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藏

总计 15779 今日 0

由 35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一行赴复旦大学交流深化对口合作

3月26日—28日,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一行赴复旦大学进行走访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口合作工作。 刘志彧一行同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焦扬、常务副书记周亚明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对复旦大学对我校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一致表示在“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推进具体工作展开,实现务实有效的支持与合作。 两校对口部处、学院负责人分别相继进行了一对一对接和深入交流。 (供稿:各单位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熊志勇教授团队在PNAS发表关于植物多倍体形成新机制的研究成果

多倍化(基因组加倍)是物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所有的被子植物在其进化史上都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多倍化事件。物种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增加物种遗传多样性,产生新表型,对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物种多倍体的形成和建立机制仍知之甚少。近日,我校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熊志勇教授团队利用建立的芸苔属植物现代细胞遗传学染色体辨认体系,结合低覆盖全基因组重测序手段,以多倍体研究模式植物芸苔属植物油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植物多倍体形成的一种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Genome balance and dosage effect drive allopolyploid formation in Brassica”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NAS。 目前二倍体产生未减数配子并通过三倍体桥进行基因组加倍被认为是多倍体形成的主要途径,为了模拟自然界中芸苔属异源三倍体形成,团队通过不同亲本间的杂交构建了不同类型的异源三倍体材料(图1)。 随后,团队成员利用细胞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芸苔属异源三倍体F2代植株进行了染色体精确辨认,证实了其自交F2代是由一群不同倍性的非整倍体组成,包括有近三倍体、近五倍体和近六倍体;研究发现F2代群体的染色体数目分布偏离了理论分布,染色体数目呈增加的趋势,说明F2代群体受到了一定的选择作用(图2)。 同时,团队成员还对异源三倍体F2代群体的表型、花粉活性和结实数等性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异源三倍体F2代中具有成套C基因组染色体(Complete)和剂量补偿(Compensated)的非整倍体植株具有更高的花粉活性和结实数;此外,A基因组完整(Complete)的植株,其花粉活性和结实数在整体上显著高于基因组不平衡(Imbalanced)的植株。这些结果说明基因组完整性和剂量效应对异源三倍体后代的选择导致只有基因组平衡破坏相对较小的植株才能存活(图3)。 随后,利用染色体精确识别技术连续观察异源三倍体AAC自交F2-F4代的核型变化,并结合花粉活性和结实数等性状分析,证实了芸苔属异源三倍体经过3代的自交,通过对植株的基因组平衡的选择,不断增加后代群体的染色体数目和育性,逐渐形成了新的异源四倍体;因此证明了异源三倍体可以作为异源四倍体形成的桥梁(图4)。 最后,团队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新形成的异源四倍体进行序列分析,发现新形成的异源四倍体携带有二倍体亲本A基因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证实了芸苔属异源三倍体介导了二倍体到异源四倍体单方向的基因流动。 该项研究证明,在基因组平衡和剂量效应的驱动下,异源三倍体以非整倍体为媒介,通过染色体数目和育性不断地增加逐步形成异源四倍体。因此,该研究发现了异源多倍体形成的新途径,提出一新的机制,并证实通过异源三倍体到异源四倍体的反复轮回不仅维持了新生异源四倍体的种间隔离还促进了二倍体向异源四倍体基因的流动。为解释新生多倍体物种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302、31871239和32060503)、内蒙古自治区科学计划项目(2020GG0080)和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0ZD09)的资助。我校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生曹瑶为该论文第一作者,2021级博士生赵康路为共同一作,熊志勇教授为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简介:熊志勇,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和美国斯托瓦斯医学研究所完成博士后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及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专项、科学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揭榜挂帅等多项课题。率领团队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发表研究论文48篇,包括国际著名期刊PNAS、Cell Research、New phytologist、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Carbohydrate polymers、Genetics等;多次受邀作国际学术大会报告。论文总引用次数3000余次。英国期刊JHSB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副编辑 (Associate Editor),GenomeResearch、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BMC Genomics等期刊审稿人。 论文链接: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17672120. (供稿: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喜报|我校20个项目获教育部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

4月6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公布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教学司函〔2023〕6号),我校与16家企业合作的20个就业育人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立项。 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是教育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的举措之一,旨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就业与人才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自2022年10月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启动征集以来,我校学生就业处、各学院广泛关注并积极响应。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中,我校共获批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2项,就业实践实习基地项目13项,人力资源提升项目5项。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大力开展访企拓岗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各种就业推进和服务工作,加深校企校地多向合作、协同推进就业育人,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供稿:学生就业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曹海鹰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培训班(第二期)在复旦大学开班

