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藏

总计 15779 今日 0

由 35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再接再厉!《内蒙古大学学报》第8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近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8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此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综合性理工农医类核心期刊。 新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发布一直是高校教师、青年学者、科研人员、硕博研究生非常关心的,2020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审已经结束,《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收到了2020版核心期刊入编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项目成果,已经出版了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2017年版共8版。 一本学术刊物能否入选北大核心期刊,是经过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由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最终确定的。北大核心与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一样,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遴选评价体系。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发行),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交叉学科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1959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强调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实践性和理论性,倡导严谨治学学风,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内外多家期刊检索机构及数据库收录,主要包括:美国《化学文摘》(CA)、《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动物学记录》(ZR),德国《数学文摘》(ZM),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办刊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在期刊界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学术影响力在高校学报中更是位列前茅。1997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8年、2002年分别在第四届、第六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评选中获优秀期刊奖,2002年获“第二届内蒙古期刊奖”,2006年以来已经连续8次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为优秀期刊,2013年获得首届中国民族类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及2014年获得首届及第二届内蒙古高校精品学报奖。另悉,在最近通报的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2020年度期刊抽查审读结果中,《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得优秀等级。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喜讯 | 我校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近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了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入选名单,我校哲学学院申报的《“爱智之旅”文化经典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教育部“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爱智之旅”经典系列读书活动 自2010年起,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开始着力打造文化育人项目——“爱智之旅”经典系列读书活动,提出“以经典原著育人,以经典文化化人”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以教导学、以研促学、以读厚学的“教—学—研—读”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得到了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并在全校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了经典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 读书会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融入家国情怀、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挥哲学专业课程隐性教育功能,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通过整合校内人文社科专业的资源,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通力合作已连续开展7期“信仰•航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报告竞赛及分享会,学生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实践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矛盾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经典著作,充分发挥了哲学学院的思想高地作用,使马克思主义在校园“活”起来和“火”起来,形成了资源共享的多学科合作机制。“爱智之旅”哲学经典读书会传承了学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育人传统,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浓厚氛围,以务实的精神寻求真知、探索真理,更好的诠释和践行“求真务实”的内蒙古大学校训。 “爱智之旅”哲学经典读书会采取圆桌会议形式,遵循“回归文本,自由争论”的基本精神,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外围绕某一部哲学经典原著进行深入地研读、讨论。每学期开设 5-6个主题的读书会,每周进行1次集中的研讨交流,通过老师导读、学生精读和师生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回归经典”、“接近名著”来积淀厚重品质,让学生在阅读原典中完成专业训练,在阅读原典中培育学术旨趣,在阅读原典中塑造理想人格。从2010年起,已连续阅读古今中外经典百余部,举办2000余次读书会,先后开展了《小逻辑》读书会、《纯粹理性批判》读书会、《荀子》读书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会、《四书集注》读书会、《周易注疏》读书会等哲学经典读书会,中哲读书会充分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哲读书会传承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西哲读书会夯实学生基础阅读能力;马哲读书会读书会强化思政育人功能,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读书会得到了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及内蒙古自治区各媒体平台的报道,其中《内蒙古日报》在2016年以《周易注疏》读书会为案例,做了题为《师生四年苦读一部书》专题新闻报道。 “爱智之旅”哲学经典读书会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生管理机制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提高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扭转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习、阅读、思考钻研的新常态,培养了学生学术研究的旨趣和潜质,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积淀和学术训练,为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载体。围绕经典读书会等专业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哲学学院教师先后在《教学与研究》《中国大学教学》等刊物上发表一系列教学研究论文。《原典读书活动及“教-学-研-读”四位一体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原著选读课程在哲学专业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效果获得内蒙古教育厅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科学基础与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内蒙古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立项。 今后,哲学学院将以《“爱智之旅”文化经典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拓展“爱智之旅”经典读书会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经典阅读的思政育人的成效,夯实学生专业文献阅读基础的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终打造成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作为“爱智之旅”文化经典育人项目的中心建设载体平台,目前拥有1个自治区人才培养基地、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个内蒙古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科研平台、2个校级文科学术创新团队,有着深厚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打造多个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将开展教学研究、创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传承、情操陶冶与实践养成有机统一起来,充分满足学生第二课堂高品质文化需求。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党史学习教育丨我校举办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期专题读书班

为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使专题学习更加系统深入,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良好学风,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3月30日上午,我校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仪式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朱炳文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开班仪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自治区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内蒙古财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梁荣及自治区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成员,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全校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主会场出席会议,全校师生党员通过收看线上直播方式在分会场参加会议。本次开班仪式也是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一次扩大学习会,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会议。 开班仪式上,读书班特邀内蒙古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巡回指导组成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成芳教授作首场专题辅导报告。报告中,徐成芳教授以《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党史学习教育讲话的精神要义》为题,系统深入地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通过对“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些重要问题的分析阐释,系统论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正确方法,并结合我区实际,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怎么做怎么学的殷切期望,以及自治区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等重要问题,对师生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校党委书记朱炳文就全校如何利用专题读书班等学习形式、扎实开展高质量高标准党史学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狠抓重点,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保质保量。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结合动员大会、“七一”庆祝大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大会等重要进度节点,做好重点内容的系统学习与研讨交流,做到思想、精力、认识三到位,全面准确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纲举目张、融会贯通,入脑入心。 二是深抓方法,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落细落实。要在“领学”上打好基础,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学校专家理论宣讲团和学生理论宣讲轻骑兵的示范作用,通过讲授党课、基层宣讲、专题辅导等方式,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覆盖面;要在“联学”上做好文章,将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分享互学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会、交流分享会等形式,为提升学习教育效果打下坚实基础;要在“促学”上强化举措,充分发挥各二级党组织的作用,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促学活动,形成全校学党史、悟思想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三是细抓实效,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真知真行。全校干部师生要立足学以致用,将党史学习教育同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我校的重要指示精神、谋划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同破解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中的短板瓶颈结合起来;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结合起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干实事、解难事、谋大事、创新事、长本事”,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全面推进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党史学习教育|第二次工作推进会召开

