种方式尽情表演着,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班级还穿插了好玩的游戏,不断将联欢活动推向高潮。
班级传出的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师生共同沉浸在温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
内大附小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学校将与内蒙古大学建立深层次合作,发挥办学特色及优势,为学生的茁壮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为首府打造“宜学”城市贡献力量。
百花开放笑声甜
拂面浓馥六月天
张张笑脸荡起节日的欢乐
阵阵乐曲扬起希望的风帆
快来看看内大幼儿园的萌娃们
如何玩转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
让我们跟随镜头
走进内大幼儿园精彩纷呈的活动
感受童心向党的美好
图片 17
/ 其它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推进学校就业创业工作,2022年4月起,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党委副书记刘九万,副校长张吉维,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高光来、刘永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陆续带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开拓就业岗位、深化校企合作,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5月25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高光来一行赴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供需对接,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赛罕区政府副区长赵胜利、赛罕区教育局局长张宝珍、金桥“双创”示范区联合党委书记奥云,我校党政办公室负责人景剑峰、学生就业处副处长谢峻鹏、教务处副处长王树彬参加了调研。校企双方就毕业生就业、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科研项目合作、学生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大赛指导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
5月25日上午,我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一行走访内蒙古环投集团,开展校企交流座谈,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完善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促进机制,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张利文及集团有关领导,内蒙古蒙泰环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有限公司、内蒙古环投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5月22日至25日,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黄雅丽带队到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的12家企业,开展访企拓岗工作,22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参加,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搭建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行业企业沟通协作平台,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更好地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参加了这项工作。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经济管理学院于5月23日下午利用腾讯会议举办了2022届毕业生线上双选会,主会场设在知行楼115会议室。根据毕业生求职意向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本次双选会共邀请了12家用人单位线上参会,共提供岗位174个。学校党委副书记刘九万出席会议并讲话,学生就业处副处长谢峻鹏,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士伟、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锋正以及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研究生导师代表参加了会议,经济管理学院2022届毕业生和其他学院相关专业毕业生线上参加了本次双选会,会议由张士伟主持。会后,招聘企业和毕业生进行了线上互动。本次线上双选会为2022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了供需见面平台,个别企业还为下一届毕业生提供了实习机会。
5月31日下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通过线上会议方式主办了“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座谈会暨共建网络国际传播基地‘云签约’活动”,内蒙古分会场在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举行。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宣传部、新闻办、网信办、文旅厅领导以及南开大学等16所高校的领导出席了会议。我校党委副书记刘九万出席活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乔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栓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丽萍与国际在线内蒙古频道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围绕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的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做了主题演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总裁范建平,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树成、开封市委网信办副主任王晓波、湖北省文旅厅交流合作处处长童建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北群、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白黎做了主题分享。
会上举行了“共建网络国际传播基地‘云签约’活动”,我校党委副书记刘九万、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乔旺与国际在线内蒙古频道负责人王雨涵进行了签约,双方本着协作发展、共同提高的原则,将在网络国际传播理论与实务、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及信息与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此次共建网络国际传播基地活动,对内蒙古大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丽萍副院长表示,此次“云签约”活动协同各方搭建了各地网信部门与高校的合作平台,为高校国际传播学科建设发挥了智库作用,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参与国际传播项目、参与实践的机会,在教学方面与国际在线专家加强合作,也可以为本校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国际传播的鲜活案例,有利于师资互补。
活动期间,刘九万一行还参观了“爱上内蒙古”正能量网红孵化基地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就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拓展就业岗位、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出意见。
5月25日下午,刘永斌副校长带队赴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暨呼和浩特市“丁香扎根计划”校地对接活动,签订“加强高校毕业生留呼就业创业的合作协议”。座谈会上,刘永斌副校长简要介绍了我校基本概况和近年来立足“双一流”建设,深化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以及202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到访呼和浩特市人社局是我校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重要一站,希望依托呼和浩特市人社局优质资源,加强联络沟通,推动呼和浩特市“丁香扎根计划”落地生根,促进我校毕业生扎根青城就业创业,为呼和浩特市、自治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为贯彻落实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要求,学校制定了行动方案,召开了2022年学生就业工作推进会,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下一步,学校将持续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党政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带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示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深度参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岗位,努力实现学校对区域用人单位供需对接全覆盖,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图片 8
/ 其他
9月1日下午,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召开2023年秋季学期干部大会,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全体校领导,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
会上,科学技术处处长牛一丁汇报了学校科技工作情况,并从切实加强科研平台的谋划和建设运行管理;切实加强科技项目组织申报和团队建设;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优化科技管理服务等方面谈了下一步科技工作的举措。
副校长高光来介绍了学校学科建设情况,并就各学院要抓实抓细学位点建设、人才引育、资源获取、大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要求各学院要打造科研大平台、构筑科研创新高地、开展有组织科研、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校长武利民总结了学校上半年工作,传达了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会见内大院士战略咨询委员会的重要讲话,分析了学校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结合学校实际,对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学院要切实在人才引进和项目申报方面落实主体责任,要认真梳理引进的各类人才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成效关系,同时组织专家进行指导。要根据学科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需要精准引育国家级人才,扩大教师队伍规模;根据王莉霞主席对内大晋位升级的要求,各学院各学科要对标对表先进兄弟院校,制订自己的晋位升级目标。二是在学科布局方面要“以点带面”,要以生物学一流学科、国重重组为重点,化学与材料、生态学、民族学紧随其后,自治区10个一流学科共同发展;相关学院要结合自治区两件大事,在稀土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北疆文化等方面进行布局,要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三是学校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持续增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本领,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底气,坚持不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刘志彧就做好下半年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站位、把握要点,深刻领会党建工作新要求。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记根本使命,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二要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要激发干部队伍创业的担当作为、奋发进取的精气神,切实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科学决策能力、专业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狠抓落实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三是学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全校上下同心同向推动事业发展进入快速期。要凝练方向再聚焦,细化目标再聚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谨遵指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奋勇争先,建设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谱写学校事业新篇章。