为扎实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按照学校党委年度工作安排,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主题,4月9日-15日,我校在复旦大学举办第二期新一轮聘期处级干部培训班。 4月10日上午8:30,培训班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举行开班仪式,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胡波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拓展中心主任刘华主持开班仪式。 胡波代表复旦大学对全体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学员介绍了复旦大学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并预祝本次培训圆满成功。 张利平代表学校党委及全体学员向复旦大学领导和组织培训的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就本次培训,他要求学员们明确目标任务,着力增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并强调了严格遵守培训纪律。 全体参训学员48人参加开班仪式。 (供稿:党委组织部 编辑:李文娟 审核:杜晓东 刘雪峰)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为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赠送古籍文献资源

4月10日下午,我校在逸夫楼406室举行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为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赠送古籍文献资源仪式。仪式由中心主任那顺乌日图主持。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社会科学处处长达胡白乙拉,内蒙古师范大学嘎日迪教授、白双成研究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巴特尓研究员及我校乌云格日勒教授、姑茹玛教授、哈斯巴特尔副教授等参加仪式。 仪式上,齐木德道尔吉详细介绍了古籍文献资源的来源、教学与研究经历以及相关的科研成果的形成过程;额尔很巴雅尔重申我校承担古籍文献资源收藏与保护工程项目的重要意义;那顺乌日图表示中心将对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与学界共享,并实现永久保存,同时向大家介绍了社会各界为该中心赠送的珍贵资料。 齐木德道尔吉教授本次赠送的古籍文献资源主要包括金启宗先生手稿、女真文古籍文献与相关图片资料。 齐木德道尔吉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等职务,兼任中国蒙古史学会会长、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会分委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1989年,在德国波恩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女真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文等中国古民族文字学、清代民族史以及蒙古族历史文化等研究。出版《女真译语研究》《辽金夏元史徵》《匈奴历史的珍贵遗存》《<女真译语>音系研究》等多部研究论著,合编《黑城出土蒙古文书研究》《清代蒙古志》《内蒙古通史》《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天之骄子——蒙古族(上、下)》等编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西南大学历史博物馆藏元代蒙古语八思巴文牌符释读及其他”“有关《封燕然山铭》摩崖的三个问题”等百余篇汉英德蒙等多语种学术研究论文。 (供稿: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 编辑:李文娟 审核:那顺乌日图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开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网络直播集中培训

4月13日上午,按照自治区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安排,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组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网络直播集中培训学习,校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杜晓东主持培训,学校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集中培训。 参学人员聆听了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校委原委员,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哲学部主任,一级教授韩庆祥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为题讲授的直播课。 通过集中学习,参学人员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掌握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要义,为下一步我校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字:李文娟 摄影:实习编辑 鲁娜 审核:杜晓东)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我校举办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广纳英才”人才引进暨校园招聘专场活动

