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我校在南校区国重会议室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推进会精神,解读国家和自治区“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就我校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并讲话,学校党委委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参加会议。
会上,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传达学习了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推进会精神。
社会科学处处长达胡白乙拉传达学习了《内蒙古“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精神,汇报了我校“十三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十四五”时期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思路及重点举措。
刘志彧对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并就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部署新要求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增强咨政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区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会精神。要坚定不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更好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解决好“出精品”的问题,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好“话语表达”的问题,把政治话语、专业术语转化为群众语言,让干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要解决好“合力活力”的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要解决好“人才队伍”的问题,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作用。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要结合学校实际,围绕理论创新和实践研究,有序推进大型平台建设、重大项目实施、精品力作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以及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育等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工作,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以及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校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大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和平台体系,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大力加强古籍文献搜集整理与挖掘研究,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智库建设,积极对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领军人才为引领、创新团队为核心、重点平台为支撑、重大项目为抓手,提高重大原创性成果产出能力,着力打造具有地区特色、内大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 其他会议
校党委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学习会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三周年之际,7月14日,校党委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学习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大学及各族师生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嘱托,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践行“扎根北疆、兴学强区”的使命担当,坚定“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决心信心,奋力书写学校事业发展的时代答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并讲话,校领导班子成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参加会议。
学习会上,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带领与会同志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7月16日考察自治区及我校时的重要指示,梳理总结了学校三年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时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情况。刘志彧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7月16日考察我校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为学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给予全校师生极大鼓舞、极大激励。三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为重点,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为契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各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进程,在思想理论武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办学实力和贡献水平等各项事业中都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交上了一份合格的“内大答卷”。
刘志彧指出,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校各族师生的嘱托与期待,在看到进步和收获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全校上下唯有笃行不怠、踔厉奋发,方能行稳致远,不负重托。刘志彧指出,“牢记嘱托、建设一流”必须要做到“六个坚持”:一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二要坚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中承担使命、履职尽责,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守望相助,携手同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四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五要坚持面向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重大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凝聚优势力量,打造学术高峰,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六要坚持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新路子,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合作,凝练特色、精准定位,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在发言中,结合学校实际和工作思考,从把握“开放”、“竞争”、“特色”、“一流”几个关键词核心要义的维度,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时重要指示的内涵。武利民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走深走实,久久为功。要紧紧抓住这几个关键词找差距、抓落实,提高政治站位、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工作作风;要敢于跳出自我,以开放胸怀、开阔视野、开拓精神,审视不足,认清现状,锚定目标,谋划发展;要勇于在竞争中求发展,跟进竞争目标,聚焦质量效益,提升竞争实力;要聚焦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凸显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打造优势学科和科研平台;要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指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强不息,奋勇争先。武利民指出,当前学校虽然进入了办学实力快速提升的新阶段,但“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奋斗目标还任重道远。全校上下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主动对接绿色畜牧业、稀土材料、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为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学科和科技支撑。各级干部要聚焦关键环节要素,对标对表指示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加强干部队伍、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办学治校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随后,在家校领导班子成员、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分别作交流发言,结合学校实际和分管工作,围绕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严明政治纪律,强化纪检监察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积极打造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高地,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做大做强交通类学科发展,助力自治区交通行业发展;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营造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环境;落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畅谈了三年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校时重要指示精神的体会收获,交流了思路举措。
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充分体现了对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自治区高校各族师生的关怀厚爱,对内蒙古大学建设与发展的殷切期待。大家一致表示,要继续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持之以恒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践行嘱托创一流,守正担当开新局,在新征程上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会议最后强调指出,全校上下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考察我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再学习、再领悟、再细化、再落实: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用心感悟党和国家对学校的关心关怀,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力行动。要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工作的悉心指导与期望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思践悟,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充分认识内蒙古大学在国家和自治区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中的新使命新要求,切实肩负起、履行好新时代学校的政治责任与担当。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引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升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有力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强化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以新使命新担当催生新状态、新风貌、新作为,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三是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我们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生动实践。要坚持问题导向,在“结合”两字上下功夫,深入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为重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追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把事业和忠诚书写在祖国的北疆大地上。
/ 其他会议
祖国正北方 亮丽风景线
用文物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生动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厚历史滋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内大融媒体平台"青春思享课第三季“倾力推出: 云赏文物一一千年草原的文化交响。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
