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新时代召唤新青年,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姿态传递历史的接力棒?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接续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奋进新征程 青春赛道
5月4日,在这个属于青年的节日里,《书写青春华章》诗朗诵、“青春赛道接力开跑”……内蒙古大学桃李湖畔,青春的声音激昂有力,青春的力量蓬勃激荡,一系列主题活动,将“五四”精神之炬再次点燃。
当日,由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大学共同主办的“奋进新征程 青春赛道”大型系列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该校北校区举行。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建功新时代,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团青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为广大青年提供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能力、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大学共同启动“奋进新征程 青春赛道”大型系列传播活动。
“奋进新征程 青春赛道”大型系列传播活动依托草原云,面向全区广大青年,面向全区各大高校,将开展以理论学习为主要内容的“青春之论”,以学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青春之智”,以铸魂育人为主要内容的“青春之声”,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青春之行”,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青春之力”,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青春之韵”,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的“青春之翼”等系列活动,从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等方面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常学常思中加强修养,在真学真干中提升自我,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青春赛道”启航出发!
“准备好了吗?开跑!”
500米赛道上,8位青年团员接棒奔跑,“青春赛道接力开跑”活动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青春赛道,以信仰为帆,无数热血青年筑梦逐梦,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安康奋力奔跑;
青春赛道,以奋斗为舵,让火热的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汇聚成磅礴的力量;
青春赛道,以行动为浆,撸起袖子、迈开步子,跑出青春最动人的姿态。
“时代的接力棒吾辈已经接好!”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
这是北疆青年的庄严承诺!
不负嘱托,矢志奋斗
“青春赛道”启航出发!
图片 19
/ 主题教育
“建功新时代 献礼二十大”专栏之八
初夏,正是生命勃发之时,万物都在静默生长,奋发向上。青年一代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逐梦伟大时代,奏响青春之歌。
内大融媒体平台接续推出“建功新时代、献礼二十大”系列推文,深入报道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植根北疆办大学、立德树人育英才的使命担当,充分展现各族师生牢记嘱托,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守望相助,勇毅前进,奋力书写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教育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王建国教授荣获第十届“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该奖项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自治区团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联授予内蒙古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他的奋斗历程和先进事迹,集中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学科研工作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精神风貌,努力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实现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五月的内大校园芳菲烂漫,桃花、杏花、丁香次第开放,整个校园洋溢着花香,氤氲在初夏的气息中。初夏是生命蓬勃的季节,对于王建国教授来说,也是一个干劲十足的季节。
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内蒙古自治区杰出青年人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他潜心教学,立德树人。受其指导和培养,100余位学生考取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硕、博研究生。指导研究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篇,多人次获得国家、省级奖学金和优秀毕业论文。他不断创新,敢为人先。王建国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发光材料激发态调控、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开发与应用、多模态生物成像、荧光介导光动力抗菌与抗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阴离子-π相互作用构建高效固态发光材料;提出阴离子-π相互作用调控外部重原子效应设计单组分白光材料。在国际顶级期刊如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上发表创新性研究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参编中英文专著各一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国内外期刊客座编辑、编委、青年编委。
01 筑梦年少诗意情怀
年少的情怀总是缤纷和绚烂的,就像一首首或委婉或豪放,但总是精彩的诗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忆,也会有不同的诗句,王建国的诗应该是锐意前行、波澜壮阔的。
扎根西部、面向全国、服务社会是他始终坚持的理念,也是随着他的成长逐渐形成的。王建国是土生土长的内蒙人,他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兴和县长大。父亲在80年代是乡村民办老师,他从小就在父母的身边耳濡目染。他回忆道:“我小学期间的所有课程都是父亲作为任课老师教的,他教育我,无论你以后的成就有多大,要永远记住你的根在哪里,因为是这片土地养育了你,如果没有这片热土,你所有的成绩就无从谈起。”在父亲的熏陶下,王建国从小就在心里萌生了为内蒙古,为自己的家乡服务和贡献的想法。伴随着这样的目标,少年初长成的王建国外出求学,徜徉于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知识殿堂,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和学术能力。
回忆往昔,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这段时光对于王建国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他首先感恩自己在各个阶段的导师,他说:“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我的导师——赣南师范大学的胡乔生教授,给了我非常高的科研自主权,不仅培养了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系统地锻炼了我的科研思维,为以后走上科研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博士阶段,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德清老师的指导下,我的科研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系统的培养和提升,使我真正接触到了世界学术前沿,同时导师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也对我日后的科研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很珍重自己在保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工作三年的时光。他说:“在这三年里,我和很多来自国内一流高校的博士、硕士一起工作交流,从他们每个人的身上学到了不同的技能和优秀品质。期间,我的有机合成能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为我后面开展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 结缘聚集诱导发光
2014年,王建国在博士毕业后,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研究方向的定位和确立。这些对于刚刚博士毕业的王建国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他说:“我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但这个方向要求的仪器设备非常昂贵,没有完备的科研团队和实验条件就无法去开展相关研究。虽然我的导师在科研经费、实验等方面都尽一切办法帮助我渡过难关,但仍然面临不得不转研究方向的问题。”王建国想起了2011年参加的一次会议(The 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Functional π-electron Systems),在会上,他聆听了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的大会报告,唐老师激情洋溢的报告给王建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聚集诱导发光研究。而在科研迷茫期,这次相遇也为王建国与聚集诱导发光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聚集诱导发光不需要很昂贵的仪器设备,所以他决定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调整为聚集诱导发光研究。在开始进行聚集诱导发光研究时,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是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这促使王建国决定申请唐本忠院士课题组的博士后职位。
当初的这一决定也为其能够顺利回到家乡,实现为家乡服务的理想铺平了道路。谈到这一经历时,他说:“我觉得人生每一阶段的经历和境遇都非常重要,都是我们人生中非常宝贵的财富,只要坦然面对、不断奋进、克服困难,理想终能实现。”他也非常庆幸自己在每一个阶段都能遇到很好的导师,从他们身上不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最终实现年少时的梦想,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时间在流逝,但没有带走他年少时锐意钻研的兴趣和精神。年少情怀总是诗,这首锐意前行的“诗”陪伴着王建国从小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数十年时光。人生不同求学阶段的春来夏往见证着王建国锐意前行、扎根西部、服务家乡的情怀。
2019年,王建国以“骏马计划”B1岗加入内蒙古大学后,快速组建了科研团队,并带领团队致力于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研究,特别是新型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以及其在生物成像、疾病诊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离子-π相互作用构建高效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新策略,所得到的发光材料实现了免洗涤的癌细胞靶向成像,同时还实现了可控的细菌、癌细胞程序性荧光介导光动力杀伤;并且提出离子-π相互作用调控三线态辐射跃迁,构建高效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为深入理解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认识,实现了单组分白光的构筑。近期,王建国科研团队还提出了一种近红外I型聚集态光敏剂的设计策略,并成功应用于荷瘤小鼠荧光介导的光动力、光热协同治疗,这个工作发表在了美国化学会ACS Nano期刊上(影响因子15.88),这也是我校研究成果第一次发表在该期刊上。
耕耘者最信得过自己的汗水,每一滴汗水都孕育着一颗希望的种子。王建国取得科研成果的背后,是十几年来对科研的诚挚热爱和无悔付出。但他的科研之路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一帆风顺,而是曲折与惊喜并存。对于学历背景不占优势、并且离开科研领域3年之久的他来说,在博士期间能成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德清老师的学生是非常幸运的。他诙谐幽默地说,可能是因为自己身上的一股认真且不服输的劲儿打动了张老师。
2016年,王建国开始在香港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这使得他能够真正近距离感受一位世界顶级科学家的日常点滴。作为聚集诱导发光概念的提出者和该领域研究的领航者,他的导师活跃的科学思维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王建国说:“唐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开展原创性工作,就不能盲目相信学术权威,要敢于质疑,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实验中要杜绝先入为主思想,根据实验结果客观地分析问题。”唐老师的勤奋和敬业精神也对王建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回忆说:“虽然唐老师的日常安排非常繁忙,但是他从来不会缺席任何一次组会。即使在外地出差,为了能够准时参加第二天早上的组会,他也经常选择乘坐凌晨的飞机飞回香港,然后拖着行李匆匆地赶往教室参加组会。为了能节省时间,他经常在赶往机场的途中和同学们讨论工作。”唐老师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感染和激励着王建国不断努力奋进。
王建国也把这些科研精神带到了内蒙古大学和自己的科研团队当中,对同事和学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化学化工学院“骏马计划”引进人才王青老师说:“王老师对待科研工作,总是充满热情,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很晚,而且经常分享学术动态,这份坚持、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为我们办公室树立了良好的工作榜样,使办公室学术氛围更加浓郁。王老师和我同属于有机化学教研室,从工作接触中能感受到他对工作的严谨以及对学生的关怀。”
对于热爱科研的王建国来说,科研本身就是给他最大的惊喜和最好的礼物,从张德清老师到唐本忠老师,每位重要角色的出现,都让王建国的科研探索与创新迈入新的台阶。时间在走、环境在变,但是痴迷于科研的初心仍旧未变。在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王建国还突破了现有研究的瓶颈、实现了新的研究发现,科研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03 践行教学育人职责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而教学是必要手段,科研要在创新的同时服务于教学。多年来,王建国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始终坚持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从专业核心课《有机化学》、到专业选修课《谱学导论》、再到公共课《大学化学》。在繁重的科研压力之下,仍然努力在教学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认真备课,争取上好每一节课,用他渊博的知识和认真的态度影响和感染每一位同学。王建国说:“上课时,我会将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得非常饱满,控制自己的语调和语速,尽量做到抑扬顿挫,用我的情绪来吸引和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也会非常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及时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同时,也努力去关注和了解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做到能准确叫出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做到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在2021年秋季学期,他所带的有机化学课程(2020级应用化学班)实现了整个学期0缺勤、0补考,“同学们在课上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对我的一种认可和激励。”
