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5月14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李秀良,副校长郭喜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调研,财务处处长武元平参加调研。
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李秀良副书记一行实地考察了学院实验室等场所的建设情况,并与学院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
郭喜副校长充分肯定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发展现状和事业谋划,希望学院在“十四五”规划建设中,积极打造教育部级科研平台,在学科发展、团队建设、方向凝练、大项目的立项等方面取得突破。
/ 校园活动
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管文荻饱含感情地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我们党在这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对这一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不断学习党史、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开创未来。我党一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生物学基地班毕文旭说道,通过本次“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四史”讲堂之党史的学习,我深入了解、学习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同时也作为百年未有之变局下的新青年,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作为预备党员,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时刻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保持危机感、紧迫感,不为虚度光阴,不浪费青春,严于律己,以将来为党和人民的历史增色增亮,为目标不懈努力。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白云波非常激动,他说,今天,听了华东师范大学闫方洁教授所讲授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篇,我感受颇深。改革开放已经有40多年的历程,回首过往,我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找到的最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国家的发展传奇,是亿万人民的奋斗之歌。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国家将更加强盛,祖国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中华民族也会更加辉煌。
电子信息工程学2020级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付玉瑾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从此以后,中国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开启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回首40年多的风雨历程,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千山万水,取得荣光。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停下奋斗的脚步,应继续跋山涉水,迎接更加艰巨的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更多的艰难险阻,更激烈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奋勇搏击,赢得更加灿烂的未来!
生态与环境学院2020级大气科学专业牛佳牧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书写了新的篇章。作为建设新时代的主力军,若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作为前行的方向指引和力量支撑,当代青年将迷失方向,失去信仰,无法为新时代的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学生一起上党史思政大课,正是在为我们将来的青年指点迷津。因此,上好党史思政课,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 校园活动
经济管理学院教师闫东祺站在新时代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回顾40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征程,让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从一个相对封闭、贫困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段历程带给我们最强烈的启示是,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前进,都起始于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每一次解决发展难题,都是依靠党带领全体人民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虽然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我们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市场营销专业郑雨竹坚定地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我国人民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也是科学理论发展的不竭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0多年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社会主义中国走出了成功的发展道路 。此次的思政大课学习,使我更加珍惜自己当下享受的美好生活,也更加热爱这片孕育出无数奇迹的土地。学习改革开放史,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承担建设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未来的光荣使命,更有坚定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解鹏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创造,四十年来,我们在世界的汪洋大海中,运用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我深刻认识到,美好生活的出现、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这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奋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跟党走,感党恩,用实际行动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数学科学学院2018级数学基地专业董双祺说,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沈忱表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得以体现。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校园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精神和“思政大课”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知》的部署安排,我校组织全校师生于5月15日下午,共同观看“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三堂课——改革开放史”。课堂上,天津师范大学王雪超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大学张志丹教授、复旦大学肖存良副教授分别讲授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三个专题。课后,我校师生积极讨论,广泛交流,纷纷表示应当不断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史,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学习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蒙古学学院教师牧仁说,改革开放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恢宏壮丽的历史,对国家的进步起了重要的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重大转变,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
