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校聚焦服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交通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重大战略等需求,立足跨学科交叉融合,深化“四新”建设,获批新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建造两个本科专业,并于2024年起招生。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服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体现“重视数理基础与计算技术、强化智能理论与科学方法、注重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特色,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知识获取、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数据智能分析、机器人等智能系统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智能建造专业
智能建造专业面向国家交通强国、制造强国建设需求,以软件工程、机械工程、交通土木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为基础,以智能化建造、智慧化服务为核心,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智能、强实践”的基本思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自主创新、具备跨界发展能力的高水平技术人才。
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提高站位,自觉行动,积极作为,出台《内蒙古大学学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获批新增5个本科专业、撤销13个本科专业。下一阶段,学校将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突出办学定位和优势特色、强化动态调整三个原则,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和布局。
/ 其他
五年前的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扎实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广大教师荣誉感和责任感显著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高度认同,充分彰显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
2023年8月,中宣部会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出版。刘薇是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如何把党的最新理论传导给学生,让学生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刘薇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在身边发生的事情中带领学生挖掘和感受理论的魅力。她把课堂展示的选择权交给学生,鼓励大家以诗朗诵、情景剧、微视频等方式,结合自身的日常生活、学习经历进行展示。一次次充满创意的分享,使理论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李辰是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教师。2024年春季学期开课,她开始教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有了打造“金课”的权威蓝本,思政课教师开启了集体备课会的模式,共同打磨课件。用案例设计、互动讨论,让教材中的宏大叙事更加接地气,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老师在课堂上抛出问题,学生课下延伸阅读,课上再进行讨论,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
谭博文是内蒙古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的相关理论知识,给了他深刻的触动和启发。他暗下决心,要为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维护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紫如是内蒙古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受思政课影响,她意识到什么是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如何去承担这份责任。同时,她更加期待能够在越来越丰富的“金课”中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为实现中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思政课不是灌输鸡汤的独白,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灵魂对话”;思政课讲台也不是教师将学生作为被动旁观者的表演舞台,而是和学生教学相长的平台。内蒙古大学的思政课堂,充分彰显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通过更多的平台、机会,使学生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高度认同中成长成才。
/ 其他
近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院长聘任仪式在玉泉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告厅举行。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为田鹏颖教授颁发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院长聘书。
田鹏颖教授在表态发言中强调,感谢学校党委的信任和重托,要以今天为新的起点,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加快推动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建设好全国重点马院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志彧书记对田鹏颖教授的应邀加盟表示热烈欢迎,希望田鹏颖教授充分发挥学科领军人才的优势和专长,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跃上新台阶。
校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师代表参加聘任仪式。
田鹏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程方法论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发表文章4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5部。
/ 其他
近日,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内蒙古赛区总决赛暨全区第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总决赛在包头师范学院举办。我校学生就业处教师高虹的参赛课程《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荣获自治区高教组一等奖,展现了我校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成果和教师风采。
本次比赛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点考察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情况、实施效果和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大赛设置了学校推荐、自治区初赛、自治区决赛三个阶段,包含高教组和职教组两个组别,全区共有27所院校参与,110名高校教师报名参赛,经大赛组委会三轮资格审核,共有38名选手晋级决赛,其中高教组23名选手入围决赛。经资格审核、材料评审、课程建设情况汇报、互动答辩、教学或指导情景模拟现场比赛环节,最终评选出高教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大赛同步举办了线上线下的高校就业育人系列活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以及高校就业育人成果展等。本次大赛是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内蒙赛区)的就业赛道、成长赛道和教师赛道的最后一场决赛。此前,我校学生在就业赛道和成长赛道共获得了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充分展现了我校“以赛促学、以赛促就、以赛促教”的就业育人新格局。
高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成员,内蒙古大学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负责人(工作室同时获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先后探索实践形成了独具我校特色的“双核心+三拓展”的生涯咨询工作体系和“学+教+生涯实践体验”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近三年指导学生获自治区级及以上就业创业赛事奖项17项,个人获优秀指导教师12次;为全区录制就业指导直播课3次,累计播放10.22万人次;连续七年担任生涯咨询导师,累计咨询学生千余人。
/ 其他
