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团干部上讲台技能大赛在内蒙古青年政治学院落下帷幕。我校两位团干部从全区高校、机关、企业的120余名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娜仁其其格获得总决赛一等奖,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团委副书记赵琦获优秀奖。
娜仁其其格,女,蒙古族,中共党员,1990年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任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专职团干部,2022年1月至今任学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度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最具影响力编辑”、内蒙古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她以新媒体网络平台为抓手,用互联网思维聚焦青年关注、开展思政教育,带领旗帜内大融媒体中心用青年的声音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参与策划、撰稿、拍摄、剪辑的作品70余篇,累计阅读量(点击量)超过50万,“旗帜内大”多次登榜全国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单周影响力榜单。
5年来与青年的朝夕相处,为她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她愿在与青年双向奔赴的路上化作团干部队伍中的一滴水,以水滴石穿的坚持、汇聚成河的勇气和润物无声的力量,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赵琦,女,中共党员,1992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从事一线学生工作5年,现任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团委副书记兼学工办副主任。先后获得内蒙古大学“五四红旗团干部”“学生工作先进个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等荣誉。
她注重多平台搭建,以“学习”引领学生思想进步,以“榜样”带动青年思想前行,以“谈心谈话”践行青年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做有责任和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作为一名在青春赛道奔跑的追梦人,对青年的热爱让赵琦勇于走出舒适圈,在与青年一次次的心灵碰撞中提炼工作思路。她愿将青春奋斗融入青年成长,为北疆青年踔厉奋发激发更多能量。
/ 其他
近日,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关于授予助力脱贫攻坚职工志愿服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我校工会被授予“助力脱贫攻坚职工志愿服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校工会副主席宋薇被授予“助力脱贫攻坚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决定》指出,2018年以来,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在自治区总工会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脱贫攻坚大局,充分发挥产业工会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了“践行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助力脱贫攻坚职工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广泛发动基层单位组建职工志愿服务队,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开展了送教下乡、爱心义诊、技术指导、消费扶贫、捐赠物资、法律培训、文化宣传等多样化服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良好的社会反响,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靓丽风采充分展现。
为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激发干劲,巩固拓展助力脱贫攻坚成果,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决定授予内蒙古大学工会等17个单位“助力脱贫攻坚职工志愿服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授予钱占红等26名同志“助力脱贫攻坚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 其他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对我校“民族旅游学科服务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求,以及强化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升。1月11日下午,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与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在北校区经管楼115会议室进行了校企合作会议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就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育与区域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合作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建立合作关系。
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副总裁赵永忠等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兰毅陪同出席。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教授、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张久和教授、副院长乌铁红教授、李德锋教授,旅游学系、考古文博系部分教师代表参会。
会议由张久和院长主持,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向与会来宾详细介绍了我校总体发展情况和同北京大学友好合作的历史沿革,并指出了深入落实校企合作的意义。额尔很巴雅尔副校长表示,校企合作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解决了社会服务的难题,希望本次合作在引领学院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吴必虎教授作为大地风景的创始人,从旅游的差异化特征入手,提出可从草原度假地、会展旅游等方面共同推进双方合作,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签约,能够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以服务地方。兰毅副部长从政府工作的视角高度肯定了本次合作的意义,他通过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认为目前我市具有专业知识体系的高端专业人才体系相对仍有待完善,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等工作中更离不开以高校专家为代表的专业人才的指导和把握。兰毅副部长指出,进一步推进政府、院校和企业深入合作,是未来工作实现科学、共赢发展提升的有效途径。乌铁红副院长从师资力量、专业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的基本情况,就未来可以展开合作的具体项目做了深入探讨。赵永忠副总裁向大家介绍了大地风景集团的发展历程、业务体系、取得成果等,并对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区域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合作、在地服务运营与相关课题研究等合作路径进行了展示。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张久和院长与大地风景集团副总裁赵永忠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后,三方代表就协同我校更多学科共同进行深入开展政产学研深入合作进行了研讨。本次合作对推进我校文化旅游人才体系实践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我校以“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建立高水平校企合作路径,以及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 其他
前 言
长河守望,岁月流金。伴随着新中国意气风发的发展步伐,1957年内蒙古大学在祖国北疆应运而生,由此掀开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崭新篇章。
63年来,内蒙古大学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肩负“扎根北疆、兴学强区”的责任担当,秉承首任校长乌兰夫提出的“双重任务”办学定位,开拓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建设之路。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大学踏上了“双一流”建设的起跑线,成为“部省合建”高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坚持以一流创新与贡献为导向,强化质量特色,注重内涵式发展,以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和服务贡献为核心要素,坚持实力水平提升与深化改革双轮驱动,实施“六大战略”,推进“六项改革”,固本强基、守正进取,努力书写建设民族特色、地区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奋进之笔。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战略布局之年。为回顾总结“十三五”时期学校取得的辉煌发展成就,展望“十四五”,凝心聚力谱写学校建设发展新篇章,内蒙古大学新闻网特推出《回眸十三五 同心向未来》专题系列报道。
推动成果转化 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内蒙古大学致力于对自治区发展源头性支撑的原创研究,在现代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能源与新材料、矿物资源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决策与咨询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一批成果。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深度广度明显增强,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与日俱增。