在实验室空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王建国仍然克服困难鼓励更多的本科生走进科研实验室,因为他始终认为同学们了解了知识的真正用处之后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将书本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2019级应用化学本科生范梦雪说:“王老师是我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指导老师,也是我科研路上的启蒙者。他治学严谨,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也正是这种严格才让我们实验室在大创、互联网+等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在课堂上,王老师幽默风趣,讲课的角度非常独特,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更易于理解知识的内涵。在生活中,王老师也一直教导我们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热情迎接生活。大学的这几年时间里,王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博士研究生龚建业说:“王老师是一个很随和的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十分关心。对待学生很有耐心,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总是认真详细地解答。他的讲话非常有感染力,每当我们在学习中陷入困境时,总能通过与他的交谈重拾信心。王老师热爱科研,对待科学态度严谨,对待工作认真细致,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我们都有着很高的要求,经常能看到他在办公室忙碌到深夜,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王建国教授荣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的称号,同时也荣获“内蒙古五四青年奖章”。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教学能力和成果的认可,也是对他在科技创新领域所做贡献的肯定。实现了我区在该国家级人才称号上零的突破,为我校同省外高校搭建了很好的合作交流平台,也为我校今后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等工作创造了新的发展窗口,对于扩大学校影响力,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从当初的青春懵懂到现在的华发渐生,年轮记下了一位学者的点点滴滴;从当初的年少情怀,到现在的“青年长江学者”,王建国在学术的领域已经探索了很久。如今,他继续专注地从事心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怀着纯粹的心,在宁静生活中沉淀,对学术炽热痴迷。尽管科研任务繁忙,他仍然不忘服务社会,曾作为中国科学技术馆科普讲师团团员参加化学知识科普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王建国作为广大教师中的一员,深刻意识到青年一代不仅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也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更要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魄力。跨越百年的历史洪流,青年一代的奔跑从未停止过,相信王建国教授定能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图片 4
/ 科研资讯
“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
——内大星辉系列之十二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我校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以青春奋斗的姿态勇担使命,扎根北疆、奉献国家,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朋辈示范作用,激扬奋斗之志、砥砺奋斗之行,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收获无限精彩,内大融媒体推出“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内大星辉系列。
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姚峰经历曲折之后的奋斗之路。
几天前,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姚锋在电脑键盘上响亮地敲下了一个句号,屏幕赫然出现了一句话,“行文至此,完美收官,感谢…”。完成了研究生毕业论文,他露出会心的微笑。回首这一路走来的曲曲折折,有迷茫和彷徨流下的泪水,但更多的是汗水浇筑的喜悦,他用奋斗书写了青春无悔的华章。
我的青春修炼手册
姚锋,男,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读研期间,他主要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研究”(21BDJ004),内蒙古自治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研究项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与北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10000-21221603/007),内蒙古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11200-12110201)等项目,并以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唯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其中3篇学报,5篇普刊。
不是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姚锋凭着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追求卓越的强大动力,分别取得了2020学年和2021学年本专业本年级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并且连续三年获得了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2019、2020年)和国家奖学金(2021年)。当这些优异的成绩摆在眼前时,谁又能把这些成绩和一个不想上学的“坏孩子”联系起来。姚锋,曾经是一个初中毕业就面临辍学的“坏孩子”,他在现实的“路口”左右徘徊,想混日子,他背起了行囊,踏上了离乡打工的路。随后的打工生活繁重而劳累,尤其是“文盲”的身份让他在一座城市中的感觉那么渺小,那么的无所适从。于是,他决定重新踏上求学之路。人生之路是曲折的又是幸运的,在经过种种挫折后,他和他的“袍泽弟兄们”成功回到这条差点丢失的道路。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硕士研究生,这一路走来他深感幸运,幸运有家庭的精心呵护,幸运有众多老师的用心栽培,幸运有许多朋友的鼎力相助。这让他深刻地明白了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说,因为只有经历奋斗过程,你才能明白许多的不易,才能更加珍惜收获的喜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作为硕士研究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姚锋表示,每当面临困惑和疑问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少之又少。这驱使着他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白”。从他的读研期间成绩单不难看出,他对理论知识的渴望可谓是翘首跂踵。硕士期间总共13门的课程,他平均分达到89.46,列全班成绩第一位,并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的称号,这既是他努力的结果,也是他对学习知识时光的珍惜。“积累源于平淡,迸发源于创造”,这是他导师叶险明教授给他的人生指导。叶老师常说,积累是平淡的、枯燥的,不是投机取巧,但它终将为你的认识开辟道路;而创造是艰难的、辛苦的,不是固步自封,但它终将证明你的认识的正确性。姚锋牢记导师的嘱托,坚持平淡的积累,坚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科研中,并在其中找到了研究的乐趣,并努力创新,这使他得以完成一篇又一篇的思想创作。特别是其在完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这让他深感积累的重要性。当时,在面对出版社编辑一遍遍的修改意见时,他无从下手,甚至想到了放弃。但是就是叶险明老师的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一般让他瞬间厘清了思路,并下定了决心要完成这篇文章。于是,在经过不断的修改和润色后,这篇文章终于得以完成。他也终于明白了叶老师的良苦用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他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为此,他在加紧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各种学术会议和实践活动,以便加深自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在第六届、七届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中,他的文章都获得三等奖并收入论文集;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他的团队荣获自治区特等奖;在全区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他的团队不仅获得了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的称号,还取得了优秀团队一等奖。)不仅如此,在学院举办的历次会议中,他都担任着会务工作,就如他所说,“会务工作是接受名人大家思想熏陶的‘便宜’之职”。通过聆听专家的思想讲座,或者有机会和这些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是他极为怡悦之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工作会有所疏忽。在学院举办的历次会议中,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会务任务,而且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也因此,他被评为优秀党员。在他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助理和班级班长期间,他不仅积极地配合和协助学院老师完成了学院各项工作,而且还为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显现出了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担当和责任,就如他所坚信的那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让他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走得更远。
每个人的青春怎样度过?每个人的理念不同,度过的方式也不同,姚锋在自己的青春世界里发光发亮,永远保持谦逊与专注,对自己,对知识,对世界,无愧于心。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去。不忘奋斗、不忘初心。
青春是风,轻快张扬;青春是马,勇往直前。青春承载着每个人追求卓越的理想道路,也让“他”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扬帆起航。他,既是一名学生,刻苦认真,潜心好学是他坚持的使命;他,也是一名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他拥有的担当;他,又是一名学生干部,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是他信守的责任。他,还是一名准毕业生,树立榜样,激励后者是他坚定的职守。就是这样一个多重“身份”的他,让我们既看到了青年人应该有的样子,也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练习手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姚锋的无悔青春。
图片 2
/ 学生原创作品
6月2日,《内蒙古日报》头版刊登了记者白莲采访我校师生的报道《践行嘱托创一流 守正担当开新局——内蒙古大学师生热议央媒“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内蒙古篇》,讲述了我校师生热切关注国家主流媒体的报道,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爱,备受鼓舞,牢记嘱托,植根北疆,奋力谱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篇章。
践行嘱托创一流 守正担当开新局
——内蒙古大学师生热议央媒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内蒙古篇
近日,中央主要媒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推出的“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栏之内蒙古篇,在内蒙古大学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师生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胸怀“国之大者”,用实干彰显担当,更好地回应党和国家的期望,更好地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我校师生持续关注国家主流媒体的报道,重温总书记的深切关爱,大家备受鼓舞和鞭策,同时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说,“3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围绕筑牢‘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使命任务,重点打造了‘生物学’和‘民族学’优势特色学科群,形成了多学科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增长到13个,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实施高端人才发展战略,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提高至77%。持续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显著提升,国家和部委级科研平台数量增至15个,为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从学科、科技与人才等多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未来,全校各族师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开放办学、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为指引,凝心聚力,实干担当,把学校建设成为祖国北部边疆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仔细阅读这组报道后,我们第一时间转发给学院广大师生,大家再次汲取到奋力前行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傅锁根表示,思政课承载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自觉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凝聚力量,切实把讲话精神全方位全过程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促进各族师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做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模范践行者。
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光鹏深有感触地说:“总书记情系内蒙古、关爱内蒙古,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我们深感重任在局。3年来,我带领团队致力于创新开发家畜种质资源、攻克良种‘卡脖子’难题,培育了3个比国外优秀肉牛品种的双肌肉牛新品系,并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为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作出贡献。我个人荣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表彰,我们团队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我们将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不竭动力,继续为科研教育事业不懈奋斗!”