4月12日上午,我校在北校区文体馆举办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广纳英才”人才引进暨校园招聘专场活动。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王敏,自治区教育厅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于荣娟,巴彦淖尔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亚忠,我校副校长刘永斌,学生就业处处长曹海鹰及各驻呼高校就业部门相关领导出席了活动。 会上,刘永斌代表各驻呼高校致欢迎词,介绍了我校历史沿革、学科设置及2023届毕业生情况,对疫情期间巴彦淖尔市的鼎力相助表示了感谢,希望校地双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化、拓展合作领域和范围,搭建校地人才供需桥梁,共同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王亚忠致开幕词并为各驻呼高校招生就业部门负责人颁授“天赋河套引才战略顾问”聘书。巴彦淖尔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蕊对巴彦淖尔市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进行了解读说明。活动现场,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闫永春代表巴彦淖尔市人才引进工作小组与参会院校签订了人才引进合作框架协议。 本次活动共有64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涉及农林牧水、医卫、教育等多个专业,为毕业生提供各类岗位249个,岗位需求总人数1070人左右,现场参会毕业生600余名。 活动进一步满足了毕业生的多元就业需求,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全面的就业服务,为想要建设家乡的毕业生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下一阶段,我校将继续加大校地合作力度,搭建人才供需双向对接平台,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同时创新开拓更多市场化岗位,抓住时机抓紧开展校园招聘,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全力为2023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驾护航。 (文字:学生就业处 摄影:李文娟 审核:曹海鹰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左永春教授团队和罗辽复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Research发表数字胚胎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左永春教授团队和罗辽复教授合作在哺乳动物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科研进展,相关成果以“Characterizing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Potency and Waddington Landscape via Energy Indicator”为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指标定量描述沃丁顿景观中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体细胞重编程过程细胞状态的方法,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Research杂志。Research是2018年由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共同创办的首本定位为国际一流、高影响力、综合性大型OA科技期刊,影响因子11.036,属于中科院综合类一区TOP期刊,已连续第3年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沃丁顿景观(WaddingtonLandscape)是一个描述细胞分化过程的概念模型,其中细胞的分化被比喻为石块沿着不同的轨道从山坡上滚落入不同的山谷。细胞在Waddington景观中所处的不同高度代表其不同的分化潜能。该模型也常常被扩展至用于解释转分化和重编程等过程。然而,对这种隐喻化的模型进行分子层面的定量描述一直是计算生物学中的研究目标之一。传统上,表征细胞的分化潜能依赖于已知标记的转录组、染色质状态等特征。尽管这些分子特征可以将特定阶段的细胞彼此区分开来,但仅仅基于少数标记无法反映细胞的全局分子特征,也不适合识别新的细胞群。 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一种反馈式神经网络—Hopfield神经网络(HNN)提出了一种新的能量指标,它可以在不依赖于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定量表征细胞的分化潜力,从而提供了一种量化Waddington景观的途径。 首先,研究人员基于Hopfield能量定量评估了包括全能样干细胞(TLSCs)、全能卵裂球样细胞(TBLCs)、2细胞样细胞(2CLCs)、扩展多能干细胞(EPSCs)和胚胎干细胞(ESCs)在内的不同来源干细胞的分化潜力,结果显示细胞的高分化潜能与较高的能量值相关,表明了Hopfield能量可以提供一种比多能性特征更普遍的分化能力测量方法。 接下来,研究人员描述了胚胎发生和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Waddington能量景观。单细胞分辨率的能量景观进一步证实了细胞命运决定是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逐步确定的。最后,该研究在Waddington能量景观上分别动态模拟了胚胎发生和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细胞状态的连续转变,并提出重要性分数(importancescore, IS)有效地识别了驱动细胞命运转变的关键因子,为有目的地控制细胞命运转变提供了理论指导。 该工作由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完成。2021级博士研究生李寒霜为论文第一作者,2021级博士龙春伸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左永春教授和罗辽复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061034, 62171241)、内蒙古自治区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021GG0398)的支持。 通讯作者简介: 罗辽复,内蒙古大学建校元勋、物理学科奠基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信息生物学概念的创立者之一,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理论生物物理学家,提出了“密码—序列—构象—动力学”的理论生物学研究路线,为我国在这一新型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出版专著《量子场论》《非平衡统计理论》《理论生物物理学论文集》《生命进化的物理观》(科学专著丛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物理途径(英文版)》。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称号,198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和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特等奖,2001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6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0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会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生命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019年中央宣传部授予“最美支边人物”称号、2020年获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颁发的首届中国生物信息学终身成就奖。 左永春,2011年在内蒙古大学获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内蒙古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内蒙古"草原英才",内蒙古青年科技英才,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等。主持承担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联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等项目7项,及内蒙古自治区杰出青年基金、关键技术攻关等项目10多项。担任国际Current Gene Therapy期刊编委,中国生物信息学会表观遗传信息学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专委会通讯委员、内蒙古健康数字学会秘书长、内蒙古生物物理与生物信息学会副秘书长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Research、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引用次数超2300次,先后6篇成果入选ESI 1%高被引论文。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4133/research.0118 (供稿: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祝贺!我校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团总支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组织

4月20日上午,共青团中央揭晓了全国“两红两优”光荣榜,我校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团总支作为全国五四红旗团组织受到表彰!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团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效。教学小课堂与实践大课堂相结合,将日常思想教育引领融入学院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引领学生学思知行。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让思政教育“火起来”,“活起来”。注重新媒体平台建设和作用发挥,学生主动参与了创作策划推出内蒙古大学“青春的我,信仰的光”——礼敬中华红色足迹系列网络推送,引导学生传承红色文化,涵养爱国情怀的系列网络文化作品。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团总支2021年获评内蒙古自治区“五四红旗团总支”,2019年以来三次获评校级“五四红旗团总支”,连续两年对标定级获评“五星级团总支”。 深化思想引领实效,助力课程思政改革。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团总支主动对接专业导师、院系主任,结合本学院立项的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结合社会实践,依托学生社团,形成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相互协同的育人格局。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团总支连续多年指导院级学生社团“山的那边爱心支教社”赴贵州省仁怀市开展乡村支教。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专业的学生到通辽市奈曼旗黄花塔拉苏木等地开展考古实践、党史宣讲等活动,通过考古成果展和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实践归来话成果”。 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搭建青年成长平台。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团总支立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服务青年学生成长需求,强化“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想政治引领功能,依托青年大学习、“三会两制一课”等组织育人载体,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载体,建立起可视化、可量化的成长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轨迹,连续多年实现毕业生成绩单发放全覆盖。 深化宣传阵地建设,引导青年主动发声。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团总支通过转思路、转方法、转作风、提效能,推动思政引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将团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各类青年活跃度高的平台,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和实效。推进“青春的我,信仰的光” ——礼敬中华文化育人品牌项目建设,围绕英雄、复兴、创新、信念四个主题,创作推文30余篇,紧抓时政核心热点,用青年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青言青语”积极宣传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 (编辑:刘阳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加强校警联动,建设平安校园——我校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区分局举行共建签约仪式