图片 6
/ 其他会议
8月31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人民日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栏撰文《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怀进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切实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并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单独列章阐述,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认清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下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纵观人类文明史,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把教育视为对未来的“战略投资”和持久繁荣的根基。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国之大者”,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增强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自信,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新时代十年,我们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增强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加快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明确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求,切实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充分认识我国教育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全面应对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人口结构变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建设教育强国上存在的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我国教育新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有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
牢牢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坚定不移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指向清晰、要求明确。我们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完善“大思政课”工作体系,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发展素质教育,加强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实践,着力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扩优专项行动,坚定不移推进“双减”,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升级,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校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结构布局上先行先试,在不同“赛道”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有针对性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新格局,创新部省会商战略合作机制,推动形成与国家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化要求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发展新高地。
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用好教育评价的“指挥棒”,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深入实施教材建设和管理行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进一步提升教材质量,增强育人功能,提高教材管理效能。深化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发展公平包容、更有质量、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的数字教育,着力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不断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实施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推进行动,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融、互鉴、互通,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加主动灵活的教育对外开放,促进学生在交流互鉴中开拓视野。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
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持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教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支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教师,推动师范院校将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构建全方位的教师发展保障体系,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全力以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确保教育强国建设各项任务取得扎实成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建设教育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开拓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当前,教育系统全力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广大师生在凝神聚气中感悟奋进力量,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把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融入主题教育之中,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深化研究阐释,宣传好各地各校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持续营造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浓厚氛围。
加强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规划。要大兴调查研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聚焦教育强国建设重大目标任务,坚持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编制,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任务要求,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策略、实现路径和政策举措进行系统谋划设计,形成教育强国建设的施工图和时间表。策划实施一批建设教育强国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行动,发挥好区域创新探索和先行先试作用,努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凝聚全党全社会建设教育强国的合力。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坚决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推动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在财政资金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格局,完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工作合力,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共同努力。
图片 1
/ 其他
8月29日下午,我校党委领导班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4号会议室召开。自治区党委主题教育第十二巡回指导组组长杨春山、联络员关瑞宁、成员梁海清到会指导。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准确把握主题要求,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研究讨论制定工作方案,深化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深刻剖析典型案例,全面梳理检视问题,认真撰写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做了周密细致的会前准备工作。
会上,刘志彧首先通报了学校党委领导班子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代表学校党委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并带头作个人对照检查,从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努力方向等方面查找了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随后武利民、乔彪、张利平、额尔很巴雅尔、高光来、刘永斌、杜晓东、孙智凭、白托娅、王烨辉逐一作检视剖析发言,并结合个人实际和工作实际,相互间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杨春山在点评讲话中对我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本次民主生活会能够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谋定“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问题查摆准确,思想沟通严肃,整改举措务实,达到了统一思想、提升境界、团结鼓劲、凝心聚力的效果。
杨春山对主题教育下一步重点工作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是学习教育要再深入。要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常抓不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是问题整改要再落实。要坚持举一反三抓整改,对查摆出的问题要区分轻重缓急,制定完善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确保问题条条有整改,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三是推动发展要再提速。要聚焦出成果见实效,认真总结主题教育中形成的融合载体和工作举措,持续做好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