该校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王立新说:“这几天,学院上下都在认真学习央媒报道。总书记对内蒙古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提到‘一湖两海’的生态治理问题,让我这个一直从事湿地生态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备受鼓舞。我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了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开展了‘一湖两海’生态环境现状调研及综合整治对策研究,建立了湖泊水生态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生态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我们将继续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出力献策,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该校计算机学院教授、内蒙古蒙古文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飞龙认真点击浏览了每篇报道和视频,他说:“牢记嘱托,就要担起一份责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启动了‘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项目,研发蒙古文古籍文献综合管理与智能分析平台,开展蒙古文古籍文献扫描、全文数字化和知识库建立等工作,致力于建成一个存储数字化蒙古文古籍文献最多、检索分析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国际一流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中心,为蒙古文古籍的抢救、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支撑,为我国民族文化建设、研究服务,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积蓄力量。”
该校2019级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韩习阅读报道后,觉得格外温暖。3年前与总书记亲切交流的场景似在眼前。“总书记对内大学子的嘱托已内化为我们奋斗的‘动力引擎’。每每遇到困难和挫折,我总能想起总书记勉励我们的温暖话语。作为‘草原学习轻骑兵’,我多次深入基层进行理论宣讲,积极参加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工作。如今,我顺利通过中山大学的博士申请,希望将来在专业领域有更多科研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韩习说。
总书记在内蒙古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让该校2021级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乌日娜记忆犹新。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我更加坚定了投身基层、艰苦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的决心。作为一名青年,我投身西部计划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引导学生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总书记再来内蒙古,我想告诉总书记——我把您说的话都记下来了,也在积极将您的嘱托转化为实际行动。每一名内蒙古学子都在为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而努力奋斗。”乌日娜郑重地说。
记者:白莲
图片 2
/ 其他
祖国正北方 亮丽风景线
用文物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生动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厚历史滋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内大融媒体平台"青春思享课第三季“倾力推出: 云赏文物一一千年草原的文化交响。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
让我们随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孙璐老师一起在内蒙访古,探寻古老草原的文明印迹!
考古,是为了证明那些没有被文字记载过的人,曾经活过。在仰韶文化发现和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考古工作者发来贺信。总书记说:“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北疆内蒙古是承载了多民族生活交融的土地。万里长城蜿蜒伸展,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内外的人民往来不绝,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北疆,书写了北疆悠久的历史,也共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北疆的文字记载往往不如中原的详尽,但北疆人民生活的痕迹却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历经百年考古,我们对内蒙古的古代文化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今天,我们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富有代表性的十个遗址,让我们追随考古人的脚步,透过这十个遗址,来看看内蒙古的灿烂历史文化吧。
—— 主持人: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孙璐副教授
01
全世界各国中,有许多是双政治中心的发展模式。如中国古代汉唐时期的长安、洛阳两都,德国的波恩、柏林,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等。
这其中都代表着统治者的雄才大略和政治考量,如中国古代的两京一个镇守关中平原,可以联络陇西后方,而且渭河谷地易守难攻增加防御;而洛阳位于河洛平原,在农业社会里面能提供大量粮食税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
德国的双政治中心则是东西德分裂几十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时至今日东西德仍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为此“柏林—波恩法”规定,超过半数的国家公务人员应在波恩工作以平衡两德利益。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传统政治中心,地处平原,为东欧的交通枢纽。1712年,沙皇彼得一世为了能赶上大航海时代的尾巴,在大北方战争胜利之后夺得了涅瓦河的入海口,在此兴建新的首都,这就是圣彼得堡。由于区位的优势便利,彼得堡经常被称为俄罗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
而在中国的元朝时期,也是这样一个双政治中心的模式。除了我们熟悉的元大都之外,还有一座象征着中原文化与草原文明的碰撞,促进民族融合和蒙古共同体形成的璀璨城市,它就是元上都。
02
公元1206年,忽必烈在开平府登基,除了蒙古帝国大汗之外他还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中国的皇帝。以《易经》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的意象,赋予了整个朝代以新的国号——大元。
我们都知道元大都,在今天北京市的管辖范围之内,继承了之前辽南京、金中都的城市基础,与古代的蓟都遥相呼应,有着前年的传承。大都位于华北平原,历来都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以小麦、粟等作物种植为主的农耕文明核心区,行政中心选在这里是蒙元上层想要入主中原的表征。
03
而上都则位于草原民族传统的游牧区域,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上都与大都之间有四条驿道相通,往北又可以循帖里干驿道交通漠北,是13 世纪欧亚文明史上,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相互结合的典范和杰出见证。
元代两都就以这样的方式存在着,大都在长城以南的农耕区域,以中原皇权的威严管控着这片土地,依靠这片土地传承千年的典章制度维系着统治;在长城以北的蒙古草原南部边缘,上都以游牧民族熟悉的方式存在着,依靠律法、勇气和公平让草原上杰出的英豪伏拜。
04
其实中国古代历史历来都是二元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相辉映的产物,元上都就是这种文明交流的集中体现。
它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从其遗留的文化遗产上可见一斑。在元上都城遗址周围8公里范围内的群山峰顶分布着许多敖包,体现了以山岳崇拜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民族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城址本体包括宫城、皇城、外城等,体现传统农耕民族对于建筑学和社会学的知识结晶。既“逐水草而居”,又是“背山面水,王气所聚”。
由于其文化上的珍惜性,2012年6月29日,元上都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这座在北方草原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下产生的庞大古城,它就默默矗立在那里,见证着一个又一个春秋寒暑,等待着我们去保护、去发现、去看见。
孙璐 现任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马具、北方游牧民族考古、东北亚考古,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韩国百济、新罗、加耶马具综合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图片 5
视频 1
/ 其他
历史,从不曾被遗忘
数字是有温度的
它是温热的 鲜活的
它是温暖的记忆 翘首以盼的希望
可数字也是沉重的
九一八
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
92年前的今天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1931年9月18日
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
南满铁路路轨
反诬中国军队所为
随后炮轰东北军北大营
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几个月间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罪恶的日本军国主义
又肆无忌惮地将侵略魔爪
从东北伸向了全中国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
发出抗战宣言
号召民众团结起来
反抗日本侵略者
全体中华儿女
义无反顾投身到
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那是英雄遍地的时代
那是牺牲无悔的时代
“母亲因为坚决地
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
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宁儿啊!
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这是作为母亲的赵一曼
留给孩子的最后念想
那一年
她只有31岁,儿子7岁
为了掩护部队和群众
“狼牙山五壮士”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学义
将日伪军引向峰顶绝路
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的日伪军
向他们发起猛攻
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
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
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
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
他们宁死不屈
毁掉枪支,义无反顾
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任凭你们把我钉死在树上
我宁可站着死,不低高贵头
宁为鞭死鬼,不做亡国奴……”
面对凶残的敌人
时年29岁的赵伊坪
大义凛然,英勇不屈
在烈焰中
痛斥日本侵略军的野蛮侵华暴行
直至壮烈牺牲
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
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大决战中
中国军民付出了
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
无数先烈用鲜血浇筑了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今天
庄严的残历碑静静矗立
刺耳的警报声回响天际
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拒绝遗忘、铭记苦难的
铮铮誓言
也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
郑重宣言
警报为历史而鸣
钟声为和平而响
听!
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激荡时空:
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
铭记九一八 学生这样说
满江红·奉天
回顾百年,柳条湖、纷争开端。忆昨日、镜花水月,转瞬破散。傲文人不肯碎,烈血军士终未还。但却见、鬓白盼子归,血泪干。
破空声,响耳边。手榴弹,爆眼前。再相视,决绝历历可见。舍弃一身蜉蟒志,换得山河岁岁安。且看那、春来万物生,日高悬。
—— 21级社会工作 田若彤
山河垂泪 三十万亡魂的悲歌仍在耳边回响
浮舟沧海 先辈以一颗丹心立马昆仑
九十二年前的今日
血与火 悲与痛
皆是刻在中华民族心口的一道伤疤
刺耳的警报划破天际
昭示着后人铭记历史勿忘
庄严的残碑记录罪行
诉说着民族饱受巨大苦难
青春的底色是中国红
而中国红 是心头最艳的一抹朱砂
以此拳拳赤忱之心赠山河
终换得家国无恙
今日之中国
于灰蒙之中荡开黄沙
于历史的瞬息中稳步向前
吾辈中华儿女定当
勿忘昨日之屈辱苦难
不负明日之使命担当
九一八 中国人民永远不忘 !