4月13日上午,我校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区分局共同举办了校警联动共建签约仪式。我校副校长刘永斌、保卫处副处长崔永胜,玉泉区公安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何劲坪,政工办主任张广辉等参加签约仪式。 刘永斌指出,玉泉区公安分局与我校联动共建合作,互相支援、互相帮助,必将为保护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同时强调共建是一项长期任务,学校将以本次警校合作为契机,抓实抓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作出应有贡献。 何劲坪表示,此次共建,双方在广大民警、师生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精诚合作的前提下,注重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多领域、多层次的双向服务上寻求突破,共同打造公安机关与高校共建合作的“玉泉样板”,共同开创“警校联动、合作共赢”新局面。 (供稿:保卫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崔永胜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华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

4月14日上午,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华、副校长魏红江一行5人来我校,就思政工作、学科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调研交流。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会。 会上,额尔很巴雅尔对徐华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和建设发展情况。与会双方重点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留学生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彼此分享了经验。 会前,徐华一行参观了我校图书馆蒙古文古籍展阅室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基地。 云南农业大学统战部部长严明杰,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朱耀顺,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汪占山;我校社会科学处处长达胡白乙拉,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任利刚,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栓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孙桂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副主任崔思朋参加座谈会。 (文字:李文娟 摄影:实习编辑 鲁娜 审核:吴栓虎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校长武利民、副校长高光来到生态与环境学院调研

4月14日下午,校长武利民、副校长高光来到生态与环境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了调研座谈。 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对学院基本情况、建设思路和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作了汇报。与会教师代表分别从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共享、团队凝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武利民、高光来认真听取了汇报和建议,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武利民对生态与环境学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对学院和教师关心的职称晋升、骏马计划、空间使用、团队建设等问题给予了一一回应,提出了解决办法。并指出:生态学是我校自治区三个拔尖学科之一,与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密接关联,是内大下一波冲击国家“双一流”学科的希望之一,学院领导班子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带领全体师生聚焦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凝聚团队方向,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力争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更好地服务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高光来就学院面向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凝练学科方向,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大平台,申报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编辑:李文娟 伊德日格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组织收看自治区教育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讲座

4月15日上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自治区党委要求,自治区教育厅邀请中央党校教务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宇学教授做题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专题辅导讲座。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设分会场,校长武利民,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刘永斌及学校副处级以上干部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收看了讲座。 陈宇学教授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等四个方面做了专题辅导。 教育厅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提升科学素养,着力掌握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和基本观念,增强运用科学方法观察世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提高信息捕获能力,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将无形的科技知识化为有形的物质财富。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深化科学认知,注重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念,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各高校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科学准确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义,主动思变、应变、求变,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质量,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将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在关键核心领域,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在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文字:鲁娜 摄影:伊德日格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新一轮聘期处级干部复旦大学培训班圆满结业

为扎实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按照学校党委年度工作安排,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主题,我校分别于3月26日-4月1日、4月9日-15日在复旦大学举办两期新一轮聘期处级干部培训班。 本次培训,复旦大学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安排,尤其注重突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个培训教育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结构紧凑。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领导干部能力提升、高等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双一流”建设经验分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内部管理、学科战略规划与管理机制设计等主题开展培训。邀请了复旦大学熊庆年、吴力波、马拥军、冯平、李粤江、张新宁、同济大学张瑞鸿等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同时,安排了走进复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实践探索、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现场教学内容。此次与复旦大学合作举办干部培训班是深化两校深情厚谊、深入开展对口合作的生动实践,必将对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结业仪式上共有8名学员交流分享了学习心得。参加培训的学员一致认为通过参加本次培训,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转变,在作风上有了新的改进,在能力上有了新的提高,下一步将学以致用,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学校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呈现新气象、再上新台阶,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供稿:党委组织部 编辑:李文娟 审核:杜晓东 )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对标五大任务清单 发挥优势落细落实

