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藏

总计 15779 今日 0

由 35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学生社区思政大讲堂启动,音画思政课精彩纷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思政教育形式,发挥学生社区思政育人阵地作用,5月17日,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在玉泉校区举办内蒙古大学桃李学生社区思政大讲堂启动仪式暨“初心与使命——毛泽东笔下的壮丽史诗”主题音画思政课。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杜晓东出席活动并为内蒙古大学桃李学生社区思政大讲堂揭幕。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民族工作处处长韩春晓,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刘惠,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学院机关党委副书记塔娜,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学院党委书记,各学院专职辅导员代表、学生党团员代表、学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人阿茹娜主持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吕俊,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栓虎,全国2023年度优秀易班辅导员荣誉称号获得者、自治区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辅导员赵琦分别交流发言。 主题音画思政课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学院党史学习教育课题组讲授,课程以开放、互动的形式,将演讲、歌唱、朗诵等文艺元素引入课堂,以毛泽东有关诗词为载体,生动还原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经的种种困难和最终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近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来校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新“大思政”育人格局作为新时代高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主抓手,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努力将内蒙古大学桃李学生社区思政大讲堂打造成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育人阵地,不断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学子的殷殷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程推进会在京召开

5月14日,《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程推进会在京召开。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三交”史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编纂委员会主任潘岳出席会议并讲话。 潘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强调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一项具体任务,对于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文化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潘岳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持续加强与“三交”史研究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攻关,深入开展分区域“三交”史研究,不断优化相关研究方法和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在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学术水准、加强编写保障、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下一阶段各项编纂任务落实到位,以“三交”史编纂工程的丰硕成果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三交”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学玉出席会议。国家民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三交”史各分卷主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及暨南大学分管《史料》工作的负责同志、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我校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研究员、《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内蒙古卷》课题组主要负责专家张久和参加了会议。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校党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

5月13日下午,校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并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校党委委员参加会议。相关单位负责人和马院班子成员列席会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院长田鹏颖(线上)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并就如何贯彻落实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逻辑,增强思政课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深刻理解加强思政课内涵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建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三是把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作为重中之重,并发挥好其对各门思政课程的统领作用;四是切实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深悟透,为把思政课讲深讲透创造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傅锁根汇报了学院近期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以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 刘志彧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深刻认识理解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思政课建设的底气和信心;二是深刻认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三是深刻认识理解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实际行动守正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会议强调,各部门、学院要扛起政治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高燃!开幕!