蒙古学学院2020级研究生青合乐激动地说,改革开放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好的学习环境。作为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要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师苏日太表示,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就无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通过学习,我院学生对党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九十分钟的课程让我院学生们受益匪浅,这堂思政大课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学生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刻苦学习、勇于担当,真正将“四史”思政大课的教育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师郑文君感慨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史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高校教师,作为当代大学生,都要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千千万万个努力的小我,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我。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2019级旅游管理专业杨玉婷说,改革开放,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我们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回首过去,共产党带领人民共同走过的这40多年的风雨历程,虽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所有人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继往开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提高了幸福指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积极面临新时代的挑战、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书写新的篇章。
哲学学院2018级哲学专业黄笑琦谈了自己的感受:跟随课堂,回看改革开放的历史——对内改革,大刀阔斧,对外开放,昂首阔步。党和国家在其中所走的每一步,无不体现着“敢想、敢做”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当下,中国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年一代作为未来的希望要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努力学习,踏实奋斗,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王丽蓉无不自豪地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成功的伟大尝试,为中国开辟了强国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不断超越自我,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科学文化,逐步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走向富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十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 校园活动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资助育人融入思政教育,激励新时代青年学子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 ,坚定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追求,我校5月16日在北校区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举办了第九届“中国梦·感恩行”主题演讲比赛决赛。本次比赛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各学院师生代表近500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演讲比赛分为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两个环节。在主题演讲中,选手们紧紧围绕“诚信·感恩·励志·圆梦”这四个关键词,在规定时间内讲述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梦奋斗之路和真切动人的感恩情怀;在即兴演讲中,选手们根据所抽选的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抒发自己对中国故事、红色精神的生动阐释。比赛精彩纷呈,经评委严格打分,比赛结果最终如下:
哲学学院陈飞龙获得一等奖;生命科学学院张佳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嘉欣获得二等奖;化学化工学院宋昊宸、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郑明耀、法学院梁晓彤、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杨超杰、蒙古学学院陈圆圆获得三等奖。张佳进同学获得最佳创作奖,张嘉欣同学获得最佳风采奖,陈圆圆同学获得最佳人气奖。
此外,大赛组委会还评出优秀组织单位,分别是蒙古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法学院、体育学院。
/ 校园活动
5月16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事内蒙古自治区总决赛在内蒙古财经大学西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区10所本科院校、12所高职院校共24位教师晋级决赛。本次比赛开幕式由内蒙古财经大学副校长徐全忠主持,内蒙古财经大学校长杜金柱致开幕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石骏、教育厅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俊威、各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负责人及相关课程负责人莅临现场观摩。
本次大赛分为校级初赛、自治区级复赛和自治区级总决赛三个阶段,大赛设本科组和专科组两个组别。自治区决赛分为两个环节:网络评审和现场比赛。网络评审根据选手提交的教学大纲、教学实录和课程特色成果报告进行综合打分,占总成绩的60%;现场比赛选手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全面说明整门课程设计思路,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展示相关支撑材料,占总成绩的40%。
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阿如拉以第三名的成绩获得本科组二等奖,学生就业处就业指导科高虹以第四名的成绩获得本科组三等奖,交通学院就业课教师莫伶以第四名的成绩获得专科组三等奖。我校荣获最佳组织奖。、
本次比赛充分展示了我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创新和教学特色,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充分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理论知识、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增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效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咨询与服务,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 校园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重要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我校于2021年5月15日上午在内蒙古大学北校区卓越楼前成功举办了“内蒙古自治区2021届高校毕业生综合类(一)专场招聘会暨浙里更闪耀——浙江校园专场招聘会(内蒙古站)”。本次招聘会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内蒙古大学学生就业处、呼和浩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校党委副书记李秀良到会指导,详细了解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量,并与参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招聘人员进行了亲切交谈,询问了参会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就业进展情况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员,各学院分党委(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等就业工作有关人员到场参会。
