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下班后,我校机关党总支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办党史学习教育第四次夜校学习活动,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高光来及机关党总支各支部150余名党员参加了学习。会议由机关党总支副书记、纪检监察处副处长兼综合室主任宋双超主持。
学习会上,与会同志集体观看了《国家记忆—统编教材》第一集《国家事权》和第二集《铸魂润心》,并根据《内蒙古大学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安排,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进行了集中自学。
通过本次观看和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抓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思悟贯通,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质量,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奋力开创学校“十四五”发展新局面。
/ 其他
喜报:我校男排健儿力挫群雄勇夺自治区高校排球锦标赛本科组冠军
2021年5月17-2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排球锦标赛中,内蒙古大学男子排球队力挫群雄,最终夺冠。本次大学本科组共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赤峰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等8支参赛队,其中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代表队都是高水平招生运动队,均拥有绝对雄厚的实力,在自治区高校比赛中的名次一直交错处于霸主地位。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年轻的内蒙古大学男排在队长吕丹的带领下,毫无畏惧,发扬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队风,一路拼杀,斩关夺隘,以全部3:0的战绩冲进决赛,并最终以3:1的战绩赢得比赛,夺得此次比赛本科组的冠军,为内蒙古大学争得了荣誉。
/ 其他
四年前
我们用“少年”定义你
四年后
你注定要定义“少年”
以青春为名
与内大相遇
眼里有光 因为目之所及
1957
新的希望升起
自强不息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扎根北疆始终不忘初心
勇往直前是我的选择
经过风雨磨炼洗礼
我们更加成熟笃定
更加自信从容
昂首挺胸 步履铿锵
少年意气 蓬勃向上
心里有火 因为心怀热爱
青春辗转间 守得初心在
无关年龄 无关性别
是认真不怕输的真性情
是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的勇气
昨日的成长都是印记
今天的我们脚步不停
未来在即梦想一定可期
迎难而上我们在一起
脚下有泥 创造崭新的未来
崇尚真知
不断追求卓越
立足北疆
育人为本绝不松懈
2021
是她的伟大足迹
碧血丹青与党在一起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后来的你们 未来可期
此时朝暮明净 此时不可辜负
愿历尽风雨 你我依旧少年
当你想起少年 应是繁星璀璨
当你想起少年 应是沧浪滚滚
当你想起少年 应是春暖花开
岁月斑驳 光影星点
一代代内大人
总是在最好的年纪
绽放着最美丽的光彩
今天的我们
生在红旗下 长在春风里
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愿逐梦前行的征途中
少年们与IMU一路相伴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这一次的少年
由你定义
/ 学生原创作品
6月5日上午,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中华多元一体的元代文学与文化研讨会暨内蒙古元代文学学会年会,会上举行了内蒙古元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院长詹福瑞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等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高慧广,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大象出版社社科文献编辑部主任李光洁,教育部长江学者、南开大学杰出教授、我校特聘教授查洪德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魏永贵教授主持。
会议上,内蒙古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高慧广和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共同为内蒙古元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揭牌。
额尔很巴雅尔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人文社会学科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情况。他说,内蒙古大学人文社会学科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遵循,在实践中拓展科研路径,目前已在科研项目的申报,论文和著作的发表、出版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元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元代人对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入、全面研究元代文学文化,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地区与元代历史文化渊源深厚,内蒙古大学理应在元代文学史研究方面作出应有贡献。额尔很巴雅尔副校长表示,学校将会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内蒙古元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并希望内蒙古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在区内外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产出更多优秀成果,共同努力推动元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应有贡献。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院长詹福瑞教授在致辞中对内蒙古元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内蒙古元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查洪德教授介绍了内蒙古元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的成立宗旨和筹备建设情况。查洪德教授表示,内蒙古元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旨在整合全区研究力量,凝聚国内学术资源,团结所有同道,尽力推进元代文学理论研究,在可预期的将来把内蒙古打造成元代文学研究的高地,并为全国的元代文学研究提供交流平台。
大象出版社社科文献编辑部主任李光洁在致辞中介绍了大象出版社的基本情况和《全辽金元笔记》整理情况。
开幕式之后,进行了分组会议。会议上,进行了内蒙古元代文学学会选举工作,东方出版中心图书编辑总监梁惠女士就《元代文学通论》作了推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提升元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水平与影响力,如何提高元代文献整理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对内蒙古元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建设与发展、元代笔记整理与出版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与建议。
/ 其他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感人事迹比比皆是、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就,是我们党带领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惟有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才能实现。“旗帜·领航”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第四讲《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用真心交给历史和人民的答卷》将目光聚焦到贵州遵义市草王坝村的85岁老人黄大发。这位曾被习近平总书记请到前排合影的“新时代愚公”,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将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诠释得淋漓尽致。
讲好脱贫故事 传承攻坚精神
大家好!我是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杨涛老师。
今天的微党课,我要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老人,让我们从他带领村民脱贫的故事中感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
故事主人公的官并不大,就是一个村支书。但他曾带领数百名村民历经36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了一条近十公里的“天渠”,润泽了当地1200多人,帮助他们拔除了穷根,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为官避事平生耻的人生信条,他就是今天脱贫故事的主人公黄大发。
黄大发,1935年出生在草王坝,这是遵义平正乡最边远、最贫困、最大的一类贫困村。一个被层峦叠嶂的大山遮得严严实实的村庄,缺水就是这个村子的穷根。“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玉米粒),过年才有米汤喝。”这首歌已经被村里的乡亲们传唱了几百年。
1995年前,6个村民组167户人家980口人,年人均粮食150斤,人均产值80元。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黄大发,对村民特别有感情,总想着要报答他们。黄大发23岁光荣入党,被全村推选为大队长。当上了大队长得他立志要为村里修水渠,解决用水问题。
1962年黄大发开始带领村民在黔北的茫茫深山里修渠,想把山那边的螺丝河水引过来,这是一条遵义的“红旗渠”,草王坝修渠,首先要凿一条100多米长的穿山隧洞。黄大发带领村民们用铁锤和钢钎摸索着一点一点的开凿。200多天之后终于将隧洞打通。由于当时条件太差,测量仅靠竖起竹竿,两边人用眼睛去瞄,缺少水泥,沟壁上直接糊上黄泥巴作数,没有导洪沟,沟渠不盖板,洪水一来就冲得稀巴烂,一条简陋的沟渠修修补补十几年,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
黄大发没有放弃。解决村里的用水问题,让村民吃上大米饭,是黄大发一直坚持的信念。1989年,他抓住去枫香区水利站协助工作的机会,学习了水利知识。次年冬天,他冒着大雪,跑到县里,打了水渠申请报告,黄大发说:“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不然贫困老是改变不了。”终于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但是,工程要开工,还差一万块钱,以及村民们提供的劳动力。黄大发去动员的时候,村民对能不能修通水渠表示怀疑,有人说,“大发,你要把水引过来,我手掌心里煮饭给你吃。”黄大发撂下一句狠话:“修不通,我拿命来换。”他带头出钱出力,终于重新凝聚起了人心。