让我们随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孙璐老师一起在内蒙访古,探寻古老草原的文明印迹!
考古,是为了证明那些没有被文字记载过的人,曾经活过。在仰韶文化发现和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考古工作者发来贺信。总书记说:“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北疆内蒙古是承载了多民族生活交融的土地。万里长城蜿蜒伸展,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内外的人民往来不绝,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北疆,书写了北疆悠久的历史,也共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北疆的文字记载往往不如中原的详尽,但北疆人民生活的痕迹却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历经百年考古,我们对内蒙古的古代文化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今天,我们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富有代表性的十个遗址,让我们追随考古人的脚步,透过这十个遗址,来看看内蒙古的灿烂历史文化吧。
—— 主持人: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孙璐副教授
萨拉乌苏遗址
在鄂尔多斯高原最南端的萨拉乌苏河流域(今乌审旗河南乡境内),曾经生活着大名鼎鼎的“河套人”。在未发现“河套人”以前,中国究竟有无旧石器时代遗存,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河套人”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掀开了中国古人类研究的帷幕。
1923年,法国地质学家桑志华、德日进在萨拉乌苏发现一枚旧石器时代幼童牙齿,打破了西方学术界“亚洲没有旧石器时代”的疑断。从此与几乎同时进行的周口店遗址发掘一起,拉开了亚洲旧石器考古的新帷幕。20世纪40年代,裴文中先生首先使用了“河套人”和”河套文化“两个专用名词。“河套文化”就以水洞沟和萨拉乌苏河两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石制品为代表,迄今为止已有数百位学者来此考察。
人类起源是通过直立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阶段的进化,形成了现代人的生理结构和发达的大脑,并与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晚三个时期相对应。大量的考古成果表明,人类的发源地在非洲和亚洲。
自20世纪20年代起,英国人类学家先后在非洲发现并确认了300万年—400万年前的南猿阿法种是人类的近祖,随后又发现了4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古人类。1978年,中国古人类学家吴新智、张银运提出“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学说”,主要依据是发现了800万年前的绿丰古猿、200万年前的巫山人、115万年前的蓝田人,而50万年前北京人以后的还有30万年前的安徽和县人等;属于早期智人的有10万—20万年前的辽宁金牛人等;属于晚期智人的有1万—14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云南丽江人等,也包括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套人”。
已发现的河套人化石共计23件,有额骨、顶骨、枕骨、单个门齿、下颌骨、椎骨等。经古人类学家的研究,认为河套人生活在距今三万五千年以前。除骨壁较厚的原始特征外,其他各方面较与现代人一致。所发现的牙齿化石的特点是比猿人的短,这是由于多食熟食之故。
北京人—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套人”—北京山顶洞人,这是中国古人类进化三部曲,从人类进化年代史上证明中国土地上发现的大量不同时期的古人类,就是中国人的祖先。
如今,我们除了找到河套人的部分遗骸,还在河两岸见到了他们大量的遗物。这些在这里生活过的“河套人”依土山挖洞,沿萨拉乌苏河生活饮水,留下了大量石制品,原料主要为石英岩和燧石两种。石器中,刮削器的数量最多。
萨拉乌苏石器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非常细小,多数石器长2~3厘米,宽1厘米左右。这是由于萨拉乌苏河谷本身缺少真正的砾石,河套人只能到40多公里外的西部高地上寻找石器原料。但那里的原料供应状况也不好,只有两三种岩性的小砾石可供选择。这也使得当时人们对已到手的原料特别珍惜,努力做到“物尽其用”。
萨拉乌苏石器属于贾兰坡先生提出华北地区“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人)—峙峪系”或称“刮削器—雕刻器传统”,被命名为“萨拉乌苏文化”。
萨拉乌苏文化遗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打碎的动物骨头,它们包括羚羊、披毛犀、野牛、鹿、骆驼、鸵鸟等,其中以羚羊的角和肢骨最多,说明羚羊是当时人们的主要打猎对象,古人广泛利用羚羊角作为一种挖掘工具。几乎各种动物的头骨、肢骨都被砸碎,表明他们是被“敲骨吸髓”后留下来的。
萨拉乌苏被认定为我国境内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也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对研究人类的进化过程和晚期智人的体质特征及旧石器晚期文化类型特征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在中国是一个标志地点,而且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将在这个草原上找到中国鄂尔多斯通往欧洲大道的灵感。
同时,“河套人”作为具有丰厚积淀的人文始祖,对于研究这片土地上人类文明的发展沿革有了追本溯源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弘扬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孙璐 现任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马具、北方游牧民族考古、东北亚考古,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韩国百济、新罗、加耶马具综合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 其他
"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内大星辉系列之二十一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我校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以青春奋斗的姿态勇担使命,扎根北疆、奉献国家,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朋辈示范作用,激扬奋斗之志、砥砺奋斗之行,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收获无限精彩。内大融媒体推出“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内大星辉系列。
近日,我校本科生标兵奖学金评奖结果揭晓,内大之星、文艺之星、学术之星等十一项标兵奖学金获得者脱颖而出。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样子,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六位自强之星,去听听他们的故事。
01.周西庆
周西庆,男,中共党员,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经济学系。在进入大学以来,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认真学习每一门专业课,目前绩点和综合测评均位列班级第一,在学习过程中,他没有局限于所开设的课程,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 Python 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模块以及 MATLAB 在建模中的应用和算法实现。
在思想上,他意识到承担“责任”才是我们存在的体现,身为一名学生、学工助理、班级班长等等,他努力做好属于自己的角色。同时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他在校外做过家教、网上做过作业帮的高中数学答题、校内担任了 3 年图书馆系统部的学工助理等等,这些兼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活负担,同时也激励他更加自立自强。
02.王丽萍
王丽萍,女,中共预备党员,生命科学学院 2018 级园艺系,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却一直有着不服输的精神。
在学校,她学习刻苦认真,绩点成绩和综测成绩一直保持在专业第一,曾多次获得各类奖项荣誉。平时她会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为班级着想,有大局观。
在生活中她为人热心,乐于助人,曾多次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暑假期间她参与了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到社区基层服务群众,获得了广泛好评。
思想上她积极向党靠拢,遵守纪律,严于律己,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在身边同学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除了多次获得奖学金,她还获得 2020 年亿学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及综合能力大赛内蒙古大学三等奖、第二十届校园舞蹈大赛优秀奖、内蒙古大学 2021 年“青春的我信仰的光”党史知识团体赛三等奖。
03.侯淑婷
侯淑婷,女,共青团员,数学科学学院2019级数学与统计学类。她出生在一个淳朴的农村家庭,建档情况为特别困难,但她一直坚强乐观,努力学习,认真踏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学年绩点 3.93/4,班级排名 4/61,综合素质评价排名 2/61。
在专注学业的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学术竞赛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 2 项,省级奖项 1 项,校级项目 1 项。在生活中,她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和老师同学相处融洽,她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小力量。
04.杨智明
杨智明,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2019 级本科生,现任 2019 级英语三班团支部书记兼班长。
他先后获得内蒙古大学 2020 年度、2021 年度学业优秀三等奖学金,内蒙古大学 2020 年度、2021 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2020 年度内蒙古大学优秀共青团员,2021 年度内蒙古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代表学院参加内蒙古大学第十四届英语对白大赛并获一等奖等。
他认真学习和践行党的理论,任职期间工作认真负责,踏踏实实服务老师和同学,认真做好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带领团支部获得2021 年度“五四共青团支部”称号,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2020 年 10 月,他获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歌唱比赛二等奖。2020 年 11 月,他代表外国语学院获得内蒙古大学“The a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时代”第十四届英语对白大赛一等奖。
05.赵雪
赵雪,女,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新闻学本科生。在校期间,她积极进取,刻苦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分绩点 3.94,目前绩点排名 1/51;综合测评成绩为 91.62,排名 1/51,连续两年获得“内蒙古大学学业优秀一等奖学金”。
在学术竞赛方面,她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主持《蒙宝儿:草原网络达人孵化基地,直播培育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获得第七届建行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并进入国赛。参与《一湖两海红色生态研学》《基于新媒体营销能力及专业学科建设构建联合人才培养解决方案》互联网+项目,均入围省赛,并以核心队员身份参与校级大创项目。
在社会实践方面,她参加内蒙古大学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术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行线上学习,同年 9 月深入调研凉城县世纪粮行有限公司,并与该公司达成项目合作协议。
在公益活动方面,她加入了草原蓝哈达志愿者协会,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致力于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学生工作方面,她曾担任内蒙古大学旗帜网干事、旗帜内大融媒体中心宣传部部长,担任班级学习委员至今,并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成员”等称号。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06.宋文慧
宋文慧,女,中共党员,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应用物理学本科生。
曾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第十四届学生会副主席,在职期间参与学院各大活动的举办,工作勤勤恳恳。现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宣传委员、党小组负责人,积极为党组织选拔优秀人才。
她在班级中担任文艺委员,发挥所长,为班集体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喜欢为同学解决疑难,她开朗的性格也让她在任职期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日常学习中,她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不断进取,成绩从大一时的班级第六名进步到现在的班级第一,成功圆梦保研至南京大学。
/ 学生原创作品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时方七月,绿树阴浓,
水面风来,蝉鸣聒耳。
我和我的家乡,
是一部未完待续的电影。
心悦打卡,点亮家乡!
