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藏

总计 15779 今日 0

由 35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内蒙古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国家能源基地绿色化数字化双转型高端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

8月8日,我校和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内蒙古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国家能源基地绿色化数字化双转型高端论坛在呼和浩特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刘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ESG研究所所长、香港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国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一级巡视员黄彦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朱晓俊,我校校长武利民、党委副书记乔彪、副校长杜凤莲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区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杜凤莲主持。 武利民致欢迎辞,他表示内蒙古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务实举措,也是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对加快推进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朱晓俊在致辞中表示,内蒙古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必将成为能源领域高水平的基础理论和战略决策的重要学术平台、双碳与能源领域的高端智库、高水平的学术开放交流平台,在提升内蒙古能源低碳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金力院士在致辞中肯定了成立内蒙古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在更好地推动中国能源低碳转型和能源基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希望复旦大学和内蒙古大学的合作能不断深入,助力内蒙古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随后,乔彪主持揭牌签约仪式。复旦大学吴力波教授对研究院、智库联盟及产教融合基地情况做了详细汇报。金力、黄彦斌、王敏和武利民共同为内蒙古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揭牌。武利民为张人禾院士颁发了研究院荣誉院长聘书、为刘合院士颁发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中国国家能源基地绿色化数字化双转型发展智库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共同签约,“内蒙古能源经济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单位代表共同签约。 仪式结束后,张人禾院士、刘合院士、何国俊教授分别作主旨报告。 下午,首届中国国家能源基地绿色化数字化双转型发展高端论坛召开闭门圆桌会议和青年学者论坛。在闭门圆桌会议上,智库联盟成员单位的领导、国内能源与碳中和领域多位顶尖专家围绕能源基地绿色化数字化双转型的关键问题、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过程中的关键挑战开展了闭门研讨。与会专家还为进一步跨高校联合研究规划了图景,开启了智库联盟的合作与共建。在青年学者专场,学者们围绕“双碳”目标下能源系统转型与地球系统的耦合关联、气候治理集体行动、可再生能源价值链的金属足迹和间接成本、碳捕集技术优化部署、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气候变化适应性和健康效益、分布式光伏发展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内蒙古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是内蒙古大学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化数字化低碳转型,在复旦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研究机构。研究院荣誉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刘合教授担任,院长由复旦大学吴力波教授和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杜凤莲教授联合担任。 研究院聚焦资源型区域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挑战,以国家能源基地建设为中心议题,开展多学科融合交叉的学术攻关、人才培养和咨政研究,旨在充分发挥自治区高校能源经济、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科科研优势,聚合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合作新生态,力求成为“双碳与能源”领域国家和区域层面交流对话的高端智库平台,以及自治区一流的、集咨政研究、科教融合、学术建设和对外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机构。

/ 科研资讯

3 浏览  ·  0 赞

我校加入BESIII国际合作组

11月28日至12月2日,北京谱仪III(BESIII)国际合作组冬季会议在线举行。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徐庆年博士代表学校作申请报告,经过BESIII合作组机构理事会审议和成员单位投票,一致通过了内蒙古大学加入BESIII合作组的申请。至此,BESⅢ国际合作组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84个成员单位,成员超过50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大学/研究所,欧洲亥姆霍兹研究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国外大学/研究所。我校成为BESIII合作组成员单位后,有权限分析北京谱仪上获取的全部数据、使用全部软件库,并拥有其全部文章的署名权。 运行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上的BESIII实验是中国主导的首个国际性的大科学装置。历经两次重大升级(前期为BESI和BESII),最早由李政道教授提议建设,并在1984年10月7日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奠基。BESIII实验自2009年开始运行以来,已经在tau-charm能区采集了大量的数据样本。基于这些数据,粒子物理学家可以精确研究粲重子、璨介子衰变的动力学机制;也可研究轻强子谱、重子的电磁结构以及重子谱和粲偶素谱;还可通过寻找新形态物质(如胶球、四夸克态、分子态等)来深入理解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此外,BESIII作为高精度前沿实验的代表在深入理解宇宙的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来源、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和格点QCD等研究方向具有决定性优势。 成为BESIII合作组成员有利于我校在高能物理、粒子物理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合作,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高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基于BESIII实验,我校将在部分子碎裂函数、璨重子、璨介子等方向开展研究,并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在一些重要物理研究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 科研资讯

3 浏览  ·  0 赞

足球频道:系统对标训练,内蒙古大学男足新年力争佳绩!

春季开学季,内蒙古自治区的各大高校陆续进入了新学年的学习生活周期。内蒙古大学作为首批开学潮的高校之一,校园男子足球队也进入了新学年的恢复备战节奏之中。 内蒙古大学男子足球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内的老牌劲旅,在自治区组织的各项大型赛事中屡获佳绩。新学期伊始,内蒙古大学男子足球队早早的便开始了新学年的训练计划。考虑到刚刚经历了一个寒假的休息,队员的身体机能和状态还处于比较放松的情况。内蒙古大学男足主教练周庆谊制定了系统的针对性训练,来帮助队员尽快地调整状态。 内蒙古大学男足主教练周庆谊表示队员们身体状况整个来说还是略显不足,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尤其是在过年期间还是活动量偏少,身体机能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差,在球的技术和球性球感方面也不是很好。内蒙古大学高水平男足球员翟吉龙也表示,长时间缺乏系统性的训练,自己的心肺功能并不是很理想,大量的运动过后就会有喘不上来气的感觉。 用系统的训练来针对性改善队员的身体状态,是高校足球教练员的必备技能。毕竟校园足球有别于职业联赛,一年中的寒暑假期间很难保证系统性的训练。因此,开学后尽快调动队员的身体状态便成为了一大课题“由慢到快,从有氧到无氧”,便是周庆谊多年带队总结而来的经验。周庆谊表示在进行一周的恢复之后,后期会为球队联系一些其他高校的球队,在实战中进行技战术的细化。 之所以在新学年开始后格外强调队员的身体恢复情况,是因为2023学年内蒙古大学男子足球队有着一项极为重要的赛事任务,那便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作为全区大学生每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会,内蒙古大学男子足球队自然想在这样的重大赛事中力争佳绩。尤其队中一些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四学员,更是想为内蒙古大学和自己的校园足球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 校园活动

2 浏览  ·  0 赞

我校基层党组织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七)