黄大发再一次带领村民扎进深山开工凿渠。这一次建渠需要横跨三座大山和三处陡直的绝壁。其中有一段叫擦耳岩,单从这个名字就能够想象出有多险峻,当时连请来的专业施工队都望而却步。在这样的紧要关头57岁的黄大发二话不说,拿起麻绳系到身上,让人把自己吊下悬崖。要知道如果绳子断了或者人拉不住他,掉下悬崖去他就没命了。黄大发却说:“我是共产党员,我为老百姓干点事情,还有人拿绳子把我套着,是不会出事的。我们要做这件事情,可以用生命把这个东西换回来。”
遇到那种特别危险的悬崖地段,一天最多只能干一米多,为了赶进度他们上山之后就不下山,干脆住在了石洞里,这样的艰苦施工日复一日,水渠向前一寸又一寸,黄大发带领草王坝的村民一干又是三年。
苦心人,终不负。1995年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地跨三个村,十余个村民组,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终于通水了。
村民们亲切的把这条水渠叫做“大发渠”,水渠修通之后黄大发带头搞起了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片片良田。黄大发的精神感动了国人,他先后获得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称号。面对荣誉黄大发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要骄傲,要虚心,村里还有贫困户,我要带头继续把工作干好,不要做官当老爷。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感人事迹比比皆是、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就,是我们党带领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惟有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向历史交出的一份答卷。
这份答卷,用一片真心作答,交给人民审阅。在这场战役中,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亲自挂帅、亲自指挥、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也是在这场战役中,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在他们当中,有人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扎根农村基层,一干就是好几年。有人顾不得家里的双亲和儿女,在脱贫攻坚一线埋头苦干,只为让老百姓真脱贫。还有像黄文秀、黄诗燕这样的1800多名党员干部,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路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所有这些人,都在脱贫攻坚之路上勇往直前、无怨无悔。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为人民谋幸福的攻坚战。
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脱贫攻坚的道路并不平坦,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这场与贫穷展开的战斗,没有硝烟,却异常艰苦。它考验着我们党的凝聚力、组织力、执行力。事实证明,我们党经得起考验,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我们有着伟大而光荣的为人民服务宗旨。
脱贫攻坚战,是我们迈向新的历史阶段打的一场硬仗。
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历史说,我们迈稳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一步。放眼全球范围和人类古往今来的历史,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的政党,绝无仅有。它表明,一个政党执政,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谋幸福,怎样才是对人类的生存作出贡献。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伟大使命,也永远都在路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万里长征中迈出的坚实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昂首挺胸、脚踏实地地走下去,而且要发扬脱贫攻坚的精神,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接下来更多的攻坚战,迈向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杨涛,博士,中共党员,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其他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坚持紧扣“实”字,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放在突出位置,与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立足本职办实事、办好实,在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和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坚持以人为本,为师生排忧解难:
审计处酌情减少签批环节,设立党员示范岗,主要对财务审计、大宗物资采购审计、科研审计、专项审计等业务开展咨询服务。
资产管理处对采购管理系统进行调研、升级,希望实现老师们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线上一站式完成业务办理。
教务处积极回应师生关切,不断丰富本专科生证明种类,将学生可能需要的各类证明纳入教务管理系统“可信证明”自主打印范围,切实提高了教务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
离退休人员工作处为离休干部送学上门,让老党员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开展党史学习,进一步搭建了党支部与离休党员之间思想沟通桥梁,让他们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财务处在南校区综合服务大厅和北校区校园一卡通服务大厅分别放置了证明自助打印服务终端设备。
强化责任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学生工作处、就业处、团委三个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与“我是共产党员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与呼和浩特市未成年保护中心共同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助力未成年人保护事业。
后勤保障处联合各学院学生开展了“清除杂草,美化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对南校区东院浴池及内部的“自助休闲区”进行了升级改造,优化升级了学生校园生活基础配套设施,提高了学生生活品质。
计算机学院采取“领导带头、党员先行、全员参与”的方式,通过调研、摸底,建立学业困难学生台账,发动全院教师针对每个学业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对一”“多对一”地开展帮扶关爱活动。
公共管理学院副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认领一项实事,结合学院实际,为全院师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服务群众,彰显大学使命:
科学技术处为助力提高师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的意识和专利申请质量及专利转化水平举办在线专题培训活动。
学报编辑部耐心细致地解答疑问,热情指导青年科技工作者写作,得到了作者和读者的好评。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聚力革命老区朱家营村,开展乡村资源调研与党建扶贫工作,通过采访当地革命先烈的后辈,帮助朱家营村梳理大南山革命老区奋斗历史、革命先烈的奋斗经历,并实地考察了朱家营村的古长城、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和整体产业发展现状,为该村制定了“大南山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对朱家营村党史馆建设、红色旅游振兴乡村、多种产业发展助力村民增收提出意见、建议,为朱家营村成功全员脱贫做出了贡献。
下一步,内蒙古大学将继续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办到师生群众心坎上,以点带面,增强“实事”覆盖面,让师生群众真切感受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不断增强师生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其他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写入了2017年新党章。“旗帜·领航”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家一道学习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同心共筑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诞生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回顾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和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历史佳话,并且进一步提出,“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无疑给我们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方法。
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我们又该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呢?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格局。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开启了中原地区以“书同文、车同轨”为象征的国家统一进程,展开了“五方之民”及其后裔连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这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原因所在。
我国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危难中没有四分五裂,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历史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特别是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维护、激发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丰厚遗产,集中体现为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而能够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巨大优势的生动例证有很多。
