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精神和“思政大课”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知》的部署安排,我校组织全校师生于5月15日下午,共同观看“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三堂课——改革开放史”。课堂上,天津师范大学王雪超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大学张志丹教授、复旦大学肖存良副教授分别讲授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三个专题。课后,我校师生积极讨论,广泛交流,纷纷表示应当不断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史,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学习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蒙古学学院教师牧仁说,改革开放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恢宏壮丽的历史,对国家的进步起了重要的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重大转变,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
蒙古学学院2020级研究生青合乐激动地说,改革开放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好的学习环境。作为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要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师苏日太表示,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就无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通过学习,我院学生对党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九十分钟的课程让我院学生们受益匪浅,这堂思政大课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学生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刻苦学习、勇于担当,真正将“四史”思政大课的教育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师郑文君感慨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史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高校教师,作为当代大学生,都要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千千万万个努力的小我,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我。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2019级旅游管理专业杨玉婷说,改革开放,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我们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回首过去,共产党带领人民共同走过的这40多年的风雨历程,虽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所有人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继往开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提高了幸福指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积极面临新时代的挑战、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书写新的篇章。
哲学学院2018级哲学专业黄笑琦谈了自己的感受:跟随课堂,回看改革开放的历史——对内改革,大刀阔斧,对外开放,昂首阔步。党和国家在其中所走的每一步,无不体现着“敢想、敢做”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当下,中国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年一代作为未来的希望要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努力学习,踏实奋斗,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王丽蓉无不自豪地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成功的伟大尝试,为中国开辟了强国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不断超越自我,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科学文化,逐步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走向富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十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图片 5
/ 校园活动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按照自治区党委要求和我校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安排部署,学校成立了由35名专家学者和学校党委机关负责人组成的“专家宣讲团”和由25名研究生组成的“学生理论学习轻骑兵”,将在全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5月17日下午,“专家宣讲团”及“学生理论学习轻骑兵”宣讲动员会在学术会议中心4号会议室举行。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校党委副书记李秀良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会上,李秀良副书记为“专家宣讲团”和“学生理论学习轻骑兵”代表颁发了聘书。
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组长兼综合协调组组长、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为民介绍了我校“专家宣讲团”和“学生理论学习轻骑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的目的和意义,并就宣讲的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形式方法做了指导。
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八巡回指导组成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傅锁根教授从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在备课中要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宣讲等方面作了讲座,为大家分享了基层宣讲的工作经验。
据悉,近期,学校将下发党史宣讲工作方案,宣讲团经过前期准备后将深入到各基层单位进行宣讲。
“学生理论学习轻骑兵”团队还将组建由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的“你问我答”工作室,通过线上答疑解惑、线下辅导的方式,帮助同学们解决在党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图片 6
/ 学术研讨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资助育人融入思政教育,激励新时代青年学子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 ,坚定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追求,我校5月16日在北校区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举办了第九届“中国梦·感恩行”主题演讲比赛决赛。本次比赛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各学院师生代表近500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演讲比赛分为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两个环节。在主题演讲中,选手们紧紧围绕“诚信·感恩·励志·圆梦”这四个关键词,在规定时间内讲述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梦奋斗之路和真切动人的感恩情怀;在即兴演讲中,选手们根据所抽选的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抒发自己对中国故事、红色精神的生动阐释。比赛精彩纷呈,经评委严格打分,比赛结果最终如下:
哲学学院陈飞龙获得一等奖;生命科学学院张佳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嘉欣获得二等奖;化学化工学院宋昊宸、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郑明耀、法学院梁晓彤、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杨超杰、蒙古学学院陈圆圆获得三等奖。张佳进同学获得最佳创作奖,张嘉欣同学获得最佳风采奖,陈圆圆同学获得最佳人气奖。