我校党委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学出干劲、学出担当,不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12月4日,外国语学院邀请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志忠为全院教师及学报编辑部全体员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张志忠教授以《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全面学习把握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题,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三个好”、深入贯彻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和开展反腐败斗争等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国珍做总结发言,感谢张志忠教授为全院教师作了一场十分精彩的宣讲,既带领大家回顾了波澜壮阔的党的奋斗史,了解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大意义,又鼓励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树立大历史观,启发性强。 11月24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夜校第四期学习活动。会上,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吴岩带领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内容。通过学习,本科生党员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方面感触颇深,深刻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纷纷表示作为青年一代要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要做到不忘本、留住根、守住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12月3日,体育学院全体教职工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举行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集体备课会。会议由院长王文杰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温毅刚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与大家进行了再学习、再理解,孙吉旺、李慧君、刘忠良、屈家乐、马卉等5名年青教师就开设的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会议要求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挖掘党的创新理论中相关的课程思政融入点,以点带面,秉承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精心备课,深入浅出,用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以新思想指导和培育时代新人。 我校团委组织各学院团总支以“学习党的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依托“三会两制一课”,以青年大学习、座谈会和研讨会为抓手,组织407个团支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学习情况同步上传到智慧团建进行线上记载。 10月29日,组织开展了“踔厉奋发启新程 勇毅前行做新人”——党代表对话青年座谈会。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学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与团学干部、青年学生相聚云端,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刘志彧书记对我校各级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11月25日下午,团委党支部成员、团委兼职团干部集体重温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支部书记周琳娟从党的二十大的重要论述、“五个牢牢把握”和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三个方面领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 11月26日,组织全校402个团支部共17000余名团员在线收看“学习党的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云团课。各学生组织学生干部、校级青马班成员在线收看,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以团支部学习的形式在支教地集体观看。 12月2日中午,组织召开共青团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推进会,团委各科室负责人、各学院团总支书记、副书记参会。周琳娟解读了《共青团中央关于全团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对未来一个时期我校共青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进行了安排布置。 校团委将全面理解和掌握大会精神和战略安排,深刻领会大会对党的青年工作的战略性要求,将业务工作与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合,全面谋划、协同推进,分阶段落实落细。

/ 主题教育

2 浏览  ·  0 赞

全国生态日丨乌梁素海的“新生”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岸边,芦苇苍翠,百鸟翔集。这里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素有“塞外明珠”之称。乌梁素海与四周的沙漠、平原、山脉、草原组成了一个山水林田湖草沙共融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人们很难想象,眼前这颗天蓝、水清、鸟成群、鱼满仓的“塞外明珠”,在20多年前一度成了当地的“生态之患”。 关停重污染企业、建立污水处理厂,“就湖论湖”的治理方法有成效,但只在一时。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一生态理念。4年后,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又将“草”纳入这个体系;2021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一字之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乌梁素海开始了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的全要素综合治理。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总书记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逐渐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8月15日是第一个“全国生态日”,让我们共同建设美丽中国,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我校进入“大学生足球公益项目”高校名单

内蒙古大学进入“大学生足球公益项目”高校名单 记者:白莲 记者从内蒙古大学获悉,近日,在内蒙古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体育学院共同努力下,该校成功进入由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大学生足球公益项目”第一批20所高校名单,获得资助金51万元,首批发放35万元。 该项目旨在推动高校足球运动发展,促进高校足球文化的普及和推广。通过足球赛事、足球嘉年华等活动,激发高校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弘扬足球运动精神,增强大学生公益意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大学校园生活。 《内蒙古日报》( 2022年12月06日 06版)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公共管理学院丛志杰:立德树人,启润心智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之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内蒙古大学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不懈奋斗。 植根北疆办大学、立德树人育英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书写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教育新篇章。内大官微发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系列人物报道,本期推出的是公共管理学院丛志杰。 人物介绍:丛志杰老师 三尺讲台,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万栋梁。丛志杰老师将教书育人与传道授业的理想与情怀结合在一起,不仅在教学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而她自己也在成长的道路上步步迈进。丛志杰老师自1985年留校任教以来,与内蒙古大学一起经历了近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她始终怀揣着立德育人的信念,以一颗热忱之心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踏实肯干,甘于奉献,始终保持初心,做好本职工作。这四十载,她见证了内蒙古大学发展得愈来愈好,内蒙古大学也见证了她的成长。 潜心教学,遥望星河 2002年1月份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丛志杰老师便来到了公共管理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一起成长,度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当时,公共管理学院整合了学校行政管理、政治学等相关学科,老师基本上都是从其他学科转型调整过来的。专业课老师还是很紧缺,而且老师要尽快的熟悉新的课程。这个时期,丛志杰老师和其他最早进入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克服了好多困难。丛志杰老师提到当时公共管理相关的资料很紧缺,同时还有经验上的不足。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们一步一步地开拓,2003年行政管理硕士点和mpa硕士点并于2004年开始招生,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充满干劲,一步一步地努力,为公共管理学院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7-2015年丛志杰老师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期间,在学校及学院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公共管理学院抓住发展机遇,在教学管理、“质量工程”建设、学位点及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批了自治区培育学科、3个自治区品牌专业、4门自治区精品课程及2个校级教学团队、10多门校级精品课程。丛志杰老师在这些工作中尽职尽责,显示出了较好的领导、协调及合作能力,受到学院老师、学生们的信任与好评。 丛志杰老师不断思考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把人类发展基本规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因此丛志杰老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主持编写案例教材《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编写的案例“乌兰牧骑:与草原和时代一路前行”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入库案(201712520476)。从2015年开始,连续五年积极参与了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丛志杰老师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学科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科学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风严谨。发表了《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公共政策:调整与创新》《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策困境及其化解》等论文30余篇,主编《内蒙古地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研究》《内蒙古应急管理报告2018》等著作3部,参编《内蒙古社会建设70年》等著作3部。主持国家民委、自治区规划办、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社科联等省部级重点或一般科研项目十余项。有4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等全文转载;2篇研究成果入选《内蒙古发展文萃》;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先后3次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内蒙古应急管理报告2018》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 育人成才,熠熠生辉 丛志杰老师大学本科毕业时,怀着对教师崇敬的心情选择了留校任教,带着对职业的热爱从教四十年,从未动摇过这份教书育人的决心。丛志杰老师说:“教师这个职业平凡中包含着挑战,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去充实,像我这种从公共课转到专业课教学的老师,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不同的课程体系,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方法,自己首先要弄懂弄通,然后再去教给学生,虽然一年一年的重复,但是在重复的过程中要求老师进步,不断的去迎接这种挑战。”丛志杰老师认为应该有坚持的理念,坚持自己的学术态度,坚持做人的底线,把自身优秀品质作风始终如一的坚持下来。丛志杰特别谈到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名言:“教师的素质是年轻人的精神支柱。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丛志杰老师满怀热情,积极引导学生参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得到成长。作为指导教师,丛志杰老师2009年带领学生参加了在东南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并获得优秀奖。这也是我校本科生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2017-2020年指导研究生积极参加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获一等奖 2 次,三等奖 3 次。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及校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在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两项,获自治区一等奖及校级三等奖。指导2018级研究生魏锦鹏编写的案例《莫使乡愁无处寄,却把故乡作他乡》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心入库案例(202012520085),这也是迄今为止公共管理学院唯一一篇由学生编写的入库案例。 在学生眼里丛志杰老师是这样的: 第一,丛志杰老师是“立德树人的师者”。在校学习期间,丛志杰老师始终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将其贯穿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注重在潜移默化中锤炼学生理想信念、品德操守,丛志杰老师讲得最多的就是要求大家秉承内大“求真务实”的校训,无论在校做学问,还是毕业干工作,都要先做人、后做事,丛志杰老师自己带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第二,丛志杰老师是“启润心智的学者”。记得丛志杰老师当年讲授《公共政策学》课程时反复强调,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有强烈的公仆情怀和问题导向,一定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加工作后从基层一路走来,经历并见证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多项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深切感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最根本的立场,坚持问题导向是最基本的素养,解决问题能力是最核心的本领等等,这些认识与丛志杰老师当年的谆谆教诲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在工作实践中持续升化认识、在组织培养中持续提高本领。 第三,丛志杰老师是“严管厚爱的长者”。丛志杰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一贯比较严格,在学业上阅读的书籍量、查阅的文献量、撰写的工作量等都会给学生定标准、明任务,定期查验学习成效,甚至对学生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都逐一修改、提出要求。在丛志杰老师多年的培养下,学生也养成了笔耕不辍的良好习惯,工作之后倍感受益。同时,丛志杰老师十分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像长辈一样关心学生们的成长进步,帮助大家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困难。 师恩无言,桃李满园 三尺讲台,乐在其中,丛志杰老师始终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光与热。在将近四十年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她始终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铭记于心。2011被评为内蒙古大学教学名师、2012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2013被评为内蒙古大学师德标兵、全国优秀MPA教师,2022年荣获首届“内蒙古大学‘培根铸魂’新时代教师楷模”称号。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我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读书班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结业