——23级汉语言文学 邢楚璇
从睡梦中,他睁开眼,
血红色的霾淹没了视线。
四处摸索,肢体几乎将要麻痹,
我抚摸到断壁残垣,
水声粘稠似是耳边的流淌,
风声鹤唳仿佛天际的低泣,
痛楚心间弥漫,
可瞳孔中致命的盲目如何消弭;
从冰逢下,你轻诉说,
灰黑色硝烟脉搏中鼓动,
山河于轰鸣声里荡漾,
我刮蹭过滚烫碎裂弹壳,
脊骨贯穿着民族的抗争,
心脏搏动出家国的存亡
恍惚片刻,意念在前方厮杀,
呐喊声中
——我看见千年的不屈,
望见恒久的自强;
碑石屹立,英雄不朽,
至高点上挺拔的姿势。
战士拥抱爱人,绝境生出希冀。
我睁开眼,囊括了万丈明光,
我饱含泪水,我轻吻这壮丽,
以回应这明媚而殷切的嘱托。
——23级生物科学 马锦泽
我从未忘记刺耳的警报铃响
从未忘记硝烟弥漫中战士的眼神注视前方
从未忘记血红残阳洒向断壁残墙
从未忘记那片土地上留下难掩的哀伤
深刻与悲痛
雕刻出耻辱的骨相
后来岁月静好 再无动荡
留我享得盛世煌煌
只是无以为报
那些悲痛着的,飘摇着的
前行着的,奋勇着的
我们永不能忘
我们绝不敢忘
——23级文物与博物馆学 张昕
“轰!”一段铁轨,一个借口,一个阴谋,无数痛苦。你看到是谁的涎水落在黑土地上,悄无声息,无影无踪。残破的尸骸向天空空洞洞地哭喊。谁来救你,谁来救你!且看白山黑水间,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争先恐后地涌现,他们鄙视那软弱,他们仇视那贪婪的侵略者。在腥风血雨中他们怒吼着:“前进,前进”。
他们的气息甚至会喷到多年后你这位造访者的脸上,只是现在你的耳边是沉稳的心跳,你的背后是日益强大的中国。你抚上那一个个名字,一种奇异的触电般的力量从指尖传递到了灵魂深处。
“白山黑水 ,濯我红心,林下含芝, 授汝长生。不见来路, 胡不归去。”九一八事变对我们来说是不能忘却的痛苦,但它更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多年前他们将鲜血洒在战场上,多年后的我们则应该将汗水洒在岗位上。那英灵们啊,那同胞们啊,这盛世,必将如你我所愿。
——23级汉语国际教育 白舒媛
这是一段沉痛的历史,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从一场自导自演的诬陷开始,他们的阴谋已然启动。仅仅是对资源的垂涎,便让他们挑起罪恶的事端,蔑视生命。
所幸,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抗争不会结束,苦难不会继续。但我们仍需铭记,曾饱受侵略者铁蹄蹂躏,在黑暗中坚持艰苦抗战的人民。只有团结抗战,才能保卫祖国;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振兴中华。
民族不会屈服,正义终不会消亡!
——23级软件工程 吕爽
九月秋风骤然起,
炎黄子孙心泪滴。
日军炸桥柳条湖,
血雨腥风遮北地。
东北三省已失抵,
同胞流离失所栖。
东方雄狮暂沉睡,
倭寇狂傲只一时。
雄狮终有觉醒日,
怒吼震天响四溪。
血脉复苏力再聚,
誓死夺回那失地。
中华儿女并肩战,
众志成城抵外敌。
勿让历史再重演,
振兴中华铭记心。
——23级博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郜振杰
一个国民挺身了
就有万万千千个先锋冲在一线
历史不是尘封的
它永远散发着余温
国耻勿忘 绝不能忘 绝不敢忘!
图片 6
/ 其他
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周建涛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High Strength Covering Array Generation in Combinatorial Testing”被计算机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正式录用,论文的预印版本目前已发布在IEEE Xplore上(DOI: 10.1109/TSE.2023.3306461)。
论文在软件测试领域,选题研究高维可变力度覆盖数组生成的测试方法,是一项理论难度高、实践体量大的工作。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加速候选测试用例计算过程,支持生成更高覆盖强度的组合测试用例,对大数据分析、大模型、云计算、物联网等关键领域的模型或系统测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在新型计算架构和人工智能等应用背景下,为了保证大型复杂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需要使用支持更高覆盖强度的组合测试方法。然而,随着待测软件复杂度和涉及参数数量的显著提高,大部分组合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仅支持较低覆盖强度(如2和3)的测试用例生成。特别是基于群智能的元启发式算法,尽管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但这类方法需要通过判定候选解的组合覆盖情况来评价解的优劣,且存在候选解数量众多,算法需要多次迭代的情况,难以支持更高覆盖强度。
为了支持元启发式算法生成更高覆盖强度的组合测试用例,论文基于特殊设计的数据结构,提出了具有通用性的多种相关的组合定位方法,并给出了方法的适应度计算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然后,论文将多学习策略,包括鲍德温学习与拉马克学习结合应用于概率幅量子粒子群优化方法,根据构造覆盖数组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对算法进行动态调整,避免算法由于早熟收敛导致的生成覆盖数组规模偏大问题。论文对改进的概率幅量子粒子群优化进行了参数调节实验(如图2所示),并给出了推荐参数配置。
最后,在多种类型实验基准与不同类型对比算法进行了消融(如表2所示)和大量对比实验(如表3所示),并对实验数据全部进行了Wilcoxon符号秩检验(如表4所示),实验数据清晰地表明论文所提出的算法在效率和时间性能表现上都比大多数具有代表性方法产生更有竞争力的结果,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所提算法可以为实验基准生成覆盖强度高达15的测试用例集,且总共报告13个最优测试用例集规模新记录。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IEEE TSE)是软件工程领域的顶级国际期刊,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国际上的顶级刊物,鼓励我国学者去突破”的A类期刊,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中为1区且被认定为软件工程领域的TOP期刊。该期刊创刊于1975年,积淀了48年的历史,享有广泛的引用和认可。该论文是我校首次在TSE上发表成果,标志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方向的研究迈上新台阶。
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周建涛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国旭是学院自主培养的博士毕业生,2023年6月毕业留校工作,内蒙古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224655/authors#authors
图片 8
/ 科研资讯
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2022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内政发〔2023〕16号),我校共有13项成果(人选)获奖,取得了新突破。“高分子N-卤胺复合体系的构建及其抗菌效应研究”“体细胞克隆表观修饰重编程的动态调控机制研究”等9项成果(人选)由我校牵头完成,包括自然科学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以及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另有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的4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本年度获奖项目中,我校董阿力德尔图教授牵头完成的“高分子N-卤胺复合体系的构建及其抗菌效应研究”获得自治区首个自然科学奖特等奖;杨磊研究员牵头完成的“体细胞克隆表观修饰重编程的动态调控机制研究”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占全区自然科学一等奖授奖总数的50%;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数量约占全区授奖总数的1/4,获奖项目质量和数量均取得了新进展。近年来,内蒙古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围绕自治区“五大任务”开展有组织科研,在新材料创制、牛羊高效克隆机制解析、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维持等方面呈现新亮点,实现新突破,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为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学校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 1
/ 科研资讯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和廉政文化建设,6月2日下午,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团委联合举办了师德师风和廉政教育报告会,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作了题为《准确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求 切实提高我校廉洁文化建设水平》的报告。2019年以来入职的教职工代表、各学院团学干部代表120余人线下参加报告会,其他新入职教职工、第十届研支团成员、桃李清风社成员、校级学生骨干近200人通过腾讯会议直播收看报告会。报告会由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兼人事处副处长、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盛立民主持。
张利平书记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准确把握新时代赋予廉洁文化的新内涵,对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重要抓手和坚强保障,应从七个方面对切实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一是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廉洁文化建设;二是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三是将廉洁文化建设体现在学校文化传承创新上;四是将廉洁文化建设体现到引领服务社会上;五是按照文化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好廉洁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六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主渠道教育和主题教育的作用;七是切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
张利平书记强调,必须站在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崇廉尚洁良好社会氛围的高度,站在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塑造人、感染人的功能和作用,把廉洁文化渗透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廉洁从政、廉洁执教、廉洁修身意识。
图片 3
/ 讲座·培训
“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内大星辉系列之十三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我校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以青春奋斗的姿态勇担使命,扎根北疆、奉献国家,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朋辈示范作用,激扬奋斗之志、砥砺奋斗之行,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收获无限精彩。内大融媒体推出“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内大星辉系列。
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样子,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蒙古学学院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内大学子们!