4月18日,《内蒙古日报》整版发表了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的署名文章《对标五大任务清单 发挥优势落细落实》。 原文如下: 对标五大任务清单 发挥优势落细落实 □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 刘志彧 校长 武利民 内蒙古大学认真学习并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内蒙古大学时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担负起内蒙古大学的政治责任与担当,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学科和科研优势,努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并付诸实施,助推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五个加强助推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加强退化草地修复和可持续管理应用研究与推广。在深入认识草地退化和修复机制、完善修复技术和提升修复效率的同时,加大草地放牧和割草强度、低碳草原生态管护和利用等可持续草原生态和生产管理技术的研究和示范体系建设,从矿区地质、生态水文、土壤植被等视角研发和集成多尺度的草原矿区生态联合修复技术,促进整个典型草原区草原持续利用,遏制退化和沙化。 加强河湖湿地保护和治理科技支撑。持续聚焦“一湖两海”等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问题研究,揭示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维持机理;开展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估和生物多样性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构建流域尺度和生态补水情景的湖泊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综合预测预警模型。力争研发一批湖泊水生态健康维持和功能提升技术专利,建立技术集成示范区和水生态管理决策系统,推进湖泊生物多样性有效增加和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提升。 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技术保障体系建设。系统梳理内蒙古生物多样性历史资料,开展重点区域和资料薄弱区域考察;研究内蒙古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和驱动因素,确定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关键区,量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质量动态中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的作用;研究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和预警技术体系。力争研发一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监测评估及预警技术规范、标准和专利,建成首个内蒙古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监管系统,支撑生物多样性的高效精准保护管理。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紧密围绕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大需求,凝练学科方向。力争建成草地生态学内蒙古实验室、内蒙古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复治理基地、荒漠区复合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环境野外观测站等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平台。 加强生态科学与生态文明联合研究。聚焦提升我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开展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环境污染与清洁机制、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政策研究,持续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应用。力争建成生态文明与科学研究院、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研究完善草业产值核算指标体系和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推动建立绿色金融和碳金融示范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化和资本化,助力“双碳”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同步实现。 多个维度助推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 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工作。充分发挥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在服务决策、学术创新、实践引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等方面,加强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产出更多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教育引导,充分发挥校史馆、民族博物馆等宣传阵地作用,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努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多语种古籍文献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研究。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增强师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精心组织“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作表率。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加强社会治理基础理论研究,将社会治理与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流动公共服务有机结合,为自治区社会治理提供创新思路和举措建议。完善大平安体系,将公共安全与大平安体系构建有机结合,提出新举措,扩大应用领域。从多元治理和善治的角度理顺多方合作体制机制,发挥各主体的治理功能,构建合力治边的协同框架,实现边疆善治。 三个开展助推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 开展稀土产业链下游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科研攻关。瞄准自治区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国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目标,在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开展稀土催化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治理研究、稀土配合物功能材料前沿基础研究,为轻稀土资源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碳循环利用方面提供科学和技术基础,解决稀土冶炼绿色开发过程中有毒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开发出高性能稀土配合物功能材料等稀土新材料。全面深化与稀土领军企业的对接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 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强碳中和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技术、二氧化碳利用与转化技术以及煤炭催化、储能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与复旦大学共建内蒙古碳中和战略研究院,集聚高水平创新资源和人才团队,联手打造国家级碳中和协同创新中心和高端智库。积极稳妥推进能源、交通、材料、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力争在“十四五”末成功申报设立碳中和一级学科,为自治区培养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 开展制氢、储氢、氢能利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关键技术攻关。围绕自治区打造全国最大的绿氢生产应用基地建设目标开展科研攻关,力争在绿氢高效制备方面设计合成一系列高效电催化剂,在合成氨和醇方面设计合成一系列廉价的多孔催化剂,制备出高输出功率的异质结氢燃料电池,更好服务自治区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九项举措助推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加强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开展大规模草原基础经济性状表型形成相关功能基因的挖掘和牛羊全基因组选择育种SNP芯片设计工作。推进牛羊呼吸道疾病、牛羊腹泻疾病等基因工程新型疫苗研发。力争完成草原家畜饲用复合菌剂、预防作物枯萎病生防菌剂等生物制剂的创制。 培育高产优质肉牛新品种。开展地方牛表观遗传优势性状的形成机制研究。抢救性收集保护地方牛种质资源,建立种质库与生物育种相结合的创新保护体系。运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培育肉质优良、生长速度快的地方肉牛新品种(系),建立地方牛杂种优势群体。 培育优质奶牛地方新品种。深入挖掘国内外顶级奶牛种质遗传资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育种关键新技术体系,为自治区提供70%以上的高品质冷冻精液、冷冻胚胎种源。建立高产奶牛性控胚胎高效市场建设创新集成体系,每年为自治区提供胚胎移植繁育高产奶牛母犊2万头左右。 培育优质肉羊新品种。聚焦实施肉羊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动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立肉羊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加强“杜蒙羊”等品种的推广示范,培育适应不同区域发展的多羔肉羊新品种、乳肉兼用新品种,选育提高地方品种。建立肉羊联合育种体系、羊遗传评估中心,优化生物育种技术,构建网格化种羊追溯和智能化育种模式,培育高繁多胎蒙古羊新品系等。 培育绒山羊新品种。围绕绒山羊良种化规模不足、繁育体系不够完善、饲喂营养不科学、智慧化养殖体系缺乏等薄弱问题,通过羊绒细度、长度、密度等关键性状,利用常规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方法,建立基于基因改良的内蒙古绒山羊遗传评估和高效育种新技术体系,培育高产优质内蒙古绒山羊新品系。 培育乳用奶羊新品种。建立奶羊繁殖调控、营养转化、早期断奶和羔羊人工饲喂、乳腺炎防控等系列技术体系,研发规模化舍饲条件下的繁殖与健康养殖技术,研发羊乳制品,推进自治区奶羊产业下游产业链建设。 培育高产优质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通过多组学方法,揭示3~5个马铃薯加工品质相关重要农艺性状的形成机制,力争在全基因组选择、二倍体杂交育种、自主知识产权农艺性状基因精准编辑等核心育种技术上实现重点突破。 培育优质牧草新品种。在前期搜集的牧草种质资源基础上,筛选高产、优质、抗逆豆科牧草品种(系)8~10个,运用杂交等常规育种手段,结合基因编辑、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出适合在内蒙古寒冷、干旱、高盐碱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苜蓿种质。 打造现代生物育种集成攻关平台。引育一批高层次人才、产业领军人才、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开展草原家畜种质资源与繁育领域的原始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品种繁育,着力解决自治区相关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需求。力争在解决我国畜牧业优质种源受制于国外种业巨头的“卡脖子”问题上作出贡献,建成世界草原家畜现代生物育种创新高地。 多个层面助推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 加大平台建设力度。持续建设“东北亚语言资源数字化平台”“东北亚语言资源数字化博物馆”“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数字化平台”,推进汉文、蒙古文、俄文、英文、日文、韩文等东北亚7种语言文字互译,将收集到的多语言文字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面向人工智能的大型标注数据。深度参与国家人工智能语音产业、“科技+产业”孵化应用等项目,推进蒙古语人工智能相关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重点开展中蒙俄人文经济社会地理数据匹配和挖掘工作,开展中蒙俄地缘经济发展和建设研究,着力建成和完善中蒙俄地理信息数据库。 拓展参与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深度与广度。围绕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理论与实践、口岸和国际合作区建设、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创新、非传统安全合作视域下北部边疆经济安全建设等相关问题开展研究,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备更加宏观的视野和更加有效的理论指导,助推中蒙俄三国在文化、教育、旅游、环保、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北部边疆地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的路径进一步拓宽。 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设立国际学生奖学金,吸引更多蒙俄优秀青年学生来校学习深造,培养一批知华、友华、助华的国际性人才。积极开展相关学科领域蒙俄高端青年人才短期培训项目,培养一批国际性高端技术和创新创业人才。 提高咨政建言水平。开展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与内蒙古的历史使命、中蒙两国建立环保领域合作机制、口岸建设与促进中蒙经济贸易发展等的研究,进一步建设“内大智库”,切实发挥咨政建言、服务社会等智库功能。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内蒙古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根北疆办大学。紧盯自治区种业振兴、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与“一湖两海”水生态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稀土和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等方面的重大需求,推进优势特色学科与自治区主导产业需求对接,集中力量开展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联合科研攻关,在种业、稀土新材料、新能源、煤化工以及生态环保、民族团结等领域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努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落实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谱写现代化内蒙古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7门课程获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公示