12月7日下午,我校举办为期5天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读书班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圆满完成。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结业并讲话。全校领导班子成员、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部分教职工代表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会议。 刘志彧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通过为期五天的学习,大家进一步深刻领悟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深刻领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任务,进一步深刻领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大意义和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同时对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赋予高等教育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和感受。读书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学习,凝聚了力量,振作了精神,增强了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大家一致认为,深学细研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就是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守正创新,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进一步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优化结构,突出服务,强化融合,增强实力,提升质量,从而建设成为自治区高质量的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者和排头兵。 在研讨交流中,刘志彧以《高举思想精神旗帜,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题,从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提升办学治校水平,运用好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勇担新征程上新使命新任务;推进自我革命、内强素质,发扬团结奋斗时代精神等五个方面做了交流研讨。 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密切联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学校未来的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体会,就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谈了工作思路;副校长张吉维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我校本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题、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以“深刻把握‘两个永远在路上’的重大判断,切实推进我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题、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副校长高光来以“服务自治区发展战略需求,努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题、副校长刘永斌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我校高质量服务保障水平的能力”为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读书班期间,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勤,教务处处长周建涛,科学技术处处长牛一丁,社会科学处处长达胡白乙拉,研究生院院长赵海东,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薇,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刘健,生态与环境学院院长李永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副主任阿拉坦宝力格作了交流发言。

/ 其他会议

3 浏览  ·  0 赞

我校师生同上2023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

3月1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2023春季学期大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在线播出,我校精心组织直播时段没有教学任务的师生通过内蒙古教育发布公众号、“奔腾融媒”客户端、电视台、央视频客户端等平台认真收看了课程,反响热烈。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022级 民族学专业 申偲彤 “黄河少年心向党,自信奋进新征程。”当我们观看完开学第一课,我们的脑海中始终跳动着这些字,它们是对满怀信心向未来最好的诠释。在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党的二十大;成功举办了冬奥会和残奥会;成功发射天行一号,中国经济领跑世界,中国成为了自强、自信、开放、包容的社会,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共同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作为当代新青年,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石,我们应该学习祖先的精神,以自信、充分、积极的态度面对我们的学习,不断努力充实自己,这样我们才能为祖国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2021级 历史学专业 王彤 新学期伊始,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也如约而至。我满怀激动的心情,在春意渐浓的校园里,观看本次的开学第一课。本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信心满怀向未来”,听过讲授老师的分享后,我倍感振奋。“学习党的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会继续在专业领域上向更深更远走下去,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青春践行党的二十大,信心满怀向未来。在新征程上,我们青年人要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外国语学院 2022级 日语专业 王可心 我们奔走于时代的广场,人群熙攘,我们站立在祖国大地之上,感受日新月异,耀眼曙光,我们俯瞰大好山河,感受寒来暑往,揭开发展新篇章。 新学期意味着新气象,新起点,新方向,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青春的活力,有奋斗的勇气,身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应明白青春不等人,青春须奋进。 在本次的开学第一课中,我们体会到了穿越时空的对话,感人至深,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在那个抗战的年代体会到了解放军的艰辛和不易,神舟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作为科技大国的实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我们深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消防员的为民献身,为民服务,让受难群众在危险中看到光亮,众多的奋斗者努力向上,伟大的新时代展开篇章。 仔细品味,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炽热的五星红旗庇佑下出生,还赶上了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迎着改革的春风恣意生长。而这一切,我们伟大的党和祖国,我们敬仰的千千万万的英模功不可没,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国家、社会还是个人,梦想都是保持生机、焕发活力的源泉。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2级 物类一班 周佳仪 冬去春来,我们带着新的希望,踏上新的旅程,开始了我们的美好的校园生活,也迎来了《开学第一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对广大青年的寄语时刻牢记于心,新学期的第一课的主题正是信心满怀向未来,从开始悠扬歌曲到四位老师的讲课都意在告诉我们青年学生要勇挑时代重担,青春向未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奋斗,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开学第一课的第一个主题——树牢民族团结的意识,共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老师从一首诗讲述我们的民族团结的和平使者——王昭君为民族团结做了巨大的贡献,也在我们的土地上深深扎进了根。老师还给大家讲了一首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不仅继承了昭君的精神,歌唱共产党,歌唱我们的新生活,还告诉每个人既要保护生态,又要有文化自信,始终坚定一个信念,跟着共产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从话剧《穿越时空的对话》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家国情怀,听着张欣战士感人肺腑的话,我眼眶湿润,被深深触动到了。19岁,正是最美好的年华,张欣为了新中国,不怕牺牲,甘于奉献,而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怎么能够甘于堕落、无所事事呢。对于正值青春大好年华的我们,更要常怀感恩之心,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国情怀不仅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更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前行。 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时代在变,我们亦在成长,但家国情怀和奋勇前进的动力永远不变,无论是古人的诗句,还是现在的歌声,无不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时刻坚定信念,将小我融入大我,永怀爱国之心,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增色添彩,满怀信心奔向美好未来! 化学化工学院 2022级 化学基地班 万超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的心里思绪纷繁,感慨万千。既惊叹于节目创意的别出心裁,又骄傲于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也感佩于嘉宾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仿佛有一个来自心底的声音,不断追问自己,我该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划破寂静夜空的流星,虽然绚丽却很短暂;也有人说,青春是一颗永不凋零的常青树,虽然平凡却很永恒。每个人都对“青春”一词拥有着不同的定义,而我认为,奋斗和拼搏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100多年前,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们挺身而出,摇旗呐喊,用热血和生命驱逐黑暗,迎来光明,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共同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五四精神”。这个“五四精神”的接力棒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传递着,如今传到我们的手中,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肩负起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青年人要谨记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青春的赛道上全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经济管理学院 2022级 经济一班 撒晓宇 今天在班级的组织下,我观看了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满怀信心向未来”,感慨万千。我们出生在和平的年代,却不曾见过多少革命先烈为了这万家灯火如何的前仆后继、呕心沥血,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他们用生命保住的。每每这样想我都不禁满含热泪,我都充满了信心与斗志,我是炎黄的血脉,炎黄子孙永远不会被打败。革命先烈打下了新中国的江山,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我们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久久为功,一定会让神州大地繁花似锦,让祖国长空乐曲如潮! 法学院 2020级 法学专业 越佳慧 开学第一课中所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如此正能量,不断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进。他们亲身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阻挠我们奔向美好未来的从不是眼前的困难有多么可怕,而是在自己的心退缩了,不够坚定,想要放弃。每个人的未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选择如何生活,决定权永远在自己手上。看着屏幕上一个又一个画面的播放,我深深感受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祖国走过了70多年风雨历程,那些历史我们不会忘记,如今的幸福更要牢牢握在手中。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期待着有一天变成更加优秀的人,用自身学识与能力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我和我的祖国同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21级 通信工程专业 刘士铭 转眼间,我们结束了漫长的寒假时光,迎接我们的是新的开学季,说起开学第一课,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与开学第一课再次重逢。本次第一课的主题是“信心满怀向未来”,这次课上,我们在李树榕教授的教导下,深刻树牢了内心民族团结的意识,在话剧中,我们认识了在集宁战役水塔战斗中牺牲的张欣烈士,我们见识到了大国工匠的火药工程师,也满怀欣喜的重新认识了多才多艺的消防员。这次开学第一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国家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无数不计生死,不求回报之人的无私奉献、奋力拼搏,我们就无法拥有现在这个人人称赞的新中国。一个国家的未来,除了看各个领域的建设发展,也要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顶上、替代;只有不断的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我们的祖国才能建设得越来越美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要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努力学习更多知识,用自己的力量建设祖国,就像课前歌曲中唱的那样“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奋斗方向”!一人的理想之光也许微弱,但一位又一位青年人的理想,定能让未来光芒万丈! 生态与环境学院 2021级 环境科学专业 张吉雅 观看完2023年内蒙古大中小学生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我感受颇多。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我们必须志存高远,激发奋进潜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我们要热爱伟大祖国,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始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到底! 体育学院 2021级 运动训练班 柴冠宇 梦想是照耀我们前进的路灯,是一个人的灵魂,是我们的指路人,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新的学期也要有新的开始,《开学第一课》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且精彩好看的节目。作为一档开播十几年的公益节目,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会根据时下的环境给我们带来新奇的节目与故事。什么是未来,那是用青春、用热血、用梦想与责任构筑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迷茫,但又因为迷茫,所以追寻;因为追寻,所以执迷;又以这必然艰难的过程,实现创举、制造奇迹。《我和我的父辈》电影中有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火药雕刻师,对于这份工作稍有一丝偏差那便是不可估量的代价,但就是这么一些有着梦想、肩负责任并不断追寻的人,才能够在荒漠戈壁上制造属于中国的奇迹。一首《火焰蓝的青春》展示了我们生活处在安居乐业时背后是那些逆行在火焰中的英雄故事,这些故事有着五彩斑斓的颜色。有着红色的信仰,那是传承英雄精神的火焰;也有着橙色的安全,那是人民在危险中奋不顾身的逆行者......他们遇到过困难,但凭借勇气用梦想与青春书写一本名为“未来”的书,他们不光是未来的建造者,更是未来的传承者教育着后辈的我们,就如追逐星火的“蛾”,不光是道路的探索者,他们更是照亮路途的“火”。《开学第一课》让我们受益匪浅,鼓舞我们在党的光辉道路下继续勇往直前,收获理想的人生,愿通过此次学习积极塑造自己,将来报效祖国,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创造价值,收获亮丽未来。 公共管理学院 2022级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于洋 《开学第一课》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新朋友了,每逢开学季都伴随着我们的学习生涯开启新的篇章。这次的课程主题为“信心满怀向未来”。在这些年来我们看到祖国的快速进步: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毫无疑问,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引导,带领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的建设崭新的“种花家”。祖国的繁荣与昌盛离不开党的付出,党拥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强大心脏,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国家未来制定可行的、具体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改革开放道路。而《开学第一课》不只是为我们每年的学习规划打好基础,也是向大家展现祖国日益进步的强有力证明。泱泱华夏繁盛葳蕤,离不开先辈们与前辈们的艰辛付出,离不开新一代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共同努力。为了更好的祖国,为了更好的我们,为了让我们与日后的祖国花朵拥有更广大更和平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珍惜时间,活在当下,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怀揣梦想又坚韧不屈,相信水滴石穿,相信花明柳暗。用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嘱托:“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要为人民做实事。”作为已经播出十多年的“第一课”,它陪伴了我整个学习生涯,也会伴随我日后的学习道路,陪我走过我的整篇青春,深刻了解了《开学第一课》给我们带来的教育意义和目标内涵,开拓视野并为我日后的学习提供了行动指南。相信当代新青年定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自己!

