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1日,中国图书馆学会下发《关于公布2018年全民阅读工作有关名单的通知》(中图学字〔2019〕82号文件),表彰全国范围内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得力的各类图书馆、优秀阅读推广项目和优秀馆员,我馆荣获“2018年全民阅读优秀组织” 称号,全国共有15家图书馆获此殊荣。
2018年,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认真落实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部署,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开展“桃李湖畔·书香内大”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加强组织,积极拓展服务范围,紧紧围绕“着力提高我校师生阅读水平”的工作重心,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各项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三年来,组织开展各类读者活动共计400余场,累计50000余人参与活动,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荣获“2018年全民阅读优秀组织”称号,是对我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也为我馆申请中国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后,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将充分发挥馆藏资源和优势,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阅读推广的层次和水平,为建设书香内大、服务全民阅读做出新的贡献。
8月22日下午,经过紧凑而丰富的议程,我国图书馆界层次最高的年度盛会2019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闭幕。本次年会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主题为“新时代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均衡 融合 智慧”,包括开闭幕活动、主题论坛、分会场、“图书馆人之夜”活动、“同城共读 万卷共知”阅读知识竞赛等重要内容。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一级巡视员陈彬斌,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晓秋,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斯琴毕力格,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东胜区委书记张占林等领导和嘉宾以及国内外图书馆界及相关业界专家学者、图书馆工作者、企业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共同参加年会。
16时15分,年会举行闭幕活动。闭幕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新空间•新服务•新趋势”——图书馆空间建设主题交流,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太原市图书馆馆长郭欣萍、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馆长周英雄、浙江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胡海荣、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副馆长林红宣等五位代表分享了有关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理念和实践。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樱主持主题交流。
闭幕活动中,还为“同城共读 万卷共知”阅读知识决赛、年会征文和全民阅读等有关代表颁发了证书。
最后,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致辞并宣布年会闭幕。他指出,本届年会是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图书馆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展示了我国图书馆行业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成就,是一次鼓舞人心、引领未来的会议。
/ 校园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促进全民阅读在全区的广泛推广和发展,进一步挖掘和发现创新性强、阅读成效显著的阅读推广工作先进经验,发挥其典型带动作用。2019年6月27日至3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工作委员会主办,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学会、呼伦贝尔市图书馆承办,北京超星集团协办的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度阅读推广优秀案例经验交流会暨““心之光——为盲人朋友讲电影”视障文化活动走进呼伦贝尔”在呼伦贝尔市召开,为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供示范。
呼伦贝尔市文旅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进利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各类图书馆55个单位110位同仁参加会议。
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工作委员会主任、呼伦贝尔市图书馆馆长张承宏宣读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2018年度阅读推广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获得一等奖,图书馆云洁老师荣获“十佳阅读推广人”光荣称号 。
在此次案例征集活动中,自治区各级各类图书馆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了各类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掀起新时代全民阅读新热潮。
会议邀请了国内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到会做专题讲座,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徐雁作“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图书馆阅读推广‘三位一体’推广方略与全民阅读立法促进”的专题讲座;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统计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出版与推广委员会委员叶艳鸣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现代总分馆建设创新”的专题讲座,为与会代表带来了阅读推广工作的新方法、新思维。此外,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云洁等6位图书馆同仁分享了他
们的阅读推广优秀案例。
会议安排了心之光——为盲人朋友讲电影活动,内蒙古图书馆文化志愿者、内蒙古电视台播音指导、著名主持人、内蒙古图书馆志愿者协会会长苏日娜老师用醇厚的声音与电影音效对白相互配合,把视障朋友带进多彩的电影世界。放映过程中,他们跟着电影和解说去激动、去伤感,去感受主人公“君在侧,卿识焉”的无奈……参与活动的会议代表也带上眼罩,与盲人朋友共同感知他们的世界,触摸盲人朋友的内心。播放电影有近百位视障朋友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听讲。
阅读推广任重而道远,阅读推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兢兢业业、精耕细作。阅读推广人,被誉为阅读点灯人。未来,让社会成员都成为自己的阅读点灯人,都能够好读书、读好书,是阅读推广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全民阅读的美好前景!
/ 校园活动
1月20日,全区宣传部长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传达了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部署了2019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表彰了2018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基层宣讲工作先进典型和苏木乡镇街道优秀宣传委员。我校申报的“桃李湖畔·书香内大”文化育人项目荣获了2018年度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是自治区级的年度最高奖励,2018年,该奖项共有10个单位获奖,我校是自治区教育系统唯一的一个获奖单位。
我校“桃李湖畔·书香内大”文化育人项目启动于2015年,由校党委组织实施,旨在聚焦立德树人,坚持守正创新,面向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着力点,秉承人文、开放、共享、成长的原则,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从启动以来,累计举办了系列文化活动400余场,充分带动了全校师生的参与热情,师生参与人数累计52500余人,线上参与直播互动人数100000+人。2018年,该项目成果荣获内蒙古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图书馆学会应用案例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优秀案例;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目前,吸引了周其凤、林存阳、王子舟等多位学术界名师开办了人文学术讲座,多个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在师生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 校园活动
古风古韵嘉年华——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课程实践展示【桃李湖畔·梅兰诗社】
古风古韵嘉年华
泱泱华夏,礼乐之邦,
性灵之音,心口流淌。
千年前传颂的风雅之音,
有居庙堂之高的钟鸣,
也有处江湖之远的鹂音。
千年之间,朝代更迭,
日月流转,惟有此情,
长明不灭。
中国教育在线 讯 古风古韵嘉年华活动由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桃李湖畔·梅兰诗社主办,内大图书馆读者协会协办。活动于12月21日19:00在内大南校区艺术学院小剧场举办。
桃李湖畔·梅兰诗社创办于2017年,是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闫冰梅老师和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张浩兰老师共同创办的,旨在通过学习和创作诗歌、诗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经典。结合张浩兰老师的古典文学相关课程,结合梅兰诗社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将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学生“桃李湖畔·梅兰诗社”社团活动、图书馆文化育人项目,有机地结合。本次“古风古韵嘉年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课程实践展示暨新年联欢”活动,是内大图书馆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组织高校本科教学,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
随着主持人开场,晚会拉开帷幕。晚会由三个篇章组成,分别是第一篇章《钟鼓乐之》、第二篇章《木铎声声》和第三篇章《魂牵故里》。文新学子通过唱诵、吟咏以及舞蹈的形式,将古诗词的意蕴充分地表现出来,还原了演唱古乐谱歌诗曲调。
《九歌·东皇太一》是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此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东皇太一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
《九歌·东皇太一》是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此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东皇太一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乔旺、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魏永贵、副院长刘志中、姜德军,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新院党总支副书记吴栓虎。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实,桃李湖畔·梅兰诗社创始人闫冰梅老师、张浩兰老师,赵乐博士;赤峰学院文学院教授霍亚娟老师;艺术指导内蒙古艺术学院副教授敖登等老师和部分其他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在最后一个节目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表演的《九歌》中完美结束,舞台上的一切仿佛都定格在了这一瞬间。精彩的表演令人意犹未尽。
上古经典是中华文学之根源,学习和领略其精髓,对传承国学、弘扬华夏人文精神至关重要。张浩兰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将古诗辞还原回歌乐舞的原貌,加深了同学们对古诗辞的记忆、理解和感悟,唤起了同学们学习古典文学,特别是古诗词的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来熏陶情操、滋养情怀,真正感受生命世界的美好!
