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藏

总计 15779 今日 0

由 35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赵世峰教授课题组在金属材料领域著名期刊Acta Materialia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赵世峰教授指导研究生在遍历弛豫铁电畴动力学调控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相关成果以“Domain dynamics engineering in ergodic relaxor ferroelectrics for dielectric energy storage” 为题发表在金属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cta Materialia(《材料学报》)上,该刊创刊于1996年,目标是寻求具有高影响潜力或实质性推进该领域的论文,是材料领域,特别是从事金属材料研究人员高度认可的顶级学术期刊,在业界有极高的声誉。该期刊属于SCI一区top期刊。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23.1190‍71 得益于超高功率密度及良好的可靠性等内禀优势,基于介电电容器电介质储能技术在先进电子设备和电气系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已成为微波通信和电动汽车等特定应用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因此,如何设计和开发出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能源转化效率的下一代介电电容器始终是电介质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该工作通过在微观层面上构建具有强弛豫动力学的松散关联的遍历纳米畴结构,在宏观层面上调控了遍历弛豫铁电体中非极性弛豫相与极性铁电相间的场致可逆跃迁,从而打破了铁电体中高介电极化与低铁电迟滞不可兼得的理论权衡,为电介质储能技术的突破提供了新思路。 2021级博士研究生李旸以及2020级硕士研究生蔺伟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赵世峰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内蒙古大学为该论文的唯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项目资助。 主要作者简介: 李旸,202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铁电晶体电卡效应及储能特性的研究。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Acta Mater.和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发表学术论文2篇。蔺伟,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弛豫铁电晶体的畴动力学研究,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Acta Mater.发表学术论文1篇。 赵世峰: 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以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件,主持973课题、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主持内蒙古自然基金重点、杰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项,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首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新世纪321人才第一层次、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等人才计划,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稀土微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和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电介质与固态制冷”的负责人。

/ 科研资讯

3 浏览  ·  0 赞

慕了慕了,我校这门课得到中国大学MOOC平台首页推荐!

近日,我校立项建设的线上课程《网络传播与全媒体技术》得到中国大学MOOC平台首页推荐,其理由是:“开阔新闻传播专业视野!” 中国大学MOOC平台有来自超过800多所高校10000多门的优质课程,仅新闻传播学类课程都有90多门。《网络传播与全媒体技术》是我校2018年立项建设的校级线上课程,课程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马强副教授精心打造,采用主讲教师和数字助理“小兔同学”合作互动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课程专注于云计算、AR、VR、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精确化新闻等内容的讲解,探索以新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专业化思维模式,通过媒介事件现场实景拍摄,助力学生理解信息网络交叉融合的发展方向和业态的多样性,掌握新媒体的数据化、精确化创新生产模式,不断开拓专业学习视野。2022年11月,课程凭借其新颖的内容和严密的训练体系在众多课程中脱颖而出,被成功列入中国大学MOOC平台首页推荐课程。 截至2022年11月,《网络传播与全媒体技术》已开课三轮,选课人数累计近2000人,课程受到广大同学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2022年秋季期,课程成功占据中国大学MOOC官网C位,也给受疫情困扰的同学们传递了安心和自信。 #来听听同学们的心声吧!# 20级新闻学本科生治粤丹: 课堂生动形象,能够听懂理解,方法和道理很通俗。通过这门课了解了很多就在身边的案例,对网络世界有了更加全面、成体系的认识。同时也知道和明确了更多常识,对于我进行传播实践非常有帮助,既提到了宏观的方法,也关注了应该挖掘的细节。 21级新闻学本科生王瑞: 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网络传播与全媒体技术》课程以大数据、云计算、AR、VR、全景信息技术、地理信息定位、信息可视化等技术原理以及它们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为核心内容,涉及面广,内容多元,讲解清晰简洁。此外课程设置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学们的实操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2级新闻学本科生孙丕霞: 课程设计合理,老师讲的内容很全面,还有小兔同学数字助理加持。每节课后老师都有留对应的作业,比如二维码制作和GPS定位,VR视图这些,也能自己亲身体验这些技术。可惜疫情限制了很多线下实践的机会,很多东西可能单从网课和作业了解还是不够深入。 下一步,学校教务处将继续支持各专业特色课程建设,鼓励支持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课程“两性一度”,提高学生课程体验度,汇聚打造更多优质教学资源,使我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 科研资讯