3月19日至20日,内蒙古大学202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大型招聘会相继在赛罕校区和玉泉校区举行。本次大型招聘会,共吸引了来自区内外的324家优质用人单位参会,涉及制造类、建筑工程类、金融类、教育类、计算机信息及软件类等多个领域,共提供职位1385个,岗位需求14541人。近6500名学生到场与用人单位交流接洽,积极投递简历。截至20日招聘会结束,现场投递简历11455份。现场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超过150人。
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招聘单位通过分发宣传册、现场宣讲、一对一交流等形式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单位情况、行业前景与招聘需求。到场同学积极与用人单位交流互动,认真了解企业情况、招聘需求,踊跃投递简历。
学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乔彪深入招聘会现场走访用人单位,详细了解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听取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询问了部分毕业生的求职情况,鼓励毕业生全面了解就业形势,合理确定求职预期,抓住春季招聘关键期,积极求职应聘,并勉励毕业生调整心态、找准定位、积极就业,肩负起时代责任。
招聘会现场还设立了就业指导服务站、出国留学咨询台、军队文职宣讲台,为同学们现场提供政策咨询、简历诊断、面试辅导、留学规划等一对一服务,助力毕业生求职圆梦。
此次校园招聘会是我校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和学校就业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系列活动之一。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持续搭建招聘平台,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组织各类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招聘服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全力促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其他
内蒙古大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四个赋能”,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提质增效。
春季开学已经有一个月了,在内蒙古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人兽共患病生物学及防控技术研究团队每天都在实验室里紧张忙碌着。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胡薇
针对我们区内的一些重要的人兽共患病,比如说布病,还有一些重要的动物疫病,研究它们的一些发病的机理,包括诊断的方法、包括疫苗。
2023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若干措施》,内蒙古大学修订出台《“骏马计划”岗位实施暂行办法》等30多个规章制度,努力建设北疆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目前生物学学科继续入选国家第2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化学、工程学等5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总数达13个,自治区一流学科总数达到10个。
今年,内蒙古大学将围绕“科技突围”工程组织实施晋位升级与拔尖助峰攻坚战,在生物育种、氢能、新型储能、稀土新材料等领域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内蒙古大学党委委员 副校长 高光来
加快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促进生物学、民族学、生态学、材料化学等优势特色学科提档升级,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其他
3月17日上午,我校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自治区纪委监委驻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纪委书记张利平,副校长刘永斌、杜凤莲、达胡白乙拉;自治区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刘惠、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丽萍、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布和朝鲁、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鑫、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包银山、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王彦、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舒心心、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图雅等应邀参加,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和全体思政课教师、研究生共200余人参加研讨。校党委副书记乔彪主持。
会上,师生重温了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观看了《内蒙古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巡礼》短视频。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田鹏颖作了主旨交流发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和研讨。
布和朝鲁、包银山进行了交流发言,并提出了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思政课教师代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傅锁根以“深耕思政课建设,提升铸魂育人实效”为题,深情回顾了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深刻感受,讲述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五年来用心用情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体会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实践路径、开发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思政课教师代表刘薇和杨涛老师分享交流了思政课教师的心得。
刘志彧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建优建强北疆思政课”为题讲话,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总结了五年来思政课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体会和感悟。
刘志彧指出,五年来,内蒙古大学全体教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忠诚履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积极探索育人新方法,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优化教师队伍,努力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取得了实效。
围绕建优建强思政课,刘志彧指出:一是必须突出政治引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二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构建思政课建设的坚实梁柱;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四是必须汇聚多方资源,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五是必须坚持固本强基,全方位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六是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刘志彧强调,面向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下力气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党建引领、开放发展、协同创新、人才共育”的发展新格局,打造北疆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示范引领阵地,不断开拓思政课建设新局面。
(文字:李文娟 摄影:张子赫 编辑:郑旻彤 审核:刘雪峰)
/ 其他会议
3月19日至20日,内蒙古大学202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大型招聘会相继在赛罕校区和玉泉校区举行。本次大型招聘会,共吸引了来自区内外的324家优质用人单位参会,涉及制造类、建筑工程类、金融类、教育类、计算机信息及软件类等多个领域,共提供职位1385个,岗位需求14541人。近6500名学生到场与用人单位交流接洽,积极投递简历。截至20日招聘会结束,现场投递简历11455份。现场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超过150人。
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招聘单位通过分发宣传册、现场宣讲、一对一交流等形式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单位情况、行业前景与招聘需求。到场同学积极与用人单位交流互动,认真了解企业情况、招聘需求,踊跃投递简历。