本次双选会现场共有119家用人单位参加,总计提供职位数3852个,浙江专区参会单位30家,提供职位数586个,收集简历总数452份。
本次招聘会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了充分交流的平台,提升了招聘效率,实现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赢”。
/ 校园活动
为确保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高校实验室有序运行,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稳定,2021年5月17日上午,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高等教育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21年高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启动暨工作交流会。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有关通知要求,我校高光来副校长、科学技术处刘崎峰副处长在教育厅参加会议。科学技术处在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设立视频分会场,并组织教务处、社会科学处、保卫处、各学院(中心)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各教学、科研(基地、工程中心等)实验室负责人、学生代表共86人在分会场参会。
视频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张国辉总结了近年来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工作情况,并部署了2021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相关工作。接着,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郑伟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闵辉分别以题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与文化建设的思考》《对标现代化 聚焦十四五——上海市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作了交流发言。最后,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艾德生教授就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要点和条目进行了解读。
实验室安全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各单位要自觉担当主体责任,加强师生宣传教育和动员,做好实验室安全常态化工作,把实验室安全各项工作抓实、抓细,确保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各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为迎接2021年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做好准备。
/ 校园活动
5月19日上午,由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办,呼和浩特市法学会、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承办的“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南校区举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自治区法学会会长林少春,自治区团委书记、党组书记陈晓东,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曹思阳出席会议。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分管自治区法学会领导韩彧主持启动仪式。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自治区法学会会长林少春向青年志愿者代表授旗并讲话。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警务部主任孙锦琰,自治区团委书记陈晓东,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分别讲话。青年普法志愿者代表在活动现场代表全区青年普法志愿者发言。
林少春在讲话中指出,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自2018年开展以来,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走进企业、社区、学校和农村牧区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宣传法律知识,服务法治实践,对于推进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林少春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把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基层行活动的头等大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把组织开展好普法基层行活动作为重点任务,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法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不断提升普法基层行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基层行活动深入基层、深入边境一线、深入边远地区。要深化“法律服务社”“调解中心”“互联网+法律服务”等经验做法,促进覆盖城乡、高效便捷、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青年学生参与到普法工作中来。林少春勉励广大青年志愿者,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普法基层行各项工作任务,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做出应有贡献。
刘志彧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内蒙古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坚持以章程为统领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设法律基础课等课程,在学生中进行系统的法治宣传教育。发挥法律学科优势,为自治区人大、政协、政府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地方立法、法律执行情况评估等方面为自治区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发挥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法学交流社、普法志愿者总队、学生法律协会等机构示范辐射作用,每年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举办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
刘志彧书记强调,2021年,是“八五”普法规划的启动之年,也是我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依法治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融入、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法律学科建设和法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致力于法治建设的宣传者、传播者、践行者。进一步加强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加强与自治区法学会、自治区司法厅、自治区团委的协调配合,推动法治宣传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提高基层行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群众的法律素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青年普法志愿者代表法学院2017级学生姚远进行发言,表达了青年学子发挥专业优长,投身基层法治建设的责任担当和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理想信念。
/ 校园活动
5月2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在发展规划处、科学技术处、资产管理处负责人的陪同下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调研指导工作。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了调研座谈。