维夏之月,百卉俱开。5月9日晚,我校第48届田径运动会在玉泉校区体育场隆重开幕。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党委副书记乔彪,纪委书记、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驻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张利平,副校长刘永斌、杜晓东、杜凤莲、周建涛,校党委委员、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智凭及各部门、学院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入场仪式和艺术表演。我校5000余名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刘永斌主持。 开幕式入场 旌旗飘扬,青春闪耀 国旗、校旗护卫队 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率先入场 花球队、彩旗队等队伍 相继向我们走来 升旗仪式 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后,刘志彧宣布我校第48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开幕式表演 我们以热血诠释盛大 且歌且舞而来 各学院方阵 各方阵严阵以待,精神饱满 斗志昂扬,步履铿锵 依次入场经过主席台 口号声音嘹亮,激荡青春力量 我们 以青春之名共聚赛场 我们 以强国之名拼搏绽放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祝贺!我校两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内蒙古7家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4名职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6个集体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李光鹏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长江学者李光鹏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体外受精、体细胞克隆、MOET(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基因编辑等现代繁育技术应用于家畜生殖调控和选培育肉牛的学者之一;是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内蒙古“五一”劳动奖和“草原英才”获得者。近年来,李光鹏带领团队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主持国家863课题、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发改委产业示范工程及内蒙古重大等有关肉牛质资源开发及利用项目;培育的“双肌牛”获得农业农村部的认证;目前共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主编及参编学术著作8部,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7年,李光鹏作为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主任,整合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力量,经科技部批准,成立了“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光鹏建立起了牛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获得了高效克隆牛的生产方法,带领团队成功获得国内首批优质克隆肉牛,克隆牛妊娠率达到50%,出生率达到33%,满足商业开发水平;获得国际上首批克隆绒山羊、国际上首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克隆牛。 良种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基础,种质资源是畜牧产业发展的源头动力。李光鹏带领团队以蒙古牛、鲁西牛和西门塔尔牛为研究对象,通过体细胞克隆、基因编辑、胚胎移植等生物育种技术,创造性培育出“双肌·蒙古牛/鲁西牛/西门塔尔牛”,三种“双肌肉牛”体格强壮,其生长速度和产肉率平均提高15-25%。“双肌牛”获得农业农村部的认证,并得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评价。 李光鹏将生长于生态环境复杂的蒙古牛、蒙古羊、蒙古驼、蒙古马定义为“蒙系家畜”。他带领团队调查采集了20个绵羊品种/系、10个肉牛品种/系,测定了包括体重体尺、血常规、血液生化、繁殖性能、屠宰性状、脂肪酸分析等几大性状70多个指标,为基础研究和畜牧业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除了牛遗传改良育种,李光鹏还在良种羊培育方面也获得了突出成果,在四子王旗建立了黑头杜泊种羊繁殖基地、杜泊-蒙古羊杂交肉羊生产育肥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四子王旗一名养殖户在自家5000亩的荒漠化草场上,从原来养殖800-1000只蒙古羊、年收入不足5万元,转变为现在的养殖260-300只杜蒙羊、年收入达10-13万元,养殖数量变少,收入却翻了番,真正尝到了“生态养殖”的甜头。 2016年,李光鹏带领团队首次将新西兰培育的高产乳用绵羊新品种戴瑞羊的冷冻胚胎种源引入国内,前瞻性地开展纯种繁育与新品种培育工作。目前建了3个奶绵羊繁育研究基地,已形成国内最大的“蒙古奶绵羊”新品种培育和生产群体。奶绵羊新品种的培育和产业化,将为内蒙古乃至我国奶业多元化、品质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日,自治区总工会下发文件,授予2022年度和2023年度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最美职工”的18名同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飞龙教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飞龙带领团队启动了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和相关智能平台的建设工作,主持开展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重大基础建设项目“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围绕古籍保护的关键和难点课题,汇聚科研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了一系列民族古籍数字化技术难点,完成了1.1万多卷民族古籍的整理、扫描、识别和目录编著等工作,数字出版了30部珍贵的面向民族团结的蒙古文古籍文献,建成了北疆文化古籍资源库平台,并于2024年3月31日正式对外发布。该成果突破了蒙古文古籍数字化的一系列难点问题,研发了国际先进的蒙古文古籍数字化系统,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深度融合,标志着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的一大进步。 针对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中出现的蒙古语形态学复杂、词汇量大、外来词多、语言资源稀缺等难点,飞龙提出多任务与多源知识相结合的蒙古语语音合成、融合形态学知识的混合神经网络蒙古语语音识别、融合字符向量与词素语言模型的蒙古文命名实体识别等一系列创新方法,解决了蒙古语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语义理解等任务中的关键技术,突破了面临的技术瓶颈,形成了面向黏着特性和稀疏资源语言的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为资源稀疏和黏着特性的语言文字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相关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相关成果荣获了教育部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度“中国CCF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杰出奖”等。 飞龙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4项、省级人才项目3项。2022年获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一层次人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培养人才,荣获内蒙古第八届“青年五四奖章”和内蒙古第一届“草原文化传承之星(园丁奖)”荣誉称号。 