/ 校园活动

3 浏览  ·  0 赞

教育部部省合建专项调研组来我校调研

8月10日至11日,教育部部省合建专项调研组来我校就推动部省合建工作向纵深发展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和意见反馈会。调研组由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担任组长,成员由来自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7名专家组成。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盈、王敏,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党委副书记乔彪、副校长高光来先后参加调研座谈会、实地考察和调研意见反馈会。 8月10日下午,调研组在我校召开座谈会。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李盈介绍了自治区落实部区合建协议和工作手册,推动内蒙古大学深化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特别是部区合建以来,强化政策供给和资源配置,助推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平台)建设,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刘志彧书记代表学校做部区合建工作汇报,他重点介绍了学校主要建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表示要全面消化吸收调研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有所为有所不为,创新人才引育思路和举措,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群,深化与对口合作高校务实合作,集中资源和要素全力建强用好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等科研创新平台,不断增强集群优势和辐射效应,更好培养一流人才,高质量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努力在学科特色优势领域争创一流。 8月11日上午,调研组召开意见反馈会,充分肯定了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四方联动作用,聚焦国家和自治区战略,积极打造三大研究设施平台等特色做法,建议自治区进一步落实合建主体责任,定期研究内蒙古大学部区合建工作,同时积极整合优质科教资源,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支持内蒙古大学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形成支持发展的立体化资源配置格局。建议学校积极与对口合作高校加强联系,进一步完善对口合作机制;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和资金监管体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立足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生物医学研究院、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研究设施(平台)建设需求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抓好抓实高端人才引育工作。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王敏在意见反馈会上表示,将认真研究调研组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在经费保障、博士生招生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内蒙古大学的支持。武利民校长代表学校感谢调研组的辛勤工作和宝贵建议,他表示,反馈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对于学校纵深推进部区合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学校将在教育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聚焦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持续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引育、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提速加力、提质增效,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化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调研期间,专家组一行参观了蒙古文古籍文献展阅室,实地考察了学校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我校领导班子成员,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调研活动。

/ 其他

11 浏览  ·  0 赞

@IMUers,一起奔赴这场声音之旅~

声音无处不在 它渗透在你我日常的点点滴滴里 浸润在你我的学习生活中 @IMUers 闭上眼睛 来一场关于声音的旅程 谛听生活深处 来自声音的绝响 你听见了吗 来自时光深处 声音的呼唤 声音丰富着你的生活 也愿你用生活里的声音 将生命点亮 令你的网课生活依旧多彩 令你的居家岁月依旧充满生机