在IMUers的镜头里,
记录“家乡”的无限可能。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 马雨萱
红日彤彤,霞光万丈。
昆都仑的日出日落,
如阴山般壮阔,
如黄河般雄浑。
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 宋宇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翱翔的海鸥……
大家在看完这几张照片后一定猜不到这是一座西北小城的美丽风光吧~
照片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乌海湖,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三四月份的乌海湖最让人心动,因为在这时候会有许多海鸥来访。因为这些海鸥,人们把乌海湖当成打卡地,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乌海湖喂海鸥,这让本就灵动的乌海湖更加充满生机,如果不是当地人,可能真的会以为这是海边。乌海湖的本貌是奔腾的黄河,在经过人工改造之后变成了如今的模样,不过乌海湖刚刚建好时并没有迁徙的海鸥在此停歇。经过多年的绿色发展,乌海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和优美的环境随之而来的是可爱的海鸥们。乌海湖不像海水那样波涛汹涌,而是随着微风击打湖岸,奏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新乐曲。
除了红嘴鸥,乌海湖的落日余晖也很美,每天傍晚都有人在岸边拍照夕阳西下的美好画面。
乌海的晚霞也不甘落后,尤其是在雨后,美得动人心魄。
雨水冲淡夏日炎炎,洗刷天空,带来朗朗晴天和似火的晚霞。
乌海,一座有着“葡萄之乡”、“书法之城”美誉的西北小城。多年以前,这里总是席卷着狂风与沙尘暴,远处的天空与沙漠融为一体,分不清谁是谁。近年来,随着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乌海的生态环境整体得到了改善,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也逐渐上升,旅游业的兴起改变了外地人对这座城市的看法,这座一半沙漠,一半海的城市,未来可期。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2020级 刘秋语
三月冰封 七月丰茂
朝霞暮云 寄与此间
红山仍是静静凝望
向着你来时的远方
数学科学学院2020级 包凯丽
鸟鸣于林,
牛铃悠悠。
日落于西山,
花开于半夏。
数学科学学院2020级 安家驹
家乡闲静悠然的生活里,
用相机定格下每一处美好。
感受小城的脉搏,
倾听光阴的故事。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 刘丽静
立夏晚江,水天一色;
野鸭戏水,芦苇摇曳。
摇出了童年的回忆,
摇来了怡人的晚风。
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 崔玥
天空澄碧,纤云不染;
和风丽日,远山如黛。
在一个晴好的日子登高,
享受那份夏日的清爽。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 张逸恒
春城昆明,
从日出到入夜,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
喜茫茫空阔无边。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 耿华丽
家乡的生活,
平淡中品味着酸甜,
美景里氤氲着怡然。
“云彩尤其温柔,
人间皆是浪漫。”
目上晴窗,夏日正长。
家乡的夏天,不仅有美景,
更藏着我们的回忆、思念与爱。
我们此刻在五湖四海,
感受夏的明朗可爱,
等待一个月后的相聚,
期盼着秋天的扬帆起航!
@IMUers,快来投稿分享你的家乡夏景吧
投稿邮箱:ndxuanchuanbu@126.com
一经征稿还有精美文创产品相赠哦~
/ 学生原创作品
"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内大星辉系列之二十二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我校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以青春奋斗的姿态勇担使命,扎根北疆、奉献国家,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朋辈示范作用,激扬奋斗之志、砥砺奋斗之行,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收获无限精彩。内大融媒体推出“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内大星辉系列。
近日,我校本科生标兵奖学金评奖结果揭晓,内大之星、文艺之星、学术之星等十一项标兵奖学金获得者脱颖而出。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样子,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六位创新之星,去听听他们的故事。
苗健,男,共青团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自动化系。在校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将“用汗水浇灌梦想,以实干笃定前行”作为座右铭来提醒自己珍惜青春岁月,坚定理想目标,激励自己永远保持奋斗进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学习方面,他成绩连年名列前茅,数理基础坚实,专业功底扎实,课外经常与同学探讨学术科研问题;在科研竞赛方面,他参加了很多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类科技竞赛,且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在思想方面,他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和方针,同时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已经荣幸地成为预备党员发展对象;他在获得多次奖学金之外,还获得了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智能车竞赛东北赛区三等奖;获得“正大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客马拉松”三等奖;获得“正大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字创新赛道”二等奖;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获得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电路设计大赛 三等奖;获得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优秀奖。
郝智娇,女,共青团员,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行政管理系。她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拼搏进取、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学习上,她勤勉认真,平均学分绩点为3.88,专业排名为2/42,连续三年获得学业优秀奖学金,曾获求实奖学金、乌兰夫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目前已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科研竞赛上,她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主持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并撰写论文一篇;还作为研究助理先后加入国家自科青年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科项目、国家社科项目,负责文献研讨、数据文本分析、评价报告撰写等工作。在课题组内,她善于发现,积极进行科研创新,并成功输出相关学术论文。还主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其红色专项赛道,分别获得自治区一等奖和二等奖,积极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优秀奖。实践上,她坚持实践创新,曾带领团队进行“三下乡”活动,主动报名参加尘肺病农民工健康状况调查项目,积极参与乡村支教活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曾获“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崔泽源,男,中共预备党员,计算机学院2018级电子商务系。他入学以来刻苦努力学习,认真在学习、创新方面发挥专长。他在校期间绩点处于专业前列,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积极参与团体活动与集体建设,认真参与班级建设以及计算机学院学科与创新竞赛组织,并于2021年成为预备党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他主持了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顺利结题并获得获得了“良好”等级评价。在创新竞赛方面,他于2020年获得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国家级二等奖;互联网+竞赛省级二等奖;移动应用创新赛赛区级三等奖;于2021年获得微软创新杯省级一等奖;于2019年获得第五届内蒙古大学创新创业论坛最佳创意奖等奖项。同时,取得了软著两份;发明专利处于实审环节。他在学术竞赛与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于2021年获得团体设计天梯赛全国总决赛获优秀个人奖国家级三等奖;于2020年获得ACM/ICPC亚洲区域赛银川站国际级铜牌、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华北赛区三等奖;于2019年获得华北五省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柳语馨,女,共青团员,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会计学。她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内蒙古大学一等标兵等奖学金;且连续四年获得内蒙古大学学业优秀奖学金。还曾获得内蒙古大学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她曾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并取得内蒙古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外,她也是内蒙古大学乒乓球校队成员。
回顾四年的大学时光,柳语馨同学在多方面都绽放溢彩。她不仅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和综合排名一直位居专业前三。还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学术科研竞赛和文体比赛。2019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并获得内蒙古赛区第一名。但她并没有满足于当前的成绩,而是继续向前,2021年代表自治区赴武汉大学参加了全国决赛,最终获得了国家级三等奖。2020年,她作为项目队长主持了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年,在袁学英老师的指导下,她参加了教育部科研基金项目,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这次经历也让她的科研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2021年,她作为主持人参加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自治区级特等奖;参加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自治区级银奖;她还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多项国内外科研竞赛。除了学习之外,她还力求全方面发展。她曾代表学校参加了自治区乒乓球比赛,还参加了校级长跑比赛,院级辩论赛等多项文体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她认为:“我们都要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新青年!”