曲终人不散,余音绕画梁。在新年到来之际,祝愿桃李湖畔·梅兰诗社越办越好!也祝愿内蒙古大学年年桃李、岁岁芬芳!用《诗经》《楚辞》祝福中国繁荣昌盛!
/ 校园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 讯 6月20日下午16:30,以“跟着总书记读经典”为主题的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桃李湖畔·礼敬中华诵读大赛(第二季)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展演,在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16举行,同步举行的还有由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承办的“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首届全国大学生“悦读之星”读书演讲风采展示活动暨“桃李湖畔·读书·演讲”活动颁奖典礼。
出席本次颁奖典礼的评委及嘉宾有:著名记者孙一帆老师、安杰老师、牟野老师。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为民博士,内蒙古大学团委冯时老师,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盛立民博士,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浩兰副教授,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负责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马骐博士,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实教授,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桂荣研究馆员,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闫冰梅、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祁兴兰、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员刘瑞忍等。
活动由内蒙古大学宣传部、共青团内蒙古大学委员会、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
通过“跟着总书记读经典”,引导读者从《习近平用典》《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等书籍的阅读中,更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旨在通过集体诵读,引导激发当代大学生重温红色经典,不忘初心,团结一心跟党走;感悟革命文化,牢记使命,激情拥抱新时代。同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在内蒙古艺术学院校园乌兰牧骑团队慷慨激昂的马头琴《初升的太阳》《万马奔腾》乐曲中,主持人唐嘉伟、朱博宣布典礼开始。
两大诵读演讲比赛共有31组参赛选手入围,由于时间关系,颁奖典礼推选出3名参赛选手现场风采展示:15级蒙古语文学专业道日娜同学、计算机学院在读博士刘瑞同学分别带来蒙古语歌曲《梦中的额吉》、中文歌曲《生如夏花》,17级金融学专业左俊男同学带来演讲《七十年书写不朽传奇》,由桃李湖畔·梅兰诗社甄选出的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汇报演出中的4个优秀节目:《蜀道难》、《别君叹》、《千字文》、《沁园春·雪》,参加本次颁奖典礼进行了现场吟唱展示。选手展示环节后,内蒙古艺术学院校园乌兰牧骑演出团队表演了古筝独奏《我的祖国》。
选手们深情朗读,激昂演讲,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本次比赛之中,展示了我校学生良好精神风貌,体现了我校学生重视经典、传承经典、热爱经典的形象,以及重视阅读,展现学生个人风采的良好校园氛围。
最终,根据相关比赛规则,经过专家评审,现场网络投票、点赞数,多名选手获奖。此次活动还设置了最佳亲友团人气奖。
活动在内蒙古艺术学院校园乌兰牧骑演出团队民乐齐奏《我和我的祖国》中圆满结束!
/ 校园活动
2019年11月30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浩兰老师结合具体的诗例在内蒙古大学南区图书馆阐述了她对“诗歌无常,贵在真朴”的理解。
【诗情缘】
第一部分“诗缘情”以“诗歌是一种心理活动产生的特殊能量——‘情感’的舒泄样式”为核心展开:
候人兮猗!
——《涂山氏女歌》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萚兮·郑风》
张老师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她以《涂山氏女歌》《萚兮·郑风》等为例,对于“诗与情”做了具体的阐释。
【诗言志】
第二部分“诗言志”以“诗歌是对鲜活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身心体验的描述。”为核心展开: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乌鹊歌》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柏舟·鄘风》
【情志私属,贵在真朴】
第三部分“情志私属,贵在真朴”,张老师结合自己的心得给出了她自己“我歌抒我情,我诗言我志。我口说我心,我声发我气。是故无需包装,只任自然而然”的写作态度: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 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胸怀混世,情怀立世】
第四部分“胸怀混世,情怀立世”,张老师认为“胸怀是实用的,功利的。情怀是审美的,理想的。艺术与美育是用来拯救生命困厄的。”以李贺的《大堤曲》《苏小小墓》《后园凿井歌》为例,阐述了以下三点:
1. 文艺可把带有野蛮性的本能冲动和情感提升到一个较高尚、较纯洁的境界去活动。避免凝成疮结为“精神”上的病态。
2. 文艺逐渐向前伸展,我们的眼界也逐渐放大,人生世相越显得丰富华严,从而给予人不少的精神力量,从而让人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
3. 人于自我,是奴也是王。奴者,被欲望驱遣。王者,在精神上跳脱出困厄,从诸多限制中解放出来,由奴变为王,我们要找回和感受人的尊严。
【诗之格】
从本体上讲,诗是心中流出的歌,想怎样唱便怎样唱,可以无常格,这是诗之生命力所在。
从形式上讲,诗在不同的流淌阶段大致形成了一些常见常用模式。有些模式与特定的音乐节奏与发声音韵结合后相对固定下来,变成了所谓的“谱”。
附录部分,张老师介绍了“普通话十八个韵辙列表”,鼓励大家仿古用韵的同时与时俱进,可以尝试着用现代新韵写诗歌。
/ 校园活动
刘实馆长在首期【桃李湖畔·学者沙龙】的开场致辞
在图书馆首期【桃李湖畔·学者沙龙】的开场致辞
刘实(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图书馆是文献资源中心。从去年开始,学校开始搞书香校园项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四年强调了倡导全民阅读,特别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措辞已经变了,叫做“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搞了书香校园项目--《桃李湖畔·书香内大》,这个项目列入了学校书香校园建设项目中,成为了重点项目。
图书馆除了文献资源积累的支撑,我们实际上也还在进行服务创新,大家发现我们已经有了自助借还机,微信座位预约,手机端的移动图书馆等等。在国内西部地区高校中,可以说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图书馆的两个核心价值,一个是文献支撑,一个是服务创新和文化育人。
我们强调的文化育人,也就是说,实际上同学们的学习,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中,我们有日常的这样一些文化活动、资源和项目的分享,对大家也是一种熏陶。我们桃李湖畔系列书香校园建设项目—“桃李湖畔·书香内大”是学校书香内大项目的一部分,我们正在努力打造成一个精品工程。
刚刚,我在17:20—18:00,接待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乔建东副部长一行,刚刚给他汇报了这个项目的情况。我们的“桃李湖畔”系列,大家知道的有名师讲堂,2016年5月北大前校长周其凤先生来过。上个月刚刚来的是周秉建、拉苏荣夫妇,四月份开讲的。这两位不仅是名人,是周恩来总理的后代,还是内蒙古知青,同时更重要的,拉苏荣是著名歌唱家,可能比周秉建更有影响,大家知道的更多。他们两位还有个特点,还都是内大校友,都是内大的学生,所以还是很受欢迎的。可能除了这两个讲座打破头大家站着也要听之外,还有好多人的讲座也很受欢迎,比如我们学校的各位大师的讲座等等。
去年的《马克思靠谱》讲座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也是在二楼报告厅,作者讲座之后给大家签名售书,最后我自己都没拿到一本。像这样的经典分享和大师们的讲座都是很受欢迎的,这是第一个系列活动--“桃李湖畔·名师讲堂”系列。