会议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秀全,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宫箭,副院长赵国军、刘俊杰、朱成军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建设思路、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作了汇报。刘志彧书记认真听取了汇报,并与参会同志就人才引进、研究生招生与培养、思政育人、硬件设施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刘志彧书记对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刘志彧书记要求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科学编制好学院“十四五”规划,有效整合学院科研平台,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凝心聚力谋发展,力争在学科发展、团队建设、大的项目立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作出贡献。
会后,刘志彧书记视察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
5月21日下午,刘志彧书记到化学化工学院实地了解实验室搬迁工作进展情况。
/ 校园活动
2021年5月20日上午,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行“火箭军助学金”捐赠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领导一行,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李秀良、学生工作处处长兼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冯福林、学生工作处相关人员以及我校全部受助学生参加了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由我校党委副书记李秀良主持。
仪式上,我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兼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冯福林宣读了“火箭军助学金”受助同学名单,并向受助同学表示祝贺。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代表学校接受了火箭军向我校捐赠的奖(助)学金,并回赠了捐赠证书。
火箭军领导代表火箭军党委机关和广大官兵对我校获得“火箭兵助学金”的60名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内蒙古大学久负盛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在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在不断深化军地交流,实现军地建设互促共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学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让人印象深刻。火箭军领导还简要介绍了火箭军的发展历史和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同学们自觉坚定爱党报国信念,把自己的成长进步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听党召唤,跟党奋斗;希望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时对青年学生的勉励,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后,火箭军领导表示,火箭军部队真诚欢迎内大的学子们加入火箭军,在火热军营生活中展示自己的青春才华和智慧,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简要介绍了内蒙古大学的历史沿革和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情况,对火箭军官兵在致力于国防建设的同时还关心着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惦念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莘莘学子表示深切的感谢。他说,火箭军部队助学义举,充分彰显了当代军人情系贫困学子、支援教育发展的崇高品质,展现了当代军人强国安邦、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努力学习,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时代青年,要学习火箭军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拼搏,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奋斗书写青春诗篇。
哲学学院刘文迪和计算机学院李雨濛作为火箭军助学金受助学生代表发言,分别讲述了个人经历和获得火箭军助学金的感受,汇报了自己大学期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向资助我校学生的火箭军首长和全体官兵表示了深深感谢。
为支持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从2003年开始,火箭军先后在新疆大学、青海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等西部5所高校设立“火箭军助学金”,资助帮扶少数民族大学生3900余名,其中自2014年以来,先后资助我校学生580余名。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大与火箭军合作力度,通过参加火箭军夏令营、组织国防教育宣讲、开展文化交流等形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 校园活动
2021年5月20日下午开始,我校南校区体育馆集中开展在校师生新冠疫苗第一针接种工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本次疫苗接种工作,结合学校防疫工作实际,成立了内蒙古大学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组织各单位密切配合,安排部署工作流程,科学制定接种计划,确保全校师生们安全、有序、分批次完成接种工作。
在疫苗接种前,全校各单位认真履行疫苗接种工作主体责任,广泛宣传新冠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普及新冠疫苗接种知识,促使全校师生员工正确认识疫苗、主动接种疫苗。校医院在南校区体育馆提前设置疫苗临时接种点,布设接种台18个,划分预检区区、候诊区、接种区、留观区、应急处置区等功能分区。在后勤保障处、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保卫处、体育学院、校医院等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下,完成了接种物资转运、临时接种点布设、网络保障、安全保卫等工作,确保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接种流程安全规范、应急处置迅速及时、教学安排井然有序。
/ 校园活动
5月20日下午,为使学校师生在个人所得税综合汇算清缴中享受税收优惠,避免因未补缴个人所得税影响个人征信,财务处邀请呼和浩特市税务局专家来校宣讲政策、辅导实操。学校各单位教职工和学生代表120余人参加了宣讲会。会议由财务处处长武元平主持。
副校长郭喜教授出席会议并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宣讲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开放中办学”嘱托的积极尝试,是做好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响应师生利益关切的具体措施。希望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交流,积极向本单位其他人员传达,共同依法履行纳税申报义务、科学完成汇算清缴工作。
呼和浩特市税务局“纳税人学堂”专职税法讲师刑轶宾用生动翔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税规则、申报流程、专项附加扣除条件、APP操作实务、注意事项及热点问题等内容,现场解答了与会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
/ 校园活动
2021年5月22日,我校举办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唐代丝绸之路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到会的专家有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原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天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研究员汤晓青,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廖可斌,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王志鹏、内蒙古大学人文科学学部主任李树新教授。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兰州理工大学教授杨晓霭,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卢燕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武君博士,子课题主要成员河北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王贵宝博士参加了开题会。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教授出席了开题报告会。开题会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魏永贵教授主持,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栓虎,学院副院长米彦青教授、刘志中教授、汉语系系主任付建荣副教授、赵乐副教授及部分师生参加了会议。