刘志彧在总结讲话和表态发言中指出,杨春山组长的点评讲话既有肯定,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意见,校党委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对抓好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要大力弘扬斗争精神,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切实做好民主生活会的“后半篇文章”;四要把准政治方向,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五要带头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会议强调,全校上下要把中心工作放到“两个大局”中思考,从建设教育强国的使命担当来谋划,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和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在办学治校实践中不断提高应对风险、克服阻力、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书写学校事业发展新篇章。
副校长杜凤莲及学校纪检监察处、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图片 3
/ 主题教育
编者按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内蒙古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思想的力量”专栏,通过领读必学书目,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专栏第十一期由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黎冰、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郝莉通过音频形式带头领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原文。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 黎冰
我们已经确定了今后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尽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很艰巨而繁重,但面对未来,我们充满必胜信心。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
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
第一,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全面提高,结构更加优化,面貌焕然一新,先进性不断增强。展望未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
第二,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我国工人阶级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国家主人翁姿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
正确把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问题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 郝莉
人民健康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必须把握好一些重大问题。
第一,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管总的。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同一定时期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针对一定时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提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目的是加快建设卫生防病体系,预防和消除传染病,迅速改善人民体质。在一九九六年召开的卫生工作大会上,我们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这些方针在不同时期为推动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我们提出的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基层为重点,就是根据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把以农村为重点扩展到城乡整个基层,增强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就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是对长期以来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坚持、继承、发展。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就是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更加强调政府统筹协调的责任,更加突出依靠群众,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个方针的根本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这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的基本要求。
第二,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卫生与健康事业涉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一项极其崇高也非常特殊的事业。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邓小平同志强调,卫生部门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江泽民同志指出:“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胡锦涛同志提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政府投人要重点用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第三,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应该主要由政府负责保障,全体人民公平获得。
基本和非基本的界限是相对的,随着经济发展、政府保障能力增强、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范围可以逐步扩大,服务标准也可以逐步提高。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同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我国人口众多,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拓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涵和标准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能不切实际作出承诺,把胃口吊得过高。
第四,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要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坚持政府主导,落实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通过多种方式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支持基础医学研究,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要放宽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消除政策障碍,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优化结构。政府要加强规范管理,依法打击非法行医等行为,保障人民健康权益。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
音频 2
/ 主题教育
梦想之花在桃李湖畔绚丽绽放
记者 白莲 通讯员 刘雪峰
这段时间,内蒙古大学喜讯连连——
全球首款蒙古文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进入第二轮建设期;
内蒙古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揭牌成立;
2019年以来,4.2万余名青年学生投身各地各类志愿服务,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贡献力量……
牢记嘱托,筑梦北疆。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总书记的一句句深情嘱托,饱含着对内蒙古大学各族师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学校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4年来,内蒙古大学不断深化对“特色办学”实质和内涵的认识,从学科建设到校园文化、从教育体系到科研成果,这所扎根北疆的“草原明珠”不断展现出新的魅力和特色。
“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内蒙古大学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团队潜心研究,研发的全球首款蒙古文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带头人飞龙说:“我们启动了‘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项目,致力于建成存储数字化蒙古文古籍文献最多、检索分析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国际一流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中心,为蒙古文古籍的抢救、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撑。”
牢记嘱托,奋力前行。内蒙古大学2020年获批的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顺利完成第一轮建设任务,近日正式获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进入第二轮建设期;内蒙古大学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中心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北疆民族语言文化融合发展与交流传播。
“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时刻激励着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赵文萱。“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青年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接班人与拥护者,更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力军,我们必须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赵文萱在“同上一堂思政课”——“旗帜·领航”学生理论轻骑兵分享会上的激昂誓言,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为更好地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内蒙古大学将思想政治引领融入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各类教育活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和奋斗的豪情。
2019年以来,全校共有2867支实践团队、超过1.71万名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大课堂上学知识、长本领、增才干、作贡献;各级团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00余项,2万余人次学生积极参与;4.2万余名青年学生投身各地各类志愿服务。
而在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育种场,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自主培育的双肌鲁西牛、双肌蒙古牛和双肌西门塔尔牛身形健硕、后驱宽博,颇具力量感。