第二个“桃李湖畔”系列就是闫冰梅老师搞的英语系列,包括“桃李湖畔·英语沙龙”和“桃李湖畔·英语晨读”。闫老师非常有创意,首先告诉我学生必须有口语。口语很重要,闫老师说必须练口语,那好,咱图书馆有英语晨读,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始。
“桃李湖畔·书香内大”项目,还有“读书会”、“学者赠书”、“数据库利用体验”、“摄影大赛”以及各种展览等等,大家都非常熟悉,也非常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今天这个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大家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朗读者”的节目,今年三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朗读者”随后开播。几乎在同时,我们学校闫冰梅老师和张若兰老师自发组织了“梅兰诗社”微信群,两位老师自发的发起组织的,我们认为这个活动非常好,馆里是大力支持的,学校党委宣传部也是非常支持的。所以今天另一件事情诞生了,叫做“桃李湖畔·学者沙龙”。闫老师和张老师都是非常著名的学者,包括今天来参加活动的赵乐博士、艺术学院的杨禄蓉老师,她们四位老师今天共同给我们图书馆首场学者沙龙开场。
祝贺“桃李湖畔·学者沙龙—梅兰诗社:诗从心中来,话诗话相知”隆重开场,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谢谢大家!
/ 校园活动
2017年5月12日,由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主办的【桃李湖畔·学者沙龙】第一期活动正式在图书馆(北校区)外文阅览室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五月把酒话诗缘——诗从心中来,话诗话相知”为主题。图书馆馆长刘实教授出席本次活动并致以祝贺。
2017年3月22日,图书馆闫冰梅副研究馆员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浩兰副教授共同建立了“梅兰诗社”微信群,吸引了一大批我校诗歌爱好者写诗、诵读,交流诗歌文化。如今,这股诗意之风吹到图书馆,给图书馆带了另一种清新风气。
本期活动中,张浩兰副教授以“古声古韵了悟真”为题,主要分享内容包括:
一、诗从心中来。诗歌是心中的泪与油,不悲不喜她不流;
二、古声古韵了悟真。诗歌是心中的灯与火,逆顺阴晴总闪烁;
三、诗歌但要唱出来。诗歌是心事的解忧药,苦乐悲欢长舒啸。
同时,张老师结合作品《鲁连子》《归妹》《击鼓》《关睢》《野有蔓草》等予以解读。
图书馆闫冰梅老师以“旧曲新翻的意趣”为题,与同学们共同讨论了由诗歌改编的当代流行歌曲,如古典诗词《水调歌头》、《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向哪个方向吹》等。同学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中,2015级金融专业的郭皓同学演唱由歌手赵照根据叶芝的诗《当你老了》改编的原名歌曲,2016级文史哲基地王菲阳同学演唱由方文山为周杰伦填词的中国风歌曲——《东风破》。
与此同时,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赵乐老师和艺术学院的杨禄蓉老师也各自分享了自己对诗歌的分析。
赵乐老师提到,张浩兰老师是她的文学史启蒙老师,主要研究先秦文学,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张老师从传说时代的歌谣:“候人兮猗”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经典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阐释了爱情过程中复杂的情感,比如爱情的一些:神圣的、排他的、充满折磨的、充满魔鬼般诱惑的、似一场游戏等特征。这些内容不禁让人感悟,有了爱情的伴随,人生的岁月静好。无论爱情怎么冰火激荡或两情相悦,到最后都归于平淡,都流入了平常的生活,所以人们总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同时,赵老师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尤其是古典诗词。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同学们不要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才悔之晚矣。
博学多才的2016级物理学专业张芸艳同学,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了《红楼梦》、琼瑶重要作品中的三观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活动持续进行至22时闭馆。
博学多才的2016级物理学专业张芸艳同学,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了《红楼梦》、琼瑶重要作品中的三观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活动持续进行至22时闭馆。
/ 校园活动
【阅享旅程 ·奋斗青春】
一个青年,一辆单车,206 天,11600 公里 ,穿越 3 大洲,10个国家……
【主人公】
龙永康
曾就读于湖南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2008年毕业的他,曾在远大空调有限公司任总裁助理;美国强生高级医药销售专员,之后辞职开始骑行去埃及。现任贝达药业销售主管。
【导读】
朱博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员,201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悦读之星”星级指导教师荣誉,从事办公室日常工作,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服务。
这是一次“心灵+探险”之旅,一路有奇遇和惊险,也有温暖与感动,更有成长和阅历。看不同的风景,领略生活的美好,龙永康用一种虔诚的方式来认识自己与这个世界。2017年,他将这一路精彩的故事写入《骑车去埃及》,并开始了以《骑车去埃及》为主题的分享会,内容主要是以龙永康从中国拉萨骑行至埃及开罗的艰辛历程和人生感悟,重点讲述自己在旅途中的大家给予他的支持与帮助、艰苦坚持、自我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高校公益励志巡讲《骑车去埃及》分享会自2017年起已经在全国各地高校巡回演讲了60多场,通过与所到城市广大的高校学生畅谈人生奋斗、人生规划以及人生励志等互动话题,激发青年学生努力拼搏成就未来的热情,共同分享精彩的青春梦想。
此次在我校举办以“阅享旅程 奋斗青春”为主题的分享会,旨在
由演讲者龙永康讲述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独自骑行践行“一带一路”理念的所见所闻所感,培养年轻学生胸怀宽广、勇于挑战、经世致用、爱国爱家的精神。
2019年11月22日,龙永康先生(以下称为“阿康老师”)于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进行了亲身经历巡讲“骑车去埃及”。此次活动由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承办,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协办,到场的嘉宾有刘实教授,包钦然老师,朱博老师(导读)等内蒙古大学教师及同学,大家齐聚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一同倾听阿康老师的骑行故事。
16时30分,随着一个精彩的记录视频的展示,阿康老师登上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一号会议室的讲台。阿康老师的演讲激情满满,他毫不吝啬的分享着自己独自一人“穿越一带一路”的经历与感悟。演讲中阿康老师反复提到“我是一个年轻人,我为什么不可以挑战自己”之类的词语,触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说到动情之处不仅是慷慨激昂,甚至眼泛泪光,阿康老师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感染着在场每一位听众。
之后是读者提问环节,对于一位听众说出“现在的年轻人让人有种小白兔的感觉”这一观点时,他回应道:“现在的年轻人不是小白兔!他们只是缺少了去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勇气”,他用自己最真诚的话语和最动人的事迹打动着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也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在演讲结束后,仍有很多同学向阿康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阿康老师都一一解答,也和同学们热情合影并对他们说:“加油,你们是最棒的!”