——74年前,内蒙古成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7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内蒙古的各族儿女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了“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历史佳话。“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的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显著,民生投入持续增长,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70年前,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高黎贡山进入独龙江大峡谷,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独龙族人民终于获得解放。然而,山峻谷深,每当冬季临至,高黎贡山垭口就被几十米深的大雪封死,一年之中竟有半数时光与世隔绝。出行靠徒步、过桥靠溜索、运输靠马帮、生活靠救济的历史不断重复和延续。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创造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跃跨千年”的生动实践,开启了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70年前,西藏的和平解放,彻底驱除了帝国主义势力,沉重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并开启了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以此为起点,这片大地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如果说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机理是“三个离不开”,那么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就是“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种“共同”理念,在新时代有了更加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导,那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那么,在新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了要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认为目前还有以下三方面工作,需要特别强调。
其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坚持用正确的方法论,处理“多”和“一”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一体”与“多元”辩证统一的关系。一体并不是要消灭多元,而是要加强团结,增进共同性;多元不是强调分离,而是必须坚持平等,妥善处理差异性。“同”是必须的,没有商量余地、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异”是有时间、地点、条件的。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不能有差异;但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不同民族可以有差异。
其二,要自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各民族的发展演化都是在各种形式的民族混居、迁移中,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断地吸收、容纳其他民族成分的过程中完成的。正是由于中国各民族本来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通,文化相联”,所以当面临帝国主义侵略时,很快就开启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的自觉。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加快,各民族混居、杂居程度迅速提升,交往交流交融已是社会的普遍状态。自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是对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否定,而是使各民族的文化、优点为所有民族共有共赏共享;同时,自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做法与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而应“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其三,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而教育是促进各民族之间心灵交融、携手共进的基本途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有二: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各民族人民正确认识民族关系、民族问题、民族文化,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二是通过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提升民族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的进步”。两个目标互为依靠,民族团结是民族进步的正确方向、民族进步是民族团结的保障支撑,因此,要协同推进、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例如,制订民族教育政策法规制度、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和“五个认同”,引导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在奋斗过程中实现民族的大融合和大发展。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李辰,博士,中共党员,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其他
“我只是恰好有一颗爱才的心,看到才华横溢的学生,总有捡到珠宝一样的兴奋,希望能将他们一一擦亮,放入星空,让他们各自散发璀璨光芒。”
——三毛散文奖获奖作家安宁
近日,第三届三毛散文奖颁奖典礼在著名作家三毛故乡浙江定海区隆重举行。知名青年作家安宁凭借散文集《迁徙记》(作家出版社,2019.1),荣获此次三毛散文奖新锐奖,受邀参加颁奖典礼,并作为新锐奖作家代表发言。作家安宁系本届三毛散文奖中唯一获奖的内蒙古作家,同时获奖的还有韩少功等著名作家。6月9日,中央电视台CCTV4中文国际栏目,对此次颁奖进行了报道。
一手写作,一手育人,是作家安宁的人生常态。在内蒙古大学教书十年的丰富经验,及对不同学生创作方向和未来道路的准确判断和指导,让写作20年、已成知名作家的她,也成为知名“伯乐”。
安宁认为,一个大学拥有作家担任老师,对学生写作及成长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对年轻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稚嫩写作,要有辅导的热情和耐心,不能一带而过。“我只是恰好有一颗爱才的心,和爱事无巨细操心的性格。看到才华横溢的学生,总有捡到珠宝一样的兴奋,希望能将他们一一擦亮,放入星空,让他们各自散发璀璨光芒。”
现为我校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渡澜,即是安宁老师推出的学生作家中的佼佼者。渡澜刚读大一才一月有余,便因提交的第一份作业,被安宁老师敏锐地发现其写作天赋,并推至文坛,使其迅速成长为国内90后代表作家,三年来先后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青年作家》等国内知名文学期刊发表10余万字。短篇小说《昧火》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19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入围2020年度花地文学排行榜。荣获《小说选刊》第二届禧福祥杯新人奖、第十一届丁玲文学奖新人奖、第二届草原文学奖新人奖等奖项,首部短篇小说集《傻子乌尼戈消失了》,即将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每个学期的写作课,安宁老师都会挑选出学生的优秀作品,推给文学刊物。处女作的发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甚至可以点燃他们一生创作的激情,所以安宁老师从不忽视任何一份闪烁火花的作业。在安宁老师看来,写作与教书带来的快乐同等重要,发现一匹千里马,会让她觉得人生具有意义,生命闪烁光芒。而与不同个性的学生相处,也让她心胸变得开阔。“你必须在接纳学生不同个性及不同家庭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因材施教,给予他们写作正确的指导,和更为长远的规划。这种接纳,需要建立在老师开阔的心胸和对学生无私的爱的基础上。”“作家沈从文在大学教授写作时,常常自费将学生作品邮寄给刊物发表,有时给学生作品的批阅,比学生作品字数还多。我一直被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深深感动,也希望自己能够尽最大可能,点燃每一个具有写作天赋的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安宁老师这样说。
曾在《青年作家》《青年文学》《长江文艺》等刊发小说的2017级汉语系大四学生苏热也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因仰慕安宁老师而从山东报考内蒙古大学的零零后田逸凡,经常旁听安宁老师的写作课,经其指导并推荐后,在《草原》刊发了处女作小说,并继而点燃创作之火,相继在《草原》《山东文学》等发表小说、诗歌。也有本校研究生、其他高校本科生,包括内蒙古外的大学生,慕名写信,希望得到安宁老师的写作指导。
“大学老师这一职业让我觉得我需要在精神上更纯粹一些,祛除功利实用主义的价值判断,我想,这也是我们生命应该趋向的洁净自由开阔的形态。这是广袤苍凉的内蒙古大地给予我的生命启示,这种启示已经融入我的写作,让我在最新散文集《寂静人间》(百花文艺出版社,2021.4)出版后,继续创作更为开阔的与内蒙古有关的主题作品集《万物相爱》。这种启示也开始慢慢融入我的生命,我能敏锐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就像大地感觉到风。”安宁说。
安宁
作家安宁(本名王苹)系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一级作家,内蒙古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作品25部,在《人民文学》《十月》等发表400余万字,有长篇小说在台湾等地发行繁体版。荣获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丁玲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三毛散文奖、内蒙古索龙嘎文学奖、广西文学奖、山东文学奖、草原文学奖、银雀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家代表,2018年度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柬埔寨泰国缅甸作家代表。
/ 其他
我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宣传工作注重统一安排,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多平台互动,多媒体展现;主动对接主流媒体,讲好内大故事,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
建强宣传主阵地。上线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校园融媒体,开设“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题专栏,截至目前发布相关新闻3400余篇。围绕庆祝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制作投放灯箱、道旗120个,展板展架130多个,利用40余个橱窗、LED屏滚动更新党史知识。