这些育种成果,不仅破解了种源“卡脖子”难题、丰富了种质资源库,也为打赢种业翻身仗作出有力贡献。“与传统黄牛相比,这3个新品系生长速度、产肉率均提高15%—20%。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着力培育双肌华西牛、双肌安格斯牛和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黄金牛等优良肉牛品种。”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带头人李光鹏教授说。
立足自治区草牧场、土地和丰富的矿藏等资源,内蒙古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特别是在生物学、生态学、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北疆民族语言文化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学科优势。2019年以来,化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下一步,学校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精准引育国家级人才、重点建设创新团队,打造自治区高端人才集聚地;要集聚资源和要素,面向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科学布局学科体系,建设优势学科;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办学内生动力,凝心聚力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大学校长武利民说。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担负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内蒙古大学奋力书写着“双一流”建设新篇章。
图片 1
/ 科研资讯
奔腾不息的黄河,见证着改革的伟大征程;一碧万顷的草原,记录着发展的铿锵足音。内蒙古高校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明心立志、开拓进取,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的重要考察足迹,走进学校企业、农村牧区,讲述内蒙古师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温暖故事,在鲜活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中上好“大思政课”,在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的新征程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生动实践
北疆学府践嘱托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时,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激励着内蒙古大学的每一名教师和学子,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目前,内蒙古大学形成了多学科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增长到13个,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提高至77%,国家和部委级科研平台数量增到15个,获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三周年之际,内蒙古大学大二学生贾琨邀请了当年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现场聆听总书记嘱托的陆心月、郭智敏两位学姐,一同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考察内蒙古大学的足迹,探访北疆学府践行嘱托的生动实践。
小种子 大作为
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详细了解企业发展草产业、参与干旱地区生态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指出保护好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是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责任。要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指引和鼓舞着蒙草团队奋力拼搏、迎难而上。目前,蒙草已将研发成果用于精准修复草原、矿山、荒漠等生态类型3000万亩,建成了具备国际水平的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共18个适合不同地理、生态条件的种业研究院,审定了具有抗旱、耐寒、耐踩踏、可药用等特性植物品种25个,其中,6项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个品种随嫦娥太空育种,6个草种搭载神舟十三号进行航天诱变。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叶日桂带领着大中小学生代表,来到蒙草生态环境集团,同上一堂“大思政课”,看一粒“小种子”如何展现“大作为”。
心有所悟
陆心月,内蒙古大学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那天下午的无数个瞬间在我的记忆中定格成了永恒。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一字一句落在心中,不断激励着我向前,时刻鞭策着我努力。
如今,我已是一名生物与医药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对我的细心栽培,让我更加有动力向着目标前行。在继续深造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探索高新技术,我所在的团队备赛五个月,成功摘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及乡村振兴奖,这不仅是我们值得自豪的回忆,更是我们人生路上重要的里程碑。
感谢生逢其时,倍感重任在肩,希望未来的三年又三年,我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不懈奋斗。
韩习,内蒙古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毕业生:三年前,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里,我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支教经历,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语已然内化为北疆青年学子奋斗的“引擎”。每每遇到困难和挫折,我总能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的温暖话语,我多次作为“草原学习轻骑兵”参加自治区、学校理论宣讲,多次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工作,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现在,我刚刚在中山大学材料学院入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决心读博深造。我想好好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将来能够在专业领域有更多科研成果,在关键领域交出青年答卷,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的那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乌日娜,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青年学子身边,他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是一名少数民族青年,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寄语使我备受鼓舞,坚定了我要投身基层、艰苦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的决心。后来我加入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队伍,成为了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前往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进行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期间,我负责初中语文的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参加征文比赛,还负责编写、整理诗词社团的文字材料,制作校园活动简报,展现中华经典诗词之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教结束后,我在学校团委兼职学生副书记,协助组织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文化活动,积极打造面向团员青年的宣传阵地。
现在的我是一名民族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会继续以青春奋斗的姿态勇担使命,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永记心间,做一颗忠心向党、守望相助的石榴籽,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图片 3
视频 2
/ 科研资讯
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亲切看望慰问内蒙古大学退休教师罗辽复。
今年87岁的罗辽复教授,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理论生物物理学家。上午9时许,孙绍骋来到罗辽复家中,看到老教授红光满面、精神矍铄,非常高兴。孙绍骋说,教师节就要到了,我们代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来看望您,向您和全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您是德高望重的老先生,60多年来扎根边疆,退休后仍坚守科研和教学一线,衷心感谢您为自治区教育、科研事业作出的贡献。孙绍骋虚心请教老教授对教育和办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关切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起居情况,叮嘱有关方面要照料好老人的生活,并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
离开罗辽复教授家后,孙绍骋对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说,教师是立教之本,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在人才和教师队伍的水平上,我们一定要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心关爱广大教师,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于立新参加活动。
图片 2
/ 其它
9月8日下午,我校举行特聘教授聘任仪式,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家畜胚胎生物工程专家张涌为我校特聘教授,并担任草原家畜种质创新集成攻关大平台主任;聘任倪挺教授担任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聘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吕东平研究员担任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党委副书记刘九万,副校长张吉维,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副校长高光来、刘永斌出席聘任仪式,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聘任仪式。聘任仪式由张吉维副校长主持。
仪式上,武利民宣读了学校的聘任决定。
刘志彧为张涌院士颁发了特聘教授聘书,为倪挺教授颁发了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聘书,吕东平研究员在线上参加了聘任仪式。