徐慧捷,女,中共党员,生态与环境学院2018级环境工程系。在校期间她的平均学分绩点为3.72,专业排名2/65,曾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毕业生”、内蒙古自治区“三好学生”、乌兰夫奖学金等荣誉称号、奖学金,现已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校期间,她积极参与科研竞赛,曾担任4个创新创业项目的负责人。她主持的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白刺根际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促生功能研究》获评优秀项目;她主持学术研究项目《生物菌肥——沙漠种植的得力帮手》,获得2020年同济大学“绿苗计划”奖学金,此项目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自治区级优秀奖、校级银奖。她主持的创新创业项目《荒漠微生物——立体防风固沙的领航者》,入选内蒙古大学 “互联网+”重点培育项目,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自治区级金奖、校级金奖。
孙子昱,男,中共预备党员,数学科学学院2019级数理基础科学系。他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功底,2021年度平均学分绩3.99/4,前五学期平均学分绩3.9/4,绩点与综测排名始终保持专业第1名。曾获求实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在课余时间,曾多次参加各类高质量学术竞赛以提高创新能力,累计取得1个国际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以及校级奖项若干。同时,他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负责人主持一项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非线性分数阶偏微分方程模型的快速算法研究》;曾参加两次国际学术会议;现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完成一篇高质量学术论文(SCI在投),目前仍有其它科研创新项目正在研究中。
此外,他还注重通过学科交叉进行应用创新,主持发起的数学与计算机交叉的创新创业项目《VOCR:中国首款兼具录制和扫描识别功能的App》以及数学与物理交叉的创新创业项目《HTWS:基于热传导原理和有限元方法的高温作业服》均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主持发起的数学与生物统计交叉的创新研究《基于改进Logistic生长模型的多真菌相互作用分解活性分析》也获得了“挑战杯”省级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 学生原创作品
7月20日,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国家民委协调推进司智库处处长刘元如等一行3人来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考察调研并指导工作。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自治区民委党组书记王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兆刚,自治区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云国盛,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刘九万陪同调研。
赵勇副主任一行认真听取了基地工作情况汇报,参观了基地成果展,并就如何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民族理论研究与基地首席专家何生海教授以及刘成教授、张久和教授、米彦青教授等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调研座谈会上,我校党委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主任刘志彧就基地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今后工作、建议愿望做了汇报。
赵勇副主任指出,内蒙古大学培育基地成立2年多来,以开放式研究课题汇聚人才,凝聚研究力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和宣传阐释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一是要加强重大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落实到研究工作的方方面面,根据主线确定重大课题,围绕主线开展深入研究,以主线为导向来评价研究成果的优劣。二是要切实抓好基地研究成果转化。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转化为国家的政策和法规,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教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要大力培养研究人才。要抓好学科建设,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调整学科设置;抓好人才建设,既要引进人才,也要抓好本硕博梯次人才培养;抓好资源共享,从教材编写、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合作,共同培养优秀人才。四是要积极开展民族外宣。基地要发挥优势,主动“走出去”,用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和国际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民族故事。
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斯琴高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基地常务副主任阿拉坦宝力格,基地教学科研人员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 其他
"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内大星辉系列之二十三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我校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以青春奋斗的姿态勇担使命,扎根北疆、奉献国家,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朋辈示范作用,激扬奋斗之志、砥砺奋斗之行,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收获无限精彩。内大融媒体推出“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内大星辉系列。
近日,我校本科生标兵奖学金评奖结果揭晓,内大之星、文艺之星、学术之星等十一项标兵奖学金获得者脱颖而出。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样子,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三位创业之星,去听听他们的故事。
创业之星
葛晨,男,中共党员
经济管理学院
2018级金融工程系
他思想上进,敢于创新,不断进步,在创新创业领域抱有极大热情,曾在不同种类的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不错成绩,拥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的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对创新创业有着一定的见解,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探索、学习、交流与实践,曾获得:
1、2021.11获“中空信达杯”2021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2、2021.11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北疆网上好青年”荣誉称号;
3、2021.10获贵州茅台薪火相传修远奖学金;
4、2021.08主持项目《臻寻创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微生态建设推动者》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自治区银奖;
5、2021.06主持作品《后声:大学生全方位成长服务平台开创者——基于当代大学生面临问题与困惑的社会调查》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治区三等奖;
6、2021.06获内蒙古大学一等单项奖学金;
7、2020.12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大中专学生“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员”;
8、2020.12主持作品《红街——云地摊平台开创者》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大赛自治区二等奖;
9、2020.10参与项目《丰稔——大田水肥一体化领导者》获得内蒙古大学互联网+大赛银奖;
10、2020.04、05参加第十三届认证杯数学建模挑战赛第一、二阶段获得全国三等奖。
宋睿,女,中共预备党员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018级社会学系
她现担任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互联网大赛、挑战杯负责人主持项目,拥有创青春大赛项目主持经验。曾获得:
1、2021“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一等奖;
2、2020“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3、2020 年企业竞争模拟大赛(高校组)大赛国家级三等奖;
4、2019“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半决赛二等奖;
5、挑战杯项目《社区养老服务对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基于 2018 年 CLHLS 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特等奖;
6、2021“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自治区一等奖、第八届“学创杯”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省赛二等奖;
7、2019“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内蒙古自治区一等奖、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竞争模拟大赛(BIZWAR 赛道)三等奖。
范文瑞,女,中共预备党员
生命科学学院
2018级生物技术基地班
在大学四年里,她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曾连续四年获得学业优秀奖学金,现已被保研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思想上,她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完成每一次思想汇报,现已处于预备党员阶段,还曾获得:
1. 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
2. 获得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国家级铜奖;
3. 被评为2020-2021年度内蒙古大学校级“三好学生”;
4. 获得2018年度内蒙古大学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
5. 获得2019年度内蒙古大学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
6. 获得2020年度内蒙古大学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
7. 获得2021年度内蒙古大学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
8. 获得内蒙古大学第十二届小合唱大赛优秀奖;
9. 获得内蒙古大学第七届“中国梦•感恩行”主题演讲比赛生命科学学院选拔赛二等奖。
/ 学生原创作品
7月18日,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喜迎二十大与马克思主义未来发展”高层论坛在我校举行。本届论坛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五十余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区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区内各兄弟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同行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届论坛,近2000人通过AVA云直播平台收看了论坛的网络直播。
论坛开幕式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陈智主持。开幕式上,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占峰分别致辞。
刘志彧书记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表达了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内蒙古大学的办学定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向参会嘉宾一直以来对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以论坛举办为契机,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寄予了厚望。
李占峰副厅长对内蒙古大学党委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向本届高层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嘉宾表示欢迎,并向各界专家学者对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李占峰副厅长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内蒙古大学再接再厉,在全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双一流”建设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本届论坛设置主题报告和小组讨论两个环节。
主题报告由十位专家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主题报告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成芳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梁树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朱继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李建国研究员、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分别作了题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的内涵、结构及认知》《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始终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考》《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形式问题的若干思考》《论意识形态权力》的主题报告。
第二阶段主题报告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傅锁根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海军教授、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阎孟伟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代玉启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克全教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叶险明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在小组讨论环节,来自区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本届论坛主题,特别是就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论坛非常成功,很受启发,通过聆听众多专家学者的报告,既开阔了视野,也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学术前沿的新思想,希望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国家发展与学科建设需求,着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前沿,继续推出高水平的科研分享会,打造成为本领域高水平、接地气的科研交流平台。
徐成芳教授主持论坛闭幕式,对本届论坛的主题报告和小组讨论作了简要总结,并向与会学者表示诚挚感谢。
/ 其他会议
祖国正北方 亮丽风景线
用文物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生动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厚历史滋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内大融媒体平台"青春思享课第三季“倾力推出: 云赏文物一一千年草原的文化交响。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
让我们随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孙璐老师一起在内蒙访古,探寻古老草原的文明印迹!