飞龙以自主构建的大规模蒙古语言文字语音库、文本库和图像库为基础,率先将蒙古文语言知识和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以第一完成人率先研发了蒙古语语音合成系统、蒙古语语音识别系统、蒙古文校正系统等一系列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并在以上成果基础上,以第一完成人研发了全球首款综合性蒙古文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填补了民族语言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多项空白,为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任务提供了全面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与国防科技大学、麒麟软件联合研制了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蒙古文版)V1.0 ,2023年正式向社会发布,该系统填补了我国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八省区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领域的空白,对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多语种信息处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及核心技术支撑体系等多方面需求提供了信息化基础支撑,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产品,及时享受到现代信息科技所带来的便利。该成果获评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十大科技进展成果。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启动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4月28日下午,由我校和复旦大学共同主办,我校名誉校长赵东元院士、校长武利民教授、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分别领衔的“高性能水系电池的构建及其多孔材料关键制备技术”“面向空间环境的纳米功能薄膜涂层设计、制备与应用”“面向下一代集成电路先进制程的纳米氧化铈抛光材料的研究”等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论证会暨项目启动会在我校学术会议中心召开。 中国科学院赵进才院士、张洪杰院士、孙世刚院士、陈军院士、施剑林院士、陈立东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陈晓东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卞曙光,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长孙俊青,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刘爽,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李伟,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副校长周建涛,及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和项目牵头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参与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课题骨干等共计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我校副校长周建涛主持。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致辞,回顾了我校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希望各项目参加单位和专家通过本次合作开启深化对口合作的新阶段,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齐心协力、协同攻关,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研究任务,产出重大成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助力自治区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内蒙古大学服务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支撑力和贡献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卞曙光致辞,祝贺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功立项,指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意义,各承担单位与参与单位要从支撑我国自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角度来实施好项目、出好成果,出有影响力的成果,为我国打造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长孙俊青说,当前,内蒙古按照党中央赋予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向“两件大事”和“闯新路、进中游”奋斗目标全力进发。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和重要支撑,实施好科技“突围”工程,培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专家学者、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撑。此次启动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科技“突围”工程方向高度契合,希望内蒙古大学以此为突破,聚焦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深化科技合作,在科研立项、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带动产出更多重大创新成果,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各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总体目标、研究内容、任务安排、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等作了汇报。 “高性能水系电池的构建及其多孔材料关键制备技术”项目由赵东元院士任首席,内蒙古大学牵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承担,国拨经费1380万元。该项目基于新型多孔材料,研发电极、电芯和模组的设计制备及系统的集成技术,攻破水系电池规模化应用瓶颈,完成百千瓦时级水系电池储能系统的样机验证,开拓水系电池新体系,有望解决现有的有机电解质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锂资源问题,对新能源电池材料的迭代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空间环境的纳米功能薄膜涂层设计、制备与应用”项目由武利民校长任首席,复旦大学牵头,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等单位承担,国拨经费2450万元。该项目围绕功能薄膜涂层的分子设计与表界面调控、轻质高反射热控涂层与柔性传感薄膜设计与构筑新机制新方法、轻质柔性高导热薄膜的设计与性能优化、功能薄膜涂层在空间领域的应用四个方面,重点解决薄膜涂层的多级孔结构与光反射、发射的关系及调控规律、柔性薄膜内导热基元有序自组装及分子层面声子热传导机制、大面积翘曲传感网络薄膜的构建、高精度轻量化变形感知新机制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为我国空间纳米功能薄膜材料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为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全链条一体化设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式。 “面向下一代集成电路先进制程的纳米氧化铈抛光材料的研究”项目由张凡教授任首席,复旦大学牵头,内蒙古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大学、包头天骄清美稀土抛光粉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国拨经费943.71万元。该项目围绕氧化铈磨料抛光工艺的卡点难点问题,如小尺寸磨料抛光速率慢、氧化硅/氮化硅抛光速率选择比低、划伤缺陷控制困难等,拟结合氧化铈高反应性和介孔材料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提出高活性介孔纳米氧化铈抛光材料定向合成和精准调控新方法,发展表面改性、放大制备和抛光稳定化技术,对解决我国在集成电路抛光方面的“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北方稀土(集团)、复旦大学和内蒙古大学联合共建的稀土材料研究校企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和卓越学术论坛,中国科学院施剑林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陈晓东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范红金教授、Wiley出版集团《德国应用化学》苏鑫执行主编作了大会报告。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又一研究成果发表!