此外,大赛组委会还评出优秀组织单位,分别是蒙古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法学院、体育学院。
图片 9
/ 校园活动
2021年5月14日,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有关业务部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人类学研究所承办的“首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王伟光,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丹珠昂奔全,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在开幕式上致辞。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朱小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清华大学教授汪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作主旨发言。国家民委协调推进司司长马国华主持开幕式,中央统战部二局一级巡视员路晓峰在闭幕式作总结讲话。在分论坛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深入研讨。
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阿拉坦宝力格教授,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何生海教授三人参加本届会议。额尔很巴雅尔副校长全程主持了分论坛(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文化”,并向四部委领导汇报了我校基地建设规范化管理设想以及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规划等。阿拉坦宝力格教授交流论文题目为《开放性社会关系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劲》,并向大会汇报分论坛(六)的会议情况。何生海教授交流论文题目为《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索——以文化整合为视角》,并向大会汇报分论坛(五)的学术交流情况。
通过本次会议,使我校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同时大家也深感责任重大,任务紧迫,形成的共识是力争在2022年在基地评估中能够摘掉“培育”二字,正式“转正”。
图片 2
/ 学术研讨
5月16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事内蒙古自治区总决赛在内蒙古财经大学西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区10所本科院校、12所高职院校共24位教师晋级决赛。本次比赛开幕式由内蒙古财经大学副校长徐全忠主持,内蒙古财经大学校长杜金柱致开幕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石骏、教育厅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俊威、各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负责人及相关课程负责人莅临现场观摩。
本次大赛分为校级初赛、自治区级复赛和自治区级总决赛三个阶段,大赛设本科组和专科组两个组别。自治区决赛分为两个环节:网络评审和现场比赛。网络评审根据选手提交的教学大纲、教学实录和课程特色成果报告进行综合打分,占总成绩的60%;现场比赛选手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全面说明整门课程设计思路,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展示相关支撑材料,占总成绩的40%。
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阿如拉以第三名的成绩获得本科组二等奖,学生就业处就业指导科高虹以第四名的成绩获得本科组三等奖,交通学院就业课教师莫伶以第四名的成绩获得专科组三等奖。我校荣获最佳组织奖。、
本次比赛充分展示了我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创新和教学特色,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充分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理论知识、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增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效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咨询与服务,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图片 8
/ 校园活动
5月18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在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处、资产管理处负责人的陪同下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指导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了调研座谈。
会议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陈智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情况、建设思路、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作了汇报。刘志彧书记认真听取了汇报,并与参会同志就人才引进、课程改革、职称评审、硬件设施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刘志彧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思政课教师是“主力军”,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志彧书记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毫不动摇;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关键课程上理直气壮,毫不松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毫不犹豫;在质量提升上创新奋进,毫不自满;在狠抓落实上统筹推进,毫不止步,全面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图片 3
/ 学术研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重要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我校于2021年5月15日上午在内蒙古大学北校区卓越楼前成功举办了“内蒙古自治区2021届高校毕业生综合类(一)专场招聘会暨浙里更闪耀——浙江校园专场招聘会(内蒙古站)”。本次招聘会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内蒙古大学学生就业处、呼和浩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校党委副书记李秀良到会指导,详细了解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量,并与参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招聘人员进行了亲切交谈,询问了参会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就业进展情况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员,各学院分党委(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等就业工作有关人员到场参会。
本次双选会现场共有119家用人单位参加,总计提供职位数3852个,浙江专区参会单位30家,提供职位数586个,收集简历总数452份。
本次招聘会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了充分交流的平台,提升了招聘效率,实现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赢”。
图片 7
/ 校园活动
为确保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高校实验室有序运行,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稳定,2021年5月17日上午,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高等教育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21年高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启动暨工作交流会。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有关通知要求,我校高光来副校长、科学技术处刘崎峰副处长在教育厅参加会议。科学技术处在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设立视频分会场,并组织教务处、社会科学处、保卫处、各学院(中心)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各教学、科研(基地、工程中心等)实验室负责人、学生代表共86人在分会场参会。