4月13日下午,我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工作推进会。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校党委副书记李秀良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和各专项工作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组长兼综合协调组组长、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为民主持会议并传达了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首轮工作调度会精神,对学校前一阶段党史学习教育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就近期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任务和要点做了说明和强调。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组组长、组织部副部长李晓平就《内蒙古大学党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工作内容作了传达。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建党百年活动组组长、工会主席赵海东就学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的规划和筹备情况进行了说明。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组组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栓虎总结了前一阶段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闻宣传工作,并就下一步的工作要求作了强调。 李秀良副书记就下一步落实好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作了强调:一是要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规定任务不能减,确保全校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二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三是各工作组要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学习领会《内蒙古大学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做好各阶段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四是要及时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进一步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五是加强督促指导,把握正确导向,坚持统筹推进,严肃学习纪律。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内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4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清华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内大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 2021年4月19日 周瑜 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一线教师,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有深刻感悟。首先,作为教师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应始终坚持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己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扎根三尺讲台,迎风沐雨,始终追求进步。其次,必须“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结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目标,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与建设一流大学的关系。在本职岗位上,坚持破旧立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思想,以发展的眼光和不断进取的实际行动投入到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知识拓展,为能培养更高阶、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而努力。最后,行动是理想的催化剂。身体力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焦应达 法学院教师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为中国大学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坚持绿色教育理念,继续科技创新,人文创新的同时,注重价值塑造,着力培养热爱祖国、勇于当担、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法学院党委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大学承载的使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内蒙古大学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大学之一,更应该在各个方面率先做出表率,着力培养祖国建设需要,地方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坚持不懈推进的伟大事业,也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地指明未来中国的教育走向和教育目标,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和学校一起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所描绘的未来中国大学的图景而继续不断努力。 魏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讲话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身为内蒙古大学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鞭策我们,尽管身在祖国北疆,地处偏远,但作为教师要有自信,更要在实践中努力创新。要紧扣时代脉搏,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基础研究牢固根基,加强应用研究服务社会。“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对在教师岗位上的我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莫大的激励作用,我应始终潜心教学,不忘初心,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扎根北疆,潜心教育,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魏婷 体育学院教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既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鼓励,也是对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指导。扎根中国大地培养一流人才、做好创新科研、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是中国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我们高校教师要坚信中国智慧,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有不负新时代的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应朝着“大气魄”、“大胸怀”、“大视野”、“大使命”四个目标而努力。一是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的大气魄。二是培育“国之为大”、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大胸怀。三是谋划学科的结构布局,瞄准学科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开拓前沿性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大视野。四是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主动对接社会需求,教育引导学生与时代同向同行,担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张鑫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们这些高校教师和学生指明了工作和学习方向。这美丽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最终顺利实现。作为高校教师,我们的主业就是教学。教不好学生,就不是好老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一样来教育,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才能为国家建设培育踏实肯干、有创新能力的好苗子。对于高校学子来说,大家要以中国梦为己任,每天努力读书,课外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为持续工作保证健康。我们要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勇气和耐心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克服每一个困难。我们要认真学习工作,强筋健体,让自己成为最强大的祖国细胞,为了美好未来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终将获得初心梦想! 姜海涛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辅导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过程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坚定理想信念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当代青年只有把信仰之根扎牢,真正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青年要不断加强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在思想上立长志,听党话、跟党走;在学习中重领悟,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机析理、走心走实、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愿“墩苗”,磨砺意志、提升自我,以知促行,以行铸魂,坚定理想信念,涵养为民土壤,站稳人民立场。 张选 生态与环境学院辅导员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认真深入学习,我感到,在新形势下,立足中国特色,坚持世界一流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乃是当今高校建设发展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名刚入职不到一年的高校辅导员,深知身上的重任与肩负的使命之重大。我将始终以政治强、纪律严、作风正、业务精的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努力成长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为内蒙古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管文荻 生命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并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要研究真问题,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感触颇深,教师的职责在于手持火种,点燃学生精神成长的灯火,要积极上进,谦虚求教,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承担起课程教学的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准则,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同发展。同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担当起引领青年大学生成为拥有中国心、怀有中国情的国家栋梁之才的重任。 李源 哲学学院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让我既深受鼓舞,更感受到重任在肩。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我们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不断夯实学科知识,沉淀党史学习本领,努力学习,踏实奋斗,敢于创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唐旭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本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那又是什么支撑我们去担当责任?对里尔克来说,是陷入困境时充分的忍耐;对三毛来说,是永不抗拒生命的重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青年人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努力创造美好未来。担当之美,在行不在言。王继才与王仕花夫妻二人驻守祖国的海岛三十二年,用担当的崇高与自豪抵御狂啸的海风与翻涌的波涛。物理新星曹原在仰望星空时始终保持平和谨慎,将所属领域的视野拓展得愈来愈宽,在科研道路上锐意前行。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满腔热血,体会到了艰苦卓绝。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同样肩负着建设祖国、民族复兴的重任。我们应在实践奋斗中将可贵品质传承下去,在奉献价值中将高尚精神弘扬开来。 许仁慧 法学院本科生 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19日上午到清华大学进行了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优秀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而作为一名青年学子,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做到爱党爱国,始终坚定的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者,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专业的法律知识,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用知识武装头脑,在将来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出一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责任。 任秋佳 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听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深有感触。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新时代青年只有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我们是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青年提出了更新的挑战,青年有责任也有义务来维护祖国的统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青年是民族的脊梁,新时代的新青年要有顽强拼博的精神;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新时代的新青年要有锐意创新的探索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教诲,热爱祖国、忠于人民,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杨婉婷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讲话时对广大青年的评价,更是一种期盼。正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寄予厚望,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学生,更要努力学习,深入了解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从中汲取营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勉励我们“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学子,我不应拘泥于眼前的小确幸,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尹可欣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之际,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和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我非常感谢党、国家和学校为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优秀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青年,我们更应该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不断地夯实学科知识,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更好的姿态回报党、国家和学校的栽培,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曹烨 生态与环境学院本科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感受良多,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在敖汉干部学院揭牌