国家奖学金是高等学校学生
能获得的荣誉等级最高的国家级奖学金
也是评审最规范
标准最严格的一项奖励
一批优秀的内大学子
以自身突出的学术科研水平
和丰富的实践活动经历
斩获了这项来之不易的殊荣
凡心所向 素履以往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位
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同学
在榜样的事迹中坚定理想,奋进未来!
01 自强笃行 · 拥抱光明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邵宸——丹心铺就光明路,光明不负有心人
他是邵宸,一名有些特殊的学生,自幼患有的眼疾使他成为一名视障者。然而,眼前的虚无背后,是一颗活跃的、炽热的、永远向着光明的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019年,作为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考生,他被内蒙古大学录取。入学以来,他始终刻苦学习,取得了一次次优异的成绩。老师们说:“完成同样的学业,他的付出要比别人多得多,他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邵宸同学的默默付出没有被辜负,他不仅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还两度荣获学业优秀奖学金,平均学分绩点更是排名专业前列……这是努力的回报,更是前行的风帆。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这是梁启超先生对历史学科的评价。作为一名史学新人,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他主持了一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以新中国特殊教育史为课题,突出党和政府对盲人等特殊群体的关怀,展现着学史增信、学史立行的信念。从搜集史料到查阅文献,从整理学术史到撰写计划书,他亲身参与每个环节,并带领团队成员群策群力。此外,他还带队参加第七届“互联网+”大赛,荣获校级银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虽然邵宸同学是一名视障者,但他和别人一样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投身社会实践。迎新晚会上,他抚琴而奏,一曲古韵典雅的《平沙落雁》惊艳全场;演讲比赛中,他用真挚的情感抒发出对祖国的热爱、对光明的渴望;他还在全国性盲文刊物《盲童文学》上发表文章,为读者们增添了一份心灵的力量。
又一个清晨来临,校园的小路上响起盲杖敲击地面的声音,这位追光者如约而至。前方,新的征途徐徐展开;身后,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02 以史为鉴 · 精益求精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李佳政——行而不辍,方可未来可期
大学生活的三年里,李佳政同学始终保持严谨且热情的学术态度,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拼搏进取中磨砺自我。
初至内大历史系读书,李佳政对如何进行历史学研究毫无概念,对什么是历史学也只有模糊的了解。正如顾颉刚先生所言:“学问是必须一天一天地实做的,空虚和荒谬乃是避免不了的一个阶段;惟其肯在空虚和荒谬之后作继续不断的努力,方有充实的希望。”为了进一步理解历史思维、追求严谨态度,李佳政利用课余时间主持国创项目,并参加了多所高校的史学论坛与夏令营活动,借此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术交流意识。也正是通过这些活动,他与武汉大学三九所结缘,将于今年9月份前往武汉深造学习。
在谈到为何选择以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作为研究方向时,他坦言道:“中古政治史研究既能给人以开拓心胸的历史的壮观,激发探索政治机制与其分野延伸之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热情,又可通过缜密的思考与追踪解释聚讼已久的难题,见微知著,提供新的研究问题的维度与结论。”
2021年夏,李佳政在家乡进行国情观察和志愿服务实践,主动参加所在地乡镇、街道的疫情防控工作。他身穿红色马甲,在疫苗接种区域协助医护人员对前来接种的人群进行登记、引导,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青春的力量。此外,李佳政还积极参与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中,他与学习面临困难的同学结成“一对一”帮扶小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身边同学的一致好评。
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李佳政感到十分荣幸且备受激励。他常向人提起习总书记的一番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他定会保持热情,坚守热爱,心怀感恩,不断前行。
03 天道酬勤 · 静以致远
蒙古学学院 海日罕——脚踏实地,专注成就自我
作为一名大学生,海日罕同学深刻懂得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海日罕认为,学习环境是大家共同创造的,个人向上的状态会对身边的老师同学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她总是配合老师,在能力范围内帮助解决同学学习上的难题。从大二起,有些胆小的她开始踏出舒适圈,参加各项活动,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压力。此外,她还报名了辅修法学专业,在一段手忙脚乱的学习生活后,她对安排时间逐渐得心应手,办事效率有所提高。
海日罕始终相信“天道酬勤”,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松懈。她根据自身情况,重点学习英语和专业课的课程,课余时间拓展兴趣爱好。在完成各种任务时,海日罕从不懒惰,面对工作量也从不抱怨,她会克服困难,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在不懈的努力下,她顺利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在班级里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海日罕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不能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人是需要全面发展的。在大二那一年,她担任了2020级的班主任助理,通过组织会议、谈心等方式解答同学们在校园里遇到的各种问题与疑惑,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在暑假,她和同学参加志愿活动,到社区帮忙组织和宣传垃圾分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她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更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增添了一份坚定的信念。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是完美的。关于她的成长,老师和同学都有目共睹,她在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后勇敢地做出改变,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未来,海日罕还会继续突破自我,做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04 志愿青春 · 服务家乡
蒙古学学院 乌斯和乐——时有所需,我辈必有所为
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也作为一名朝气蓬勃的志愿者,乌斯和乐追求着一份担当、一份无私奉献。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她在行动着。
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西乌珠穆沁旗组织开展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乌斯和乐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化技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做出了奉献,并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的称号。
2021年7月,乌斯和乐在西乌珠穆沁旗一线岗位担任了基层党建办公室助理,参加了当地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活动,承担了整理党员档案资料、录入智慧团建系统、撰写信息简报、做会议记录等具体工作。对此她说道:“每次回家我都会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很想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这个机会我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服务了人民,我感到很荣庆幸。”
2021年8月1号,乌斯和乐跟她的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活动。团队参与了西乌珠穆沁旗文明创城工作,在西乌旗交警大队各警察的指导和协助下针对主干道违规停放的车辆进行了引导和规范,劝导车主到指定的停车位停放车辆,劝阻了不文明行路行为,以实际行动为创城工作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她身穿红色马甲,尽“己”所能,服务“创城”,成为了用青春热血争当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主力军之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8月10日,她跟她的团队来到了西乌珠穆沁旗卫生健康委员会,参与了当地的防疫志愿服务活动,协助新冠疫苗接种点的工作人员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为保障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献出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让青春在志愿中绽放绚丽的花朵,让大学生活在社会实践中更有意义,乌斯和乐做出了优秀的表率。
众志成城 疫情可平
钻尖仰高 学海能渡
以砥砺拼搏的青年风采
以昂扬奋进的青春姿态
再赴一场青城之约
图片 8
/ 学生原创作品
青春赛道,奋力奔跑
那年那月那个孤独的考研人
那条寂寞的考研路
那颗执着的考研心
那份坚定的考研情
那个发光的考研梦
那些一个人走过的夜晚
看过的清晨
在这一刻突然就有了意义
桃李湖畔的书声琅琅
图书馆里的奋笔疾书
卓越楼前的铮铮誓言
终于在这一刻尘埃落定
初心未负,梦想终成
IMU官微特此推出
“升研榜单”系列推送
一起来感受收获与荣光
一起来汲取信心和力量
一起来遥望IMU的诗与远方
今天来看看生命科学学院
和化学化工学院的榜单吧
图片 2
/ 其他
近日,我校左永春教授团队在蛋白质序列、结构和功能分析的生物信息学领域取得最新科研成果,以“RaacFold: a webserver for 3D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tein structure by using reduced amino acid alphabet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影响因子16.971)。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由国际著名出版商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关注涉及核酸代谢和相互作用中涉及的核酸和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生化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国际核酸/蛋白质及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具有权威影响力。
蛋白质是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的直接体现者。蛋白质结构人工智能(AI)预测工具AlphaFold的发布解决了生物学领域50年来的重大科学挑战,被两院院士评为2020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被Science杂志列为2021国际十大科学突破榜首。AI工具大大加快了人类健康监测、精准医学及新药研发进程,也为草原家畜等大动物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功能解析研究提供了新的前沿技术。相对于其它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分析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对于计算生物学家来说,这常常会影响计算效率,增加信息冗余与过度拟合的机会。对于实验生物学家来说,这通常会影响蛋白质功能的解释、相互作用和生物学注释等。为了最小化上述弊端的影响,理论上可以将具有相似生化性质和频率分布的20种天然氨基酸组成的字母表压缩为由更少氨基酸类别组成的约化氨基酸字母表,进而简化蛋白质序列和结构分析,这促使我们基于该理论研发出蛋白质分析平台RaacFold。
RaacFold利用 58 种约化方法及算法提取的 687 个约化氨基酸字母表,研发出三种分析工具:ProteinAnalysis、AlignAnalysis和MultiAnalysis。ProteinAnalysis和AlignAnalysis提供具有相似特性和简化特征的序列和结构,有助于更清晰地识别分散在蛋白质结构中的功能区域,以获取关键特征信息。进而简化人工蛋白的设计,避免冗余信息。此外,MultiAnalysis允许用户探索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化中的生物物理变异和保守性,进而为识别和探索旁系同源物的非同源功能提供了重要信息。在RaacFold交互界面中,支持用户对序列、结构、功能注释的实时编辑,渲染和导出。该平台提供四种视图模式:天然编码模式、约化编码模式、进化保守度模式、预测可信度模式。为了创建直观的蛋白质结构视觉效果,RaacFold提供强大的 2D 和 3D 渲染性能,支持阴影、轮廓、粗糙度等细节渲染参数调节。同时支持不同的蛋白质结构显示层面,包括表面和体积(分子表面、高斯体积等)、二级结构(卡通、带状等)和原子(球棒、空间填充等)。
RaacFold很好地解决了AI处理蛋白质序列、结构和功能分析中存在的特征维度高和冗余性问题,在降低蛋白质复杂性和捕获隐藏在噪声信号中的保守特征方面表现出众。对于计算和实验生物学家来说,它有可能成为蛋白质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同源性检测、进化推理和功能预测。通过该平台可以为蛋白质作用机制等研究提供前瞻性理论,为发育进化等方面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作用,为蛋白质设计提供高效的分析平台。在该成果发表之前,左永春教授课题组已搭建了蛋白质序列氨基酸约化分析与特征提取平台PseKRAAC (Bioinformatics. 2017; ESI 1% 全球高被引论文)、蛋白质氨基酸约化数据库RaacBook (Database, 2019; 软著登记号2019SR0467812)、蛋白质序列功能域的可视化分析平台RaacLogo(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2021; ESI 1% 全球高被引论文)。