近日,张怀文研究员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被2024年的计算机信息检索领域国际顶级会议(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CCF-A)录用,题为"Hierarchical Semantics Alignment for 3D Human Motion Retrieval"。文章作者均来自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包括2021级博士生杨洋(第一作者),2023级硕士生时浩宇,张怀文研究员(通讯作者)。 三维人体运动检索(TMR)是内容检索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旨在用自然语言描述查询相关的三维人体运动序列。TMR的传统方法是将数据实例表示为对齐的点嵌入。然而,在现实场景中,多个动作经常同时出现并叠加在单个角色上,简单地将文本和运动序列聚合到单个全局嵌入中可能不足以捕获叠加动作的复杂语义。此外,大多数运动变化都由三维人体模型的局部肢体发出,这进一步给运动序列和对应文本的精准对齐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张怀文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层次化语义对齐方法,通过全局、局部特征的对比学习,有效捕获了不同粒度下文本和运动特征的语义关系,从而提升模型的检索性能。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层次化语义对齐方法,利用概率分布编码器将文本和运动序列编码成多维概率分布,有效地捕获叠加动作的语义;为了捕获更加细微的动作,文章对细粒度特征进行过滤,将有代表性的细粒度文本和运动特征进行聚合,通过对聚合后的特征进行对齐,从而达到高效、精确的跨模态对齐。实验结果表明,这项工作提出的方法有效对齐了文本和运动模态的数据,极大地提升了三维人体运动检索模型的性能。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等项目的支持。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优秀案例+1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内蒙古20大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我校飞龙教授团队的“多语种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及相关产品推广应用”专利群成功入选。 该专利群以自主构建的大规模多语种语音库、文本库和图像库为基础,以多语言智能信息处理及云计算服务相关技术创新为核心,以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为特色,率先将蒙古文语言知识和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积极推进在云计算、大数据、多媒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落地,为国内外的多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与云服务研究提供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和优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桃李芬芳 | 二十年育翻译人才,三十载传中国声音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学校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五年来,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广大教师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奋力书写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时代答卷。 为讲好我校教师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求真务实、矢志奋斗的感人故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内蒙古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桃李芬芳”系列人物访谈专栏。专栏第十一期推出的是外国语学院教师刘瑾玉。 刘瑾玉,教授,翻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二层次)和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A类“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谦和、博学,这是大家对刘瑾玉的第一印象。 课堂上的刘瑾玉穿着一条简单的黑色连衣裙,授课语言温婉流畅,仿佛一股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持之以恒,传承师风 三十年前,刘瑾玉进入内蒙古大学学习,从此与内大结下不解之缘。硕士毕业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求学期间,两代恩师的学术传承让她又一次感受到了翻译学的力量和温度。从此,她下定决心要终生投入到高等人才培养事业当中去。 第一代宗师许国璋老先生,作为国内最早研究和评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学者和哲人,在新中国诞生时,就投身于教育事业。他待人真诚宽厚,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的每一个学生,其中就包括刘瑾玉的恩师王克非先生。 首次提出翻译文化史观念的王克非先生,研究文化对于翻译活动的制约和翻译活动发生后对文化史的影响。“先生常常告诫我们,学术研究要扎实严谨,忌虚戒躁,文章写作要文风质朴通达,切忌华而不实。”因此,刘瑾玉将“勤于读书,勤于思考”的学风也潜移默化地带入自己的课堂。 “我的课堂就是要培养胸怀祖国、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她采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分层分类培养模式,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量身打造教学计划。