学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乔彪深入招聘会现场走访用人单位,详细了解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听取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询问了部分毕业生的求职情况,鼓励毕业生全面了解就业形势,合理确定求职预期,抓住春季招聘关键期,积极求职应聘,并勉励毕业生调整心态、找准定位、积极就业,肩负起时代责任。
招聘会现场还设立了就业指导服务站、出国留学咨询台、军队文职宣讲台,为同学们现场提供政策咨询、简历诊断、面试辅导、留学规划等一对一服务,助力毕业生求职圆梦。
此次校园招聘会是我校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和学校就业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系列活动之一。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持续搭建招聘平台,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组织各类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招聘服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全力促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稿:学生就业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曹海鹰 刘雪峰)
/ 其他会议
3月15日上午,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以《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题,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为学校400余名青年学生讲授了“开学第一课”。
刘志彧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讲授。
一是深刻领会把握“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刘志彧说,同学们要深刻领会把握、铭记历史,珍惜荣誉,传承好心向党、心向党中央的红色基因,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深切领会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关怀厚爱和期待重托。刘志彧勉励同学们要深植厚培忠诚维护、感恩奋进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
三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挺膺担当、昂扬奋进的姿态,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刘志彧强调,全校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推动“双一流”建设提质升级、打好学科翻身仗,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努力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四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强烈的感恩之心和奋进之志,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刘志彧希望同学们在历史的新征程上,坚持勤学善思,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以大志与大智扛起时代使命担当;坚持扎根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扛起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课堂上,刘志彧书记带领青年学生重温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勉励同学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蒙古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宣传部 编辑:刘阳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3月15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术会议中心4号会议室召开扩大会议,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集中学习。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传达了自治区有关主要会议及孙绍骋书记的主要讲话精神。
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一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二是深入学习、细化举措,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三是真抓实干,进一步鼓足干劲和勇气,把握学校发展的关键期,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工作,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质增效。
(文字、摄影:刘阳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会议
3月1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我校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朝戈金研究员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口头传统与晚近国际人文学术”的讲座。本次讲座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五周年系列活动之“求真”讲坛的第一讲。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师生代表以及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院校的师生共计2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我校副校长达胡白乙拉主持。
朝戈金研究员从“语言—文字”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口头传统的集体性、公共性、具身性和交流性等核心特性,阐释了人类口头语言及口头传统的独特价值、意义和功能,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紧密关系。朝戈金研究员指出,口头传统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从中抽绎的理论与方法对历史学、传播学、文艺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路径,不仅有助于催生新的学术生长点,还能推动学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朝戈金研究员的讲座对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拓宽师生视野,激发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索,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对话,具有重要的启示。
(供稿:文学与传播学院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3月12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公告,发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的一批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由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我校作为第一技术完成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刘永斌研究员为首席专家和第一完成人培育的“华蒙肉羊”新品种(农03新品种证字第29号),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华蒙肉羊”新品种是以杜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和蒙古羊为母本,经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扩群提高三个阶段历时15年培育形成的一个适合农区、牧区、农牧交错区养殖,繁殖率高、适应性好、耐粗饲、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的肉羊新品种。该品种6月龄公羊平均体重49.79kg,母羊47.05kg;成年公羊平均体重105.28kg,母羊78.3kg,平均日增重达311.4g/d。繁殖率242.26%以上。整体水平处于国际肉羊第一方阵。
在“华蒙肉羊”新品种培育过程中,我校刘永斌研究员带领团队完成了“华蒙肉羊”育种方案制定、以分子辅助标记为基础的核心群育种体系建立、选种选配方案制定、品种标准编制、重要性状遗传解析、遗传稳定性评价、群体选育提高关键技术研究、新品种验收报告撰写与验收汇报等工作。