4 浏览  ·  0 赞

祝贺!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参与双赛 均创佳绩

近日,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技能大赛决赛在中国农业大学落幕,“国地杯”第四届大学生全国土地国情调查大赛于湖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喜获双奖。 喜报 2019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本科生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 不动产估价技能大赛专项奖 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技能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主办,是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品牌赛事之一,展现我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能力最高水准。通过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组织了48个估价机构对比赛进行了专业支持。自大赛通知发布后,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65个高校的110份有效作品,经专家函评和线上专家评选后,共有48份作品入围决赛。经过决赛的两轮比赛,最终评选出特等奖3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24个,专项奖8个。在张宇老师指导下,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生孙欣月、马悦婷、高志鹏完成的《乌拉特后旗瑞峰铅冶炼有限公司工业房地产破产清算价值评估》获得专项奖。 本次大赛以“探索与创新:面向未来的不动产估价”为主题,旨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估价实践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同学们不仅聆听到估价前沿研究进展及相关课程设计,而且在实际估价过程中对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启发了思维,对未来的专业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9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本科生获“国地杯”第四届大学生 全国土地国情调查大赛优秀奖 本次赛事由教育部高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经济分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等单位承办,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以“国土空间治理与乡村振兴”为主题,旨在鼓励土地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在校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深入了解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与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推进国土空间治理和促进乡村振兴等的实践成效进行调研与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研究成果并进行展示和阐释,以促进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经大赛组委会层层选拔,由我校本科生马悦婷、孙欣月、高志鹏、陈幸玄、王雅祺、秦亚娟六名同学组成的高歌蒙进队报送的项目“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域国土空间优化探索——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三圣太村为例”喜获优秀奖。项目以三圣太行政村为调研对象,在系统梳理相关背景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卫星遥感影像预判,空间格局划分与问卷调查、对点访谈相结合等多维调查方法,深入调查三圣太村的“三生空间”布局现状,挖掘其乡村振兴发展的潜在问题与威胁,构建“三生”一体优化格局,并基于农户意愿得出针对生活空间不同优化类型的差异化发展方案,提出“发展交互式生活生态空间、打造宜居之村、环境提升助推产业落位、产城融合实现多元经营、建设城市郊野休闲基地”的模式,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域国土空间治理提供政策支持。 在学校学院的关心支持下,在张宇、隋洪鑫老师的指导下,该项目衍生作品此前已斩获“博源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三等奖,两位指导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近年来,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精心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性专业竞赛,从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技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与实践能力提升等多角度、全方位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并取得实效。三项竞赛均展现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子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突出的实践能力,愿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能在面向未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继续为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校园活动

4 浏览  ·  0 赞

媒体聚焦 | 《内蒙古日报》:一堂堂冒着热气的“思政课”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校各学院、实验室、办公室等地的广大师生积极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不断推动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近日《内蒙古日报》报道了我校各学院、各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将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使其融合到岗位中、体现到行动上、具体到实践里,演绎出一堂堂精妙绝伦、冒着热气的“思政课”。 一堂堂冒着热气的“思政课” 本报记者:白莲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重要特征有哪些?”“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是?”……进入微信小程序,打开“经管教工二支部专题学习二十大精神自测题”,涵盖多选、填空等形式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自测题跃然眼前。 这是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周瑜设计的小程序。“本着以简单、便捷、易学、便推广的原则,我设计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自测题,分享给支部成员,让大家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周瑜说。   连日来,在内蒙古大学各实验室、办公室、宿舍等地,广大师生通过线上线下阅读、学习研讨、“三会一课”等形式,不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法学院召开的全院教工学习会上,该院院长丁鹏紧密结合学院实际,围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特别是在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高层次人才引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具体工作思路举措,作了切实的安排部署。化学化工学院要求全体党员做到“加强组织学习、结合实际学习、谋划思路学习、体现成效学习”等“四个学习”,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教学科研、抗击疫情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精心谋划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蒙古学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个学院围绕专业实际与学科特色,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讨论会,勉励同学们以志为先,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实现人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饱含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我深感责任重大。”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乌日娜说,“我要结合所学专业优势,为家乡人民谋福利、做实事,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是党员,我先上!”在全面打响校园疫情“清零”攻坚战的时刻,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志愿者服务队、计算机学院学生临时党支部等师生党员队伍勇挑重担,汇聚合力,把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具体实践,一堂堂冒着热气的“思政课”不断上演。   为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内蒙古大学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让党的新理论、新思想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覆盖面、更方便阅读的形式,在全体师生中迅速、深入普及。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学校建设目标,学校通过各项务实举措教育引导全体师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奋斗有我的责任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合到岗位中、体现到行动上、具体到实践里,转化为埋头苦干的强大动力,为科教兴区作贡献。