同时,在具体的培养方案设计上,刘瑾玉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养模式,目标是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培育具有卓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翻译人才。 刘瑾玉认识到,当今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虚拟仿真实验课堂中开展的“联合国库布齐国际沙漠生态科技创新国际志愿者语言服务实训”中,她和同事们紧跟时代步伐,用口译课程的“小课堂”来解说“大形势”,在“听与译”之间阐明“大道理”。及时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金句”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教学以及实践,让外语专业的学生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翻译家”,努力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并把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积极探索具有专业特色浸润式课程思政新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成为服务国家与社会建设的新时代翻译人才。 躬耕翻译领域,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刘瑾玉选择翻译学的重要理由。刘瑾玉提到,翻译文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对外翻译历史传统与遗产的全面价值认同;有助于以中华民族翻译文化的历史智慧启迪中国当代实践,并推进世界翻译研究、和谐翻译研究新秩序的创新构建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翻译学者,刘瑾玉自觉承担起融通中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译介的重任,并将文学翻译的关注点放在当前迫切需要厘清的重大理论问题上。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刘瑾玉通过范式借鉴与思辨创新,尝试建立起最能满足民族对外翻译文化理论表达的新的范式与话语体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理论指导。 刘瑾玉提到,翻译本身不仅自成一个公共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人类文化思想知识的宝库和传播渠道。翻译与传播具有天生的同构与互动性,基于此,更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多年来,刘瑾玉一直深耕于翻译领域,以口笔译理论研究、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翻译文化史、海外汉学、概念史与数字人文研究为研究方向,发表了《<翻译在现代日本>述评》《岂一个“富”字了得?——<国富论>百年汉译史述论》《<日本现代早期翻译文化史论>述评》《严复手批<国富论>英文底本研究》等论文。 “用绝对的专注去写东西,这是我对翻译学研究的尊重。”撰写研究论文时,刘瑾玉总要专门留出大段时间,把自己“关”在一处僻静的地方,将手机设置为免打扰模式,屏蔽几乎所有的外界干扰,全身心投入到面前的文字中。此外,刘瑾玉还承担了许多国家、自治区和我校重大口笔译工作。谈及第一次承担大型口译工作时的情形,刘瑾玉坦言:“当然也是紧张的,但我并不慌乱,毕竟钻研了那么久,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些信心的。”2012年刘瑾玉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优秀翻译工作者”称号;2014年、2018年获批内蒙古社科院“民族文化翻译工程”招标项目两项。 扎根本土,传承文化 从事翻译学领域学术研究多年来,她一直关注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力求为民族文化注入鲜活基因,使其能在当今时代继续绽放光彩,实现对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她看来,当前对于民族文化的发掘工作还远远不够,民族文化中还有更多独特价值需要被翻译、研究、应用与传承。在自己的著作《一带一路倡议下内蒙古民族文化翻译与传播话语体系研究》中,刘瑾玉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将当今的对外交流传播与民族文化体系结合,让内蒙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资源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相融合,以翻译学、传播学为学科依托,采取多学科兼容、跨学科整合的方法展开实践与研究,把内蒙古丰富的红色资源同自然资源、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相融合,开拓出一条互通共融的非遗红色文化创新实践国际传播路径。 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人,谈到去年5月7日揭牌成立的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时,刘瑾玉细致地讲述了该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进一步推动北疆语言文化的融合发展与交流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是时代赋予我们展示民族形象、弘扬精神内涵的传导路径,有利于促进对外传播。” 目前,刘瑾玉正借助内蒙古优秀文学文化对外翻译作品、译家和译作等新旧档案资料开展研究,在尊重翻译文化对外交流史的基本脉络和史实前提下阐释当代新思想。这一研究,将为提升我国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积累。 “仁者爱人,提携后进”,刘瑾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如今,翻译这座沟通的桥上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身影,他们将共同致力于加快建设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翻译专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而踔厉奋发,作出更大贡献。