行路难如此,灯楼望欲迷。旅行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自己曾经活着,并认真地看过这个世界吧。埃及是阿康老师此次旅行的终点,但又何尝不是他人生的另一种全新的开始。就像他所说的,“当跨过这一步,或许就不再是自己,而是另一个真正可以去冒险的人。”
/ 校园活动
引语:
“我不是天生强大,我只是天生要强。”这个世上没有谁天生就是强者 ,生活中的强大都是从一开始的渺小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读者协会三下乡一步步走来 ,秉承这颗天生要强之心和坚定不移的拼搏精神,将团队打造成心中最理想的模样。
——记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三下乡”第五站之现代化企业 蒙牛6期乳化工厂
2018年8月13日,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团队及志愿者来到蒙牛六期乳业工厂参观学习。在讲解员的带领下, 观察团成员沿着近 1000 米的环形参观走廊进行参观,详细的了解蒙牛牛奶生产过程和经营模式。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9年,总部设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搭乘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飞跃的“千里马”和改革开放的“顺风车”,蒙牛以18年逾1400倍的销量增长速度,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乳品企业。
穿上极具蒙牛特色、萌萌的“奶牛鞋套”。观察团成员跟随讲解员,走进蒙牛牛奶生产线。环形走廊两侧都是密闭的玻璃幕墙,开放透明式的设计,可以观察到牛奶生产的全过程。观察团成员们通过幕墙看到生产车间内无人无菌的全封闭生产线快速运转,从收奶、包装到产品出库,全部由中央控制系统设定程序,指令机器人操作完成,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据讲解员介绍,这个现代化车间每日大约能处理2000吨鲜奶,但每一包蒙牛牛奶都要经过多道工序和指标检测,只有全部合格才能最终上市。
观察团成员来到蒙牛品牌馆。讲解员结合各种图表、文字、图片等资料向观察团成员介绍牛奶的起源、世界乳业格局、蒙牛液态奶的种类和蒙牛集团的企业文化。据了解,蒙牛成立于 1999 年,从诞生之初至今,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 1116 位上升为第 2 位,创造1000 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成立八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
之后,观察团成员来到了充满欧洲风情的乳文化长廊。为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参观与学习的需求,蒙牛六期乳业工厂在环境上进行了改造升级,增添了多项互动体验环节。梦幻的童话小屋、温馨的小牛之家、有趣的小牛哈哈镜,为参观过程增添了不少乐趣,给观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活动最后,观察团成员还参与了蒙牛的“幸运大转盘”互动环节,惊喜之外,小小的礼物反映出蒙牛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此外,在参观过程中,观察团成员还在参观走廊的墙上看到了蒙牛公司的管理考核制度和经营理念——“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品牌成就人生”,这一理念正是蒙牛能在全国乳业势均力敌的竞争中不断壮大的原因。
透明化的生产车间、设计精巧的参观通道、高智能化的牛奶工厂向观察团成员展现了蒙牛国际化、时尚化、年轻化的品牌形象。“蒙牛工厂之旅”让观察团成员对现代化工厂生产模式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科学技术、竞争机制、意识作用等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观察团成员会担起时代重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 校园活动
“引语”:
何为美丽中国,荒漠变绿洲,渣山深坑变绿水青山沃野草原。
何为蒙草,是一颗种子的信仰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三下乡”第四站之“深扎根,谋未来”蒙草·草博园
2018年8月12日,八月的内蒙古一碧千里,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2018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国情社情观察团及活动志愿者一行22人来到蒙草·草博馆参观实践。
蒙草·草博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开发区,是集生态旅游、草原植物科普、亲子互动教育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景区。踏进草博园,目之所及皆为绿色,远处是一片绚烂花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在明朗的夏季里摇曳出了属于它们的色彩。
来到入馆展示区,讲解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内蒙古的土质沙层以及全国荒漠化地区和正在治理的地区。据介绍,蒙草公司在国内的产业布局,从科学研发到市场开发,都有着其独特的营运方式,让生态修复,不只是栽树种草,而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之后,观察团员们来到了生态修复业务区,展区内搭建有沙地的微缩景观、修复的呼和塔拉万亩草原实景、矿山修复模型等。据讲解员介绍,修复的整个过程都遵循了蒙草用乡土植物修复生态、进行生态建设的核心理念。结合展板,观察团员们还了解到了蒙草的植生毯、植生袋、喷播、飞播等修复措施及技术。
然后观察团员们了解到“植物克隆”技术并有幸进入蒙草的种质资源库(日常不对外开放)。种质资源库又称“小草诺亚方舟”,是当前以种子为主体的作物种质资源最有效、最安全的保存方式,其中温度最低的长期库可保存植物种子的活性50年至100年。
虽然诺亚方舟并不存在,但是植物保存生命的火种依然十分重要。
接着观察团员们便来到了下沉广场区域。展区内置有大数据平台,平台可以集成和展示任意一个地区适合种植的植物和修复方案。此外,这里还展有蒙草生态包产品,基于蒙草的标准、规范,不同生态区域有相对应的生态包产品。
展 示 区 域
紧接着观察团员们来到了荣誉展示区域。通过展板和现场摆放的奖杯,观察团了解到蒙草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领导的关怀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蒙草时给予了高度肯定。本着顺应国情地情,发展科技,自主创新的原则,蒙草规范创新型生态修复理念,从矿山修复、节水园林等,有着2个国家标准、2个行业标准、1个地方标准,以及数百项的企业标准和质量标准。
最后观察团来到检化验实验区域,这里向观察团员们展示了蒙草研发人员检测土壤的过程,有了这些数据的科学指导,蒙草可以制定因地制宜,符合本土地情的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方案。
活动中,团队成员专心致志地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兴致勃勃地观察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并积极向讲解员提出问题。观察团在认识植物的同时,感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植物的魅力,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修复,大美中国,没有一个难题是能靠急功近利的心态所能解决的。小草扎根犹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有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守护一片片绿水青山。通过此次活动,观察团充分了解了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蒙草为队员们描绘了一个绿色草原的未来,践行环保主张,对违背环保理念,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画上句号,在节能环保等行动上踏踏实实开始。每一片荒芜之下都曾有绿色,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永远不只是存在于诗中的盛景。
/ 校园活动
引语:
时光如驹,岁月如梭,内蒙古大学老校长乌兰夫同志,在革命事业和祖国的伟大建设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的观察队成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充分学习乌兰夫同志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精神,以昂扬的精神姿态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乌兰夫纪念馆
2018年8月10日,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2018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国情社情观察团成员及志愿者们一行20人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景仰,来到乌兰夫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光辉革命史迹,传承红色爱国精神。