/ 其它

3 浏览  ·  0 赞

化学化工学院王建国教授团队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王建国教授团队在癌症光诊疗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题目为“A Facile Structural Isomerization-Induced 3D Spatial D-A Interlocked Network for Achieving NIR-II Phototheranostic Agents” (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212673)。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博士研究生冯丽娜、李纯斌和刘玲秀,通讯作者为我校姜国玉副教授、王建国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内蒙古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单位。 近红外二区(NIR-II)有机光诊疗试剂在活体组织中具有较低的组织吸收、散射和自发荧光干扰,可以大大提升荧光成像的组织穿透深度和分辨率,在生物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已报道的NIR-II有机光诊疗试剂中,常用的分子设计策略是基于扩大π共轭长度或增强D-A作用来实现,但这类分子通常具有较差的水溶性,利用基质封装技术形成聚集体纳米粒子(NPs)是增强其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的普遍策略。然而,在封装过程中有效调控分子堆积方式构建NIR-II有机光诊疗试剂的设计策略未见文献报道,如能顺利实现则为NIR-II有机光诊疗试剂的构建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有效的方法。 王建国教授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分子结构与分子堆积方式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了一种结构异构化诱导三维空间D-A互锁网络策略,在纳米封装过程中调控分子堆积方式,设计了一种具有优异的光热稳定性、高光热转换效率和活性氧生成能力的NIR-II有机光诊疗试剂。 首先,作者通过一步无金属催化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将3,6-二甲基取代的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作为受体单元与给电子的甲氧基萘醛偶联,设计合成了两个D-A-D型异构体4MNVDPP和6MNVDPP。光物理测试结果表明,虽然4MNVDPP在溶液态比6MNVDPP有更长的吸收波长,但在形成聚集体NPs后,与4MNVDPP NPs相比,6MNVDPP NPs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178 nm,摩尔消光系数提升至3.71´104 M-1×cm-1,发射波长扩展到NIR-II区。此外,6MNVDPP NPs表现出优异的活性氧物种产生能力、高的光热转换效率(89%)以及良好的光热稳定性。 理论计算和单晶结构表明,由于6MNVDPP具有较大的表面静电势差,在6MNVDPP的晶体中,同层相邻分子通过萘环氢原子和DPP羰基之间的氢键形成双重分子间D-A相互作用;层间相邻分子通过强π-π相互作用同样形成双重分子间D-A相互作用。在三维D-A相互作用的驱动下,6MNVDPP形成了紧密的三维空间D-A互锁网络堆积。而在4MNVDDP的晶体中,无论层内还是层间均只存在单重D-D相互作用,分子堆积形成了二维D-D型J聚集。因此,6MNVDPP NPs表现出了更长的吸收波长、更大的摩尔消光系数以及更强的光热转换效率。鉴于6MNVDPP NPs优异的光物理性能,作者将6MNVDPP NPs经尾静脉注射到荷瘤小鼠体内,利用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对肿瘤组织实现了NIR-II荧光成像引导的光动力/光热协同治疗。 综上,这种由结构异构化诱导三维空间D-A互锁网络策略为NIR-II有机光诊疗试剂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抗癌研究中具有潜在的生物医学应用价值。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和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通讯作者简介: 姜国玉,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9年加入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批“草原英才”,江西省杰出青年。主要从事有机光诊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等各类基金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刊物如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nal. Chem.、Biosens. Bioelectron.等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已授权9项)。 王建国,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6-2018年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2019年加入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内蒙古自治区杰出青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批“草原英才”、江西省杰出青年、赣州市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A3岗、内蒙古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等人才计划。主要从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刊物如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余项(已授权12项),PCT专利3项,美国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地区等基金项目10余项。

/ 科研资讯

2 浏览  ·  0 赞

刘志彧代表: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一流大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意深远、高屋建瓴,领航定向、催人奋进,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承载万千期盼、凝聚全党智慧、具有思想伟力、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行动指南。”能够亲历盛会,党的二十大代表、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心潮澎湃、倍感振奋。   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系列论述,为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目标、任务,就是要在新领域新赛道中赛出好成绩,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打造重要一极。”刘志彧代表认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不懈追求和奋斗目标。”  刘志彧代表表示,内蒙古大学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来学习研究,第一任务来安排部署,第一要务来推动落实。要加强理论武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融汇贯通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铸魂育人,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刘志彧代表说,内蒙古大学要主动融入国家和自治区发展的大局中,加快“双一流”建设,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坚决守住守好意识形态前沿阵地,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课程、科研、实践等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和安排,切实融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贯穿立德树人始终。   扎根祖国边疆,胸怀“国之大者”。“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竞争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刘志彧代表表示。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祝福!丨“云”中连髻同心路 执子之手待月明