武利民对张涌院士、倪挺教授、吕东平研究员的加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在讲话中表示,内蒙古大学正处在全力推进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关键时期,学校积极谋划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扎实推进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建设,着力打造草原家畜种质创新集成攻关大平台、生物医学研究院、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汇聚战略科学家领衔的高水平创新团队,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服务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种业振兴、“科技兴蒙”等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和行动,奋力实现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张涌院士是家畜生物育种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倪挺教授、吕东平研究员是生物学科的青年领军人才,三位专家能够受聘于我校,充分体现了对内蒙古大学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希望通过张涌院士的战略指导和倪挺教授、吕东平研究员的鼎力相助,促进学校生物学学科建设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张涌院士受聘后饱含深情地说,内蒙古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有着辉煌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生物学学科于上世纪80年代在旭日干院士的带领下取得了突出成就,经过数年的努力,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内蒙古大学的特聘教授,一定会发挥能力和所长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生物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也希望内蒙古大学今后继续建设大平台、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聘任仪式后,张涌院士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张院士围绕“家畜基因工程育种”这个话题,首先对基因工程育种的本质、发展的必然性、重要性、国内外转基因技术商业化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介绍,随后系统论述了动物基因工程育种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典型案例,最后介绍了我国转基因育种的短板,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副校长高光来主持学术报告会。
图片 9
/ 其他
我校成功举办
第三届家畜生物育种与胚胎工程技术
国际学术研讨会
9月7—8日,由我校联合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内蒙古生物工程学会、内蒙古畜牧兽医学会、内蒙古动物学会、动物胚胎与发育工程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共同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家畜生物育种与胚胎工程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涌教授,自治区科协副主席苏雅来,我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副校长刘永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赛科星集团公司、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农牧厅、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出席了研讨会。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涌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致辞。自治区科协副主席苏雅来,我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云战友,内蒙古赛科星集团公司总经理包俊杰分别为大会致辞。开幕式由我校教授、赛科星研究院院长、大会执行主席李喜和主持。
武利民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学校正处在“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的关键期,生物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围绕国家畜牧种质安全、现代绿色草原畜牧业、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战略需求,发现确立重大创新主题,聚焦主题建设大平台、组织大团队、实施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承担了一批重大科技任务,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为内蒙古乳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各位专家朋友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内蒙古大学的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做出指导和帮助。
研讨会共邀请了包括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在内的67名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同时有驻呼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的150余名学术、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埃克塞特大学Austin Smith教授、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罗军教授、中科院动物所高飞研究员、复旦大学王永明教授,分别围绕会议主题做了大会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扬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赛科星研究院、英国剑桥大学等专家学者围绕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家畜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物育种与繁殖技术等应用技术专题进行深度交流,并对当前中国在奶牛、奶羊育种领域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困难做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对我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业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规划,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与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促进了我校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学术交流,共商解码我国家畜种业面临的“高端种源与核心技术”卡脖子现状,提升我国家畜种业与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前,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副校长刘永斌与张涌院士、会议联合主办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大会执行主席胡薇,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张智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那顺布和以及学院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图片 6
/ 国际会议
9月8日,根据科睿唯安公布的最新一期ESI数据(论文统计时间为2012.1.1-2022.6.30),内蒙古大学材料科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成为继化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后,学校第4个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的学科。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简称ESI)是一个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深度分析型研究工具,其功能为分析特定研究机构、国家、公司和学术期刊的研究绩效。在22个专业领域内分别对国家、研究机构、期刊、论文、科学家进行统计分析和排序(如某个学科进入ESI,即指在该学科近10年发表的SCI/SSCI论文的被引次数排名进入全球所有在该学科已发表SCI/SSCI论文的机构前1%)。其对机构的分析主要是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辑10年的滚动数据,每2个月更新一次。
图片 1
/ 科研资讯
近日,历时5个月的第九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内蒙古大学“创新之家”本科生共斩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这是我校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本次竞赛中,内蒙古大学“创新之家”11位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选派37个团队(74名同学)参加省赛,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最终六个团队进入国赛。
“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是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创新实践型竞赛,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排名最前的信息通信类专业竞赛,一直保持着高质量、高水平。第九届“大唐杯”省赛报名选手近2.5万人,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共有400余所院校参赛,3500余名指导教师参与,参赛人数与参赛院校数均创下历年最高纪录。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近年来,在学校党政和学校相关部门的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以“草原雄鹰”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导师制”为依托,以“创新之家”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尤其通过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支持,学院教学设施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更加齐全,制度保障更为完善,为学生培养与创新实践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内蒙古大学“创新之家”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学生热衷的第二课堂。学生依托该平台自主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多次获得国际、国家与省部级各类奖项,2019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202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在学校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和较强的影响力,是大学生放飞自我、实现梦想的创新实践舞台。
“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是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创新实践型竞赛,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排名最前的信息通信类专业竞赛,一直保持着高质量、高水平。第九届“大唐杯”省赛报名选手近2.5万人,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共有400余所院校参赛,3500余名指导教师参与,参赛人数与参赛院校数均打破历年最高纪录。
图片 7
/ 其他
9月9日下午,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实体化建设工作会召开,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出席会议,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所有人员,党委统战部、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人事处、社会科学处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刘九万主持。