开题会上,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教授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对研究团队中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表示祝贺。随着“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各项工作的推进,我校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该项目的获批进一步提升了内蒙古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实力和影响力。学校积极为项目首席专家搭建平台,提供研究条件和资金保障,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项目首席专家、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高建新教授就课题的研究范畴、学术价值、子课题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等向专家组做了汇报。专家组组长薛天纬教授、专家组成员认为项目选题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唐王朝的开放与大国气派,科学地揭示唐人的文化品格与美学追求,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专家组成员就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一些具体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课题组表示要充分吸收,争取早日拿出优质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开题。
教育部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获批的项目全国有51项,《唐代丝绸之路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是其中唯一一项以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为研究内容的项目。该项目是我校获批的第三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填补了“十三五”我校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空白,居全自治区之首,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 校园活动
按照自治区纪委监委关于开展“以案促改治理年”活动有关要求以及我校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和全面从严治党集中教育月活动的安排部署,2021年5月20日,我校在学术会议中心9号会议室召开全校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观看《查腐煤刨黑金除毒瘤——内蒙古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警示录》,传达了全区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警示教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主要目的是为在全校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工作,以案明纪,教育引导全校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主持会议并讲话。
张利平传达了全区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警示教育电话会议精神,并就做好常态化警示教育、以案促改工作提了3点要求:一是要以案示警。全校各级党组织要以警示教育片中反面典型为镜鉴,严格对标对表,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从中汲取教训,警钟长鸣,引以为戒,认真查找和整改各种背离初心和使命的问题。二是要以案为鉴。全校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任务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位。三是要以案促改。深刻汲取政治底线失守的教训、理想信念动摇的教训、权力任性滥用的教训、修身律己不严的教训,心存敬畏、规范用权。
/ 校园活动
2021年5月23日第4届中国大学生射箭(射艺)锦标赛圆满结束,本届锦标赛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承办,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射箭协会协办,赛事为期4天。
本次射箭(射艺)锦标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61所高校37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设有传统弓和反曲弓两个项目,竞赛项目包括:传统弓甲、乙、丙三个组别的男女个人排位赛、男女个人淘汰赛、男女团体排位赛、男女团体淘汰赛、混合团体淘汰赛和反曲组。我校射箭代表队由吉如河老师领队,阿木日孟都、兴安、代庆、阿丽玛、乌艳、吴日力格6名运动员同学参加了传统弓项目比赛。
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我校男子射箭代表队获得男子团体淘汰赛冠军,排位赛冠军。运动员代庆获得男子个人淘汰赛冠军,男子个人排位赛第二名。女子射箭代表队吴日力格获得淘汰赛季军,乌艳获得淘汰赛第四名,代庆和吴日力格获得混合团体淘汰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运动员代庆获得了赛事优秀运动员的嘉奖,本次比赛我校共获得三枚金牌俩枚银牌一枚铜牌。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运动员的努力训练,为了获得更好的竞技状态和比赛成绩,我校射箭代表队做足了准备,积极训练,集训期间风雨无阻,正是通过内大学子坚持不懈的拼搏和努力,才能铸造这样一支优秀的运动队。
/ 校园活动
5月27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在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处、社会科学处负责人的陪同下到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调研指导工作。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了调研座谈。
会议上,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基本情况、建设思路和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作了汇报。刘志彧书记认真听取了汇报,并就汇报内容与参会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
刘志彧书记对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近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刘志彧书记要求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持续强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我区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宣传、研究和阐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以创新思维开拓进取,建设好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更多地聚集人才和整合资源,进一步做好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应有贡献。