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学校紧密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现代化育种的重大需求,大力推进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建设,着力解决我国畜牧业优质牛羊种源受制于国际种业巨头的“卡脖子”问题。2020年获批建设自治区“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开展草原家畜种质资源与繁育领域的原始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了牛羊繁殖现代生物技术体系和产业化应用。创制了生长速度和产肉量分别提升20%和30%的国际首批双肌臀黄牛;培育了高产绒量(提升50%以上)的阿尔巴斯绒山羊群体;创新并推广了高效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关键技术;引领支撑创办了蒙天然奶绵羊产业、圣泉牧业肉牛种畜繁育中心、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完善了优质草原家畜种源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填补了我国相关产业空白,对支持草原生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战产生了积极作用。
学校助力自治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设省部共建草原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针对蒙宁甘等生态脆弱区域生态修复难题,成功研发了退化草地改良恢复技术和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推广示范百余亩,辐射影响逾千万亩;成立草地健康中心,完成9亿亩天然草原2万多份土壤采集与测试和7盟市6137只肉羊矿质营养健康体检,创建草原矿质营养大数据,为全区24个重点畜牧旗出具“草原矿质营养体检报告与提升建议”,科技支撑草原生态畜牧业提质增效。针对“一湖两海”水生态综合治理,提出中国北方退化河湖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调控方案与对策,扎实推进水生态综合治理;针对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开发了合成气制异丁醇关键催化剂和核心技术工艺,与企业合作开展100吨/年的中试示范,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技支撑。
决策咨询与社会服务贡献与日俱增。学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国研究中心等智库为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门提供高水平决策咨询报告,蒙古学研究中心入选CTTI智库,并成为“自治区高端智库试点单位”。蒙古国研究中心入选CTTI智库,“内蒙古大学助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成功走进蒙古国”入选“2019年度CTTI智库最佳实践案例”;蒙古国国情研究中心成为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为自治区建设文化旅游大区提供智力支撑,完成了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的调研报告,合作开发内蒙古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内蒙古文化旅游资源服务平台,推进内蒙古全域旅游和数字旅游,助力自治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与巴林左旗人民政府联合组建契丹辽文化产业化中心,提供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服务。与东尚君风、风行内蒙古等旅游行业优势企业,内蒙古安达文化传媒、呼和浩特索腾传媒等数字文化旅游领域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内蒙古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数字化、文旅产品研发、产业体系化咨询服务等方面工作。
以科技优势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多年来,内蒙古大学紧密结合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自治区重大需求,牢固树立服务社会意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战略,科研成果转化的质量、数量持续提升,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其他
前 言
长河守望,岁月流金。63年来,内蒙古大学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肩负“扎根北疆、兴学强区”的责任担当,秉承首任校长乌兰夫提出的“双重任务”办学定位,开拓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建设之路。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大学坚持以一流创新与贡献为导向,强化质量特色,注重内涵式发展,以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和服务贡献为核心要素,坚持实力水平提升与深化改革双轮驱动,实施“六大战略”,推进“六项改革”,固本强基、守正进取,努力书写了“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的奋进之笔。
为回顾总结“十三五”时期学校取得的发展成就,展望“十四五”,凝心聚力谱写学校建设发展新篇章,内蒙古大学新闻网特推出《回眸十三五 同心向未来》专题系列报道。
加强文化建设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内蒙古大学大力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校园落地生根,构建主题教育、社团文化、榜样力量、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五位一体”思想教育模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平台建设,营造优良师风学风校风;传承创新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激发和汇聚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深化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成效。学校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实施“旗帜·领航”思政课创新计划、“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通识教育精品课、社会实践基地,构建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实践养成有机结合的课程育人体系。积极推进理论研究阐释,整合优势学科力量,协同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贯彻习近平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蒙古马精神等方面产出系列研究成果。成立专家理论宣讲团,组建“理论学习轻骑兵”,深入基层开展理论政策宣讲,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扩大覆盖面,年均受众超过百万人次。
营造了优良师风学风校风。学校构建了主题教育、社团文化、榜样力量、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五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品牌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通过宣传师生典型、发挥校史馆和民族博物馆作用、拍摄专题宣传片等方式,讲好扎根北疆、兴学强区的内大故事,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汇聚牢记嘱托、奔向一流的内大力量。统筹推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平台建设,实施了校园环境整体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树立了自然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郁、办学风格卓越、精神家园和谐的文明校园形象,于2017年获评首批全国文明校园。
文化育人品质得到提升。学校制定文化建设专项规划,滚动培育建设具有内大特色、符合时代要求、融合学科特点的文化育人项目。发挥优秀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与全国高校共同发起“青春为祖国歌唱”等主题活动,精心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国》系列MV,在央视新闻联播、学习强国主平台播发。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创作的歌曲“祖国草原祝福你”、纪录片《草原明珠》等系列文艺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创建,学校拥有校史馆、民族博物馆等6个自治区级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文化普及和文明实践,年均参观培训超过万人次,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建设守正创新。学校以民族学为统领,整体、系统推动北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以“清代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数据库建设”等19项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为依托,在蒙古及北方民族历史、蒙古语言文学、当代少数民族发展方面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契丹小字再研究》《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构建》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成为中宣部等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东北亚语言资源数字化平台”获批自治区人民政府重大科研项目(资助经费4977万元),该项目的实施能够促进东北亚地区各国间语言文化互通,对维护和实现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和平台支撑;与中国历史研究院共同筹建的“北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北方民族历史文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成效显著。学校聚焦文化传承创新重大主题,开展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创建蒙古文古籍数字展厅,影印出版回鹘式蒙古文碑文文献。