乌兰夫纪念馆于1992年12月23日落成开馆,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乌兰夫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踏入纪念馆大门,一座庄严肃穆的铜质乌兰夫雕像便映入眼帘。乌兰夫纪念馆展览陈列分为六个部分:“追求真理,投身革命”“播洒火种,再展红旗”“团结奋斗,坚持抗战”“实践自治,功垂千秋”“实事求是,建设边疆”“为国操劳,鞠躬尽瘁”。队员们跟随讲解员进入展厅。
第一、二、三部分
追求真理,投身革命 播撒火种,再展红旗 团结奋斗,坚持抗战
“追求真理,投身革命”“播洒火种,再展红旗”“团结奋斗,坚持抗战”三个部分介绍了青年乌兰夫在革命浪潮中觉醒,投身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随后,乌兰夫回到内蒙古与其他革命同志一起组建中共西蒙工委,成立农民协会,培养革命干部,领导农民在白色恐怖中开展斗争。
第四、五、六部分
实践自治,功垂千秋 实事求是,建设边疆 为国操劳,鞠躬尽瘁
“实践自治,功垂千秋”“实事求是,建设边疆”“为国操劳,鞠躬尽瘁”三个部分讲述了乌兰夫筹备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和新中国成立后推进内蒙古建设的突出贡献。在乌兰夫主持内蒙古工作期间,内蒙古地区经济、科技、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同时,他主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
乌兰夫深入牧民家中了解情况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认真聆听乌兰夫同志的革命事迹,仔细观看实物、图片、影像等资料,回顾了乌兰夫同志从少年投身革命到为国鞠躬尽瘁的一生。被岁月染得泛黄的照片,被时光打磨得锈迹斑驳的金属器物,向观察团员们描述了乌兰夫光荣的一生。队员们看到乌兰夫穿过的衣物暗淡泛白,袖口和衣领也已磨破,可以想象到他当时生活的艰苦程度,体会到革命先辈乌兰夫践行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1988年12月8日,乌兰夫因病在北京逝世。乌兰夫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者。乌兰夫永远活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乌兰夫同志在八十岁高龄写下的这首《七律》仍壮志满怀,豪情未减。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中,乌兰夫同志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令观察员们感到震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充分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牢记光荣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精神,以昂扬的精神姿态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 校园活动
引语:
走进博物院、美术馆,了解内蒙古历史文化,做宣传推介亮丽内蒙古的文化使者,读者协会在行动!!!
“北”字合影的造型有着什么特殊的寓意,更多精彩打开链接观看视频,不容错过!
——记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三下乡”第一、二站-内蒙古博物院及内蒙古自治区美术馆
2018年8月7日,怀着对草原文明的敬仰,对内蒙古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崇敬,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2018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团队及活动志愿者们来到内蒙古博物院和内蒙古
2018三下乡第一站-内蒙古博物院、美术馆
团队首先参观的是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始建于1957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观察团员们本着深入了解内蒙古历史文化的原则,重点参观了五个展览。
壮阔”展区用形象生动的图画、标本、雕塑、模型等,为观察团员们展示了内蒙古地区的地形、自然环境风貌与生物特点。其中展示的动物雕塑群落栩栩如生,让观察团员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
“石破天惊”展览为纪念内蒙古自治区70年重大考古发现特展,将内蒙古地区闻名中外的重大考古发现集中展示。众多珍贵文物共鸣,为观察团员们吟颂了一首草原文明的史歌。
“远古世界”展馆主要展示了地球物种漫长曲折的生命历程,展馆中收藏有大量珍贵远古生物化石。
“草原丰碑”展区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内蒙古人民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实现民族解放的历史画卷。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察团沿着历史,从内蒙古的反封建斗争到内蒙古青年响应五四运动,从五原誓师到中共党组织的重建,从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到抗日战争的伟大建立,从“四三会议”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血肉身躯为人民撑起和平的蓝天,他们在人民心中永垂不朽。
“飞天神舟”主题展区展示了内蒙古自治区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在讲解员的讲解中观察团员了解到,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从茫茫大漠到无边草原,神舟飞船的每一次发射、着陆,都发生在祖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大漠作证,草原铭刻,内蒙古各族人民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参观完博物院后,稍作休整,观察团便又来到了内蒙古美术馆。
内蒙古美术馆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代表国家征集中外美术作品、开展艺术学术研究、面对社会进行造型艺术展示的场所。
在美术馆,十三个的展厅的四百余件件展品细致入微的描绘内蒙古高原上的历史沿革和草原人们的生活图景。一幅幅画面震撼人心,一件件艺术品巧夺天工,无一不展现着内蒙古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祖国正北方 亮丽内蒙古”,观察团员们会用当代志愿者的蓬勃精神和昂扬锐气,凝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坚定文明自信,弘扬草原文化”,做宣传推介亮丽内蒙古的文化使者。
/ 校园活动
2018年8月,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祖国正北方 亮丽内蒙古”国情社情观察团,响应校团委关于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典型单位,通过走访实践、交流研讨等方式,描绘当下,回顾往昔,以今昔对比多层次、多角度感知内蒙古文化、历史、生态、工业、科技等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此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通过参观调研活动,更加坚定了广大青年学子在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为打造祖国亮丽北疆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校园活动
秦志宏,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男,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曾任中科招商投资管理股份集团副总裁,北京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创新创业研究院研究员。
他提出了内蒙古经济发展中资源型产业的集群化成长、资本化成长的观点,是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的学者;是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者;是倡导创业是专业、创业是管理的学者。目前致力于积极探索从“既有组织管理”向“初创企业管理”拓展的路径,倡导基于“专业”+“创业管理(精益创业)”+“设计(设计思维)”的跨专业程序创业教育,倡导构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立大学系统内的“创新创业特区”,使大学教育与社会资源广泛对接。积极推动大学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子系统的构建,推动大学“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2018年11月9日16时30分,由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主办、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承办的志宏时间(11)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分享:从创意到创业项目的形成【桃李湖畔·真人图书(32)】在南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
“爱康”团队向同学们讲述了她们从立志推广蒙医文化到成立公司落实这一创意并荣获内蒙古大学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的全部过程。从对创业一无所知到走上讲台分享成功经历的她们给了同学们莫大的鼓舞。