视频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张国辉总结了近年来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工作情况,并部署了2021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相关工作。接着,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郑伟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闵辉分别以题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与文化建设的思考》《对标现代化 聚焦十四五——上海市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作了交流发言。最后,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艾德生教授就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要点和条目进行了解读。
实验室安全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各单位要自觉担当主体责任,加强师生宣传教育和动员,做好实验室安全常态化工作,把实验室安全各项工作抓实、抓细,确保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各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为迎接2021年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做好准备。
图片 2
/ 校园活动
5月19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术会议中心4号会议室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第二次专题研讨会。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副校长高光来结合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的心得、体会及学校工作实际,以“学党史出创新开新局”为题作了研讨发言,就如何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与参会同志交流了工作思路和方法。
副校长郭喜以“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学校治理能力”为题,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发展的人类奇迹;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高等教育的翻天覆地变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内大的今天和明天三个方面谈了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的心得和体会,并结合分管工作实际,就如何增强学校治理能力,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与参会同志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党委统战部部长斯琴高娃,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部长(处长)冯福林、教务处副处长兼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郑丽明、科学技术处处长牛一丁、校团委副书记周琳娟结合学习收获、工作实际,密切联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充分交流了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的认识和体会,并结合工作实际,就学校统一战线工作、学生管理、本科生教育、科研创新、共青团工作等方面内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与参会同志进行了深入探讨。
刘志彧书记就学校下一步坚持高标准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是严格执行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和目标要求,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研读党史学习教育四本指定书目,高质量开展好各个专题的学习,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学习任务不漏项。二是发扬优良学风开展集中交流研讨,务求实效,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学校事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牢记嘱托创一流 守正担当开新局”主题实践活动,分类分层建立台账,尽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实效,全力推进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奋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图片 2
/ 学术研讨
近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1号),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等程序,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统计热力学》两门本科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课程建设负责人:张吉维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盛立民、张海燕、包庆德、卢艳芹、景剑峰、邹海燕
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哲学专业、文史哲基地班和PPE专业必修的专业类基础课,按教学计划在一年级开设,其中哲学专业一学年8学分、128学时,文史哲基地一学年6学分、96学时,PPE专业一学期4学分、64学时。
2.课程名称:《统计热力学A》
课程建设负责人:班士良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宫箭、赵国军、崔鑫、刘志锋、宋铁磊、邢雁、屈媛
课程简介:《统计热力学A》为物理学基地班本科三年级的专业核心课,4学分,64学时。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在《热学》基础上,更系统深入地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处理热物理问题的基本理论方法,进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相关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图片 4
/ 讲座讲坛
5月19日上午,由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办,呼和浩特市法学会、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承办的“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南校区举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自治区法学会会长林少春,自治区团委书记、党组书记陈晓东,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曹思阳出席会议。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分管自治区法学会领导韩彧主持启动仪式。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自治区法学会会长林少春向青年志愿者代表授旗并讲话。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警务部主任孙锦琰,自治区团委书记陈晓东,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分别讲话。青年普法志愿者代表在活动现场代表全区青年普法志愿者发言。