多年来,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研究员及其团队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及北方肉羊种业发展实际,依托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治区重大专项、自治区肉羊育种攻关等项目,与国内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组建了内蒙古肉羊种业创新联合体,以实现优质种源自主可控为目标,通过建立优质肉羊联合育种技术体系,聚焦制约肉羊种业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在肉羊种业方面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强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形成产学研用推的合作体系,持续开展“华蒙肉羊”等新品种选育改良工作,为科技支撑国家和自治区种业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供稿:科学技术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3月7日下午,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付晓,党委委员、副行长王海龙一行6人来我校座谈交流。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侯宏旭、副主任郝莉,财务处副处长张秀文参加。
会上,刘志彧对付晓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一直以来给予学校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联系沟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化、拓展合作范围和领域,在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金融成果转化应用、金融科研创新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付晓介绍了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的基本情况,就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表达了深入合作的积极意愿。他希望双方今后能够广泛深入开展合作,力求双赢,共同实现事业高质量发展。
双方与会人员分别介绍了本单位本部门业务情况,结合实际探讨了合作切入点。
(文字、编辑:李文娟 摄影:张子赫 审核:刘雪峰)
/ 其他
3月12日下午,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召开内蒙古大学2024年外事工作会议。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相关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外事专办员参加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段满福主持会议。
会上,段满福从师生出国(境)手续审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学生各类短期国际交流项目、国际学术会议的审批及相关接待、孔子学院的工作、外籍教师及科研人员的新聘和延聘等方面总结汇报了2023年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进展及成效,并安排了2024年重点工作。生态与环境学院院长李永宏、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那顺布和、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褚海斌、蒙古学学院院长吴英喆、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瑜、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任利刚分别发言,总结了各自学院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情况,并就学院今后的国际合作交流的前景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达胡白乙拉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国际合作交流是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他对今后学校国际化工作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提高认识,把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二是在具体国际化过程中,要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更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二级学院之间的协作,形成联动机制。达胡白乙拉希望各学院积极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协作,确定国际化工作的重点任务,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尽快落实。
(供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摄影:杨洋 编辑:李文娟 审核:段满福)
/ 其他会议
3月12日上午,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4号会议室召开了2024年第三次就业工作调度会议。学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杜凤莲主持会议。
会上,学生就业处处长曹海鹰通报了我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副处长谢峻鹏对我校2024年度“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相关事宜进行了说明。
刘志彧书记结合我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从依托“三级包联”台账精准开展分类就业指导,积极开拓市场化岗位,优化毕业生就业布局,强化学生实习实践环节,着力做好“慢就业”“缓就业”毕业生教育引导,用心用情做好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严格执行“四不准”、“三不得”等有关规定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等7个方面,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刘志彧书记指出,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决策部署,压实工作责任,紧紧抓住春季招聘高峰期的关键阶段,下更大的力气、想更多的办法、做更细的工作,全力推动我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杜凤莲副校长强调,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就业工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有效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思维,将就业育人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
学生就业处负责同志和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参加会议。
/ 其他会议
3月11日上午,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为民、党委副书记、院长田振江等一行6人来我校座谈交流。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杜凤莲、达胡白乙拉及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达胡白乙拉主持。
会上,杜凤莲对李为民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多年来我校满洲里学院与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在一体共建共享教育与教学资源中建立的深厚友谊,及取得的良好合作成绩,她希望通过这次座谈会能够共同开启两校合作的新篇章。
李为民介绍了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全面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凝练“国门学府”的特色优势,统筹谋划转型发展的目标思路,并希望两校延续友谊,加强沟通交流,找到更多的合作契合点,共同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
刘志彧高度评价了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明确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化、国际化、精品化的发展态势,希望两校以此次座谈为契机,加强联系,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为服务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取得新成效作出更大贡献,形成双赢共赢的局面。
与会双方就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共建高水平研究中心和智库、合作培养人才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学校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社会科学处、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文字、摄影:杨霖 郑旻彤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 其他会议