通讯作者简介:左永春,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获生物物理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专委会通讯委员,内蒙古生物物理与生物信息学会副秘书长等,国际Current Gene Therapy期刊Editorial Board Member和Frontiers出版社的Topics Guest Editor。以通讯或第一作者身份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Bioinforma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被美国科学院院士等国际同行在Nature和PNAS等期刊累计引用次数1900多次(Google, h指数:27),6篇论文先后入选ESI 1%全球高被引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5项,内蒙古自治区杰出青年基金、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关键技术攻关等项目,先后入选内蒙古"草原英才"及其滚动支持,新世纪“321人才工程”及滚动名单等。
该工作由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合作。内蒙古大学是该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论文第一作者为2019级博士生郑磊,左永春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邢永强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061034, 62171241, 61861036, 62161039)、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培育基金(2017JQ04)、内蒙古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021GG0398)以及内蒙古青年科技英才(NJYT-18-B01)等项目的支持。
图片 5
/ 科研资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取得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极大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和创造力。2021年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方向性,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6月7日,《光明日报》刊登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成芳教授的文章:《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交出优异答卷》。
01
坚定历史自信具有明确而丰富的内涵。首先,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自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了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所指引的方向、开辟的道路、创新的理论、建立的制度、创造的文化,是正确的、成功的、有远大未来的。这是历史自信的核心内涵。其次,是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自信。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并与时俱进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伟大文明。可以说,现代中国的一切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或别人恩赐的,而是从5000年文明史中诞生和走出来的。历史和人民在中国历史发展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证明自己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再次,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笃定地坚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历史规律是正确的,坚信人类历史是不断从低级到高级螺旋上升、从分散的地域史民族史到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不断发展的进程。
坚定历史自信具有牢固而强大的真实性、正义性和科学性。首先,我们的历史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历史主流本质、主题主线的确认,具有坚实的史实支撑,具有牢固而强大的真实性。我们的历史自信不是一时的勇气和决心,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中国历史长周期的验证和积淀形成的信念信心,是建立在宏大的牢不可破的历史真实性基础上的思想状态和精神状态。所以我们的历史自信是驱逐历史虚无主义的精神武器。其次,我们的历史自信具有牢固而强大的正义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光荣传统,而没有穷兵黩武的基因,没有殖民统治、奴役他人的历史。所以,我们秉持和平发展的历史自信,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再次,我们的历史自信是建立在对规律的真理认识和把握基础上,具有牢固而强大的科学性。我们党在哲学思维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反对弄虚作假、脱实向虚,始终坚持用科学理性战胜非理性、战胜不可知论。因此,中国共产党坚持按规律办事,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潮流的发展中发展,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保守主义、反对霸权霸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管风吹浪打,我们都坚定地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地推进人类历史的车轮不断走向光明。
02
坚定历史自信是在历史关键时刻对重大历史选择作出的自信回答。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伟大的标志性事实,让我们能够产生强大的历史自信。近代以来,国家蒙辱、民族蒙难、文明蒙尘,在经历过多种方案、多种选择、多种失败,一度自信心跌入了低谷。但是,中华民族一刻也没有屈服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难和抗争推动了伟大的民族觉醒。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在指导思想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领导力量上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道路上选择了社会主义,在体制机制上选择了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信心百倍地谋划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新未来新愿景。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奋斗实践证明了我们做对了、走对了,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做下去、走下去,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打断我们的进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我们从正确的道路上引开。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其次,我们面对机遇和挑战需要历史自信。进入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仍然是一副重担,仍然需要铁肩膀来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百年来,在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激荡选择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不懈探索、接力奋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着自立自强、创新创造的鲜明特质,映照着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价值底色,蕴含着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方向目标,昭示着和平发展、包容互鉴的理念追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受到冲击,世界正进入动荡变革期,更加需要保持坚定的历史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3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新征程上,中华民族必须以坚定的历史自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首先,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必须持续增强历史自信。历史自信不是一时一事、一地一域的自信,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状态,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养成、持续巩固的过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四史”特别是学党史,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伟大意义、成功经验的新认识,在彰显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同时进一步坚定和增强了党的历史自信,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我们要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其次,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必须把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融会贯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历史自信在坚持“四个自信”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和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历史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因此,可以说历史自信进一步为“四个自信”提供了历史支撑,有助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再次,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必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历史自信就其目的而言是面向未来的自信,是干事创业的自信。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还充满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增强历史自信,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正确分析判断和把握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遵循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创造新时代历史伟业。志不移、道不改、压不垮。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完全能够实现稳中求进、稳中向好。面对机遇与挑战,要增强历史自信,不盲目、不懈怠、不急躁,坚定地发挥历史主动性。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历史主动,增强忧患意识,提升斗争本领,凝心聚力、担当作为,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各项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徐成芳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研究”[21AZD081]成果
图片 3
/ 科研资讯
青春赛道,奋力奔跑
那年那月那个孤独的考研人
那条寂寞的考研路
那颗执着的考研心
那份坚定的考研情
那个发光的考研梦
那些一个人走过的夜晚
看过的清晨
在这一刻突然就有了意义
桃李湖畔的书声琅琅
图书馆里的奋笔疾书
卓越楼前的铮铮誓言
终于在这一刻尘埃落定
初心未负,梦想终成
IMU官微特此推出
“升研榜单”系列推送
一起来感受收获与荣光
一起来汲取信心和力量
一起来遥望IMU的诗与远方
今天来看看数学科学学院
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榜单吧
图片 2
/ 其他
青春赛道,奋力奔跑
那年那月那个孤独的考研人
那条寂寞的考研路
那颗执着的考研心
那份坚定的考研情
那个发光的考研梦
那些一个人走过的夜晚
看过的清晨
在这一刻突然就有了意义
桃李湖畔的书声琅琅
图书馆里的奋笔疾书
卓越楼前的铮铮誓言
终于在这一刻尘埃落定
初心未负,梦想终成
IMU官微特此推出
“升研榜单”系列推送
一起来感受收获与荣光
一起来汲取信心和力量
一起来遥望IMU的诗与远方
今天来看看公共管理学院
和外国语学院的榜单吧
图片 2
/ 其他
祖国正北方 亮丽风景线
用文物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生动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厚历史滋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内大融媒体平台"青春思享课第三季“倾力推出: 云赏文物一一千年草原的文化交响。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
让我们随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孙璐老师一起在内蒙访古,探寻古老草原的文明印迹!