考古,是为了证明那些没有被文字记载过的人,曾经活过。在仰韶文化发现和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考古工作者发来贺信。总书记说:“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北疆内蒙古是承载了多民族生活交融的土地。万里长城蜿蜒伸展,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内外的人民往来不绝,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北疆,书写了北疆悠久的历史,也共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北疆的文字记载往往不如中原的详尽,但北疆人民生活的痕迹却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历经百年考古,我们对内蒙古的古代文化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今天,我们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富有代表性的十个遗址,让我们追随考古人的脚步,透过这十个遗址,来看看内蒙古的灿烂历史文化吧。
—— 主持人: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孙璐副教授
居延汉简
世界历史上有太多神秘的地方,消失于历史的风尘之中,只给后人留下万千遐想,关于它们是否存在过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比如传说中的大西洲亚特兰蒂斯,比如在水下静谧祥和的庞贝古城。
而中国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传说之地,它就是居延。
西域路上的驿站
说起居延,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汉武帝刘彻。在汉初,这个新生的王朝一直经受着北边强邻的袭扰。
冒顿单于夺取权力之后,逐渐向周边扩张,向东复仇东胡、向西驱逐月氏,而在南方向,则是将刀锋对准了大汉。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智囊集团也足够给力,想出了凿空西域、两面夹击匈奴的办法,而通往西域的道路,就是今天著名的河西走廊。
匈奴人是不会拱手将河西走廊让给汉朝的,因为这里有他们赖以生存、水草丰美的祁连山脉,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汉匈战争再度打响。最终的结果是大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青史留名。
当然,对于汉武帝来说,他最高兴的事情肯定是夺得了河西走廊。为了把这片得来不易的土地拿稳,他通过移民屯田的手段将大批人口迁移到那里,并设立了四个郡级行政单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河西四郡。
河西四郡的名字都提现了汉武帝的野心,张掖——张国臂掖、武威——武功军威、酒泉——以泉为酒、敦煌——盛大辉煌,一派盛世强国的景象。而居延也是这条道路上的屯边戍卫区之一,汉武帝时设置居延县,隶属张掖郡,为张掖都尉治所。
大漠孤烟
居延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地处偏僻的荒漠之地,这并不是它原本的样子。
居延是匈奴语“天池”的译音。《水经注》将其译为弱水流沙,汉代曾称其为居延泽,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称之为居延海。这都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巨大的湖泊,沙鸥翔集、水草丰美,是西行路上不可多得的宝地。
可沧海桑田无人能阻挡,今天的额济纳天鹅湖已经大大萎缩了。上世纪70年代中叶湖面不断变小,在1992年黑河段流之后,整片湖泊彻底干涸。一直到2003年黑河重新注入,才又焕发出了弥足珍贵的生机。
环境的变迁让这座古代边境重镇逐渐被掩埋在风沙里,鲜少人能涉足到如此深的大漠之中,千百年里可能只有迷途的商人偶尔造访,或者知晓此处还有少量水源的牧人间或踏足。居延的宝藏就和这座城市一样,一起深埋进黄沙之中。
1904年,俄国人柯斯罗夫,从居延黑城遗址盗掘了大量的西夏文书、官书佛经、画册、谱谍和其他文物。这些极具文化和经济价值的文物一经问世就声名斐然,吸引了大批探险者的目光。1914年英藉匈牙利人斯坦因循着他的脚步又深入大漠,其中就有珍贵的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是汉代遗留下的简牍古书,涵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烽燧制度、侯官制度、兵制、屯田制及河西经济生活。
内容丰富、记录详尽,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装订成册的图书,也是目前现存较为完整的惟一汉代简册实物。能让人们最大程度复原汉代边塞生活和边疆政策的真实历史,其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
这些珍贵文物的重见天日离不开建国后国家对于考古工作的重视,1973-1974年,居延考古队在居延遗址出土了汉简19637枚,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对河西走廊边疆文化的研究。
从屯田制度到西域经济、从汉代士兵生活到丝绸之路贸易,居延汉简的发掘及研究让这一切神秘的面纱都被解开,清晰、疏朗地复原在人们的面前。
孙璐 现任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马具、北方游牧民族考古、东北亚考古,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韩国百济、新罗、加耶马具综合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 其他
5月24日上午,内蒙古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教协同合作协议签约暨“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揭牌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举行。双方将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紧密对接、深度融合,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着力在医学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为进一步落实内蒙古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教协同合作协议,双方持续展开深入交流。
6月14日,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王学军一行9人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参观交流,双方就人才培养方式、科研合作内容与模式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就以生物医学材料为基础,开展产、学、医、研、用一体的合作做了谋划。
6月16日下午,我校纪检监察处处长李广武一行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围绕信息化建设、纪检监察、审计、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石向荣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交流。
7月13日上午,为加快推进与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志亮带一行到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交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委员、院长孙德俊,党委委员、副院长丁海涛和部门负责人及中青年博士代表参会。双方就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开展的课题项目、取得科研与教学成果进行重点介绍,并围绕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需求提出下一步合作愿景。双方都表示希望能利用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携手不断突破科研瓶颈,在生物材料、肿瘤靶向药物、疾病诊断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使得多学科基础研究与医学临床应用结合和转化的前景更为广阔,为自治区卫生健康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月20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丁瑞一行到内蒙古大学出版社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就党建共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图书出版工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重点围绕医教协同合作进行了探讨,达成了共创共赢的合作共识。
7月22日上午,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丁瑞一行与我校就组织、宣传、统战、文化建设、团青、志愿者等工作进行交流。调研组参观了校史馆和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座谈会上围绕各自工作和下一步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双方都表示将在文化建设、宣传平台建设、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组织发展、基层党组织共建、统战工作等方面进一步加深联系,开展全面深度合作。
强强联合,合作共赢,内蒙古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将在医学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力争通过5-10年的集中建设和共同努力,把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打造成为在西部地区领先的高端医学教育综合平台、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示范基地。
/ 其他
“建功新时代 献礼二十大”专栏之二十
盛夏,正是生命勃发之时,万物欣欣向荣,奋发向上。
内大融媒体平台接续推出“建功新时代、献礼二十大”系列推文,深入报道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植根北疆办大学、立德树人育英才的使命担当,充分展现各族师生牢记嘱托,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守望相助,勇毅前进,奋力书写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教育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7月23日,2022年内蒙古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志强出席启动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郑纬民作主旨演讲,我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副校长高光来出席活动。
启动仪式上,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段志强,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马险峰,我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等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算力网络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
我校副校长高光来与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马冬梅代表双方签署了内蒙古大学与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战略合作协议。
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和计算机学院的建设发展情况,以及近几年在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并表示,内蒙古大学将积极承担提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社会责任,不断提升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
武利民指出,内蒙古移动和内蒙古大学作为多年的合作伙伴,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本次双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协议框架下,成立算力网络联合创新实验室,将共同面向内蒙古算力枢纽节点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中的战略定位与实际需求,深入探索“东数西存、东数西算、东数西训”等在内蒙古枢纽节点的应用场景,开展基础理论创新、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先进应用平台研发,积极推进研究成果及应用平台的落地应用,提升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助力中国移动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服务于自治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启动仪式后,举办了“东数西算”算力网络高峰论坛及分论坛。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超算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分别针对人工智能与算力算法、算力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详细讲解。随后,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副主任/长江学者彭绍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徐志发等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业界精英,进一步围绕内蒙古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算力网络、算网应用、区块链等主题进行主旨演讲。
在“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计算机学院发挥自身学科的特点,利用多年来在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方面积累的优势,与自治区多家单位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成效日益显著,推动自治区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通过此次校企联合,计算机学院将携手内蒙古移动,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与物联网等算力网络相关领域协同开展合作研究,争取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行业标准、产品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在新一代人工智能、东数西算、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战略部署。