2021年4月22日,“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在敖汉干部学院举行揭牌仪式。学校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炳文,赤峰市政协副主席、敖汉旗委书记邱文博出席,赤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魏必力格主持揭牌仪式。 仪式上,邱文博副主席对朱炳文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敖汉干部学院携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充分体现了内蒙古大学对敖汉及敖汉干部学院的高度认可和亲切关怀,对于提升两院教育培训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希望充分发挥好内蒙古大学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通过积极邀请名师担任客座教授、派员学习等方式,从理论教学、学科建设、精品课程研发等方面提升干部学院办学水平。 朱炳文书记作讲话。他表示,与敖汉干部学院展开密切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基地的揭牌启动,投射出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敖汉干部学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奋发进取与主动担当,必将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双方教学和研究工作水平,推动双方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实现互利共赢。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陈智与敖汉干部学院院长傅晓林签订《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敖汉干部学院合作框架协议书》。 敖汉干部学院以“弘扬生态文明、传承敖汉精神、锤炼党性修养”为办学宗旨,把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敖汉精神贯穿于教学始终。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干部学院,已被中组部列入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自2018年2月批准建立以来,累计办班174期,培训学员1.5万余人次。通过充分利用敖汉干部学院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将不断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开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局面。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

4月26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术会议中心4号会议室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内蒙古财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梁荣及指导组成员闫安、袁欣、徐倩、联络员边建平到会指导。我校党委书记朱炳文主持会议,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校党委书记朱炳文带头作了研讨发言。从深刻认识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刻认识理解到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力量之源;艰苦奋斗、勇于牺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方面与大家交流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的本质和核心;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优良学风校风,践行嘱托创一流、守正担当开新局等方面就如何推进我校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与与会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围绕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树牢宗旨意识,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持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发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等方面作了研讨交流发言。陈国庆校长在发言中指出,要全面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从学好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奋力开拓“双一流”建设新征程。 副校长张吉维、纪委书记张利平、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处处长兼审理室主任李广武;社会科学处处长达胡白乙拉按照学校党委制定的集中研讨方案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围绕“践行嘱托创一流,守正担当开新局”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和分管工作,依次充分交流了党史学习教育的认识和体会。并结合学习体会,就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逻辑对办好高水平大学的启示;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自觉守初心担使命等内容与参会同志进行了深入探讨。 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副组长梁荣在点评中指出,本次研讨准备充分,政治站位高,主题鲜明,研讨发言密切联系工作实际,是一次高质量的集体研讨。他要求我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进一步创新学习教育方式,妥善处理工学矛盾,引导党员干部学习、弄清、领悟好党的历史,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激发出来的信念信心、热情激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 朱炳文书记就学校下一步提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坚持高标准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是严格执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和目标要求,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学习任务不漏项,继续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感受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政治品格,确保学有所依、思有所源、用有所据、行有所循。二是务求实效开展集中交流研讨,发扬优良学风,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扎实开展好“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围绕学校事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牢记嘱托创一流 守正担当开新局”实践活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实效,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来谋划务实举措,全力推进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奋力开辟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迎接建党百年。

/ 其他

1 浏览  ·  0 赞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

4月26日下午,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来我校调研指导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振清,副部长张兆刚及有关处室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白玉刚部长听取了我校党委书记朱炳文,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及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关于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汇报,并重点了解了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方式方法、主要举措、师生的参与度等。 白玉刚部长深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与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了学校师资队伍、党的建设、思政课开设情况,与师生交流了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并亲切询问了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及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 白玉刚部长指出,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要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坚持学字当头,发挥“关键少数”带头作用,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感悟思想伟力。要立足行业特点,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结合青年学生特点,创新载体方式,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高校党史教学的主渠道、主课堂作用,做好集体备课,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伟大精神与宝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从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历史观照现实,激励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担当时代大任,使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终身受益。 白玉刚部长勉励我校青年学子,要明确认识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心怀“国之大者”,从党史学习中坚定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自治区党委任命刘志彧为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