这些天,蒙古学学院青年教师成仁化身大白,驾驶着电动三轮车紧张地穿梭在校园里。他和其他驻校老师们一起将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打包好装到车上,拉到宿舍区再一份份地送到学生宿舍;他将一箱箱捐赠的物资进行消杀、搬运、分发,稍有时间,又不断整理着学生们需要物资的消息、催促学生进行健康打卡。尽管忙碌、疲惫,但是成仁怀里揣着难以掩饰的甜蜜。 2022年10月5日,本应是成仁和琪乐格尔的结婚典礼,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计划,他与妻子原本打算回老家举办婚礼。 10月2日,成仁请好了假,带上准备拍婚礼拍视频用的蒙古袍,准备启程回老家时,手机里收到了学院党委书记八格在教职工工作群里发的微信:“校园疫情防控形势紧张,需要老师驻守”,这让他陷入了纠结。一边二人的婚礼是爱情的见证,一边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回想起导师王海梅教授说过:“参加工作以后,认真的对待每一名学生、照顾好每一名学生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好的报答”,瞬间坚定了他留下来的决心。 职之所在,责无旁贷,他放弃婚假,主动请缨、留校驻守,毅然加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线,而婚礼则改成了线上举行。 婚礼那天,成仁老师忙着组织学生做核酸检测、督促健康打卡、校园巡逻值守等工作。 远在家乡的那边,礼炮轰鸣、高朋满座,已经开始了热热闹闹的结婚典礼,一张婚纱照代替着缺席的新人见证着这一美好时刻。在紧张忙碌工作的间隙,成仁掏出手机看一会儿婚礼的视频,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婚礼。 成仁的母亲对此心情十分复杂:“我数着日子等着今天的到来,此刻除了激动也有一点失落,但想起他是坚守在岗位,为了那么多孩子的安全在坚持工作,我很支持也很骄傲”。 “虽然不能给家里的长辈和妻子一个圆满的婚礼,是我的遗憾,但学校有一千多位老师此刻奋战在抗疫的一线,其中有很多老师比我年纪更大更辛苦,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我也应该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很感谢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成仁说。 虽有遗憾,但爱不会缺席,世间所有美好的感情,都会在人与人的关怀与理解中找到归宿,病毒阻隔不了爱与温暖,真挚的祝福和爱的誓言让这场特殊婚礼相聚在“云端”。

/ 图片

2 浏览  ·  0 赞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来我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并与校领导班子一同进行现场流调

10月13日上午,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来我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并与校领导班子一同进行现场流调。她逐一盯对感染病例、密接人员转运隔离情况,强调要以对每位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快速坚决斩断疫情传播链条。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我校举办首届“实验室安全宣传月”活动

9月28日上午,我校2022年实验室安全宣传月开幕式在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学校副校长刘永斌,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原处长、教育部首届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冯建跃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院长王勤教授(线上)、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及师生代表2000多人线上线下参加了会议。学校实验室与实验设备管理中心主任刘崎峰主持开幕式。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全力以赴抓好实验室安全工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我校于9月28日至10月28日开展主题为“强化安全意识 共建平安校园”的实验室安全宣传月活动。 开幕式上,刘永斌代表学校致开幕词,他向出席启动仪式的各位专家、同志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内蒙古大学实验室安全建设的单位、社会各界人士、老师、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此次实验室安全宣传月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刘永斌强调,实验室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要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宣传月活动是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动,集中时间和精力、以月促年,大力普及实验室安全知识,弘扬实验室安全文化,有力助推实验室安全工作。 刘崎峰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安全宣传月的活动日程和活动内容。 冯建跃和王勤分别作了《高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与教育部安全检查概况》和《担当作为 做实验室安全的守护者》的精彩专题报告。报告结合生动详实的案例、图片对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实验室安全中常规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给出很好的解决建议。老师和同学们听完都感觉受益匪浅。 刘崎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在上级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内蒙古大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以实验室安全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推动内蒙古大学实验室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围绕主题,协同推进,确保实验室安全宣传月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认真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把安全理念融入师生的行为自觉,最终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使师生们形成“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校将通过举办专家专题报告、安全宣教巡展、实验室安全知识闯关、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等多种系列活动,不断强化全校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推动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力争形成内蒙古大学安全教育的品牌活动。

/ 其它

3 浏览  ·  0 赞

榜上有名!我校2022届毕业生渡澜入选首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

9月22日,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动仪式现场。一项旨在支持青年作家成长的计划——首届(2021-2022)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隆重揭晓。青年作家孙频、郑在欢、渡澜获选,这也意味着,由作家王蒙以个人稿费出资成立的“王蒙文学发展专项基金”结出了第一枚硕果。对王蒙先生来说,这一基金的设立寄托着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深情担当,和对新时代文学、对一代又一代青年写作者的热切期待。而对广大青年作家来说,这既是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他们面向未来、展开无穷创造的新的开始。 活动现场,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北京出版集团董事长康伟等出席活动。 邱华栋宣读了获选作家名单及推荐语。评委会认为,渡澜的写作在汉语内部展现出独特的草原音调。她将古老文明的青山迢递,接续进先锋文学的叙事传统,呈现着超越性别与年龄的强悍能量。她在元小说的意义上处理生与死,万物有灵,同生共死,她将顺应自然的文明潜意识,转化为细节繁盛却总体寓言化的当代形式。进而以这种形式,去触碰现代性之人欲与天理的基本命题。 作家简介 渡澜,女,蒙古族,1999年出生,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人。曾就读于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大学就读期间在《收获》《草原》《人民文学》《青年作家》《十月》等发表小说约10万字。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ESI全球前1%学科+1!