林少春在讲话中指出,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自2018年开展以来,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走进企业、社区、学校和农村牧区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宣传法律知识,服务法治实践,对于推进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林少春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把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基层行活动的头等大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把组织开展好普法基层行活动作为重点任务,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法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不断提升普法基层行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基层行活动深入基层、深入边境一线、深入边远地区。要深化“法律服务社”“调解中心”“互联网+法律服务”等经验做法,促进覆盖城乡、高效便捷、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青年学生参与到普法工作中来。林少春勉励广大青年志愿者,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普法基层行各项工作任务,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做出应有贡献。
刘志彧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坚持以章程为统领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设法律基础课等课程,在学生中进行系统的法治宣传教育。发挥法律学科优势,为自治区人大、政协、政府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地方立法、法律执行情况评估等方面为自治区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发挥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法学交流社、普法志愿者总队、学生法律协会等机构示范辐射作用,每年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举办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
刘志彧书记强调,2021年,是“八五”普法规划的启动之年,也是我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依法治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融入、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法律学科建设和法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致力于法治建设的宣传者、传播者、践行者。进一步加强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加强与自治区法学会、自治区司法厅、自治区团委的协调配合,推动法治宣传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提高基层行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群众的法律素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青年普法志愿者代表法学院2017级学生姚远进行发言,表达了青年学子发挥专业优长,投身基层法治建设的责任担当和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理想信念。
图片 5
/ 校园活动
5月20日下午,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组长冯万玉,成员袁欣、徐倩出席会议,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全校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副高以上职称教师代表、师生党员代表、入党积极分子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整体推进情况的汇报。汇报总结了我校前一阶段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成效和特色亮点,梳理了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会议听取了哲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四个单位对本院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作的汇报,与会领导分别作了点评。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就下一阶段全校各级党组织做好党史学习教育提出要求:一要提升政治站位,深化对党史学习教育重大意义的思想认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督查指导,确保工作要求精准到位,任务落实精细到位,持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质量成效。二要深化“五个专题”的学习,学好用好指定用书,在做好潜心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组织集中自学、夜校学习、专题研讨、互动分享等方式,完善保障措施,促进真学深悟,感悟思想伟力。三要坚持学用结合,结合学校实际,明确职责任务,落实“四个计划”“四个清单”“四个时限”的目标要求,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按照“挂图作战、台账管理”的要求,严格遵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确保善做善成。四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按照学校党委“践行嘱托创一流 守正担当开新局”实践活动的要求,全力做好编制“十四五规划”、推进“九大行动计划”、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重点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事业发展的动力。
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冯万玉组长听取汇报后,对我校党史学习教育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前一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组织领导有力有序,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各个环节和层次的工作做得有板有眼,特色亮点鲜明。冯万玉组长对下一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继续抓好“学”这个基础,在深入研读党史学习教育四本指定书目,高质量开展好各个专题学习的过程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和决策部署,要继续抓住“关键少数”,扩大学习覆盖面。二是实现好“教育”这个目的。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加强思考,感悟百年党史中所铸就的精神谱系,从中感悟思想伟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三是落实好“效果”这个根本。要将党史学习中激发出来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发挥好内大“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更好地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刘志彧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学校党委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座谈会精神和本次会议精神,在指导组的有力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深学真悟上下功夫;持续凝练特色,在走深走实上下功夫;坚持以学促用,在开创新局上下功夫,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图片 9
/ 学术研讨
2021年5月18日下午,内蒙古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德语中心及德国GUS教育集团、GISMA应用科学大学召开视频国际会议。
本次会议德方参会人员有德国慕尼黑大学德语中心Melanie Moll院长,德国GISMA商学院校长、国际商务管理专业教授Stefan Stein,GUS教育集团首席运营官、德国GISMA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Lars van der·Leeuw-Holtvoeth,GISMA应用科学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Fotis Pagageorgiou、德国GISMA应用科学大学经济学教授Ralf Frank以及德方驻中国代表处贺林夫先生、李晓龙先生及杨开源先生。
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段满福、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孙桂玲、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侯建昀、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讲师赵宇亮、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讲师周莹、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合作与交流科科长红梅、出国(境)事务科科长许潇潇、国际合作与交流科邬晓丹等参加会议。