日前,教育部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我校有7门课程入选,其中线上一流课程4门、线下一流课程3门。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战略部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完善课程管理机制,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支持1000余门课程开展主干核心课、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等改革,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 内蒙古大学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示名单 线上一流课程(4门) 1.课程名称:行为经济学漫谈 课程负责人:王乾宇 课程介绍:行为经济学是当今经济学领域的最前沿学科之一,与传统经济学相比,行为经济学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了更加现实,更符合实际地研究和总结。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带领学生了解并掌握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启发和培养学生突破传统经济学思维限制、用行为经济学相关知识更加现实而深入地认识自身,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生动幽默、通俗易懂,力图通过大量丰富而生动的案例,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传递行为经济学知识,介绍行为经济学的主要核心理论,在案例选用上注重突出中国元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课程普适性强,既有利于经济学专业学生进一步深化经济学学习,启迪创新思维,也有利于非经济学专业学生了解经济学,迈入经济学的大门。 2.课程名称:品语言知生活 课程负责人:许晋 团队成员:王冲 刘艳婧 课程介绍:课程主动适应科技现代化对语言素养的新要求,遵循“兼顾内容专业性与通俗性”“平衡知识碎片化和系统性”“强化知识互动性和开放性”三大原则重构以“语言生活微专题”为主线的知识结构体系,架构起“神奇的语言”“姓名中的学问”“街头巷尾语言杂谈”“网络语言大狂欢”“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等9章66节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汉语知识点有机融入语言生活热点和前沿成果中,配套开发具有启发性的章节互动话题和具有区分度的试题库,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线上学习的需求。课程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慕课,点击量近600万次,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批上线课程,是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新闻采访写作》的必修资源。课程在智慧树平台运行,现已辐射全国近100所高校、2万名学生,在线互动25万余次,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达到94%以上。 3.课程名称: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 课程负责人:刘丽军 团队成员:刘丽军 陈微 王伟禄 王继军 杨志勇 课程介绍:该课程包括3个子慕课,由145个视频和57个非视频资源组成,总时长约1038分钟。教学单元内容包含课文讲解、语法词汇、英汉互译和写作4个模块。课程受众主要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社会英语学习者。课程建设目的是为了解决课时减少、师资力量短缺以及班容量大等现状下大学英语教学遇到的困难,同时也为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提供教学资源。该课程教学团队由十余位我校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师组成。凭借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前沿的教学理念和优良的教学能力,教学团队认真梳理了大学英语课程的知识点,详细解读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了单元测试、思辨讨论、期末考试等内容,帮助众多学习者掌握了实用技巧,提高了语言理解力和运用能力。目前,该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在运行第八期。全国50余所高校选择该课程作为大学英语线上教学资源。在线注册学习总人数累计达到21万余人。 4.课程名称:生态学 课程负责人:王艳荣 团队成员:杨持 张庆 马文红 潮洛濛 刘华民 董建军 课程介绍:该慕课是在内蒙古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普通生态学”基础上调整和精炼完成的。课程定位明确,内容设计上突出知识的系统性、普适性、创新性,共设置九个相互联系的模块,包括绪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和全球生态学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显著突出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主要章节安排了师生讨论课环节,增加了课程挑战度,特别强调生态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出21世纪生态学发展的特色。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平台运行,由71个授课视频和67个非视频资源组成,视频总时长650分钟,截止2022年底,已完整开设7期。 线下一流课程(3门) 1.课程名称:数学分析B 课程负责人:黄俊杰 团队成员:贺飞、郝晓玲、高彩霞、刘水霞 课程介绍:数学分析B是数学与统计学类专业类基础课,为几乎所有专业课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准备,数学分析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专业能力。本课程在第1到第3学期开设,系统讲授实数上的极限理论、微积分、级数理论和实数的构造,训练学生严格的逻辑表述能力,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思维转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方法,实现从初等数学的偏重“计算”到高等数学的抽象数学语言和逻辑推理的系统、严格的训练和学习,具备运用无穷小分析的观点和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乃至培养数学、统计学以及交叉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A 课程负责人:宝金荣 团队成员:胡明 李文先 褚海斌 白凤华 课程介绍: 该课程是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述四大平衡理论、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理论和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酸碱性、溶解性、热稳定性、氧化还原性等特性及典型反应及性质的变化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无机化学学科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运用分子结构理论及平衡原理揭示物质性质和化学现象,并拓宽专业视野,了解学科最新动向。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课程内容教学和恰当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有家国情怀、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化学人才。 3.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B 课程负责人:周建涛 团队成员:赵玉兰 安春燕 魏宏喜 吴伟 课程介绍:该课程是面向计算机学院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核心地位。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典型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在不同存储结构上操作的算法实现,常用查找和排序算法,以及各算法的时空复杂度分析等。旨在帮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和抽象的数据结构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其具备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设计了课前指导预习、课堂讲授、上机实践、小班讨论、合作性学习一整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模式,注重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相结合;将技术发展成果与理想、情怀教育在教学各个环节相互交融,将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原动力,提高了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通过课程反馈,相关专业学生获得了在本专业领域深造和开展创新应用的基础核心能力支撑,在考研和各级别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建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完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一体化育人目标体系,以新理念、新方法引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持续提升课程“两性一度”,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资源,加强课业辅导,改进考核方式,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切实增强课程育人实效。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周建涛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教师在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内蒙古赛区选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4月3-4日,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内蒙古赛区选拔赛现场汇报环节在内蒙古财经大学举办。大赛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指导,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来自全区19所本科高校的82个教师团队参加现场汇报阶段比赛。我校副校长高光来、教务处副处长许晋参加开幕式。 本次大赛分为校赛、自治区赛两个阶段,设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课程思政组四个组别。自治区赛分为网络评审和现场汇报两个环节。参赛教师精心准备,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水平、丰富的教学手段、优秀的教学风范提供了一场教学授课盛宴,充分展现了教师教学风采。 经过激烈角逐,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王乾宇《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获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法学院杜建明《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获课程思政组一等奖;生命科学学院苑琳(团队)《微生物学》、外国语学院杨振宇(团队)《大学英语三级》获正高组二等奖,数学科学学院刘金存(团队)《高等数学A2》获副高组二等奖,公共管理学院姜雅婷(团队)《城市管理学A》获中级及以下组二等奖。 (供稿:教务处 编辑:鲁娜 审核:周建涛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赵东元院士课题组关于介孔薄膜材料合成新策略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JACS Au