我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为民、计算机学院院长周建涛、研究生院副院长侯宏旭教授参加了会议。
/ 其他
“建功新时代 献礼二十大”专栏之二十一
盛夏,正是生命勃发之时,万物欣欣向荣,奋发向上。
内大融媒体平台接续推出“建功新时代、献礼二十大”系列推文,深入报道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植根北疆办大学、立德树人育英才的使命担当,充分展现各族师生牢记嘱托,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守望相助,勇毅前进,奋力书写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教育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7月24日,我校与内蒙古文学杂志社、内蒙古文学馆签署合作协议,举行文学教育实习基地挂牌仪式;同时,举办渡澜新书首发式暨安宁、渡澜师生作品研讨会。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出席活动。签约仪式和研讨会分别由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魏永贵、副院长米彦青主持。
刘志彧在讲话中指出,内蒙古大学自建校初期以来,就有着良好的文学教育传统。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继承传统,立足当下,总结并探索出以文学教育为体,创意写作教学、诗歌教育、话剧实践育人为三维方法的理论体系,并于2022年6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此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内蒙古文学杂志社、内蒙古文学馆三方合作,是我校夯实文学教育实践方法的坚实一步。渡澜同学的新书首发式和安宁、渡澜师生作品研讨会,是我校文学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期待共建文学教育实习基地的双方求真笃实,以严谨、专业的态度,合力推出更多的硕果,开启一个全新的文学共建模式。
冀晓青在讲话中表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内蒙古文学杂志社、内蒙古文学馆此次签约挂牌,目标一致、愿景一致,是进一步集合双方的资源优势,聚焦推荐作家作品,聚焦文学创作、文学教育,推动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深度举措,也是推动内蒙古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冀晓青对召开渡澜新书首发式以及安宁渡澜师生研讨会表示热烈祝贺,她希望青年作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的讲话为引领,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用情用力讲好内蒙古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研究、推介内蒙古文学,推动更多文学精品走出内蒙古。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乔旺,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包俊亮,内蒙古文学杂志社社长贾翠霞,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文学馆馆长赵富荣参加了上述活动。
内蒙古作协协会主席团成员、区内外专家、新闻媒体等60多人以线上线下形式参会。评论家李一鸣、张莉、宗永平、郭艳、卢一萍通过线上的方式对安宁、渡澜师生作品进行研讨;评论家高明霞、鄢冬、赵富荣、李旺以及学生代表艾嘉辰等现场与两位作家交流。
渡澜在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习期间,先后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青年作家》等发表10余万字,荣获华语青年作家奖、《小说选刊》禧福祥杯新人奖、丁玲文学奖新人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双子星奖、草原文学奖新人奖等奖项,入选2021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年度新锐青年作家榜。短篇小说集《傻子乌尼戈消失了》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宁系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先后在《人民文学》《十月》《文艺报》《文学报》《光明日报》等发表作品400余万字,出版作品26部。荣获华语青年作家奖、茅盾新人奖提名奖、冰心散文奖、丁玲文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三毛散文奖、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广西文学奖、山东文学奖、草原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安宁在文学教育中注重发掘培养文学新人,渡澜、苏热、田逸凡等一批大学生作家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
/ 其他
盛夏青城,草木葱茏,生机勃发。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三周年之际,7月27日,内蒙古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双一流”建设推进会隆重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内知名学府的十余名院士相聚内大,受聘成为我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员,共同擘画学校扎根北疆、兴学强区、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美好蓝图。
成立内蒙古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旨在强化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提升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是学校加快推进 “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的有力举措。战略咨询委员会由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人文社科知名专家组成,将为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学科专业布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高端咨询。主任委员由复旦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张清杰院士担任;委员由方精云、成会明、邹志刚、沈岩、沈保根、张涌、张跃、孟安明、范守善、祝世宁、赵东元、赵进才、赵国屏、种康、南策文、廖湘科等16位院士担任。
本次会议中,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中的16位院士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会议。清华大学教授康飞宇,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严密,复旦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凡,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林鑫华等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
自治区副主席包献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秦、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石墨、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黄雅丽以及自治区党委编办、科技厅、财政厅、农牧厅、工信厅、人社厅、发改委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
自治区副主席包献华为受聘院士颁发聘书并发表讲话。他指出,内蒙古大学成立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谋划“双一流”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考察内蒙古大学重要指示精神的务实举措,也是内蒙古教育科技界的大事。当前内蒙古正处在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高质量教育、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希望各位专家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内蒙古经济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强有力推动作用。他要求内蒙古大学要充分用好委员会机制,密切联系、高效服务各位委员,充分吸纳良谋善策,及时调整完善发展思路、规划和举措,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努力打造自治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口合作单位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致辞,深情回顾了复旦大学与内蒙古大学的友好交流互助历程,展望了未来继续深化两校交流合作的美好蓝图。金力说,内蒙古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长期扎根北疆、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稳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多年来,复旦大学和内蒙古大学在诸多学科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对口合作,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将有更多更强的力量合力推进内大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支持内大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作出一流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宣读内蒙古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聘任名单,并汇报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情况,从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现实挑战等方面梳理阐述了办学现状和发展思路。他指出,内蒙古大学的发展目标是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聚焦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服务祖国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生物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打造新的科研高地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生态体系,在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新能源新材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领域和方向,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标志性成果。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指示精神,要着力建设材料化学科学创新中心、生物医学创新中心、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积极探索医学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重点突出“医+理”“医+工”专业特色,培养国家和自治区急需的医学学科复合型人才,持续推进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能源与材料学家张清杰院士主持了指导、交流发言环节。与会各位委员聚焦内蒙古大学“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和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动态,从影响内蒙古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为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学科专业布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高端成果产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供高端咨询,提出符合学校实际、符合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对策建议,对于内蒙古大学强化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提升内蒙古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有重要意义。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致答谢辞。他表示,内蒙古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校从此有了自己顶尖的“智囊团”“思想库”和“参谋部”,必将对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内蒙古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在委员会的支持帮助下,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办学综合实力,为服务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学校将认真落实自治区领导对委员会的具体要求,不断加强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委员会作用,逐步完善广开言路、广纳良策的专家咨询制度,全面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学校将积极为各位委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创造条件,定期向各位委员通报我校“双一流”建设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做好对接、服务和保障工作,让各位委员的好想法、“金点子”及时有效融入到学校领导班子的决策工作过程中,不辜负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位院士的关心、信任、厚爱与支持。
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前,金力院士考察了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赵东元院士考察了内蒙古大学材料化学科学创新中心。