额尔很巴雅尔副校长简要介绍了我校人文地理概况及科研发展情况、以及与德国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与交流历史,表达了我校与德方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交流关系的意愿。德国慕尼黑大学德语中心Melanie Moll院长与德国GISMA商学院校长、国际商务管理专业Stefan Stein教授分别介绍了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大学德语课程协会及GUS教育集团、GISMA应用科学大学概况。
此次会议上,内蒙古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德语中心及德国GUS教育集团、GISMA应用科学大学签署合作交流协议并进行了欧标德语等级(B1&B2)考试内蒙古大学考试中心揭牌仪式及内蒙古大学授予Stefan Stein教授客座教授仪式。Stefan Stein教授还为经济管理学院师生做了线上讲座Financing in the New Age of Digintalization and Climate Protection Evidence and Action Points (数字化与气候保护新时代的金融-证据与行动要点)。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国际会议将进一步推动我校与德国高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在科研、教学合作以及教师、学生互换交流等诸多领域开展更深更广的合作与交流。德语等级考试中心的建立为我校学生学习德语和参加国际德语等级考试提供了便利。
图片 4
/ 科研资讯
5月2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在发展规划处、科学技术处、资产管理处负责人的陪同下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调研指导工作。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了调研座谈。
会议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秀全,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宫箭,副院长赵国军、刘俊杰、朱成军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建设思路、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作了汇报。刘志彧书记认真听取了汇报,并与参会同志就人才引进、研究生招生与培养、思政育人、硬件设施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刘志彧书记对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刘志彧书记要求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科学编制好学院“十四五”规划,有效整合学院科研平台,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凝心聚力谋发展,力争在学科发展、团队建设、大的项目立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作出贡献。
会后,刘志彧书记视察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
5月21日下午,刘志彧书记到化学化工学院实地了解实验室搬迁工作进展情况。
图片 3
/ 校园活动
2021年5月20日上午,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行“火箭军助学金”捐赠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领导一行,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李秀良、学生工作处处长兼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冯福林、学生工作处相关人员以及我校全部受助学生参加了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由我校党委副书记李秀良主持。
仪式上,我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兼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冯福林宣读了“火箭军助学金”受助同学名单,并向受助同学表示祝贺。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代表学校接受了火箭军向我校捐赠的奖(助)学金,并回赠了捐赠证书。
火箭军领导代表火箭军党委机关和广大官兵对我校获得“火箭兵助学金”的60名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内蒙古大学久负盛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在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在不断深化军地交流,实现军地建设互促共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学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让人印象深刻。火箭军领导还简要介绍了火箭军的发展历史和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同学们自觉坚定爱党报国信念,把自己的成长进步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听党召唤,跟党奋斗;希望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时对青年学生的勉励,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后,火箭军领导表示,火箭军部队真诚欢迎内大的学子们加入火箭军,在火热军营生活中展示自己的青春才华和智慧,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简要介绍了内蒙古大学的历史沿革和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情况,对火箭军官兵在致力于国防建设的同时还关心着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惦念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莘莘学子表示深切的感谢。他说,火箭军部队助学义举,充分彰显了当代军人情系贫困学子、支援教育发展的崇高品质,展现了当代军人强国安邦、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努力学习,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时代青年,要学习火箭军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拼搏,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奋斗书写青春诗篇。
哲学学院刘文迪和计算机学院李雨濛作为火箭军助学金受助学生代表发言,分别讲述了个人经历和获得火箭军助学金的感受,汇报了自己大学期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向资助我校学生的火箭军首长和全体官兵表示了深深感谢。
为支持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从2003年开始,火箭军先后在新疆大学、青海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等西部5所高校设立“火箭军助学金”,资助帮扶少数民族大学生3900余名,其中自2014年以来,先后资助我校学生580余名。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大与火箭军合作力度,通过参加火箭军夏令营、组织国防教育宣讲、开展文化交流等形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图片 11
/ 校园活动
2021年5月20日下午开始,我校南校区体育馆集中开展在校师生新冠疫苗第一针接种工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本次疫苗接种工作,结合学校防疫工作实际,成立了内蒙古大学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组织各单位密切配合,安排部署工作流程,科学制定接种计划,确保全校师生们安全、有序、分批次完成接种工作。
在疫苗接种前,全校各单位认真履行疫苗接种工作主体责任,广泛宣传新冠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普及新冠疫苗接种知识,促使全校师生员工正确认识疫苗、主动接种疫苗。校医院在南校区体育馆提前设置疫苗临时接种点,布设接种台18个,划分预检区区、候诊区、接种区、留观区、应急处置区等功能分区。在后勤保障处、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保卫处、体育学院、校医院等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下,完成了接种物资转运、临时接种点布设、网络保障、安全保卫等工作,确保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接种流程安全规范、应急处置迅速及时、教学安排井然有序。
图片 12
/ 校园活动
5月20日下午,为使学校师生在个人所得税综合汇算清缴中享受税收优惠,避免因未补缴个人所得税影响个人征信,财务处邀请呼和浩特市税务局专家来校宣讲政策、辅导实操。学校各单位教职工和学生代表120余人参加了宣讲会。会议由财务处处长武元平主持。