会议传达了《内蒙古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内蒙古大学关于调整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管理人员的通知》。中心实体化建设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和落实教育部有关通知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共同发力,协同创新建好建强中央统战部等四部委共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培育基地的重要举措。
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推出重大学术成果,将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决策、学术创新、培养人才的科研创新平台,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特别是在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方面做出应有贡献,努力为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会议指出,中心的发展建设进入关键期,迫切需要加强加快实体化建设,集聚优势资源,形成矩阵合力,优化学科力量,提升研究实力,将中心建成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学术创新的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的示范基地,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细化任务举措,切实履行好服务决策、学术创新、实践引领和人才培育四项职责,努力在理论武装上取得新成效、在服务社会和决策咨询上取得新成效、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成效、在特色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效、在取得重大成果方面取得新成效、在团队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
会议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实体化建设,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围绕中心形成合力,打下良好基础,形成学术力量集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全力以赴建设好中心,研究工作要见成效、见高度、见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服务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图片 1
/ 其他会议
9月13日下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了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名单。
我校坚持抓重点,有序提层次,聚焦质量和水平,通过前期精心准备和科学规范地组织申报,今年拟获准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24项,比去年增加6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1项,蒙古学学院1项,哲学学院1项),一般项目12项(蒙古学学院6项,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1项,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1项,蒙古历史学系2项,经济管理学院1项,公共管理学院1项),青年项目2项(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2项),西部项目7项(蒙古学学院3项,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1项,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1项,哲学学院1项,蒙古历史学系1项)。我校2022年拟立项总数在全国排名第50位,在中西部十四所高校排名第5位;重点项目拟立项数在全国排名第25位,在中西部十四所高校中排名第3位。
今年全国拟立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含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和西部项目共5183项,其中重点项目372项、一般项目3182项、青年项目1129项、西部项目500项。
图片 1
/ 科研资讯
战歌铿锵,红旗猎猎
2022年9月16日
内蒙古大学2022级
新生军训汇报总结暨表彰大会
正式拉开帷幕
军训汇报总结暨表彰大会现场直击
16点整,我校2022级新生军训汇报暨总结表彰大会在副校长张吉维的主持下于南校区操场正式拉开了帷幕。
赛罕区武装部政委任东东、玉泉区武装部部长佘翀,呼和浩特市全民国防教育社会发展中心理事长张伟智、常务副理事长吴艳超、副理事长张建功;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党委副书记刘九万,副校长张吉维,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高光来、刘永斌,校党委委员、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智凭,校党委委员、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白托娅及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团学工作负责同志、教师代表及2022级全体新生参加了大会。
出旗仪式
军训汇报总结
是对过去半月的回顾
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迎校旗
校旗手手持校旗挺步而来,他们身姿挺拔,目光坚定,校旗在他们手中飘扬。他们士气高昂、目光坚毅、英姿勃勃,尽显青春风采,赢得了阵阵掌声。
挺拔的身姿
飞扬的意志
目视前方
神色庄重
几经试练
坚毅不拔
分列式
一声“标兵就位”的口号敲响了军训汇报表演的钟声,在飘扬的“内蒙古大学”校旗带领下,由2022级新生组成的数个身着绿色迷彩服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从主席台前走过。
他们步伐整齐
声音嘹亮
带着不可挡的气势
无畏困难的勇气
彰显着青年人的本色
汇报表演
匍匐刀八动,动作连贯,“杀”声震耳欲聋。
抬脚,卷起狂风;落脚,霹雳轰鸣。步调一致,步伐坚定有力。
“杀!杀!杀!”一刺,一突,一击,一防,透出凛凛杀意,威武霸气。
模拟战场演练,在“枪林弹雨”中感受战场氛围。
表彰
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宣读《关于表彰2022年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
校党委副书记刘九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希望广大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一步巩固军事技能训练成果,以飒爽矫健的身姿迎接学业新起点,以百折不挠的意志迎接人生新挑战,以勇往直前的精神迎接生活新篇章,不负青春韶华,勇担时代使命,努力为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呼应着初秋的微风
2022级新生结束了半月的军训
他们在校园内挥洒汗水
于骄阳下磨炼心志
走过这段路,开始迈向新征程
军训体悟
第一次遇到“迷彩”,于是生命中又多了一道“神圣”的色彩,上天也给了我们许多责任,但军人的责任是神圣的,上天赋予了我们许多选择,虽然我们没有选择去当一名军人,但是上天却宽恕地把一次体验的机会给了我们。
迷彩是我最喜欢的混合色,它似乎是一个天性的装扮师,平凡而略显娇弱的脸上无形中增添了一些英武,我在想,天蓝地绿的搭配是否过于单调了,如果我们能够多增加一些迷彩,是否又会多一份精彩呢?生活也是如此吧?一些迷彩生动一份光阴。
烈日九月的北疆,骄阳似火。但是并没有晒退我们的激情,反倒激发了我们的士气。人们总是爱在烈日暴晒时找个阴凉的地方躲起来,但为何我们不勇敢的以另一种心情去迎接它呢?它能驱散我们心中的软弱,生长出新的希望。
军训让我明白了一点:在汗水中磨练坚韧更能造就成功,而在泪水中换来的坚持总有一天会随时间消逝。像军人那样,经历铁一样的训练,磨练钢一样的意志。虽然明白明天还是一个迷,但坚韧的心能将明天的一切都看清。
天空愈晴,星辰愈灿烂,在经历两周谓之辛苦的军训后,我们的灵魂将得到升华。我相信军训后会拥有一个绚烂的星空,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大声说:军训,感谢你。
——生科院2022级生物工程田广禄
军训如逆旅,你我皆行人。“军训”可谓军队训练,字里行间渗透着艰难困苦,其难度伴随着时间的深入而加剧。何以应对?唯有磨练。这天烈日骄阳,前所未有的训练,一遍又一遍的整理内务,反复的分列式排练,一一接踵而至。抱怨声,喘息声,叹气声涌入耳膜,在脑海里炸开了花。负面情绪悄然在内心蔓延,我们感到疲惫,想要放弃……但我们还是咬牙持了下来,以努力的汗水为我们十五天的军训生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温室里的花朵娇弱,只有经历风霜,才能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青年与时代紧密相连,青年的发展应该紧密结合时代,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为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我们应坚守理想信念政治之魂,唱响壮丽的青春之歌。中华民族历百年沧桑而青春焕发,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必将自觉担当尽责,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法学院2022级纪检监察郑力维
缀在绿海之中的斑斑迷彩,从来都是青春中独一无二的风景。秋,这个深红出浅黄的季节,适合写信。我想把我青春中这些特殊的段落写成文字"致青春 "。
九月的秋天,早上是微寒的。披着星光,在太阳升起前先站会儿军姿大概就是军训的仪式感吧。等着夜幕散去,天际慢慢泛白是一种浪漫;正如这场青春与迷彩。
军训很苦,但这段身着迷彩、炽热又鲜活的记忆会使我念起皆欢心。少年人,总是未来可期;少年人,永远青春肆意!无军训,不青春!
——哲学学院2022级哲学白佳乐
我有幸见过凌晨五点的星空,看过六点的朝阳,沿着日渐熟悉的小路踱步,嗅着清晨挟着泥土气息的微风;我有幸穿梭于饭点食堂的人山人海中,沉醉在阴凉地的欢声笑语里,听有趣又严厉的教官开着玩笑,看充满青春活力的同学们表演着节目;我有幸高呼 “山中猛虎,水中蛟龙,十五十五,卧虎藏龙”,齐唱“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一遍遍练习着刺杀操,喊着“哈”“杀”。
大雨倾盆里,我们练习着蹲姿,我仍记得那一次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或许是雨点打在身上冰凉,委屈得想哭,又或许是在那一刻,在教官和辅导员陪我们一起淋雨的那一刻,我的集体意识突然觉醒,我为我们一起淋过的雨和躲过雨的棚子而感到浪漫与感动。
我们看过雨后的彩虹,天空中飞过的飞机,操场中的欢唱,傍晚粉红色的夕阳,热浪翻滚中的太阳雨,情绪在缤纷中也被染上了不一样的色彩。烈日炎炎里,阵阵热浪扑在脸颊上留下片片红印,那是我们共同经历的见证。我们在天黑后追赶太阳,云雾缠着星月,风勾着叶片打转,我们不被雨露和阳光拘束,这军训时光的每一刻每一帧,都让我心动不已!
——化工院化学工程与工艺裴沐成
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国家有力量
少年英气在训练场上显露锋芒
信念从此重塑
热血不断沸腾
要相信
等着你们的,一定是光明璀璨
图片 12
视频 1
/ 校园活动
9月16日下午,内蒙古大学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汇报表彰大会在南校区操场隆重举行,共同见证3987名本科生和3150名研究生加入内大这个大家庭。开学典礼上,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致辞,勉励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内大学子的殷切嘱托,永远怀揣“四心”,遵循“求真务实”的校训,传承和发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内大优良传统,不负韶华,砥砺奋进,扛起时代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接力奔跑!
珍惜韶华 奋发有为 做有爱国心、进取心、好奇心、自立心的内大学子
——在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热烈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3987名本科生、3150名研究生新同学相聚在内蒙古大学,成为这里的新主人。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代表校党委刘志彧书记,向以优异成绩考入内大的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向多年来培养、支持、陪伴你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后几年,内蒙古大学将陪伴同学们在这里度过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一段青春时光。新学期开启新起点。但这个看似普通的新学期却来之不易。当同学们满怀期待准备开始崭新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生活时,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自治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体内大人经受住了这次严峻的考验,打赢了这场险仗硬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想各位新同学和我一样深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内大人在困难面前展现出的担当作为、无私奉献、精诚团结、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品格。同时也感谢同学们的理解和配合,感谢你们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规定,服从学校疫情防控管理。更令人感动的是,当时还有很多还未入学的新生,以各种渠道联系学校,志愿挺进抗疫一线,要为素未谋面的内大出一份力。