9月8日,根据科睿唯安公布的最新一期ESI数据(论文统计时间为2012.1.1-2022.6.30),内蒙古大学材料科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成为继化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后,学校第4个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的学科。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简称ESI)是一个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深度分析型研究工具,其功能为分析特定研究机构、国家、公司和学术期刊的研究绩效。在22个专业领域内分别对国家、研究机构、期刊、论文、科学家进行统计分析和排序(如某个学科进入ESI,即指在该学科近10年发表的SCI/SSCI论文的被引次数排名进入全球所有在该学科已发表SCI/SSCI论文的机构前1%)。其对机构的分析主要是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辑10年的滚动数据,每2个月更新一次。

/ 科研资讯

3 浏览  ·  0 赞

我校毕业生杨宁荣获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近日,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公布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奖毕业生名单,我校2017届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杨宁获此荣誉。 杨宁,内蒙古大学2017届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边防总队服役,现任职于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先后参与党的二十大、建党100周年等执勤任务以及疫情防控、“北疆2022”全区反恐怖综合演习等工作。 “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是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共同指导,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出资,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项目。旨在奖励赴基层就业并做出突出业绩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和普通高校指导服务大学生赴基层就业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逐梦青春、历练成才。经各高校组织推荐、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奖励委员会复核、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认全国共有398名优秀高校毕业生获奖。 作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的获得者,回望自己过去的选择,杨宁建议高校毕业生:“不要好高骛远,到最基层、最一线、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 校园活动

3 浏览  ·  0 赞

青春赛道,奋力奔跑 | “升研榜单”来了!③

青春赛道,奋力奔跑 那年那月那个孤独的考研人 那条寂寞的考研路 那颗执着的考研心 那份坚定的考研情 那个发光的考研梦 那些一个人走过的夜晚 看过的清晨 在这一刻突然就有了意义 桃李湖畔的书声琅琅 图书馆里的奋笔疾书 卓越楼前的铮铮誓言 终于在这一刻尘埃落定 初心未负,梦想终成 IMU官微特此推出 “升研榜单”系列推送 一起来感受收获与荣光 一起来汲取信心和力量 一起来遥望IMU的诗与远方 今天来看看 哲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升研榜单吧

/ 校园活动

3 浏览  ·  0 赞

图书推荐 | 夏景美如斯,正是读书时(二)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 书籍可以 眼睛欣赏不到的风景 书籍可以 嘴巴表达不出的情谊 书籍可以 这个假期 老师们为IMUers精心准备了 夏日阅读系列书单 一起来享受悦读时光吧 好书推荐 01 《数学之美》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数学家乔丹·艾伦伯格,在《妖怪数学》中讲的,控制数学常识,就像戴了一副X射线眼镜同样,能够透过理想错综庞杂的表面现象,看清其本质。 今天要分享的《数学之美》这本书,就是要解开手机和电脑应用背后的数学知识。有读者说,读了这本书,才发现问题我们自己之前在书本上学的函数关系方程、余弦计算公式、线性代数、概率论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确实有实实在在的应用。就仿佛一直在不断训练场内枯燥地进行研究各种不同跳跃能力训练,练习穿梭交通锥、快速摆腿的足球发展运动员,上场进行了一场货真价实的比赛,才发现原来人们日常的那些学习训练真得很有用,也很重要。 推荐人:岳利清 数学科学学院 02 《模式识别——使用MATLAB分析与识别》 图片 《模式识别—使用MATLAB分析与识别》以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为宗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各种相关分类器设计及相应的 MATLAB实现程序。全书共分为11章,内容包括贝叶斯决策、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线性判别分析、非线性判别分析、组合分类器、无监督模式识别、特征选择、特征提取半监督学习以及人工神经网络,覆盖了各种常用的模式识别技术。 推荐人:李建秀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03 《互联网+煤矿监控与通信》 本书分析总结了煤矿信息化和智能化特点,提出了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架构、要求和发展方向,探讨了矿山大数据与物联网,矿井移动通信网络,矿井人员定位与动目标监测,矿用机器视觉,矿井无线电安全,矿用导航控制,矿用可见光通信等;介绍了煤矿监控、通信、监视与宽带传输新技术;分析了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以及2004年以来全国煤矿事故特点等。本书可作为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类专业师生的科研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矿井监控、通信、信息化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科研与工作人员使用。 推荐人:范伟强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04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著名的政治学家、公共行政学家、0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代表作。本书从理论转移到现实中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聚焦除了依靠政府和市场,是否还有其他解决之道,论述了“公地”治理中集体行动的逻辑,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理路径。 推荐人:宋向嵘 公共管理学院 05 BOOK SHARING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作品。全书由18篇散文组成,记录了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期间自耕自食,与飞鸟、田园、森林、湖泊为伴,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思考人生、重塑自我的历程。这本书崇尚简朴本真,追求精神的安宁,语言直击人的心灵,能引领读者以平和、沉静的心态去重新思考人生目标和生命的意义。 推荐人:胡玉春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06 BOOK SHARING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从名字上看,你会以为这本书是一个“鸡汤类”的书,里面可能充满各种励志类的鼓励性“空话”,但实际读完,你会发现作者总结了很多我们学习生活中都会碰到的各种问题的答案,比如:“如何平衡学习工作与生活,不过度偏向一方,实现生命中真正的成功和意义”、“长期都在赶Deadline的人,看上去很忙,实际上都在做紧急重要的事,而缺乏对重要不紧急事情的关注,长期下去会被焦虑、压力或者拖延压垮”、“如何既付出努力也不过于努力,不影响将来持续付出努力的能力?”等等,相信看完这本书,通过“七个习惯”,我们的很多问题都会得到“恍然大悟”的解答。该书被福布斯称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类书籍之一”,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首长达30年,作者史蒂芬·柯维的思想成就被认为与卡耐基、拿破仑并肩比齐。 推荐人:卫银栋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夏光正得意 繁花似锦觅 亲爱的IMUers 快来一起遨游书海 开启精神之旅吧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同心战疫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兼学工办副主任白云波:勇担责任,不负使命