之后,秦志宏教授对她们的创业经历给予了肯定,但同时也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推敲,从创业方向到盈利方式、推广方式,再到如何传播蒙医文化,连续的问答让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创业过程的理解,也更好的了解了蒙医文化。
/ 校园活动
郝嘉乐 三等奖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于读书的意义,我最喜欢王小波的解读。他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更诗意的世界。”我确信拍戏之于演员,就像读书之于人类,前者是在方寸屏幕内,演绎别人的苦辣辛酸,后者是在一页纸扉间,体味另一种鲜活人生,可谓是殊途同归。人生只有一次机会,只能选择一种结局,而书本内的世界却让我看到别人世界里的风景,因此读书可以丰盈灵魂,而没有什么比活得深刻而丰盛更为要紧的。就像于年岁中游走,意不在路之漫长恒远,而在于路之根深繁茂。
从小时候起,我就喜欢读书。细细思索来,好像读书的这个爱好受爷爷的影响比较多。还没有上学时,我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居多,在我并不怎么清晰的记忆里,我白天总和爷爷一起看报,那时候爷爷的视力还很好,教我认字读报的时候从不戴老花镜,总是一字一句的悉心教授。晚上看电视的时间,也往往是一天之中最期待的,因为我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默默认字幕,不需要刻意去记忆,一个个汉字就这样伴随着图像储存到我的脑海中。
后来长大一些,喜欢翻出爷爷的书来读,他的书和我的插画书不同,我的书是崭新的、图文并茂的、语言生动的,多购于新华书店的儿童区或青少年区。而他的书页有些发皱,就像爷爷脸上的皱纹,以黄色或黑色的封皮居多。有些书籍很古旧,纸张的手感也粗糙,远远比不上我的新书。这些书里,有的书是竖版的,有的书是繁体的,书上的字密密麻麻,时不时冒出来的钢笔的标注也影响我的阅读体验,语言也晦涩难懂。可年幼的我却对这些书充满了兴趣,时常在桌子上一趴就是一天,翻阅着粗糙的书页,思绪完全投入书中,不管是不是看得懂,却依然在这些书上花了大把的时间,因为年龄太小,所以经常把书里的内容理解的牛头不对马嘴。后来,在很久很久后的日子里,当我偶然翻阅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才知道儿时的理解是多么荒诞可笑。可是,那些和爷爷一起静心伏案的时光,却成了无比美好的记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床边和书桌上的“闲书”开始被一本本练习册所代替,“枕边诗书闲处好”的情致也早被高中夜晚里的瞌睡虫赶走。在高三的日子里,挑灯夜战是常事,可灯下不再是那些或薄或厚的读物,而是仿佛永远都做不完的试卷。在如此充实的日子里,为阅读挪出一个独立的时间就稍显奢侈了,而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莫过于在高三的深夜里,我躲在被子里借助手电筒的光看完了余华的《活着》。凌晨四点钟合书,却无心睡眠,只因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十二万字的缝隙里挤满了“欲哭无泪的压抑”,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而现在坐在内大的图书馆中,也是令人无比满足的一件幸事。馆内的静谧,让人不自觉的放轻放慢脚步,日光从窗外投射进来,投射到那些肩并肩的书架上,仿佛在丈量着人类智慧的脚步,再把人的生命和书架的影子一起拉长。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里,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着,电子化的阅读也更为普遍,但于我而言,只有站在书架前、坐在书桌旁,用手摩挲散发着书香的纸页的时候,才有一种真实感,只有这个时候,阅读的人是站在世界中心的,只有这个时候,时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就像苏东坡笔下的诗句“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一样,在图书馆阅读的时候,每每入迷之时,总是听不到周围的声音的,无事之时静坐与此,就感受不到时间的流动,只有图书馆的闭馆音乐响起的时候,才恍然惊觉已到闭馆时间,恋恋不舍的收起书籍,离开图书馆。
在我看来阅读是一件极为私人的事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去阅读是最舒适的,无论是古人以金榜题名为目的读书,还是像毛姆一样“为乐趣而读书”,都是读书者自己的事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我读书很少刻意去记书中的一些东西,也并不惧于遗忘,因为我相信遗忘是时间编制的过滤网,它能过滤掉书中的杂质,留下当初最感动你的东西。于是我在天长日久的浸染中发现,茨维塔耶娃或者兰波,随便哪一个人的句子早已被我遗忘,果戈里或者余华,随便哪一个人的小说情节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模糊,但当初带来的那份感受不会变,就像是吞咽下的食物消化过后,总会变成骨血在身体内流动一般,人从一个地方起身,便会带着那个地方的气味继续行走,读一个人的诗句或者书籍,就是带着他人的气息生活。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也许是现阶段的我所能体味到的最幸福的事情之一。读书本身不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而是想要去做的事情,阅读经典能让我们接近智者,从而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看的“世界”多了,胸中沟壑自然也随眼界变广了,心里眼里不再没有余地,而是为生命和温情留出了足够空间,能放置任何我们想放置的东西,停留在任何我们想停留的地方,这样的一生也许荒诞可爱,也许平淡有致,但却不会过得慌慌张张、平庸无奇。
我与图书馆有个约会
朱琳 三等奖 文学与新闻
/ 校园活动
李扬 二等奖 哲学学院
走进内蒙古大学,这里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迷人的风景,民族的特色都会让人深深的沉醉于其中,但是要说校园里最吸引我的,最让我眷恋的,最让我深爱的一处景观确是能够提升自我,陶冶心灵,升华灵魂的图书馆,因为你,是我眼里最美的风景。
底蕴之美。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7年10月14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早的图书馆 ,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来的第一个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他的成立标志着内蒙古大学成为一所更加现代正规性的大学,馆内树立着内蒙古大学首任校长—乌兰夫主席的铜像在时刻勉励着我们,馆里珍藏着很多共和国,自治区发展变迁的资料,述说着我们祖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大发展的印记,见证着一代代人成长壮大。
内涵之美。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是内蒙古大学乃至自治区规模最大、文献资源最丰富的现代化大型文献信息中心之一。分为北区、南区图书馆,北区馆面积为16170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近1526席,有师生共用、藏借阅一体的阅览室20个,电子视听阅览室3个;南区馆面积为28000平方米,新馆集藏书、阅览、展览、办公功能于一身。这里的馆藏丰富,无论历朝历代或者各个民族的图书都有,在这里你可以通晓古今,博览中外。
建筑之美。走近南区图书馆,周围的桃花正在盛开,簇拥着这个学校灵魂的圣地。干净整洁的大理石台阶整齐排列着,而且台阶旁边设计的有上坡,可以供车的使用。想的很周到,整个图书馆的墙面是用朱红色的砖堆砌而成的,外形大气美观,中间是图书馆三个艺术字映入眼帘。往里走进入馆内,中间有个夹层,用来展示重要通知,往里走是闸机,进入里面图书馆的内景映入眼帘,顶层采取的是透明玻璃的折射,采光很好,共有五层,每层采用的是螺旋式上升,象征着进步的阶梯。
环境之美。北区的图书馆位于桃李湖畔,在一排绿荫的衬托下,风景怡人,环境典雅,南区图书馆周围种满了桃树等绿植,还有东湖西湖陪衬,每天穿梭于其中,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馆内也是充满绿色,在图书馆里面每一层都会有绿色的植物,每次看书时间太长,感觉疲劳的时候,有了绿色让总能人赏心悦目,顿时让人心情愉悦。
味道之美。说到这,很多人会说内蒙古纯正的牛羊肉烧烤很香,有的人会说鲜花盛开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清香,但是,我要说的是在图书馆里散发的浓浓的纸墨清香,字里行间里传递的是情感的温馨和沁人心脾的香味。走进图书馆里面,这种纸墨的清香让人向往,这是一种知识的气息,智慧的芳香,灵魂的触动。
排列之美。如果说到图书馆的图书归类真的是非常之整齐。你需要什么图书,什么方面的,哪种类型的,她有自己的搜索方法,来到图书馆你只需要按照电脑搜索结果或者图书的楼层设置,来到不同的阅览室即可,每一层楼都会有明显的指示牌和标志。图书的排列整整齐齐,每天都有人来整理。规律排序,干净整洁。
心灵之美。古人云: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带来的改变不仅在于增长你的知识,增强你的气质,还改变着你的思想,净化着你的灵魂。是的,在这个喧嚣物质的社会中,真的需要这样一方净土,可以让你凝神、静思,让原本浮躁的心淡然,自若。走进图书馆,让心灵来一场旅行,体味人生的百态。
智慧之美。这里是书籍的世界,开满了智慧的鲜花,是那么的美丽,既有古代先人的典籍故事,也有科技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还有人文情感的陶冶,有各类名家的主要作品。当然有先进的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有各类最新的新闻的刊物。这里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碧波,我愿意在图书的世界里遨游!