3月12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公告,发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的一批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由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我校作为第一技术完成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刘永斌研究员为首席专家和第一完成人培育的“华蒙肉羊”新品种(农03新品种证字第29号),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华蒙肉羊”新品种是以杜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和蒙古羊为母本,经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扩群提高三个阶段历时15年培育形成的一个适合农区、牧区、农牧交错区养殖,繁殖率高、适应性好、耐粗饲、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的肉羊新品种。该品种6月龄公羊平均体重49.79kg,母羊47.05kg;成年公羊平均体重105.28kg,母羊78.3kg,平均日增重达311.4g/d。繁殖率242.26%以上。整体水平处于国际肉羊第一方阵。
在“华蒙肉羊”新品种培育过程中,我校刘永斌研究员带领团队完成了“华蒙肉羊”育种方案制定、以分子辅助标记为基础的核心群育种体系建立、选种选配方案制定、品种标准编制、重要性状遗传解析、遗传稳定性评价、群体选育提高关键技术研究、新品种验收报告撰写与验收汇报等工作。
多年来,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研究员及其团队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及北方肉羊种业发展实际,依托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治区重大专项、自治区肉羊育种攻关等项目,与国内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组建了内蒙古肉羊种业创新联合体,以实现优质种源自主可控为目标,通过建立优质肉羊联合育种技术体系,聚焦制约肉羊种业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在肉羊种业方面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强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形成产学研用推的合作体系,持续开展“华蒙肉羊”等新品种选育改良工作,为科技支撑国家和自治区种业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 其他
3月17日下午,全国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轻喜剧《我要当老师》内蒙古首映式在内蒙古大学举行。学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代表500余人观看影片。
本片由教育部指导,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的献礼影片。影片以轻喜剧的风格,讲述普通青年教师孙恒在执教过程中,面对困境和难题如何成长和转变的故事,阐发立德树人核心要义,再现一代代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拓宽“大思政课”建设路径。
观影结束后,现场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发表观影感受,表示深受教育和鼓舞。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赵文铎:影片深入生活,以诙谐幽默的电影艺术方式展现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现实挑战、使命担当和赤忱情怀。思政课老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要争当“大先生”,真正关爱学生。这种关爱,体现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体现为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所惑,体现为帮助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助力他们精神成长,体现为对教师职业的执着坚守。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吴迪:《我要当老师》这部影片,为我们展示了思政课教师这个职业的魅力与挑战。影片中的主人公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始终坚守初心,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去影响和帮助学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控制工程研究生廖蕙甲:观看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思政课教师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影片中的主人公在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理念。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会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更加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笃行不怠,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2022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生满思彤:《我要当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教会学生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贴近校园生活。影片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意义,让我产生“我要当老师”的情感共鸣。作为一名学生骨干,我要更加认真上好思政课,以真理为伴,与信仰同行。
/ 其他
3月17日上午,我校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自治区纪委监委驻内蒙古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纪委书记张利平,副校长刘永斌、杜凤莲、达胡白乙拉;自治区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刘惠、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丽萍、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布和朝鲁、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鑫、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包银山、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王彦、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舒心心、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图雅等应邀参加,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和全体思政课教师、研究生共200余人参加研讨。校党委副书记乔彪主持。
会上,师生重温了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观看了《内蒙古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巡礼》短视频。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田鹏颖作了主旨交流发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和研讨。
布和朝鲁、包银山进行了交流发言,并提出了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思政课教师代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傅锁根以“深耕思政课建设,提升铸魂育人实效”为题,深情回顾了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深刻感受,讲述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五年来用心用情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体会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实践路径、开发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思政课教师代表刘薇和杨涛老师分享交流了思政课教师的心得。
刘志彧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建优建强北疆思政课”为题讲话,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总结了五年来思政课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体会和感悟。
刘志彧指出,五年来,内蒙古大学全体教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忠诚履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积极探索育人新方法,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优化教师队伍,努力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取得了实效。