/ 其它

5 浏览  ·  0 赞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要把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巨努力。 第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人口规模不同,现代化的任务就不同,其艰巨性、复杂性就不同,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现在,全球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 超大规模的人口,既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超大规模市场,也带来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光是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有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问题,哪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哪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考虑人口基数问题,考虑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2023年2月7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曾接近发达国家的门槛,却掉进了“中等收入陷阱”,长期陷于停滞状态,甚至严重倒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两极分化、阶层固化等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依法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西方早期的现代化,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信仰缺失、物欲横流。今天,西方国家日渐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遏制资本贪婪的本性,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等痼疾。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要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历史,深知和平的宝贵,决不可能重复西方国家的老路。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不以任何形式压迫其他民族、掠夺他国资源财富,而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

/ 学术研讨

4 浏览  ·  0 赞

等你开学!抢先体验内大生活

八月过半 暑气渐褪 IMU又将迎来一群新的小伙伴 学期伊始 满怀期待 跟随着小编的脚步 一起来看看IMU的最新预告吧! 01 学习篇 典藏云集 书香浓郁 图书馆是追求知识的学术殿堂 现代化的教室 设备齐全的实验室 遨游其中 探索未知 在这里 让我们一起开启“沉浸式”学习 02 运动篇 体育馆是锻炼身体的不二之选 专业的设施和器材 多样化的运动选择 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 IMUers挥洒汗水 友谊在此绽放 承载着青春的活力与梦想 享受运动的快乐 03 饮食篇 餐厅环境温馨 是校园中的美食主角 菜品美味可口 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味 在这里 与伙伴分享美食之乐 体验“舌尖上的IMU” 04 住宿篇 宿舍是属于自己的一个惬意小窝 一个温馨且舒适的地方 结交许多朋友 分享日常点滴 让快乐加倍 探求知识 追逐梦想 提升自身的能力 绽放独特的光芒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 IMU欢迎你 让我们与IMU一起续写 接下来的故事

/ 照片图片

11 浏览  ·  0 赞

媒体聚焦 |《内蒙古日报》:​让思政课启智润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课教师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门主题思政课,要用学理揭示思想真理,用道理增进思想认同,用情理坚定价值立场,用事理增强行动自觉,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植于青少年内心、外化于行动。12月2日,《内蒙古日报》论道版发表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刘惠的文章《让思政课启智润心》。 让思政课启智润心 作者:刘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来说,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门主题思政课,不能停留在表面笼统性的认识、一般原则性的理解和抽象概念的掌握上,而应该生动鲜活地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道理、情理、事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增强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用学理揭示思想真理。所谓学理,就是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哲学社会科学思想以及方法论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这一论断的认识教学,思政课教师不能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不能“用文件解读文件”“用现象说明现象”。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强大支撑,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讲清楚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讲清楚我国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讲清楚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讲清楚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共有精神家园,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讲清楚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基本方针。要通过学理的分析,讲清楚蕴含其中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同时,思政课还要借鉴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视角,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全方位立体式讲深讲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邃内涵、重大意义和方法路径,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关切,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解答学生之惑。 用道理增进思想认同。所谓道理,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机理、规律。把道理讲深,就要发挥好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用好国家统编教材,全方位系统化课程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思政课教师要练好内功,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断开阔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加强培训学习和实践研修,在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中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把道理讲透,就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讲清楚、讲透彻,要将党中央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殷殷嘱托和内蒙古各族人民由衷感党恩、坚决听党话,“模范自治区”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的历史和现实讲清楚、讲透彻,要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事实和政策讲清楚、讲透彻,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把道理讲活,就要摒弃照本宣科的方式,善用身边的鲜活资源,将道理和事实相结合,用生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把“最好牧场为航天”“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作为鲜活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创新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教学和研学实践,让青少年在体悟中认同、在认同后笃行。 用情理坚定价值立场。所谓情理,就是人的情感、情怀与事物的道理相统一。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要贯通理论与实践、纵横历史与现实、关联国内与国际,以课程为支撑、以实践为载体、以生活为资源,将宏大思政内容分解为有梯度、有温度的话题,将抽象的道理带入熟悉的生活场景。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历史与现实,是生动鲜活地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富矿”。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处处都是各民族守望相助、其乐融融的场景,天天都在上演各族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故事,这些都是民族团结的典型案例。只有讲好这些可知可感的故事,才能“由内而外”地激发各族青少年共有的情感基础、共享的情感体验以及共通的情感表达,以情感认同作为价值观念的深层支撑,扎牢各族群众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情感纽带,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用事理增强行动自觉。所谓事理,就是事件本身所蕴含的发生机制、因果逻辑。思政课要讲明白事理,就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从实例中揭示蕴含其中的逻辑和规律,在比较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升学生的批判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明辨笃行。思政课要借助“大思政”育人环境,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让中华大地上每一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每一页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成为启迪当代青少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激发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生动教材。要重视信息技术赋能,打造虚拟与现实、数字与实体、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无边界课堂”,打造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使网络空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同时,还要融入学校“大思政”育人格局,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在参与“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活动中缔结精神相依的精神纽带,在主题交流、研学旅行、结对合作、联谊联心、济困帮扶中增强血脉相连的情感认同,在投身抗击疫情、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志愿服务中凝聚坚不可摧的行动合力,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植于青少年内心、外化于行动。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主题教育