回首过往,从2020年疫情爆发到现在,你们这届大学新生基本上都是以线上线下相互交换的学习模式度过了高中时代,这非常不容易,特别考验自制力和抗压能力,但你们依旧心怀梦想,坚守初心,排除万难,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最终敲开了内大的圆梦之门。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朝气,看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志气,看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勇气,我真心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同学们的智慧和勇气点赞、喝彩!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所大学无上的荣光。你们选择了风华正茂、面向未来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也选择了朝气蓬勃、睿智聪慧的你们,感谢你们,欢迎你们!创建于1957年的内蒙古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创办得到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6所著名高校的倾力支援,奠基了新生的内蒙古大学堪称全国一流的师资水平和崇高的大学精神。在65年的改革建设发展过程中,学校坚持兴学强区担使命,植根北疆建一流,砥砺奋进、自强不息、博采众长、开拓创新,抓住了从普通高等学校到全国重点大学、从一般性建设院校到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从地方建设院校到“省部共建”院校、从“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高校到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高校的四次历史性发展机遇。17万名优秀学子在这里顺利完成学业,奔赴祖国各地,在各自工作领域逐渐成长为带头人和中坚力量。比如,被誉为中国“试管山羊之父”的旭日干院士,上海交大原校长张杰院士,法医毒物分析学家刘耀院士,中科院化学所环境化学专家赵进才院士,以及大批活跃在政界、商界的杰出校友。
同学们,2022年将是铭刻历史的一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问天”号的叩问苍穹,向全世界昭示了伟大祖国的大国形象与大国实力。我们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昂首阔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你们这代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生逢其时,重任在肩。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变革时代,更需要你们彰显出新时代内大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在你们即将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涯之际,我有四点期望与大家分享。
第一,要有爱国心,在自强不息中立志报国。北宋大家张载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怀,以及对民众和社会的责任担当,成为千百年来知识分子心中最伟大的人格理想和精神坐标,今天也依然可以作为新时代学子的人生奋斗目标。作为内大学子,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几年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生活后,只为谋求一份安稳的工作,只满足于眼前的“小我”,而要涵养家国情怀,心怀“国之大者”,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社会责任感。
我校生物系动物专业61级校友、内大原校长旭日干院士,出生在当时积贫积弱的内蒙古农村牧区,他年轻时就立下发奋读书、改变现状的伟大志向。考入内大后在长期的工作和求学中潜心钻研生物学,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试管内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世界第一胎“试管山羊”,为提升我国养殖业科技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跨入该领域研究的世界先进行列。旭日干学长将个人追求同国家和人民的需求相结合,把一生都献给了自己钟爱的事业和热爱的国家,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引领,自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紧贴时代脉搏,与国家、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要像旭日干学长一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己所长,奉献青春,切实担当起伟大时代赋予你们青年人的责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用青春成就更好的自己、铸成更美的内大!
第二,要有进取心,在成长成才中锤炼品德修为。“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追寻理想的征程不会一帆风顺,梦想的实现需要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人生道路上,一旦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就要果敢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自始至终地坚持下去。
同学们在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时候:害怕失败,索性放弃尝试;遇到难事,便心生畏缩犹疑不前;顾虑重重,难以做出果断改变……。诗人郭小川曾说:“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大胆的想望,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进,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希望同学们无论在学习、科研还是生活中,在面对暂时的挫折、困难、失意时,都要做一个勇敢坚毅的人,一个乐观豁达的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始终保持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精神,学会用困难打磨自己,用挫折成就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既能拥抱阳光,也能经得住风雨,做到向下生根,向上开花。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当代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同学们自当认真践行,珍惜韶华、奋发有为,不惧坎坷磨砺,步履坚定地走在实现梦想的征途上。
第三,要有好奇心,在主动质疑中汲取知识。经历过高考的你们往往有一种思维惯性,就是习惯被动吸收,认为书本就是标准答案,老师就是权威。然而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虽然科学技术已经有非常大的进步,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依然是有限的。从前,人类认为地心说是真理,认为牛顿力学可以解释一切物理现象和天体运动,认为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就是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但近一百余年来,量子力学、相对论、大数据等理论和科技进步,彻底颠覆了过去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现在我们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我们只是一个非常渺小的星球,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未知等着大家去探索。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大学是探求真理的地方,是产生思想的地方,是崇尚真知的地方。内大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求实开放包容的校风,有齐全的学科门类和专业,有很多和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交流的机会,更有“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创新大赛平台。
希望同学们利用好学校的各类资源,葆有好奇心,怀有质疑精神,要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理解,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质疑,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打破固有思维范式,打破知识学科的边界,甚至打破人文和理工学科的边界,在学习好自己专业的基础上,有时间、有兴趣的话,也多学学跨学科学院的课程。要多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科技竞赛以及访学交流活动,努力培养培育创新能力,在勇敢探索和积极实践中,在主动质疑与自由想象中去触碰知识的边缘,开阔视野,丰富见识,增长才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第四,要有自立心,在自律自主中调整心态。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来到大学校园意味着要真正开始独立生活,象征着将要为自己的人生航向掌舵。中学阶段学校家长都会约束监督大家,但大学是自由的、开放的,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怎样安排生活,怎样平衡学习和娱乐,都要靠你们自己。高考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人生新的起点。同学们切勿认为一上大学就可以松一口气,就万事大吉、高高挂起。有不少同学,甚至是高考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来到内大后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懈怠麻木,不思进取,沉迷游戏,最后留级乃至退学。这既对不起自己寒窗十几载的努力和辛苦,也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期待和培养。
这种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内大不仅有坚实的办学基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还有优良的学风校风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不仅有湖水荡漾、高楼宏伟,还有智慧教室、创新创业中心等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勤奋好学的学长学姐,还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好师长。学校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致力于为大家提供更好更优美更便捷的环境,努力帮助大家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更愿意为每一位内大学子拥有丰富精彩的大学生活做出最大努力。