唱响学习最强音。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网络空间,打造党史学习系列有声教材和网络作品,开展了《共产党宣言》、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接力朗读活动,制作了《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H5和PPT,精心打造了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片、《追寻》、内大版《少年》MV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好党的百年故事和伟大精神,让师生切身感受到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
讲述内大好故事。通过邀请建校元老讲述校史、党史故事等方式,充分挖掘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主动与自治区主流媒体对接,及时总结交流典型经验,在央视新闻联播、内蒙古新闻联播等平台推出系列报道13篇,展现学校事业发展的新成果新风貌。
打造精品项目。充分发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爱智之旅”“桃李湖畔·书香内大”“印象·草原”等示范作用,开展了“百年荣光·我心向党”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让历史照亮未来”读书节、“百首诗歌献给党”师生朗读接力、网上党史知识竞赛、“礼敬中华·红色足迹”青春思享课、红色经典诵读大赛、主题摄影、书画和征文比赛等活动积极推进党史知识进校园,引导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激活学习热情。坚持用“年轻人的方式”点燃青年学生党史学习的热情,开展了国旗下的演讲、青马学子打卡百所红色展馆、“学党史 祭英烈”等活动,点燃青年学生党史学习的热情。
组建宣讲团队。选聘60名师生组建学校“专家理论宣讲团”“学生理论学习轻骑兵”,开设了“你问我答”工作室,开展了业务培训,深入各基层党组织进行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和党史学习辅导,全面启动了分众化基层宣讲。
/ 其他
初见王俊铮,河北姑娘,公共管理学院17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本科生,目前,她已经通过推免面试,顺利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和她的言谈中,北方女子的明朗与豪爽溢于言表,她又有着一颗细腻温暖的心,与之交谈感觉如海盐一般,清新而有颗粒感。四年的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她选择用坚持不懈创造璀璨人生,她用努力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自己的记录,抓住机遇,脚踏实地,用认真与坚韧探索走出推免之路,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始终洋溢着热情微笑的女孩的别样世界。
心有信念 执着以赴
当问到王俊铮为什么选择了北师大的时候,她说对北京一直有一个“执念”,“这个执念也是为了弥补我高考时候的遗憾,后来经历了一些事,让我更加坚信了这个决定,北大的交流学习之旅,我被那里强烈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还有在人大读研的学长对我触动也很深,我们经常交流,我能感受到人大带给他的学术资源很丰富,以及他的文化圈层的与众不同,而最终鼓足勇气坚定选择北师大的底气是来自老师们的支持,老师们的激励让我感觉到一股暖流涌上全身”这是王俊铮的一段心路历程,心之所至,终将一往无前。
获得北师大的推免机会,对于王俊铮来说,既是在情理之外,也是在意料之中,回望大学三年的求学经历,王俊铮感慨万千。入学以来,一直保持着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取得了一系列的骄人成绩:2018年,获内蒙古大学“校级三好学生”、“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一等奖学金”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三等奖”;2019年,获内蒙古大学第五届“互联网+”优秀奖和“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学业优秀一等奖学金”;2020年,获得“校级二等单项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都是王俊铮人生路上的闪亮勋章,也注定了她一往无前、孜孜以求的奋斗人生。
这段推免经历现在回忆起来也很曲折,通往名校的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疯狂海投,到最后目标的坚定选择。她都经历了一番艰难的考量,她最初将简历投到清华北大人大复旦这样的国内顶尖高校,遭受了失败,但同时她也收到了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夏令营的offer,以及厦门大学的候补offer。在选择与被选择之间,她总能时刻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去面对,她试着让自己的范围缩小,让目标更加明确;面临着众多选择的时候,她能够静下心来,不忘初心,最后她确定选择北师大,在线下面试环节,她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她说“这个时候越要给自己打气,只有心态放平衡了,才能放轻松,这样就会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明确了目标,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是王俊铮的考研推免之路,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好的时候。她想对每一位迷茫的考研同学说“我们要学会拒绝拖延,学会接受孤独,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彷徨,会徘徊,会犹豫,会拖延,但是要相信,这一刻只要我们愿意重新开始,愿意开始努力,开始走出舒适圈,就一定是最好的时候。”
独到的经验分享
成功的背后必然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对于学习,王俊铮有着自己独到的学习心得。好的学习习惯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这在王俊铮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的“学习秘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笔记篇”,在大三上半学期,王俊铮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去北大交流学习的机会,一学期的学习经历,让她收获颇丰。这次交流学习有一点令她印象深刻,她发现很少有人会用笔去记笔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课堂上用电脑、平板之类的电子产品去记笔记。这也是王俊铮的记笔记习惯,所以,她分享到:“课堂上老师的讲解,重在聆听与理解,要与老师积极的互动,不断地去思考。对于老师所讲课程的内容,一方面是要抓住老师所讲课程的重点,并迅速、简单地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可以使用电子产品进行记录,比如电脑平板等,可以加快记笔记的速度。听课理解是最为重要的,不要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否则会本末倒置。”下篇为“复习篇”,每到学期期末考试,面对着繁杂的复习科目与内容,令每一位大学生头疼,而我们在王俊铮的“复习篇”中找到了一些方法。这个特殊的学习技巧就是框架式书写记忆,也在期末复习周的时候,她会先将课程内容的框架整理出来,然后分框架记忆,记忆时采取的背诵方式是不出声式的书写记忆,通过一遍遍在纸上书写加深自己的记忆,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方法还是比较适合像期末考试、考研这样的复习类学习的。
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样才能在机会降临的时候华丽变身。王俊铮在保持专业学习排名靠前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与比赛。她从入学之初便参加学生组织,在担任内蒙古大学社团活动部部长期间,组织了“飞花令”诗词大会、“社团文化节”、“520告白舞会”等大型活动。在社会实践方面,她曾在河北省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工作,负责卷宗整理、判决书邮寄等事务;2019年11月12日,她又多次前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17法庭旁听庭审,认真记录案件的内容和庭审流程,这段实习经历让她感受到法律实务的百转千回。她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于是,将重心转移到科研实践方面,2019年4月,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带领团队进行《网络募捐平台的规范化发展研究——以水滴筹、轻松筹为例》的课题研究,获得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该项目话获得了内蒙古大学第五届“互联网+”比赛的优秀奖,这也是王俊铮走上科研征途的重要履历。另外,交流学习亦是宝贵的科研财富,王俊铮2018年8月参加了一项香港的交流项目,在港大进行了为其两天的学习,并参与了商业案例大赛和商业计划大赛;之后又获得了去北大交流学习的机会,港大和北大的学习氛围深深吸引着王俊铮,同时也打开了她的视野,她说“在大海里遨游,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此同时,我也感受了未来的千变万化,我未来的目标也越发的坚定。”在每一次活动、每一场比赛留下了她的坚定的身影,面对着无数个第一次,她都积极参与,认真对待,这些都带给她丰富且宝贵的财富,最终在一次次的历练当中,实现完美蜕变,为登上下一个舞台作出最充分的准备。
青春寄语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她说:“我的推免经历虽不是一帆风顺,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希望师弟师妹们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定不要放弃。”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选择,选择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合。在大学毕业的十字路口,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去向,而选择了继续耕耘学术之路,就从读研开始。不论是推免,还是考研,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很重要,选择有时大于努力。做出了选择,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熬夜学习,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期末前突击复习,每个人有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式,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要盲从他人。一定要记住身体健康是最为重要的,要努力但不要拼命,不要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未来我们的路还很长,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切勿一直百米冲刺。”这是她像大姐姐般对学弟学妹们的殷切希望。