科技之美。科技迅速的发展,图书馆的发展也是很快,内蒙古大学的图书馆在:通过内蒙古大学信息服务网络和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在CALIS中心建设经费资助下,加快地区文献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初步实现系统内的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合作编目等功能,建成内蒙古高等教育文献保障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全方位向自治区内各高校及社会提供信息保障服务工作。该中心的网站已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开通。
成果之美。1987年以来,图书馆先后建立了“内蒙古高等学校外文文献信息中心”、 “国家教育部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文献信息中心”、“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文献信息中心”等,其中“国家教育部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是教育部所属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中的十六个文献信息中心之一。现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委员馆、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目录项目的B级成员馆。2005年,在该馆成立全国十五个省中心之一“CALIS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同年档案馆晋升为特级馆,并被自治区评为利用考核优秀单位。2006年,在图书馆建立了CALIS西部培训中心,为西部五省区提供服务。2007年,成立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23)”,成为自治区唯一一所教育
/ 校园活动
中国青年报9月12日呼和浩特电(通讯员 洪宣生)2018年8月,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祖国正北方 亮丽内蒙古”国情社情观察团(以下简称“观察团”)响应校团委关于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典型单位,通过走访实践、交流研讨等方式,描绘当下,回顾往昔,以今昔对比多层次、多角度感知内蒙古文化、历史、生态、工业、科技等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文化、历史:探寻草原文明,纪念不朽丰碑(博物馆、美术馆、乌兰夫纪念馆)
观察团来到内蒙古博物院深入了解内蒙古的地理人文等,观看内蒙古美术馆《改革开放40周年全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通过艺术家的笔墨、镜头描摹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谱写“亮丽内蒙古”的新篇章。回望征程,铭记胜利背后的艰苦历程,观察团深入乌兰夫同志纪念馆学习老校长乌兰夫同志的革命精神,以时代新人的昂扬锐气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生态、工业:优质民族企业,不负国之骄傲(蒙草、蒙牛、包钢)
何为蒙草生态,是一颗种子的信仰,一方水土的热忱,一群平凡人的坚守。观察团走进蒙草·草博园,了解到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深刻认识生态修复的意义。
从“内蒙牛”到“中国牛”再到“世界牛”,观察团沿着蒙牛六期乳业工厂近千米的环形通道,切身感受蒙牛坚守品质的“工匠精神”及坚持创新的“变革精神”。
守望相助,圆梦草原。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走在转型升级之路,建设现代化新产业的计日可期。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而紧迫。
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引领,点燃发展引擎(中云投资、创客中心、微软)
内蒙古中云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钢先生在与观察团的交流中提及内蒙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高科技人才稀缺的发展瓶颈。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重要力量,观察团来到新兴产业“孵化器”云计算创客中心及微软孵化器参观并体验MR技术,现代科技给内蒙古人民带来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40年,面对国家良好的发展态势,身为新青年的我们对国家未来和民族复兴充满信心,通过深入考察内蒙古自治区的繁荣发展情况,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审视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与机遇,在自我价值与社会实践中建构适应社会发展和促进自我提升的现代价值观。
2018“三下乡”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三下乡”中激荡民族复兴梦,在实践中感知祖国正北方亮丽的风景线。
/ 校园活动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高等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和书香校园建设,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大学生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全国大学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参赛对象面向全国各高校在校大学生。5月29日,“2018全国大学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落下帷幕,经过两轮专家评审,由我校图书馆指导选送,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2017级海日同学单人诵读的作品《在春天临近的时候》从全国300多个高校近900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二等奖。本次大赛的获奖,既体现了我校图书馆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的努力,也体现了学校对于校园文化的重视。学校也会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满溢、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今年5月,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海日在全国大学生中国经典美文诵读大赛中,以一首内蒙古诗人阿古拉泰的诗歌——《春天临近的时候》赢得评委的青睐,获得了二等奖。私下里,海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播音新秀”,这次比赛的获奖,既是因为她高超的朗诵水平,也是她平时对诗词学习积累的成果。
记者:你好,海日,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
海日:大家好,我是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海日。我很感谢学校以及图书馆给我一次可以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机会,其实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仍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馆长刘实老师给了我许多的建议,让我的作品呈现的更加完整,从而很荣幸的在比赛中获得奖项。
记者:聊一聊你比赛的过程吧。
海日:整个比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视频的形式向学校图书馆报名参加初赛,这中间也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因为一些事情耽误,我的作品在最后一天才发给了图书馆,表格的格式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还好周志强学长一直给我打电话向我询问,不厌其烦地解决我的问题,才没有造成无缘参赛的遗憾。第二个阶段是参加了学校图书馆举办的“颂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文化”的比赛,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最后图书馆决定推荐代表学校参赛的三个人中有我,我认为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荣幸。第三个阶段便是正式参加国家级的比赛,参赛的形式也是以视频的形式上交作品,我记得是要在三天的时间内完成视频内容和表格内容的上交,恰巧那时候赶上了运动会和五一假期,在大一新生全部当观众观看比赛这种匆忙的情况下,就只能在宿舍里拍摄视频。因为条件有限,我以为无缘奖项,却意外得荣获了全国二等奖。这样的结果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记者:我看到你这次的参赛作品是内蒙古诗人阿古拉泰的一首诗歌,是怎么想到要选择这样一个作品来参加比赛呢?