围绕建优建强思政课,刘志彧指出:一是必须突出政治引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二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构建思政课建设的坚实梁柱;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四是必须汇聚多方资源,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五是必须坚持固本强基,全方位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六是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刘志彧强调,面向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下力气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党建引领、开放发展、协同创新、人才共育”的发展新格局,打造北疆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示范引领阵地,不断开拓思政课建设新局面。
/ 其他
建好培根铸魂“大思政”
写好立德树人“大文章”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年来,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来校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新“大思政”育人格局作为新时代高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主抓手,扎实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显著提升。广大教师荣誉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青年学子对党的创新理论高度认同,“四个自信”显著增强,充分彰显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产出一批对自治区思想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学院建设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崭新图景。202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自治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零的突破;2023年入选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同年建成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更是教育的终极之问。作为我们党在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内蒙古大学植根北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感书写这份光荣答卷。
“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视,凸显了思政育人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引领作用。”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表示,“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思政课‘铸魂育人’主基调,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
新学期伊始,内蒙古大学传来喜讯: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这对学校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意义重大。
“通过系统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我们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人才培养的特色高地和坚强阵地,打造‘立足北疆、面向全国、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该院党委书记吕俊表示。
五年来,内蒙古大学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以提升教师能力为基础,以强化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为手段,以丰富教学资源为保障,逐步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四梁八柱”,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内蒙古大学党委聚焦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努力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思政课建设的强劲动力。学校研究制定《“内大先锋”党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组织实施“铸魂先锋”等五大行动,全面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了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政治过硬、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全校45%的党支部达到“最强党支部”标准,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全国党建样板支部”3个,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1个、“活力团支部”2个。
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内蒙古大学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心怀“党之伟业”“国之大者”,对标党中央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高质量打造“思政金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时代活力。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整体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着力在“融入”和“转化”上下功夫,做好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从知识体系到信仰体系、从政治话语体系到学术话语体系的转换,提高“三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优化思政课程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解读》等纳入通识教育选修课体系,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积极更新教学方法,坚持集体备课会制度,进行课程教学全方位改革。
——深化专题教学改革。立足课程特点进行专题教学设计,推进“理论+实践”融通机制,构建起“理论学习—仿真实验—校外实践”相互衔接的“三阶提升”式大思政教学模式,力求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系统优化教师队伍素质。着眼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量质兼顾、内外兼修,在建强现有人才队伍的同时,加大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和师资保障。近年来,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自治区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项;获自治区级以上科研奖励80项。内蒙古大学思政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1名党员获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1名党员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4名党员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思政课教师”,5名教师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
“我们要始终牢记嘱托,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和理论水平,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用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宽广深厚的学术底蕴,把大学思政课讲出‘理论味儿’,让广大青年学生切实品尝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成芳表示。通过开展“课堂革命”,理论与实践联动,知识讲授与情感价值共振,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大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真诚交流、碰撞思想,实现情感共鸣,内蒙古大学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校级优秀率达到96%。