4月30日下午,学校召开全校干部大会,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秦、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四处处长吴晓燕到会宣布自治区党委对学校领导班子的调整决定:刘志彧同志任内蒙古大学党委委员、书记;朱炳文同志不再担任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委员职务,于2020年1月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旗帜·领航 |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①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校把以党史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四史”教育全面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有机融入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开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确保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中国人民苦难深重。中华儿女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贫困落后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任人宰割到让世界刮目相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旗帜·领航”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第一讲 《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讲述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由近代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历史使命决定的。 今年是2021年,将时间倒回到一百年前,100年前的1921年,那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地方,混战连年不断,民族经济萧条,生产技术落后。 这一年,中国仅史书明确记载的地震就达10次,还有湖南多地旱灾、江西白鹿洞火灾和东北发生大面积鼠疫,天灾人祸,民生涂炭,人民苦不堪言。 讲到这,大家是否在想,我们多么庆幸是活在今天的中国。 100年,是什么改变了中国? 这一年,嘉兴南湖上的游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那么,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毛泽东主席说:“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近代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从未停止过抗争。从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到“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从试图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到起自社会下层并有着广泛群众规模的义和团运动。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前赴后继,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然而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然而,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改变。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这种惨状必须改变! 出路在哪里?道路在哪里? 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历史和人民呼唤新的坚强的领导集团的出现。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毛泽东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探索、抗争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于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年中共一大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摆脱了“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境地,让人民彻底告别了“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的命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国家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让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以40多年的时间,让中国跨越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国家实现了“弯道超车”,人民过上了美好生活。近代中国的国情和近百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二、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曾有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先后登上过中国的政治舞台,但大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潮流中销声匿迹了。只有中国共产党,从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时挺身而出,在新中国百废待兴时艰苦创业,在改革发展经历风雨时勇毅担当,每当风雨来袭,中国共产党总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坚强的主心骨、最可靠的领导力量。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党的最高价值取向。《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在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党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时代,我们党继续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1946年出版的《中国的惊雷》中,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这样写道:“中国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而他们拥护这些改变。”植根于中国的大地与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中国人民正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伟业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始终恪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面向未来,实践还将进一步证明,中国共产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根本目的是始终不渝的,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支持是毫不动摇的。 三、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奋力开创的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其本国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则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应当是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然而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造成了思维上极大的混乱,丧失了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有人宣称“二十世纪将以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告终”,还有人妄称社会主义中国也将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倒下。但我们挺直了腰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顶住了冲击,经受住了考验。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中国制度、中国之治、中国式民主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得到最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就告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通过矢志不渝地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总之,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由近代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正确的选择。 赵秀娥:博士,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红歌接力 | 百年追寻,在你光辉旗帜的领航下