4 浏览  ·  0 赞

奋斗正当时丨内大星辉:推免学霸系列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校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以青春奋斗的姿态勇担使命,扎根北疆、奉献国家,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奋斗成就梦想,我校又一批优秀本科生已经推免到心仪的院校,准备进一步深造。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朋辈示范作用,激扬奋斗之志、砥砺奋斗之行,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收获无限精彩。官微推出“奋斗正当时丨内大星辉:推免学霸系列”。 本期推出的同学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盛世文 、李一鸣,体育学院的杨阳、刘竞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盛世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9级通信工程专业 推免至北京理工大学 盛世文现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通信工程专业班长,前六个学期绩点成绩:3.81,班级排名:1/64,曾获自治区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团干部等,发表专利和软著各一项。现已推免至北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行远自迩,踔厉奋发。都说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是一张白纸。盛世文坦言:我也不例外。三年前,初入大学,眼里的世界充满了未知与迷茫,一切从零开始。 经过大一第一个学期对自己的重新定位,盛世文知道自己渴望继续深造。为达成目标,他始终坚持勤奋好学的态度,深入透彻地分析了大学知识结构的组成,按照科学的学习方法、诚恳的求学精神,这使他不仅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完善。 课余闲暇,他对机器人有着迷之迷恋,积极参加了创新之家社团。大二时,有幸作为核心成员参加了RobotMaster2021单项赛。为此,假期留校在实验室参与了工程车的设计与制作。在实验室虚心请教学长学姐,主动自学相关专业知识。于2021年5月,盛世文有幸和团队伙伴代表学校队伍前往北京理工大学参与了工程采矿单项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具怀凌云壮志,自有瑞气东来。”一次奇妙的经历使盛世文和北理工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的一年余载,他始终把北理工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对自己的“严格”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得他最终成功去往心仪的学府求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持不懈,十年磨一剑,我们终将会到达属于我们的高峰,盛世文如是说道。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在内大学习已有三年,回顾过去,盛世文坦言,有过遗憾,有过快乐,有过烦恼,有过彷徨,但幸运的是自己都撑了过来,感谢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成就现在的自己。感谢与我共乘这一人生列车的同伴,那些人,那些事,都是我一生的珍藏。 谈到过去经历时,他有感而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他认为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许多事情只是当时觉得身临其境时很痛苦,其实回过头来想想也没什么。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们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必因此焦虑,时间会证明你的努力,岁月会见证你的付出! 砥砺前行,忠言告诫。面对学弟学妹们,他说:“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希望你们可以秉持“求真务实”的校训,珍惜在内大每一天的生活,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积极参与各项科创竞赛,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打拼。同时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对内大学子的殷殷嘱托,争取早日以实际行动回馈母校的培养!做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李一鸣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9级自动化专业 推免至东南大学 李一鸣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平均绩点3.86/4(裸绩点),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1/91),现推免至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曾获得2022年感恩中国近代科学家奖学金(全校12人),内蒙古大学一等学业优秀奖学金、内蒙古大学三好学生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英语水平良好,分别以557分和526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同时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一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一篇。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2019年8月,李一鸣被交通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录取,他迫不及待收拾行囊,一路向西来到了美丽的草原明珠——呼和浩特,正式开始了内大的学习生涯。 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面对新奇的大学生活,他始终团结同学、抵制诱惑、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于第一年便以557分通过了四级考试、最终取得了专业第一(1/40)的好成绩。 追求源于热爱,极致源于梦想 通过一年的学习生活,本着对机器人的好奇以及科技报国的愿景,2020年8月李一鸣通过转专业考试,进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自动化专业学习,面对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倍感珍惜,更加争分夺秒地发奋学习。 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下,尽管李一鸣遇到了诸多困难,需要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完成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还要自己抽时间自学因转专业而未修补的课程,但他始终秉承“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努力适应节奏、调整心态、求真务实、刻苦学习,终于以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回馈了他的不懈努力。 李一鸣说也许学习模电课程的经历是他大学生活的缩影,模拟电路中存在大量抽象的理论概念,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电路基础的他来说简直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挑战。课上他紧跟老师思路并将老师的讲授录下来课后反复听,渐渐的,厚重的模电课本被翻出了折痕,纸张的空白被 “汗水”填充,一页页内大题头的红色信纸被笔尖划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取得了该课程的全院最高分。“我时常庆幸自己在无数黄昏的日落下,以及挑灯夜战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咬牙坚持。” 厨房实验室,助我一臂之力 作为主持人申请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一项,与团队成员一起进行“无线传感器自供电”课题的研究。 在老师指导下,他经历了从零到有的全部过程,全身心地扑到课题研究上,面对一篇篇外文文献也未曾畏惧,积极与老师和成员交流,经常为了一个仿真结果或是一幅精美的插图不断尝试到精疲力竭。 几经周折后,软件仿真取得理想的结果,他和伙伴们向着最后一只拦路虎发起冲击。终于在2022上半年疫情居家期间,在实验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李一鸣用父亲在热电公司借来的实验仪器以及家用电器,用两周时间在厨房里钻研,最终取得了实验的成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的论文处女作顺利完稿,最终于2022年6月30日顺利被物理学报期刊录用,现已正式刊出。心中怀着理想,哪里都可以大展拳脚,李一鸣很感谢把厨房当作实验室的那段特殊经历,在那里,他心无旁骛,唯有热爱。 有梦不觉人生寒,难忘内大校园情 幸运总是伴随那些时刻努力的人。在保研夏令营阶段李一鸣先后获得了东北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递补)、东南大学等高校的优秀营员,他也如愿进入了自己梦想学府东南大学继续学习。“2021年夏我隔着栅栏尽力踮起脚尖望向四牌楼校区的记忆历历在目,如今我再也不会埋怨保安拦住我的不解风情……” 三年时光飞逝,李一鸣的内大生涯接近尾声。回望过去,他先后在内大南区、内大东区、内大北区学习生活过,丈量了每一处校园,对内大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将秉承这座草原最高学府的校训精神,肩负起内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杨阳 体育学院 2019级运动训练专业 推免至北京体育大学 杨阳,国家二级田径运动员,国家二级田径裁判员。本科期间,三年平均学分成绩(GPA)为3.73,本专业学习排名第三,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运动员等。2021年参加第20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获得女子400米第二名、400米栏第二名、4x400米接力第一名。在2021年4月开始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目前已通过中期检查。 认真学习,该来的都在路上。作为一名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刚来到内蒙古大学的时候,跟所有新生一样杨阳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和陌生。她在学院办公室的勤工助学岗位上工作时,偶然看到学姐的奖学金申请表里,学习成绩靠前的排名以及获奖经历那一部分密密麻麻的文字时,不由得心生羡慕,从那时起杨阳就暗自下定决心要像她一样。 经过三年的努力,杨阳做到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丰富的获奖经历就是对她三年来的努力最好的肯定与馈赠。她说:“‘慢慢来,会更快’认真学习,脚踏实地的人一定不会被亏待。” 新起点,给自己个机会做个勇敢自信的人。在来到内大之前,杨阳说自己一直是个胆小、自卑,不自信的女孩,她内心特别渴望成为好朋友那样勇敢、乐观、自信的人,所以来到内蒙古大学这个新的起点后,她对自己说“是时候了”。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竞选,那是她自读书以来第一次主动站到讲台上,就这样在之后的各种活动中她强迫自己勇敢发言、参加演讲比赛等等。虽然表现一般,但是至少尝试了改变,杨阳坦言。现在的她在台上发言虽不能做到侃侃而谈,但是至少可以做到有条不紊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杨阳说:“就是这一次次“落魄”的尝试成就了今天勇敢自信的我。虽然改变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难,但是真的不晚,我是你亦是。” 避免焦虑,好好享受大学生活。在当代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好多人都会避免不了焦虑,但是杨阳想说请不要!不要因为同学比你多学了三小时、比你多去了几趟图书馆、早早拿到了offer你就变得焦虑不堪。每个人的学习效率是不一样的,不能说埋头苦读是一种笨办法,但是有的同学就是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所以拒绝焦虑!把用来焦虑的时间去操场跑跑步、去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大学生活。人生不是考试,所以不用焦虑,去好好享受仅有一次的青春。你会发现没有焦虑的你,相比于之前会变得更加自律,各加充满斗志。 杨阳把她很喜欢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一切改变最好的开始是现在,其次是明天”。在内大求学的三年时光里,杨阳不断探索内心、寻找自我。她说不管走到哪里,都将始终记得内大认真负责、学识渊博的老师们和活泼友善的同学们,也将继续秉承“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继续前行! 刘竞予 体育学院 2019级运动训练专业 推免至湖南大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刘竞予的座右铭,她也在不断践行着。刘竞予在校期间GPA3.9,学业及综测排名均为专业第1,担任体育学院学生会团总支兼职副书记以及2019级运动训练班学习委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内蒙古自治区三好学生、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多次校级学业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奖学金等荣誉,在校期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取得了本科组女子团体第一、单打第一、双打第一的成绩。现在已经取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乒乓球二级裁判员、乒乓球初级教练员、体育经纪人三级、初级公共营养师以及高中体育教资合格证等资格证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2019年刘竞予成为内蒙古大学的一名学生,她依稀记得开学伊始,伴随着忐忑与憧憬她开始了大学生活。她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做到增强理论知识的同时不忘专项技能的学习,同时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保持与时俱进、听党话、跟党走的理念,深知只有将自己的爱国热情变为行动,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青年。 有志竟成 心坚石穿 进入大学以前,刘竞予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幼时因身体原因选择了乒乓球这项运动来增强体质。2010年进入北京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进行训练,于2013年被选入了内蒙古乒乓球队,2019年退役。她曾代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参加“中俄蒙”三国运动会获得团体和单打冠军、两届自治区省运会团体冠军和单打前三、多次自治区锦标赛前三名等成绩。 多年乒乓球职业生涯既让她感到骄傲也因此带来遗憾。能代表家乡站在各大赛场领奖台上令人激动,但遗憾的是由于很小就离家训练,导致在课程学习方面显得有些吃力,这也是在校学习阶段刘竞予面临的最大问题。 而进入内大以来,她有了解决困难的方向。不管曾有过什么身份和经历,如今都只是一名学生,这让刘竞予可以多一条发展方向,也可以填充她生活中一直空缺的部分。她说:“我真的分外珍惜有这样一个学习机会,学校里的一切都是朝气蓬勃,散发着积极拼搏的力量。” 开阔视野 脚踏实地 入学军训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让刘竞予至今印象深刻。那天,辅导员和班主任叫她去谈话,本以为是有哪里做的不好要挨批评,没想到她听到的第一句话却是“竞予,观察到你从开始军训时站军姿就一直很认真没有偷懒,想交给你负责一些班级任务,有没有大学期间做班委的意向呢?”。 当人感受到被认可和信任时,真的会从中获得巨大的能量和勇气,会敢于改变和尝试,刘竞予也不例外,她不想辜负这份信任。于是,她开始积极加入学生会组织、竞选班委、参加校园社团活动,在老师第一次发布关于申请入党事宜时就郑重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后来的每一学期中,刘竞予都上课认真听讲,对自己的学业目标进行了新的规划,她说虽然自己并不是天资聪慧的那一类人,但始终坚信勤能补拙。在课余时间她长期坚持自学拓展,担任了一项校级大创项目的负责人,平时会去图书馆或通过知网查阅资料来充实自己,及时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通过这些拓宽视野和知识,尝试撰写论文并成功发表在公开期刊,尽管是一些浅显基本的理论,但也是向学术科研领域的一小步尝试。 刘竞予始终记得在2019年盛夏悄悄种下的种子,这一路有那么多人帮它灌溉助它成长发芽。这些帮助对于她来说就如同黑夜里的灯,不仅照亮了脚下的路,同时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而将来即将到来,刘竞予希望可以用那些过往经历激励着自己不断进步,勇往直前! 没有松柏恒,难得雪中青。走过多少求知若渴的教室,熬过多少挑灯夜读的夜晚,才偶然发现醒来是朝阳迎候,归途是繁星相伴;推免学霸的背后,是不甘平庸的决心,每一个你我亦是如此。