海日:在选择稿件的时候我也经历了纠结,一开始也在想要不要朗诵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就比如《少年中国说》《可爱的中国》《桃花源记》之类的作品,最后还是决定选择阿古拉泰的作品。首先,我是一个蒙古族的女孩儿,对于草原的热爱以及诗词感情的把握我觉得会更加的到位,并且在视频中我还穿着了民族服饰,配上朗诵在整个视觉上都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其次,我就读于内蒙古大学,乌兰夫是内蒙古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我想通过诗歌对他表答一种尊敬和敬仰;也恰逢内蒙古大学60年校庆,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对于学校的建设发展和获得的崇高荣誉,我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所以在稿件选择上,我放弃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歌,选择了一篇最适合我的,也最能表现我感情,展现我优势的作品,这也使我的作品成为在900个作品中唯一一个没有重复稿件的作品。
记者:你是学播音主持专业的,朗诵是你的必备技能,你平时是怎么练习朗诵的呢?
海日:是的,因为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所以朗诵是必备的技能。首先,朗诵可以最快的提升专业素质,让情感和吐字发音相结合,这对于一个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实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其次,朗诵的时候不仅要把握语音面貌的规范,还要着重考虑感情的力度,所以我认为朗诵是一个很快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方法。在平常练习的时候,我也经常选择诗词美文作为朗诵的内容。诗歌和文章比起来我还是更倾向于文章,诗歌比较难把握,因为我刚上大一,刚刚开始练习语音发声,还没有对情感调动方面加以练习。同时我比较喜欢对话形式的男女搭配稿件,一个人的朗诵稿件是比较难把握的,因为没有人物的改变,情感的大幅度变动,对于受众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审美疲劳。两个人一起朗诵稿件的时候,还可以互相调整对方的发音位置,在情感调动方面也会给予一些建议。我喜欢和搭档在小西湖边上放着配乐进行朗诵,湖边比较安静,又不会影响宿舍楼或者主楼同学们的学习和休息。最近我们在练习《采蒲台的苇》这篇稿件,我们会跟着齐越节作品的录像资源,把一些我们理解不好的地方进行更改,反复练习。我认为跟着范例学习也是一种很快提升自己朗诵水平的方法。
记者:你平时就很喜爱诗词吗?你是怎么把诗词和朗诵结合
/ 校园活动
2019年5月31日,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十大读书人物”、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负责人刘冬颖教授莅临内蒙古大学,参加我校图书馆主办的“桃李湖畔·名师讲堂”活动与“真人图书”线下分享会,给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古韵飘香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实教授主持,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浩兰副教授作导读。
刘冬颖教授讲座的主题为“唱响中华诗词经典”。她首先从“唱响”一词切入,讲述我国诗词吟唱的传统。从《诗经》到《离骚》,从汉乐府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诗歌与音乐相伴而生,互相作用,水乳交融。诗,本就是用来吟唱的,诗可以入乐,乐也可以入诗。古人曾把可歌可咏、传唱度高作为评判诗歌优秀的重要标准,留下了“旗亭画壁”的典故和“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传奇。
刘冬颖教授提倡诗教,主张通过学诗、唱诗、写诗,进行青少年启蒙教育和成人的修身养性。她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正是以吟唱为视角,在现代社会重拾歌诗传统,进行诗乐教育。她们从古典文献中辑录出古诗词乐谱,翻译成现代五线谱,邀约音乐制作人重新编曲,重现古代诗词经典吟唱。将中华优秀的诗歌文化、古乐调与现代音乐表达方式有机结合,使诗词经典焕发出新的活力。那么,现代人该如何走近古代诗歌呢?刘教授强调功夫在诗外,把握古典诗词音乐特征的重要性。
最后刘冬颖教授讲授现代人吟唱诗词的方法。她带领现场的师生吟唱《诗经·郑风·子矜》《诗经·秦风·蒹葭》《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品读文辞之优美,体悟音乐之曼妙。讲座在婉转动人的吟唱中圆满结束。
刘冬颖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十大读书人物”,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负责人。
首届全国百名优秀社科普及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政府特贴专家、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黑龙江省全民阅读突出贡献人物;兼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国学学会副会长;公开出版《诗经八堂课》等22部著作1部译著,作品译为韩语、俄语,并出版了香港、台湾繁体字版; 2016年起,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致力于古乐谱唱诗的发掘、整理与传播,项目获得教育部第四届“礼敬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展示项目,在黑龙江省图书馆的主讲的公益课程“古诗词吟唱公开课”获2016“全国优秀阅读推广项目”;主讲慕课《中华诗词经典吟唱》入选中国大学慕课网、清华学堂在线。
本次《桃李湖畔·真人图书》的导读是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浩兰老师。
张浩兰: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一直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努力于古典诗歌的学习、创作与推广。中外诗书爱好协会指导老师,图书馆梅兰诗社社长。
【内容介绍】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璀璨珍珠和艺术奇葩。我国自古就有诗词吟唱的传统,历代文人墨客,均将“可歌可咏”作为衡量诗词作品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诗歌和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同体分合,互为影响,互为作用的辩证关系。诗歌之中有音乐,音乐之中有诗意。黑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冬颖教授作为负责人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推广”,从古典文献中辑录出古诗词乐谱,翻译成现代五线谱,并邀约著名音乐制作人重新编曲,重现了古代诗词经典吟唱,引领大家从音乐的角度,品读中华诗词经典。
/ 校园活动