一盏明灯 在南湖的红船上点亮 一颗火种 开启了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 我们用火热的青春写下奋斗的篇章 我们用一生的坚守证明未曾动摇的信念 我们一直在追寻 只为那刻在岁月年轮上的誓言 我们一直在追寻 只为那永远属于我们的忠贞 颂歌献给党 奋进新时代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红色歌曲接力《追寻》MV 内蒙古大学倾情巨献 1921-2021 百年追寻 有你光辉的旗帜领航 凯歌行进 因你伟大复兴的梦想 你似灯塔 引领我们汇聚中国力量 你是誓言 率领我们谱写时代交响 颂歌献给党 奋进新时代 ——革命歌曲接力大联唱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请接力唱出你心中的红色旋律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旗帜·领航 |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②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内蒙古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传承红色基因,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铸就了代代传承的“包钢精神”和“民族团结互助精神”。“旗帜·领航”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第二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精神在内蒙古的传承和发展》,带领大家重温那段光辉峥嵘的奋斗岁月,感受内蒙古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凝心聚力、甘于奉献、勇于拼搏、守望相助的奋斗精神和民族团结互助精神。 今天我分享的党史内容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精神在内蒙古的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100的历史中,1949年至1978年是一段特殊而难忘的历史时期。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了起来,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走向富裕道路的开始,那么1949年至1978年的这段历史时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的历史阶段。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在世界东方。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困难重重,但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自觉传承红色精神,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精神和团结精神。在国家最艰难的时期,内蒙古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传承红色基因,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铸就了代代传承的“包钢精神”和“民族团结互助精神”,谱写了一段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甘于奉献、勇于拼搏、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进步史。 2021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提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迅速唤起人们对那段光辉岁月的记忆。全国各地支援内蒙古建设,内蒙古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一盘棋”的生动见证。 1954年成立的包钢,是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一个承载着国家战略安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红色企业。建国之初,内蒙古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建设包钢完全是白手起家。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的社论,全国各地8万名各族儿女从四面八方汇聚在包头的荒漠戈壁建设民族地区大型钢铁企业。在戈壁荒漠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风餐露宿、手推肩扛,战严寒、斗酷暑,凭借着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在茫茫戈壁建起了“草原钢城”。 当时包钢的建设地还是一片荒滩,环境艰苦,物资匮乏。但在“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口号的感召下,从中央和华北局等党政机关抽调的管理干部、鞍钢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包钢的建设中。刘志祥,就是这个浩浩荡荡建设大军中的一员。1955当刘志祥得知包钢建设急需人才,他毅然放弃去清华大学深造的机会,从沈阳坐上火车来到包头。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刘志祥作为一名普通的建设者,用智慧和双手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他带领大家不仅高质量地建成1号高炉,还攻克了高炉风口技术难关,成为永远的“包钢一号高炉荣誉长”。正是以刘志祥为代表的这批人,铸就了以“守望相助、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自强不息”为内核的包钢精神。1959年9月26日,包钢一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结束了内蒙古寸铁不产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先河。 周恩来总理1959年10月15日亲临包钢为1号高炉出铁剪彩并语重心长地叮嘱“这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大高炉,第一次在我们国家出现,你们要好好管理啊。”从此,几代包钢人铭记重托、不辱使命,将包钢精神代代传承,终将荒漠变为绵延的钢铁绿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 60多年来包钢的发展历程充满艰辛,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被迫停建、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走和“文革”十年动乱等困难;经历了白云鄂博矿特殊选冶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的攻关、也经历了钢铁行业遭遇寒冰期、资金链几乎断裂等重重困难,但包钢人咬紧牙关,顽强拼搏,矢志不渝地推进包钢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战胜苦难迎来胜利。在包钢,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辈,甚至祖辈都是包钢人,他们被亲切地称为“钢三代”。一代又一代包钢人子承父志,心中怀揣着一个工业化强国梦,建设包钢,并让“包钢精神”薪火相传。从几代包钢人身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艰苦奋斗是包钢最难能可贵、最值得弘扬的精神品质;坚韧不拔是包钢多年积淀的最重要、最鲜明的文化基因。正是几代包钢人坚定地传承红色基因,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包钢才能战胜千难万险,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业辉煌,成为国家钢铁和稀土工业的坚实脊梁。 烈火淬炼的钢铁才更加坚韧、历史积淀的底蕴才更显厚重。可以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形成于内蒙古的包钢精神,是当时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拼搏、团结奋斗的缩影。 1959年至1961年,是新中国遭遇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全国粮食供应缺乏,饥饿席卷大半个中国,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几十个孤儿院里,大批孤儿普遍营养不良面临疾病和死亡的威胁。这些幼小的孩子该怎么办?党和政府决定,把这些“国家的孩子”送到草原。内蒙古的牧民群众奉献爱与担当,抚养“国家的孩子”,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精神,谱写了传奇而美好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 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负责人的乌兰夫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各盟市各有关部门做好迎接孤儿的准备工作。对于这次孤儿移入,乌兰夫下达了“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指示,要确保儿童一个不少地安全到达目的地。从1960年到1963年,前前后后, 3000多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孤儿,坐上一列列北上的火车,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内蒙古。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有资料真实记录了1960年“三千孤儿”北上的历史,在1960年移入儿童设备购置费明细表中,写着小木床、小毯子、小桌椅、澡盆、枕头、毛巾等物品。 内蒙古的牧民们自己生活并不宽裕,但是他们非常心疼也非常喜欢这些来自远方的孩子,一些牧民骑着马、赶着勒勒车从几百里外赶来领养,有的牧民一家就收养了五六个孩子。牧民们把孩子接回自家的蒙古包,把这些孤儿视为“国家的孩子”,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抚养。 当“上海孤儿”被送到草原时, 19岁蒙古族女孩都贵玛承担起了照顾28名孤儿的任务。做饭、洗衣、煮牛奶、教语言、和孩子们一起玩、哄孩子们入睡……年轻的未婚姑娘和28个幼小的孩子组成了大家庭,她没让一个孩子挨饿、受冻,直到这些孩子全部被牧民领养。在照顾“上海孤儿”的日子里,她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每天筋疲力尽,晚上是最难熬的时候,一个孩子醒来哭,其他孩子就跟着闹。如果有孩子生病了,她就要冒着凛冽的寒风和被狼群包围的危险,深夜去几十公里外找医生。日复一日,她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女般精心养育,被当地群众称为“草原母亲”。在都贵玛的坚持和精心照顾下,28名上海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在那个缺医少药、又经常挨饿的年月,创造了一个奇迹。2019年9月29日,“草原母亲”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共和国为一位平凡母亲授予的至高荣誉。正如都贵玛所说“这个勋章不只是给我,而是颁给所有‘草原母亲’的,像她这样尽心尽力用心抚养“国家孩子”的额吉,在草原上还有几千位。 特殊时代造就了这样奇妙的缘起,他们原本相隔千里,没有血缘关系,但正史千千万万像都贵玛这样 朴实、温暖、真诚、平凡而又伟大的 草原母亲、,将它充实、演绎成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在特殊的时代,这些“国家的孩子”扎根塞北,由内蒙古父母亲们养育,喝着牛羊奶长大,自小讲着内蒙古当地的方言。岁月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广袤的草原上留刻着他们茁壮成长的身影和脚印。这些孩子也接受了各种教育,长大之后,有的成为社会精英,有的活跃在内蒙古当地,反哺第二故乡。“三千孤儿入内蒙” 这不仅是一场爱的传递,更是一段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养育这些孩子不仅是国家赋予草原母亲的使命,更成就了一段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流淌着民族团结大爱的共和国往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段民族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草原上的佳话,也终将汇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中,温暖每一个提及的人。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座丰碑。回顾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神州大地的凝心聚力,就没有草原儿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血肉联系,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更没有全国各族人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传递、传播,而是带着使命感做红色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继承者。今天,我们回首过去、再谈历史佳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让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和守望相助的精神接续传承下去。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继续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凝心聚力、守望相助、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而不懈奋斗! 乌兰哈斯,博士,中共党员,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其他