系统整理卢妮文、契丹文、女真文等古文字典籍文献,并在信息化处理方面取得系列成果。挖掘蒙古文古籍文献所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立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数据库,自主研发国内首款蒙古文人工智能AI平台,引领蒙古文信息处理走向人工智能时代。“蒙古族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培育中心”成为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为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决策咨询与社会服务贡献与日俱增。学校民族学、蒙古学和北方民族历史文化领域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获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1项、重点项目8项。成立“蒙古国国情研究基地”“中蒙俄经济研究院”,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国研究中心先后入选CTTI来源智库。我校与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共建“内大智库”,并入选“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向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门报送226篇咨询报告,被采纳报告184篇,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采纳5篇,国务院参事室采纳1篇;1篇报告获得国务院参事室第二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优秀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入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蒙古国国情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高校肩负着弘扬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职责,多年来,内蒙古大学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师生浸润在丰厚的文化滋养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
/ 其他
2021年1月15日下午,学校2020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召开。学校二级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等共27个单位党组织书记进行现场述职。教育部党建联络员、内蒙古农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郑俊宝同志应邀到会指导。校党委书记朱炳文主持会议并作讲话。
述职评议会上,参加述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全面梳理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特别是考察我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等情况,汇报了各单位的特色做法,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问题原因,提出了下一阶段的整改思路和具体措施。
朱炳文书记以“一述一评”的方式,对各单位党建工作和党组织书记现场述职进行了逐一点评。全体参会人员在查阅书面述职报告和听取现场述职后,现场对27个党组织述职内容进行打分测评。
朱炳文书记指出,学校各级党组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抓党建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组织重要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充分肯定了基层党建工作成果和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的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还有不少的薄弱之处,特别是去年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中出现的严重事态,归根结底是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出了问题,结合自治区党委高校工委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会议精神,明确了七项重点工作。
朱炳文书记要求,2021年我校各基层党组织要紧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要全面准确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一贯要求,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部署。要坚决纠正“五个不变”和“三科”分三年推行的错误偏差,对照“五个不能低估”,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同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人和事做坚决的斗争,该批评的批评,该教育的教育,该处理的处理。要教育广大教职工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纠正错误认识,澄清模糊认识,树立正确认识,提高思想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让一切影响民族团结,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和事,有任何气候和土壤,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朱炳文书记强调,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暨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把支持内蒙古大学“部区合建”工作明确写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成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地研读文件,反复学习、深刻理解、全面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的意见》,对于自治区出台的好政策,要接得住,用得好,见成效,编好内蒙古大学“十四五”规划,勇毅奋进推动学校向特色鲜明一流大学迈进。抓党建不能离开中心工作,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继续认真抓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创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
学校各党政职能部门,各学院书记、院长、副书记,各党支部书记代表,以及党外人士代表、教师代表等参加会议。
/ 其他
【内大图书馆快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北京时间2021年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内蒙古大学环境/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本次ESI统计数据范围覆盖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
近四个月,内蒙古大学新晋ESI全球前1%的学科3个,分别是化学、工程、环境/生态学。新晋ESI全球前1%学科的“扎堆”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基础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 其他
2021年1月25日,教育部网站新闻栏目“一线采风”专题,以“内蒙古大学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题,报道了我校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内蒙古大学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内蒙古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一流专业建设和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着力增强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及2019年7月16日来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开设“四史类”思政课通识课程4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立项建设课程思政试点示范学院7个、示范课程220门,确保各类课程、资源、力量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出台《关于加强课堂教学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任课教师“一岗双责”和外聘教师审批备案制度,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不断强化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主渠道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作用。切实履行高校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职责,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学校入选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
夯实本科教学主体地位,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特色鲜明一流本科教育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明确新时代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目标、重点内容、落实举措、评价方式和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推动“中班授课、小班研讨、一对一答疑”的“小班课教学”。建设基层教学组织261个,实现教师全覆盖。实施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计划,为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58个、校外实践基地97个、校企共建实验室6个,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课程开放机制,进一步完善转专业制度和辅修学士学位制度,全面推行选课制度,鼓励学生跨学院、学科选修课程,支持学生选修本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