/ 其他

19 浏览  ·  0 赞

桃李夜读·倾听 | 《山水风景审美》:观水观山皆得妙

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大自然,没有理由不以审美的眼光环视那养育了我们的土地、森林、河流、山川......,我们都是自然之子,我们和大自然结成一种不可断绝的依存关系。本期桃李夜读·倾听为你带来的是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高建新教授的著作《山水风景审美》第一章第二节:观水观山皆得妙(节选) 朗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21级 马钰峰 爱默森说:“大自然是一朵易变的云,永远是一样的,而又从来不是一样。”(《历史》)大自然万象纷呈,生机勃发,无论是高山雄伟、大海壮阔,还是芳春雨润、霜秋枫红,甚至一湾流水、一片芳草,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特点与魅力。狄德罗说:“不用说,那使我联想到世界起源的古森林是一件美好的东西;不用说,千年不变的岩石是一件美好的东西;不用说,被太阳照成千万颗明亮的金刚石的水珠也是美好的东西;不用说,那冲破深山的岑寂,给我的灵魂传来一股强烈的震动和暗暗的惊悸的泉声也是美好的东西!”(《论绘画》)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妙多姿,因此,在观山光、览水色中能否“得妙”,便成为至关重要的收获了。 所谓“得妙”,就是能以虚灵的胸怀、独具的眼力,在与大自然的相融相处中发现、发掘适于目、会于心的种种至真至美的景象、景观,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初唐诗人王勃登高遥视中获得的自然之妙:晚霞飘动、孤鹜上扬,仿佛在一起飞行,清澈的江水与碧空相映,水天融为一色,秋景的壮阔悠远由此展现。在诗人眼里,江山有情,花柳无私,如同老友一样让人感到温馨,感到舒心。李颀的“鸥波明夕照,雁字写秋云”(《送人南归》),更是赏心悦目,充满情韵:白色的鸥鸟翩然飞翔在夕阳晚照的波水上,显出明亮的颜色;蓝天白云中大雁南归,成群成队如同在空中写下的行行字迹。 涉足远游,游目纵观可以“得妙”;独处静室、栖身小园,在俯仰自适中也同样可以“得妙”。如前人喜欢在室内隔着帘子欣赏外面的美景,所谓“一川佳景疏帘外,四面凉风曲槛头”(宋·蔡确《夏日登车盖亭》)。宗白华先生(1897-1986)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帘子造成了距离,同时它的线文的节奏也更能把帘外的花叶纳进美的形象,增强了它的光辉闪灼,呈显出生命的华美,就像一段欢愉生活嵌在素朴而具有优美旋律的歌词里一样”(《美从何处寻》)。凡是能被人欣赏的自然,都具有美的性质。刘禹锡《陋室铭》极写自己的高情逸趣和安贫乐道的心志,即便是身居陋室,也不忘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春苔随意生长,在石阶上延伸着碧绿的颜色;芳草生机盎然,映入竹帘里越发显得青翠宜人了。 陈从周先生(1918-2000)认为,陋室主人隔着一层帘子去欣赏春苔、芳草,更能得自然之妙,因为“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掩佳人,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教人遐思,引人入画。”(《说“帘”》)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宋人范成大的“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更显出快爽与急切。“尽卷”是为了把翠绿的竹色更多地引于室内,“深斟”是要将明媚的山光纳含于杯中。小中见大,识微知著,人与自然的界限已被完全取消。清人汪琬“绕径泉声云外出,卷帘山色画中看”(《可盘湾赠李子恪臣》),将帘外的山色当做图画来看,足见出主人的审美眼光。清人张惠言也有“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水调歌头》),庭院虽小,却能将天地和天地间的无限风光吸纳进来,庭院主人胸襟的广阔由此展现。 黄庭坚《题胡逸老致虚庵》诗说:“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默处静观,大自然的美景自然会纷至沓来;虚灵澄澈,山水的妙境也自然能赏之于目,得之于心。黄庭坚的诗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只有以审美的心胸、审美的眼力体悟审视山水自然,才能得其真趣,得其妙境。若一任尘俗充积于胸,垢滓封蒙双目,自然美景就是毕陈于前也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当然也就不可能得山水之真趣、自然之妙境,更谈不上“灵台”(即“心”)不污了。 作者介绍 高建新,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陶渊明学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与文化研究。有专著《自然之子——陶渊明》《诗心妙悟自然——中国山水文学研究》《山水风景审美》《酒入诗肠句不寒——古代文人生活与酒》《骏马追风舞——唐诗与北方游牧文化》(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古籍整理《〈陶诗汇评〉笺释》《中华生活经典·酒经》(中华书局2011年版)、《北山酒经》(外二种)(中华书局2021年版)、学术随笔集《书中与路上的风景》(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出版,在《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目前主持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唐代丝绸之路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 音频