6 浏览  ·  0 赞

我校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5月2日,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座谈会,听取了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单位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的汇报,要求各单位按照5月份党史学习教育细化工作任务分解表和周工作计划继续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把各项具体措施落细落实。 5月8日上午,我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工作调度会。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校党委副书记李秀良出席会议,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各专项工作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组长兼综合协调组组长、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为民传达了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来我校调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时的指导意见,近期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的指导意见及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对学校前一阶段党史学习教育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就近期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任务和要点做了说明和强调。各专项工作组组长就近期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作了汇报。 刘志彧书记就深入推进学校党史学习教育作了强调:一是抓好“学”这个基础,把党史学习抓细抓实;二是把握好“实”这个要求,抓住“关键少数”、二级单位和党支部,层层压实责任,落实学习任务;三是做好“问”的途径,认真梳理征集到的问题,分类分层,建立台账,尽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四是落实好“办”的目的,着力在办实事上下功夫,确保善作善成;五是拓展“新”的目标,围绕中心工作,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学校事业发展大局,奋力书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篇章。 5月10日上午,我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二级党组织第四次工作推进会。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校党委副书记李秀良出席会议。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李秀良副书记就下一步落实好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作了强调:一是要严格按照《内蒙古大学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计划安排,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要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规定任务不能减;二是要继续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抓紧推动“办实事”的落地落实落细;三是要切实担当具体责任,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学习任务;四是要及时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进一步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成效。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5月8日下午,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调研,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于化廷、科学技术处处长牛一丁陪同调研。之后实地参观了校史陈列馆。 在我校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志彧书记听取了实验室主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薇,副主任刘东军及其他科研骨干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人才引进、运行机制、团队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作的实验室建设情况汇报;听取了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慧荣关于国重实验室党的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汇报。刘志彧书记就汇报内容与参会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认真听取了参会同志关于国重实验室未来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刘志彧书记对国重实验室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希望实验室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机遇,聚焦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进一步突出研究特色,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尽最大努力“顶天立地”做科研,加快建设步伐,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时对学校“要开放办学,在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深情嘱托。 在我校校史陈列馆,刘志彧书记仔细观看了图文并茂的校史展板和展品,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历程,听取了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为民关于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汇报。 刘志彧书记指出,内蒙古大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有着丰富的校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继续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因素和优秀精神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继续做好学校文化建设和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保持好“全国文明校园”的荣誉,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撑。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精彩!内蒙古大学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唱响《我爱你中国》