疫情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投身在学生工作一线,严格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最平凡朴实的行动,守护着校园的稳定和学生的健康,用坚守、温情、细致与爱,为学生保驾护航,诠释着学生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自9月28日校园封闭管理以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学工办副主任白云波连夜“逆行”驻校,50多天里,他与在校学生同呼吸共命运,一起筑牢校园疫情防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 坚持思想引领 落实防控责任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白云波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通过走访学生宿舍、召开线上交流会等形式关心慰问学生,了解同学们实际困难并积极解决,及时缓解同学们的不安情绪。他第一时间向学生传递最新疫情情况以及学校的相关防疫政策,教育引导同学们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各项规定,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 做好数据摸排 确保精准施策 疫情当下无小事,白云波迅速制定出合理高效的工作方案,结合学校要求,仔细摸排所有学生相关信息、分门别类完善各类学生监测表格、确保信息准确并时时更新。他建立了本科生各班和研究生各导师组的联络员网格化管理体系,每日摸排报送学生健康及核酸检测情况,提醒学生按时进行健康打卡,数不清拨打过多少个电话、回复过多少学生关心关切的提问、主持过多少次线上会议、整理过多少条疫情相关信息、报送过多少条防疫相关数据,面对繁杂枯燥的信息收集统计工作,他恪尽职守,做到态度严谨、工作细致、底清数明,在时间紧迫和疫情复杂的情况下,严格按照要求,按时间节点报送大量信息。 护送转运隔离 守护学生安全 自10月中旬以来,白云波先后两次护送密接学生赴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两地转运隔离。在隔离期间,除了隔离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外,他还同时承担着学院数据统计、通知传达、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千余名学生返乡数据统计上报等工作,面对大量繁杂的数据,为了保证及时传达、准确上报信息,他经常彻夜不眠,通宵守在电脑前整理数据、填写各类表格,只为同学们能够尽早安全返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学院在校学生和校外隔离学生已陆续安全有序返乡,白云波带队在鄂尔多斯隔离的所有学生均已安全返乡,白云波也于11月12日顺利凯旋。 天寒情暖,初心不忘。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白云波勇担责任,不负使命,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守土尽责,挺身而上,把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化作无声的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 战疫特写