希望同学们积极调整心态,适应身份角色的转变,早日融入班集体,适应大学生活,自立自律自主,培养独立人格和独立能力。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珍惜韶华,求真求知,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自始至终保持求知若渴的态度,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把知识学得扎实、学得灵活;要多尝试探索,转变学习模式,参与社会实践,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努力和新时代新形势接轨,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同学们,美好的大学生活画卷已徐徐展开。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期间专程来到内蒙古大学,就在桃李湖畔的图书馆里,总书记嘱咐内大学子“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希望同学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内大学子的殷殷嘱托,怀揣“四心”,遵循“求真务实”校训,传承和发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优良传统,怀揣勇气与梦想,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赛道上奋力奔跑,预祝本科新生同学们经过四年的内大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预祝研究生新生同学们在内大的学习研究期间,硕果累累!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图片 2
/ 图片照片
9月17日,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暨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完善“双一流”建设思路,安排部署2022年秋季学期工作。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党委副书记刘九万,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高光来、刘永斌,校党委委员、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智凭、党委副书记、院长白托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贵君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学校全体处级干部及各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19个学院及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负责人严格对标对表“双一流”学科建设动态监测数据,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工作实际,分别围绕“凝练方向,聚焦特色,提档升级,争创一流,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主题,梳理了本学院相关学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和需要突破的领域。
高光来结合分管工作,就学科布局优化与研究生教育,科研(学科)大平台建设,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做了讲话。他要求各单位从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谋划学科建设方向和重点;要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调整研究生招生结构,加快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要依托大平台组织实施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一流成果,培养造就一流人才;要举全校之力建设生物学一流学科,做强优势特色学科,以此带动、辐射和影响其他学科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各学院要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教授的作用,学科建设要聚焦,形成学科制高点;学校要为学科建设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共同推动一流学科的建设发展。
武利民对各单位汇报情况进行了点评,他指出,汇报单位对照教育部一流学科监测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地梳理了现状,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深入思考了未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意识。武利民从对标对表、担当尽责、格局眼见、谋划设计、干部队伍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学校工作提出要求,强调各学院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明确目标考核任务、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凝练方向,聚焦特色,提档升级,推进学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会上,武利民传达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科技创新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求我校学科建设要紧扣建设好“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助力“科技兴蒙”,主动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大项目申报、大平台建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刘志彧对会议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会议总结了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标对表的方式将差距和不足具体化、形象化、可量化,学科建设的思路更加明晰,举措更加聚焦聚力。他要求各学院进一步认识学科建设的内涵,理解学科建设的内容体系,凝练学科建设的方向,提升学科建设的能力,以开放、创新、融合、共享的理念为引领,在分层次、差异化、非均衡的路径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会议强调,全校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双一流”建设,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是总结成绩、正视问题,坚定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突出重点、久久为功,确保学校全年重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三是加强领导、把航定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四是转变作风、担当作为,确保上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提振精气神抓落实,增强学习力抓落实,提高执行力抓落实,发挥创造力抓落实,推动学校各方面状态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高、事业大发展。
会议强调,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全校上下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凝心聚力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奋力书写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图片 24
/ 其他会议
9月16日,由鄂托克旗农牧局主办,内蒙古大学智慧畜牧业团队承办的阿尔巴斯绒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大数据管控追溯平台及智慧牧场示范项目交付仪式现场新闻发布会在鄂托克旗召开,旗政协主席萨仁托雅,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军,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敖腾巴雅尔等领导出席发布会。本次会议由鄂尔多斯市日报、鄂尔多斯市新闻网、新华社、新浪网、腾讯网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发布会上,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东军教授、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梁存柱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德利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王岭教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王峰研究员、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田建军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马彦华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阿尔巴斯绒山羊种质资源保护、阿尔巴斯绒山羊的发展现状等内容进行主题发言。内蒙古大学智慧畜牧业团队负责人韩丁副教授进行项目汇报并现场进行软硬件联动展示。
智慧牧场示范项目是由内蒙古大学智慧畜牧业团队自2020年开始在鄂托克旗开工建设,目前智慧牧场示范项目已全面完工并向鄂托克旗交付。此次交付的智慧牧场示范项目是国内首个完整的阿尔巴斯绒山羊智慧养殖体系,其中包含智能项圈(发情检测、健康预警、牲畜室内外定位)、智能饮水、草原鹰眼(智能视觉系统)、智能药浴通道、精准配料系统、可穿戴式温度心率检测系统、运动采食反刍行为检测系统、牛羊脸识别系统、牲畜智能动态称重系统、放牧机器车、配料机器人等十余项硬件模块,生产数据管理模块、牧场管理、治疗防疫、繁育管理、追溯系统等十余项软件模块。
智慧养殖项目利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决策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畜牧业、草业、繁殖生物学融合创新,将科研—教学—生产紧密结合,研发出数字化精准养殖关键技术,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草畜平衡建设与决策管理。
智慧畜牧业团队简介
内蒙古大学智慧畜牧业团队成立于2019年,依托于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该团队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为构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做贡献,加快智慧畜牧业健康高效发展。
团队目前主要围绕畜牧养殖环境监测控制技术(福利化养殖业)、畜禽生物信息获取与行为检测技术、畜禽饲养精准管理技术、畜禽疾病防控决策技术、智慧畜牧业管理大数据平台研发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智慧畜牧业相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该团队由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讲师9人,研究生160余人组成,已获批该方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科技厅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横向课题2项,国家基金5项,内蒙古基金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国际农业综合领域TOP期刊),EI论文16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撰写地方标准2项。
该团队获批的项目有:科技部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草甸草原智慧修复与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及示范”子课题“草甸草原生态牧场草畜平衡调控及智慧管理”1项;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绒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及智慧养殖技术集成示范”子课题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草原放牧绵羊牧食行为检测方法研究”、“基于多维度特征融合的奶牛面部识别算法研究与应用”、“应用于液相生物分子检测的太赫兹超材料吸收体传感器研究”、“基于机器视觉和接触式传感器融合的奶牛行为识别研究”、“ 切换拓扑下非完整约束机器人系统的分布式多任务多目标协同控制”5项;横向“阿尔巴斯绒山羊种质资源鉴定保护及绒山羊天然放牧大数据决策预警管控系统平台(二期)项目”1项;“阿尔巴斯绒山羊智慧示范牧场及数据汇总中心建设项目”1项;课题经费共计900余万元。
该团队为数十个大型牧场及地理标志产品牛羊业建立标准化牧场并完成种质资源保护大数据决策预警系统,并在国内首次完整的建立了阿尔巴斯绒山羊智慧养殖体系,该团队联合6家合作公司,将科研-教学-生产(落地工程)紧密结合,为保障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及推动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发展作出贡献。
图片 4
/ 科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