唱响红色经典,共发时代强音。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治区教育厅在全区高校开展“颂歌献给党·奋进新时代”革命歌曲接力大联唱。高校师生精心演绎,接力传唱。 内蒙古大学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交通部呼和浩特交通学校,是国家交通部从战略布局角度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一所工科学校。1980年教育部确定学校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8年国务院授予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1996年国家教委批准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0年并入内蒙古大学,2009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以准厅级建制升格更名为内蒙古大学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秉承“立足交通,依托行业,面向社会,服务经济”办学宗旨,在国家交通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赫曾视察学校并题词“培育各族人才,振兴交通事业”,原交通部部长钱永昌视察学校并题词“交通人才的摇篮,四化建设的希望”。 学院现有六系一部7个教学单位,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含留学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办学层次,各类在校学生总数超过3500人。专任教师144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副高级职称以上75人,双师型教师58人。建有2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综合甲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与内蒙古大学“厅校共建”学院,与国内外20多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在区内外近50家交通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新时代,学院党委郑重提出“坚持一条主线,围绕两个提高,着力五项突破”的发展思路。全院上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交通强国发展战略,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促进“十四五”时期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国家和自治区建设交通强国和建成高质量交通强区的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旗帜·领航 |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③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兴办经济特区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的重要历史缩影,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的成功实践又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提供了最鲜活的时代见证。“旗帜·领航”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第三讲《春天的故事——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创举》,将镜头推回到40年前,带领大家重温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建设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历程,感受改革开放精神的伟大意义。 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大家好!我是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娟老师。今天的微党课,我要给大家讲述一个兴办深圳经济特区背后的故事。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现在,让我们把镜头推回到40年前,看看这个奇迹开始的地方——广东省宝安县。 宝安,东晋六年设县,曾数次更名,民国时期恢复了宝安县的称谓,县制历史近1700年。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曾是宝安县的一部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宝安县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割让、租借给英国。由此,宝安县与香港开始划境分治。长期以来,宝安县一直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县,与之毗邻的香港则经过百余年的市场经济发展,成为了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巨大的反差形成了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先后有50余万内地居民出于各种原因经由广东省宝安县偷渡到香港,形成了一股难以遏制的“逃港潮”。 1977年11月,刚刚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同志在叶剑英元帅的陪同下来到广东,这是小平同志在复出之后的首次外出视察。在这次视察中,广东省领导把困扰他们多年的“逃港”问题捅到了小平同志面前。在听取了广东省委领导的汇报后,小平同志沉思良久,他意味深长地指出,“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管得了的……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小平同志的一番话道出了逃港问题的实质。 1978年4月, 中央委派习仲勋同志到广东主持工作。临行前,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交给他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刹住偷渡风,二是解决粮食问题。到任后,习仲勋的首次基层调研就选择了当时偷渡问题最严重的宝安县。此时正值庄家收割季节,却看不到一派农忙景象,田间地头只有一些老人、妇女和小孩。当地干部反映,村里的精壮劳力大多逃往了香港,一些偷渡未遂的则被关进了收容站。为了进一步弄清逃港原因,习仲勋随后来到了设在莲塘村的一个临时收容点。他问一个偷渡客“为什么要逃港?”偷渡客怯怯地回答“吃不饱饭。”习仲勋又问,“给够粮食,还走不走?”偷渡客稍作犹豫后答道,“还走,那边找工作容易,每个月就有一千几百元收入,两三年就可以寄钱回家建新房。”习仲勋看出外逃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地经济极端贫困,这一点不解决,外逃就会一直持续。他对随行的同志说道,“解放30年了,香港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却很荒凉,一定要下决心改变这个局面,要努力缩小差距。”“我们要做的是搞好建设,让河对岸的人来我们这边才好!”这次考察对习仲勋的触动很大,他开始深入思考、谋划如何推动粤港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此萌生了创办经济特区的念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大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广东省委于1979年1月做出决定,将宝安县改为深圳市,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建立出口基地,发展对外贸易,繁荣地方经济,带动广东全域发展。 1979年4月5日至28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习仲勋代表广东省委向邓小平同志作了一次专题汇报,他提出,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以及重要侨乡汕头,各划出一块地方设立“贸易合作区”,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单独进行管理的大胆设想。小平同志当即表示赞同。当听说大家对“贸易合作区”这个名称意见不一致时,他不假思索地说道,“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小平同志的一席话为广东省委领导吃下了一颗定心丸。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实施特殊政策的地区定名为“经济特区”,并明确: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国家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特区经济主要实行市场调节。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经济特区建设正式通过立法程序确定下来。 1979年7月8日,深圳蛇口工业区建港填海的“开山第一炮”宛如一声春雷,唤醒了尘封已久的南粤大地,也奏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春之序曲。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40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特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和四面八方的广泛支持下,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建设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兴办经济特区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的重要历史缩影,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的成功实践又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提供了最鲜活的时代见证。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让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李娟,博士,中共党员,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访问学者。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我校召开十届党委第二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

5月13日下午,学校在学术会议中心4号会议室召开内蒙古大学十届党委第二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秀良主持,校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处处长兼审理室主任、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李广武传达了中央巡视巡察工作新精神新要求,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利平宣布了巡察组组长授权及任务分工,校党委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志彧做了动员讲话。 刘志彧书记指出,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校在自治区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领导和指导下,规范化开展巡察工作的起步之年。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巡视巡察工作精神,围绕开好局、起好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紧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精准落实政治巡察要求。 刘志彧书记就做好本轮巡察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开展内部巡察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巡察工作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基层党组织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二是把握总体要求,确保科学精准有效地推进本轮巡察。他强调要牢牢把握巡察政治定位、突出问题导向、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格按“三个聚焦”重点内容开展巡察。三是落实各方责任,确保本轮巡察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刘志彧书记对巡察办、巡察组、被巡察党组织、巡察协作配合机制成员单位分别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并特别指出,要加强协作配合、落实工作责任,共同做好十届党委第二轮巡察工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要求,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本轮巡察对象为蒙古学学院党委、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图书与信息技术部党总支,巡察组将在被巡察单位工作2个月左右。 学校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巡察办成员、巡察组成员、被巡察党组织班子成员、巡察协作配合机制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扩大学习会

5月14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召开扩大会议,按照“及时学”和“跟进学”的要求,就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最新指示,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我区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及全校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就办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嘱托新要求;在广西、福建考察时就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作出的新指示新部署。 校党委副书记李秀良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自治区民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校党委书记刘志彧结合学校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最新指示,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我区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了三点意见。 一是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最新指示,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自治区民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健全民族工作机制,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大意识形态领域自查工作力度,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好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的进程中,发挥好内蒙古大学的引领和带头作用。三是及时跟进新要求新部署,落细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抓好“学”这个基础,把握好“实”这个要求,落实好“办”的目的,拓展好“新”的目标,确保学校“十四五”高起点开局。 刘志彧书记强调,“开新局”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当前学校正处于“十四五”开篇布局、年度工作全面推进的关键阶段。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提振精气神,鼓足心劲干劲,不等不推不拖,全力以赴做好当前正在做的工作,尽职尽责做好份内的工作,“践行嘱托创一流、守正担当开新局”。全校上下要形成“干实事、解难事、谋大事、创新事、长本事”的浓厚氛围,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全面推进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