考古,是为了证明那些没有被文字记载过的人,曾经活过。在仰韶文化发现和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考古工作者发来贺信。总书记说:“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北疆内蒙古是承载了多民族生活交融的土地。万里长城蜿蜒伸展,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内外的人民往来不绝,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北疆,书写了北疆悠久的历史,也共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北疆的文字记载往往不如中原的详尽,但北疆人民生活的痕迹却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历经百年考古,我们对内蒙古的古代文化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今天,我们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富有代表性的十个遗址,让我们追随考古人的脚步,透过这十个遗址,来看看内蒙古的灿烂历史文化吧。
—— 主持人: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孙璐副教授
庙子沟遗址
庙子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新风乡,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掘面积最大、遗迹保存最完整、出土遗物最为丰富的遗址。庙子沟遗址基本保留了当时的生活面貌,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复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要知道,距今5000年的遗址能保留当时的生活面貌,就非常难得。想象一下,五千年后的人们发现了我们生活的遗迹,不是零星的雪泥鸿爪,而是完整的发现家门口的奶茶店,其中遗留的机器,甚至我们家中垃圾桶中的奶茶杯残片,这将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
在庙子沟遗址中,大部分房址内都发现了成套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装饰品,经过研究,发现这与其特殊的废弃方式有关。遗址中的种种迹象,都显示了其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废弃的,所以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985年10月,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这座距今约55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经过了10多年的艰苦工作,完成了对庙子沟文化遗址的发掘整理工作。出土遗物很丰富,有陶器、骨器和石器共千余件,此外还有部分动物骨、角等,是相当仰韶文化晚期的聚落遗址,反映了5000多年前的庙子沟人处在一种以原始锄耕农业为基础,渔猎经济占一定比重的经济形态。
结合庙子沟遗址的聚落布局、出土遗物和埋葬习俗的分析,可以得出庙子沟遗址已经进入氏族社会时期的结论。
庙子沟遗址每座房子的窖穴和居住面上,均有成套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这说明每座房子已构成一个生产和生活的单元,已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在庙子沟遗址居住址内的窖穴、灶坑和居住面均发现有死者,而从其埋葬方式、位置来看,多数死者属于非正常死亡埋葬。
庙子沟遗址的绝大多数死者,可能是由于突然到来的变故才造成了死亡。若非遇到不可抵御的突然变故迫使当时的居民迅速逃离,并且来不及带走全部或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用具,就不可能留下发掘现场的情景。那么,这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突然变故呢?对于当时的居民们来说,能够使一个聚落毁灭的因素,大约不外乎水灾、火灾、地震、火山爆发、部落战争、饥荒和瘟疫等。
结合遗址情况,排除了毁于水灾、火灾、火山爆发的可能性。而对人骨的鉴定中也未见有明显的砍杀和人为致死的证据。虽然有的尸骨有挪位和缺损的现象,但在相应的遗迹单位内,发掘人员也发现了大量的鼠洞,有的尸骨甚至被拖入鼠洞之中,并且经常可以见到鼠类骨骼。因此,个别尸骨的缺损和挪位应是鼠类扰动所致。
故此,庙子沟聚落的废弃很可能是由饥荒和瘟疫造成的。也正因为可能是瘟疫,聚落的毁灭才会有一个较为简短的过程。遗址中有的埋葬显得草率而杂乱,常见把人骨方向不一、上下叠压地胡乱弃置在长方形大型窖穴内。许多房址的居住面和室内窖穴中,常见成年人的尸骨被随意弃置,儿童的尸骨则经常葬在灶坑内或灶旁的居住面上。此外,虽然在大部分房址中均留有成套的生产和生活用具,但是在众多遗迹单位中,竟没有发现任何粮食的炭化物,除了保存情况不好以外,也可能表明了当时的饥荒和瘟疫的可怕程度。
经过了五千年的时光,当初被匆匆埋葬的人们却被考古学家们发现,让他们的苦难和生活都被了解,让尘封在岁月中的谜案可以被解开。
对庙子沟遗址的研究表明,黄河流域以北的黄旗海地区在仰韶晚期进入了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这也表明,阴山脚下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是中国北方文明化进程中的重要区域之一,约在距今五千年之际,就同中原地区一道开始跨入了中华文明的门槛。
孙璐 现任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马具、北方游牧民族考古、东北亚考古,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韩国百济、新罗、加耶马具综合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图片 9
视频 1
/ 其他
6月11日,我校举办以“建功新时代 献礼二十大”为主题的教职工趣味运动会,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团队协作力,展示教职工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刘九万,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占国、办公室主任丁瑞、工会主席王琴、附属中学校长冯超、工会主席杨国良,附属小学校长王瑶以及各有关部门、学院领导出席开幕式。校党委副书记刘九万致开幕词。开幕式由校工会主席赵海东主持。
趣味运动会包括毛毛虫竞速、一圈到底、星球大战、超级障碍赛、俄罗斯方块、同舟共济等六个集体项目。以基层工会为单位组织报名。共有来自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附属中学等25支代表队的505人参加了本届趣味运动会。
本届运动会组织得井然有序,紧凑而热烈,全体运动员经过一上午的紧张激烈角逐,圆满完成了各项比赛,展现了内大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图片 12
/ 校园活动
青春赛道,奋力奔跑
那年那月那个孤独的考研人
那条寂寞的考研路
那颗执着的考研心
那份坚定的考研情
那个发光的考研梦
那些一个人走过的夜晚
看过的清晨
在这一刻突然就有了意义
桃李湖畔的书声琅琅
图书馆里的奋笔疾书
卓越楼前的铮铮誓言
终于在这一刻尘埃落定
初心未负,梦想终成
IMU官微特此推出
“升研榜单”系列推送
一起来感受收获与荣光
一起来汲取信心和力量
一起来遥望IMU的诗与远方
今日份儿
法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一起来看吧
图片 2
/ 学生原创作品
“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
——内大星辉系列之十四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我校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以青春奋斗的姿态勇担使命,扎根北疆、奉献国家,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朋辈示范作用,激扬奋斗之志、砥砺奋斗之行,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收获无限精彩。内大融媒体推出“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内大星辉系列。
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样子,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六位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内大学子们!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行走在求知的路上
榜样是镜子、是旗帜
代表着方向
孜孜求真知 躬行青年誓
一群群优秀的内大人
用努力与坚持书写自己的求学岁月
在人生行囊中装满收获与成长
立足于专业所学和人生理想
他们有所思,亦有所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六位
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同学
了解他们的追梦故事
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张艳 哲学学院 19级哲学专业
知足且上进,温柔且坚定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这是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的张艳一直以来所秉持的座右铭,更是她大学学习生涯的写照。在内大已度过的两年有余的时光中她既忙碌又充实。
她学会了平和心态,找寻心之所向。面对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程内容,从专业知识到学术研究再到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她清晰地意识到需要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她也曾感觉到事情堆积成山的焦虑,陷入迷茫。不过她很快意识到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自己陷入一种不带思考的机械性忙碌状态,与其抱怨不如静下心来享受忙碌的过程,给每个任务画上“已完成”的对钩。当不再盲目无措时她才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对不同的课程都怀有的热情和好奇,让她以不同的方式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对每份作业的认真对待,让她夯实基础并发现兴趣所在;对学术类活动的积极参加,让她在一次次的选题设计、调研组织和分析总结中锻炼了学术能力。
她坚定了知行合一,投身社会实践。在大学期间她参加多次学校、学院和社团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也在假期兼职中感受酸甜苦辣,希望走出书本,走到“窗子以外”。她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她扩展了视野,学会了协作和交际,遇事更灵活冷静,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收获。梁遇春的一句话,她常以此提醒自己:“最要紧的是不要闭着眼睛,朦胧一生,始终没有看到世界”。虽自知资质平庸,但她一直相信向着坚定的方向努力,终能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成就。
程可欣 经济管理学院 19级会计学专业
求真务实 笃学践行
初入大学的程可欣对大学生活有过些许迷茫,甚至有过“躺平”的念头,但是在周围同学的带动下她燃起了斗志,和同学们一起努力拼搏,认真学习,被评为“三好学生”并且连续多次获得学业优秀奖学金。与此同时,她明显感受到了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的不同,大学生活有了更丰富的课外活动和更多的机会。她不仅将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且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学习课外活动两手抓,力图达到“动静结合”效率加倍的成效。
她敲打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参与了自治区庆祝建国一百周年大合唱活动、经济管理学院冬训活动、会计系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志愿活动……
她勉励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21年暑假,她参加西南财经大学牵头的家庭金融调查暑期实践活动,前往河北农村,自己亲身经历切实地了解到目前中国家庭的经济水平以及农村经济问题痛点,从那时起对她来说数据库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居民们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是学者做研究的数据来源、是国家政策制定的依据……
她告诉自己:“土地贵在耕种,知识贵在运用”。2021年下半年,她在前往北京大学交流期间,修读了计量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中国公司—会计视角等课程,希望看待事件时多加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的角度看问题,可以在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复习,为以后打下基础。学习计量经济学期间,任课老师要求运用CFPS数据完成一篇课程论文,而她因为有之前暑期实践活动的经历对那些数据有一种亲切感,可以更好地更直观地结合问卷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感觉对她来说很奇妙,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像她很喜欢的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入学以来,她非常感谢内蒙古大学给同学们提供的平台,能够让同学们、让她有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可以让她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自由地参加活动,让自己的学习生活丰富起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她很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包容和帮助,可以让她从学习上的迷茫中快速走出来,学习到了专业知识,解决了生活和学习上困惑难题,从而有所收获。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是可期。她认为,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一定会有所成,有所收获。她相信,星光不负赶路人!