晶态介孔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孔隙结构和结晶性,在光电、能源存储与转换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许多方法如溶胶-凝胶、水热、挥发等已被用于合成结晶介孔金属、氧化物及其他化合物,然而晶态介孔薄膜的构建仍然存在较大挑战,原因有二:其一是高温晶化过程中薄膜与衬底的作用逐渐消失,导致膜的脱落和分裂;其二则是合成晶态介观结构的普遍问题,如金属前驱体水解快,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弱,结晶过程中介观结构易坍塌,因此介孔结构参数的控制十分困难,实现晶态薄膜的精确可控自组装仍是一个难点。 基于此,赵东元院士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分步单胶束组装策略成功制备了高度有序介孔氧化钛薄膜材料(图1)。首先预制单胶束水凝胶,再二次组装形成有序介孔薄膜,这种分步控制提供了更宽的反应区间如浓度和组装时间,能够充分对介孔薄膜的有序度、介观相结构、尺寸及薄膜厚度进行精确控制。此外,该方法也适用于不同基底,有良好的扩展性,同时该介孔氧化钛膜在赝电容储钠方面也展现了良好的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调控单胶束凝胶浓度,可以获得具有不同介观结构的介孔薄膜(图2),随着浓度增加,介孔结构从无序逐渐向蠕虫状、二维六方相和立方相转变。 赵东元院士/兰坤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晶态介孔材料组装与机理研究。在前期工作中,基于发展的单胶束中间体,利用不同外力、空间进行二次组装控制,创制了微观形貌、介观结构与参数充分可调的系列介孔氧化钛新材料,展示了在能源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这种材料合成创新为拓展介孔材料及潜在价值提供了新机会。 该工作提供了一种分步组装新方法,用于高度有序介孔氧化钛薄膜生长,为结晶态介孔薄膜器件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成果以“Stepwise Monomicelle Assembly for Highly Ordered Mesoporous TiO₂ Membranes with Precisely Tailored Mesophase and Porosity”为题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顶级期刊JACS Au 上(DOI: 10.1021/jacsau.3c00007)。文章第一作者为我校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兰坤研究员,通讯作者为我校赵东元院士和厦门大学魏湫龙副教授。 (供稿:科学技术处 编辑:鲁娜 审核:牛一丁)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学校除夕夜开展校园安全检查