副校长郭喜教授出席会议并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宣讲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开放中办学”嘱托的积极尝试,是做好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响应师生利益关切的具体措施。希望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交流,积极向本单位其他人员传达,共同依法履行纳税申报义务、科学完成汇算清缴工作。
呼和浩特市税务局“纳税人学堂”专职税法讲师刑轶宾用生动翔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税规则、申报流程、专项附加扣除条件、APP操作实务、注意事项及热点问题等内容,现场解答了与会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
图片 3
/ 校园活动
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2021年5月13日下午,我校在蒙古学学院会议室举办《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做好新时代高校宗教工作》形势与政策报告会。蒙古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师生代表80余人聆听了报告。
会议邀请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自治区宗教局局长阿拉坦敖其尔作报告。我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斯琴高娃主持报告会,蒙古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吴英喆教授致欢迎词。
报告会上,阿拉坦敖其尔副部长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提高高校宗教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高度,从“对宗教理论怎么看?宗教理论怎么样?对宗教怎么看?怎么做?”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探索历程、时代特征、内容框架、世界、国内和内蒙古自治区宗教现状。对我国宗教政策法规和管理要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强调,宗教事宜跟师生日常教学学习密切相关,广大师生应该理性地看待宗教,树立起正确的宗教观、价值观。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参会师生就做好新时代高校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及方法路径进行了探讨。
图片 2
/ 学术研讨
为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5月21日下午,校工会举办了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主题的教职工党史知识校园健走竞答活动。
本次活动利用北校区校园内特定地点设置党史知识答题点,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做成6块拼图,由基层工会组织参赛队在每个答题点答题,答题正确后取得一块拼图,各参赛队伍集齐5块拼图后到体育场集合点集合,完成一个集体项目后取得最后一块拼图和相框开始组装拼图,拼图组装完成后集体合影留念,完成活动。
共有来自全校各基层工会的400余名教职工参加了此次活动。
图片 6
/ 讲座讲坛
5月23日,我校蒙古学学院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北元)时期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开题论证会。
出席论证会的专家有浙江大学中西书院博士生导师刘迎胜教授,我校蒙古学学院副院长、蒙古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宝音德力根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曹永年教授、胡日查教授、乌兰图雅教授,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学院赵一兵教授,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师生,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论证会由我校蒙古学学院副院长、蒙古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宝音德力根教授主持。
论证会上,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表示,学校将大力支持和鼓励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建立科研平台,进行集体研究攻关;项目的顺利推进,对学校的中国史学科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额尔很巴雅尔副校长强调,项目研究中要加强意识形态审核把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项目研究始终。
该项目首席专家希都日古教授对本项目的重点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研究目标和子项目任务分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内蒙古历史地理是我国边疆和民族史地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是蒙古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北元)时代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是整个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的核心。该课题的主要内容是研究1206—1644年间即元、明 (北元)时期蒙古高原历史地理。包括金元之际蒙古高原上的主要部落及牧地分布;蒙古对蒙古高原的征服及其统治机构的设置;元朝在大漠南北的镇戍、屯田、驿站交通;元代蒙古诸王、贵戚、功臣在蒙古高原的牧地、牙帐、城邑;明朝征伐蒙古的路线、主要战场地望;明蒙双方边界形成以及市赏关口的变动情况;明代在蒙古高原设立的卫所和所谓九边防御体系;北元前期东西蒙古之间及东西蒙古内部的牧地纠纷与变迁;北元中、后期达延汗分封子孙后蒙古各万户、鄂托克集团牧地的逐渐稳定以及晚期的重大变动;北元可汗、贵族都城遗址、板升以及北元人口等等内容。自元代至今天,蒙古高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承、民族史都具有完整性、连贯性。
我校蒙古历史学系张岱玉副教授、“骏马计划”研究员赤坂恒明、宝音特古斯副教授、玉芝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石坚军副教授等5位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承担的子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研究思路以及课题组成员情况。
会议现场
特邀专家们一致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北元)时期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的立项,具有重大意义。元明(北元)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在拓宽中国史、蒙古史研究领域,抢救蒙古高原民族文化遗产,服务国家政治、外交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此课题独特的学术价值在于发掘明末清初的满蒙文字档案材料,以及充分利用国内外学者在蒙古高原所取得的考古成果,解决一些蒙古史、元史、欧亚史研究领域中一直未能攻克的难点、重点问题。元明时期的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进行突破、并取得可观的学术成果,拓宽蒙古学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在一定范围内或某种程度上填补学术界在蒙古高原历史地理方面的某些空白,较好地推动蒙古史、元史的深入研究。在应用价值方面,通过蒙古高原地理信息系统,将蒙古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为当代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在社会意义方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大学时指示的精神,传承和挖掘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研究蒙古高原的历史地理具有抢救蒙古高原的民族文化的历史意义,同时为当代内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建设提供决策的历史依据与借鉴,为国家的民族政策、区域经济政策,以及与相关周边国家的外交往来提供历史依据与有效借鉴。该课题的立项,对内蒙古大学的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推动相关学科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图片 7
/ 科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