日常生活中,王俊铮喜欢爬山,她说爬山会带给她一种坚持下去就有收获的感觉。其实不论是保研之路还是考研之路,都像是人生的一座山而已,感觉累的时候就是在走上坡路,等到我们的努力积累的够多,到山顶的时候,我们便会轻松一些,也会收获一些小小的喜悦。然后我们就要面对新的一座大山,再慢慢地积累和努力。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段时光,它看起来有点孤独,可当我们真正自己慢慢去思考想要什么的时候,回过头来,会格外觉得这段时光弥足珍贵,因为它点亮了我们的未来。最后,王俊铮把一直激励自己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位即将奋斗在读研路上的学弟学妹们,“走在生命这条路上的人注定艰难而孤独,在如今充满喧嚣的世界尤甚,但我坚信,世界上永远都存在着一些像自己一样的朝圣者,每一条朝圣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只要你真正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时光苒苒,斗转星移,不久后王俊铮即将离开这片挥洒了无数欢笑与泪水的热土,奔赴北师大,续写不一样的研究生篇章。或许未来将要面对很多的困难与挫折,但是相信只要不忘初心,一切都会成为她成功路上的垫脚石。祝福她在人生路上勇往直前,一路繁花相伴。
/ 学生原创作品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6月19日,由中国民族学学会主办,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2021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在北校区举行。此次论坛主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经验与展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5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王延中,国家民委协调推进司副司长张俊豪,我校党委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主任刘志彧为本次论坛致辞。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为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颁发了聘书。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主持。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郝时远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麻国庆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教授、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何明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纳日碧力戈教授分别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理论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关键问题、民族地区嵌入式社区治理、族际朋友圈建构、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等主题进行了发言。
在分论坛研讨环节,与会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聚焦主题,发挥中国民族学学会高端智库作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探索、历史脉络、实践经验、繁荣发展、未来展望等五个专题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梳理、总结与展望,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民族学学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祁进玉教授主持,于春洋、张淑娟、田钒平、王红艳、吴星辰五位学者报告了分论坛的发言评议情况,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麻国庆教授和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常务副主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阿拉坦宝力格教授致闭幕词。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内蒙古大学及学校民族学学科发展状况。他说,2020年,内蒙古大学获批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四部委联合设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服务党和国家新时代民族工作为主要任务,以北方民族地区为重点,依托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蒙古学研究中心、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等科研平台,围绕北方民族、模范自治区、民族关系等特色研究方向,深入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服务决策,服务地方发展,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为国家和自治区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来之际,中国民族学高层论坛在我校召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推动我校民族学学科迈上一个新台阶。
本次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得到了全国民族学人类学学者和相关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新华社、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对论坛进行了报道。
/ 其他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统一安排部署,6月18日上午,内蒙古工业大学与我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互检互学互促工作。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综合协调组、学习宣传组组长王武一行7人来我校进行交流座谈。我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出席会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我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组长兼综合协调组组长、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为民主持。
会议上,张利平书记对王武部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双方通过互检、互学、互促,发现自身不足和薄弱环节,学习特色亮点和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李为民部长和王武部长先后汇报了各自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与会同志就双方党史学习教育的经验及做法进行了交流。
会后,王武部长一行参观了我校蒙古学学院和图书馆蒙古文古籍文献展阅室,详细了解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情况,并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
大家一致认为,此次互检互学互促活动彼此交流了学习经验,拓宽了工作思路,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互学互鉴、共进共勉,将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细落实,扎实落实好“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 其他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6月21日,我校在南校区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升国旗、集体宣誓暨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主题活动。我校全体校领导,党委委员、“两优一先”代表、全校党政部门、各学院党员代表、师生代表共1500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同志主持。
早上7点整,升旗仪式正式开始,国旗护卫队员迈着整齐的步伐,护送鲜艳的五星红旗入场。全体师生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带领千余名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举起右手,握紧拳头,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恢宏的誓词响彻全场,强烈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党员,一字一句,神圣而豪迈;铮铮誓言,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
师生代表以《听党的故事》为题作了国旗下的演讲,深情呼吁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要更加坚定初心使命,用信仰的光与热,照亮青春岁月,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奋进;要做到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永远保持强烈的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陈国庆校长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内蒙古大学在党的关怀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殷殷嘱托,固本强基、守正进取、博采众长、开放变革,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在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与贡献水平的建设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绩。
回顾历史,我们要铭记党的丰功伟绩,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展望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重托,感恩奋进,朝着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通过此次活动,我校师生党员再一次接受了深刻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新时代党员的理想信念追求,进一步强化了对党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誓言,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功绩。
法学院团总支学工办负责人 李璐:
举起右拳,用誓词来比对自己的党性修养,牢记做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 张鑫:
当每位党员都佩戴好党徽,肃立在党旗前的时候,我沉浸于这庄严肃穆的仪式,每个人都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荣耀和自豪!重温入党誓词时,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不忘初心、永远奋斗!
公共管理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 宋晓梅:
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经过百年历程取得伟业而骄傲,为学校取得的成绩而自豪。迎着朝阳,心潮澎湃,牢记嘱托,怀揣梦想,继续砥砺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哲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 沈思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在激昂的旋律与铿锵有力的歌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党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争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 李小琦:
从红船起航的中国共产党如今带领中国人民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年间,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目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作为青年学生党员,我们要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永远坚定跟党走的决心,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成为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 赵旭: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再次感受入党宣誓的神圣与光荣,我的党性思想受到了洗礼,理想信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坚定。作为一名党员,我定会坚定政治信念,强化党性修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将政治信仰融入灵魂,对党和人民忠诚一生。
外国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 张宇隆:
重温入党誓词,使我再一次认真思考“为什么入党、现在为党应干什么、今后给党留下什么”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时刻牢记入党誓言,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以党员的先进性鞭策激励自己,以更加髙昂的精神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
/ 其他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为了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近日来,内蒙古大学“师生同唱一首歌"主题活动在校园热烈展开,千名师生举行集体宣誓仪式,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伴随着宏壮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幸福的笑容。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内大师生再唱赞歌给党听,深情表达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赤子之心。红歌唱响校园,献礼百年华诞。
/ 其他
6月21日下午,我校第十一届校长励学奖颁奖典礼在学术会议中心3号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高光来、郭喜出席颁奖典礼。颁奖典礼由副校长张吉维主持。获奖师生、各学院各部门代表40余人参加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上,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宣读了《内蒙古大学关于表彰第十一届校长励学奖获奖师生的决定》。荣获第十一届校长励学奖优秀青年教师奖的是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金鑫、化学化工学院王勤,荣获第十一届校长励学奖优秀学生奖的是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璟、数学科学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尹保利、蒙古学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安娜尔、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寒霜、哲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哲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范龙臻。
与会校领导为8名获奖师生颁奖。
获奖教师代表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金鑫和获奖学生代表哲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哲彪分别发表感言。
陈国庆校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获奖师生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校长励学奖以“崇尚知识、奖掖勤奋、激励优秀、鼓励创新”为宗旨,是我校面向青年教师和广大学生设立的最高级别奖项,对激励全校师生积极投身于“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教师是办学主体,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学校的建设改革发展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师,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学生早日成才和全面发展。
陈国庆校长对全校青年教师和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是保持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青年教师和青年学子要特别珍惜自己当下精力旺盛、思维敏捷的优势,直面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困难,把永不停歇的学习研究与探索创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创新方式去学习,在学习中去创新,在进取与尽责中发展自身,收获无愧于内心的充实美好人生。三是提振和发扬奋斗精神。既要仰望星空、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履职尽责,戒骄戒躁,潜心研究,再接再厉,不断登攀,树立“山到绝顶我为峰”的卓越追求,提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责任意识,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践行“求真务实”的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为加速提升我校办学实力和贡献水平再立新功。
获奖感言:
金鑫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学院教师
此次荣获“校长励学奖”,既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与激励,更是对我今后工作的鞭策与期望。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精神,趁着人生正值壮年,继续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开拓精神投身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去,争取为我校历史学科的蓬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李璟 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很荣幸获得“内蒙古大学第十一届校长励学奖”,这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更让我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了信心。感谢内蒙古大学提供了一流的科研平台和机会,这是我科研道路上最重要的保障。科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常常会遇到困难,但更多的是战胜挑战的幸福感、科研成功的喜悦感、自我提升的满足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愿我们都能以更热忱的态度、更扎实的功底、更强劲的动力走得更远!
尹保利 数学科学学院2019级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作为一名“老内大人”,校长励学奖是我梦寐以求的奖项。我很荣幸能在自己即将博士毕业之际得此奖项,为自己在内大的学习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回望自己在内大近十年的本、硕、博求学之路,我知道,如果没有内大给我提供这样的平台,我不可能成为现在的自己,也不可能找到我这一生将为之奋斗的方向。
安娜儿 蒙古学学院2018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很荣幸能够获得此次校长励学奖,心里万分感念,七年的内蒙古大学学习生活,让我对在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激,是你们的关心和鼓励成就了我。一切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会一如既往的刻苦努力、认真踏实、拼搏进取,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力求取得更好的成绩,努力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引跑者。
李寒霜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获得第十一届校长励学奖是对我的莫大鼓舞与激励,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科研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内蒙古大学浓厚学习氛围的熏陶下,我始终保持着勤奋刻苦的求学态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成长为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王哲彪 哲学学院2017级哲学专业本科生
作为一名内大学子,“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将永远镌刻于我的心骨之中。我将会以这一奖项为前行标杆,再接再厉,始终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步履铿锵地勇往直前,用奋斗之笔描绘新时代的青春模样!
范龙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我将铭记校长励学奖崇尚知识、奖掖勤奋、激励优秀、鼓励创新的宗旨,志存高远、实干实学,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 其他
6月21日,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在《内蒙古日报》刊发题为《守教育报国初心 担立德树人使命》的署名文章,文章围绕“践行嘱托创一流,守正担当开新局”的主题,阐释了我校“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措施、责任和担当。
守教育报国初心 担立德树人使命