2月9日晚,农历除夕夜,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杜晓东分别带队对赛罕校区、玉泉校区进行了校园安全检查,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保障师生度过一个平安和谐的幸福年。 检查组一行实地走访了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配电室等重点建筑,对用水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在建工程项目安全开展全方位检查,全面细致地排查风险、消除隐患,坚决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检查组强调,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越是到节假日,越要加强安全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树牢安全无小事理念,落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全面细致开展校园安全巡查、安全排查,坚持联防联控,织牢安全稳定网,确保春节、寒假期间校园安全稳定。 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研究生院、保卫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检查。 (文字、编辑:李文娟 摄影:李文娟 屈涵 审核:景剑峰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牛一丁教授课题组解析豆科牧草抗冷新机制

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面临各种胁迫。冷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植物固定生长,无法移动以躲避恶劣环境,必须通过调整其生理生化机制来及时应对外部威胁,因而进化出感知和抵抗外界低温胁迫的能力。扁蓿豆为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抗寒、抗旱、耐贫瘠等特点,多为典型草原和荒漠化草原的伴生种,是内蒙古草原生态补播的优质豆科牧草,也是高产优质高抗豆科牧草育种的重要基因库。乙烯应答因子家族(AP2/ERF)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个超大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器官构建及激素信号应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近日,我校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牛一丁教授团队利用建立的扁蓿豆毛根转化技术体系,结合转录组、EMSA和酵母单杂交等技术手段,解析了MrERF039在提高扁蓿豆抗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MrERF039可以调控MrCAS15A等基因协同响应植物对低温胁迫的早期应答。进一步研究发现MrERF039可以增强β-淀粉酶基因、UDP糖基转移酶基因等多个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使得过表达外源MrERF039的植株中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从而增强植株低温胁迫抗性。该研究阐明了豆科牧草应答低温胁迫的新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P2/ERF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抗寒性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进展,也为豆科牧草抗寒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候选基因。 相关研究成果“MrDREB1 transcription factor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cold response of Medicago ruthenica as a sugar molecular switch”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学研究领军期刊Plant, Cell & Environment(中科院一区Top期刊)。 该成果得到了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我校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博士生付佳宾为该论文第一作者,2022级博士生赵艳云为共同一作,牛一丁教授和郝金凤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ce.14845 (供稿: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60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