7月27日下午,生物学学科、物理学学科、化学与材料学学科三个学科组分别举行学科建设座谈会和考察。各位委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学术优势,针对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工作、“十四五”发展、综合改革等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把脉会诊。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内蒙古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考察内蒙古大学时提出的“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以师生为本。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扎根北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人才强校、以特色兴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其他会议
7月27日,内蒙古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双一流”建设推进会隆重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内知名学府的十余名院士相聚内大,受聘成为我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员,与会各位委员聚焦内蒙古大学“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和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动态,从影响内蒙古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为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学科专业布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高端成果产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供高端咨询,提出符合学校实际、符合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对策建议,对于内蒙古大学强化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提升内蒙古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有重要意义。
7月27日下午,生物学学科、物理学学科、化学与材料学学科三个学科组分别举行学科建设座谈会和考察。各位委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学术优势,针对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工作、“十四五”发展、综合改革等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把脉会诊。
金力、赵国屏、种康、孟安明四位院士一行考察指导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
7月27日下午,在参加我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双一流”建设推进会后,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金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家赵国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学家种康,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育生物学家孟安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林鑫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杨忠等专家组一行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考察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情况,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座谈,指导生物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副校长刘永斌、生命科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30余人参加本次考察座谈。
四位院士一行首先参观了公共仪器共享平台和生物安全P2实验室,之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薇向各位专家介绍了生物学科作为一流学科首轮建设情况、新一轮学科建设方案,以及当前面临困难与需求。
几位专家认真听取了学院领导的介绍,并围绕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统筹关系、本科生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水平人才引育、考核评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座谈。专家们表示,通过考察感受到了自治区及学校对生物学学科发展的支持力度,也看到了生物学学科经过多年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目前,内大生物学科总体发展势头很好,学科框架与建设思路非常清晰。下一步,要把生命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作为坚持不懈的目标,一是在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聚焦国家战略发展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谋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定位与布局,深入思考明晰“问题是什么、要做成什么”等问题;二是要真正了解“双一流”建设专家组的评价方式,按照教育部的具体要求,特别要专注“硬指标”进行学科发展;三是要重视“练内功”,突出自身特点,探索发现新的研究对象,以更好促进学科长远发展。
听完院士的指导意见后,校党委书记刘志彧表示,非常感谢四位院士及众多专家学者对我校生物学科出谋划策、会诊把脉。“双一流”建设本身具有示范性、引领性作用,不仅是一个学科建设的问题,对学校来讲更是整体性工作。几位专家学者所提意见,精准触及学校当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我们需要调整科学研究思路,深入思考学科怎么精准定位、如何做出特色等问题,加快推进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从而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张清杰、邹志刚、赵东元、赵进才四位院士一行考察指导化学与材料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7月27日下午,在参加我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双一流”建设推进会后,张清杰院士、邹志刚院士、赵东元院士、赵进才院士、康飞宇教授、张凡教授一行与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和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的教师代表就化学与材料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座谈。我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党委副书记刘九万出席会议。
会上,化学化工学院特聘院长刘健研究员汇报了化学与材料学学科建设总体情况、工作举措及成效、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重要研究进展等情况。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赵岩研究员、骏马计划A3岗特聘研究员兰坤和赵再望研究员分别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规划。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学学科教师代表郭硕研究员、王蕾教授、王文波教授、楠顶研究员和董阿力德尔图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内蒙古萤石化工与有机氟化学》、《光电化学与腐蚀防护》、《构建创新联合体,助推产业升级发展》、《石墨(烯)新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和《乳制品质量安全分析》的研究工作汇报,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了设想与规划。
四位院士一行认真听取了汇报,对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学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精准的分析和点评,并对未来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们认为,一要重视本科教育和基础教育,做到教学与科研的完美平衡,着力培养一流本科生,为学科发展提供坚实后备力量;二要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针对每个人的优势和特点量身定做5-10年的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引导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工作和发展方向;三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资源优势,确定有特色的发展方向,依据方向来构建大团队,形成“大师+团队”的运行模式,协同作战,集成有生力量做有组织的研究,与地方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合作深化研究水平,拓展研究方向,产出重大成果;四要坚持平台建设与人才团队建设并重,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和能源优势构建高水平平台,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共同培养研究生,提高人才培养和项目实施水平,做好校内学院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学科交叉,通过协同创新和优势互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五要加强应用型团队建设,探索先进的机制和模式,明确成果转化收益导向政策,做好成果转化,尤其是有社会影响力的大成果转化。各位院士专家的建设性意见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大家围绕化学与材料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听完院士的指导意见后,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表示,几位专家紧紧围绕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目前化学与材料学学科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大团队、建设大平台、产出大成果的宝贵建议和殷切希望,希望化学化工学院认真吸收专家的意见建议,加强学科发展规划,优化学生与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凸显特色,不断拓宽发展路子,发挥优势、做好团队、建好平台,对未来的发展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路,对学科方向时刻保持敏感度,对标对位国内高水平高校,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努力为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
沈保根院士、祝世宁院士考察指导物理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7月27日下午,在参加我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双一流”建设推进会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磁性物理学家沈保根,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物理学家祝世宁与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代表进行座谈,指导物理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副校长张吉维、高光来出席座谈会。
会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赵国军教授介绍了学院发展历史和学科建设发展情况。学院教师代表赵世锋教授、王俊教授、刘志锋教授、赵振兴副教授、徐淑银副教授分别谈了自己研究的方向、所取得的成绩和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情况。
两位院士认真听取了学院领导的汇报和教师代表的发言,充分肯定了学院已有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两位院士表示,内蒙古大学的理论物理研究等相关学科基础雄厚,在快速发展的新的社会环境下,学院今后要在怎样适应社会需求、怎样培养年轻教师、怎样吸引优秀人才等方面要下功夫;要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多关注社会需求,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展多角度合作,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服务;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进一步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力量,为年轻的博士和学者们搭建平台,鼓励支持年轻人要走出去,多看看,帮助他们开展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院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考核体系,带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双一流”建设中来。
两位院士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学术优势,针对我校物理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引育、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等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把脉会诊”,提出了切合实际、符合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对策建议,对于物理学科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其他