刘志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矢志不渝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奋斗史。回望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历程,深刻领悟党的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教育方针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改造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把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的解放作为崇高的社会责任。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提出,教育要成为革命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并积极开展面向工农大众的教育实践。1949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必须为国家的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纵观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方针,为人民服务是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也彰显着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教育史掀开了人民教育事业崭新的一页。
党的教育方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制定教育方针时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新时期,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还提出了教育“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新思想。2021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政治性要求,确保了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
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发展。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广泛开展工农革命教育,使教育成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服务新中国建立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党的教育方针随着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不断充实完善。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必须为国家的生产建设服务。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始终体现着教育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民需要的时代要求。
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育人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奠基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站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社会家庭与学生、教育与人的成长的战略高度,立足现实需要,深刻指出了教育的根本作用、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保证等本质特征,深刻阐明了教育优先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性问题,深刻回答了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是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新发展,对教育总要求的新认识,对教育工作目标的新要求,是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大学考察,带来了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嘱托,为学校肩负崇高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要坚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信念力量,团结带领各族师生“践行嘱托创一流,守正担当开新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是深入领悟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北疆办大学,立德树人育英才,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实力水平提升与深化改革双轮驱动,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使学校办学质量与贡献水平再上新台阶,努力成为区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羊。
三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提升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不断增进各族师生的“五个认同”,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在维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的进程中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
四是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面向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在追求一流贡献与创新中加快学校发展,为我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学科、科技与人才支撑,为全面塑造内蒙古发展新优势作出新贡献,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 其他
6月22日下午,我校“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行,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副组长梁荣,成员闫安、边建平、徐倩,学校领导班子成员、12名老党员代表,学校二级党组织书记和学生党员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仪式。颁发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主持。
纪念章颁发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代表学校党委宣读学校“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名单。我校此次共有93名老党员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其中年龄最高者97岁,党龄最长72年。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为在场老党员代表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并发放了慰问金。
在校党委书记刘志彧的带领下,全体党员面向鲜红的党旗整齐站立,高举右拳郑重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刘志彧代表学校党委向我校所有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党员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对他们多年来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感谢,向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他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颁发恰逢其时,这枚沉甸甸的纪念章不仅是对老党员的最高礼赞,更是广大党员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风向标”,激励广大党员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薪火相传、事业永续,在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大学进程中积极作为、建功立业。
刘志彧对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从“光荣在党50年”中汲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二是要从“光荣在党50年”中汲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之力,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自觉;三是要从“光荣在党50年”中汲取“薪火相传、事业永续”之力,在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大学进程中建功立业。
刘志彧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大学,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好成绩。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以纪念章的光芒点亮自己,以此为动力,牢牢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早日实现在“部区合建”高校中并跑、中西部高校中领跑,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陈国庆校长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我们隆重举行颁发仪式,贯彻落实党中央2021年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决定,深切感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汇聚全党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持续奋斗的磅礴力量,凝聚全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