座谈会前,刘志彧书记视察了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 校园活动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9级民族社会学专业学生李超颖听了石泰峰书记专题辅导报告,深刻地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幸福的生活。她说,石书记结合党史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方面为我们讲述和解读了党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在腥风血雨的顽强斗争中形成并巩固发展了领导地位,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的自我革命,带领着各族人民创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石书记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化的优势。我们身在和平发展的年代,没有经历过石书记所经历的事情,但是去年的疫情让我们年轻一代深刻的感受到党是人民的主心骨,党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党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那些岁月静好的背后有无数的同志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知党爱党护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爱岗敬业,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新时代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赵健说,听了石泰峰书记的专题辅导报告,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三个“不容易”:一是红色政权建立的“不容易”,二是新中国诞生的“不容易”,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的“不容易”。石书记的讲话生动而富有哲理,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今后,我要不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守护好党的舆论宣传阵地,把党的声音传遍五湖四海,把红色故事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
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2018级硕士研究生阿日古娜说,石泰峰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中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三个篇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青年人更加了解了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与传承革命薪火的重要性,深刻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进一步了解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意义,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我们要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感悟党史的革命精神和实践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今天,建设新时代的接力棒即将交到我们手中,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我们肩负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这要求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树立远大理想报效伟大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2017级历史学专业学生王化禹通过聆听这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如此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些抛弃自身的地位和富裕生活而投身革命,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而斗争的人是可敬可佩的,更是值得学习效仿的。他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说明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更要坚持“四个自信”,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努力。
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系学生赵忆凡说,聆听了石泰峰书记主讲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受益匪浅。她说,报告中,石书记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方面,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革命岁月,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指导意义,也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累累硕果。也正是这三个方面,指导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听完本次报告会,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了解程度,更坚定了我作为青年预备党员,肩负伟大使命,重续前辈荣光,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生信念。
/ 校园活动
宋生贵,二级教授,内蒙古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美学、民族艺术研究与文艺评论,同时从事文学与书法创作实践。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文艺论坛》杂志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全国文艺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艺术分委员会委员(2007-2012)、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8),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审核评估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草原英才”工程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等人才奖项。
已出版美学与艺术学学术著作、散文作品集、美育与教育教学研究著作及书法作品集28部,主编学术文集8部,代表作有《文艺活动审美研究论稿》《艺术美学新论》《传承与超越:当代民族艺术之路》《生活艺术化十讲》《走向心富》《悟与书》等;主持自治区文联重大项目“草原艺术研究工程”,并任“草原艺术研究书系”总主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学术与创作成果奖33项。
【读书之乐重在养心】宋生贵
在我看来,在这喧嚣而浮躁的世界里,一个人对心灵的调适与涵养是尤其需要讲究闹中取静的。为此,读书不失为良方。有人说,如今是大众传媒的时代,读书作为一种境界,已成为一首渐渐远去的古老的恋歌。不然。我以为,读书的价值是永恒的,有着永远的意味,永恒的境界,特别是对于人的心智的开启与涵养,更具有永恒的不可替代性——一个浮躁的时代尤其需要强调对人心智的滋养,否则人们的心境便如同贫瘠的土地,会迅急沙化的。
读书固然有多种方式,多种目的,而我更看重是启智与养心,而且均以营造出境界为上。关于启智,台湾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有高见在先,我很赞同,故抄录之。余先生讲:读书当以读出智慧为高,如今知识爆炸可能会增加为学的途径,但是,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智慧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读这样的书与这样读书,其目的与意义又在于“加强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或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摘自余光中《开卷如开芝麻门》)读智慧之书并读出智慧,美哉妙也!
智慧的阅读或阅读的智慧,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世界,以至使生命空间得到自由无碍的延伸与扩展。人们常常会因自己处境的局限而深感遗憾,认定是不尽如人意的处境限制了个人阅历,致使所见不广,故而不免慨叹再三。慨叹终归是徒劳的,因为谁都知道,世界之大、历史之久,使任何人都终其一生也无法经历其万一。如果我们懂得阅读,善于阅读,便可以获得不可限量的扩展精神空间的门径。
林语堂先生讲过:“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读书最乐。”一个人或静静地坐在书桌之前——即便是忙里偷闲,一本书,一杯茶,或专心细读,或掩卷静思,把纷繁杂乱的世界关在窗外,把宁和怡悦的心放进书里,其乐趣之所在,往往是言难尽意的。但有一点是明白的,即作为一种境界,读书之乐重在养心。
/ 校园活动
河北大学图书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始建于1921年,是法国天主教会在天津创办的工商大学附设的图书馆。建筑面积32846平方米,馆藏图书390万余册,是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副馆长任瑞娟,博士,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河北省优秀专家出国人选,曾任河北大学图书馆技术部主任与信息部主任。自2010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部(省)级项目8项。目前还担任河北省高等学校图工委副秘书长,在图情领域研究颇深,其所提出的三维融合发展理论,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Q
图书馆业界文献资源建设途径有哪些,贵馆的情况如何?