/ 其他

3 浏览  ·  0 赞

同上“四史”思政大课,我校师生反响热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精神和“思政大课”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知》的部署安排,我校组织全校师生于5月15日下午,共同观看“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三堂课——改革开放史”。课堂上,天津师范大学王雪超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大学张志丹教授、复旦大学肖存良副教授分别讲授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三个专题。课后,我校师生积极讨论,广泛交流,纷纷表示应当不断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史,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学习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牧仁 蒙古学学院 教师 改革开放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恢宏壮丽的历史,对国家的进步起了重要的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重大转变,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 青合乐 蒙古学学院2020级研究生 改革开放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好的学习环境。作为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要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苏日太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教师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就无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通过学习,我院学生对党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九十分钟的课程让我院学生们受益匪浅,这堂思政大课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学生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刻苦学习、勇于担当,真正将“四史”思政大课的教育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郑文君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教师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史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高校教师,作为当代大学生,都要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千千万万个努力的小我,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我。 杨玉婷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2019级旅游管理专业 改革开放,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我们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回首过去,共产党带领人民共同走过的这40多年的风雨历程,虽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所有人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继往开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提高了幸福指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积极面临新时代的挑战、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书写新的篇章。 黄笑琦 哲学学院 2018级哲学专业 跟随课堂,回看改革开放的历史——对内改革,大刀阔斧,对外开放,昂首阔步。党和国家在其中所走的每一步,无不体现着“敢想、敢做”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当下,中国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年一代作为未来的希望要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努力学习,踏实奋斗,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王丽蓉 外国语学院 2019级英语专业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成功的伟大尝试,为中国开辟了强国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不断超越自我,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科学文化,逐步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走向富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十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闫东祺 经济管理学院 教师 回顾40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征程,让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从一个相对封闭、贫困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段历程带给我们最强烈的启示是,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前进,都起始于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每一次解决发展难题,都是依靠党带领全体人民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虽然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我们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郑雨竹 经济管理学院 2018级市场营销专业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我国人民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也是科学理论发展的不竭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0多年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社会主义中国走出了成功的发展道路 。此次的思政大课学习,使我更加珍惜自己当下享受的美好生活,也更加热爱这片孕育出无数奇迹的土地。学习改革开放史,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承担建设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未来的光荣使命,更有坚定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解鹏 公共管理学院 2019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创造,四十年来,我们在世界的汪洋大海中,运用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我深刻认识到,美好生活的出现、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这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奋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跟党走,感党恩,用实际行动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董双祺 数学科学学院 2018级数学基地专业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 沈忱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得以体现。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管文荻 生命科学学院 教师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我们党在这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对这一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不断学习党史、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开创未来。我党一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毕文旭 生命科学学院 2017级生物学基地班专业 通过本次“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四史”讲堂之党史的学习,我深入了解、学习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同时也作为百年未有之变局下的新青年,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作为预备党员,我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时刻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保持危机感、紧迫感,不为虚度光阴,不浪费青春,严于律己,以将来为党和人民的历史增色增亮为目标不懈努力。 白云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教师 今天,听了华东师范大学闫方洁教授所讲授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篇,我感受颇深。改革开放已经有40多年的历程,回首过往,我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找到的最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国家的发展传奇,是亿万人民的奋斗之歌。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国家将更加强盛,祖国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中华民族也会更加辉煌。 付玉瑾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20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从此以后,中国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开启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回首40年多的风雨历程,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千山万水,取得荣光。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停下奋斗的脚步,应继续跋山涉水,迎接更加艰巨的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更多的艰难险阻,更激烈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奋勇搏击,赢得更加灿烂的未来! 牛佳牧 生态与环境学院 2020级大气科学专业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书写了新的篇章。作为建设新时代的主力军,若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作为前行的方向指引和力量支撑,当代青年将迷失方向,失去信仰,无法为新时代的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学生一起上党史思政大课,正是在为我们将来的青年指点迷津。因此,上好党史思政课,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精彩!我校举办第九届“中国梦·感恩行”主题演讲比赛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资助育人融入思政教育,激励新时代青年学子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 ,坚定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追求,我校5月16日在北校区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举办了第九届“中国梦·感恩行”主题演讲比赛决赛。本次比赛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各学院师生代表近500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演讲比赛分为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两个环节。在主题演讲中,选手们紧紧围绕“诚信·感恩·励志·圆梦”这四个关键词,在规定时间内讲述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梦奋斗之路和真切动人的感恩情怀;在即兴演讲中,选手们根据所抽选的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抒发自己对中国故事、红色精神的生动阐释。比赛精彩纷呈,经评委严格打分,比赛结果最终如下: 哲学学院陈飞龙获得一等奖;生命科学学院张佳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嘉欣获得二等奖;化学化工学院宋昊宸、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郑明耀、法学院梁晓彤、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杨超杰、蒙古学学院陈圆圆获得三等奖。张佳进同学获得佳创作奖,张嘉欣同学获得最佳风采奖,陈圆圆同学获得最佳人气奖。 此外,大赛组委会还评出优秀组织单位,分别是蒙古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法学院、体育学院。

/ 其他

2 浏览  ·  0 赞
1...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 60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