/ 其他

4 浏览  ·  0 赞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赴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相关要求,引导我校更多优秀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创业,4月17日—19日,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带队在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 4月17日,刘志彧书记带队赴阿拉善盟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先后走访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阿拉善中学、哈伦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现场、沪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听取有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了解我校毕业生在当地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情况,提出与相关单位开展务实合作的重点领域、方向和思路。 4月18日,刘志彧书记带队赴乌海市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先后走访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等化工企业,并在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召开校地企座谈会,就推进校地企协同开展校园招聘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加强党建经验交流、科研和技术合作等进行深入交流。 4月19日,刘志彧书记带队赴巴彦淖尔市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先后走访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内蒙古联邦动保药品有限公司、三一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等企业,并与巴彦淖尔市市长王志平座谈交流,双方围绕人才校招、教育交流、科研合作、平台建设、成果转换等方面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初步共识。 我校学生就业处、发展规划处、科技处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供稿:学生就业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曹海鹰 刘雪峰)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喜讯!我校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斩获佳绩!

4月19-2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内蒙古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内蒙古大学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我校举行。在本次大赛中,我校辅导员赵琦、杨晓华均获得一等奖,杨晓华获得个人风采奖一项。 赵琦、杨晓华在我校举办的2024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经过基础知识测试、案例研讨及谈心谈话三个环节的激烈角逐,赵琦以89.81分的总成绩排名第三名,杨晓华以89.52分的总成绩排名第四名,均获得一等奖。杨晓华获得基础知识测试环节个人风采奖。 选手简介: 赵琦,女,中共党员,现任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团委副书记兼学工办副主任。自2018年9月起担任辅导员,赵琦始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谨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从学生主体需求出发,不断创新育人方法和途径,致力成为一名“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肩上有责”的辅导员。她主持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三项,内蒙古北疆生涯研究院横向科研课题一项,内蒙古大学网络思政项目一项;曾获得内蒙古大学2024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优秀风采奖。 杨晓华,女,中共党员,现任法学院团委副书记兼学工办副主任。杨晓华2018年进校担任专职辅导员以来,立足一线,坚守岗位,坚持以学生的思想特点为前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成长特点为背景开展学生日常管理,争做一名新时代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育人者。她参与内蒙古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一项;曾获得内蒙古大学2024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供稿:学生工作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阿茹娜 刘雪峰)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我校举办

4月19日至21日,由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内蒙古大学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我校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盈,我校党委副书记乔彪、副校长杜晓东,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烨辉,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宏天及来自山西省教育工委、天津市教育工委、山西财经大学、西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曾在全国、全区辅导员大赛获奖的辅导员代表参加活动。 大赛设置基础知识测试、案例研讨、谈心谈话三个环节,全面考察辅导员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应急处突等综合能力。 大赛第一环节为基础知识测试,重点考察辅导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学生工作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参赛过程中,选手沉着应考、认真作答,展现出高校辅导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 在第二环节案例研讨中,辅导员们以“我提问,你回答”的方式,围绕案例共同辨析原因、研讨对策、总结规律,全方位考察辅导员多维度思考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理论运用能力。 在第三环节谈心谈话中,面对学生学业困难、就业择业、恋爱情感等问题,参赛选手从容应对,为学生出谋划策,充分展现了辅导员对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了解把握程度,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解决理论困惑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经过激烈角逐,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20名,个人风采奖7名。 杜晓东在闭幕致辞中肯定了本次大赛中各位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介绍了近年来内蒙古大学的整体建设发展情况及通过“一站式社区”的建立与打造,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强化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为全区的辅导员提供了分享经验、交流心得的平台,既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又是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推动形成“以赛带练、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良好氛围的重要方式。他希望广大辅导员以本次大赛为契机,互学互鉴,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常雅慧,哈尔滨师范大学融媒体中心主任、传媒学院辅导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刘国权作为评委代表,从态度比表达重要,要多倾听;用好大思政的工作理念和方法;聚合资源,调动力量解决问题;发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扎实开展工作等方面对所有从事一线育人工作的辅导员提出建议。 最终大赛在全体参赛辅导员铿锵有力的宣誓中落下了帷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至今已举办九届,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字、编辑:李文娟 摄影:宣传部融媒体团队 审核:阿茹娜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全区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推进活动在我校举行

4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全区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推进活动在我校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主办,内蒙古大学承办,旨在深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大学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充分发挥学校在知识产权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优势,以及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活动现场,来自自治区各级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界以及媒体代表共计450余人共同见证了内蒙古自治区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举措。各界领导和专家学者们的出席,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行业背景。 我校校长武利民在致辞中表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内蒙古大学将继续发挥科研优势,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内蒙古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专利产业化典型案例和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 此外,我校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共同签署了“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建设合作协议,为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基础。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作为内蒙古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校内外师生、企业和社会提供知识产权相关的信息咨询、培训和服务。中心拥有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资源,为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活动还包括了7个技术路演活动,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我校将继续秉承“团结、务实、求真、奋进”的校训,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知识产权事业贡献更多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供稿:图书馆 摄影:刘阳 编辑:李文娟 审核:李华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一行赴阿拉善盟考察交流