10 浏览  ·  0 赞

你要写内大,就不能只写内大

升旗仪式 你要写内大 就不能只写内大 要写铿锵的步伐踏碎破晓的寂静 金色的霞光深镀赫赤的国旗 要写红旗擦去晨间的朦胧 五湖四海南腔北调的学子共唱国歌 刻苦钻研 你要写内大 就不能只写内大 要写勃艮第红的教学楼 曲折回廊踩着光线 要写开展头脑风暴的实验室 寻找幸福生活催化剂的疗愈之旅 桃李湖畔 你要写内大 就不能只写内大 要写湖水解冻映照岸边柳 春风拂来留驻园中杏 要写落日沉溺于蓝色的湖水 晚风沦陷于赤诚的青春 温暖美好 你要写内大 就不能只写内大 要写石塀小路上的单车之旅 享受自由的风速 要写人间烟火的食堂 记录食物的温暖 活力满满 你要写内大 就不能只写内大 要写如同阳光般蓬勃的力量 青春的气息在奔跑、跳跃、投掷、冲刺 写馈赠给晚风的大汗淋漓 吾校之健儿 能克学业之苦亦能冲运动之锋 莘莘学子 你要写内大 就不能只写内大 要写深夜里一盏盏不灭的灯 空气里都是努力的味道的走廊 要写文学与科学的浪漫共振 要写心中有梦的莘莘学子

/ 其它

5 浏览  ·  0 赞

化学化工学院谷晓俊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单原子催化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谷晓俊教授课题组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题为“Surface-Exposed Single-Ni Atoms with Potential-Driven Dynamic Behaviors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并被选为VIP论文。 电解水析氧反应(OER)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对开发能量存储和转换的先进电化学装置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具有最大原子利用率的单原子催化剂研发是关键。目前,大多数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中心暴露有限,导致与反应物分子接触不充分,造成催化反应效率与预期仍有很大差距。鉴于此,本研究首先利用3-氨基苯酚和甲醛之间的酚醛缩合反应在足球状CdS表面包覆一层树脂,并在高温下热解产生S/N共掺杂的中空碳球,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中空碳球外表面捕获Ni单原子,形成目标催化剂(简称Ni SAs@S/N-FCS),并系统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和电催化OER性能。 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Ni SAs@S/N-FCS具有中空结构,Ni以单原子分布在中空碳球表面(图1)。X射线精细结构谱学研究表明,Ni的价态在0与+2之间,Ni与N配位而与S不配位,其配位数为4(图2);Ni-N键的存在说明Ni与S/N共掺杂的中空碳球之间有强相互作用,利于电催化过程中电子的高效传输。 受益于表面暴露的大量单Ni位点和S/N共掺杂的中空结构,催化剂Ni SAs@S/N-FCS表现出优异的OER性能(图3),在10 mA×cm-2时具有249 mV的电位,Tafel 斜率为56.5 mV×dec-1,稳定性长达166小时并且没有性能衰减。 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单原子催化剂中Ni的吸收边随施加电压的变化而改变(图4),表明作为动态催化活性中心的单原子Ni位点具有电位驱动的动力学行为。DFT计算结果表明,虽然S原子不与Ni配位,但S掺杂能够降低催化反应决速步骤的能垒;Ni与水中的O存在强电子相互作用,利于Ni位点强化对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进而促进OER高效进行。 本研究为电解水反应高效进行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如何从原子/分子尺度上厘清催化中心的原位结构变化提供了新方法。 该工作由我校谷晓俊教授课题组与南洋理工大学楼雄文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谷晓俊和楼雄文为通讯作者。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62019)、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2021GG0195)等项目的支持。 通讯作者简介 谷晓俊 谷晓俊,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10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在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从事JSPS博士后研究;2011年2月,来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资源小分子催化转化、光/电催化制氢、金属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等在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CS Catal.、Adv. Sci.、Appl. Catal. B: Environ.等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

/ 科研资讯

5 浏览  ·  0 赞

媒体聚焦 | 《人民日报》:鄂晓梅委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2018年以来,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鄂晓梅委员担任警风监督员,一直关注平安中国建设。扫黑除恶常态化,打击各类违法犯罪,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这些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鄂晓梅委员认为,我们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夯实一个个基层基础的“小平安”,就能联结成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安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鄂晓梅 全国政协委员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其他

4 浏览  ·  0 赞

启动!行动!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新时代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3月4日,由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大学指导,我校团委和共青团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共同承办的“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内蒙古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仪式暨“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在内蒙古大学南校区举办。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刘永斌,自治区团委学校部部长任智渊,呼和浩特市团委书记张宇峰,玉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一丁,我校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后勤保障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出席活动,各学院团总支书记、青年志愿者们共同参与活动。 刘永斌副校长在致辞中代表我校对呼和浩特市团委和玉泉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我校青年志愿者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我校志愿服务工作提出希望。要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提高认识担起责任,积极服务、奉献社会,贡献青春力量。要让雷锋精神代代传承。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广大青年学生要继承我校志愿服务的光荣传统,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建设一支学校放心、学生满意的志愿服务队伍,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校团委书记周琳娟与呼和浩特市团委书记张宇峰签订《“志愿服务进社区”校地共建合作协议》,玉泉区昭君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段海林,我校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处长郭志勇、哲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郭晓飞签署《内蒙古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试点社区合作协议》,就打通“校地志愿服务合作大动脉”达成一致,共同拓展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新高地。 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小学志愿服务队和我校20个学院(单位)共同参加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刘永斌副校长等与会领导为志愿服务队授旗,这是我校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一个创新融合,意义非凡,使命光荣。 铮铮誓言,拳拳初心。今日,内大青年志愿者们以青春宣誓,他们凭着肩上的使命责任和血脉中的雷锋精神,在一次次的实际行动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为新时代雷锋精神注入生生不息的内大力量。 启动仪式后,玉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一丁一行与内蒙古大学团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哲学学院就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参与基层社区治理、进一步强化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大力弘扬志愿精神进行深度交流,确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开展助老帮扶、“四点半课堂”支教等志愿服务内容。 哲学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前往桃李社区对接并进行情况摸底,就下一步合作进行座谈交流。各学院志愿服务队立即投入火热的志愿服务,在桃李社区、学校周边、校园内部开展社区服务、创城服务、校园清扫等工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 主题教育

2 浏览  ·  0 赞
1...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 145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