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强化思政课主阵地与全校育人环境协同联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立德树人工作需要良好的生态,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熏陶和价值引导,需要全课程的“大合唱”。内蒙古大学各学科专业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生动鲜活地讲好学理、道理、情理、事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广大青年学子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
注重系统设计,守好课程思政“责任田”。内蒙古大学一体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院系统筹落实的工作机制。学校制定《内蒙古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供给侧改革新路径,确保各类课程、资源、力量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内蒙古大学立项建设了7个课程思政试点示范学院、263门示范课程,构建起全覆盖、全类型、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加快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内蒙古大学获批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5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内蒙古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批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丰富育人资源,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内蒙古大学组建跨学科师资团队,谋定思政实践资源平台化建设目标,积极开展以思政虚拟仿真为主线的实验教学、资源共建、课程改革和科研项目。建立“虚拟仿真实验+云端资源平台与校园文化德育”的数字大思政“魔方”,积极拓展网络思政渠道,以数字化、生活化推动思政教育“亲历化”“融入化”。2019年以来,内蒙古大学投入近600万元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平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以库布其沙漠治理为例》《青山烽火——走进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等一堂堂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教学,让思政课不仅有抬头率,更有点头率。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体验教学是一种“真正触动灵魂的教育”“穿越时空的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
“我们想拍一个关于乌兰牧骑的微视频”“我们打算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堂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每10人为一组,汇报实践学习的选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傅锁根教授介绍,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自然、有效地融入各门思政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找准与各门思政课程的切入点,采用“专题+实践”的教学形式、“理论+实践”的考核办法,引导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植根于心。
聚焦内涵式发展,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作为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单位,内蒙古大学联动全区12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计划”,聚焦“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等体系构建目标,分区设定了各地实践教学项目研发主题,形成全区联动携手共建思政课的整体格局。立足教案、师资团队、仿真教学资源等实践成果共建共享,为全区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全面拓展育人渠道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凝聚合力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在理论上“动脑子”,还要在实践上“撸袖子”,推进思政课程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内蒙古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创新育人格局、拓展育人渠道,以实践教学体系创新项目为抓手,通过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
突出知行合一,搭建实践育人新平台。内蒙古大学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海拉尔纪念园”“兴安盟一馆三址”“敖汉干部学院”等红色文化“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蒙古自治区红色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实践”等主题,开展大思政课实践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陆续开发“红色之子乌兰夫”“迈向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呼和浩特向未来”等专题实践课程群。以实践课程为引领,形成“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我心中的思政课”等系列实践活动专题,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青春在信仰中绽放光芒。
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南山革命老区,村民围坐在内蒙古大学青年学子身边一起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呼和浩特市恼包村,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杨涛带队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进一步拓宽理论视野……“行走的思政课”助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融合,拓展了育人新模式、新阵地。
“思政课堂要想‘有人气’,必须做到‘接地气’。要走出校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劳动实践中知行合一,在沉浸式、体验式、交互式的实践中浸润心灵,在‘乡村振兴’‘弘扬传统文化’等‘户外主题思政课’中激扬斗志,把道理讲活、把课堂点亮。”杨涛表示。
近年来,内蒙古大学牵头申报的《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虚拟在线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入选教育部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课程改革创新”案例,实践教学项目《聚焦红色文化展馆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入选“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内蒙古红色文化数字思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获“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立项支持。内蒙古大学成为自治区首批入驻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平台”单位。
丰富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打造育人新阵地。为有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空间,内蒙古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建立“校园红色影院”,并以“学生导学”“专题研学”等方式构建了生活化的思政社群。为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选拔一批优秀学生组建内蒙古大学“旗帜·领航”学生理论轻骑兵宣讲团,引导学生深入基层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用故事诠释理论、把宣讲落到基层,让“高大上”的思政课落地生根。
桃李湖畔这盏耀眼的思政明灯,照亮青年励志成长之路,指引新时代大学生自信地走向未来。“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青年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接班人与拥护者,更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力军,我们必须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在“旗帜·领航”学生理论轻骑兵学习分享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赵文萱的铿锵誓言赢得现场青年学子热烈的掌声。
五年,是一次深情回眸,也是站在新起点奋力开新局的眺望,汇聚起更强大的发展动能。
团结一心再进发,昂首阔步向未来。新征程上,满怀豪情的内蒙古大学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勠力同心建强北疆思政课,奋笔书写铸魂育人新篇章,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