她懂得了心怀感恩,不畏险阻困窘。她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感恩于前进路途中在学业上的队友的靠谱上进,在工作中的前辈乐于分享,在生活中的朋友真诚热情。她希望在未来能继续知足于所拥有的快乐,但不止步于眼前的生活,永远怀着一颗上进的心,温柔地拥抱生活,同时坚定初心,风雨兼程。
辛勤的耕垦和轻松的采撷同样动人。路漫漫其修远兮,无论是求知、实践乃至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都并非坦途,但张艳始终保持前进的乐观与热情,对未来充满期待,奋斗在路上!
孙瑜 经济管理学院18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2018年秋,她怀揣着梦想与希冀踏进了内蒙古大学的校门,在这里,她延续着高中的学习习惯,始终抱着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认真钻研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入学以来平均学分绩点3.74,学习成绩与综合测评成绩均排名班级第一,并推免至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
在学有余力的同时,出于热爱,她辅修了法学双学位,两年间相继学习了15门基础课程。在各科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下,她对法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两个学科的知识相辅相成,不断滋养她的精神、拓展她的思维。
“博学笃志攀高峰。”学习和成绩仅代表对前人智慧结晶的理解和吸纳,为了全面系统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思辨思维,她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她自学SPSS、Origin等数据分析软件,主动在数学模型及统计分析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曾获“认证杯”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全国一等奖、第十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全国三等奖、同时,在MCM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二等奖,通过撰写英文论文,她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知行合一善实践。”2020年4月起,受呼和浩特市大学毕业生半价购房政策的启发,她主持了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西部地区人才政策对大学生当地就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驻省会高校的调研数据》,期间访谈多名高年级学生,深度挖掘出了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2020年9月起,她参与到“零工经济背景下斜杠青年的角色匹配研究”课题组,独立翻译英文量表、编制问卷,并在实地调研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与各行各业的人交流,收集问卷300余份。2021年4月至今,她参与到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内蒙古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研究”课题组,独立收集中央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500余项,协助老师编制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并实际参与入户访谈、访谈结果整理及报告撰写等核心工作中。通过这些经历,她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在交流沟通中更加得心应手,分析提炼关键要素的能力也大大提升。
“回望往昔,来路繁花似锦;展望未来,前路皆是繁星。”如今,大学本科这趟“列车”已接近终点站。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上回首大学时光,她非常感谢学校、学院给自己提供的资源和平台,感谢曾给予她帮助的学院领导和老师们,感谢在生活中给予她陪伴和鼓励的朋友们,感谢在内大相遇和拥有的一切,让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曾雯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19级社会学专业
天道酬勤 思者常新
2019年9月,她和同学们一样满怀着幸福和憧憬来到内大,来到桃李湖畔。三年来,她始终保持着高三的作息时间和学习状态,每天早上6:30出门学习,晚上22:30结束晚自习。在周末以及节假日,她依然坚守在教室翻阅书籍,整理笔记。
她说,“幸运来自勤奋和努力,越努力就会越幸运”。通过勤奋努力学习,她的专业课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学业奖学金,202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三好学生。一次性通过了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有人说她真的很幸运,好运连连,但她认为学习获得的知识永远比考得高分的价值高。学习知识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思考,没有思考的知识是没灵魂的。带着自己的思想去接受知识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她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曾雯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组织报道和宣传,迎新会、足球赛、运动会、升旗仪式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她都一心一意专注宣传,力求更加专业、更加务实、更加完美。担任学院党支部党务工作人员的她,勤奋工作,整理大量档案,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课余时间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在内蒙古大学“慎思笃行•才辩无双”十院联赛活动中她们连胜4场,获优胜队伍奖;在内蒙古大学国防教育协会国旗护卫队,她不畏严寒酷暑,刻苦训练,成为护旗手,获得优秀护卫队员称号;她参加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调查工作室“疫期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调查”活动,对数以百计受防者进行调查,被评优秀志愿者;她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数据采集工作,被评为优秀访员;参加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21年CHARLS田野调查,历时近1个月,走访了2个乡镇近百户人家;2021年7月,参加中国社会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做主题发言。这些活动让她走出了校园的象牙塔,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开拓视野,检验知识,锻炼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她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学问”。三年大学生活里她坚信的是:勤奋加思考。她所获得的荣誉和成绩是对她大学生活一种无言的肯定。“天道酬勤,思者常新”是她很喜欢的一句话,勤奋与思考,是她在前行道路上选择的锦囊。
肖碎容 生态与环境学院18级环境科学专业
勤奋努力,实现广阔人生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肖碎容一直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奋斗。2018年8月,独自从家乡坐24个小时火车来内蒙古大学求学的她,怀揣着自己的小小梦想,在这三年里,她一直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她始终保持着对自己专业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以及个人的不懈努力下,她前三年的成绩排名为专业第一。她凭借着自己执着和坚定的信念,成为了保研路上的追梦人。
学习,她没有那么聪明,但她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抱着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可不可以的态度去努力,三年的学习,最后取得专业第一的成绩,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份努力意味着什么,给努力的回馈是一个坚持的过程。
她谈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她说:“记得大一时,懵懵懂懂,没有太多兴趣爱好的她,也没加什么社团,每天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当时的她内心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努力学习,因为她知道,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大一期末考试,她考了专业第二,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但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她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她一直向优秀的同学看齐,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有效率地学习各科课程,努力做到了大部分专业成绩达到满绩点,同时她也保持自己每学期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最终,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成功获得了推免资格,也很荣幸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她说:“荣誉就好比是圆形的跑道,既是终点,又是起点。不管曾经取得怎样的成绩,都只代表着过去。不能因为一时取得好的成绩而骄傲,也不能因为一时的成绩不理想而气馁。所以,心中应该要有更高的追求,才有继续向前的动力。学习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多优异的成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将来 。”
人生这条路,走的人很多,每个人,走出的样子都不尽相同。但不论是什么结果,只要是向着本心的方向走,踏上了想要到达的那片土地,途径的风景,是枯凉,是繁荣,都是值得回顾的。这三年,她想过的,都尝试过,她做过的,都不后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她将更加努力,不给自己留遗憾!
胡蒙爱 生态与环境学院18级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她是胡蒙爱,中共预备党员,是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专业学分绩点和综测均排第一。本科期间,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同时,她积极参加各种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校期间她主持了内蒙古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干旱区城市绿地物种多样性及适应性评价研究”和内蒙古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优秀奖,参与“云端筑梦,让知识跨越山河”主题线上支教活动、防疫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内蒙古大学学业优秀一等奖学金,三等聚祥奖学金,内蒙古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
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学生始终应以学业为主,从入学起她就从未放松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课期间,她始终以端正、谦虚的求学态度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胡蒙爱说:“最好的状态是带着问题听课并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要不耻下问,多提问题,会有很大收获的。”为了提高效率、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她将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为自己设立阶段性的小目标,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激励鞭策着她,也记录着她的点滴进步,使她充满了动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能补拙,这是流传下来的真理。她不是聪明的人,但在学习方面从来都是认真刻苦,不敢有一丝松懈,自入学以来她的成绩名列前茅并于大四上学期获得保研资格。她说:“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和奋斗的目标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在内大我有幸遇到生态环境,通过三年的学习我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产生了更大的兴趣,逐渐坚定了我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念”。
无惧风雨,展望未来。向上攀登的路总是充满阻力的,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强烈的热爱和热忱的初心。趁我们年轻,要勇于拼搏、敢于尝试,不惧失败与嘲笑,任何时候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
作为一名大四学生,她即将迎来充满未知和无限可能的新旅途,她将放下过往的一切成
图片 6
/ 学生原创作品
青春赛道,奋力奔跑
那年那月那个孤独的考研人
那条寂寞的考研路
那颗执着的考研心
那份坚定的考研情
那个发光的考研梦
那些一个人走过的夜晚
看过的清晨
在这一刻突然就有了意义
桃李湖畔的书声琅琅
图书馆里的奋笔疾书
卓越楼前的铮铮誓言
终于在这一刻尘埃落定
初心未负,梦想终成
IMU官微特此推出
“升研榜单”系列推送
一起来感受收获与荣光
一起来汲取信心和力量
一起来遥望IMU的诗与远方
今天来看看生态与环境学院
和体育学院的榜单吧
图片 2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