任瑞娟: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包括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两方面。传统资源建设途径一般有购买资源、捐赠资源、交换资源、收集资源四个途径。数字资源建设途径一般有购买资源、OA资源、试用资源、自建资源四个途径。
河北大学图书馆传统资源以购买为主,捐赠不多,但今年已接受约1万册中外文图书捐赠。数字资源也以购买为主,试用资源也不少,每年约60库次,OA资源亦有收集,自建数据库累计20余个。
Q
在高校数字资源共享方面,贵馆作出了哪些努力,成果如何?
任瑞娟:以CALIS为首的中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项目,如CALIS外文期刊、CALIS学位论文、CALIS联合目录、CALIS的E读等,河北大学图书馆均参与其中,并积极做好元数据提交,为其他高校的文献提供支撑。其中CALIS学位论文项目从2002年开始提交数据,早于61所“211”高校,并获得CALIS学位论文项目的全国三等奖,为非“985”、非211”学校中唯一一所。其他的全国性资源合作共享平台CASHL、NSTL也都参与,并且读者使用情况也不错。
2017年3月15日,我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式签署互办借书证的协议,我馆得到北大馆的50张借书证,受到师生的热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部借光,实现了去北大“串门儿”借书。
Q
您如何定位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请介绍一下贵馆的经验。
任瑞娟: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首先体现在图书馆的定位上,具体表述为“三中心一课堂”,即知识服务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文化传承中心和人才培养第二课堂。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基础。自2015年以来,河北大学每年春季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组织较大规模的阅读推广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师生的认可。
设立“坤舆讲坛”“开幕式”“闭幕式”“阅读达人”等经典项目。每年读书月活动期间“坤舆讲坛”主要邀请专家举办当年选定的相关主题讲座,对于“阅读达人”等活动则邀请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专委会副主任赵俊玲教授进行专业指导与讲评。同时,成立阅读专业化群众组织——“悦”读协会,成为由图书馆馆员指导并鼓励读者自治的群众性阅读协会,主要由读者用户吸引读者参与协会相关活动。
读书月活动不仅在图书馆、学校新闻平台宣传,而且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大屏滚动等进行立体传播,调动了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2017年图书馆在三个校区举办讲座十余场,参与人涉及到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青年教师、硕士生导师等。其中,医学部的数据库培训讲座单场人数就超过200人,真正实现了读者层次多、人数广。
今年,在保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单位举办的“书香保定,阅读推广”活动评比中,河北大学图书馆获得2016年度保定市“十佳全民阅读基地”称号,图书馆朱立平老师荣获“十佳全民阅读推广人”称号。主管校长李军凯、协管校长杨常新在讲话中指出,河北大学读书月活动已经真正成为一个知名文化品牌,成为校园文化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Q
您认为大学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任瑞娟:在国内的多次关于图情领域的相关讲座中,我都谈过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大学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持续参与用户泛在学习过程;增强支撑用户的研究创新过程;不断参与高校及政府的管理决策过程。高校图书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主要表现为空间、资源与服务三个维度的深度融合。
通过日常的借阅服务与阅读推广活动,参与用户学习的过程,通过信息服务可以参与教学科研创新的过程,通过智库咨询参与管理决策的过程。这些均是树立起令人信服的馆员职业形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Q
在传统、数字及智慧图书馆更迭发展中,大学图书馆所面临的困境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任瑞娟:大学图书馆面临着如下困境:读者黏性降低,到馆率下降;图书馆地位下降,被边缘化严重;特色资源稀缺,资源同质化严重;服务创新跟不上读者需求的变化;基于空间的服务还没有太走上正轨。
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实学界和业界都有一些观点,其中就有“图书馆消亡论”,也称为“图书馆僵尸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国内数字图书馆界领军人物张晓林老师。但我有不同
/ 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