打造一流专业和核心课程,提升本科教育核心竞争力。实施《新时代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方案》,创新专业建设模式,8个专业开展“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改革,10个专业按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进行建设,12个专业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建设,分级分层立项建设26个重点专业和30个达标专业。实施《新时代本科课程建设方案》,立项建设主干核心课442门、通识教育选修课271门、在线开放和混合课82门、线下一流课程92门。调整优化课程内容结构,适当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深入推进教师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创新“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改革,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推进课程教学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推动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 其他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此次我区共有5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我校4人入选,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志忠、经济管理学院杜凤莲、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刘东军、化学化工学院张军。
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爱护和凝聚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自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启动以来,我校共有97位专家获得政府特殊津贴。
张志忠,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兼任内蒙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廉政研究中心”主任。
张志忠教授是自治区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学科带头人,是自治区反腐倡廉建设研究学术带头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和自治区“草原英才”及“草原英才”“内蒙古廉政治理研究和教育创新团队”带头人。获得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志忠教授是自治区九届和十届政协委员、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廉政学会理事,内蒙古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内蒙古高校学报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自治区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大数据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自治区公安厅特邀监督员。
杜凤莲,经济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美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内蒙古大学中国时间利用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2010年首批入选,2017年获得滚动支持),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手获得者。
研究领域是劳动力市场问题和区域产业发展。在“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世界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SSCI、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课题20余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刘东军,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多年来一直从事草原家畜生殖生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国家 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培育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转基因克隆绒山羊群体,在家畜基因编辑育种、干细胞培养、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早期发育机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多项奖励和荣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的60余篇。
张军,北京大学博士,法国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任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蒙古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内蒙古煤炭学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稀土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和稀土无机能源催化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在稀土超细粉体绿色制备化学和稀土无机纳米能源催化化学等领域取得了系列国际水平原创性成果。
参编专著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高水平SCI学术论文105篇,总他引4000余次,单篇引用超100次的论文7篇,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达740次。两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侨界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众多重要奖励。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20项,主持 “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其他
本网讯 1月30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傅锁根教授接受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专访。访谈中,他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一体多元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系、教育体系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 其他
2021年2月6日下午,我校召开统战人士新春座谈会,围绕如何学习贯彻全国全区统战部长会议精神进行了座谈交流。校党委书记朱炳文主持会议并作讲话,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及归国留学人员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校党委统战部斯琴高娃部长传达了全国全区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并就学校2021年统战工作重点任务作了部署。
朱炳文书记向参会的统战人士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并回顾了2020年学校统战工作开展情况,对广大统战人士长期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朱炳文书记指出,2021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 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及各统战团体要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和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本领,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主线,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及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智力密集及专业特长的优势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关注师生民意,聚焦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关键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参政议政,自觉做好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协助做好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反映意见、维护稳定等工作,更好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部省合建”工作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其他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从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以来,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各单位各部门组织师生通过党支部学习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主题团日活动和班会等方式,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再学习再培训工作,积极跟进学习《实施方案》,广泛开展相关政策宣传解读。
学生工作部、学生就业处、团委党支部联合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全体参训人员进一步领会了《实施方案》精神和具体要求;教务处召开了全处大会(含临聘人员),全文学习了《实施方案》及政策解读(第一期);蒙古学学院、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等学院纷纷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全体教职工通过听取专题讲座、开展集中自学、观看学习录像和集中研讨交流等方式,对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学习。在开展专题培训的同时,各学院还通过“线上形势政策教育课”的方式将相关政策解读传递给了全体学生。