陈国庆校长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要把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党中央“光荣在党50年”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到实效;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密切协调配合,抓好纪念章发放和对获颁纪念章的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工作,切实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落实为具体工作安排;要自觉地以“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为榜样,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加快推进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大学进程,创造发展新优势、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 其他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华诞,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6月22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开展“旗帜·领航”党史学习系列分享会,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党史,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校工委、教育厅相关处室及自治区党委讲师团、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领导,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活动。学校各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各支部书记及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白冰、许杰主持。
本期党史分享活动以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专题,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位博士生导师徐成芳教授、陈智教授、傅锁根教授分别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方面讲述核心要点,创新师生“同台话党史”党史学习教育新形式,打造“我和老师一起学”党史微课堂。坚持“理论问题面对面”,聚焦共识性问题,回应普遍性难题,打造教师以理服人,学生以情动人的生动局面,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探索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新路径,实现思政课与党史学习的有机衔接。
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成芳教授从“历史逻辑”出发带领大家体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百年以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观察世界和国家命运的工具,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与求索,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必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越走越宽广。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赵旭为大家带来《恽代英的故事》,讲述了革命先辈恽代英英勇赴死的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任鑫宁为大家带来《陈望道的故事》,讲述了《共产党宣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发展历程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智教授从“理论逻辑”出发带领大家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于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和创新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正确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和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人民性在于鲜明地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立场,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实践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在于以实践为首要观点、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不断同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宋春霞为大家带来《问题与主义》,讲述了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和胡适对于中国未来之路碰撞式争论的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苗瑞宇为大家带来《追思焦裕禄》,讲述了人民好公仆焦裕禄用生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贾蕾为大家带来《100年前,一个北漂青年的故事》,讲述了青年毛泽东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历程,并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傅锁根教授从“实践逻辑”出发带领大家体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于它经得起中国伟大社会变革的实践检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以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正确认识与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杜雅欣为大家带来《小岗巨变:18枚“红手印”摁响“惊雷”》,讲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发出农村改革,使广大人民实现了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伟大变革的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董菲为大家带来《奋进新时代,争做追梦人》,讲述了以白晶莹、毛相林等为代表的奋进者在广袤田野里辛勤耕耘、呕心沥血的故事。
整个分享会活动形式新颖,师生们一同重温红色岁月,缅怀峥嵘历史,努力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前行奋进的力量,一起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 其他
6月26日上午8:30,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仪式将在乌兰察布市集宁战役纪念馆隆重举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第七届内蒙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紧扣“建党百年”主题,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以“一堂大课”的形式呈现,把红旅活动启动仪式融入其中,打造一堂集思想政治教育、党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等为一体的“金课”,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 其他
杨子荣、林道静、江姐......这些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光辉形象的主演,正在内蒙古艺术剧院的舞台上与内蒙古大学的师生近距离对话。杨子荣的饰演者在落幕分享感悟时说,通过饰演英雄人物杨子荣的传奇故事,我深切感受到,在那个年代,革命先烈在刀尖上和敌人斗智斗勇,靠的是无比坚强的理想信念,靠的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如果再回到那个峥嵘岁月,让我选择是做座山雕、栾平那样的人,还是选择做党的英勇战士,我一定会选择杨子荣!现场的观众感同身受,报以热烈的掌声。
6月26晚,内蒙古大学在内蒙古艺术剧院举办“传承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通过观看由内蒙古艺术剧院排演的红色情景剧《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烈火中永生》,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成员出席活动。内蒙古大学各学院、部门师生党员代表400多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反响
这场形式新颖、内容厚重的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热起来、动起来,持续走深走实、入脑入心,激励全校师生以昂扬的精神面貌迎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活动结束后,大家反响热烈。
【图书馆采编部副主任 徐军锋】
看了内蒙古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出的党史情景短剧《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烈火中永生》后,心情非常激动,我再一次被我们党的革命先烈事迹深深地打动使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意志,我的信仰。我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心潮澎湃,写小诗一首:林海雪原剿匪尽,渣滓洞内牢坐穿。党员谱写青春曲,敢叫日月换新天。
【图书馆流通部馆员 李梅婷】
我带着女儿去参加了这次活动,看完这些剧目,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不畏敌人的残暴,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少位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们要铭记这些英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演出结束时,我们肃然起立重温入党誓词,集体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一刻我湿润了眼眶……在回家的路上,女儿也一直说:“妈妈,我还想再看一次,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后勤保障处 彭红霞】
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后,我感触颇深。演员们倾情演出的红色经典节目让我又一次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节目最后的重温入党誓词环节,也让我更加坚定一心向党的崇高信念。
【后勤保障处 郝俊凯】
剧中的人物杨子荣、林道静、江竹筠、许云峰等革命先烈,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牺牲,与敌人斗智斗勇。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扬优良传统,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砥砺前行,把党史学习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宋鸿柯】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党支部组织我们观看党史情景短剧,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新中国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江姐、杨子荣等英烈为我树立了正确的奋斗目标。在未来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都应当无所畏惧,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铭记奋斗历程
担当历史使命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