4月17日至18日,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一行赴阿拉善盟考察交流。 刘志彧一行先后到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阿拉善中学、贺兰山复合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址备选地、哈伦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现场、沪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并就贺兰山复合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选址建设、人才引进、访企拓岗促就业等事宜进行座谈。阿拉善盟委副书记、盟长白海林,副盟长刘德翠,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学生就业处、发展规划处、科学技术处、生态与环境学院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意向领域和项目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 刘志彧表示,贺兰山复合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成会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内蒙古大学将持续发挥研究团队和智力支撑优势,申报相关研究项目,制定保护区管理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为贺兰山生物多样性等自然遗产以及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及相关重点学科建设水平实现大幅跃升,并希望能够与地方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多帮助地方想办法解难题,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白海林对我校一直以来给予阿拉善盟的支持和关注表示感谢,希望双方借此契机,深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升在生态保护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合作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打造校地合作示范样板,助推阿拉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表示将全力提供服务保障,确保合作项目加快完善、加速见效。 (来源:阿拉善融媒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鄂尔多斯市来我校开展“暖城之邀”引才活动

4月16日下午,鄂尔多斯市组织重点企事业单位来我校开展“暖城之邀”引才活动。活动前,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副校长杜凤莲等会见了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一行,双方就引才育才、校市合作等事宜进行了座谈交流。 会上,刘志彧对杜汇良一行专程来我校开展引才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我校与鄂尔多斯市近年来的合作交流进展。他希望学校与鄂尔多斯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加强校市合作,在生物育种改良、科研平台共建共享、人才引育、项目课题合作、协同育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宣介会在我校玉泉校区文体馆举行。会议由鄂尔多斯市副市长苗程玉主持。 杜汇良在致辞中对我校长期以来输送大量优秀人才,给予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鄂尔多斯市的良好建设发展势头。他发出实力之邀、发展之邀、青春之邀、梦想之邀,诚邀广大青年学子携手“暖城”,在鄂尔多斯现代化建设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发光发热,书写美好人生篇章。 武利民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及近年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取得的新成绩。他表示学校会继续为鄂尔多斯市的发展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并希望校市双方能够借此机会加深了解,增加友谊,不断深化拓展活动领域和范围,推动人才项目资源双向流动,把各自的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篇章。 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暖城之邀》招引人才宣传片。鄂尔多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闻何介绍了人才政策;优秀毕业生代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区长韩涛,企业代表、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詹海军和鄂尔多斯市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永分别作了发言。 宣介会后,与会领导察看了双选会招聘情况,与现场学生进行了亲切交流。 杜汇良一行实地考察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局长万世斌一行与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及生命科学学院负责人就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学生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座谈交流。 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体育局、科技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我校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国内合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学生就业处、人事处、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上述活动。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动员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工作

4月15日上午,我校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动员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学校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校领导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二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和中央、自治区党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对学校党纪学习教育作出具体安排。 会议指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全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深入实施,落实落细各项任务,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会议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准确把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任务安排,学深悟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讲好纪律党课,注重加强警示教育,高质量开好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推动全校党员自觉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 会议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政治责任,统筹兼顾推动事业发展,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使党纪学习教育措施成为促进中心工作的有效举措,为加快推进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文字、摄影、编辑:李文娟 审核:李兴华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武利民校长参加教育部2024年度部省合建工作会议

4月9日,教育部在郑州召开2024年度部省合建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推进部省合建高校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光彦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副省长宋争辉出席会议并致辞,河北省副省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董兆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劼出席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复旦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贵州大学有关同志参加会议并发言。我校校长武利民参加会议。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在发言中着重介绍了助力我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一是加强互访交流,主动参与谋划建设。支持我校成立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4位院士(金力、许宁生、赵东元、赵国屏)受邀担任委员会委员,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强化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二是做好干部交流,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选派武利民同志任我校常务副校长(后任校长),选派胡薇同志任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三是聚焦平台建设,推进特色学科发展。金力、赵东元2位院士分别领衔生物医学研究院、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建设。四是共享教学资源,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支持我校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接收我校选派的研究生到复旦生科院进行联合培养,其中,在读博士生宫红玉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代谢研究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王光彦副部长全面总结了14所部省合建高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特别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7月16日来我校考察时作出的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指示,充分肯定了我校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支持我校“双一流”建设的十条具体举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同时对部省合建高校继续深入推进部省合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合建高校独特育人优势,构建育人新生态新格局,有力回答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课题。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合建高校建强“大平台”、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建设区域创新发展高地。三是对标“两个先行先试”,探索培养拔尖人才,构筑区域人才中心,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当好服务地方“排头兵”,更好担起龙头高校责任。四是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做好资政服务,增强辐射能级,更好带动区域品质提升。五是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挥合建高校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六是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赋能科研平台数字化转型实践,塑造合建高校新优势,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根基。 下一步,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站在更高起点推进部省合建工作,按照《关于深化部省合建工作 推进部省合建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聚焦生物学、生态学和民族学学科群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力打造草原家畜种质创新和繁育基地、生物医学研究院、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平台),重点建设草原家畜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全面提升生物学、生态学、民族学、材料化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水平,不断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强区建设、内大何为”这个时代命题,持续提升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支撑力和贡献度。 自治区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我校发展规划处负责同志陪同参会。 (供稿:发展规划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王勤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工程学院院长Dieter Schramm教授一行访问我校