经过到底到边的深化学习,使学校师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会,加深了对党中央民族工作有关要求的把握,对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理解,统一了思想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
/ 其他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切实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我校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在首轮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深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的工作安排》,明确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学习方式和相关要求,全校各单位、各部门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总要求,积极组织师生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切实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用结合,扎实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纪检监察处、资产管理处等部门以开展专题讲座带头领学、交流研讨的学习形式,组织全处教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了《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自治区教育厅编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宣传手册》,还学习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资料汇编》,石泰峰同志参加指导库伦旗常委会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精神等内容,并针对学习内容开展了研讨交流,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发言并提交了书面心得体会。化学化工学院、蒙古学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等学院开展了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全体师生在集中学习《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和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政策解读、学科组领学、个人自学、专题研讨交流的形式,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法律政策。
通过深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学校师生关于民族工作的理论得到了再清晰、思想上得到了再提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努力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其他
2月26日,内蒙古日报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我校法学院教授鄂晓梅,鄂教授就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实现发展权
记者 郭俊楼
近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2月26日,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鄂晓梅就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接受了记者采访。
鄂晓梅先从发展权谈起。她说,发展权是每一个国家、民族以及个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198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指出:每个人和所有国家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与文化和政治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人是发展进程的主体,发展政策应使人成为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发展权是各族人民共有共享的基本权利。”鄂晓梅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为了确保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国家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积极促进各民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针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具体问题,精准规划部署,使人口较少民族能够与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此外,国家在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教育等方面始终遵循平衡性、可持续性的发展思路,积极为各地区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权创造条件。
在鄂晓梅看来,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实现各族人民发展权的重要保障。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使少数民族群众加强社会交往、交流和交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拥有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经济社会活动以及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切实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受益者。
“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族人民发展权的实现也要在法治轨道上进行。”鄂晓梅认为,各级政府和各族群众应准确、全面地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立法精神,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共同推进和保障各族群众发展权的有效实现,同心协力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 其他
3月12日上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术会议中心4号会议室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校党委书记朱炳文主持会议,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朱炳文书记传达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和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
朱炳文书记指出,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力量,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意义重大。
朱炳文书记强调,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站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高度,紧密结合各单位实际,精心组织师生员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为学校起草完善“十四五”规划,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十四五”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在交流发言中指出,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指示精神,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和中心工作,深入研究思考如何抢抓机遇、积极担当作为等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细学深研本次全国“两会”的新决策新部署、总书记对自治区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务实谋划好学校“十四五”期间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举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升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的能力,为自治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内蒙古大学的新贡献。
/ 主题教育
2021年3月4日—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我校法学院鄂晓梅教授认真履行委员职责,就修订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相关法律、提高草原家畜种质资源自主创新能力向本次政协会议提交了3项提案建议。
参会期间,鄂晓梅教授接受了光明日报、中国网、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采访,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我国草原家畜种源自主创新机制等方面建言献策。
出席2021年全国两会归来,鄂晓梅委员表示,作为一名内蒙古大学的教师,在履职全国政协委员4年多的时间里,始终要求自己秉承“求真务实”校训,发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扎实严谨地做好提案起草工作,不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今后,要进一步聚焦新发展格局中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基础关键问题,投入更多精力深入基层一线做好调研工作,不断提升建言资政的质量水平,为新时代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更好地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草原上的牛羊也是“种业翻身仗”的一员!鄂晓梅呼吁家畜种质创新