2 浏览  ·  0 赞

“杜蒙羊”新品种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11月24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公示了2022年香雪白猪等10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亚丁牦牛等3个畜禽遗传资源审定鉴定结果。我区自主培育的“杜蒙羊”新品种名列其中,这是我国培育的首个适应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专门化肉羊新品种。 “杜蒙羊”新品种由内蒙古赛诺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育而成。我校作为培育单位,主要完成了杜蒙羊育种方案设计、性能测定记录、遗传评估、分子辅助育种、系谱鉴定以及高效扩繁和推广等,为杜蒙羊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杜蒙羊”新品种是以杜泊羊为父本,蒙古羊为母本,经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群体扩繁三个阶段选育而成,经过20多年的培育,目前已选育了20多万只生产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的群体,适应农区舎饲、半农半牧区放牧补饲等多种养殖方式。杜蒙羊成年公羊体重为85.88公斤、母羊体重为62.76公斤 ,公、母羊6月龄屠宰率分别为50.15%和48.83%,平均胴体重为24.58公斤,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杜蒙羊”经产母羊繁殖率达到了157%,截至2022年11月,杜蒙羊累计向内蒙古自治区及山东、宁夏、甘肃、新疆等地推广270余万只,实现产值54亿元,直接增收超过8.64亿元,为实现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牧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多年来,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研究员、王建国研究员带领团队,与国内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组成内蒙古肉羊种业创新联合体,以实现优质种源自主可控为目标,通过建立优质肉羊联合育种技术体系,聚焦制约肉羊种业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产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芯片”。今后,我校将聚焦国家和自治区战略需求,持续加强与内蒙古赛诺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开展肉羊等优质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支撑自治区种业振兴。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学宪法 讲宪法 | 宪法朗读接力进行时②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教育系统学习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根据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相关工作安排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通知》要求,在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由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普法活动——内蒙古大学宪法朗读接力活动。 由蒙古学学院带来宪法朗读接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至第七条 朗读者:蒙古学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冰心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带来宪法朗读接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至第十四条 朗读者: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社会工作专业 崔冉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十四条 国家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 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带来宪法朗读接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五条至第二十一条 朗读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鄂南佩钰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第十六条 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第十七条 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 第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 第十九条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 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二十条 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 第二十一条 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街道组织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 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 主题教育

1 浏览  ·  0 赞

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推进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郑宏范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从“两个结合”的理论维度,强调“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维度,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3年1月4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文化担当,为在新征程上更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重要遵循。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体现中华文化最深层次的文明印记和基因血脉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创造了交相辉映、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体现中华民族共同历史和情感记忆的一系列代表性符号和形象,比如长城、中华龙、中国结、二十四节气等。这些符号和形象独一无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凝结着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体现着中华文化最深层次的文明印记和基因血脉,是代表中国形象、展现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气质的重要载体。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文化认同的基因纽带。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各民族共有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识,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共享文化映像,是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在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历史叙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效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提供了深层次支撑。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文化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泱泱中华,从古至今,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融汇各民族优秀文化,并不断革新发展,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成为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新征程上,我们赓续中华文脉、传承文化基因,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中华文化宝库中这些独具特色的符号和形象,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为民族复兴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亮丽名片。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声音越来越有说服力、影响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国际影响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在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必须正确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不断挖掘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所蕴含的世界性品质、所体现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关怀,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 深入研究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中华文明的特质和形态,正是通过不同的符号和形象展示出来,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社会习俗、思维模式等,让人们可知可感。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我们对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作深入系统的挖掘、梳理、研究、阐释,提炼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汇聚起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强大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厚的思想底蕴和文化资源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依托各类高端智库、高校院系、科研院所、艺术研究机构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有效甄别和筛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基因,加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研究,深化中华文明史研究,深入研究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明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推进“两个结合”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文明形态的实践逻辑。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挖掘阐发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文明智慧结晶和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力量。 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已经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血脉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强对党的革命历史研究,用完整的画卷、丰富的史实、鲜活的事例,增强干部群众由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要加强对当代精神的研究阐发,弘扬阐释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等时代新风,鼓足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要加强对新时代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例的挖掘,总结提炼出像“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英雄小姐妹”那样脍炙人口的佳话,让更多的先进事迹、符号形象广为人知。 以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为抓手 推进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凝结着中华民族至善至美的智慧神韵,是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之源。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我们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着力打造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书籍、舞台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美术作品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要深化宣传教育阐释,从历史文化遗产中厚植中华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努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加强历史文化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准确运用现有史料,持续挖掘整理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遗址遗迹、口述史料等。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运用,在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数字化展示、时代化表达、艺术化呈现。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规家训、村规民约,帮助人们辨识是非曲直,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理思想和生活智慧。要打造传统文化体验平台,发展“文物+旅游”“非遗+科技”等新业态,推出经典阅读、礼仪普及、文化沙龙、大众讲座等,让人们在沉浸式、互动化学习体验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要加强创作研发生产,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项目产品和文艺精品。要聚焦中华文化主题,聚力推出一批国家象征、语言文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当代精神文化、人文地理等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打造海报挂图、公益广告、展览展陈、文艺栏目、直播互动、纪录片、广播剧、融媒体产品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和人文底蕴,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佳作。要积极探索“研学+创演”“文物+竞答”“解读+体验”等新形式,结合诗词典故、民间传说、民歌民谣等历史文化知识,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华历史故事、民族团结故事。要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深入挖掘和保护利用长城、黄河等中华民族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重要象征,结合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华文明魅力,让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 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也是加强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落脚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精心提炼、充分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文化符号和形象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善于运用文化符号和形象IP来创作生产海外受众喜爱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文创产品等,依托推特、脸书、图享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让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以创意化的表达“出圈”“出海”,更好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要实施精准对外传播策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化阐释、时代化解读、国际化表达,贴近国外受众特别是“Z世代”等喜爱的潮流文化、时尚元素、美术音乐、动漫科幻、元宇宙等,使中华符号、中国元素通过生动的表达流行海外、蜚声国际。要深入研究国际传播规律,积极构建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走出去的战略体系,统筹专业机构、高端智库、高校、外宣媒体等阵地和力量,发挥知名学者、文艺名家、体育明星、非遗传承人和知华友华“朋友圈”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国价值体系,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等走向世界,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 其他