4月10-11日,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工程学院院长Dieter Schramm教授、机电一体化系系主任Frédéric Kracht,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中国办事处贺林夫、李晓龙、额尔登夫一行5人来访我校。 4月10日,双方在我校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举行会谈。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树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段满福、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曹雪妍、教务科研办主任武慧娟、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红梅等参加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段满福主持会议。 达胡白乙拉致欢迎词并介绍我校概况。他指出,内蒙古大学制定了“构筑高峰、振兴理科、提升文科、扩充工科、拓展交叉学科”的学科发展思路,德国的工科专业世界有名,过去的几年里,我校把拓展和德国大学的合作作为发展工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和德国的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活动,希望通过此次Schramm院长一行访问我校,进一步推进双方的合作交流,夯实已有的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Schramm院长介绍了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及工程学院情况。双方就接下来具体开展的合作交流项目进行了讨论,并签署了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工程学院与内蒙古大学暑期研学项目协议,举行了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在内蒙古大学设立的墨卡托考试中心挂牌仪式。 会后,Schramm教授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师生作了有关机器人的学术讲座。 4月11日,Schramm教授一行访问我校交通学院。双方就已达成本科双学位、硕士联合培养及暑期研学项目进行了座谈交流。 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白托娅,科研处处长张宏,土木工程系主任张万祥,机械工程系主任李春芾,科研处综合办主任闫振英,土木工程系教师袁文厅、张永泉,机械工程系教师张露、王陈向,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红梅等参加会议。 会后,Schramm院长为我校交通学院机械、汽车、土木等专业学生作宣讲,与师生互动交流。 (供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段满福 刘雪峰)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内蒙古万众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来我校交流座谈

4月10日上午,在赛罕校区主楼423,内蒙古万众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郝文云等一行4人来我校交流座谈。副校长杜凤莲参加会议并讲话,学生就业处副处长谢峻鹏主持会议。 会上,杜凤莲对万众炜业集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和学缘结构。郝文云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目标愿景及合作意向,提出了人才需求。谢峻鹏介绍了内蒙古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本次座谈会促进了校企合作交流,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进一步助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稿:学生就业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曹海鹰)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系列活动开始!

4月22日上午,内蒙古大学纪念第29个世界读书日暨第十八届读书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隆重举行。 本届读书节主题为“赓续中华文脉 桃李阅享未来”。副校长杜凤莲教授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致辞,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郑承燕研究员,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绍东,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刘健,以及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社会科学处、保卫处、后勤保障处、团委、蒙古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杜凤莲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更能启迪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生。内蒙古大学始终致力于培养阅读文化,倡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希望师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读书节各项活动,共享阅读的乐趣。 启动仪式上播放了图书馆宣传片,以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为广大师生提供的优质服务,倡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刘健寄语学生。他以读书是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为主题,鼓励师生们要珍惜时光,勤奋读书,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自我修为。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主持工作)李华教授发布“世界读书日”活动方案。 启动仪式上对本届读书节系列活动获奖名单进行了宣布。 启动仪式后举行了两场专题报告。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绍东作了题为《战国秦汉时期的长城修筑、北疆开发与民族交融》的专题报告;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郑承燕研究员带来了题为《壁上丹青—契丹壁画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专题报告。两位学者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阅历,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积极互动,共同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最后两位专题报告主讲人向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的著作。 内蒙古大学纪念第29个世界读书日暨第十八届读书节系列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共同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始终致力于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全校师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1... 4 5 6 7 8 9 10 11 12 ... 60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