7月27日下午,我校举行荣誉教授、特聘教授聘任仪式,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金力为我校荣誉教授;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与能源学家赵东元为我校特聘教授,并担任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院长。同时,聘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凡担任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党委副书记刘九万,副校长张吉维、高光来、刘永斌,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白托娅出席聘任仪式,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聘任仪式。聘任仪式由张吉维副校长主持。
仪式上,武利民宣读了学校的聘任决定。
刘志彧为金力院士颁发了荣誉教授聘书,为赵东元院士颁发了特聘教授聘书,为张凡教授颁发了执行院长聘书。
武利民在讲话中表示,内蒙古大学正处在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奋斗进程中,有许多难题和挑战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和解决,需要对口支援高校输送智力和人才。金力院士、赵东元院士是生物、化学、能源和材料领域的重要战略科学家,是引领技术进步方向的“关键少数”,也是心系“国之大者”、担纲“国之重器”的科技帅才。两位院士作为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并受聘担任荣誉教授、特聘教授,充分体现了对内蒙古大学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希望两位院士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专长,在学科建设、师资引育、拔尖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高端成果产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多给学校建言献策、传经送宝,引领学校生物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建设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希望两位受聘教授走进内大、宣传内大,帮助学校与更多高端人才牵线搭桥,为学校引荐更多优秀高端人才,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
赵东元院士代表受聘教授讲话。他说,复旦大学和内蒙古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兄弟般的情谊,能够受聘成为内蒙古大学特聘教授感到非常荣幸,饱含着一份真情投入到未来工作和学校事业之中。他表示,内蒙古大学化学、材料学学科基础扎实,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能源材料产业前景广阔,化学、材料学学科作为关键领域,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作为内蒙古大学的特聘教授和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院长,一定会发挥能力和所长,在重大科研项目谋划、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青年人才引育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化学、材料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金力院士,主要从事人群的遗传结构、人群的起源和迁徙、人类复杂遗传病和计算生物学等方向的研究。迄今已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0余篇,被引44,000多次。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赵东元院士,是国际介孔材料领域的知名学者、国际著名材料化学家。在介孔材料合成做出了杰出贡献,担任国际介观结构材料协会IMMA主席,发明了20余种以复旦大学命名的介孔材料,发表SCI论文800余篇,论文被引用近13万次,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至2022年被汤森路透社列为全球化学、材料两个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学家。
张凡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生物纳米技术及生物分析研究,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 其他
在参加完27日的内蒙古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双一流”建设推进会后,7月28日,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育生物学家孟安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林鑫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家刘铁民等专家组一行考察指导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畜牧研究合作基地建设发展。我校副校长刘永斌,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那顺布和教授及李喜和教授、张腾教授、周扬教授、佟彬副研究员、宋永利研究员、吴宝江副研究员等教师代表参加了考察交流。
孟安明院士一行先后考察了内蒙古赛科星集团犇腾一牧、内蒙古大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以及内蒙古赛科星集团总部,详细了解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合作研究基地的建设规模、科研进展、畜牧种质创新研究成果等情况。
孟安明院士一行充分肯定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草原家畜研究的进展与成果,鼓励生命科学学院继续发扬草原优势,保持特色发展,立足本地,开展创新研究。专家组希望生命科学学院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集中开展专项研究,在保持研究特色的同时,跳出农学思维,使生物学研究能从宏观应用逐渐转向微观内部研究,同时要深化科研平台的交流互鉴,加强人才队伍的双向流动,共同促进生物学领域的发展繁荣。
/ 其他
夏日炎炎 烈日当空
缕缕淡影 悠悠慢行
我们在享受假日的同时
也在经历着人生的种种“奇遇”
第一次尝试新鲜事物
第一次迈出从前不敢迈出的步子
第一次做勇敢的“大人”去学会独立
......
生命因为有了尝试而变得蓬勃
生活因为有了冒险而变得多彩
在灿烂的青春里
我们依旧可以在假期中收获
在实践中成长
这次
就让我们穿越到“平行时空”
以Vlog的形式
看看内大学子充实多彩的暑假生活吧!
蝉噪正酣 鸟鸣正兴
穿行在车水马龙的街道
行走在静谧安逸的村庄
用镜头将美好记录成一帧一帧的画面
将经历谱写成一段段诗篇
在长长的白昼里
留下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如果岁月可以停驻
那便去许下行胜于言的期许
紧紧抓住眼前的一切
珍惜一点一滴的时光
邂逅一场属于自己的浪漫之旅
你的假期生活是怎样的呢
快来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吧
/ 学生原创作品
7月31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党组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党委班子及中心组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带头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了教育部党组印发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斯琴高娃领学了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与会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分别进行了研讨。
刘志彧指出,在全党全国上下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意义十分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5年来的工作、新时代10年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体现了百年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执着和坚定,彰显了谋划复兴伟业、擘画强国蓝图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刘志彧强调,今年是我们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百年统战的历史性贡献和新时代统战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统战工作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分析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工作重点、政策举措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重要的理论引领力、强大的实践指导力,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
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在交流研讨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鲜明回答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彰显了开启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的战略决断。我们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充分把握我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的发展机遇,有效发挥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作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有重点地做好学科水平提升、优化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重点工作,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其他成员结合实际工作,围绕如何加强人才培养,如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如何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的作用,如何做好迎接二十大的宣传工作,如何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如何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等相关工作畅谈了学习体会与感悟,以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工作思路。
就全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凝神聚气,以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着力点,持续抓好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素养能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相关部门要制定方案印发通知,作出总体部署,加强研究阐释,确保师生全覆盖全参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突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学校统一战线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把学习贯彻好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紧密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凝心聚力。要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把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肩负好高校统战工作的使命担当。三是要唱响主题,大力推进“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精心实施好理论宣讲主题实践和活动,全方位营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良好氛围。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的良好氛围,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好“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深化“践行嘱托创一流、守正担当开新局”实践活动,推动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四是要真抓实干,始终牢记新时代内大人肩负的使命担当,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高等教育决策部署要求,努力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落实近期学校“双一流”建设推进会议成果、消化吸收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宝贵建议结合起来,以科学的谋划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凝神聚力把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做好,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敢于担当、锐意进取,持续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其他会议
时间如同信风拂过耳际
转瞬之间,暑假已至
宅家许久的学子
早已收好行囊
起身去往未知的远方
让我们跟随IMUers的脚步
一起踏上那条从未谋面的绿茵小道
听着知了讲述城市的故事
在风雨飘荡的旅程里
感受生命的精彩,寻找青春的真谛
微风轻轻穿过指间
聆听着街道里人们的欢声笑语
站在梧桐树下看车水马龙
走过中山陵的三百九十二级台阶
看罢静穆而庄严的总统府
这是独属于南京的记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始终在路上
看烟火气十足的人世间
感受晚风抚过脸颊的温柔
听一场独属于盛夏的交响曲
轻嗅着每一座城市的味道
品尝每一条老街的特色美食
也许旅行的最大意义
不在于奔赴某一目的地
而是在每一个抵达的过程中
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发现更广袤无垠的世界
让我们始终相信
前路,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与生生不息的希望
你认为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
快来评论区和小编互动吧~
/ 学生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