中国网3月9日讯(记者 王金梅 赵明霞)种业是农牧业的“芯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 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种业“卡脖子”难题如何破解?多位代表、委员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建言献策。
草原畜牧业生产中,这个“芯片”关乎的不仅是植物种源,更是草原家畜的动物种质。鄂晓梅委员今年两会提案关注的是“草原家畜种质创新”,建议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研究和建设,提升草原家畜核心种源自主创新能力。
鄂晓梅经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仍面临诸多挑战:以猪牛羊为代表的主要大畜种优质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畜牧产业面临的风险大;草原家畜种质自主创新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足等。
为此,鄂晓梅建议:
一、完善草原家畜种质创新研究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规划,成立由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直接领导的草原家畜种质创新领导小组,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整合国内育种龙头企业资源形成合力,协同开展草原家畜种质创新理论研究和科研攻关。
二、建立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大型综合性研究设施。在内蒙古等草原家畜主产区,重点建设若干涵盖草原家畜种质资源保存与遗传解析、现代育种技术研发与应用、疾病防控和智能化养殖管理等系统的国内一流草原家畜“一体化”综合性研究设施。
三、一体化建立草原家畜种质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比如设立稳定长效的国家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专项资金;打造全新育种团队,对重点任务组织“集团作战”;创新育种体系,构建精准化育种模式,围绕需求,注重国外先进育种技术与本土化传统育种技术的配合,打破单一依赖某种技术、某一品种的壁垒;出台新品系/品种繁育推广的指导意见,完善奖励机制,对参与企业实行税费减免或奖补等。
“草原上的‘种业翻身仗’也要打好!愿这篇提案能够助力草原家畜种质创新,期待我们国家的种业蓬勃发展。” 鄂晓梅说。
/ 其他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特征?
2015年国庆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来自5个自治区的15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提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强调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这一重要思想观点反映了各族群众的心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时隔四年之后,2019年国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再次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这一重要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的历史传统。几千年来,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统。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侵略和亡国灭种危机把我国各民族命运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建立并不断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正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演进的深刻概括和继承发展。
这一重要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革的历史关头,顺应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规划了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引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呈现出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无比光明的前景。中国梦,是56个民族的共同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56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就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既要搞好“大家庭”内部的民族关系,又要搞好“大家庭”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为中国梦的实现不断凝心聚力。
这一重要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民族工作,召开一系列重大会议,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标志就是提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重要思想,为民族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明确了目标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了我们党的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当前,我国民族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加快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步伐,着力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2019年9月21日上午,深圳各民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举行。
/ 其他
为进一步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推动教育创新,3月13-14日,学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为期两天的首届内蒙古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自治区大赛选拔赛。本次大赛主题为“推动教学创新 打造一流课程”,大赛的目标是坚持以本为本,推进智慧教学、优化教学效果、引导分类发展,加强一流本科教育。
大赛分为正高组、副高组和中级及以下三个组别。经学院推荐、资格审查,共有17个教学单位的36组选手以教学团队或教师个人形式参加学校决赛。各参赛选手通过课堂教学模拟、教学创新设计汇报等环节,充分展示了参赛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教学设计、创新方法和创新成效。经评审专家组综合评议,共评出优秀奖17个,三等奖9个,二等奖7个,一等奖3个。其中,生命科学学院邢万金、数学科学学院颜昭雯(团队)、外国语学院赵澍(团队)分获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
张吉维副校长对本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重在“创新”,广大教师应潜心教书育人,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国家和自治区未来发展不断输送优秀人才。张校长鼓励参赛教师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获奖教师感言
邢万金 生命科学学院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师。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始终秉承“立德树人”理念,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毕业要求为教学目标,通过打造精品课程,为国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培养出优秀人才为自豪。其次要热爱教学工作,热衷于提高教学技能,喜欢并善于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和技术。此外大学教师还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把科研成果和感悟融入教学,转化为教学成果,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尽管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因课程而异,但最重要的目标并非学生了解了多少专业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学会了科学研究范式和获得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如传道,教师要悟透教学的真谛,梳理教学内容的科学之道,然后精细组织教学,创新设计教学活动,把教学内容的“科学之道”讲给学生,让学生也学会如何悟道,这才是好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教学。
颜昭雯 数学科学学院教师
本次参赛课程我们团队明确“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指导思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出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团队在思想意识上引导学生重视数学的学习,突出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在教学中讲究数学教学法,突出数学思想的运用,提倡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教学创新改革,既可以提升团队的教学水平,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能够获奖,对我们来说是一项荣誉,我们将珍视这样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感谢本次教学大赛,让我对如何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有了更深刻、全方位的理解。
赵澍 外国语学院教师
追求教学创新是因为不变的对教学的热爱,是为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以点燃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因为热爱脚下的一方讲台,所以我们一直在这里!