4 浏览  ·  0 赞

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述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阔步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昂扬奋进。 掌握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盛夏时节,上海兴业路。中共一大纪念馆内,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 这本只有56页,却伴随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壮大的小册子,正是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 2012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大家讲起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真理的味道为什么甜?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真理的味道为什么甜?因为百年来真理养分滋养神州大地,孕育盛世中华累累硕果。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一个理想崇高、志向远大的党,一旦掌握了科学的思想,就能够历经磨难而无往不胜。 翻开风雷激荡的百年史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理论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是马克思主义最伟大、最生动的实践—— 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老一辈革命家旧居。 黄土高原山坳的窑洞内,书桌、地图、笔墨、油灯、火盆……处处是历史的讲述。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写下著名的《矛盾论》。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方法论。 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时,着力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站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努力“富起来”;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强起来”。 矛盾观、群众观、实践观、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彻底改造了这个古老的国家,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彻底改写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版图。 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充分彰显。 从时代的山巅回望,能更清晰地看到理论和实践交相辉映、彼此呼应的历史轨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当今世界“真正的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在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中,中国共产党人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这是把握规律、发现趋势的敏锐眼光。在宏阔的时空坐标上洞察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时与势”,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 这是谋幸福、谋复兴、谋进步、谋大同的胸怀担当。坚定人民立场、担当民族使命,关注人类命运、展现天下情怀,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是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恢弘气魄。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这是整体把握、辩证分析、与时俱进的深谋远虑。观大势、谋长远、布全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论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的自觉意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坚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打主动仗、下先手棋,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是一抓到底、务求全胜的鲜明风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钉钉子”的韧劲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这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力量。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从原理到道理、从道路到出路、从方法到办法,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定律”“公式”,来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时代课题”——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更加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走过五百年历程的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出发,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激发出致力千秋伟业的壮志豪情;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度,升腾起万千气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充满自信,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昂扬向上、自立自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个手握真理的大党,一个底蕴深厚的民族,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必将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踏上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全党正在进行的一个新的大学习,是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的新的大动员。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今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话语,指明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实践证明,“两个结合”做得越好,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就越强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六个必须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我们理解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金钥匙”。 把握理论逻辑,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 2022年春节前夕,迎着飘飘洒洒的雪花,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山西段村蔡文明家,和大伙儿围坐在客厅,一笔一笔算起收支账。 2012年,也是寒冬时节,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太行山深处的阜平“看真贫”,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 两度踏雪,一路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以掷地有声的誓言,为新时代“答卷”起笔。 千秋伟业,人民江山。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 人民至上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信自立彰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信念,守正创新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要求,问题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胸怀天下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追求……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把握历史逻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在孔子故里,倡导“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考察敦煌莫高窟,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走进岳麓书院,凝望“实事求是”匾额,感叹“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来到九曲溪畔朱熹园,提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遗产、追寻文明根脉,对中华文化自信自强、中华文明永续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游客参观位于福建武夷山朱熹园的武夷精舍(2022年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今年6月1日,总书记来到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步入兰台洞库库架深处,仔细观摩珍贵文物,感受着古老文明传承至今的气息和底蕴:“走一下,体会一下。这些雕版、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六个必须坚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人民至上汲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的经验;自信自立体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守正创新传承“守中致和”“革故鼎新”“与时偕行”的理念;问题导向发扬“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传统;系统观念凝结“九州共贯”“多元一体”“见微知著”的智慧;胸怀天下发展“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把握实践逻辑,凝结新时代伟大实践经验精华——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沙”,是此行的主题。 走进正在治理的沙地,看着那些在风沙中坚韧生长的树木,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 两年多前,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点明要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增添一字,正是系统观念的生动诠释,既有“一盘大棋”的全局观,也有“以点带面”的方法论。 新时代、新征程,大格局、大战略。在作答时代课题、擘画长远未来中,一个个关键处落子相连成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空间。 新时代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打赢脱贫攻坚战、疫

/ 主题教育

3 浏览  ·  0 赞

IMUers的寒假Vlog收录中④

假期快要结束 回想起来 都有什么有趣经历呢? 来看看我的假期碎片记录吧! 假期是将生活调回自己喜欢的频道 而最好的状态是 一点一点向自己喜欢的东西靠近 忠于自己,热爱生活,知足上进

/ 学生原创作品

3 浏览  ·  0 赞
1...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 145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