我校从2018年起,新一轮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便在学校展开。作为改革的参与者,“泛在化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的构建和发展既凝聚了每一位内大外语人的汗水,更寄托了我们对于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殷殷期望。创新已经开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是摆在每一个内大外语人面前的难题。全方位的创新就是解决方案!陈微、王伟禄和王继军老师和我组建了教学团队,我们根据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学院上线的两门“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和“实用大学英语语法”慕课的使用情况,修订原有教学大纲,以英语写作为模块主题重新整合教材,整理、编写题库,并将题库资源嵌入到教学平台。同时结合学习多个信息化技术教学辅助工具,选择最优方案,助力教学。学院还首次将“中外教合作教学”模式引入大学外语教学的课堂。多种举措,共同创新。期待新一轮教学改革在全校收获佳绩!
/ 其他
2021年3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校工委、教育厅在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我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场会。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及中央、自治区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系列部署,交流展示各地各校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我校党委书记朱炳文出席了会议,并以“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奋力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为题作了交流发言。
朱炳文书记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校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及成效。
01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齐心协力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学校坚持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双一流”建设方案进行重点建设,严格落实校院两级领导听讲思政课制度,将加强思政课建设工作纳入《内蒙古大学新时代本科课程建设方案》,足额落实课程学分,安排各门课程合理有序衔接,大力提倡中班教学,加强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使用混合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支持建设思政课模拟仿真教学中心,严格思政课教材选用管理,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政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02 二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探索实施思政课专题教学改革,持续实施“旗帜·领航”实践教学改革,通过积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将社团建设纳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选派骨干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选派教师担任校院两级“青马班”导师团导师、各学院学生特约辅导员等方式,将思政课教育教学与各学院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使思想教育主阵地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03 三是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点,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在引进人才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思政课教师开辟“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各门课程所依托的教研室,通过组织调研、集体备课、说课展示等方式精准研究思政课程教学映射点,发挥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多方面、多渠道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思政课程教师队伍。
04 四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为办好思政课提供支撑保障。学校立项支持思政课本科课程建设经费,保障课程建设顺利开展;把思政课专任教师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绩效工资单独设立、单独核拨思政专项岗位津贴,实行绩效管理,体现激励导向;在推荐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成果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加大对思政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协调配套,统筹智慧教室等各类资源,加大对思政课建设的条件支持。
05 五是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制度。学校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目标,在职称评审方面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有效提升了学院教师的存在感和积极性,促进了学院建设。
会议期间,朱炳文书记和其他参会代表分别到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小学、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和内蒙古财经大学现场观摩了大中小学“同上一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的现场教学活动。
/ 其他
3月17日上午,我校监察官培训学院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行揭牌仪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奇凡,自治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陈继清,自治区党委编办主任刘玉华,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成涛,我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自治区纪检监察相关部门和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监察官培训学院工作人员,以及我校师生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自治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秘书长潘勇主持揭牌仪式。
仪式上,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奇凡和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共同为内蒙古大学监察官培训学院揭牌。
自治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陈继清在致辞中指出,自治区纪委监委与内蒙古大学探索实践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筹备成立监察官培训学院,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监察官后备人才,对于适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深化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意义。学院正式挂牌,标志着学院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院将积极探索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对接好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相关部门,丰富培训内容、开发精品课程、编写特色教材、创新培养方式、健全科研体系、完善管理机制,以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效的管理服务、务实的创新成果,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全员培训质效水平,力争打造成为“立足区内、承接区外、引领前沿、争创一流”的新时代监察官培训基地,为推进全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在致辞中指出,内蒙古大学监察官培训学院的揭牌成立,是加强纪检监察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举措,学院将在自治区纪委监委的领导和具体指导帮助下,以建设过硬纪检监察队伍为目标,推进高素质纪检监察队伍的正规化培训,着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着力加强教学管理,丰富和完善教育培训内容,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自治区监察官培训的高水平基地,为建设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纪检监察队伍做出应有贡献。
揭牌仪式结束后,自治区纪委监委在我校举办了第一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